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節(jié)地貌的觀察教學目標和要求1.了解地貌觀察的順序,能夠在野外選擇地貌觀察點并確定地貌觀察順序。2.了解地貌觀察的主要內容,能夠在野外實地觀察和描述34種地貌。教材設計思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jié)教材重點落實的內容是“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受文本的限制,本節(jié)教材著重從野外觀察的角度來進一步實現“內容要求”的方法。野外觀察,應當是在小學科學課對地形的初步觀察的基礎上的提升,觀察內容和描述水平都有較高的要求;它與高中選擇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礎”中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過程、內外力對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影響、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tài)的關系等原理性內容的探討也有所區(qū)別。野外地貌觀察的訓練,作為學生對地貌這一自然地理要素學習過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與小學、初中、高中選擇性必修和選修的學習構成了“小學、初中側重實物或實地體驗和感性認識,高中必修感性認識加理性認識,高中選擇性必修理性認識”的概念進階。最重要的是,在野外觀察地貌的過程中,既有身體的鍛煉,也有意志、品質的錘煉。觀察和描述地貌的方法和相關的地理詞匯,也是學生在學習地理和日常生活中會遇到或用到的。從培養(yǎng)地理實踐力這一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在綜合分析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本節(jié)教材依次安排了“地貌觀察的順序”“地貌觀察的內容”兩個標題?!暗孛灿^察的順序”首先介紹了地貌的空間尺度及其類型組合,其次結合圖像說明如何在野外進行地貌觀察,即按照自上而下,或者從宏觀到微觀、從面到點的順序進行?!暗孛灿^察的內容”分兩個方面介紹,一是地貌形態(tài)要素,包括高度、坡度、坡向等,二是區(qū)域地貌特點,包括地面起伏狀況、破碎程度等。教材安排了一個讀圖練習,引導學生回顧和練習初中所學的等高線地形圖判讀技能。教材最后以“觀察家鄉(xiāng)的地貌”為題安排了觀察地貌的實踐活動?;顒硬襟E的表述比較具體,便于教學參考執(zhí)行。對地處農村或者近郊、交通條件和經費較好的學校來說,組織實地教學比較容易。對一些地處大中城市中心地區(qū)的學校,外出一次在交通上可能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人力和經費,或因其他原因無法外出,這時可以考慮一些替代的方式,如觀看視頻和景觀圖、使用地貌模型等。本節(jié)是達成課程標準關于地貌觀察內容要求的方法基礎,是學生在野外識別地貌和描述主要地貌景觀特點的方法指導。本節(jié)內容結構如圖43所示。圖43第四章第二節(jié)內容結構內容要點說明情境設計1.情境設計選擇了1905年詹天佑修建從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故事。學生早在小學就已經聽過這個故事,耳熟能詳?!皬哪峡谕边^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疖囋趺床拍芘郎线@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后邊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得多了。”(參見人教版語文課本六年級上冊第5課《詹天佑》)因為京張鐵路關溝段通過能力較差,1952年起另外建成了來往(北京)豐臺與(河北懷來)沙城的豐沙線。1972年,豐沙線改建成復線,1984年改建成電氣化鐵路?,F在很多客運列車已改行豐沙線。2.““人”字形鐵路”的學名叫““之”字形展線”。在山地和丘陵地區(qū),為了克服高差或面對超過道路設計所能允許的坡度,有意展長線路,以適應地貌,這樣的路段被稱為“展線”。展線分為螺旋形、馬蹄形、燈泡型、之字形等多種形式,其中之字形由于要停車完成換向操作,運輸效率是最低的。有名的展線還有濱洲線上的興安嶺展線、內昆鐵路的彝良展線、寶成鐵路的秦嶺展線、黔桂鐵路的拉易展線、青藏鐵路的關角展線等。(參見《中國國家地理》2014年第3期)隨著機車牽引動力的提升和橋梁隧道修筑技術的進步,展線技術使用得越來越少,老的展線在線路改造中也被廢棄,逐漸成為旅游和攝影愛好者喜愛的一個景觀。地貌觀察的順序1.教材首先說明地貌類型多種多樣。地貌是有層級的,在形態(tài)或者空間尺度上可能劃分出不同的等級。2.在野外觀察地貌時,首先要選擇觀察點和觀察路線。這個工作也可在計劃和準備野外實踐活動時進行,可以通過閱讀等高線地形圖、區(qū)域地質圖和區(qū)域地貌圖或遙感影像等來完成。3.觀察點一般宜選擇海拔較高處或者視野開闊、通視度較好的地點。觀察路線的選擇一般要根據觀察任務、時間等來確定。觀察順序一般按照從宏觀到微觀,或者從整體到局部、從面到點的順序來進行。地貌觀察的內容1.地貌觀察主要指地貌形態(tài)的觀察。有關地貌組成物質、地貌成因、現代地貌過程、地貌之間的相互關系等內容不作要求,因此教材未作進一步的闡述。2.地貌形態(tài)的觀察主要包括形態(tài)特征描述和形態(tài)測量兩個方面。地貌形態(tài)特征一般按照不同的地貌等級,分三個層次進行描述:(1)描述大型地貌,如山地、高原、平原等;(2)描述次一級的地貌,如河谷、三角洲等;(3)描述地貌要素或組成地貌的最基本單元,如組成山體的山頂、山坡、山麓等。地貌形態(tài)的測量指標包括高度、坡度、坡向等。簡單來說,針對一個具體的地貌體或者地貌單元,我們要觀察和描述的這些地貌要素也可以歸結為地貌面、地貌線、地貌點這三個方面。地貌面也稱坡面,可抽象為平面、傾斜面、垂直面等,也可分為平緩面、凸形面、凹形面等。觀察的要素包括坡面高度、傾斜度,或坡度、坡長、傾斜方向,或坡向、延伸方向、水平投影形狀和面積等。地貌線是相鄰地貌面之間的交線,如山脊線、山麓線、谷底線等。觀察的要素包括長度、延伸方向、曲率、彎曲個數和形態(tài)等。地貌點是地貌面的交點或者地貌線的交點,如山頂點、洼地最低點等。地貌面、地貌線、地貌點三個要素構成了具有一定幾何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形態(tài),如山脊、扇形地等地貌基本形態(tài)。除了這些幾何特征以外,地貌形態(tài)特征還包括平面形態(tài)、橫剖面形態(tài)、縱剖面形態(tài)等方面。3.在地貌高度測量中,一般分為海拔(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測量。海拔一般采自等高線地形圖,也可由手持導航儀或海拔計直接讀取,它是大地貌分類的主要依據。相對高度是兩種地貌形態(tài)或兩個地貌之間的高差,如兩座山峰之間的高差、黃土塬面和鄰近谷底之間的高差。相對高度可以在野外測得,也可以利用地形圖測量,據此可以推斷地貌形成的先后順序及其可能受到的新構造運動的影響。坡度和坡向一般應當在野外測量,并結合植被和水土流失狀況推斷相關的環(huán)境條件。4.地面起伏狀況和破碎程度(或地面破壞程度)是有內在聯(lián)系的。破碎程度是一個地區(qū)地質營力和環(huán)境條件綜合作用的結果,可以從整體上反映地面起伏狀況。衡量地面起伏狀況,我們可以從地表平坦狀況、坡度陡緩程度、相對高差大小等方面來描述,也可以利用等高線地形圖或者分層設色地形圖直觀地表示,還可以利用數字地形模型來定量地刻畫其特征。衡量地面破碎程度的指標主要有地面切割深度、切割密度和粗糙程度等。切割深度指地貌最高點和最低點之間的垂直距離,反映地表侵蝕發(fā)育狀況和水土流失狀況。切割密度指某個區(qū)域內水道長度與面積的比值,反映水系發(fā)育狀況。粗糙程度指區(qū)域內曲面面積與其水平投影面積的比值,反映地表遭到破壞的程度。5.地貌形態(tài)的描述和形態(tài)指標實用意義很大,在房屋建造、鐵路和公路修筑、區(qū)域發(fā)展規(guī)劃制定等方面應用廣泛。例如,在我國西南山區(qū),地面起伏較大,地貌較為破碎,過去道路選線多循著河谷或者等高線行進,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水平的提升,現在多修建隧道、架設橋梁,但是費用高昂。6.為了學以致用,“思考”欄目以黃土塬峁和溝谷為例,讓學生回顧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法。7."活動”以模擬一次家鄉(xiāng)或學校周邊的地貌考察為例,讓學生了解地貌考察作業(yè)的基本程序及注意事項等。這個活動作為一項研究性學習的作業(yè),供老師和學生選擇性采用。教學建議教學思路及方法建議本節(jié)內容重在對課程標準“通過野外觀察”“識別”“描述”地貌的方法指導,識別地貌、描述地貌特征的前提是對地貌細致而得法的觀察。本節(jié)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具體方法引領和實踐指導,實用性強。在教學上可以采取多種思路,如“方法引導一實地觀察一地貌剖析研究影響”,或是“實地觀察一歸納總結一方法引導一重新觀察一研究影響”等。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關注以下三點。一、本節(jié)內容實踐性強,教學重在學生的實踐和真實體驗,以組織學生野外實地觀察為佳。指導學生采取“自學教材觀察方案設計資源準備實地觀察一地貌特征記錄”的學習研究思路。例如,在學生自學教材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對擬進行地貌觀察的周邊區(qū)域進行選擇并設計觀察方案(如對校園內的地形地貌進行觀察),可以應用地形圖等輔助資源,對實地進行從宏觀到微觀、由面到點的觀察,并對特定地貌進行細致觀察,測量并記錄該地貌的高度、坡向與坡度。二、地貌觀察的另一種方式是借助地圖工具進行觀察。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根據網絡地圖軟件,由宏觀到微觀觀察某地的地貌特征。在利用地圖工具進行地貌觀察時,教師也可以引入等高線地形圖組織學生觀察地貌,描述總體地貌特征,研究海拔、相對高度及坡向等。在這之前,教師需要結合圖4.22適當拓展一些等高線的基本知識。三、在本節(jié)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地貌觀察的目的。學會觀察地貌不僅是地理實踐力提升的手段,也不僅是通過觀察來識別、描述地貌,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貌,懂得地貌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形成因地制宜的思想。重點和難點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重點是“地貌觀察的方法”,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是“觀察坡度、坡向對自然環(huán)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課時建議1課時。實施建議【導入】本節(jié)教材情境設計選擇詹天佑設計“人”字形線路以解決火車爬坡問題的故事,體現了地貌(地形坡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類趨利避害、適應自然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礎上教材提出兩個問題:“人”字形設計是怎么降低鐵路披度的?我們在觀察地貌時還應關注哪些方面?其體導人方式可結合教學實際靈活安排。方式一:利用教科書情境設計的故事進行拓展。除了教材提到的問題,教師也可以提出同題:山地地貌對交通線路建設有什么影響?我們該怎樣降低這種不利影響?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要更好地規(guī)劃交通線路,我們必須更多地了解地形,更科學地觀察地貌。方式二:展示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請學生分析該詩句描述的地貌,并思考詩人對山地觀察的視角變化以及采用了怎樣的觀察順序。方式三:教師展示一個山地模型,請學生上講臺觀察并描述山地模型的特征。在學生的現察中請其他學生進行記錄和點評?!镜孛灿^察的順序】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可分為兩個層次展開。一、讓學生了解按順序觀察的理由教師可以通過實景圖片呈現地貌的復雜性。真實的地貌是復雜的,大地貌下有小地貌,宏觀地貌下有微觀地貌。要化復雜為簡單,必須確定觀察順序,這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二、闡述地貌觀察的方法,帶領學生實際應用學會地貌觀察的方法是地理實踐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帶領學生野外實地觀察之外,教師也可以提供地貌景觀圖,讓學生由高到低、由宏觀到微觀、由面到點地進行觀察實踐。為便于學生觀察地貌,科學描述地貌,教師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地形的基本知識,如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五種地形的概念、特征及典型圖像。【地貌觀察的內容】地貌觀察的內容是地貌特征描述的重要基礎,包括高度、坡度等內容,這部分教學可分為三個層次展開。一、闡明地貌高度、坡度的基本定義,指導學生的野外地貌觀察1.地貌觀察一般重點觀察高度和坡度。教師要特別指出,高度和坡度的組合可以反映不同的地表形態(tài),如陡峻、地勢平坦等。高度又分為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是劃分高原、山地、平原的主要依據。這里教師可以補充以絕對高度與相對高度作為標準劃分的地形類型(表48),為學生識別地形提供依據。表48地形劃分方案示意地形絕對高度相對高度平原小于200米小丘陵小于500米一般小于200米山地大于500米一般大于200米高原大于500米邊緣較高,中間較低2.教師引導學生關注觀察地貌高度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對于地貌的相對高度,以及不同地貌絕對高度的對比,學生可以通過肉眼觀察估算。教師要提醒學生在觀察中注意方法,不同視角會影響估值,因此需要多角度觀察并綜合觀察結果。教師可以用徐霞客“對比黃山天都峰與蓮花峰高度”的實例,引導學生把握地貌高度觀察的方法。對于地貌的絕對高度和精確的相對高度,學生需要借助儀器(海拔高度測量儀)或相關軟件獲得,也可以通過等高線地形圖中的數值獲得。二、在地貌坡度的觀察中滲透綜合思維,凸顯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1.教材中的坡度觀測及影響是教學中的難點。教師要創(chuàng)設條件,并提出驅動性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綜合思維能力。在指導學生測量坡度時,可以利用坡度計等測量工具,也可以通過測量垂直高度與水平距離進行計算。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觀測,對比不同坡度、坡向上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以及不同坡度、坡向上人類活動的痕跡,進而推測坡度、坡向對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的影響。2.對于“地貌坡度和坡向的影響”,教師要指導學生從整體性視角、從聯(lián)系的角度進行分析。坡度和坡向對氣候的影響要聯(lián)系當地的區(qū)域背景(如緯度位置、盛行風向)進行分析,迎風坡降水多于背風坡,陽坡氣溫高于陰坡。坡度對于水文特征的影響表現在坡度大、流速快,從而沖刷力強,這又導致坡度大的坡地容易發(fā)生水土流失。坡度和坡向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呼應了教材的情境設計,坡度對鐵路線的影響要大于公路線。詹天佑通過延長路程來達到降低線路坡度的目的,既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也體現了人類尊重自然規(guī)律、適應自然規(guī)律的行為。3.在觀測地貌高度與坡度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觀測結果繪制地形剖面圖,了解地勢起伏狀況,并標出可能存在的自然景觀或人類活動痕跡(如村落、道路等),研究分析地形起伏與其他自然環(huán)境及人類活動的關系。三、加強觀察比對,強調地貌觀察的科學精神在野外地貌觀察中,由于種種不確定的因素(如角度、遠近、光線、儀器的精準度與使用方法等)影響觀察的準確性,因此對觀察結果要多次比對,得出最科學的結論。這是學生科學精神培養(yǎng)的重要機會。教師可引入徐霞客兩次考察黃山留下的游記,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并學習徐霞客地貌描寫的精當之處,了解徐霞客地貌觀察的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學習徐霞客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大自然的科學精神?!净顒樱河^察家鄉(xiāng)的地貌】該活動旨在讓學生掌握觀察家鄉(xiāng)地貌的步驟和方法,通過實踐活動達到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力、增強對家鄉(xiāng)情感的作用。該活動步驟具體、明了,可操作性較強,教師的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學生進行分組,并提供相應的考察器材。幫助學生分析所選擇考察路線的利弊,確定有價值的考察線路(如地貌類型更多樣)。2.在組織學生活動時,教師需要結合每個學生小組選擇的考察路線,提出具體的目標任務。3.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野外考察可能存在的風險,制訂周密、細致的安全預案,成為學生野外實踐的監(jiān)護人。安全預案包括:詳細的活動方案,就安全問題向學校報備,有資質的租車公司車輛租用合同,購買保險,對途經路段或考察地貌區(qū)可能發(fā)生的危害(如滑坡、落石、涉水等)有具體的防范預案等。4.對學生在考察中或完成任務時遇到的困難進行提示或指導,例如,考慮到學生在考察后用黏土或者塑膠制作地貌模型時會遇到很多困難,教師在考察中指導學生對地貌進行多角度的柏攝,并結合等高線圖或衛(wèi)星圖片了解地貌的全貌。5.對學生地貌觀察表及觀察報告的撰寫進行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的指導。6.組織學生展示制作的模型,交流家鄉(xiāng)地貌考察的心得。評價建議一、評價目標1.本節(jié)內容側重地理實踐力的評價。采取過程與結果并重的地理學習評價機制,不僅關注學生地理實踐的最終成果(模型、報告等),更要關注學生在地理實踐中所獲得的能力、方法,及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起來的品格。教師對學生參與地貌觀察實踐活動的過程、結果、態(tài)度等進行全面評價,通過評價與反饋,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地理實踐。2.在學生對地貌的觀察、探究活動中,教師也需要關注學生的綜合思維水平和人地協(xié)調觀,根據學生對“地貌對其他地理要素及人類活動的影響”的理解水平進行分級評價(表49)。表49第四章第二節(jié)教學與評價目標評價目標水平1水平2水平3知道地貌觀察的順序在地貌觀察時缺少規(guī)劃,步驟不明確,將觀察等同于“觀看”。在觀察中沒有明確的順序、角度,看到什么算什么觀察前有一定的規(guī)劃,觀察時有一定的步驟,能夠從宏觀到微觀進行觀察。但觀察不夠細致,發(fā)現信息、收集信息、整合信息能力不強有規(guī)劃,有步驟,能夠從宏觀到微觀、從全貌到細節(jié)進行觀察。在觀察中能發(fā)現信息,收集信息,整合信息明確地貌觀察的內容知道地貌觀察的內容包括高度和坡度,但在觀察過程中缺少方法,指向性不強,易受地貌復雜性的影響,對觀察結果的描述不科學。對地貌與其他地理要素的關系缺少關注有明確的觀察內容,觀察指向性較強,在觀察高度和坡度時能通過一定方法或使用工具,但操作經驗不足,觀察的準確性與規(guī)范性不夠。在地貌觀察中意識到地貌對其他自然要素的影響有明確的觀察內容,觀察指向性強,在觀察高度和坡度時能通過一定方法或使用工具,對觀察結果的描述科學、規(guī)范。在地貌觀察中認識并理解地貌對其他自然要素的影響評價目標水平1水平2水平3在地稅稅中感給人地關系在地貌現察中,倒重于自然現象的觀察,沒有意識到自然地理環(huán)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意識到觀察地貌、認識地貌的目的是更好地實現人地協(xié)調在地貌觀察中,能意識到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知道地貌會對人類活動產生影響,但對人類活動能夠影響地貌理解不深。有一定的人地協(xié)調觀在地貌觀察中,關注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認識并理解地貌與人類活動的相互影響,知道人類活動要因地制宜,具有顯性的人地協(xié)調觀二、評價方法1.對于教材引言部分提出的問題,教師突出評價學生兩個方面:一是學生能否通過分析“人”字形設計降低坡度的原理感悟人類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智慧;二是學生觀察地貌視角的多元性和科學性。2.在“地貌觀察的順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不同復雜程度的地貌景觀圖片,通過學生的觀察過程,評價學生在地貌觀察順序方面的實際能力。教師要求學生說出(或寫出)具體的觀察順序與觀察結果,結合地貌景觀的復雜程度,學生觀察順序的正確性、合理性,以及觀察結果描述的科學性,對學生進行分級評價,推動學生在地貌觀察時向更科學、有序、規(guī)范的方向發(fā)展。3.在“地貌觀察的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側重評價學生實地操作應用與分析推理能力。實地操作應用指向地理實踐力,包括觀測點的選擇,觀測方案的設計,觀測過程的實施,觀測結果的正確性,以及學生在觀察、測量地貌高度、坡度、坡向過程中表現出的探索熱情和科學精神。學生對地貌高度、坡度和坡向觀察、測量后的分析推理,指向綜合思維,如地貌高度與地形的關系、地貌高度與氣溫的關系、坡度與自然災害的相關性、坡向與氣溫降水的關系等。教師需要在學生觀測地貌時提出“地貌高度、坡度、坡向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及人類活動有什么影響”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地貌觀測。在學生通過實踐與思考回答上述問題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評價:一是學生思維聯(lián)系的靈活性、廣泛性;二是學生能否結合觀察的地理事實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評價中,教師也要讓學生明白觀測地貌是為了更好地了解人類所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更好地利用自然環(huán)境,實現趨利避害。3.在對學生區(qū)域認知的評價方面,教師可以提供中國地形圖,或各地區(qū)的地形地貌介紹視頻,由學生觀察并說出我國各區(qū)域地貌的主要特征(宏觀角度),教師在學生的回答中評價學生的區(qū)域認知水平。4.為了更科學規(guī)范地評價,克服隨意性的問題,教師在評價之前需要根據評價內容先制定好評價量表,將學生表現進行水平分級。例如,在評價“地貌觀察的內容”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制定如圖410所示量表。表410“地貌觀察的內容”評價量表評價內容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觀察點的選擇選擇隨意,地貌類型單一選擇目標不明確,觀察點典型性、多樣性、可達性差能夠選擇典型性,多樣性的地貌觀測點,且可達性好觀察方案的設計設計散亂,沒有明確的步驟主要突出觀察的步驟,其他內容缺乏設計完整規(guī)范,有目標,有步驟,有方法,有昂材觀測、測量的方法沒有明確的方法,使用觀測工具不熟練方法過分依賴高度儀、坡度儀等器材,缺乏肉眼觀察能夠選擇臺適的觀測工具,并能將儀器觀測與肉眼觀察相結合,觀察靈活,效率高觀察過程能進行初步觀察,但整個過程不連貫,隨機性大,操作不熟練觀察較細致,在觀察與測量中有一定的計劃性,操作熟練性一般能夠進行分類觀察與測量,計劃性強,操作熟練,有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觀察結果準確性差,描述與表達不清楚準確性一般,能夠簡單描述測量結果準確性高,能夠清楚、完整地描述觀察結果,邏輯性強探索興趣探索興趣不強,被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有一定的探索興趣,但主動性不強有較強的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質量體系監(jiān)視和測量資源培訓課件
- 繪畫廚具課件教學課件
- 就餐服務課件教學課件
- 美術蜘蛛課件教學課件
- 高三化學一輪復習 氮及其化合物說播課課件
- 膝關節(jié)保膝治療
- 車輪滾滾中班教案反思
- 鞭炮與安全教案反思
- 好玩的空氣說課稿
- 物聯(lián)網燃氣報警器
- 對話大國工匠 致敬勞動模范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半期評估試卷(1-4單元)-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冊數學北師大版
- python程序設計-說課
- XX學校推廣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工作實施方案
- 失業(yè)保險待遇申請表
- 220KV線路運維實施方案
- 重慶市園林工程師中高級考試復習題--園林理論
- 山西省蒲縣高閣村煤層火災治理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總
- 建筑加固工程—粘鋼板驗收記錄(全)
- 設備標識牌模板
- 英語四年級上冊 4AM3U2P3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