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課件+2024-2025學(xué)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赤壁賦》課件+2024-2025學(xué)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赤壁賦》課件+2024-2025學(xué)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赤壁賦》課件+2024-2025學(xué)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赤壁賦》課件+2024-2025學(xué)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赤壁賦蘇軾學(xué)習(xí)目標:1、準確背誦并默寫全文,掌握重點句子的理解性默寫。2、梳理并掌握文言知識、文化常識。3、準確翻譯重點字詞并掌握重點實詞”望“、”曾“及文言虛詞”于“。4、挖掘作文素材,理解并運用。

第一課時基礎(chǔ)知識通關(guān)第一部分作家、作品個人檔案姓名:字:號:朝代:身份:詞派:蘇軾子瞻東坡居士北宋文學(xué)家、詩人、書畫家、美食家豪放派

賦是一種有韻的文體,講求聲律、押韻、對比等形式,有辭賦、駢賦、律賦、文賦等。賦的似詩似文的特征,與現(xiàn)代文學(xué)中的散文詩有些相像。有三個特點:一、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并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xié);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排偶和藻飾是賦的一大特征。

有多種形式: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

特別的文體“賦”第二部分字詞通關(guān)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既望(過了望日后的第二天,通常指農(nóng)歷每月的十六日)徐(緩緩地)

興(起)舉酒屬客(勸客人飲酒。)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白露(白茫茫的水氣)橫(橫貫)縱(任)一葦(比喻極小的船)如(動詞,往、去)凌(越過)萬頃(指廣闊的江面)茫然(曠遠的樣子)馮虛(憑空,凌空。馮,通“憑”,乘;虛,太空。)御(駕御)乎(形容詞詞尾,……的樣子)遺世獨立(遺棄塵世,獨立存在)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吟誦《明月》中“窈窕”這一章。不一會兒,明月從東山后升起,在斗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白茫茫的水汽橫貫江面,水光連著天際。放縱一片葦葉似的小船隨意漂浮,越過浩瀚無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風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會停棲,飄飄搖搖好像要離開塵世飄飛而起,羽化成仙進入仙境。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彰鳎ㄔ鹿庀碌那宀ǎ┵馑荩媪鞫希┟烀熨猓ㄓ七h的樣子)予懷望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倚(依,循)歌而和之(用蕭隨著歌聲伴奏。和,同聲相應(yīng),唱和。)如怨如慕(像是哀怨,像是思慕。怨:哀怨。慕:眷戀)余音裊裊(余音:尾聲。裊裊:形容聲音婉轉(zhuǎn)悠長)縷(細絲)舞(使……起舞,使動用法)幽壑(深谷)泣(使……哭泣,使動用法)嫠婦(寡婦)在這時喝酒喝得非常高興,打著節(jié)拍唱起歌來。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蘭船槳,擊打著月光下的清波,在泛著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眺望美人(君主)啊,卻在天的另一方?!庇袝刀春嵉目腿?,配著節(jié)奏為歌聲伴和,洞簫的聲音嗚嗚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傾訴,余音在江上回蕩,像細絲一樣連續(xù)不斷。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第二段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正襟危坐(整理衣襟,(嚴肅地)端坐著。危坐,端坐)何為其然也?((曲調(diào))為什么會這么(悲涼)呢?“何為”即“為何”)南(向南)西(向西)東(向東)繆(同“繚”,盤繞,圍繞)郁乎(茂盛的樣子)方(當)下(攻占)東(向東進發(fā))舳艫(zhúlú,戰(zhàn)船前后相接。舳艫是船頭和船尾的并稱)釃(shī,斟酒)槊(shuò,橫執(zhí)長矛。槊,長矛)固(本來)我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簫聲為什么這樣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么?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zhàn)船首尾相連延綿千里,旗子將天空全都蔽住,面對大江斟酒,橫執(zhí)長矛吟詩,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xiàn)在又在哪里呢?第三段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眰H魚蝦而友麋鹿(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友。侶(友):以……為伴侶(朋友),意動用法)扁舟(piān,小舟)匏樽(用葫蘆做成的酒器。匏,葫蘆的一種)蜉蝣(一種小飛蟲,夏秋之交生在水邊,生存期短,古人說它朝生暮死。這里比喻人生短促。)渺滄海之一粟(渺,小。粟,一粒米。此句比喻人類在天地之間極為渺?。╉汈Вㄆ?,形容生命之短)長終(至于永遠)驟得(屢次、多次)遺響(余音,指簫聲)悲風(秋風)

何況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游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上面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實現(xiàn),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第三段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逝者如斯(語出《論語·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笔?,往。斯,此,指水)盈虛(指月亮的圓缺,盈,滿,虛,缺)卒(到底)消長(消減和增長)曾(連……都)茍(假如、如果)是(這)造物者(天地自然)共適(享有)

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江水總是不停的流逝,但它們并沒有流走;月亮總是那樣有圓有缺,但它終究也沒有增減??梢姡瑥氖挛镆鬃兊囊幻婵磥?,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yīng)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第四段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狼籍(即“狼藉”,凌亂)相與枕藉(相互枕著墊著)既白(天明。白,明亮)。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飲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墊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jīng)露出白色的曙光。第五段第三部分背默檢測1.(2020年全國卷Ⅱ)蘇軾在《赤壁賦》中發(fā)議論說,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_____”;月亮?xí)r圓時缺,“________________”。2.(2019年全國卷Ⅱ)蘇軾在《赤壁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婉轉(zhuǎn)悠長、延綿不盡的樂聲之美。3.(2018年全國卷Ⅱ)蘇軾《赤壁賦》中描寫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8年天津卷)漫步經(jīng)典,我們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與情懷:……《赤壁賦》“________________”,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寫出東坡經(jīng)歷人生低谷后的曠達、灑脫;……理解性默寫(1)而未嘗往也而卒莫消長也(2)余音裊裊不絕如縷(3)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4)惟江上之清風第二課時梳理文本、識記常識第一部分梳理文本第一段寫了什么?明確:描繪月夜游赤壁時的優(yōu)美風光和舒暢心情。一、良辰:七月既望二、美景:1.清風徐來,水波不興2.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3.白露橫江,水光接天三、雅事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四、豪情: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夜游之樂

寫美景記活動抒感受作者是如何來抒發(fā)“樂”情的?

2.

本段展示了一個怎樣的境界?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

本段展示了一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暢飲美酒、詠詩誦文、迎風賞月的舒暢飄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黃州蘇軾過的實際上是一種囚犯生活,處境相當困難。居然有如此雅興,夜游赤壁。表現(xiàn)了他聽任自然,樂觀曠達的情懷。反映了他超然物外、灑脫不羈的道家思想。

第二段寫了什么?明確:由作者“扣舷而歌”引出客人悲涼的蕭聲。作者是怎樣描寫蕭聲之悲的?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比喻、通感,化抽象為具體想象、夸張作者借助夸張、想象,運用精細的刻畫和生動的比喻,化抽象為具體,把洞簫那種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現(xiàn)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聞其聲,令人凄然下淚。致使作者的感情驟然變化,由“樂”轉(zhuǎn)“悲”。第二段先寫歌聲再寫簫聲,由樂轉(zhuǎn)悲,表達了作者希望為國分憂、建功立業(yè)而不得的憂傷。1、作者悲從何來?(1)來自面對浩渺而寧靜的湖面想起了“美人”作者遭受貶謫后的苦悶,觸景生情,見茫茫月色江水,產(chǎn)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嘆,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2)來自客人幽怨悲涼催人淚下的洞簫聲。補充:香草美人最早出自屈原《離騷》香草美人:1、高潔的品質(zhì)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4、所傾心的對象“香草美人”在古詩文中經(jīng)常用來象征“君臣關(guān)系”。“美人”是“君”,“香草”是“臣”。香草為美人添香,正如賢臣使君王更圣明。2.詞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詞表達主人怎樣的情懷?

1、喻指君主。作者雖被貶黃州,“處江湖之遠”,但仍“憂其君”。用“美人”喻皇帝,用“望”來表達對皇帝的忠貞之情。2、指所傾心的對象,代表一種理想的追求。它表現(xiàn)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貶謫之后,仍然堅持對生活的執(zhí)著態(tài)度,堅持對朝廷政事關(guān)切而不甘沉淪的情懷。

(1)客人為何而悲?英雄落幕自身渺小人生短暫理想難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第三段寫了什么?寫客人解釋簫聲悲涼的原因,感嘆人生的無常、渺小、短暫。比喻對比人生短暫與自然無窮的對比,突出“客”對人生短暫的無奈與悲傷對比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對比,想超脫塵世又無法逃避現(xiàn)實的悲傷第三段是怎樣將情、景、理結(jié)合在一起的?主問客答古人事跡現(xiàn)實人生孟德遺詩孟德遺跡漁樵江渚蜉蝣天地而今安在哉人生短暫自身渺小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寫景議論抒情悲“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兩個英雄人物,是寫景;再由他們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議論;引出曹操、周瑜,更加見己身之渺小,引發(fā)了世間萬事萬物不過是過眼云煙,終將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的感慨,表現(xiàn)出一種消極的人生觀和虛無主義的思想。是抒情。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本段主要寫什么內(nèi)容?主要寫蘇子批評客的觀點,闡發(fā)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本段的感情變?yōu)橄矏偂?/p>

(2)作者是怎樣勸慰客人,使他從悲情中解脫出來?1、從“變”與“不變”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虛,來說明人個體生老病死,總在變化,人類代代相承,又是永恒的。2、從“取”與“不取”的角度,物各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大自然中擁有無盡寶藏,故吾與子共同享用這份天然的饋贈。(3)作者的觀點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積極進取,直面人生聽天安命,隨意而安(1)第五段主要寫什么內(nèi)容?感情色彩如何?(2)這樣結(jié)尾有什么深刻含義?本段主要寫客人聽了蘇子的話,身心釋然,轉(zhuǎn)悲為喜,主客開懷暢飲,興盡酣睡,忘懷得失,超然物外。感情色彩為“喜”,照應(yīng)了開頭超然欲仙的快樂。這樣結(jié)尾是向政敵的一種暗示:我雖然遭受迫害,貶滴黃州,但我的日子過得并不錯,既不寂寞也不苦惱。這實際上是一種抗議。感情線索:時間線索:敘事線索:樂——悲——喜月初出——東方既白夜游—聽曲—主問客答—主辯—客喜挖掘本文線索第二部分識記常識(1)赤壁賦①“賦”本是一種文學(xué)表現(xiàn)手法,為《詩經(jīng)》“六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按朱熹《詩集傳》中的說法,“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說,“賦”是直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②漢代時,“賦”成為一種文體。該文體介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間,講求文采、韻律。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側(cè)重于寫景,借景抒情。(2)七月既望既望:過了望日(農(nóng)歷每月________為望)后的第一天,即農(nóng)歷每月十六日。古代對農(nóng)歷一個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稱謂。如每月第一日為“________”,十五日為“______”,十六日為“______”,最后一日為“________”。

興詩

散文十五日朔望既望晦【紀時法】我國古代紀時法主要有兩種:(1)天色紀時法。古人最初是根據(jù)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yú)中、日中、日昳(yì)、晡(bū)時、日入、黃昏、人定。(2)十二地支紀時法。以十二地支來表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天色紀時、地支紀時與今序數(shù)紀時對應(yīng)關(guān)系見下表。天色紀時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地支紀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現(xiàn)代紀時23—1點1—3點3—5點5—7點7—9點9—11點11—13點13—15點15—17點17—19點19—21點21—23點【紀年法】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1)王公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shù)來紀年。如《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薄队伟U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3)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近世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zhàn)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后。如《揚州慢(淮左名都)》:“淳熙丙申?!薄按疚酢睘槟纤涡⒆谮w昚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再如《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薄疤靻ⅰ笔敲黛渥谥煊尚D晏?“壬戌”是干支紀年。1.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既望”通常指農(nóng)歷每月十六,“望”通常指農(nóng)歷每月十五,“晦”指農(nóng)歷每月初一,“朔”指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B.曹操,字孟德?!暗隆笔恰暗滦浴钡囊馑?,與“操行”一詞相呼應(yīng)。C.“壬戌”屬于干支紀年法,順序為第59個。前一位是“辛酉”,后一位是“癸亥”。D.“星宿”是古代天文學(xué)術(shù)語,“一宿”通常包含一顆或者多顆恒星,而古人將滿天星宿劃為四大星野,青龍、白虎等四象即出于此。本課的“斗”“牛”即為星宿。答案A解析A項,“朔”指農(nóng)歷每月初一,“晦”指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第三課時文言知識整理作文素材積累1.文言實詞積累識記(1)望①七月既望:_________________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_________________ ③都督閻公之雅望(《滕王閣序》):_________________ ④日夜望將軍至(《鴻門宴》):_________________ ⑤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鴻門宴》):_________________⑥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_________________ 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遠望,眺望名望,聲望盼望,期望,希望觀察埋怨,責怪(2)曾①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____ ②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______________

③風景舊曾諳(白居易《憶江南》):___________________

④高曾之時,隙地未盡辟(《治平篇》):__________________

⑤蕩胸生曾云(杜甫《望岳》):___________________

竟,竟然同“增”,增加曾經(jīng)與自己隔著兩代的親屬同“層”,重疊(3)于介詞,在介詞,從表被動介詞,到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____月出于東山之上: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______箕畚運于渤海之尾:_________2.文言虛詞積累識記3.通假字(1)舉酒屬客(通“囑”,勸人飲酒)(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通“憑”,乘)(3)山川相繆

(通“繚”,盤繞)(4)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以”通“已”,停止)(5)杯盤狼籍

(通“藉”,凌亂)4.詞類活用1.名詞用作狀語。

(1)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向南)(2)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向西,向東)2.名詞用作動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