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常州市田家炳高級中學高一(上)月考語
文試卷(12月份)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費孝通先生談“差序格局”是從私說起,私的問題是個群、人我的界限怎樣劃法的問題,于是,
費老先生把整個社會結構的格局提出來。
中國的社會不像西洋社會,西洋社會是團體社會,稱為團體格局,“像由幾根草束成一把,幾把
束成一扎,幾扎束成一捆,幾捆束成一挑”?!八麄兂3S扇舾扇私M成一個個的團體”。
“團體是有界限的,誰是團體里的人,誰是團體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敝袊纳?/p>
會結構是像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懊總€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
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lián)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
是不一定相同的"?!斑@個網(wǎng)絡像個蜘蛛的網(wǎng),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么一
個以親屬關系布出去的網(wǎng),但是沒有一個網(wǎng)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p>
西洋社會結構里,團體格局是一種平等的觀念,在同一團體中,各個分子的地位相等,個人不能
侵犯大家的權利;是一種憲法觀念,團體不能抹煞個人。中國社會結構里,差序格局是一種有差
等的次序,有遠近、親疏的差序。一切價值是以“己”為中心的主義。在這種差序的推浪形式中,
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對性。公和私是相對而言的,在任何一圈里,向內(nèi)看可以說是公。
“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系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聯(lián)系的增加,社會范圍是一根
根私人聯(lián)系所構成的網(wǎng)絡,因之,我們傳統(tǒng)社會里所有的社會道德也只在私人聯(lián)系中發(fā)生意義?!?/p>
(摘編自李鵬亞《讀〈鄉(xiāng)土中國〉-對差序格局的理解》)材料二:
《鄉(xiāng)土中國》中“差序格局”一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傳統(tǒng)的社會結構、人際關系的邏輯和傳統(tǒng)文化
的特點。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和鮮明的社會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級性。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級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國社會結構尤為
注重人倫?!皞愂怯胁畹鹊拇涡颉!本?、父子、夫婦、政事、長幼、上下等都有著嚴格的倫理
界限,不可逾越?!坝H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痹趥鹘y(tǒng)
社會中,差序格局與禮治秩序緊緊彌合在一起,可以說,差序格局是倫理綱常、等級有序等儒家
倫理存在的社會基礎,禮治秩序從文化上不斷塑造著、強化著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縮性?!霸谶@種富于伸縮性的網(wǎng)絡里,隨時隨地是有一個‘己’作中心的?!?/p>
在家族中,以己為中心,血緣關系越近,關系網(wǎng)絡就越緊密。依中國傳統(tǒng)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內(nèi)
一般被視為差序格局的里層,五服之外則可伸縮,彈性度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
從廣泛意義上論,地緣、友緣、學緣、業(yè)緣等關系有時也納入差序格局中的關系范疇。如“老鄉(xiāng)
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親不親故鄉(xiāng)人,美不美家鄉(xiāng)水”“一輩子同學三輩子親”等民諺俚語對
這種情形作了生動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圍的大小也要依著中心的勢力厚薄而定”,中心勢力愈
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壘性。在傳統(tǒng)社會中,差序格局體現(xiàn)的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模式。當資源稀缺時,
如何分配資源,在沒有國家計劃和市場調(diào)節(jié)的情況下往往由個人依據(jù)與“己”關系親疏遠近這一
標準進行。離“己”愈近,得到的資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實質(zhì),這種資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
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穩(wěn)定性,同時具有強烈的排外性。而在整個社會中,
差序格局則成了社會資源合理配置與自由流動的結構性壁壘。
差序格局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不斷被現(xiàn)代因子影響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差序格局舊有的特
質(zhì)。有學者對費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認為當前我國存在著城鄉(xiāng)差序格局、權力差序格
局等。
(摘編自陳占江《差序格局與中國社會轉型》)
材料三:
當人們普遍意識到社會急劇轉型、農(nóng)村面貌己經(jīng)翻天覆地的時候,我們還需要閱讀《鄉(xiāng)土中國》,
還可以從這樣的閱讀中得到頗具價值的啟示。因為,作者所關注的并非只是當時的農(nóng)村問題,而
是整個中國文化傳統(tǒng)問題,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與社會變遷的問題。
我們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異與傳統(tǒng)》一文中所說的一段話來印證上述觀點:“一
個被稱作傳統(tǒng)的東西,如果確實符合傳統(tǒng)這個詞的真實含義,那么,它就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上曾
經(jīng)存在的過去,同時還是一個歷史地存在的現(xiàn)在。因此,我們不但可以在以往的歷史中追尋傳統(tǒng),
而且可以在當下生活的折射里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今人對于歷史的關注和對傳統(tǒng)的興趣,恐怕主要是從這
里來的?!辟M孝通先生在《鄉(xiāng)土重建》中也表達了上述觀念:“傳統(tǒng)的方式不但有記載可按,而
且有現(xiàn)實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傳統(tǒng)”的此一層面的意義,我們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鄉(xiāng)土中國》的當代價值。如在《鄉(xiāng)
土中國》中,費孝通提出了鄉(xiāng)土社會理論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無法適用于當代日趨復雜的人際
關系,但是我們可以繼承和發(fā)展了差序格局理論,聚焦于現(xiàn)實生活中人際關系法則的研究,從現(xiàn)
實中發(fā)現(xiàn)中國人注重人情與面子的人際交往關系的傳統(tǒng)。
(摘編自胡成《〈鄉(xiāng)土中國〉與傳統(tǒng)文化的重建》)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鄉(xiāng)土社會中親屬關系的性質(zhì)是像同心網(wǎng)波紋的網(wǎng)絡結構,網(wǎng)絡的中心是“己”,各個網(wǎng)絡
的范圍都不相同,具有很大的伸縮性。
B.差序格局強調(diào)社會關系的等級差別。在傳統(tǒng)社會中,儒家倡導的禮治秩序決定了差序格局
的長期存在。
C.差序格局深深嵌人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土社會中長達數(shù)千載,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歷史慣性,
其內(nèi)涵隨著時代的變遷也不斷改變和拓展。
D.梁治平認為傳統(tǒng)不僅存在于過去,也存在于當下,傳統(tǒng)可以在歷史中追尋,也可以從當下
發(fā)現(xiàn),這對重新挖掘《鄉(xiāng)土中國》的當代價值有重要意義。
2.根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二闡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當下中國社會轉型期呈現(xiàn)出的新特點,這是對費孝通相關
理論的拓展與完善。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從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探究了差序格局的內(nèi)涵,其目的都是印證費孝通理論
的正確性。
C.差序格局作為社會學意義上的一個概念,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在當前社會轉型過程中,
依然頗具啟示意義。
D.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人際關系法則的研究,可以延續(xù)和發(fā)展差序格局理論,并豐富《鄉(xiāng)土中國》
的當代價值。
3.下列說法中,不能說明差序格局是以“己”為中心的一項是
A.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入則孝,出則悌。
D.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4.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三則材料都談到了費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論,但側重點又有所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
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哨雁
相裕亭
“大雁來了!”
有人這樣驚呼,就有人放下手中的活計,仰望天空。瞬間,可見成群的大雁,如同一串串小
蝌蚪似的,打遙遠的天邊,排成排、扯成行,或組合成各種好看的線形,一路“嗝兒,嘎兒”地
鳴叫著飛翔。
“一只,兩只,三只……”讀過兩三年書本的孩子們,還會挺著脖頸,報出那群大雁的數(shù)量。
若是幾個孩子一起數(shù),自然就會有數(shù)得不對的一方,相互間發(fā)生爭執(zhí),想去重數(shù),雁群卻飛遠了。
其間,也有雁群在空中盤旋幾圈后,隨之亂了隊形,前呼后擁地落下來尋找食物吃呢。
秋天,鹽河口的灘涂上,水洼兒淺了,魚蝦卻肥美了,加之與海岸相接的麥田地,一片連著
一片,一直連到遠處的村莊。那些遠道而來的大雁們,從空中俯視到此處翠盈盈的麥苗和銀光閃
閃的水泡子,便饑不擇食地落下來。大雁們喜食灘涂上的跳跳魚和小沙蟹。時而,雁群還會聚集
在汪塘里追逐嬉戲,等它們在水中吃膩了魚蝦,便想去岸邊的麥田地里啄食爽口的麥苗兒。而鹽
河邊的捉雁人,偏偏就選在這個時候,對雁群下手了。
他們在堤岸邊的豁口處下絲扣、設陷阱、埋伏鐵夾子,專等大雁們步入麥田時,絆住它們的
雙腳,或“撲棱”一聲,將它們跌進陷阱里。這些招數(shù),都是專業(yè)捉雁人慣用的手法。而鹽河邊
的孩子們用線繩和漁鉤,也能捉到大雁。孩子們選擇生命力較強的沙光魚、小泥縱為誘餌。一旦
那帶鉤的誘餌,被饞嘴的大雁啄食到,再想掙脫,就很難了。
但是,莫大的麥田、漫長的海岸線,誰能知道雁落何處?所以,孩子們下套捉雁,十之八九,
空歡喜一場。
而鹽區(qū)的錢家就不同了。
錢家,世代捉雁。錢家人懂雁語、識雁路,不但能準確地估算出雁群著陸的地點,還能引誘
雁群朝著他們指定的地方落下來,奇吧!
說來,也很簡單。大雁們懼怕人類,但它不害怕動物。雁群在空中飛翔時,俯瞰到下面溝灣、
河畔里有牛羊,就認為那里是它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因為,雁群從北方茫茫的草原來,它們曾經(jīng)
與草原上的野生動物共同生活過。所以,此番看到家養(yǎng)的牛、羊,誤認為又找到了它昔日的伙伴,
相繼落下來,不知不覺間,便落入了捉雁人的圈套。
早年,錢家人捉雁,就是利用牛羊引路的法子,去引誘雁群著陸。但是,那樣的捉雁效果并
不是太好。因為,大雁們生性膽小,它們奔著牛羊落下時,并不是落到牛羊跟前,總是要與牛呀、
羊的,保持著一段距離。由此,錢家人即使把雁群從天空中引誘下來,也很難讓雁群落到他們下
套的地方。
晚清時,錢家人跟西方傳教士學會了以“雁”引雁的招數(shù)。他們把先前捉到的大雁做成標本,
放在海灘上或四野空曠的麥田地里??罩械拇笱?,看到此處有同伴覓食,就認為是安全的棲息場
所,盤旋著落下來時,往往會與“假雁”靠得很近。由此,錢家人捉雁的概率大有提高。他們設
套、下網(wǎng)、支翻板,緊挨著“假雁”,即可奏效。
這一年,錢家人捉到一只脖頸修長的白色大雁?,F(xiàn)在想來,那是只白天鵝。
鹽區(qū)人所說的大雁,泛指遷徙中的所有大鳥。尤其是鹽區(qū)的孩童們,他們分不清遷徙的鳥兒
都叫什么名兒,只要是比家燕大的鳥兒,統(tǒng)稱為大雁。其實,就大雁本身,也有好多品種。比如
灰頭雁、斑頭雁、豆雁、雪雁、白額雁、寬嘴雁、細嘴雁等等。
錢家人用翻板,捉到那只白天鵝,可謂皮毛未損。
錢家人喜出望外,當即用線繩捆住它的雙腳和翅膀,并用一根細細的柳條,穿進它的鼻孔,
上下纏繞,扎牢,以防它氣急敗壞,啄傷人。錢家人想把那只活體的白天鵝,送到鹽區(qū)的大戶人
家,賣個好價錢。
當晚往回走時,他們把它與那只“假雁”混裝到一個籠子里。原認為那只被縛住翅膀、捆住
腿腳、扎緊嘴巴的白天鵝,無技可施。豈料,半夜到家,掀開籠子一看,那只氣憤至極的白天鵝,
竟然把它被縛的雙腳踩踏到那只“假雁”的翅膀上,將自己的修長的脖頸,死死地纏繞到那只“假
雁”的脖子上,與“假雁”絞頸而亡。
見此情景,捉雁幾十年的錢家老太爺,頓時慌了神!他扳開那只白天鵝的脖頸,輕嘆一聲,
說:“這是只哨雁!”
錢老太爺說,它相當于兩軍作戰(zhàn)時的偵察兵、先頭部隊,它的任務就是掃清前進路上的障礙。
所以,它在被捆住翅膀與雙腳、扎住鼻口的情況下,仍然不忘自己的職責,奮起還擊,與那只“假
雁”同歸于盡。
錢老太爺料定,后面一定有雁群(天鵝群)跟來。
果然,第二天,大批的白天鵝打鹽區(qū)上空飛過。但,無一只落下來。
原因是,當天被“假雁”迷惑的,不是一只白天鵝,而是兩只,一對兒。錢家人只捉到其中
一只母天鵝,另一只公天鵝,看到它的伴侶落入陷阱,盤旋在此,晝夜悲鳴,不時地提醒著后面
的雁群,此處險惡,不可著陸。
此后,鹽河邊的大片灘涂上,盡管還有雁群落下,但大都是灰頭雁、斑頭雁之類普通的雁群。
像白天鵝,那一空中精靈,在鹽區(qū)就此絕跡了!
6.下列對小說思想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雁在空中盤旋飛舞,排成了各種各樣的隊形,它們對人類有著高度的警惕,但是并不排
斥其他動物。
B.秋天鹽河口的灘涂上,魚蝦肥美,饑餓的大雁們闖進入們的生活領地,由于捕雁人的存在,
危險隨之而來。
C.哨雁及其伴侶以死抗爭,提醒同伴這一情節(jié)將動物身上的靈性與光輝淋漓盡致展現(xiàn)出來,
呼喚人們呵護生靈。
D.文章在不動聲色的描述中批判了人們的殘忍,同時也向人們昭示:唯有放下殺戮,人與動
物才會和諧相處。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門見山,展示雁群盤旋飛舞的畫面,既照應了題目,又引出了下文相關的故事情節(jié)。
B.小說將一般捕雁人的捉雁手法與錢家人的捉雁手法做對比,只是為了說明后者捕雁技藝更
高超。
C.錢老太爺誘捕哨雁的過程就是一場人與雁的暗斗,雙方的暗戰(zhàn)增加了作品的傳奇色彩。
D.文中哨雁與“假雁”絞頸而亡,這一情節(jié)將全文推向了高潮,哨雁的形象躍然紙上。
8.文中世代捉腰的錢家誘捕大雁的方法與別人有何不同?
9.文章開頭為什么要宕開一筆,用大量的篇幅描寫鹽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蘇軾生十年,父洵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范滂傳》,
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
比冠,博通經(jīng)史,嘉佑二年,試禮那。以《春秋》對義居第一。后以書見歐陽修,修語梅圣俞曰:
“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p>
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
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攻城?!彬屖箯腿?。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
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當效命?!庇耆找共恢馆Y廬于其上
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過金陛,見王安石,曰:“大兵大獄,漢、唐滅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
方用兵,連年不解,東南數(shù)起大獄,公獨無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呂)惠卿啟之,
安石在外,安敢言?”軾曰:“在朝則言,在外則不言,事君之常禮耳。?”安石厲聲曰:“安
石須說?!庇衷唬骸俺鲈诎彩?,入在子瞻耳?!庇衷唬骸叭隧毷侵幸徊涣x,殺一不辜,得天
下弗為,乃可?!陛Y戲曰:“今之君子,爭減半年磨勘?,雖殺人亦為之?!卑彩Χ谎?。
仁宗初讀軾、轍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鄙褡谟葠燮湮模瑢m中讀之,膳
進忘食,稱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選自《宋史?蘇軾列傳》)文本二
垮口句雖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與真情衰矣。東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
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
(選自王灼《碧雞漫志》)【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驗官員政績,以定升遷。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雨日夜不止/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B.雨日夜不止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C.雨日夜不止/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D.雨日夜不止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11.下列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冠,古代男子到二十歲舉行加冠禮,要結發(fā)戴冠,表示成人,但體猶未壯,稱為“弱冠”。
B.禮部,是中國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禮之儀制及學校貢舉之法,最高管理者是禮部尚書。
C.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稱,辛棄疾曾為此地寫下詞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
古》。
D.長短句,詞的別稱,詞的句式參差不齊,但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詞也稱為曲子詞、詩
余。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從小深得母親教誨,博聞強記,曾以東漢范滂為榜樣,母親贊許他的志向,并激勵他
成為范滂那樣的人。
B.蘇軾當政徐州,遇到水災,他阻止富人棄城而逃,并身先士卒,率領禁軍一起修筑城墻,
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過金陵,蘇軾勸王安石面對國家危險的政治局勢要勇于向皇上進言,兩人針硬官場,言
辭激烈,不歡而別。
D.蘇軾知政有方,文章寫得好,雖不是心醉于歌曲旋律的人,但詞學成就被王灼褒獎,可惜
他最終沒有得到重用。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禮,公所以待上者,豈可以常禮乎?
②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14.蘇軾被稱為“天下奇才”,表現(xiàn)他才學之高的事跡有哪些?請簡要概述。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試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時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陽時,
寫下這首詩。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登上岳陽樓,看到了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
B.頷聯(lián)運用擬人手法寫大雁帶走詩人的愁心,遠處的山峰銜來一輪美好的明月。
C.首聯(lián)是寫詩人站在岳陽樓上俯視所見,頷聯(lián)是寫詩人仰觀天宇時的主觀感受。
D.李白在此詩中將景物寫得有情有意,表現(xiàn)了詩人在流放獲釋之后的放浪不羈。
16.詩人是如何寫岳陽樓之“高”的?請簡要分析。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勸學》中“,”兩句概括性的表達,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表達
的生活智慧相通。
(2)韓愈的《師說》不僅有嚴密的論證思路,而且有簡潔生動的語言表達,文中“,
”就凝練地概括了士大夫不愿從師的荒謬心態(tài)。
(3)蘇軾的作品中多有跟曹操的戰(zhàn)船有關的句子,《赤壁賦》中的“”寫出了曹軍戰(zhàn)
船首尾相接、順江而下的壯闊氣勢;《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則形象描畫出曹
軍敗于赤壁的戰(zhàn)爭畫面。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詩意地生活,方可彰顯生之價值。。時光匆匆,人生如,唯有用一份清明與淡定去行走,
詩意地生活,方可找到自身真正的價值。
干舸過盡,一片汪洋,采石磯孤單地清點倒影,濁浪即是一杯煮過的酒,李白這一喝,便醉了一
部唐代編年史。不肯的李白,選擇了詩意地生活,于是給歷史留下了青蓮居士灑脫的身
影,一匹青驢,一襲青衫,讓李白找尋到了生命本真的快樂。
書破萬卷,路行千里,世上瘡痍,筆底波瀾。杜甫選擇了詩意地生活,讓汗青里多了一位詩中圣
哲??v然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孤苦伶仃;縱然是“老病有孤舟”“憑軒涕泗流”的
窮愁潦倒;縱然是“卷我屋上三重茅”“高者掛胃長林梢”的,少陵仍矢志不移,用一支
,還原了歷史本相與民生疾苦,一只小船,一席涼被,讓杜甫探尋到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詩意地生活,拂盡世俗塵埃,讓生命的價值得到彰顯,紛擾的紅塵也清靜了。讓我們在雙手合十
的淺笑中詩意地生活,找尋到深藏在星輝斑斕里的美妙。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p>
A.白駒過隙摧眉折腰無能為力如椽巨筆
B.白云蒼狗卑躬屈膝無能為力生花妙筆
C.白云蒼狗摧眉折腰束手無策如椽巨筆
D.白駒過隙卑躬屈膝束手無策生花妙筆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
外來生物入侵,是指外來有害生物傳入、建立種群、傳播擴散、①的生態(tài)過程。
外來入侵物種的傳入主要有無意傳入、有意傳入和自然傳入三種傳入方式。其中,不少入侵物種
是由進出口貿(mào)易貨物或入境旅客無意間引入的。有意引進則是指為了觀賞和改善環(huán)境植物等目的
人為引進物種。20世紀,這種草迅速蔓延,擠占紅樹林、蘆葦和海三菱鹿草的生存空間,形成
“綠色荒漠”。依賴濱海濕地生存棲息的候鳥、底棲生物等。也由于無處落腳、無食可覓而面臨
生存危機。此外,還有小部分外來入侵物種是通過臺風、洪水等氣候要素流動,或由昆蟲和鳥類
等生物的傳帶,使植物種子或動物幼蟲發(fā)生跨境遷移。
生物入侵危害巨大,但從發(fā)生機制過程來看,初期的傳入、定殖、潛伏等過程較為隱秘,②,
以至中后期不斷擴散,最終暴發(fā),對經(jīng)濟、生態(tài)和人類健康乃至生存造成嚴重災害。生物入侵對
我國遭受的危害非常嚴重,僅紫莖澤蘭、美洲斑潛蠅、松材線蟲等13種主要入侵物種,給我國農(nóng)
林生產(chǎn)造成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每年就高達570多億元。
外來生物入侵就發(fā)生在你我身邊,因此,③,才能筑起防控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銅墻鐵
壁”。
20.對文中畫橫線句的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部分地區(qū)由于改善環(huán)境、防浪護堤的考慮,在濱海濕地大量引進并種植耐鹽、耐淹,適應
性和繁殖能力強的互花米草。
B.部分地區(qū)由于改善環(huán)境、防浪護堤等考慮,引進耐鹽、耐淹,適應性和繁殖能力強的互花
米草,在濱海濕地大量種植。
C.部分地區(qū)出于改善環(huán)境、防浪護堤等考慮,引進耐鹽、耐淹,適應性和繁殖能力強的互花
米草,在濱海濕地大量種植。
D.部分地區(qū)出于改善環(huán)境、防浪護堤等考慮,濱海濕地大量引進并種植耐鹽、耐淹,適應性
和繁殖能力強的互花米草。
21.下列句子中的“而”和文中畫波浪線處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yè),而偉大的事業(yè)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
B.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fā),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fā)。
C.如果能集中生產(chǎn)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chǎn)。
D.那些因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而對前途感到迷茫的人,很難有大成就。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
處不超過15個字。
23.閱讀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寫作。
朱頂紅,十八世紀早期,一種來自南美的球根花卉漂洋過海,在歐洲的苗圃落腳,它有鮮艷
奪目的朱紅色花冠,令人一見難忘。朱頂紅的生長沒有特別的要求,它擁有隨遇而安的堅毅,
在任何環(huán)境中,都能安之若素。朱頂紅一旦擁有了自己的地盤,它就能熱烈地生長,熱情地
綻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朱頂紅的拉丁學名意為“騎士之星”,顯示著它美麗颯爽的氣
質(zhì)。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B、C、A、、
【解析】(1)B.“儒家倡導的禮治秩序決定了差序格局的長期存在"錯,差序格局與傳統(tǒng)社會中
儒家倡導的禮治秩序緊緊彌合在一起,根據(jù)原文“差序格局是倫理綱常、等級有序等儒家倫理存
在的社會基礎,禮治秩序從文化上不斷塑造著、強化著差序格局的存在”,并非“決定”。故選
B,
(2)A.”闡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當下中國社會轉型期呈現(xiàn)出的新特點”錯,材料二原文是“差
序格局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不斷被現(xiàn)代因子影響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差序格局舊有的特
質(zhì)”,并沒有“闡明并分析新特點”;B.“其目的都是印證費孝通理論的正確性”理解有誤,材
料二從差序格局的等級性、伸縮性和壁壘性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差序格局的特點,并非為了印證
費孝通理論的正確性;D.“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人際關系法則的研究,可以延續(xù)和發(fā)展差序格局理論”
關系錯誤,材料三原文為“但是我們可以繼承和發(fā)展了差序格局理論,聚焦于現(xiàn)實生活中人際關
系法則的研究”,選項邏輯關系不當。故選C。
(3)A.“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強調(diào)的是立志和誠信的重要性,與題干表述不符。
故選A。
(4)從結構上看,材料二共有五段,第一段是總說,圍繞“差序格局”一詞作高度概括;第二至
四段,分別以“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級性”“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縮性”“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壘性”
作為段首語,從三個方面揭示“差序格局”的特點,是分說,呈并列關系;第五段是概括總結。
文章總體呈“總-分-總”的結構.
從論證手法上看,“倫是有差等的次序”“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
民變革者也”“在這種富于伸縮性的網(wǎng)絡里,隨時隨地是有一個‘己'作中心的",這里大量的
使用引證法,通過直接引用《鄉(xiāng)土中國》中的論述,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耙乐袊鴤鹘y(tǒng)家族文化
言,五服之內(nèi)一般被視為差序格局的里層,五服之外則可伸縮,彈性度較大;外戚中,更是‘一
表三千里'。從廣泛意義上論,地緣、友緣、學緣、業(yè)緣等關系有時也納入差序格局中的關系范
疇。如‘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親不親故鄉(xiāng)人,美不美家鄉(xiāng)水'‘一輩子同學三輩子親’
等民諺俚語對這種情形作了生動的描摹”此處使用例證法,列舉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例,增強說理的
透辟性。
(5)材料一,第一、二段首先分別指出中國與西方社會結構的不同特點,然后再具體分析這兩種
不同社會結構中的人際關系特點,旨在闡明“差序格局”這一概念。
材料二,先高度概括“差序格局”一詞,再分別以“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級性”“二是差序格局的
伸縮性”“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壘性”作為段首語,從三個方面揭示“差序格局”的特點,最后指
出“差序格局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不斷被現(xiàn)代因子影響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差序格局舊有
的特質(zhì)”。
材料三,“我們還需要閱讀《鄉(xiāng)土中國》,還可以從這樣的閱讀中得到頗具價值的啟示。因為,
作者所關注的并非只是當時的農(nóng)村問題,而是整個中國文化傳統(tǒng)問題,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與社會變
遷的問題”“明白了‘傳統(tǒng)’的此一層面的意義,我們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鄉(xiāng)土中國》的當代
價值”站在從傳統(tǒng)文化的重建角度,讓人們認識到“差序格局”及《鄉(xiāng)土中國》在當代的研究價
值和意義。
答案:
(1)B
(2)C
(3)A
(4)①選文采用總分結構,主體采用并列結構,思路清晰,層次分明;②文章綜合運用了例證、
引證等方法,論證有力,說理透徹。
(5)①材料一側重通過與西方“團體社會”結構相對比,闡明“差序格局”的概念內(nèi)涵;②材料
二側重論述“差序格局”等級性、伸縮性、壁壘性等三大社會特征,并指出在現(xiàn)代中國轉型時期
“差序格局”呈現(xiàn)的新變化;③材料三側重從傳統(tǒng)文化的重建角度,讓人們認識到“差序格局”
及《鄉(xiāng)土中國》在當代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
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觥?/p>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題時要仔細對讀選項和原文,
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內(nèi)容的整合或轉述的差別。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
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觥?/p>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思路和論證方法的能力。其做法是,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
并對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進行綜合性分析、判斷,進而推理概括.
(5)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類題一般的答題模式為:第一步,找
出題干中的關鍵詞語,確定篩選對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內(nèi)容要點的基礎上,在文中找到題干
信息對應的語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信息篩選題的答題步驟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內(nèi)容,從整體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觀點的語句,形成
整體印象,尤其要注意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題干,確定答題區(qū)間;③將選項信息與原文
語句內(nèi)容進行對應比較。選項信息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內(nèi)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qū)別,命題者常通過改
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
6~9.【答案】C、B、①了解大雁的習性:錢家人懂雁語、識雁路,能估算出雁群著陸的地點,
并讓它們在指定地點落下。②利用牛羊引路:利用大雁對牛羊的信任,去引誘雁群著陸。③學習
西方技術:錢家人跟西方傳教士學會了以'‘雁”引雁的招數(shù)。、①環(huán)境上:交代大雁生長的客觀
自然環(huán)境,這里美麗富饒,是動物們理想的棲息地。②情節(jié)上:不直接安排以錢家人為代表的捕
雁人出場,使行文舒緩有致。③主題上:呼吁人們珍愛自然界中的生靈,呵護自然。
【解析】
1?【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要先通讀全文,了解和把握
全文的內(nèi)容和主旨,在此基礎上,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文本內(nèi)容對文章某一內(nèi)容要點進行分析和概
括。解答此題,可將各選項文字同文本相關內(nèi)容進行比較,以確定正誤。
【解答】
C.“哨雁及其伴侶以死抗爭,提醒同伴”表述錯誤,哨雁的伴侶并未以死抗爭;另外被捕獲的那
只哨雁沒有機會提醒同伴。
故選C。
2.【分析】
本題考查理解與鑒賞文章藝術特色的能力。答題時找出選項對應的原文,然后比較得出正誤。
【解答】
B.“只是為了說明后者捕雁技藝更高超”分析不全面,還為了突出以錢家人為代表的捕雁人的殘
忍并不動聲色地加以批判。
故選B?
3.本題考查概括小說內(nèi)容的能力,首先根據(jù)題干,找到答題區(qū)間,然后抓住關鍵性語句進行分別
概括。世代捉雁的錢家誘捕大雁的方法與別人的不同可根據(jù)以下要點進行概括:①''錢家人懂雁
語、識雁路,不但能準確地估算出雁群著陸的地點,還能引誘雁群朝著他們指定的地方落下來”。
②“利用牛羊引路的法子,去引誘雁群著陸”。③''錢家人跟西方傳教士學會了以‘雁’引雁的
招數(shù)。他們把先前捉到的大雁做成標本,放在海灘上或四野空曠的麥田地里??罩械拇笱悖吹?/p>
此處有同伴覓食,就認為是安全的棲息場所,盤旋著落下來時,往往會與‘假雁’靠得很近。由
此,錢家人捉雁的概率大有提高。他們設套、下網(wǎng)、支翻板,緊挨著‘假雁',即可奏效”。
4.本題主要考查小說環(huán)境描寫的特點及作用分析。答題時注意首先概括該語段的主語內(nèi)容,然后
分析和上下文之間的關系,在表達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還要注意結合語段在文章中
所處的位置進行分析。①“秋天,鹽河口的灘涂上,水洼兒淺了,魚蝦卻肥美了,加之與海岸相
接的麥田地,一片連著一片,一直連到遠處的村莊”描寫了適合大雁棲息的美麗富饒的自然環(huán)境。
②以美好的環(huán)境描寫引出下文捕捉大雁的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③美好的環(huán)境與人們捕捉大雁的
殘忍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小說的珍愛動物、保護自然的主題。
10~14.【答案】A、C、C、、
【解析】(1)句意:雨日夜不停地下,蘇軾住在城墻上面,路過家門口也不進去,讓官吏們分別
守在各個地方,最終保全了徐州城。
“軾廬于其上”中“軾”作“廬于其上”的主語,要在“軾”前面斷開,排除BD;
“使”的賓語是“官吏”,中間不可斷開,排除C。
故選:Ao
(2)C.“金陵……辛棄疾曾為此地寫下詞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錯誤,“京口”指的
是現(xiàn)在的江蘇鎮(zhèn)江。
故選:C。
(3)C.“不歡而別”錯誤。原文說的是“軾戲(開玩笑)曰……”“安石笑而不言”,可知二人
并非“不歡而別”。
故選:Co
(4)①“所以",用來……;”非?!保峭瑢こ?;“可以”,可以用;“豈……乎”,反問句
式,難道……嗎?譯文:皇帝用來對待您的是非同尋常的禮數(shù),您用來對待皇上的,難道可以有
尋常禮數(shù)嗎?
②“少焉”,一會兒;“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狀語后置句,“月于東山之上
出”,,于斗牛之間徘徊”。譯文:一會兒,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間停留。
(5)由“比冠,博通經(jīng)史”可知,蘇軾20歲對經(jīng)典和史籍都很精通;
由“嘉佑二年,試禮部。以《春秋》對義居第一”可知,蘇軾參加禮部考試以“《春秋》對義”
一文名列第一;
由“后以書見歐陽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可知,蘇軾被舉薦深得歐陽修
賞識;
由“仁宗初讀軾、轍制策,退而喜日:'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可知,宋仁宗夸贊其知政
方略;
由“神宗尤愛其文,宮中讀之,膳進忘食,稱為天下奇才”可知,宋神宗夸贊他的文章。
答案:
(1)A
(2)C
(3)C
(4)①皇帝用來對待您的是非同尋常的禮數(shù),您用來對待皇上的,難道可以有尋常禮數(shù)嗎?
②一會兒,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間停留。
(5)①20歲對經(jīng)典和史籍都很精通;
②參加禮部考試以“《春秋》對義”一文名列第一;
③被舉薦深得歐陽修賞識;
④宋仁宗夸贊其知政方略;
⑤宋神宗夸贊他的文章。
參考譯文:
文本一
蘇軾十歲時,父親蘇洵到四方游歷求學,母親程氏親自教他讀書。聽有關古今成敗的事,蘇
軾都能馬上說出它們的要點。程氏讀東漢《范滂傳》,發(fā)出長長的嘆息。蘇軾問道:“我如果做
范滂,母親會應允嗎?”程氏說:“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親了嗎?”等到二十
歲的時候(行冠禮的年齡),蘇軾對經(jīng)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嘉佑二年,參加禮部主持的科考,
而以“《春秋》對義”一文(這篇反而是曾鞏的文章)為第一。后來憑推薦信謁見歐陽修,歐陽
修對梅圣俞說:“我應當讓這個人出人頭地了?!?/p>
蘇軾做徐州知州,洪水決堤要淹沒曹村,(漲水時不時地會泄入城中),城就要被淹,富民
們爭著要逃出城避水。蘇軾說:“富民們?nèi)绻汲隽顺?,就會動搖民心,那我還和誰來守城呢?
只要我在,水就絕不會沖了城。”將富民們趕回城中。蘇軾到武衛(wèi)營,將卒長呼出說:“河水將
要沖進城里,事情很緊迫了,即使是禁軍也要為我盡力。”卒長說:“太守尚且不逃走,我們這
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庇耆找共煌5南隆LK軾住在那上面,路過家門口也不進去,讓官吏們分
別守在各個地方,最終保全了徐州城。
蘇軾路過金陵(今南京),拜見王安石,說:“大興戰(zhàn)爭和刑罰,是漢、唐兩朝滅亡的征兆。
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這些事。如今西邊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見停戰(zhàn),東南地區(qū)
發(fā)生多起重大犯罪事件,您就不說一個字來解決這種局面嗎?”王安石曰:“這兩件事都是呂惠
卿引起的,我不在朝為官,怎么敢去進言?”蘇軾說:“在朝做官就進言,不在朝做官就不進言,
這是侍奉皇帝的常理。皇上不按一般禮節(jié)對待您,您對待皇上,怎么可以用一般的禮節(jié)呢?”王
安石厲聲說:“那我必須得要進言了?!庇终f:“今天這些話從我的嘴里說出來,從你的耳朵聽
進去(意思是不要外傳,保密)?!庇终f:“人一定要明白每一個不正確的行為,處死的每一個
人都不是無辜的,直到天下人都不做(錯誤的事),才可以。”蘇軾開玩笑說:“現(xiàn)在的當官的,
都為了爭取減少半年的磨勘(相當于磨合、試用期)時間,就算殺人也敢了?!蓖醢彩π]有
回答。
宋仁宗初次讀到蘇軾、蘇轍的治政方略,回去后非常高興,說:“我今天為子孫得到了兩位
可做宰相的謀士。”宋神宗更是喜歡他們的文章,在宮中不斷品讀他們的文章,常常專研得忘了
進食,稱他們?yōu)樘煜缕娌?。然而他們(蘇軾、蘇轍)最后卻沒有得到重用。
文本二
長短句雖然一直到本朝才興盛起來,但是自從前朝的人所創(chuàng)立,就一直沒有達到用真情去創(chuàng)
作的階段。東坡先生并不是心醉于歌曲旋律的人,偶爾作一首歌,卻能指引出一條奮發(fā)向上的道
路,讓天下人都有了新的認識,文人才開始知道振奮自身。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
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郑渥映煞值氖÷?,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合語
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合具體內(nèi)容比對各個選項,
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
的翻譯。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事跡的概述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結合具體要
求概要作答。
翻譯的基本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具體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譯的
名詞?!皠h”,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補”,就是增補,補充省略的成分。“換”,
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罢{(diào)”就是調(diào)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
15~16.【答案】D、整體采用側面描寫。①用景物描寫體現(xiàn)樓高。首聯(lián)寫“岳陽盡”“川迥”“洞
庭開”極寫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之高。②運用夸張、想象體現(xiàn)樓高。頸聯(lián)寫詩
人在岳陽樓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云間一般,這里用夸張的手法寫出岳陽樓高聳入云的狀態(tài)。
③尾聯(lián)寫詩人醉后的感受。樓高風急,涼風四起,著筆仍然在寫樓高。
【解析】
1.【分析】
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技巧以及情感的鑒賞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
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觥T诶斫饷恳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
歌的內(nèi)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
【解答】
D.“表現(xiàn)了詩人在流放獲釋之后的放浪不羈”錯誤。選項忽略了詩歌的背景,從注釋來看,本詩
寫在詩人流放途中遇赦之后,又是他鄉(xiāng)遇故人,登上名樓,心情是十分高興的。涼風習習,衣袖
翩翩,恰恰是詩人心情愜意的表現(xiàn)。通過優(yōu)美的意境描寫,表達了詩人流放獲釋以后的喜悅心情。
故選D。
2.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表達技巧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相關內(nèi)容細致分析,準確
把握即可。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前兩句寫登高臨遠所見到的遼闊景象?!按ㄥ亩赐ラ_”一句具體展
示八百里洞庭浩渺無垠、橫無涯際的景象,這說明詩人所站地理位置很高?!霸崎g連下榻,天上
接行杯”兩句寫出岳陽樓高聳入云,用于此處同樣是為了突出心情的愉快?!白砗鬀鲲L起,吹人
舞袖回”兩句寫酣飲之樂,敘寫詩人與友人飲酒放樂的情景,因為是在岳陽樓上,所以敘事中又
表現(xiàn)了岳陽樓的高聳。以上都屬于側面襯托的手法來展現(xiàn)樓高。
17?【答案】【小題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小題2】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小題3】觸航千里,橘櫓灰飛煙滅
【解析】故答案為:
(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重點字:生)
(2)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重點字:卑、盛、諛)
(3)觸航千里橘櫓灰飛煙滅(重點字:觸、臚、橘、櫓)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詩文名句的能力。答題時要熟背相關篇目,并理解語句的含義,準確地寫出相
關名句。
《赤壁賦》名句輯錄:
I.形容洞簫聲“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這都是通過音樂引
起想像,運用一系列比喻描寫聽者的感受。
2.側面描寫客人的洞簫聲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的兩句: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蔑婦。
3.表現(xiàn)對自然永恒、人生短暫的哀嘆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4.表達對人生短暫、人很渺小的感嘆的比喻句是:寄蜉蟾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5.寫出《赤壁賦》中蘇子與客到赤壁后不久的月景的兩句: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6.寫出《赤壁賦》中描寫霧氣滿江,天水相接的兩句: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18~19.【答案】A、
【解析】(1)第一空,“白駒過隙”,像白色的駿馬在縫隙前飛快地越過,比喻時間過得很快,
光陰易逝?!鞍自粕n狗”,天上的浮云的形狀像白衣裳,頃刻又變得像灰色的狗,比喻世事變幻
無常。語境中有“時光匆匆”的提示,強調(diào)時間過的很快,故選“白駒過隙”。
第二空,“摧眉折腰”,指低眉彎腰。形容沒有骨氣,巴結奉承。“卑躬屈膝”,卑躬指低頭彎
腰,屈膝指下跪。形容沒有骨氣,低聲下氣地討好奉承。語境指李白不肯巴結奉承,兩個成語皆
可,但考慮到李白的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故選“摧眉折腰”更合適。
第三空,“無能為力”,用不上力量,幫不上忙,指沒有能力或力不能及?!笆譄o策”,手被
綁住,無法解脫。形容遇到問題毫無解決的辦法。語境強調(diào)的是沒有能力,故選“無能為力”.
第四空,“如椽巨筆”,像椽子一般粗大巨大的筆。比喻記錄大事的手筆,也比喻筆力雄健的文
詞?!吧罟P”,頭上生出花來。比喻文筆美妙,寫作能力極佳。語境指杜甫的詩記錄歷史事
件,故選“如椽巨筆”。
故選:Ao
(2)“閑觀好山當戶碧云晚,靜賞古屋貯月松風涼”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閑觀”與“靜賞”
均為偏正結構;“好山當戶”與“古屋貯月”均為主謂結構;“碧云”與“松風”均為偏正結構;
“晚”與“涼”均為形容詞。兩句中,詞性一致,結構相同,且意義緊密相連。
畫線句子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使形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語句均勻,朗朗上口,寫出了詩意生活
的美好,表達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答案:
(1)A
(2)①意義緊密相連?!伴e觀”與“靜賞”,“好山當戶”與“古屋貯月”,“碧云”與“松風”,
“晚”與“涼”兩兩相對。詞性一致,結構相同。②形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朗朗上口;③寫出了
詩意生活的美好,表達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詞語的運用能力。答題時要讀懂語段的內(nèi)容,結合語境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語段中重要句子修辭方法的賞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畫線的句子,結合具體
內(nèi)容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
正確使用詞語(成語),在平時的復習中應養(yǎng)成規(guī)范使用漢語言文字的習慣,不要被一些媒體的
錯誤用法所誤導,并注重積累。積累一些常見的近義詞、易錯詞,注意區(qū)分近義詞中不同語素的
含義,做題時根據(jù)語境分析哪個更合適;更重要的是在閱讀中培養(yǎng)語感,注意基本詞語使用的語
境。
20~22.【答案】C、D、
【解析】(1)劃線句子有兩處語病,一是句式雜揉,把“由于”改成“出于";二是不合邏輯。
應該是部分地區(qū)先引進“花米草”再種植。
故選:Co
(2)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
A.連接語意相承的部分。
B.連接肯定和否定補充的成分。
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轉折。
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
故選:D。
(3)第一段是全文的總結段,講了外來生物入侵的過程,第二三段詳細介紹了這一過程,從第二
段“至中后期不斷擴散,最終暴發(fā)”可知外來生物入侵通過傳播擴散,最終會暴發(fā)危害,第一處
可填“暴發(fā)危害”;第二處根據(jù)前一句“過程較為隱秘”可知,不易被人發(fā)覺,可填“不易被監(jiān)
測”;第三處應該填防止外來生物入侵的方法使人人參與,可填“發(fā)動全民參與防治工作”。
答案:
(DC
(2)D
(3)①暴發(fā)危害②不易被監(jiān)測③發(fā)動全民參與防治工作
(1)本題考查病句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個人醫(yī)療貸款債權轉讓與健康管理服務合同3篇
- 2025年度蟲草養(yǎng)生產(chǎn)品研發(fā)與銷售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地質(zhì)勘探打井監(jiān)測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化管網(wǎng)鋼管采購與維護保養(yǎng)合同3篇
- 2025年度整棟體育館租賃承包與賽事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年度幼兒園兒童木地板定制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男方賭博惡習引發(fā)的離婚協(xié)議及財產(chǎn)保全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慧社區(qū)建設項目合同協(xié)議范本3篇
- 2025年度智慧醫(yī)療個人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電視產(chǎn)品售后服務合同范本4篇
- 鄉(xiāng)村治理中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的關系解析
- 2024版義務教育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
- 智能護理:人工智能助力的醫(yī)療創(chuàng)新
-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培訓專題講座
- 5G+教育5G技術在智慧校園教育專網(wǎng)系統(tǒng)的應用
- 服務人員隊伍穩(wěn)定措施
- VI設計輔助圖形設計
- 淺談小學勞動教育的開展與探究 論文
- 2023年全國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管理學原理00054試題及答案新編
- 河北省大學生調(diào)研河北社會調(diào)查活動項目申請書
- JJG 921-2021環(huán)境振動分析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