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核心概念_第1頁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_第2頁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_第3頁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_第4頁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生物總復習提綱

專題一生物與環(huán)境

考點1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是具有生命的個體,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生物具有應激性、

特征:生長和繁殖、新陳代謝、遺傳和變異、適應環(huán)境和影響環(huán)境等特征。

考點2環(huán)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分布,形態(tài),生活

習性等等都有影響

(1)非生物因素如光、溫度、水、空氣等對生物有影響。(能分別舉例說出)

(2)生物因素對生物有影響,表現形式有:同種生物個體之間有種內互助和種

內斗爭;不同種生物個體之間有競爭、捕食、寄生、互惠互利。

考點3生物能適應環(huán)境并影響環(huán)境。

(1)生物通過保護色、擬態(tài)、警戒色等方式適應其生存環(huán)境。

(2)生物能影響,甚至改變環(huán)境。人類對環(huán)境的影響超過了地球上的其他任何

生物。(能分別舉例說出)

注:要區(qū)分哪些情形是環(huán)境影響生物,哪些情形是生物影響環(huán)境。

考點4(必考)生物系統(tǒng)的組成、結構、功能及自我調節(jié)能力

(1)組成。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其生活的環(huán)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的整

體叫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種類很多,范圍可大可小,無論是什么生態(tài)系統(tǒng)都是由

非生物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構成。

(2)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捕食和被食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稱為食

物鏈。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往往有許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

網。

食物鏈的寫法:食物鏈的起點必須有生產者,而且只能是是生產者,一定沒

有分解者(因為分解者是以生物排泄物、殘骸為食,并未構成捕食關系)。食物

網中的食物鏈末端生物由于富集作用,往往積累的有毒物質最多。

(3)功能: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的功能。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的最終能量來源是太陽能。能量流動的起點是生態(tài)系

統(tǒng)中的生產者,途徑是食物鏈和食物網,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能量流動的傳遞效率是10%-20虬物質循環(huán)的特點是往復循環(huán),反復利用。

(4)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自動調節(jié)能力,食物鏈越復雜,調節(jié)能力越強,但這種調節(jié)

能力是有限的。

考點5、生物圈及生物的多樣性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生物圈,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環(huán)境的總和。

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整個水圈和巖石圈的表面。生物圈里生物具有多樣性,

表現為物種多樣性、遺傳(或基因)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考點6、(必考)科學探究的步驟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八研究生物學的基本方法:觀察法、調查

法、分類法、實驗法等等。實驗法的步驟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發(fā)現并提出問題;(2)

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3)作出假設;(4)設計實驗方案;(5)實施實驗并記錄;(6)

分析實驗現象;(7)得出結論。

專題二、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及生物的結構層次

考點1、(必考)顯微鏡的結構、使用方法及成像規(guī)律

1、顯微鏡的結構。

顯微鏡由光學部分(目鏡、物鏡、反光鏡)、固定支撐部分、調節(jié)部分(粗準焦

螺旋、細準焦螺旋、遮光器)三大部分構成。

注意物鏡和目鏡的形狀、能識別顯微鏡各結構的名稱。

2、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取鏡安放、對光、放置玻片、觀察、收鏡。

3、顯微鏡成像規(guī)律。

(1)物像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

注:顯微鏡放大倍數指的是長度和寬帶,不是面積或體積。

C2)看到的物像是與實物上下左右相反的倒像。

(注意辨別物像形態(tài)和實際形態(tài)的差別,學會移動物像)

(3)物像與放大倍數的關系。

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物象越大,但視野越小,看到的細胞數越少。

應用:觀察物像時先用低倍鏡觀察,再用高倍鏡觀察。

4、調節(jié)光線

光線強時,用反光鏡的平面和小光圈。

光線弱時,用反光鏡的凹面和大光圈。

低倍鏡換高倍鏡時,視野會變暗。即物像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

考點2、(必考)動植物的細胞結構特征及相應結構的功能

1、臨時裝片的制作

(1)操作步驟:擦、滴、?。ㄋ夯蚬危⒄埂⑸w、染、吸。

(2)制作口腔上皮細胞和洋蔥表皮臨時裝片的區(qū)別。

i制作口腔上皮細胞和洋蔥表皮臨時裝片滴加的生理鹽水和清水。

ii取材時操作有所不同。

2、細胞的結構

除病毒外,生物由細胞構成。細胞是生物體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1)動物細胞的結構

動物細胞呈圓球狀,由細胞膜、細胞質(內有線粒體等結構)、細胞核構成。

(2)植物細胞的結構

植物細胞形態(tài)呈長方形,結構與動物細胞相似,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內

有線粒體、葉綠體、液泡等結構)、細胞核構成。不同的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

動物細胞沒有;植物細胞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植物細胞有帶色素的液泡,

動物細胞沒有。

注:并非所有的植物細胞均有葉綠體。如植物的根沒有葉綠體、洋蔥的表皮細胞

沒有葉綠體。

@

@

0

甲圖乙圖

3、細胞功能

細胞壁:支持和保護|。

細胞膜:細胞的邊界,起保護作用,還可以控制物質進出;。

細胞質:流動膠質、細胞生命活動場所,有眾多微小結構。其中線粒體是細胞呼

吸作用的場所,釋放能量。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能將太陽能固定成自身的

能量。植物細胞內的液泡儲存有糖類和色素

細胞核。球狀,內有遺傳物質??刂浦毎纳顒?。

考點3、細胞的分裂和分化

1、細胞的分裂

細胞生成2個完全相同子細胞的過程稱為細胞的分裂。

(1)過程。細胞核倍增后分開成兩個細胞核,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

一個細胞核。

(2)動植物細胞分裂的區(qū)別。

(3)遺傳物質的變化。分裂初期,細胞核里的遺傳物質經過復制而數量倍增,

最終平均分到兩個新細胞中。這樣保證了新細胞與親代細胞具有相同的遺傳物

質,即子代與親代完全相同,兩個子(新)細胞完全相同。

(4)意義。繁殖新個體,更新衰老細胞。

2、細胞的分化

在個體的發(fā)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形態(tài)、結構、功能發(fā)生差異性變化的過

程就叫細胞的分化。

考點4、(??迹┥锏慕Y構層次

1、動植物結構層次及相關概念。

(1)植物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2)動物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動物體(人體)。

2、組織

(1)人體的四大組織: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2)植物的組織:保護組織、營養(yǎng)組織、分生組織、輸導組織。

注:需要能舉出例子說明。

3、植物的器官

(1)營養(yǎng)器官:根、莖、葉。

(2)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思考:骨骼、肌肉是器官還是組織?

4、人體的八大系統(tǒng)

消化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運動系

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

植物沒有系統(tǒng),直接由器官構成個體。

專題三、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考點1、植物對水分的吸收

植物主要通過根吸收水分,植物的根按形態(tài)分可以分為直根和須根。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是根尖成熟區(qū)。

1、根的特點

(1)根尖由根冠、分生區(qū)、伸長區(qū)、成熟區(qū)構成。

(2)成熟區(qū)有大量根毛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積。

應用:根尖成熟區(qū)有大量的根毛,移栽植物時,容易將纖細的幼根折斷,因此,移栽植物時

因盡量帶土以減少對根的損傷。

2、根吸水的原理

外界溶液濃度小于根毛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

外界溶液濃度大于根毛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

3、根除了吸水外,還在土壤中吸收氮、鉀、鈣等無機養(yǎng)料。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

生長時期,所需要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不同。

考點2、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

木本植物的莖由外到內依次是:樹皮(內側是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構成。

韌皮部:內含篩管和韌皮纖維。篩管往下運輸由葉片合成的營養(yǎng)物質到根部。韌皮纖維起支

持作用。

形成層:介于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的分生組織,向內形成木質部,向外形成韌皮部。

木質部:由導管、木纖維等構成。

髓:由薄壁細胞構成,有貯藏營養(yǎng)物質作用。

解釋:樹為什么不怕空心就怕沒皮。

2、導管和篩管的比較

(1)相同的:都是輸導組織、具有運輸作用。

(2)不同點:細胞結構不同:導管是活細胞。篩管是死細胞。作用不同;導管運輸水分和

無機鹽。篩導管運輸有機物。運輸方向不同。導管自下而上運輸。篩管至上而下運輸。

考點3、水分在葉片的散失

1、葉片的結構和特點

(1)表皮。表皮位于葉片的最外層,分上下表皮,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但表皮內的保衛(wèi)

細胞含有葉綠體,保衛(wèi)細胞構成氣孔。一般來說,下表皮的氣孔比上表皮的氣孔多。

(2)葉肉。葉肉由大量葉肉細胞構成,葉肉細胞內含有葉綠體,所以葉片呈綠色。接近上

表皮的細胞含葉綠體較多,呈圓柱狀,排列整齊,稱柵欄組織;接近下表皮的細胞含葉綠體

較少,形狀不規(guī)則,排列疏松,稱海綿組織。

(3)葉脈。葉脈是葉片的骨架,起支持作用。在葉脈中含有導管和篩管,起運輸作用。

2、蒸騰作用

(1)概念。水分從植物表面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fā)到大氣的過程稱蒸騰作用。葉片是蒸騰作

用的主要器官。

(2)意義。降低葉片溫度;為植物吸收、運輸水分提供動力;增加空氣濕度,調節(jié)大氣。

(3)應用:移栽植物最好在傍晚進行,去除部分葉片。

考點5、光合作用(必考)

1、幾個探究實驗。

(1)植物在光下合成淀粉。(變量是光照)

①.需留處理②.選葉避光③.a水加熱④.驗證結果⑤.觀察變化

(2)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光合作用產生取氣的實驗裝?示意圖

氧氣能使帶火星的衛(wèi)生香復燃。

(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蒸儲水則不能。

注:以上幾個探究實驗都是??紝嶒灒貏e是是“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實驗,不但

要知道實驗的操作過程,還需要知道該操作的目的,如暗處理是為了消耗葉片中原有的淀粉;

遮光的目的是為了形成對照;酒精脫色是脫去葉綠素的顏色;加碘液是為了染色、含有淀粉

的部位最終將染成藍色。

2、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場所、產物。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內的葉綠素捕獲光能,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成有機物和氧氣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太陽能轉化成了有機物內的化學能。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條件:光照

場所:葉綠體

產物:淀粉和氧氣

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制造有機物,貯存能量。即兩個轉化:

物質轉化: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能量轉化:光能轉化成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3、光合作用表達式:

4、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光照、二氧化碳、溫度。

5、光合作用的意義及農業(yè)生產上的應用。

合理密植、提高二氧化碳濃度,延長光照等。,

考點6、呼吸作用(必考)

1、幾個實驗

(1)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的實驗。

(1)植物呼吸作用氧氣的實驗。

(1)植物呼吸作用釋放熱量的實驗。

2、呼吸作用:生物活細胞的的線粒體中,將有機物和氧氣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的過程,這個

過程中,有機物內化學能轉化成了生命活動的能量。

原料;有機物和氧氣

條件:有無光照均可

場所:線粒體

產物:二氧化碳和水

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即兩個轉化:

物質轉化: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

能量轉化:有機物中的化學能一部分轉化成熱量,一部分用于各種生命活動。

3、呼吸作用表達式:

4、呼吸作用的影響因素:溫度、氧氣濃度。

5、呼吸作用的意義及農業(yè)生產上的應用:低溫保存水果蔬菜、土壤松土等。

考點7、種子(必考)

1、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

種子是由種皮、胚構成。胚是種子最主要的結構,由子葉、胚芽、胚軸、胚根組成。

單子葉植物有一片子葉和胚乳;雙子葉植物有兩片子葉,無胚乳。

玉米種子的結構

注:能根據圖說出各個部位的名稱。

2、種子萌發(fā)的條件

(1)自身條件。結構完整,具有活的胚。

(2)環(huán)境條件。適宜的溫度、水分、空氣。

3、種子萌發(fā)的過程

胚根突破種皮發(fā)育成根,胚軸伸長,發(fā)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胚芽發(fā)育成芽,芽進一步發(fā)

育成莖和葉。

考點8、開花和結果(必考)

1、花的結構

花由雌蕊、雄蕊、花萼、花冠、花柄、花托構成。雌蕊由柱頭、花柱、子房組成。雄蕊由花

絲和花藥組成。

花托:保護花的各部分及支持上面著生部分

超片!

;在花開放前保護雄蕊和雌蕊

花花舞1

基j柱頭:接受花粉]

本a.I花林;連接柱頭和子房

雌蕊仔房壁

構1'子房》花的最主要部分

I胚珠

毋加花藥:內有花粉

雄蕊i,花綜支持花藥

注:能根據圖說出各個部位的名稱。

2、傳粉

(1)傳粉:雄蕊的花粉從花藥散發(fā)落到到雌蕊柱頭的過程叫傳粉。

(2)種類: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

(3)傳粉媒介。

3、受精

受精:胚珠里的卵細胞與花粉管內的精子結合的過程。

4、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果實由果皮、果肉、種子構成。

果實由發(fā)育而成。果皮由發(fā)育而成。種子由發(fā)育而成。其中種皮由

發(fā)育而成。胚由發(fā)育而成。

二子房壁f果皮、

子可(珠被一種子]>果實

胚珠"受精卵f胚,種子

I受精極核一胚乳J,

考點9、保護植物資源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綠色植物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來源和能量來源;

并維持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促進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我國珍惜植物有:銀

杉(植物界的大熊貓)、水杉、銀杏、砂楞(蕨類植物)、琪桐等。

專題四、生物圈中的人

考點1、人體的營養(yǎng)(消化系統(tǒng))

1、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重要)

食物中的六大類營養(yǎng)成分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

(1)來源。糖的主要來源是谷類和薯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瘦肉、魚、蛋和奶、豆類,

脂肪的主要來源是肥肉、花生、芝麻類和植物油。蔬菜水果中富含維生素。

(2)功能。其中“三大產熱營養(yǎng)素”:糖類、脂肪、蛋白質能提供能量,主要的能源物質

是糖類。貯備能源的是脂肪;構成細胞的主要物質是水、基本物質是蛋白質。維生素維持生

命的正?;顒?。夜盲癥--缺VA;壞血病--缺VC;腳氣病一-缺VB1;口角炎、

皮炎--缺VB2;佝僂病--缺VD和鈣

2、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

人消化系統(tǒng)包括消化道、消化腺兩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

肛門等消化器官。消化腺包括胃腺、胰腺、腸腺、肝臟。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

3、消化和吸收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消化: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在消化管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腸液和胰液消化

液含最多種類酶)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以及食物經過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質,,通過消

化管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

(2)消化的過程

需要經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質有淀粉、蛋白質、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

小腸。經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質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會變藍。

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質有:水、無機鹽、維生素。

淀粉在口腔內初步分解為麥芽糖,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在胃內初步分解,在

小腸內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在小腸內通過膽汁的乳化,最

終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

(3)吸收的過程

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無吸收養(yǎng)分的功能

胃: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

小腸:吸收絕大部分的營養(yǎng)物質

大腸: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的維生素

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1)消化道中最長

一段,環(huán)行皺裳、小腸絨毛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積;2)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很薄,只由一

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3)含腸液、胰液、膽汁多種消化液,可消化糖

類、蛋白質、脂肪。

4、膳食寶塔

能說出膳食寶塔各層中的主要食物。

營養(yǎng)不良和營養(yǎng)過剩都屬于營養(yǎng)失調,造成營養(yǎng)失調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

合理的飲食結構。青少年應多吃含蛋白質和鈣豐富的食物。

考點2、人體內物質的運輸(循環(huán)系統(tǒng))

1、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組成

(1)血液的組成:血漿和血細胞。(重要)

血漿大部分是水還有少量蛋白質、無機鹽、代謝廢物等

紅細胞無細胞核。運輸氧氣。過少:貧血病。

注:紅細胞中含有血紅蛋白,它是一種含鐵蛋白質,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與氧結合,在氧

含量低的地方易與氧分離。貧血是指紅細胞的數量少或血紅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

營養(yǎng)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鐵,應多吃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根據紅細胞細胞膜的種類

可分為A型、B型、AB型、O型四種血型。輸血的原則是:輸同型血。

白細胞有細胞核。吞噬病菌,防御、保護作用。過多:炎癥。

血小板無細胞核。止血和加速凝血。過少:流血不止。

(2)血管的組成: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

動脈:從心臟到身體各部位的血管。

靜脈:從身體各部位運回心臟的血管。

毛細血管:從微小動脈流向微小靜脈。

△比較三種血管的管壁、彈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護理。

管壁彈性血流速度分布出血狀態(tài)止血方法

動脈厚大快分布較深噴射狀近心端止血

靜脈薄小慢有的淺,有的與動脈伴行平緩遠心端止血

毛細血管最薄最小最慢分布最廣,全身都有慢慢滲出消毒后包

△認識毛細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廣4)數量最多5)管腔最小

(3)心臟的組成(重要)

心臟由心肌構成,可分四個腔(上面心房下面心室),四腔關系是:同側房室相通,異側房

室不相通。

心臟四腔與連接的血管:見圖

左心室——主動脈右心室——肺動脈

左心房——肺靜脈右心房——上、下腔靜脈

2、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重要)

血液循環(huán)包括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兩條途徑。

(1)體循環(huán)

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處毛細血管-各級(靜脈)脈-(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

(2)肺循環(huán)

右心室一肺動脈一肺部毛細血管一肺靜脈一左心房

小結:

1)各循環(huán)都是從心室開始的,終止于心房;

2)體循環(huán)流出的是動脈血,流回的是靜脈血;肺循環(huán)流出的是靜脈血,流回的是動脈血;

3)在全身組織細胞毛細血管處:血液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在肺部毛細血管處:血液由靜

脈血變成動脈血;心臟左側流動脈血,右側流靜脈血;

4)兩個循環(huán)同時進行,最后在心臟匯合,形成一條完整的循環(huán)途徑。

考點3、人體能量的供應(呼吸系統(tǒng))

1、兩個概念的區(qū)分。

呼吸作用:利用氧氣將有機物分解釋放能量的過程,同時產生水和二氧化碳。細胞通過呼吸

作用釋放能量,這些能量用于維持體溫和推動各種生命活動。

呼吸運動:肺與外界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

2、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呼吸系統(tǒng)包括呼吸道、肺兩部分。

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器官。

注: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氣管和支氣管。

呼吸道的作用是:1)氣體進出肺的通道2)能溫暖、濕潤、清潔吸入的氣體。

肺位于胸腔內,左右各一個,由細支氣管的樹狀分支和肺泡組成。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具

有的特點:①肺泡數量多,總面積大②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③肺泡

壁和毛細血管壁薄,僅由單層細胞構成等,所以很適合進行氣體交換。

肺的作用是:氣體交換的場所。

3、呼吸運動

呼吸運動是胸廓的擴大和縮小的運動。肋間外肌收縮一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一

胸廓的橫徑加大;膈肌收縮隔頂下降胸廓的縱徑加長一胸廓容積擴大一肺容積擴張一新

鮮空氣由呼吸道進入肺,即吸氣;肋間外肌和膈肌舒張T胸廓容積縮小一肺容積縮小一肺泡

內部分氣體排出提外,即呼氣;因此,是胸廓的變化才引起吸氣和呼氣。通過呼吸運動實現

了肺的通氣。

4、氣體交換(呼吸系統(tǒng)的功能)

人體的氣體交換過程主要包括肺通氣、肺的換氣和組織氣體交換。它們的區(qū)別如下:

概念部位實現方式結果

肺的通氣外界與肺泡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呼吸運動呼氣與吸氣

肺的換氣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氧氣和CO2的交換氣體擴散靜脈血變動脈血

組織氣體交換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進行氧氣和C02的交換氣體擴散動脈血變靜脈血

5、氣體運輸(循環(huán)系統(tǒng))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人體血液中的氧氣與血紅蛋白結合,以氧合血紅蛋白形式在血液中運

輸,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漿中運輸。

考點4、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泌尿系統(tǒng))

1、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

①腎臟:有形成尿液的功能。

泌尿系統(tǒng)最主要的器官是腎臟。腎臟可分為:皮質、髓質和腎盂。構成腎臟的基本單位是腎

單位,每個腎臟由100多萬個腎單位構成。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由腎小球和

腎小囊組成,主要分布在皮質;腎小球是毛細血管球,它兩端連接的都是動脈。出球小動脈

兩端都是毛細血管網。腎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質。

②輸尿管:輸送尿液。

③膀胱:暫時儲存尿液的功能。

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

尿液排出的途徑:腎臟一輸尿管一膀胱-尿道一體外

2、尿液的形成過程(重要)

1)腎小球濾過作用: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

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由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經腎小球時,原尿中的有用物質如大部分的水、部分無機

鹽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進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質形成尿液。

原尿是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在腎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

▲尿液異常與其相對應可能發(fā)生病變的腎的結構:

尿液中出現紅細胞、蛋白質一腎小球

尿液中出現葡萄糖一腎小管

尿量多一腎小管

3、比較血漿、原尿、尿液(重要)

相同點:都含有水、無機鹽、尿素

不同點:

血漿中有大分子蛋白質;(一無)

原尿中沒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質但有小分子的葡萄糖;(二無)

正常的尿液中沒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也沒有葡萄糖。(三無)

考點5、人體的自我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

人的自我調節(jié)方式主要有神經調節(jié)和激素調節(jié)兩大類型。其中神經調節(jié)具有主導作用。

1、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

神經系統(tǒng)由腦、脊髓和它們發(fā)出的神經組成。

神經元是神經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由胞體(代謝中心)和突起組成;

突起包括樹突和軸突。樹突:短,是樹狀分支;軸突:長,分支少

神經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產生沖動、傳導沖動的功能。

2、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方式

(1)反射

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通過神經系統(tǒng)對刺激做出的規(guī)律性反應。屬于應激性。

反射的類型:

非條件反射:是生來就已經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條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個體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條件反射比較高級,是建立在

非條件反射基礎上的)。能夠對語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條件反射是人類條件反射的最突出

特征。

(2)反射?、傥艘医?/p>

完成反射過程的結構是反射弧。

反射弧的結構:\

①感應器:感受刺激,產生沖動。?一

②傳入神經元:傳導沖動到神經中樞。

③神經中樞:接受傳來的沖動產生新的神經沖動。(位于腦和脊髓灰質內,由功能相同的神

經元胞體匯聚形成)

④傳出神經元:把新的神經沖動由神經中樞傳致效應器

⑤效應器:接受沖動,引起相應的肌肉和腺體活動。

反射弧上傳導的方向:感應器一傳入神經元一神經中樞一傳出神經元一效應器

缺少一種,反射便不能完成。

3、感受器感覺器官

視覺感受器:視網膜聽覺感受器:耳蝸頭部位置感受器:前庭和半規(guī)管

嗅覺感受器:嗅黏膜味覺感受器:味蕾

大腦皮層是人體最高級的中樞,有軀體感覺、軀體運動、語言、視覺、聽覺等中樞。

(1)眼球的結構圖。(了解)

(2)視覺的形成:物體反射的光線一角膜T瞳孔T晶狀體T玻璃體T視網膜成像T視神經

T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3)近視與遠視

我們能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的原因:睫狀體舒縮,調節(jié)晶狀體的曲度,從而使遠近不同

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視網膜上,所以我們能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

近視是因為眼球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使得物體在視網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

用凹透鏡矯正。

遠視是因為眼球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使得物體在視網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

用凸透鏡矯正。

(4)耳的結構:

外耳耳廓:收集聲波外耳道:傳送聲波鼓膜:產生振動

中耳鼓室:咽鼓管與咽部相通聽小骨:由錘骨,鉆骨和鐐骨組成聽骨鏈耳蝸:含聽

覺感受器

內耳前庭:含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半規(guī)管:含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

(5)聽覺的形成:聲波—外耳道一鼓膜(鼓膜產生振動)一聽小骨(錘、鉆、鐐)一耳蝸

(耳蝸內感受器受到振動的刺激,產生沖動)一位聽視經一大腦皮層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4、四大激素的功能及異常表現(重要)

激素:在人體內,由內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調節(jié)作用的物質。它們在血液中量雖少但作

用非常顯著,特別是對于新陳代謝、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的調節(jié)是不可缺少的。

(1)生長激素

功能:促進生長

產生部位:垂體

異常癥:幼年不足一侏儒癥;幼年過多一巨人癥;成年過多一肢端肥大癥

(2)性激素

功能:促進生殖器官的生長發(fā)育,維持第二性征

產生部位:性腺

異常癥:先天性不育癥

(3)甲狀腺激素

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fā)育

產生部位:甲狀腺

異常癥:幼年不足一呆小癥(智力低下)成年不足一甲狀腺功能低下。(大脖子?。?/p>

缺少原因往往是食物中缺碘導致甲狀腺合成過少。孕婦在懷孕時缺碘,生出來的嬰兒會患呆

小癥。預防措施:1)食鹽加碘2)常吃含碘豐富的海帶等海產品。

分泌過多一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

△侏儒癥與呆小癥異同:

相同點:患者都是從幼年患病且身材都矮小

不同點:“侏儒癥”是由于患者在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生長緩慢,患者身材矮小但智

力一般正常。"呆小癥''是由于甲狀腺功能不足,甲狀激素分泌過少,造成生長發(fā)育遲緩,患

者不僅身材矮,生殖器官不發(fā)育且智力低下。

(4)胰島素

功能:降低血糖濃度

產生部位:胰島

異常癥:分泌過少——糖尿病

考點6、健康生活(傳染病及人體免疫免疫系統(tǒng))

1、幾個概念

(1)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攜帶者

(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可為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

物媒介傳播等。

(3)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2、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預防措施有:

1)控制傳染源:2)切斷傳播途徑:3)保護易感人群。

3、免疫

第一道防線一皮膚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第二道防線——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殺菌作用

第三道防線一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功能:產生抗體,消除病原體(抗原)

當同樣的抗原再次侵入人體時,體內將產生大量的抗體,清除入侵的抗原。

4、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1)生活有規(guī)律

(2)合理膳食

(3)合理用用

(4)拒絕吸煙、酗酒、吸毒。

考點入動物的運動(運動系統(tǒng))

1、動物的運動方式

動物的棲息環(huán)境大體上可分為:水中、陸地和空中三大類,生活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動物,其運

動方式與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現象。動物的運動對動物的自身生存和種族繁衍都有重要意義。

(1)、水中動物主要運動方式:游泳。常見的介紹有:草履蟲,水母,烏賊,青蛙等。魚類

的前進主要依靠尾部與軀干部的作用。(魚鰭的作用:胸鰭、腹鰭與平衡有關;尾鰭與方向

有關;動力來自于尾部和軀干的擺動)

(2)陸地上的動物主要運動方式: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躍。

爬行:如蝸牛、馬陸、蛇(特點:四肢不能將身體支撐起來)

行走:如貓、夠、大象、馬。記?。盒凶卟皇侨祟愃赜械倪\動方式(能行走也能奔跑)。

跳躍(特點:后肢較發(fā)達)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3)空中的動物主要運動方式::飛行為主?;枋鞘×Φ倪\動方式,鼓翼飛行是基本方式。

一般情況下,鳥類在飛行時交替使用鼓翼飛行與滑翔。

注:一種動物可能有多種運動方式,如昆蟲一般是兩對翅飛行,二對足-爬行,有的后肢發(fā)

達如蝗蟲、蟋蟀還可以跳躍;有的幼蟲在水中時還可以游泳。

2、運動系統(tǒng)的組成

運動系統(tǒng)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三部分組成。(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與其他系統(tǒng)的配合)

⑴骨

①骨的形態(tài)有: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guī)則骨。

②骨的結構:包括骨膜、骨質和骨髓三部分。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經以及成骨細胞等,其中血管為骨提供營養(yǎng)。骨膜內層的成骨細胞,與

骨的長粗和骨折的修復有關;斷端軟骨層的細胞與骨的長長有關。

骨質包括骨密質與骨松質,

骨密質: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組織,致密堅硬;

骨松質:位于骨干內側和斷端的骨組織,呈蜂窩狀。

骨髓:幼年時骨髓腔與骨松質內的骨髓都為紅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內的紅骨

髓被脂肪取代,稱為黃骨髓,暫時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條件下可恢復造血功能;終生具有

造血功能的紅骨髓位于骨松質內。

③骨的成分和特性

由水、無機鹽和有機物三部分組成。無機鹽的主要成分是鈣鹽,使骨堅硬。人體內的鈣約有

99%以骨鹽形式沉積在骨組織內,骨是人體最大的“鈣庫”。有機物的主要成分是骨膠蛋白,

使骨有韌性。

時期有機物無機物骨的特性

兒童少年期多于1/3少于2/3彈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變形

成年期約占1/3約占2/3既堅硬又有彈性

老年期少于1/3多于2/3彈性小,易骨折

④骨的生長包括兩個方面:長長和長粗。骨膜內層的成骨細胞,與骨的長粗和骨折的修復有

關;斷端軟骨層的細胞與骨的長長有關。

(2)骨連結

關節(jié)的結構:(結合圖形記憶)

圖注:①關節(jié)囊,②關節(jié)腔,③關節(jié)頭,④關節(jié)軟骨,⑤關節(jié)窩,⑥關節(jié)面

關節(jié)面由關節(jié)頭、關節(jié)窩組成,覆蓋著一層關節(jié)軟骨。

關節(jié)囊:由結締組織構成。

關節(jié)腔:內有滑液,能減少關節(jié)面之間的摩擦

關節(jié)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關節(jié)面上覆蓋著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jié)軟骨,緩沖運動時的震動與

減少運動時的摩擦。關節(jié)腔內的滑液可減少關節(jié)面之間的摩擦。

關節(jié)牢固的結構特點:關節(jié)頭、關節(jié)窩外有由結締組織組成的關節(jié)囊,還有韌帶加固。

注:人體有206塊骨,全身的骨由骨連結構成骨骼,分為中軸骨和附肢骨兩大部分。骨、肋

骨和胸椎共同構成胸廓,保護心臟、肺等器官。髓骨、舐骨和尾骨共同構成骨盆,保護著

膀胱和腸等器官,女性的骨盆還可以保護卵巢等器官

(3)骨骼肌

每塊骨骼肌是一個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兩部分。

肌腱:由結締組織構成,分別附著于相鄰的骨上。

肌腹:屬于肌肉組織,是骨骼肌收縮的部分,內有血管和神經

3、動物運動的形成

軀體運動:是以骨為杠桿、關節(jié)為支點、骨骼肌收縮為動力形成的。骨骼肌收縮時,牽引骨

繞著關節(jié)活動,從而產生運動,這一過程是神經系統(tǒng)的支配下完成。運動所需消耗的能量來

自于肌細胞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注:手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都舒張;手臂提重物時,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

都收縮;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4、動物的行為

(1)動物行為從獲得的途徑上分為:先天性行為(不依賴生活經驗)和后天學習行為(借

助經驗經歷)。先天性行為又稱本能行為,是生來就有的,通過遺傳、自然進化而來。后天

學習行為則是在后天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的行為,學習行為更有利于個體生存和種族繁衍。(能

判斷或舉例)

(2)、根據動物行為的功能,動物的行為可分為取食行為、領域行為、攻擊行為、防御行為、

繁殖行為、節(jié)律行為、社群行為等。(懂得舉例和分辨)

注意:攻擊行為與防御行為的本質區(qū)別為:是否為同種動物.

(3)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和實驗法。(懂得分辨)

觀察法與實驗法的本質區(qū)別:是否對研究對象(動物)施加外界影響。

聯(lián)系:實驗法是以觀察法為基礎,離不開觀察法。

5、生物圈中的動物

(1)我國的動物資源

我國珍貴的國家一級動物:大熊貓、扭角羚、褐馬雞、揚子鱷

(2)我國動物資源的保護

保護動物多樣性就要從遺傳物質、物種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三個層次上進行。動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

包括:就地保護、易地保護、法制教育和管理。

就地保護——把包括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區(qū)域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這樣可以

保護動物及它們的棲息環(huán)境,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就地保護的主要措施是建立

自然保護區(qū),如四川臥龍保護區(qū)一大熊貓;王朗保護區(qū)一金絲猴;洋縣保護區(qū)一朱鶻;

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qū)——斑頭雁和棕頭鷗。

易地保護——將動物從棲息環(huán)境中移到瀕危動物繁育中心等地,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繁殖管

理。如麋鹿。

專題五、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1、細菌(呈桿,球,螺旋狀)

結構特征:具有細胞結構,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區(qū)組成)。

有些具有莢膜(保護),有些具有鞭毛(運動)。

營養(yǎng)方式:多數為寄生或腐生(異養(yǎng)),少數自養(yǎng)。

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2、真菌(酵母菌、霉菌,覃菌)

結構特征:單細胞或多細胞,有真正的細胞核(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

核等部分組成),沒有葉綠體。

營養(yǎng)方式:寄生或腐生(異養(yǎng))。

生殖方式:主要是抱子生殖、酵母菌還可以出芽生殖

3、病毒

結構特征: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營養(yǎng)方式:寄生(不能獨立生活,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活細胞里生活)。

繁殖方式: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在其遺傳物質指導下生成新的病毒。

4、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重要)

酶母菌一用于釀酒;發(fā)酵面包乳酸菌一用于制酸奶和泡菜

醋酸菌——釀醋曲霉—制作醬和醬油青霉——制青霉素

放線菌——制抗生素產甲烷桿菌——生產沼氣

注:部分微生物也會使人患病,是傳染病的病原體。

5、食物的保存

微生物生長繁殖條件食物保鮮方法作用

水分風(曬、烤)干,腌制,糖漬,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

脫水

空氣密封罐裝、真空包裝

適溫冷藏,冷凍,高溫

防腐劑,溶菌酶殺死微生物

6、與微生物相關的一些探究實驗

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需要水分、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

如探究活動的問題:霉菌生長需要哪些環(huán)境條件?

假設:潮濕/溫暖/有機物豐富的環(huán)境條件利于霉菌生長。

設計實驗(略)

專題六、生命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1、生命起源過程:

原始大氣一有機小分子一有機大分子一原始生命—原始單細胞生物

原始大氣的成分:甲烷(CH4)、、氨氣(NH3)、氫氣(H2)、水蒸氣(H20)。原始大氣與

現代大氣的主要區(qū)別是原始大氣沒有氧氣。

原始生命形成場所---原始海洋(還要受到紫外線、閃電、宇宙射線)

2、生物的進化

生物進化是指生物與生存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總是一代又一代地發(fā)生著改變。生物進化的最

直接證據是化石。地質年代一分為太古代、遠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越簡單、越

低等的生物的化石總是出現在越古老的地層里;越復雜、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總是出現在

越新近形成的地層里。在地質年代早期只有最簡單的生物,越是地質年代晚期,生物種類越

多和現存生物也較接近;這說明現在的各種各樣的生物是漫長歷史的產物,生物經歷了由漫

長的演變過程。生物進化歷程:

原始單細胞藻類T原始多細胞藻類一原始苔薛T原始蕨類一原始種子植物(植物進化系統(tǒng)

樹)

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一無脊椎動物……T原始脊椎動物……T脊椎動物(動物進

化系統(tǒng)樹)

生物進化趨勢: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

3、達爾文的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學說

主要內容:過度繁殖:生物的生殖能力很強,后代數量龐大;

遺傳變異:后代中有各種可以遺傳的變異類型;

生存斗爭:后代之間必須爭奪有限的生存條件;

適者生存:后代中不同的變異類型,爭奪生存條件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在生存斗爭中,具有

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獲勝;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容易被淘汰。

在生存斗爭中,通過激烈的競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競爭實現

的,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4、人類的進化歷程

(能直立行走)(具有語言能力)

森林古猿一>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現代人

(樹棲生活)(語言能力?)(著衣、持標槍、長矛狩獵、制造石器)

重要變化:腦容量顯著增大;直立行走、手足分工;語言發(fā)展、制造工具。

直立人有:元謀人、和縣直立人、藍田直立人、北京猿人

智人有:金牛山人、丁村人(早期)、柳江人、資陽人、山頂洞人(晚期)

根據膚色和鼻形等不同的特征,將現代人分為四個人種:

蒙古利亞人(黃)、高加索人(白)、尼格羅人(黑)、澳大利亞人(棕)。

四個現代類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長臂猿。

為什么類人猿與人類有相似的特征:它們來自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也有

不同之處,人類祖先與猿分界的重要標志是兩足直立行走

專題七、物種的多樣性

考點1、生物的分類

1、分類的依據和單位。

為了科學地將生物進行分類,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把它們分

成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種是生物分類的最基本單位。

2、“不同類群的生物,所處的共同分類單位越小,所包括生物的種類越少,生物間的相同特

征越多,親緣關系也就越近?!?/p>

3、瑞典科學家林奈創(chuàng)立了雙名法:屬名+種名

考點2、植物的主要類群

1、藻類植物

(1)主要特征: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

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

(2)藻類植物的應用: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還為水生

動物提供氧氣,也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

瓊脂等可供工業(yè)、醫(yī)藥上使用③可作為水域是否被污染的指示植物(赤潮現象)

2、苔葬植物

(1)主要特征:苔葬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葬植物的莖和葉中沒

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甚至沒有莖、葉的分化。所以苔葬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huán)境,

常見在陰濕的地面或背陰的墻壁上,并且植株很矮小。

(2)苔群植物的應用:①苔群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

片的苔群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②苔罅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

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葬植物當作

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類植物

(1)主要特征: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其內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

比較高大。受精過程仍離不開水,多數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中,靠抱子繁殖后代。

(2)蕨類植物的應用: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藥(貫眾);③有些可供觀賞(腎蕨);

④有些可作為優(yōu)良的綠肥和飼料(滿江紅);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

成了煤。

4、種子植物

主要特征:根莖葉都很發(fā)達,受精過程不需要水,適于生活在陸地,種子外面無果皮包被

稱裸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稱被子植物。我國是裸子植物種類最多,被稱為“裸

子植物故鄉(xiāng)其中銀杉有“植物中的熊貓”的美稱。

考點3、動物的類群

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柱,可以把它們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一類是無脊椎動物。

1、無脊椎動物

原生動物特征:身體微小,是最低等,結構最簡單的單細胞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多數

生活在水中,少數寄生在動物體內。

腔腸動物特征:有口無肛門,體內有消化腔,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殘渣仍由

口排出體外。生活在水中,如水蛆。有觸毛。

線形動物特征:身體細長,有口有肛門,如蛔蟲、燒蟲,寄生在牲畜體內使人患病。

扁形動物:身腹扁平,有口無肛門,兩側對稱,有些寄生在人或動物體內可使人患上寄生蟲

病。

環(huán)節(jié)動物:身體由環(huán)狀體節(jié)構成(如沙蠶,蚯蚓),細長柔軟,蠕動,肌肉收縮加剛毛支持

進行運動。靠體表皮膚呼吸(分泌黏液),

棘皮動物:生活在海水中,五輻射對稱,如:海星、海膽、海參。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分為頭、足、內臟團三部分,體外有外套膜,靠貝殼保護身體(如烏

賊、章魚、扇貝、蛾螺等)

節(jié)肢動物:身體有許多體節(jié),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jié)。是動物界中種類最

多、數量最大的一個類群。分為昆蟲綱(蝗蟲)、甲殼綱(蝦)、蛛形綱(蜘蛛)、多足綱(娛

蚣)。昆蟲的特征: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

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里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

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fā)的作用。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2、無脊椎動物

(1)魚綱

主要特征:魚終生生活在水中,身體表面大多覆蓋著鱗片,用腮呼吸,用鰭游泳。

(2)兩棲動物

主要特征:幼體在水中生活,用蛆呼吸,成體在水陸地生活,用肺呼吸,受精在水中完成。

變態(tài)發(fā)育,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輔助呼吸作用,體溫不恒定

(3)爬行綱

主要特征:體表都覆蓋有鱗片,防止水分散失,用肺呼吸,體內受精,變溫動物。

揚子鱷是國家特有的珍稀爬行動物

(4)鳥綱

主要特征:前肢特化成翼;體表被覆羽毛,胸肌發(fā)達;有喙無齒,體溫恒定

(5)哺乳動物:體表被毛、牙齒有門、犬、臼齒的分化,門齒適于切斷食物,臼齒適于磨

碎食物,犬齒適于撕裂食物。溫恒定,大腦發(fā)達,胎生哺乳。

專題八、生物的生殖發(fā)育

考點1、人的生殖和發(fā)育

1、人的生殖系統(tǒng)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睪丸;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卵巢。

2、受精及胚胎發(fā)育

精子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稱受精。受精的場所在輸卵管。受精卵形成后不久便下行

到子宮內發(fā)育。新生命的發(fā)育從受精卵開始算起。(受精卵一胚胎一胎兒一嬰兒)人的胚胎

發(fā)育一般需要280天(40周),這個過程稱妊娠,即懷孕。

3、營養(yǎng)獲得:

植入子宮內膜前一靠卵細胞中的卵黃提供。

植入子宮內膜后——靠胎盤和臍帶從母體中獲得。

胎盤一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

臍帶一輸送物質。

羊水——緩沖胎兒所受的壓力。

注;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謝廢物通過胎盤、臍帶由母體的呼吸系統(tǒng)和腎臟排出。

4、人體發(fā)育的分期

體內發(fā)育一從受精卵發(fā)育到成熟的胎兒。

體外發(fā)育一從嬰兒出生發(fā)育到個體成熟。人的體外發(fā)育可分為嬰兒期、幼兒前期、幼兒期、

童年期、青春期(10—20歲)

青春期發(fā)育特點:

(1)身高和體重突增。(能夠分析課本中的坐標圖)

(2)腦和內臟功能趨于完善。

(3)性器官迅速發(fā)育,出現了遺精和月經。

考點2、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

1、昆蟲的變態(tài)發(fā)育

變態(tài)發(fā)育(昆蟲)分為:

(1)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一如果昆蟲在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要經過卵、幼蟲、蛹、

成蟲四個時期,而且幼蟲與成蟲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顯著的不同,這樣的發(fā)育過程稱

為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如家蠶、蜜蜂、蠅、蚊、蝶、蛾等。

附加:幼蟲發(fā)育過程中,當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長大時,就會脫掉原來的外骨骼,這叫

做蛻皮。如:在發(fā)育過程中,家蠶要蛻皮4次;蝗蟲要蛻皮5次。(此部分了解)

(2)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有些昆蟲的發(fā)育過程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而且若蟲

與成蟲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上相似,這樣的發(fā)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如蝗蟲、嶂螂、

蟋蟀、蟬等。

附加:①在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過程中,中間沒有蛹期;而且由卵孵出的幼蟲,形態(tài)很像成蟲,

只是體小無翅,生殖器官沒有發(fā)育成熟,這樣的幼蟲叫做若蟲。如蝗蟲的若蟲,沒有翅,能

夠跳躍,叫做跳蛹。(此部分了解)

②蝗蟲在三齡以后(即第三次蛻皮以后),翅芽顯著;五齡以后,發(fā)育成能飛的成蟲。也就

是說,三齡以前的跳螭翅未長成,活動范圍小,密集,因此,滅蝗應抓緊消滅三齡以前(即

第三次蛻皮以前)的跳蛹。(此部分了解)

2、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和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比較

比較相同點不同點

發(fā)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幼蟲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

家蠶

有性生殖,性與成蟲有顯著不同,為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為變態(tài)發(fā)育發(fā)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若蟲與成蟲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

蝗蟲

習性相似,為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考點3、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1、青蛙的生殖:體外受精。

雄蛙有鳴囊(是發(fā)聲的共鳴器),能夠鳴叫(屬于動物的繁殖行為),是為了招引雌蛙。然后

雌雄蛙抱對,各自將卵細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在水中卵細胞和精子相遇完成受精作用,因受

精過程發(fā)生在青蛙體外,所以稱為體外受精。(體內受精一般是指受精作用發(fā)生在動物的母

體內。)

注:雌雄蛙抱對的意義是:雌蛙和雄蛙同時分別將卵細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增加了卵細胞和

精子結合的機會,提高了受精率。

2、青蛙的發(fā)育:變態(tài)發(fā)育。

(1)青蛙發(fā)育過程如下所示:

受精卵一有外鰥和尾的蝌蚪一外鰥消失、長出內鯉的蝌蚪(此時的形態(tài)和結構都很像魚)一

長出后肢的蝌蚪一長出四肢的蝌蚪一幼蛙(有尾一無尾)一成蛙。

可見青蛙的發(fā)育經歷了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四個時期,蝌蚪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與

成蛙的有明顯不同,稱為“變態(tài)發(fā)育”。(完全變態(tài)和不完全變態(tài)等概念只適用于昆蟲的發(fā)育,

不能用在兩棲動物的發(fā)育上。)

(2)青蛙的生殖發(fā)育特點是:①體外受精、變態(tài)發(fā)育。②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都離不開水。

③在蝌蚪發(fā)育成幼蛙期間,呼吸器官的變化為外鯉T內鰥T肺(蝌蚪期呼吸器官是鰥,成蛙

呼吸器官是肺和皮膚)。成蛙主要呼吸器官是肺,皮膚富足呼吸。

考點4、鳥類的生殖和發(fā)育

鳥類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一般包括:雌雄兩性動物的識別、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和

育雛等幾個階段。

1、鳥卵的結構及作用

蛋白胚盤白卵黃

鳥卵的模式圖

2、鳥的生殖:體內受精,卵生。

雌雄個體進行交配,雄鳥將精子送入雌鳥體內,與雌鳥體內的卵細胞進行結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在雌鳥的輸卵管內下行時,會被輸卵管壁分泌的卵白、卵殼膜和卵殼所包裹,最后由

泄殖孔排出體外。

3、鳥的發(fā)育:體外發(fā)育。

鳥類的發(fā)育由受精卵開始。也就是說,鳥類的胚胎在雌鳥體內就已經開始發(fā)育了,當產出體

外后,由于外界溫度低于鳥的體溫,胚胎會停止發(fā)育;在雌雄鳥的交替孵化下,胚胎才可以

繼續(xù)進行發(fā)育。雛鳥破殼而出后,親鳥和要照顧它一段時間的,被稱為“育雛”。

鳥類的生殖發(fā)育特點是:體內受精,卵生;親鳥交替孵卵、育雛。

小結

種類生殖方式發(fā)育方式

昆蟲有性生殖,體內受精,卵生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或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兩棲動物有性生殖,體外受精,卵生多為變態(tài)發(fā)育。在變態(tài)發(fā)育中,幼體離不開水

受精卵經過孵化發(fā)育成雛鳥,雛鳥發(fā)育為成鳥,

鳥類有性生殖,體內受精,卵生

沒有變態(tài)發(fā)育

4、其它生物的無性生殖

1、無性生殖的種類:

①分裂生殖(如草履蟲、細菌、變形蟲等單細胞生物)、

②抱子生殖(如青霉、曲霉等)、

③出芽生殖(如酵母菌、水帽等)、

④營養(yǎng)生殖:由植物體的根、莖、葉等營養(yǎng)器官產生出新個體的方式。

營養(yǎng)生殖能夠使后代保持親本的優(yōu)良性狀,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尤其是嫁接還能增強抗寒、

抗旱、抗病蟲害的能力。所以果樹、花卉一般采用營養(yǎng)生殖。

2、常用的營養(yǎng)生殖方法有:嫁接、桿插、壓條

3、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

在無菌的條件下,把花藥、子房、葉片、莖或根的一部分等接種到人工配制的培養(yǎng)基上,

它們能夠生長發(fā)育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這就是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

(I)過程:選取離體器官或組織一消毒一接種到培養(yǎng)基上一形成愈傷組織一長出叢芽一生

根一移栽成活T長成完整植株

(2)成功的理論基礎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3)在生產實踐中的意義(優(yōu)點):①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植物;②培育無病毒植株,

防止植物病蟲害。

小結

生殖方式意義

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為受精卵,

使后代具備兩個親本的遺傳基因,更

有性生殖進而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是生物

富生活力和變異性,適應力更強。

界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

產生后代的速度較快,有利于短期內

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

無性生殖繁殖出大量個體;并且后代的性狀均

直接產生新個體

勻一致。

專題九、生物遺傳和變異

考點1、遺傳和變異現象

1、兩個概念

(1)性狀一是指生物體的所有特征的總和,如形態(tài)結構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

(2)相對性狀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也就是兩同一不同(同一生物、同

一性狀、不同表現類型)。

2、遺傳和變異現象

遺傳是指生物體的各種性狀由親代傳給子代的現象,

變異是指同種生物不同個體間性狀上的差異。

考點2、性狀遺傳的物質基礎(必考)

1、基因、DNA、染色體的關系

細胞核內含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中文名稱是脫氧

核糖核酸,俗稱遺傳物質。在DNA上不是所的的部分都有遺傳作用,具有遺傳效應的小片

段就叫基因?;蚴巧矬w結構和功能的藍圖。

染色體與DNA的關系:DNA位于染色體上。

基因與DNA的關系:基因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小片段DNA。

2、細胞與染色體的關系

人的細胞可分為體細胞和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兩種,其中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為46條,

而且這4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