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葉《圣陶教育名篇》心得_第1頁
讀葉《圣陶教育名篇》心得_第2頁
讀葉《圣陶教育名篇》心得_第3頁
讀葉《圣陶教育名篇》心得_第4頁
讀葉《圣陶教育名篇》心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讀《葉圣陶教育名篇》心得桑杭小學吳云良

我認真閱讀了《葉圣陶教育名篇》,受益匪淺。本書收錄了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有關教育的精華文章。全書從教育雜談、教學雜談、語文雜談等三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所選文章大都具有超越時代的教育意義,集中體現現了葉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讀來,仍不過時,對當下教育具有著啟發(fā)意義,更是教育工作者的優(yōu)秀讀本。

本書《論寫作教學》一文的闡述更是精辟,談到寫作,葉老這樣說:“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同學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比~老正是想告訴我們,豐富的生活積蓄是寫作的源頭活水,當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情緒的儲備達到了比較豐滿的程度,心中的寫作欲望便逐漸萌動和強化,最后不可抑止,不吐不快。這樣的寫作對學生是一種宣泄的快樂和輕松,

目前的作文現狀是不少學生面對作文題目,苦思冥想,寫不出一句話來,或文章空洞無物、或每每以“作文大全”或“作文大寶”類書籍中去“套作“無話可寫”。難教、怕教,難寫、怕寫,是教師和學生對作文教學的普遍心態(tài)。從教學角度講,如何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導引,有效地積蓄豐富的生活體驗,以使其“不吐不快”呢?聯系平日教學實際,我想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做起:

傾吐,首先得有東西。這東西是什么,便是生活認識的積累。因此,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熱愛并投入生活,從而豐富生活認識的儲備,就成了作文時傾吐的重要源流。葉圣陶曾形象指出:“寫作材料的來源普遍于整個生活里,整個生活時時在那里向上\o"FOHO網站推廣@foho.cc"發(fā)展,寫作材料自會滔滔淚淚地無窮盡地流注出來。”這正是葉老教給我們的指導學生作文的正確的指導思想。所以我們要創(chuàng)造各種活動機會,讓學生走出課堂,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讓學生閱讀社會這本“無字之書”;

生活中多是些平淡零碎的小事,稍縱即逝。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方可積蓄豐富的生活體驗。

我們要有意識地要求學生將目光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隨機觀察,及時發(fā)現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意義和有趣的事物。并與日記緊密結合,讓學生及時的將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讓他們在生活中自由表達心中的喜怒哀樂,以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鍛煉敏銳的觀察力。讓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寫心得的習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這樣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我會在不斷的學習與反思中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在不斷的摸索、嘗試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將會引領學生用自己的獨特視角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身心發(fā)現美,體驗美,用筆描繪多彩的生活。讀《葉圣陶教育名篇》有感桑杭小學劉振國最近,我再次品讀了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的教育名篇。讀后我深深地被他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所感染,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指引我前進的方向。他像一本字典,讓我查到了自己原本不懂得問題。它又像一位長者,在告訴我一些經驗和方法。我由衷地敬佩這位老人,尤其是他認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養(yǎng)成學生的良好習慣對我?guī)椭畲?。他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習慣”。簡潔明了的一句話卻又包含著多么深刻的涵義?!盁o論怎樣有價值的知識,如果只掛在口頭說說,而不能徹底消化,舉一反三,那是語言的游戲。必須化為習慣,才可以一輩子受用”。而這“一輩子受用的習慣”的養(yǎng)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身為教師的我們做一名引領者,來伴同孩子們成長。讀著葉老的話,想想自己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更感覺好習慣的重要性。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由于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在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反復,出現波動,但好習慣又是他們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不僅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堅持不懈的精神,更要注意講求方法,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講到方法,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通過不斷地學習加強自身修養(yǎng)。并牢記“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這些名言,懂得其身正則不令而行的道理。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例如要求孩子按時到校,自己就絕不能遲到,即使因事到晚了,也要及時對孩子說明情況。要求孩子愛護環(huán)境,教師自己就要率先做愛護環(huán)境的楷模,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見到地上有紙屑能主動彎腰撿起來。孩子見到老師這樣做,自然就會向老師學習,主動撿紙,愛護環(huán)境。其次要充分了解和分析班上學生的情況,對每一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交往、行為習慣、心理素質以及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等情況,做到知己知彼,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例如要求孩子認真完成作業(yè)。這一要求對于絕大多數孩子來說是容易達到的,但對有一些孩子而言,就不是易事。這就要分析孩子的情況,對于有能力做到但自控能力差的,就要嚴格要求,決不妥協(xié);對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要幫助,并適當降低要求,讓孩子對學習不產生恐懼感。在此基礎上,慢慢讓孩子養(yǎng)成習慣。第三,要求要具體,切忌空大。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及社會閱歷都不足,理解能力也有限。提出的要求過大或過高,孩子都不易理解和接受。所以,給孩子提要求一定要具體,如要求孩子遵守紀律,認真學習,孩子感覺要求較廣泛,需要注意的點很多,反而不知該從何做起。不妨將這一要求具體細化為:上學不遲到;上課認真聽講;對人有禮貌,見到老師主動問好;每天都要按時完成作業(yè);愛護校園環(huán)境,見到紙屑、垃圾主動撿起;到教室外和其他教室上課要安靜、守秩序;上下樓梯靠右行,輕聲慢步講文明……這樣孩子就能明確什么該做,什么不能做,并以此約束自己的行為,當他們把這些要求都做到時,好習慣也就自然養(yǎng)成了。第四,尊重、愛護孩子,始終堅持正面教育。對孩子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努力做孩子的良師益友,走進孩子的心里,尊重他們充滿個性的想法,逐步引導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想法,努力融入學校及社會生活當中。班級內六十多個孩子生活在一起,難免不發(fā)生矛盾和沖突。但老師在處理問題時,孩子往往都是找別人的錯誤,很少看到自己的不足。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極大的耐心,并能極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管心中再生氣,與孩子談話時都要心平氣和,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就事論事,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僅口服,更要心服。切忌動輒就大聲訓斥,采取高壓政策,甚至挖苦諷刺孩子,或是拉舊賬。這樣做不僅達不到教育效果,甚至可能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第五、充分發(fā)揮班集體的力量,發(fā)揮榜樣的作用。一個班級六十多個學生,長期學習、生活在一起,其相互影響、激勵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努力調動和利用班上的一切積極因素,教育、引導、激勵孩子們相互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班上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評比活動,在班上形成比、學、趕、幫、超的競爭氛圍,促進孩子好習慣的養(yǎng)成。同時還可以利用英雄故事,好習慣故事等,加強孩子對好習慣重要性的認識,并有意識地向榜樣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第六,積極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家長每天與孩子在一起,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要想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就要得到家長的認同。一定要向家長說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并明確提出希望家長配合的要求,以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與學校教育達成一致,共同對孩子進行教育。對部分不能理解學校做法或教育思想不對、偏袒、嬌慣、甚至放縱自己孩子的家長,要多與他們溝通,告知學校的理念,得到他們的理解,形成共識。對部分缺乏教育方法或教育方法不妥的家長,要多與他們交流、探討,教給一些好的教育方法,指導他們正確、有效地教育孩子。只有抓住了家長,與他們形成了合力,才能在幫助教育孩子,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時有針對性地采取最佳方法。教育是對人的工作,只要我們能用心思考,努力實踐,幫助每一個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相信會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讀《葉圣陶教育名篇》有感桑杭小學張吉榮“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我看了葉圣陶老師寫的《葉圣陶教育名篇》,和這位大師在思想上碰撞出許多火花,覺得他的許多教育思想,今天拿來,依然不失深刻與超前,讓我感受頗多。首先葉老師提到:關于課堂里教師的講,有兩個說法,一個是“講深講透”,另一個是“精講多練”。“講深講透”是教師方面說,“精講多練”說到兩方面,教師自己要“精講”,同時也要讓學生“多練”。作者認為在“講深講透”方面,雖然就教師方面說,但教師心中總得有學生,因為學生是教師服務的對象。所謂的“深”和“透”都是漫無邊際的,心中有學生就得立個標準,或者定個范圍。比如說,通過教師的講,凡是學生應該理解的東西,學生真正理解了,這就是“講深講透”。我記得自己在讀大學學英語的時候,我的英語老師可以說他的英語水平是全學院最棒的,但他在教我們的時候,心中忘記了我們這些學生,課堂上只有他一個人在講得天花亂墜,所以當他講的再怎么投入時,我們聽得都是一頭霧水,而且他也從不顧及我們的感受,從來不過問我們到底有沒有聽懂,可想而知,結果我們的英語學得怎樣。所以我一直把自己的這個感受帶在自己的教學中,我會時常的關注每個學生,當我講完一些內容時,會讓一些學困生來回答我的問題,或者讓他們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我再做解釋。這樣讓學生應該理解的東西他們真正理解了,一節(jié)課才算成功,否則,無論自己一節(jié)課講得再怎么精彩都好,學生沒有聽明白那都是失敗的。再就是“精講多練”中的“多練”也很重要,既要學生多練,又要不增加學生額外的負擔,似乎太不容易。因為“減負”喊了多年,但表面的素質教育,實質上的應試教育仍大量存在。究其原因,從根本上講,以分取人的升學制度,造成學校追求高升學率的辦學思想,也就有了以學生考試成績?yōu)橹鱽碓u價教師工作業(yè)績的管理制度。于是,“時間+汗水+題海戰(zhàn)術”就成了大多教師的法寶,他們就把學生推上“書山”。這樣學生做題做得辛苦,老師也改得辛苦,評講時更辛苦,學生聽不懂就在課堂上開小差,真是吃力不討好。葉老師就建議:關鍵是在教師怎樣指導學生學習如果真的能做到循序漸進,引導學生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練習的形式又多種多樣,提個恰當的問,促使學生在關鍵要點上想一想,也都是練習,不限于寫在作業(yè)本上,那就不至于增加學生額外的負擔了;他還建議我們掌握一種方法叫“引起動機”法,就是先引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切合學生求知的欲望,然后聽教師的講,學生必然專心致志,印入比較深,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情形,當然決不會有了。我們都知道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他采取的是因材施教法。他不僅主張讓學生先思考一番,而且要在學生思考碰壁的時候老師才給教,從這可以看出,他在教學上很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他認為學生自己想的通,說得清楚的,自然不必教。想不通了,說不清楚,這就是碰壁了,這時學生的苦悶多么厲害,要求解決的欲望多么迫切,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受老師的教,真好比久旱逢干雨,莊稼就會蓬蓬勃勃地滋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果得到不斷發(fā)展,將會達到這樣一個境界:在事事物物中,隨時隨地能夠發(fā)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這樣的人才是任何工作任何行業(yè)最為需要的,這是葉老師對我們從事教育的老師們的一個期望。聯系現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是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支配學,師生關系成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給,你收。學生成為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主觀能動性根本無法發(fā)揮出來。此教學方式嚴重窒息了學生的思維和能力,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發(fā)展,反而成為一種發(fā)展的強大阻力。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在課堂上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呢?我覺得應從下面幾點做起:1、要幫助學生解放思想,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過程就是發(fā)現問題、鉆研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問題的發(fā)現和提出,是學生自習的事,是老師和其他人不能取代的,發(fā)現問題和鉆研問題也需要獨立思考。另外,獨立思考還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質疑,認為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的學生,決不是一個好學生。要讓他們明白真理是無窮盡的。2、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有的教師采用“警察式”的課堂教學管理,總是板著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動輒就訓斥一番。學生緊繃著心弦,學習的主動性還怎么發(fā)揮?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營造民主、和諧、鼓勵、信任的教學氣氛,溫和的教態(tài),幽默的談吐,真誠地相待,使得師生關系融洽,心靈相通。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多種形式的體驗中,這樣讓學生在探究、交流中互動學習,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3、教法靈活,精講精煉。千篇一律的教法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教師要結合教材特點采取靈活多變的教法,設法讓學生感到有新意,有新意才會有興趣,有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探索;精講要結合精練。設計課堂練習,題型要新穎,量少而精,有梯度,同時結合討論、動手實驗等活動,學生既掌握了知識要點,學習又有興趣,這樣主觀能動性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4、教師要成為善于思考,勇于懷疑的榜樣。我們不能想象,一個迷信權威毫無創(chuàng)見的教師,會培養(yǎng)出敢于質疑,善于創(chuàng)新的學生。所以,言傳不如身教。我經常給我的學生講自己備課鉆研教材的時候遇到的問題。比如,一課的主題到底是什么,某一句的修辭到底是什么等。另外,我有時上一節(jié)討論課,讓學生就一個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樹立自己的觀點。這樣爭辯的結果使雙方認識的互相補償,不斷完善與共同提高。當然,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方法還有很多,如積極倡導學生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設置學生的學習檔案袋,在學習檔案中記錄學生的進步和活動以及活動評價;開設課后的興趣小組以及研究性學習,并對學生的成果給予展示和鼓勵等等??傊谛抡n程標準下教師應鉆研課程標準,把握教材內容,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掌握各門學科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讀《葉圣陶教育名篇》有感桑杭小學楊雪梅葉老的教育思想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我認為關鍵是做一名快樂幸福的教師??鞓返毓ぷ?,享受教育的幸福??鞓芬欢ㄊ怯脤I(yè)知識和專業(yè)素養(yǎng)做底蘊,用智慧繪圖案,用愛心著色彩的。教師,應該學會善待自己,回歸自我,開心快樂,享受教育的幸福!用愛心著色彩。在教育上“愛”是個永恒的話題,可以說無愛便無教育。愛教師這個職業(yè),愛所教的學科知識,愛每一個學生,愛我們的親人和朋友,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只要心中有愛,我們就會等待,即使牽一只蝸牛去散步,也會欣賞沿途的風光。只要心中有愛,我們會在心靈深處有一份微笑、一份理解一份包容。微笑天下所有孩童的的天真、幼稚和調皮;理解天下所有孩童的懵懂與不諳世事;包容孩子們所有的笨拙與錯誤。連上帝都原諒的事,我們卻為之變色、惱怒、生氣,豈不是再給自己過不去。葉老在《如果我當教師》中葉說到“自己忘記了自己是教師,而且使兒童也忘記了我是個教師,只覺得我是他們的環(huán)境中的一個同情的互助的伴侶,這才是今后所需要的教育者。”還有“我要做學生的朋友,我要學生做我的朋友。凡是在我班上的學生,我至少要知道他們的心情和習慣,同時也要使他們知道我的性情和習慣?!保ā度绻耶斀處煛稰46)不斷尋找工作中的快樂。教育中,痛苦與快樂并存,等待與煉獄同在。讓我們多一點快樂是多么重要。我們要學會傾聽花開的聲音,享受學生成長的快樂。我們要學會給自己喝彩,享受課堂靈動的快樂,師生互動的快樂。我們要學會微笑,享受那一聲聲“老師好”來自于學生、家長問候的快樂------點點滴滴的快樂,匯集在我們心里,如山澗清泉沁人心脾,如冬日暖陽感人肺腑!我們還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我們從不渴望人生的路上鳥語花香,歡歌笑語。我們深知生活處處有坎坷,日子時常有陰霾。如果說不完美就是人生,那么有問題就是教育。我們深知我們面臨的現實不盡人意,教育制度的制約,教育環(huán)境的復雜,教師負擔過重,評價制度的滯后,校本教研的完善等等,這一切都不可能讓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生活永遠不會給我們每個人都提供足夠的發(fā)展空間。可一點也妨礙不了我們在靈魂背后的快樂,一點也妨礙不了我們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享受教育的快樂;記得冰心曾寫過這樣的話:“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路長徑,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悲涼?!弊詈笪乙f,我們快樂是因為我們有愛心,我們快樂是因為我們善于合作,彼此欣賞,我們快樂是因為我們擁有教育的智慧!讀《葉圣陶教育名篇》有感桑杭小學萬啟濱現代關于教育的書籍太多了,每個成功的教育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成功的教育理念。我從事小學教育,也很想有一套自己獨有的教育思想。形成他也是需要大量的養(yǎng)分的。我到底該從誰那去汲取我需要的、適合我的養(yǎng)分呢?我想:在教學中我們不是常常鼓勵學生去閱讀經典,讓他們從名著中汲取生命的養(yǎng)料,積淀人生的底蘊嗎?那在教育領域里有沒有經典?中國的教育有沒有中國的教育之根?中國的教師有沒有自己的靈魂?于是我就想著去尋找經典、閱讀大師。我讀《葉圣陶教育名篇》。在這本書里,葉圣陶老先生用他的教育精神,向后輩諄諄教誨著教育的真諦:“稱職的種植家栽培植物,雖不能增加植物的可能性,卻能漸漸改良那不良的遺傳性和環(huán)境。不稱職的種植家非但不能改良遺傳性和環(huán)境,反而阻遏可能性,那么植物就糟糕了。如今把植物比做小學生,小學教師便是個種植家。栽培小學生有效沒有效,只有他負責任。“通常說教育工作分“言教”和“身教”,以“身教”為貴?!吧斫獭本褪恰盀槿藥煴怼?,就是一言一動都足以為受教者的模范?!靶W教育的價值,就在于打定小學生一輩子有真實明確的人生觀的根基。”諸如此類的一句句至理名言,如珍珠般散落在一篇篇文章里。就在這點點滴滴中,葉圣陶先生用淺顯的語言闡述了深刻的道理,用易懂的論述揭示了教育的真相。細細品味,每一篇都讓我獲益良多。如在第一輯,葉老主要講的是教育方面的思考,讀來發(fā)人深省。葉老在《假如我當老師》有這么一段話“我如果是當小學教師,決不將投到學校里來的兒童認作討厭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煩的小魔王;無論聰明的,愚蠢的,干凈的,骯臟的,我都要稱他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僅僅浮在嘴唇邊,油腔滑調地喊一聲;而是出于忠誠,真心認他們作朋友,真心要他們作朋友的親切表示?!钡莱隽私逃晒Φ淖钪匾囊粋€因素,那就是對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愛。師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種平易近人并不是我之前所認識到的與學生打成一片,離開了嚴格要求,這樣的愛很容易演變成遷就與放縱,而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責任。我這才領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是愛,是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的愛。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呵護他們單純卻機靈的心,用真心去鼓勵每一位孩子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前進。只有這樣的愛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肩負起一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在《為了達到不需要教》中,葉老說:“我想,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一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認,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就需要教了嗎?而學生所以要學要練,就為了進入這樣的境界。給指點,給講說,卻隨時準備少指點,少講說,最后做到不指點,不講說。這好比牽著孩子的手教他學走路,卻隨時準備放手。我想,在這上頭,教者可以下好多工夫?!比~老的話給了我們啟示,我們的教學一定要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梢哉f,大師是一座山,也是一扇窗,他代表著一個時期教育和教學的制高點?!案呱窖鲋?,景行行止”,在永恒的歷史長河中,他們永遠是我們景仰的高度,更是汲取“營養(yǎng)”的不竭甘泉。閱讀大師,我不僅在教育思想上得到陶冶,而且在人格魅力上也得以熏陶。在《假如我當教師》的文章中,他說:“我決不‘外幕徙業(yè)’可是我也希望精神和物質的環(huán)境使我安于其業(yè)?!睂崒嵲谠诘脑捳Z,彰顯出大師率性的人格魅力。

讀《為什么學生不喜歡上學?》有感昌邑二實驗小學

曹雪峰

《為什么學生不喜歡上學?》是一本關于認知心理學的普及讀物,也是一本教育心理學的入門書籍。它用認知心理學的原理,詳細分析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