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 第三單元 法律與教化 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1頁
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 第三單元 法律與教化 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2頁
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 第三單元 法律與教化 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3頁
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 第三單元 法律與教化 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4頁
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 第三單元 法律與教化 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同步練習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孟子認為“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也承認“涂之人(普通人)可以為禹”。符合兩者觀點的是()A.主張“因材施教”B.重視人民群眾力量C.認為“人性本善”D.通過教化使人從善2.韓非認為:“臣盡死力以與君市(交易),君垂爵祿以與臣市。君臣之際,非父子之親也,計數之所出也?!边@反映出韓非()A.反對用禮樂制度規(guī)范人倫關系B.強調社會關系中重利的價值觀C.重視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D.提倡用買賣關系處理社會問題3.在孔子以前,“君子”專指貴族男子。而孔子卻將其賦予了新的意義,比如忠誠、守信、仁慈、堅定等。這表明孔子的思想()A.具有階級色彩B.追求標新立異C.蘊含立德意識D.體現有教無類4.《后漢書》載:“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禮則入刑,相為表里者也?!辈牧戏从吵鰱|漢時期()A.禮制觀念淡化B.儒法兩家結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學獨尊地位動搖5.先秦時期血親復仇盛行,《周禮》規(guī)定為父母報仇不擔刑責,只需登記。宋朝沒有關于復仇的專門法律,按一般刑事案件處理,但另有補充說明,子孫復仇案由官員上報皇帝裁決。根據這一變化可以推知宋朝()A.宗法觀念開始淡漠B.國家權力沖擊儒家倫理C.法令執(zhí)行更加嚴格D.理學思想緩和民間矛盾6.美國學者約翰·麥·贊恩在《法律的故事》一書中講道:“羅馬的法律機器得以完善地運行,得益于程序完備的羅馬法庭和專業(yè)律師階層的出現……所有這些貢獻為現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構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該學者意在()A.探究羅馬法律制度完善的根源B.分析羅馬法對于鞏固帝國的作用C.強調羅馬法對于人類文明的意義D.指出羅馬法與大陸法系的關系7.1870年美國憲法第十五條修正案生效,其中規(guī)定:“合眾國公民的選舉權不得被合眾國或任何一州因公民的種族、膚色或以前的奴隸身份否認或剝奪?!边@一規(guī)定()A.實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有利于保護公民的個人權利C.加強了美國州政府的權威D.消除了美國的種族歧視現象8.意大利刑法學家貝卡里亞在《論犯罪與刑罰》一書中指出:“在法官判決之前,一個人是不能被稱為罪犯的。只要還不能斷定他已經侵犯了給予他公共保護的契約,社會就不能取消對他的公共保護?!边@一思想可以概括為()A.法律至上B.天賦人權C.無罪推定 D.程序公正9.1920年生效的美國憲法第十九條修正案規(guī)定:“合眾國或任何一州不得因性別而否認或剝奪合眾國公民的選舉權。”這說明()A.1920年前,美國的婦女沒有選舉權B.1920年后,美國性別歧視消失C.1920年后,美國婦女的經濟地位提高D.1920年前,美國憲法否定婦女的公民地位10.人們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墻上發(fā)現了一幅畫(右圖),它反映了西歐中古時期某個階段的政教關系。其特征是()A.教皇擁有無上的權威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質C.教皇和君主各持權柄、互不干涉D.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11.“這個憲法鞏固了我國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政治上、經濟上的新勝利……今后在動員和團結全國人民完成國家過渡時期總任務和反對內外敵人的斗爭中,我國的人民民主統一戰(zhàn)線將繼續(xù)發(fā)揮它的作用?!睂Σ牧侠斫庹_的是()A.“這個憲法”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建立起來B.“這個憲法”成為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C.“統一戰(zhàn)線”的職能是民主協商和執(zhí)政為民D.“新勝利”包括了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12.朱熹說:“請諸父老常為解說,使后生子弟,知所遵守,去惡從善,取是舍非,愛惜體膚,保守家業(yè)……右今出榜散行曉諭外,更請父老各以此意勸率鄉(xiāng)閭,教戒子弟,務令通曉,毋致違犯。”該“鄉(xiāng)約”有利于()A.規(guī)勸鄉(xiāng)民“存天理,滅人欲”B.“重農抑商”政策的推行C.推動儒學的普及化、通俗化D.強化政府對百姓的管理13.1978年3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xù)革命”“要正確區(qū)別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些規(guī)定()A.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表明政治建設在徘徊中前進C.實現了政治工作的撥亂反正D.成為新時期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14.“英雄楷模”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價值取向,是高尚的社會品德的引領者和示范者。改革開放前出現的黨的好干部是()A.孟泰 B.焦裕祿C.王進喜 D.華羅庚15.李春生等主編的《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中指出:“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边@說明()A.愛國主義就是社會主義B.愛國主義教育體現時代特征C.愛國主義需要完全擯棄資本主義文化D.實現民族獨立是當代愛國主義的主要內容二、非選擇題(共5小題,第16題10分,第17題12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0分,第20題9分,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荀子從認識論方面發(fā)展了“和而不同”。他說:“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同‘暗’)于大理?!痹趯W術爭鳴中,最忌“私其所積,唯恐聞其惡也,倚其所私以觀異術,唯恐聞其美也”。各家學派都不可持門戶之見,守一曲,走極端,“觀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識也”。他提出“目視備色,耳聽備聲”,“兼陳萬物而中縣衡焉”,“目視備色,耳聽備聲”即多方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中縣衡焉”即依據對“道”的全面把握來確定文化思想的“和”的內核?!T天瑜等《中華文化史》結合材料與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發(fā)展歷程的相關史實,自擬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論題明確,闡述須有史實依據)(10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夏商西周時代的“先王”們都是“議事以制,不為刑辟”,他們“臨事制刑,不豫設法”的做法,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把法的歷史推進到成文法時代。春秋時期人們之所以頻繁地引用制、常、典、則等多種法律形式,說明他們的時代不存在大規(guī)模的法典。到了戰(zhàn)國時期,平民數量急劇上升,在社會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隨著封建經濟的發(fā)展,平民已經有了訴訟要求,在這樣的時代,法治思想就不應再表現為當政者的“臨事制刑”,而應當是事前“為刑辟”,制定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形式較為統一的成文法成為歷史發(fā)展的必然?!幾孕煜槊瘛斗业姆伤枷胙芯俊凡牧隙谥袊伤枷氚l(fā)展過程中,漢武帝時期出現了一種特別的司法制度,就以“親親尊尊”為基本原則。魏晉南北朝時期立法思想越來越多受到以“禮”為核心的綱常原則的指導。“以禮制刑,禮法合一”是對唐朝法律指導思想的高度概括。在改革開放的年代,在法律的制定修訂中,把歷史上的或者外國的制度拿來加以改造以為我所用。古代中國的法律思想為我們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古代法治理論,在選擇新的治國方略中,它與領會西方法治理論對我們具有完全相同的價值?!幾詮?zhí)K陽《論中國古代法律儒家化》(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夏商西周時期至漢唐時期中國法律演變的趨勢,并分析這一趨勢形成的原因。(8分)(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中國法律思想對當今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影響。(4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韓非認為,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來治國,國家的穩(wěn)定和富強只是暫時的,能干的君臣一死,昔日的富強就會衰落;只有定下穩(wěn)定的法制,才能使國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舉,人亡政息”。他還認為,治理國家就要順應人的自私自利性,“人情者有好惡,故賞罰可用”,明確主張治國“不務德而務法”,反復強調“治強生于法”“明法者強,慢法者弱”。——摘編自施覺懷《韓非評傳》材料二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行以來,修憲與社會發(fā)展同行。1988年增加“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1993年將“國家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國家通過經濟計劃的綜合平衡和市場調節(jié)的輔助作用,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地協調發(fā)展”修改為“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1999年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將“在法律規(guī)定范圍內的城鄉(xiāng)勞動者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薄皣彝ㄟ^行政管理,指導、幫助和監(jiān)督個體經濟?!薄皣以试S私營經濟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fā)展。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對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jiān)督和管理?!毙薷臑?“在法律規(guī)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jiān)督和管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韓非對法的認識產生的社會背景。(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在改革開放新階段,我國對所有制結構的新認識,并概述1993年和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頒布的意義。(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古時期的英國,教育機構幾乎全部掌控在基督教會的手中,教會將教育看成是其傳播宗教思想和培養(yǎng)信使的重要手段。15世紀起,英國出現延續(xù)半個世紀的辦學熱,主教、顯貴、鄉(xiāng)紳、城鎮(zhèn)商人甚至國王等都通過私人慈善捐贈建立學校。這些學校除了培養(yǎng)神職人員、高官等社會精英外,還增加了培養(yǎng)自由職業(yè)者、工匠等大眾教育。16世紀,亨利八世在牛津和劍橋設立了五個欽定教授席位,除神學以外,都是直接與社會事務相關的科目如醫(yī)學等。1575年至1663年,英國大學中新增的教授席位絕大部分集中在自然科學方面。18世紀初,在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和其他專門科學中逐漸設立新的教授職稱。——摘編自《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材料二西歐各國自羅馬帝國瓦解和羅馬法失效之后,日耳曼各民族各部落均挾其地方的習慣法以為治,而全歐法律種類之多,以千百計。那時只法國一國的民法便有數百種之多。伏爾泰曾譏笑說過:旅行法國者改換法律次數之多,猶如其換馬匹一樣。但自拿破侖用整部的法典統一了法國的民法之后,各國才感覺到法律統一之可能,同時《拿破侖法典》還供給它們一個極好的楷模。19世紀各國建立的民法典,我們可以說,它們幾乎沒有一個是不曾受過《拿破侖法典》之影響的?!幾悦啡戥H《<拿破侖法典>及其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中古時期相比,15—18世紀英國教育的發(fā)展變化。(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拿破侖法典》的頒布對歐洲國家所產生的積極影響。(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由于我國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從歷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傳統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說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法治建設的基礎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然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政府和人民不畏艱辛,幾十年來在法治建設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只要與我國的國情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設的阻礙,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偉大目標?!幾浴缎轮袊ㄖ谓ㄔO歷程》(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法治建設的背景。(3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改革開放以后在法治建設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6分)1答案:D解析:因材施教的思想是孔子提出的,故A項錯誤;重視人民群眾力量與“人皆可以為堯舜”“涂之人(普通人)可以為禹”強調使人(或者人民)向善的主旨不符,故B項錯誤;“性善說”是孟子的思想主張,荀子主張“性惡論”,故C項錯誤;孟子和荀子都重視教化的功能,認為通過教化可以使人向善,最后成為圣賢,故D項正確。2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君垂爵祿以與臣市。君臣之際,非父子之親也,計數之所出也”,可知韓非通過買賣、交易等形式來明確君臣、父子之間的關系,因此題干材料反映了韓非重利的價值觀,故選B項。3答案:C解析:“忠誠、守信、仁慈、堅定”等都是高尚的道德品質,孔子將這些“新的意義”賦予“君子”,說明孔子的思想蘊含了立德意識,故選C項;“忠誠、守信、仁慈、堅定”這些詞語并不帶有階級色彩,因此從題干材料中無法看出孔子的思想具有階級色彩,排除A項;標新立異是指提出新奇的主張,體現與眾不同,這并不是孔子的追求,排除B項;有教無類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4答案:B解析:題干材料反映了禮法并用思想,說明東漢時期禮制觀念并沒有淡化,A項錯誤;題干材料“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禮則入刑,相為表里者也”反映了儒家與法家思想的結合,故B項正確;題干材料“相為表里者也”說明東漢時期不只是崇尚法家思想,故C項錯誤;題干材料無法體現出儒學獨尊地位的動搖,故D項錯誤。5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可知宋朝血親復仇仍然存在,但受到了國家權力的干預,故A項錯誤,B項正確;題干材料未涉及法令執(zhí)行情況,故C項錯誤;題干材料中沒有涉及宋朝的理學思想,故D項錯誤。6答案:C解析:由題干材料“所有這些貢獻為現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構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可知題干材料強調的是羅馬法對現代世界的影響,故選C項,B項錯誤;題干材料反映了羅馬的法律機器得以完善地運行的原因,而非羅馬法律制度完善的根源,排除A項;題干材料強調的是羅馬法對世界法制的影響,并非僅僅指大陸法系,排除D項。7答案:B解析:題干材料“合眾國公民的選舉權不得被合眾國或任何一州因公民的種族、膚色或以前的奴隸身份否認或剝奪”表明這一規(guī)定有利于保護公民的個人權利,故選B項。8答案:C解析:無罪推定原則指的是所有被審判者在判決之前都被視為無罪,C項正確。9答案:A10答案:D解析:圖片中是一位教皇和一位君主,君主手執(zhí)寶劍,教皇手握權杖,一前一后,坐在同一權力寶座之上。這反映了他們之間互相依存、互相利用的關系。11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材料“這個憲法鞏固了我國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政治上、經濟上的新勝利”,可知這部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即195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該憲法的頒布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正式建立,A項正確。12答案:C解析:由題干材料“去惡從善”“取是舍非”“愛惜體膚,保守家業(yè)”可以看出朱熹強調在日常生活中要循規(guī)蹈矩,遵循一種“理性”的生活秩序,該鄉(xiāng)約既體現了對倫理道德的重視,又體現了對生活細節(jié)的重視。由題干材料“右今出榜散行曉諭外,更請父老各以此意勸率鄉(xiāng)閭,教戒子弟,務令通曉”可以看出,該鄉(xiāng)約有利于推動儒學的普及化、通俗化,故C項正確。13答案:B解析:題干材料“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xù)革命”說明“左”的錯誤依然存在,題干材料“正確區(qū)別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說明這一時期在一定程度上開始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B項正確。14答案:B解析:孟泰和王進喜都是勞動模范,焦裕祿被稱為黨的好干部,華羅庚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B項正確。15答案:B解析:近代愛國主義以實現民族獨立為主要內容,當代愛國主義則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這說明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特點,具有時代特征,B項正確。16參考答案:示例論題:儒家思想兼收并蓄。闡述:荀子吸收法家思想,提出以禮為主、禮法并施的主張,其學生韓非、李斯均成為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西漢董仲舒在儒學的基礎上,吸收陰陽家、法家、道家等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學體系,他提出了“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等思想主張;宋明儒學家吸收佛道思想,提出了“格物致知”“本心體悟”等主張。17參考答案:(1)趨勢:由因事臨時設法到頒布固定的成文法;法律形式由多樣化到走向統一;古代法律指導思想逐漸儒學化;禮法結合,突出倫理。原因:夏商西周的統治者因事臨時設法的弊端;戰(zhàn)國時期,階級結構出現重大變化,平民數量急劇上升,封建經濟發(fā)展,原有的法律形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戰(zhàn)國時期兼并戰(zhàn)爭推動了局部統一局面的出現;眾多法家學者對法律思想的整理,形成了較完善的法律思想體系;漢武帝“尊崇儒術”后,儒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中央集權加強。(2)影響:對中華民族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和形成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中國改革開放時期法律的制定和修訂提供了借鑒;有利于我們對中西法治理論取長補短,選擇符合現代中國國情的治國方略。18參考答案:(1)背景:戰(zhàn)國時期,社會生產力得到發(fā)展,土地私有制逐漸確立;諸侯爭霸,各國變法圖強,法律的權威地位逐漸確立;百家爭鳴,文化氛圍相對寬松。(2)新認識: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意義:1993年和199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從法律上保障了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有利于進一步加強法治建設。19參考答案:(1)變化:教育逐漸擺脫教會、貴族的控制,走向世俗化、大眾化;重視實用課程、自然科學課程,重視學術研究。(2)影響:把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用法律條文確定下來,然后推廣到歐洲其他地區(qū),沉重打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為歐洲國家的法律統一提供了可能;為歐洲各國法典編纂樹立了楷模(或成為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典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