2024年高考押題預(yù)測卷語文(廣東卷03)(考試版A4)_第1頁
2024年高考押題預(yù)測卷語文(廣東卷03)(考試版A4)_第2頁
2024年高考押題預(yù)測卷語文(廣東卷03)(考試版A4)_第3頁
2024年高考押題預(yù)測卷語文(廣東卷03)(考試版A4)_第4頁
2024年高考押題預(yù)測卷語文(廣東卷03)(考試版A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2024年高考押題預(yù)測卷03【廣東專用】語文(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jié)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評卷人得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在數(shù)千年的中國思想發(fā)展史中,我們幾乎看不到從根本上把客觀世界當作鏡子來反觀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的努力,而總是看見把人的內(nèi)心當作平靜的湖水,認為真正的本心是“虛靜”“無事”“空”。中國人更多地用鏡子來比喻人心而不是外界對象,鏡子的作用不是用來認識自我,而是用來反映世界、“玄覽”萬物、呈現(xiàn)宇宙本體的,即是說,鏡子(人心)本身是看不見的,在鏡子里看見的都是外界事物;人們從鏡中反映的外界事物得知鏡子的存在,但卻不能把握那獨立于一切外界事物的鏡子實體的形象。進入現(xiàn)代,我們熱烈地討論“自由”“人性”和“獨立人格”,但看上去轟轟烈烈的時代思潮如果不涉及“人之鏡”的根本顛倒,終將只是過眼煙云。所謂根本的顛倒是指:不再僅僅把人心看作被動而平靜地反映外界的“明鏡”,而是要能動地從外部世界中去獲得自我的“確證”。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通過“洞喻”,以理性貫通人性和對象世界,認為人只要運用他的“理性之光”反觀自身,對自己的固有本性加以“回憶”(洞中囚徒回轉(zhuǎn)頭,發(fā)現(xiàn)了真實事物),就能觸及并把握客觀的世界本體。從這里產(chǎn)生了西方哲學源遠流長的“反思”學說?!胺此肌保╮eflexion),也就是反映、反射,它與中國古代“吾日三省吾身”的那種反省不同,不是直接檢查自己干凈的心地上沾染了哪些灰塵,而是從對象上回過頭來思索自己的本性。中國傳統(tǒng)的反省是以人的“心性”為出發(fā)點的,人心被假定為已知的、人人相同的、平靜一色的,但這恰好使人心本身成了視覺上的一個“盲點”。西方的反思則是從對象出發(fā)的,人心被看作有待于認知的,這就使得人不斷地從外面轉(zhuǎn)回頭,不是為了“返本歸原”,而是要對人性、人心做步步深入的探索。這種從外向內(nèi)不斷深入的過程表明,人先要認識對象,然后才能認識自己,才能對自己的心性有真正的“自我意識”。這樣形成的自我意識,就會不再只是孟子所說的“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而是要從旁邊來看看這個“自己”或“我”的真實內(nèi)涵,從而客觀地認識和把握這個“我”的豐富的可能性,這才能使自己的人格立體化。我們中國人通常認為,自我反省是屬于倫理道德和“天地良心”方面的事。一個人做錯了事,我們叫他“好好反省一下”,殊不知,真正的反思正是對自己內(nèi)心是否本來就“干凈”、對社會習俗是否本來就合理的一種懷疑和探求。一個人,光是強調(diào)自己做事的動機是好的,主觀道德上是高尚的,或像孟夫子所說的“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哪怕干下了多么殘酷的事,也覺得自己“光明磊落”,這種人很難說有什么自我意識。因為他缺乏一面外部的鏡子,一心以為對象就是他心里反映出來的那個樣子——只要他心里沒有“私心”?!坝钪婕词俏倚摹?,這是閉著眼睛就可以斷言的夢話。(摘編自鄧曉芒《鏡子的故事》,有刪改)材料二:關(guān)公的形象顯出某種性格上的抽象性,是更適合于概念化、“臉譜化”的。人們喜愛關(guān)公,除了外表上的美和英勇無敵外,更多的是對他所體現(xiàn)的仁義道德的敬重。至于關(guān)公的內(nèi)心世界,特別是他的復(fù)雜的思想感情,人們倒是不太關(guān)心。盡管他的思想感情理應(yīng)是《三國演義》中最復(fù)雜、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但在書中卻恰好總是以白描手法一筆帶過。相反,阿喀琉斯(希臘神話中的英雄)的形象則是重彩濃墨、精雕細刻,詩人荷馬對這些細節(jié)如此感興趣,幾乎可說是沉溺于其中而津津樂道。他寫競技賽車,寫飲宴,寫山羊背和肥嫩的小豬腿的燒烤過程,寫營帳里墊席的顏色、衾被的柔軟。光是寫阿喀琉斯的盾牌就花了整整一頁篇幅;上面描繪著大地、海洋、日月星辰;一座城池在舉行婚禮,還有一座城池正在進行攻防戰(zhàn);有和平的田野,耕者與耕牛,起伏的麥浪和葡萄園;有伴著音樂的跳舞者,蜿蜒的河流,以及牧牛和獵獅的場面……而這一切,最終都是為了突現(xiàn)出人物的完整性格,烘托出與性格相適合的強烈氣氛。關(guān)公和阿喀琉斯的形象之所以會有這樣明顯的區(qū)別,正說明中國人和古代希臘人對于“人”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作家把人心看作客觀世界的鏡子,那么他在描繪一個人物形象時,必然會把這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看作不動、不變或“以不變應(yīng)萬變”的,也必然對各種細節(jié)盡量加以簡化、抽象化、白描化,以免模糊了鏡子本身的單純明徹;反之,如果外部世界是人心的鏡子,那就可以放手對各種各樣色彩豐富的外部細節(jié)加以有聲有色、細致入微的描寫,并堅信這些描繪最終都是對人心的描繪,且只有盡可能生動而毫不遺漏地表現(xiàn)出這些細節(jié),人心才會完整地呈現(xiàn)出其多方面、多層次的立體形象。這就是為什么關(guān)公的形象可以用“忠、義、仁、勇”幾個抽象的道德概念概括無余,他的童年、他的教育、他的內(nèi)心世界,都是你不熟悉而且也不必知道的;阿喀琉斯的形象卻是一言難盡,盡管他一半是“神的兒子”,又是王子,他卻比曾經(jīng)“逃難江湖”的關(guān)云長更接近凡人、更真實、更具有鮮明的“性格”。(摘編自鄧曉芒《品格與性格:關(guān)云長與阿喀琉斯的比較》)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西方哲學中的“反思”學說,源于柏拉圖著名“洞喻”理論中對理性之光的闡釋,認為人應(yīng)通過客觀對象審視本心。B.在作者看來,“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與“吾日三省吾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我反思,不能真正地認識自我本性。C.《三國演義》沒有描繪關(guān)公的內(nèi)心世界,而是極力地表現(xiàn)其忠義仁勇等傳統(tǒng)道德,關(guān)公的形象被概念化、“臉譜化”。D.關(guān)公和阿喀琉斯,都是中西方文學作品中受人喜愛的英雄形象,前者像道德楷模,后者則更像現(xiàn)實生活中的平凡人。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作者強調(diào)“人之鏡”的根本顛倒,并不是否定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的認知思維,而是啟示人們在更深層面增強自我認識。B.探究外界對象需要具有主動性,但中國人常把人心當作鏡子,抹殺了認識自我的能動性,所以中國人往往迷失自我。C.不反省自己內(nèi)心是否本來干凈,卻單純認為外部世界是自己反映出來的樣子,就有可能做了錯事反而認為是高尚的。D.詩人荷馬通過對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進行精雕細琢、濃墨重彩地描繪,多方面多層次地烘托了阿喀琉斯的英雄形象。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外部世界是人心的鏡子”這一觀點的一項是(

)(3分)A.馬克思認為,人到世間來沒有攜帶鏡子,人通過勞動生產(chǎn)才能在他的產(chǎn)品上體現(xiàn)他的真正本質(zhì)。B.《百合花》中的小戰(zhàn)士不是“高大全”形象,而是在典型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有性格弱點的人物。C.《祝?!分邢榱稚K死在祝福聲中,作者通過復(fù)雜的社會關(guān)系暴露人性弱點,揭示悲劇性根源。D.《復(fù)活》通過描寫聶赫留朵夫解救瑪絲洛娃時內(nèi)心的痛苦掙扎,呈現(xiàn)其從懺悔走向復(fù)活的心路。4.兩則材料均出自當代哲學家鄧曉芒的著作《人之鏡——中西文學形象的人格結(jié)構(gòu)》,請簡要說明這兩則材料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4分)5.李斯作《諫逐客書》,針對秦王驅(qū)逐客卿的政令發(fā)表意見,意在勸說君王收回成命。文章暗合了材料的觀點,請簡要說明。(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鑒賞家汪曾祺①全縣第一個大畫家是季陶民,第一個鑒賞家是葉三。葉三是個賣果子的。他專給大宅門送果子。到了什么節(jié)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個個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裝。四鄉(xiāng)八鎮(zhèn),哪個園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樹,他都知道,而且和園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親家一樣了……立春前后,賣青蘿卜?!鞍舸蛱}卜”,摔在地下就裂開了。杏子、桃子下來時賣雞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團雪,只嘴兒以下有一根紅線的“一線紅”蜜桃。再下來是櫻桃,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賣瓜。七八月賣河鮮:鮮菱、雞頭、蓮蓬、花下藕。賣馬牙棗、賣葡萄。重陽近了,賣梨:河間府的鴨梨、萊陽的半斤酥,還有一種叫做“黃金墜子”的香氣撲人個兒不大的甜梨。菊花開過了,賣金橘,賣蒂部起臍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賣栗子、賣山藥(粗如小兒臂)、賣百合(大如拳)、賣碧綠生鮮的檀香橄欖。他還賣佛手、香椽。人家買去,配架裝盤,書齋清供,聞香觀賞。不少深居簡出的人,是看到葉三送來的果子,才想起現(xiàn)在是什么節(jié)令了的。葉三五十歲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給老爺子做壽。②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門賣果子了,他們養(yǎng)得起他。葉三有點生氣了:“嫌我給你們丟人?我給這些人家送慣了果子。就為了季四太爺一個人,我也得賣果子?!奔舅奶珷敿醇咎彰?。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稱之為四太爺。葉三真是為了季陶民一個人賣果子的。他給別人家送果子是為了掙錢,他給季陶民送果子是為了愛他的畫。季陶民有一個脾氣,畫一張畫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葉三搜羅到最好的水果,總是首先給季陶民送去。季陶民每天一起來就走進他的小書房——畫室。葉三不須通報,一來就是半天。季陶民畫的時候,他站在旁邊很入神地看,專心致意,連大氣都不出。有時看到精彩處,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氣,甚至小聲地驚呼起來。凡是葉三吸氣、驚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筆。季陶民從不當眾作畫,他畫畫有時是把書房門鎖起來的。對葉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這樣一個人在旁邊看著,他認為葉三真懂,葉三的贊賞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內(nèi)行,也不是諛媚。季陶民最討厭聽人談畫。他很少到親戚家應(yīng)酬。實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盞茶就道別。因為席間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談闊論。但是他對葉三另眼相看。葉三只是從心里喜歡畫,他從不瞎評論。季陶民畫完了畫,釘在壁上,自己負手遠看,有時會問葉三:“好不好?”葉三大都能一句話說出好在何處。季陶民畫了一幅紫藤,問葉三。葉三說:“紫藤里有風?!薄斑恚∧阍趺粗溃俊薄盎ㄊ莵y的?!薄皩O了!”季陶民提筆題了兩句詞:“深院悄無人,風拂紫藤花亂。”季陶民最愛畫荷花。有一天,葉三送了一大把蓮蓬來,季陶民一高興,畫了一幅墨荷,好些蓮蓬。畫完了,問葉三:“如何?”葉三說:“四太爺,你這畫不對。”“不對?”“‘紅花蓮子白花藕’。你畫的是白荷花,蓮蓬卻這樣大,蓮子飽,墨色也深,這是紅荷花的蓮子?!薄笆菃??我頭一回聽見!”季陶民于是展開一張八尺生宣,畫了一張紅蓮花,題了一首詩:紅花蓮子白花藕,③果販葉三是我?guī)煛M愧畫家少見識,為君破例著胭脂。季陶民送了葉三很多畫。都是題了上款的。有時季陶民給葉三畫了畫,說:“這張不題上款吧,你可以拿去賣錢,——有上款不好賣。”葉三說:“題不題上款都行。不過您的畫我不賣。”十多年過去了。季陶民死了。葉三已經(jīng)不賣果子,但是他四季八節(jié),還四處尋覓鮮果,到季陶民墳上供一供。季陶民死后,他的畫價大增。日本有人專門收藏他的畫。大家知道葉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畫,都是精品。很多人想買葉三的藏畫。葉三說:“不賣?!庇幸惶煊幸粋€外地人來拜望葉三,因為是遠道來的,葉三只得把畫拿出來。客人非常虔誠,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還先對畫軸拜了三拜,然后才展開。他一邊看,一邊不停地贊嘆:“喔!喔!真好!真是神品!”客人要買這些畫,要多少錢都行。葉三說:④“不賣。”客人只好悵然而去。葉三死了。他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囑,把季陶民的畫和父親一起裝進棺材里,埋了。(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小說開篇,作者用繁筆寫各個時令葉三所賣的各色瓜果,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體現(xiàn)了作者獨特的審美趣味。B.季陶民經(jīng)常給葉三贈畫,一方面表現(xiàn)了他對葉三的真摯情意,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他對葉三鑒賞能力的充分肯定。C.“連大氣都不出”“深深吸一口氣”等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出葉三觀看作畫時的疑惑與緊張,與下文季陶民的得意形成反差。D.“你這畫不對”,葉三直接指出季陶民畫作中的錯誤,依據(jù)的是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這也是季陶民“對葉三另眼相看”的原因。7.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句子①連用兩個“第一個”,是對季陶民畫技和葉三鑒賞力的充分肯定,并激發(fā)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B.句子②老大老二提出不讓葉三賣果子,其主要原因在于他們認為父親“走宅門賣果子”有些丟人。C.句子③中的“我?guī)煛蹦腿藢の?,既體現(xiàn)了季陶民對葉三的信任和欣賞,也體現(xiàn)了季陶民的謙遜。D.句子④簡短有力,斬釘截鐵,表現(xiàn)葉三不賣畫的堅決態(tài)度,也反映出葉三對季陶民畫作的無比珍惜。8.小說結(jié)尾“他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囑,把季陶民的畫和父親一起裝進棺材里,埋了”,這一結(jié)局前文多有鋪墊,請對相關(guān)細節(jié)作出梳理。(4分)9.有人曾評價:“汪曾祺筆下多的是蕓蕓眾生瑣碎的日常和花開花落爛漫的雅興。”請結(jié)合本文,談?wù)勀銓Υ说睦斫?。?分)評卷人得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無以成,行非信無以立。故行之于人,譬濟之須舟也;信之于行,猶舟之待楫也。將涉大川,非舟何以濟之?欲泛方舟,非楫何以行之?今人雖欲為善而不知立行,猶無舟而濟川也;雖欲立行而不知立信,猶無楫而行舟也。昔齊攻魯,求其岑鼎,魯侯偽獻他鼎而請盟焉。齊侯不信,曰:“使柳季云是,則請受之?!濒斒沽?,柳季曰:“君以鼎為國,信者亦臣之國。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也?!蹦双I岑鼎。小邾射①以邑奔魯,曰:“使子路要我,吾無盟矣。”乃使子路。子路辭焉。季康子謂之曰:“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一言,子何辱焉?”子路曰:“彼不臣而濟其言,是不義也,由不能矣。”夫柳季、季路,魯之匹夫,立信于衡門,而聲馳于天下。故齊邾不信千乘之盟而重二子之言信之為德豈不大哉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君子知誠信之為貴,故必誠信而行;君王知誠信之為貴,故以信施救則立,以信荏事則正,以信賞罰則明。由此而言:信之為行,其德大矣?。ü?jié)選自《劉子》,有刪改)材料二:貞觀初,有上書請去佞臣者,太宗謂曰:“朕之所任,皆以為賢,卿知佞者誰耶?”對曰:“臣居草澤,不的知佞者,請陛下佯怒以試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進諫,則是正人,順情阿旨、則是佞人?!碧谥^封德彝曰:“流水清濁,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猶水、君自為詐,欲臣下行直,是猶源濁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敝^上書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詐道訓俗,卿言雖善,朕所不取也?!必懹^十七年,太宗謂侍臣曰:“孔子曰‘民無信不立’,昔項羽既入咸陽,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誰奪耶?”房玄齡對曰:“仁、義、禮、智、信,謂之五常,廢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殷紂狎侮五常,武王奪之;項氏以無信為漢高祖所奪,誠如圣旨?!保ü?jié)選自《貞觀政要》卷五·論誠信,有刪改)【注】①射:人名,小邾國的大臣。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故齊A邾不信B千乘之盟C而重D二子之言E信之F為德G豈不大哉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要,在文中是“約定”的意思。與《鴻門宴》“張良出,要項伯”中的“要”的詞義一樣。B.辭,在文中是“拒絕”的意思。與《琵琶行》“莫辭更坐彈一曲”中的“辭”詞義一樣。C.衡門,在文中指“簡陋的房屋”,與《歸去來兮辭》“乃瞻衡宇”中的“衡宇”詞義一樣。D.的,在文中是“的確”的意思。與《與委書》“的的非吾所忍”中的“的”詞義一樣。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人如果沒有良好的品行就無法成事,如果品行中沒有誠信也就無以立身,誠信對于行為而言,就如同行船需要船槳一樣重要。B.小邾射逃奔到魯國,希望和子路約定,卻不相信與魯國訂立的盟約,但是子路以他不盡為臣之道為由直接拒絕了他。C.太宗認為君臣關(guān)系像水源和流水一樣,如果君主做出詐偽的行為,就如同水的源頭渾濁,可見,太宗對自身要求很高。D.兩則材料都以“誠信”作為論述的中心,材料一論述守信作為美德的重要性,材料二論述誠信對于治國的重要性。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彼不臣而濟其言,是不義也,由不能矣。(2)昔項羽既入咸陽,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誰奪耶?14.下面材料為什么可以用作材料一的論據(jù)?請結(jié)合本文的內(nèi)容,簡要說明理由。(3分)秦孝公使商鞅攻魏,魏遣公子昂逆而拒之。鞅謂昂曰:“昔鞅與公子善,今俱為兩國將,不忍攻,愿一飲燕休二師?!惫釉S焉,遂與之會。鞅伏甲虜之,擊破魏軍。及惠王即位,疑其行詐,遂車裂于市。夫商鞅,秦之貴臣,名重于海內(nèi),貪詐偽之小功,失誠信之大義,一為不信,終身取尤,卒至屠滅,為天下笑。(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送人之常德蕭立之①秋風原頭桐葉飛,幽篁翠冷山鬼啼。海圖②拆補兒女衣,輕衫笑指秦人溪。秦人得知晉以前,降唐臣宋誰為言?忽逢桃花照溪源,請君停篙莫回船!編蓬便結(jié)溪上宅,采桃為薪食桃實。山林黃塵三百尺,不用歸來說消息?!咀ⅰ竣偈捔⒅耗纤卧娙?。宋亡歸隱。②海圖:杜甫《北征》詩:“床前兩小女,補綻才過膝;海圖坼波濤,舊繡移曲折。”意思是:床前兩個小女孩,補綴過的舊衣裳剛過兩膝,有海上景象圖案的幛子裂開,因縫補而變得七彎八折。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詩歌開頭以“秋風”“桐葉”“幽篁”“山鬼”等意象渲染、烘托出秋令之時送別的清冷、蕭瑟、凄涼的氛圍。B.“海圖”句用典故寫友人收拾衣裝的情形,“笑指秦人溪”與“翠冷山鬼啼”的送別情景對比,詩情轉(zhuǎn)向豁達。C.“編蓬”二句用委婉含蓄之語寫出了友人到達桃源后編蓬結(jié)宅、采薪食果的自由生活之樂,彌散著愉悅的氣息。D.本詩以友人去處為摹寫重點,因情造境,為表達出對友情的珍重,描寫自然景觀,傳達出亡國遺民的心聲。16.錢鐘書說:“這首詩感慨在元人統(tǒng)治下的地方已經(jīng)沒有干凈土,希望真有個陶潛所描寫的世外桃源?!闭埥Y(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石鐘山記》中,蘇軾夜探石鐘山,現(xiàn)場陰森恐怖、冷清凄厲,其中分別描摹棲鶻和鸛鶴叫聲的句子是“”和“”。(2)在《書憤》中,陸游借“,”兩句,書寫自己年輕時的滿腔憤恨和收復(fù)中原失地的豪情壯志。(3)楓至秋而葉紅,其色如醉,令文人墨客情思翩翩,因而成為古代詩詞曲中常見意象。請舉出兩個借“楓”傳情達意的句子:“”“”。評卷人得分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二十一歲那年,命運就判決他下肢癱瘓,只能終身坐在輪椅上。時時刻刻,他體驗著一種面臨絕境的、即將被吞噬的感覺,仿佛被牽引著,一只腳踏在懸崖邊緣松動的碎石上,仿佛面對剃刀寒光閃閃的鋒刃。終于,寫作接引了他,成為他每天愿意繼續(xù)觀看晨曦和夕陽的最重要的動機。按照他的說法,“活著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是為了活著”,或者,“只是因為我活著,我才不得不寫作”。這是他使自己獲得拯救的道路,他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尋到。自此他沿了這條道路艱難地行走,就像獨自搖著輪椅跨過公園里的溝溝坎坎。在走進這個園子15年之后,他拿出了這一篇《我與地壇》。這是一朵在煉獄的幽暗中開放的花朵,卻閃動著屬于天堂的奇異光亮。他由此獲得了抗衡苦難的力量。因此,地壇是他個人的救贖之所,而他從這里獲得的覺悟,也成為了讀者尋求自身超度的一種導(dǎo)引,一個力量之源,盡管他們中的大部分不可能來到這座園林。18.請簡要分析加點處“牽引”“接引”“導(dǎo)引”的在語段中的意義和作用。(6分)19.請結(jié)合文本,賞析畫波浪線句子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