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煙和濾棒物理性能的測定 第6部分:硬度-編制說明_第1頁
卷煙和濾棒物理性能的測定 第6部分:硬度-編制說明_第2頁
卷煙和濾棒物理性能的測定 第6部分:硬度-編制說明_第3頁
卷煙和濾棒物理性能的測定 第6部分:硬度-編制說明_第4頁
卷煙和濾棒物理性能的測定 第6部分:硬度-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度推薦性國家標準計劃項目

卷煙和濾棒物理性能的測定

第6部分:硬度

標準編制說明

項目組

2023年4月

1工作簡況

1.1任務來源

本項目是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22年下達的推薦性國家標準計劃項目

(國標委發(fā)〔2022〕17號),合同號T-NY-2023-006-001。

1.2制定背景

現(xiàn)行卷煙和濾棒硬度測定方法為2009年發(fā)布的“GB/T22838.6《卷煙和濾棒

物理性能的測定第6部分:硬度》”國家標準,標準發(fā)布以來,對于規(guī)范卷煙硬

度的測定,提高濾棒發(fā)射、卷煙搓接等加工過程的穩(wěn)定性,保障卷煙產(chǎn)品質量的

可靠性及消費體驗均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卷煙產(chǎn)品類型的多樣化和測試

技術的發(fā)展,標準的適用范圍和技術要求均不能滿足使用需求。硬度檢測技術近

十年來也有了較大的發(fā)展更新,現(xiàn)行標準的檢測效率和檢測結果一致性均不能高

效率檢測的需求,因此,有必要修訂完善現(xiàn)有卷煙和濾棒硬度測定標準,建立全

面覆蓋當前卷煙及濾棒產(chǎn)品類型的硬度評定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細支、短支卷

煙、爆珠卷煙及相應濾棒的檢測水平和產(chǎn)品質量。

1.3起草過程

1.3.1項目組

略。

1.3.2工作過程

本標準的主要起草過程包括文獻調研、制定研究方案、試驗驗證,形成標準

征求意見稿等。主要工作過程時間安排如下:

1)2022年4月-2022年5月,查閱文獻,收集和整理了目前現(xiàn)行有效的國

家標準GB/T23838.6-2009和行業(yè)標準YC/T554《卷煙和濾棒硬度檢測設備通

用技術條件》等相關資料。

2)2022年6月,召開項目啟動會暨研討會,正式啟動項目工作,研討前期

調研情況,確定項目研究方案和研究內容。

3)2022年7月-2022年10月,開展實驗研究,確定硬度測試的技術要求,

形成標準初稿,收集共同實驗樣品,開展共同實驗研究,評價標準方法的重復性

和再現(xiàn)性。

5)2022年11月-2023年2月,收集整理驗證結果和項目組內意見,修改標

1

準草稿并形成征求意見稿。

2標準編制原則及主要內容確定的依據(jù)

2.1編制原則

標準的編制嚴格依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

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和GB/T20001.4-2015《標準編寫規(guī)則第4部分:試

驗方法標準》的要求執(zhí)行。

標準編制的總體原則是:

(1)與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和強制性標準協(xié)調一致;

(2)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的要求;

(3)技術內容符合安全、先進、合理的要求并具有可操作性。

本標準主要內容包括術語和定義、試驗條件、儀器設備、樣品、試驗步驟、

結果表示、測定報告等9個部分。

主要內容研究確定的原則:

(1)相比2009版國家標準沒有改動的部分在本標準中繼續(xù)采用原內容;

(2)相比2009版國家標準有改動的技術性部分以實驗驗證結果確定依據(jù)

(具體的實驗驗證結果參考項目實驗報告);

(3)考慮與現(xiàn)有煙草行業(yè)標準YC/T554-2016《卷煙和濾棒硬度檢測設備通

用技術條件》的協(xié)調性。

2.2標準主要內容的確定

通過文獻調研分析確定了標準的技術內容和要求,對部分有參考依據(jù)的內容

直接引用相關標準的要求,對修改較大的內容進行了試驗驗證分析,確定了標準

的技術內容。

2.2.1適用范圍

考慮到加熱卷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的檢測需求,參考GB/T22838.6《卷煙和

濾棒物理性能的測定第6部分:卷煙吸阻和濾棒壓降》標準的使用范圍,適用

對象增加“類似于卷煙的圓柱形煙草制品”,以便于開展相關產(chǎn)品的硬度測定。

2.2.2術語和定義

原標準中沒有對術語和定義章節(jié),但在原理章節(jié)中,描述了硬度的定義,為

更加清晰的理解標準相關內容,刪除了原理章節(jié),新增術語與定義章節(jié),共界定

2

9個術語。

2.2.3試驗條件

調節(jié)和測試大氣以及樣品的平衡狀態(tài)是影響硬度測試最關鍵的因素,煙絲和

卷煙紙吸水后挺度降低,隨含水率的增加,煙支硬度減小,因此,卷煙硬度測試

前需要進行溫濕度調節(jié)處理,以保證測試的樣品具有相同的含水率。調節(jié)處理的

主要條件包含溫度、相對濕度、壓力、調節(jié)時間和樣品放置方式,GB/T16447

標準中對調節(jié)和測試的要求有相應的規(guī)定,對于樣品放置方式,標準中對散裝卷

煙有明確的調節(jié)時間要求,對于拆除部分包裝的卷煙則沒有明確要求,樣品調節(jié)

時的放置方式、在調節(jié)空間內的放置位置、堆積方式等都會影響調節(jié)效果。實際

操作中,由于對標準的理解不同,通常采用的樣品放置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把卷

煙煙支從包裝中取出散裝平衡調節(jié);另一種則是把卷煙包裝盒的盒蓋打開或剪掉

后將煙支在盒內平衡調節(jié),兩種方式中煙支接觸環(huán)境大氣的面積有很大差異,會

影響卷煙的吸濕放濕過程,進而影響卷煙含水率和理化指標。

研究了不同樣品放置方式對硬度測試結果的影響,圖1是兩種放置方式下硬

度隨調節(jié)時間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出,隨調節(jié)時間的增加,盒裝剪底組樣品的硬

度持續(xù)降低,至96h最低的樣品硬度仍在60.0%以上;散裝組樣品的硬度前24h

明顯降低,48h后趨于穩(wěn)定。從兩組樣品的硬度平均值來看,同一調節(jié)時間散裝

組樣品的硬度明顯低于盒裝剪底組,48h時差值12.1%以上,大于卷煙產(chǎn)品標準

規(guī)定的單支硬度允差(10.0%),可見調節(jié)時樣品放置方式的差異會對硬度的測試

結果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甚至會造成產(chǎn)品質量判定結果的變化。

I組II組平均值

圖1卷煙硬度隨調節(jié)時間的變化(I組為盒裝剪底組,II組為散裝組)

為保證硬度測試結果的準確性,標準中專門增加試驗條件章節(jié),除專門規(guī)定

調節(jié)和測試大氣外,還規(guī)定調節(jié)需達到平衡,保證了不同調節(jié)方式下樣品的狀態(tài)

是一致的。

2.2.4儀器設備

3

本部分主要考慮與YC/T544-2016《卷煙和濾棒硬度檢測設備通用技術條件》

的協(xié)調一致。壓頭、預壓力、預壓時間、施壓速率、全壓力、位移測量系統(tǒng)部分

的技術要求均與YC/T544一致。

全壓時間和試樣擋板部分基于實驗研究,進行了調整,減少了全壓時間,以

提升檢測效率,增大了擋板尺寸,以減小擋板對于檢測的影響。

2.2.4.1全壓時間

全壓時間是全壓力作用的時間,原標準規(guī)定的全壓時間是(15±1)s,硬度

的時間較長,造成綜合測試臺檢測效率低,為此,選取可重復使用的卷煙和濾棒

質量監(jiān)控樣品進行了實驗研究。

設置5個全壓時間,共使用3個樣品,每個樣品重復測試10次,測試結果

如圖2所示,從測試結果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全壓時間大于7.5s后,硬度的測

試結果趨于一致,三個樣品的極差分別為0.6%、0.4%和0.6%,綜合考慮,將

全壓時間設置為10s,30支試樣的檢測效率能夠提升5分鐘,顯著提升了硬度

指標的檢測效率。

圖2硬度隨全壓時間的變化

2.2.4.2施壓速率

施壓速率是壓頭接觸試樣時的速率,施壓速率也是決定硬度檢測效率的關鍵

因素,以卷煙為例,常規(guī)卷煙的直徑一般為7.7mm,硬度65%左右,壓陷量為

2.7mm,按照原標準中0.55mm/s的施壓速率,行程所需時間為4.9s。為考察施

壓速率對硬度測試的影響,選取可重復使用的卷煙和濾棒質量監(jiān)控樣品進行了實

驗研究。

4

設置7個施壓速率,共使用3個樣品,每個樣品重復測試10次,從測試結

果的平均值可以看出,施壓速率從0.30mm/s~3.00mm/s,三個樣品的極差分別

為0.7%、0.3%和0.3%,硬度的測試結果基本沒有變化,綜合考慮,將施壓速

率設置為3.0mm/s,行程所需時間為0.9s,30支試樣的檢測時間減少2分鐘,

提升了硬度指標的檢測效率。

圖3硬度隨施壓速率的變化

2.2.4.3擋板尺寸

擋板的(面積)長度影響試樣的形變,擋板長度與樣品下側形變大小成反比,

擋板長度越大,樣品下側形變越小,擋板長度越小,樣品下側形變越大。上下?lián)?/p>

板一樣長時,兩側變形對稱;擋板長度對樣品上側形變影響甚微;擋板長度達到

25.0mm時,樣品下側接近于無形變,擋板長度達到35.0mm時,樣品下側已無

形變,如圖3所示。因此,將擋板的尺寸從原標準的“應至少有(20.0mm×20.0

mm)的矩形平面”修改為“應至少為(試樣徑向20.0mm×試樣縱向35.0mm)

的矩形平面”。

5

2.50%3.50%

3.00%

2.00%樣品1

2.50%樣品1

樣品2

1.50%2.00%樣品2

樣品3

1.00%1.50%樣品3

樣品4

1.00%均值

0.50%樣品5

0.50%

0.00%0.00%

188r/min192r/min197r/min199r/min170r/min187r/min192r/min197r/min220r/min

圖4擋板面積對試樣形變的影響

2.2.5試驗步驟

試驗步驟章節(jié)主要對原標準進行了優(yōu)化,由于卷煙煙支密度分布不均勻導致

煙支徑向不同位置硬度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應該以煙支段(卷煙紙部分)的中

心作為硬度的測量位置。同時,原標準制定時,爆珠濾棒尚未大規(guī)模應用,因此,

沒有針對爆珠濾棒提出針對性要求?;诖?,將原標準中“使壓頭位于試樣中部

的有效測量位置”修改為“對于卷煙,有效測量部位應為去除濾嘴后煙支部分的

中部;對于煙用濾棒,有效測量部位應為試樣的中部;對于爆珠濾棒,有效測量

部位應為濾棒中部爆珠間居中位置?!?/p>

2.3修訂前后技術內容的對比

相比現(xiàn)行標準,修訂的主要內容有:

(1)增加了術語和定義部分,與YC/T544-2016《卷煙和濾棒硬度檢測設備

通用技術條件》中的定義協(xié)調一致;

(2)明確了硬度測試的技術要求,將原標準中影響測試結果的范圍性參數(shù)

修改為定值,進一步降低因技術參數(shù)差異導致的測試結果差異;

(3)修改了測定裝置擋板的尺寸要求,修改后的擋板尺寸更加合理,對于

長度較大的卷煙和濾棒樣品的測試影響較小,測試結果更加準確;

(4)增加了卷煙、濾棒、爆珠濾棒樣品測試位置的要求;

(5)補充了方法的重復性和再現(xiàn)性數(shù)據(jù),進一步提升標準的技術水平和可

參考性。

具體修訂內容對比和修訂依據(jù)見附表1。

6

3試驗驗證分析

GB/T22838.6-2009的制定過程中未開展方法的重復性和再現(xiàn)性評價,為了驗

證修訂后標準方法的精密度,按照GB/T6379.2-2004測量方法與結果的準確度

第2部分:確定標準測量方法重復性與再現(xiàn)性的基本方法設計了共同實驗,通過

共同實驗研究確定了方法的重復性和再現(xiàn)性。

3.1樣品

共同實驗共有4個樣品,包括卷煙樣品3個、煙用濾棒樣品1個。樣品信息

見表1。

表1樣品信息

編號樣品種類類型

A卷煙細支

B卷煙中支

C卷煙常規(guī)

D濾棒常規(guī)

3.2方法與設備

測試方法與修訂后的標準完全一致。

測試設備均為使用年限10年內的綜合測試臺,相關參數(shù)滿足修訂后的標準

中的技術要求。設備供應商包括英國斯如林、法國索定、德國博瓦特凱西、北京

歐美利華、成都瑞拓等卷煙濾棒綜合測試臺生產(chǎn)企業(yè)。

3.3參加實驗室

參與實驗室的溫濕度環(huán)境條件和設備均在計量有效期內,實驗人員為熟悉操

作的實驗員。

共有15家實驗室參與共同實驗,共收到15套數(shù)據(jù)用于統(tǒng)計分析。

3.4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共收到15組數(shù)據(jù),所有數(shù)據(jù)都被用于統(tǒng)計分析。附表1報告了每個實驗室

測定樣品硬度的平均值(MV)、標準偏差(StD)和重復測量的數(shù)量(N)。

3.4.1離群值的分析和剔除

對15套檢測結果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依據(jù)GB/T6379.2-2004(ISO5725.2)

確定方法的重復性和再現(xiàn)性,通過柯克倫(Cochran)檢驗和格拉布斯(Grubbs)

7

檢驗剔除離群值。

第一步,使用格拉布斯(Grubbs)檢驗分析了每組測試結果的最大值和最小

值(實驗室內Grubbs檢驗)。剔除檢驗出的離群值,保留其余數(shù)據(jù)。

第二步,通過柯克倫(Cochran)檢驗分析了每個實驗室每個樣品測試結果

的標準偏差與總標準偏差的差異,如發(fā)現(xiàn)離群值,剔除該組結果。

第三步,使用格拉布斯(Grubbs)檢驗分析了每個實驗室每個樣品測試結果

的平均值與其它實驗室結果相比是否過大或過?。▽嶒炇议gGrubbs檢驗),剔除

離群值,重復以上步驟直至無離群值。

通過以上步驟進行離群值剔除后的數(shù)據(jù)作為重復性和重現(xiàn)性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圖5.a至圖5.d為樣品A~樣品D硬度結果數(shù)據(jù)的Cochran檢驗結果圖。

圖5.a樣品A硬度結果數(shù)據(jù)Cochran檢驗結果圖

8

圖5.b樣品B硬度結果數(shù)據(jù)Cochran檢驗結果圖

圖5.c樣品C硬度結果數(shù)據(jù)Cochran檢驗結果圖

9

圖5.d樣品D硬度結果數(shù)據(jù)Cochran檢驗結果圖

圖6.a至圖6.d為樣品A~樣品D硬度結果數(shù)據(jù)的Grubbs檢驗結果圖。

圖6.a樣品A硬度結果數(shù)據(jù)Grubbs檢驗結果圖

10

圖6.b樣品B硬度結果數(shù)據(jù)Grubbs檢驗結果圖

圖6.c樣品C硬度結果數(shù)據(jù)Grubbs檢驗結果圖

11

圖6.d樣品D硬度結果數(shù)據(jù)Grubbs檢驗結果圖

根據(jù)Cochran檢驗,樣品A的4號實驗室結果、樣品B的4號實驗室結果、

樣品C的14號實驗室結果、樣品D的5號實驗室結果被認為是離群值。根據(jù)

Grubbs檢驗,無離群值。所有被統(tǒng)計檢驗判定為離群值的實驗室結果在附表1

中以黃色標注。

3.4.2總平均值及標準偏差

在剔除離群值后,使用計算了實驗室間的穩(wěn)健平均值和標準偏差。結果見表

2。硬度的值從卷煙的57.99%到煙用濾棒的91.19%,覆蓋了目前的主流產(chǎn)品硬

度值范圍。

表2硬度統(tǒng)計處理結果表

硬度

樣品MVSDwSDbN

%%%-

A57.990.6931.55214

B64.640.6973.03114

C69.820.9302.34714

D91.190.2140.69714

12

注:總平均值(MV)、實驗室內標準差(SDw)、實驗室間標準差(SDb)、實驗室數(shù)量(N)

3.4.3重復性及再現(xiàn)性的評價

根據(jù)總平均值以及實驗室間和實驗室內的標準偏差,按照GB/T6379.2-2004

計算重復性和再現(xiàn)性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結果如表3所示,表中給出了重復性標準差(sr)

和再現(xiàn)性標準差(sR)、重復性限(r)和再現(xiàn)性限(R)和相對于總平均值的變異

系數(shù)(CoV)。

表3硬度的重復性及再現(xiàn)性統(tǒng)計結果

硬度

重復性再現(xiàn)性

樣品StDLimitCoVStDLimitCoV

%%%%%%

A0.6931.941.21.6994.762.9

B0.6971.951.13.1108.714.8

C0.9302.601.32.5257.073.6

D0.2140.600.20.7292.040.8

按照GB/T20001.4-2015《標準編寫規(guī)則第4部分:試驗方法標準》的要求,

統(tǒng)計結果表如表4所示,硬度的精密度要求應為:

對于硬度的測試,在同一實驗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設備,按相同的測

試方法,并在短時間內對同一被測樣品相互獨立進行測試獲得的兩次獨立測試結

果的絕對差值不大于1.3%,以大于1.3%的情況不超過5%為前提。在不同的實

驗室,由不同的操作者使用不同的設備,按相同的測試方法,對同一被測對象相

互獨立進行測試時獲得的兩次獨立測試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大于4.8%,以大于4.8%

的情況不超過5%為前提。

表4硬度統(tǒng)計結果表

樣品標識ABCD

參加實驗室的數(shù)目15151515

可接受結果的數(shù)目14141414

13

平均值57.9964.6469.8291.19

重復性標準差(sr)0.6930.6970.9300.214

重復性變異系數(shù)(%)1.21.11.30.2

重復性限(r)(2.8×sr)1.941.952.600.60

再現(xiàn)性標準差(sR)1.6993.1102.5250.729

再現(xiàn)性變異系數(shù)(%)2.94.83.60.8

再現(xiàn)性限(R)(2.8×sR)4.768.177.702.04

3.5結論

本項目根據(jù)煙草產(chǎn)品和檢測技術的發(fā)展需求,結合最新標準文獻的要求,對

GB/T22838.6-2009進行了修訂。

通過標準修訂,明確了相關技術要求,檢測結果更加科學;修訂了部分影響

檢測時間的技術要求,顯著提升了硬度的檢測效率。

采用修訂后的標準方法開展了共同實驗,評價了方法的重復性與再現(xiàn)性,評

價結果表明方法具有較高的精密度。

4標準預期產(chǎn)生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卷煙和濾棒物理性能的測定第6部分:硬度》是方法標準,不會直接產(chǎn)

生經(jīng)濟效益,但該標準的實施將對行業(yè)技術人員開展卷煙硬度檢測起到直接的指

導作用,對行業(yè)開展產(chǎn)品質量監(jiān)控、科學研究、標準化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

撐。通過標準的修訂,提升了卷煙物理指標綜合測試臺的檢測效率,檢測時間明

顯縮短,檢測設備能耗降低。

5與國際、國外同類標準技術內容的對比情況,或者與測試的國外

樣品、樣機的有關數(shù)據(jù)對比情況

目前,卷煙和濾棒硬度的測定尚無國際標準,由于消費習慣和關注點的差異,

國外煙草公司也未開展同類技術研究。

6與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及相關標準的關系

14

本標準與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和強制性標準協(xié)調一致,無重復、交叉、抵觸現(xiàn)象。

標準在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了與現(xiàn)行煙草行業(yè)標準YC/T554-2016《卷煙和濾棒

硬度檢測設備通用技術條件》的協(xié)調性,針對本標準修訂后變化較大的全壓時間

和施壓速率等技術要求,開展YC/T554標準的修訂工作,以保證國家標準和行

業(yè)標準的協(xié)調一致。

7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經(jīng)過和依據(jù)

本標準修定過程中無重大分歧意見。

8涉及專利的有關說明

本標準修定過程中不涉及專利。

9實施國家標準的要求,以及組織措施、技術措施、過渡期和實施

日期的建議等措施建議

本標準作為檢測方法標準,建議作為推薦性標準發(fā)布、實施。

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GB/T22838.6—2009《卷煙和濾棒物理性能的測定第

6部分:硬度》應廢止。

標準發(fā)布后,通過國家煙草專賣局內網(wǎng)、中國煙草標準化網(wǎng)站等網(wǎng)絡媒體進

行必要的宣傳,使行業(yè)了解本標準的修訂與發(fā)布實施情況。如有必要可以開展宣

貫培訓,加深相關技術人員對本標準的了解,使標準得到良好的應用。

本標準涉及現(xiàn)有檢測設備的技術要求變化,建議設置3個月的過渡期,在發(fā)

布之日后3個月開始實施,實施前應調研煙草行業(yè)相關檢測設備的更新或改造情

況,并組織一次覆蓋范圍較大的共同實驗,再次評價方法的精密度。

10其他應當說明的事項

本標準修定過程中無其他應當說明的事項。

15

11附錄

11.1附表1:標準的修訂內容對比和修訂依據(jù)

條款題目修訂后的內容原標準修訂依據(jù)

1范圍無變化

GB/T5605-2002煙草和煙草制品醋酸纖維濾棒

參考GB/T20001.4-2015

GB/T5606.1卷煙第1部分:抽樣

GB/T16447煙草及煙草制品調節(jié)和測標準編寫規(guī)則第4部分:

GB5606.3-2005卷煙第3部分:包裝、卷制技術要求及

規(guī)范性引用試的大氣環(huán)境試驗方法標準的要求,抽

2貯運

文件GB/T8170數(shù)值修約規(guī)則與極限數(shù)值的樣部分不再引用產(chǎn)品標

GB/T15270-2001煙草和煙草制品聚丙烯絲束濾棒

表示和判定準;GB/T16447涉及修

GB/T16447煙草和煙草制品調節(jié)和測試的大氣環(huán)境

訂問題,引用最新版

(GB/T16447-2004,ISO3402:1999,IDT)

更加清晰的理解標準相

3術語和定義新增9個術語和定義原理

關內容

4.1裝置無變化

應為直徑12.00mm的圓形平面,最大允設置為固定值。規(guī)定最大

4.2壓頭壓頭:應為直徑為(12.00±0.01)mm的圓形平面

許誤差0.01mm。允許誤差,更加合理。

YC/T544卷煙和濾棒硬

可以對試樣施加預壓力,預壓力不大于

4.3預壓力可以對試樣施加預壓力,預壓力不大于0.196N(20g)度檢測設備通用技術條

0.10N,最大允許誤差0.02N。

YC/T544卷煙和濾棒硬

4.4預壓時間1.5s,最大允許誤差0.5s。預壓時間(1.0±0.5)s度檢測設備通用技術條

16

條款題目修訂后的內容原標準修訂依據(jù)

YC/T544卷煙和濾棒硬

不大于3.0mm/s,最大允許誤差

4.5施壓速度施壓速度(0.55±0.05)mm/s度檢測設備通用技術條

0.05mm/s。

YC/T544卷煙和濾棒硬

4.6施壓負荷2.94N,最大允許誤差0.03N。施壓負荷(2.94±0.01)N度檢測設備通用技術條

4.7施壓時間10s,最大允許誤差1s。壓縮時間(15±1)s實驗驗證

壓陷量為施加預壓力后,壓縮(測定)前壓

壓陷量的計算應為施加預壓力后,壓縮(測定)前壓頭的初

4.8壓限量頭的初始位置到壓縮10s時壓頭的位移實驗驗證

始位置到壓縮15s時壓頭的位移量。

量。

應固定在儀器上,使試樣在受壓時不能移

試樣擋板:應固定在儀器上,使試樣在受壓時不能移動。

動。在測試區(qū)域,應至少為(樣品徑向20.0

4.9試樣擋板在測試區(qū)域,應至少有(20.0mm×20.0mm)的矩形平面,使實驗驗證

mm×樣品縱向35.0mm)的矩形平面,使

試樣所受壓力均勻分布。

試樣所受壓力均勻分布。

YC/T544卷煙和濾棒硬

形變量測量

4.10最大允許誤差±0.02mm。量程(0~4)mm,分辨力0.01mm,準確度0.02mm。度檢測設備通用技術條

裝置

17

條款題目修訂后的內容原標準修訂依據(jù)

卷煙按照GB/T5606.1抽取實驗室樣品并制備試樣,按照

GB5606.3-2005中6.3.4制備試料。

取樣及樣品醋酸纖維濾棒按照GB/T5605-2002中6.1抽取實驗室樣按照GB/T20001.4的要

刪除

制備品,按照5.4制備試料。求編寫

聚丙烯絲束濾棒按照GB/T15270-2001中6.2抽取實驗室

樣品,按照6.3.2制備試料。

4.1調節(jié)大氣

試樣試驗前應按照GB/T16447的要求進

行狀態(tài)調節(jié),即溫度(22±1)℃,相對濕

按照GB/T20001.4的要

調節(jié)和測試度(60±3)%,調節(jié)時間48h。按照GB/T16447進行樣品調節(jié),并在相應的環(huán)境條件下

5求,單獨設置該部分并明

環(huán)境4.2測試大氣測試。

確參數(shù)要求。

測試大氣應按照GB/T16447規(guī)定的條

件,即溫度(22±2)℃,相對濕度(60±

5)%。

6.1無變化

按儀器操作規(guī)程或說明書進行校準,使儀按儀器操作規(guī)程進行校準,使儀器的顯示值與標準棒的標

6.2編輯性調整

器的顯示值與標準棒的標定值相符合。定值相符合。

18

條款題目修訂后的內容原標準修訂依據(jù)

將試樣置于儀器試樣擋板上,使壓頭位于

試樣中部的有效測量部位。對于卷煙,有

效測量部位應為去除濾嘴后煙支部分的

將試樣置于儀器試樣擋板上,使壓頭位于試樣中部的有效細化不同類型樣品的放

6.3中部;對于醋酸纖維濾棒和聚丙烯絲束濾

測量部位。置方式

棒,有效測量部位應為試樣的中部;對于

爆珠濾棒,有效測量部位應為濾棒中部爆

珠間居中位置。

壓縮試樣前,應對試樣施加預壓力,測量壓縮試樣前,應對試樣施加預壓力,測量壓縮前試樣直徑,

6.4預壓時間為定值

壓縮前試樣直徑,預壓時間1.0s。預壓時間應控制在(1.0±0.5)s。

6.5無變化驅動儀器施壓裝置,同時啟動計時器。

施壓時間10s時,除去施壓負荷,由儀(15±1)s時,除去施壓負荷,由儀器顯示試樣的壓陷量或

6.6施壓時間為定值

器顯示試樣的壓陷量或壓縮后試樣直徑。壓縮后試樣直徑,或直接打印硬度測定結果。

方法標準無需確定試樣

6.7無重復6.3~6.6的步驟,共測試30個試樣。

個數(shù)

7無變化

硬度測定結果用百分數(shù)表示,按照GB/T硬度測定結果用百分數(shù)表示,按照GB/T8170的規(guī)定進行

確定修約方法,明確相關

78170的規(guī)定進行數(shù)值修約,修約到1位數(shù)值修約,單個試樣的結果、平均值和標準偏差均修約到

要求

小數(shù)。1位小數(shù)。

按照GB/T20001.4的要

8試驗報告改為試驗報告測定報告

求編寫

19

11.2附表2:各實驗室硬度數(shù)據(jù)匯總

硬度(%)

樣品ABCD

統(tǒng)計量MVStDMVStDMVStDMVStD

156.270.94062.470.82168.650.56890.900.200

256.300.52563.830.72372.231.10890.470.294

356.600.39963.970.35971.021.42091.620.075

456.652.41766.571.81168.200.69790.310.195

556.950.42365.330.43271.080.29390.330.516

657.500.73863.170.85568.431.13692.000.000

757.680.31970.730.67467.631.25390.500.228

857.750.83163.980.39770.800.71891.830.216

957.770.60259.380.41766.480.89591.360.269

1058.621.11860.600.43870.530.68691.470.197

1158.940.64162.950.19866.731.22191.550.176

1259.170.47668.571.18670.501.21090.380.171

1359.420.78366.781.09875.420.45492.270.197

1462.100.78866.620.64674.622.42191.730.266

1556.780.63266.570.71569.700.40590.220.306

重復測量次數(shù)N=6,包含離群值。

20

目錄

1工作簡況......................................................................................................1

1.1任務來源............................................................................................1

1.2制定背景............................................................................................1

1.3起草過程............................................................................................1

1.3.1項目組.........................................................................................1

1.3.2起草過程.....................................................................................1

2標準編制原則及主要內容確定的依據(jù)......................................................2

2.1編制原則............................................................................................2

2.2標準主要內容及其確定依據(jù)............................錯誤!未定義書簽。

2.3標準主要內容的確定........................................................................2

2.3.1適用范圍.....................................................................................2

2.3.2術語和定義.................................................................................2

2.3.3試驗條件.....................................................................................3

2.3.4儀器設備.....................................................................................3

2.3.5試驗步驟.....................................................................................6

2.4修訂前后技術內容的對比................................................................6

3試驗驗證分析..............................................................................................7

3.1樣品....................................................................................................7

3.2方法與設備........................................................................................7

3.3參加實驗室........................................................................................7

3.4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7

3.4.1離群值的分析和剔除.................................................................7

3.4.2總平均值及標準偏差...............................................................12

3.4.3重復性及再現(xiàn)性的評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