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17課《短文兩篇》導學案_第1頁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17課《短文兩篇》導學案_第2頁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17課《短文兩篇》導學案_第3頁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17課《短文兩篇》導學案_第4頁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17課《短文兩篇》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17課《短文兩篇》導學案17.短文兩篇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相關的文學常識,以及“銘"說”等相關的文體知識。積累并掌握重要的文言詞語。

2.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nèi)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3.朗讀、背誦兩篇文言短文。學習古人高潔的品格和情操。

4.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學習重點

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欣賞兩文的語言之美,手法之美。

學習難點

.辨析《陋室銘》中結尾引孔子的話“何陋之有"的含義,理解類比手法的作用。

2.《愛蓮說》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質(zhì)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蓮之愛”與“菊之愛"?理解映襯手法的作用。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相關的文學常識,以及“銘”“說"等相關的文體知識。積累并掌握重要的文言詞語。

2.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nèi)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自主突破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德馨()調(diào)素琴()鴻儒()案牘()

甚蕃()濯清漣()褻玩()鮮有聞()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有仙則名()___

(2)調(diào)素琴()

(3)無絲竹之亂耳()___

(4)無案牘之勞形()

(5)可愛者甚蕃()

(6)亭亭凈植()

(7)濯清漣而不妖()

(8)陶后鮮有聞()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1)《陋室銘》作者_____________,朝詩人?!般憽笔枪糯稍谄魑锷系奈淖?,后來演變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是押韻的。本文在對陋室進行描寫時,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的節(jié)操和的情趣。

《愛蓮說》選自《》,作者是代哲學家,后人稱他為“”?!罢f"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既可以_____________,也可以,本文作者以蓮自況,表明了他

的生活態(tài)度,委婉地批判了的世風。

4.根據(jù)提示,默寫名句。

(1)苔痕上階綠,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

(3)香遠益清,___,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陋室銘》中寫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

(5)《紅樓夢》中有詩云: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稅凵徴f》中表意與之相近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

5.翻譯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合作探究

6.劉禹錫要寫的是陋室,為什么開頭卻先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的作用是什么?

7.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表現(xiàn)其簡陋的?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

8.《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這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懷?

9.《陋室銘》作者為何要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當堂測試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⑴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

⑵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素:

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譯文:

(2)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12.作者給自己的陋室作“銘"有何用意?

13.本文的語言有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

(二)閱讀下面的兩篇短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p>

——劉禹錫《陋室銘》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

14.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4分)

(1)談笑有鴻儒()(2)無案牘之勞形()

(3)可愛者甚蕃()(4)亭亭凈植()

15.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分)

A.無絲竹之亂耳花之隱逸者也

B.濯清漣而不妖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C.可以調(diào)素琴以刀劈狼首

D.同予者何人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16.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17.簡述甲、乙兩文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向或情操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2分)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陋室銘》,感受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學習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

2.學習《愛蓮說》,認識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自主突破

1.下列詞語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甚蕃(fān)濯(zhuó)淤泥(yū)

B.不蔓不枝(màn)褻玩(xiè)隱逸(yì)

C.鮮有聞(xiǎn)德馨(xīn)漣(lián)

D.案牘(dú)調(diào)素琴(tiáo)陋室(lòu)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惟吾德馨()(2)閱金經(jīng)()

(3)談笑有鴻儒()(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斯是陋室()(6)濯清漣而不妖()

(7)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8)宜乎眾矣()

3.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把序號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

A、助詞“的"B、代詞C、動詞,“往,到”D、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E、賓語提前的標志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3)無案牘之勞形()

(4)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5)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4.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可愛者甚蕃蕃:繁多

B.不蔓不枝枝:長枝節(jié)

C.亭亭凈植植:種植

D.陶后鮮有聞鮮:少

5.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水陸草木之花何陋之有

B.濯清漣而不妖(油)自錢孔入,而錢不濕

C.自李唐來自以為大有所益

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中不含詞類活用文言現(xiàn)象的一項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D.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7.下列對《陋室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可以調(diào)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是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為喻,將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寫得比較含蓄,這種寫法叫做“托物言志”。

C.這篇銘文的韻腳是“ing"。

D.“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從交往角度來寫“陋室不陋"的。

8.下列對《愛蓮說》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愛蓮說》作者周敦頤。“說”是一種古代文體。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稱蓮是“花之君子”,表達了作者對清白正直品性的堅守。

C.文章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意蘊無窮。

D.“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世人喜愛牡丹的羨慕之情。

合作探究

9.周敦頤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

10.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11.蓮花有哪些可愛之處?應怎樣理解它的象征意義?

12.《愛蓮說》中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13.兩篇短文均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試各舉一例作簡要的分析。

拓展延伸

14.學習了兩篇短文,你有什么收獲?

當堂測試

(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問題。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選自《陋室銘》)

【乙】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選自《世說新語》)

15.解釋下列句子的意思。

(1)斯是陋室:()(2)惟吾德馨:()

(3)談笑有鴻儒:()(4)無案牘之勞形()

1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_____

(2)何可一日無此君!

譯文:___________

17.劉禹錫居陋室不覺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無竹,兩人所處的環(huán)境有什么相同之處?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他們的看法。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

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習慣說

(清)劉蓉

蓉少時,讀書養(yǎng)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洼,徑尺,浸淫②日廣。每履之,足苦躓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來室中坐,語之,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習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洼適也;及其久,則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注】①養(yǎng)晦堂:劉蓉居室名。②浸淫:漸漸擴展。③躓:跌絆。④習之中人:習慣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益:增加

B.菊之愛,陶后鮮有聞鮮:少

C.每履之,足苦躓焉履:踩

D.先君子來室中坐,語之語:告訴

19.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_________

(2)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

20.用“/"給《習慣說》中畫曲線的句子斷句。(限標兩處,不含句末)

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

21.《愛蓮說》運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作者在文中表達的“志”是:;《習慣說》通過一件小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短文兩篇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相關的文學常識,以及“銘"說”等相關的文體知識。積累并掌握重要的文言詞語。

2.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nèi)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3.朗讀、背誦兩篇文言短文。學習古人高潔的品格和情操。

4.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學習重點

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欣賞兩文的語言之美,手法之美。

學習難點

.辨析《陋室銘》中結尾引孔子的話“何陋之有"的含義,理解類比手法的作用。

2.《愛蓮說》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質(zhì)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蓮之愛”與“菊之愛"?理解映襯手法的作用。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相關的文學常識,以及“銘”“說"等相關的文體知識。積累并掌握重要的文言詞語。

2.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nèi)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自主突破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德馨()調(diào)素琴()鴻儒()案牘()

甚蕃()濯清漣()褻玩()鮮有聞()

1.xīntiáorúdúfánzhuóxièxiǎn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有仙則名()___

(2)調(diào)素琴()

(3)無絲竹之亂耳()___

(4)無案牘之勞形()

(5)可愛者甚蕃()

(6)亭亭凈植()

(7)濯清漣而不妖()

(8)陶后鮮有聞()

2.(1)出名,有名(2)不加裝飾的琴(3)代指音樂(4)身體(5)多

(6)立(7)水波(8)少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1)《陋室銘》作者_____________,朝詩人。“銘”是古代可在器物上的文字,后來演變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是押韻的。本文在對陋室進行描寫時,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的節(jié)操和的情趣。

《愛蓮說》選自《》,作者是代哲學家,后人稱他為“”?!罢f"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既可以_____________,也可以,本文作者以蓮自況,表明了他

的生活態(tài)度,委婉地批判了的世風。

3.(1)劉禹錫唐用來警戒自己或者記述功德居室環(huán)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高潔傲岸安貧樂道(2)《周敦頤集》北宋濂溪先生敘事議論潔身自好趨炎附勢、追求富貴

4.根據(jù)提示,默寫名句。

(1)苔痕上階綠,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

(3)香遠益清,___,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陋室銘》中寫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

(5)《紅樓夢》中有詩云: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稅凵徴f》中表意與之相近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

4.(1)草色入簾青(2)惟吾德馨(3)亭亭凈植(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5.翻譯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5.(1)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顯得簡陋了)。(2)苔痕碧綠長到了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眼簾。(3)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4)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

合作探究

6.劉禹錫要寫的是陋室,為什么開頭卻先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的作用是什么?

6.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對陋室的吟詠。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的方法叫“起興"。作者先運用起興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龍”引出“德馨”,點出文章中心;再運用類比,將自己的陋室和諸葛廬、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諸葛亮、楊雄相提并論,陋室才見其不陋。

7.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表現(xiàn)其簡陋的?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

7.作者是從三方面表現(xiàn)陋室之陋的: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磥?,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為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8.《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這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懷?

8.安貧樂道(或“高潔傲岸”,意合即可)

9.《陋室銘》作者為何要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9.用此作類比,反映自己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暗示陋室不陋。

當堂測試

(一)(2017.云南中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⑴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

⑵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素:

10.(1)名:出名。(2)素:不加修飾。

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譯文:

(2)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11.(1)沒有嘈雜的音樂聲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2)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12.作者給自己的陋室作“銘”有何用意?

12.是要借陋室表達一種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13.本文的語言有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

13.文辭蘊藉、語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辭方法,對偶工整,對比鮮明,互相襯托,虛實相生,引經(jīng)據(jù)典,言志如詩。

(二)閱讀下面的兩篇短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陋室銘》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

14.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4分)

(1)談笑有鴻儒()(2)無案牘之勞形()

(3)可愛者甚蕃()(4)亭亭凈植()

14..(1)大(2)使……勞累(3)多(4)豎立

15.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分)

A.無絲竹之亂耳花之隱逸者也

B.濯清漣而不妖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C.可以調(diào)素琴以刀劈狼首

D.同予者何人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15.D解析:此項中的“者"都解釋為:……的人;A項的“之”分別解釋為:主謂語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的;B項“而"分別解釋為:表轉(zhuǎn)折/表順承;C項“以”分別解釋為:與“可"連用可以/用。

16.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6.(1)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可以在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它玩弄啊!

17.簡述甲、乙兩文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向或情操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2分)

17.《陋室銘》: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達樂觀的高潔品格?!稅凵徴f》: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高潔堅貞的君子之風。相同的寫法:托物言志。

總結反思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陋室銘》,感受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學習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

2.學習《愛蓮說》,認識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自主突破

1.下列詞語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甚蕃(fān)濯(zhuó)淤泥(yū)

B.不蔓不枝(màn)褻玩(xiè)隱逸(yì)

C.鮮有聞(xiǎn)德馨(xīn)漣(lián)

D.案牘(dú)調(diào)素琴(tiáo)陋室(lòu)

1.A解析:“蕃”應讀:fán。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惟吾德馨()(2)閱金經(jīng)()

(3)談笑有鴻儒()(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斯是陋室()(6)濯清漣而不妖()

(7)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8)宜乎眾矣()

2.(1)香氣,指品德高尚(2)指佛經(jīng)(3)有學問的人(4)親近而不莊重

(5)這(6)洗滌(7)認為(8)應當

3.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把序號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

A、助詞“的”B、代詞C、動詞,“往,到"D、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E、賓語提前的標志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3)無案牘之勞形()

(4)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5)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3.(1)E(2)A(3)D(4)D(5)A

4.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可愛者甚蕃蕃:繁多

B.不蔓不枝枝:長枝節(jié)

C.亭亭凈植植:種植

D.陶后鮮有聞鮮:少

4.C解析:“植"應解釋為:立。

5.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水陸草木之花何陋之有

B.濯清漣而不妖(油)自錢孔入,而錢不濕

C.自李唐來自以為大有所益

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5.B解析:B項的“而”都表轉(zhuǎn)折,解釋為:卻,可是;A.結構助詞,的/賓語前置的標志;C.連詞從/代詞自己;D.助詞/兼詞在其中。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中不含詞類活用文言現(xiàn)象的一項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D.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6.D解析:A項“名"名詞用作動詞,解釋為:出名,有名;B項“亂、勞”動詞的使動用法,解釋為:使……擾亂,使……勞累;C項“蔓、枝"名詞用作動詞,意思是:生枝蔓,長枝節(jié)。

7.下列對《陋室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可以調(diào)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是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為喻,將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寫得比較含蓄,這種寫法叫做“托物言志”。

C.這篇銘文的韻腳是“ing"。

D.“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從交往角度來寫“陋室不陋"的。

7.A解析:A項中,“可以調(diào)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是矛盾的說法有誤。二者指代不同,“無絲竹之亂耳”的“絲竹"指的是城市嘈雜繚亂的宮廷富人家的絲竹,“調(diào)素琴”指的是自己興趣所在的音樂。

8.下列對《愛蓮說》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愛蓮說》作者周敦頤?!罢f"是一種古代文體。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稱蓮是“花之君子”,表達了作者對清白正直品性的堅守。

C.文章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意蘊無窮。

D.“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世人喜愛牡丹的羨慕之情。

8.D解析:此項中“對世人喜愛牡丹的羨慕之情"比恰當,詞句委婉的批判了世人追求榮華富貴的世風。

合作探究

9.周敦頤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

9.愛不同的花象征一種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菊花秋天開花,獨抗寒霜比作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隱士,作者對愛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嘆真正的隱士極少。牡丹雍容艷麗,比作富貴之人,作者對愛牡丹是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tài)。而對愛蓮同氣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10.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10.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贊頌他不茍同于世俗的高潔品質(zhì)。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也是用陶淵明來襯托他自己;而牡丹色彩艷麗,嫵媚動人,象征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但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作者寫世人盛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zhì),從而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11.蓮花有哪些可愛之處?應怎樣理解它的象征意義?

11.蓮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對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從多方面描繪蓮花特征,圍繞“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義。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賞。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正直,行為端正。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志潔行廉,美名傳揚。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儀態(tài)莊重,令人敬重。

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愛蓮花的緣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著自律自況。

12.《愛蓮說》中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12.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13.兩篇短文均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試各舉一例作簡要的分析。

13.《陋室銘》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兩句用“鴻儒"和“白丁”對比,表明自己的交往都是些儒雅之人;《愛蓮說》中“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以愛牡丹的人眾多和自己的“獨愛蓮”對比,表明自己的潔身自好的品質(zhì),委婉批判了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

拓展延伸

14.學習了兩篇短文,你有什么收獲?

14.略。

當堂測試

(一)(2017.廣東深圳中考)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問題。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p>

(選自《陋室銘》)

【乙】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騿枺骸皶鹤『螣??"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選自《世說新語》)

15.解釋下列句子的意思。

(1)斯是陋室:()(2)惟吾德馨:()

(3)談笑有鴻儒:()(4)無案牘之勞形()

15.(1)斯:這(2)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3)鴻儒:博學的人(4)案牘:官府的公文。

1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_____

(2)何可一日無此君!

譯文:___________

16.(1)孔子說:“這有什么簡陋的呢?"

(2)怎么一天可以沒有這位先生!

17.劉禹錫居陋室不覺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無竹,兩人所處的環(huán)境有什么相同之處?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他們的看法。

17.共同點:所居的屋宇都很簡陋,但所居之人志向高遠、品性高潔,故而陋室不陋,空房不空,因所住之人而顯得幽靜雅致??捶ǎ号c廣廈華服等外物相比,更重要的是對高尚的情操與高潔的志趣的追求。

(二)(2015.山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