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一中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一、選擇題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視力)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等待)B.批大郤,導大窾(引導,這里指引刀進入)
沛公則置車騎(放棄,丟下)C.籍吏民,封府庫(登記)
朝濟而夕設版焉(成功)D.素善留侯張良(友善、交好)
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擴張)【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平時注意積累文言實詞的意思,注重和現(xiàn)代漢語的比較,然后審清題干,逐項對比。C項,“朝濟而夕設版焉”意思是“可是,晉惠公早晨渡過河去,晚上就筑城來防備您”,濟:渡河。故選C?!军c睛】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子結(jié)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2.下列選項中,有關文化常識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茿.釁鐘是周朝的一種禮儀。在古代,鐘被視為一種神器,新鑄成的鐘要用牛羊的鮮血予以祭祀。B.《孟子?梁惠王上》:“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扁孕颍垂糯牡胤綄W校,后泛指學校。C.乘,古時一車一馬為一乘。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D.《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的歷史,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jié)合語境的含義作答。C項,“乘,古時一車一馬為一乘”錯誤,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故選C。二、選擇類3.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用法與例句不同的一項是(
)例句:風乎舞雩A.如會同,端章甫 B.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C.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D.范增數(shù)目項王【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帮L”:名詞作動詞,吹風。句意:在舞雩臺上吹風。A.“端”:名詞作動詞,穿禮服。句意:或者是諸侯會盟及朝見天子的時候,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B.“鄙”: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做邊邑。句意:越過別國把遠方的鄭國當做(秦國的)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C.“面”:名詞做狀語,當面。句意: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官吏、百姓,給予上等獎賞。D.“目”:名詞作動詞,使眼色。句意:范增多次對項羽使眼色。故選C。4.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最相近的一項是(
)A.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饑饉:災荒;指因為糧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嚴重缺乏的狀況。古今義相同。句意:加上外國軍隊的侵犯,接著又遇上饑荒。B.至于:古義,推及到;今義,說到,講到,或另提一事。句意:給妻子做榜樣,推及到兄弟。C.夫人:古義,那個人;今義,妻子。句意: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是不能到這個地步。D.婚姻:古義,兒女親家,女方父母為婚,男方父母為姻;今義,男女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建立的長期契約關系。句意:劉邦捧上一杯酒向項伯祝酒,和項伯約定結(jié)為兒女親家。故選A。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項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
為長者折枝B.蓋亦反其本矣
放辟邪侈,無不為已C.善哉!技蓋至此乎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D.距關,勿內(nèi)諸侯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莫”,通“暮”,晚;“枝”,通“肢”,肢體。“莫春者,春服既成”的意思是“暮春時節(jié),春天的衣服已經(jīng)穿上了”;“為長者折枝”的意思是“為長者折樹枝”。B.“反”,通“返”,返回;“辟”不是通假字。“蓋亦反其本矣”的意思是“還是返回到根本上來吧”;“放辟邪侈,無不為已”的意思是“那么違禮犯法、為非作歹的事,沒有不去干的了”。C.“蓋”,通“盍”,何,怎樣;“共”,通“供”,供給?!吧圃眨〖忌w至此乎”的意思是“好?。。憬馀5模┘夹g怎么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的意思是“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nèi)鄙俚臇|西”。D.“距”,通“拒”,把守;“頒”,通“斑”,夾雜。“距關,勿內(nèi)諸侯”的意思是“守住函谷關,不要放諸侯進來”;“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的意思是“頭發(fā)花白的老人不會在路上背著或者頂著東西了”。故選B。6.下列各項中,文言句式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不吾知也
②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③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④夫晉,何厭之有
⑤若屬皆且為所虜
⑥具告以事
⑦蚓無爪牙之利
⑧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A.③④\②⑥⑧\⑤\⑦ 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C.①②④\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③\②⑥⑧\⑤\⑦【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不知吾也”。句意:沒人了解我啊。②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王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無異”。句意:大王不要為百姓認為您吝嗇而感到奇怪。③主謂倒裝句,正常語序為“百姓之謂我愛也宜乎”。句意:百姓認為我很吝嗇是應該的啊。④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有何厭”。句意: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⑤被動句,“為所”表被動。句意:你們都將被他所俘虜。⑥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以事具告”。句意: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他。⑦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蚓無利爪牙”。句意: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⑧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而刀刃若新于硎發(fā)”。句意:但刀刃的鋒利就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①④賓語前置句為;③為主謂倒裝句;②⑥⑧為狀語后置句;⑤為被動句;⑦為定語后置句。故選D。三、名著閱讀7.請寫出下列判詞分別對應的《紅樓夢》中的人物。(1)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2)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3)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輝,湘江水逝楚云飛。(4)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敬鸢浮吭?/p>
探春史湘云
王熙鳳【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名著閱讀中人物形象分析和積累的綜合能力。該題意在指導學生去閱讀文學名著,名著閱讀需要積累大量的人物形象,這要靠我們平時的閱讀積累,積累的方式主要是摘抄和理解分析。(1)“二十年來辨是非”,是說元春明理?!傲窕ㄩ_處照宮闈”,“榴花開”指女子出嫁,是說元春一嫁嫁到宮中,光耀家門。“三春爭及初春景”,是說賈家自元春入宮,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結(jié)果如何呢?還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夢歸”。第九十五回,元妃死。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從命理上來說,便是兔年開始。名義上死在虎年,實則死在兔年,便是所謂的“虎兔相逢”。(2)“才自精明志自高”是說探春才華出眾而且志向遠大(見紅樓夢中探春理家和查抄大觀園),“生于末世運偏消”是指她并非正室所生而是出自側(cè)室(趙姨娘),后兩句是指探春遠嫁。(3)“富貴又如何?襁褓之間父母違”寫湘云生于封建侯門富貴之家。所謂“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指的就是她家。但這又能怎么樣?湘云在嬰兒時期“襁褓之間”父母便去世了。雖然富貴而無人關心,從小沒得過溫暖?!罢寡鄣跣陛x,湘江水逝楚云飛”第三句“展眼吊斜輝”說的是轉(zhuǎn)眼之間,只有湘云一人獨自面對落日感傷了?!跋娼懦骑w”點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屬古代的楚國,故有楚云之稱。湘江流逝,楚云飛散,隱喻史家衰敗以及湘云夫婦生活的短暫,用的是楚懷王夢見巫山神女與之歡會的典故。(4)“凡鳥偏從末世來”指的是鳳姐這么一個能干的女強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鳥”是繁體里的“鳳”字,也就暗指王熙鳳。從鳳字拆出來得“凡鳥”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呂安對喜的典故,點出“鳳”,自然是種譏諷?!耙粡亩钊四尽敝傅氖钦煞蛸Z鏈對鳳姐的態(tài)度變化。新婚后先“從”,對她百依百順,樣樣都聽她的;“二令”解為“冷”,指的是丈夫?qū)λ臐u漸冷淡與開始對她發(fā)號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棄的命運。“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棄后哭著回娘家的悲哀的寫照。四、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中國敘事有一個基本原理:對立者可以共構,互殊者可以相通。這中間存在某種互相維系、互相融合的東西,這就是中國“致中和”的審美追求和哲學境界。作為中國敘事學的理論支柱,“致中和”體現(xiàn)出兩個核心問題:一是整體性,一是動力性。中國古代敘事思想極為重視結(jié)構的整體性。金圣嘆就十分注重敘事的內(nèi)在結(jié)構,將文本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看待,并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略其形跡,伸其神理?!边@是一種在欣賞和詮釋作品中著眼微觀、指向宏觀的分析方法。他評注《水滸傳》時說:“蓋此書七十回,數(shù)十萬言,可謂多矣,而舉其神理,正如《論語》之一節(jié)兩節(jié)?!闭怯捎诮鹗@對敘事結(jié)構的洞明和把握,他才從凝固的文字中,始終看到動態(tài)的潛在的結(jié)構穿插交互,為敘事成分的組合和連接起到或隱或顯的作用,并稱之“草蛇灰線”,“驟看之,如無物;及至細尋,其中便有一條線索,拽之通體俱動”。過去講到“結(jié)構”是靜態(tài)的描述,是文本最后形成的模式,而楊義先生在《中國敘事學》第一次揭示了“結(jié)構動詞性”,“結(jié)構是溝通寫作行為和目標之間的模樣和體制”。事實上,寫作的第一筆就要考慮到結(jié)構,寫作的最后一筆也追求結(jié)構的完成。這“第一筆”更多的是敘事思維中的東西,而“最后一筆”則幾乎是文本的敘事模式。從敘事思維到敘事模式之間的互動關系,實際上乃是尋找結(jié)構的生命過程和生命形態(tài),體現(xiàn)出結(jié)構的動力性特點。把結(jié)構視為“生命形式”,注重結(jié)構的整體性、動力性,是“致中和”這一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直接表現(xiàn)。恰如楊義先生提煉古代文論的術語所進行的現(xiàn)代解釋:“讀中國敘事作品是不能忽視以結(jié)構之道貫穿結(jié)構之技的思維方式,是不能忽視哲理性結(jié)構和技巧性結(jié)構相互呼應的雙重構成的。不然,就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難以解讀清楚其深層的文化密碼?!崩纭度龂萘x》的結(jié)構之道,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三國鼎立和演進,直至歸晉這樣一個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而結(jié)構之技是以蜀漢為中心,特別是以諸葛亮出山到命歸五丈原為敘事焦點,展開故事,而曹魏次之,孫吳又次之的敘事方式。人們形象地將《三國演義》比作塊狀結(jié)構,就像人們將《水滸傳》比作鏈狀結(jié)構,將《紅樓夢》比作網(wǎng)狀結(jié)構,雖然比喻有時是蹩腳的,但它說明一個道理,結(jié)構之道貫穿結(jié)構之技,并表現(xiàn)出了獨特的敘事形態(tài)。結(jié)構之道與結(jié)構之技最為常見的表現(xiàn)是潛隱結(jié)構與顯層結(jié)構,這同西方敘事學講的深層結(jié)構與表層結(jié)構,在敘事形態(tài)上有相通或相近的一面,但西方敘事學純形式研究缺少中國敘事學結(jié)構之道貫穿結(jié)構之技的深刻底蘊。而我們的結(jié)構之道本身就蘊含著對世界和人生的整體性的把握和認知。(摘編自鄭鐵生《中國敘事學創(chuàng)建述略——兼評楊義<中國敘事學>》)材料二:從明初第一部長篇小說《三國演義》誕生,到最高峰《紅樓夢》問世,章回體一直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唯一的文體形式。這與其本身的敘事優(yōu)勢有關。例如它有很強的自由度,作者可以在作品中自由地出入,縱橫捭闔,毫無拘束,它可以用“話說”、“卻說”等套語隨時轉(zhuǎn)換情節(jié)線索,顯得條理分明。故從《三國演義》到《紅樓夢》每部經(jīng)典作品都描寫了幾百個人物,而絲毫沒有凌亂的感覺。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主觀性太強,易使作品單純成為情節(jié)的工具,形成一種非常固定的敘事模式,缺乏形式上的變化,很不利于小說的發(fā)展。西方古典長篇小說雖然誕生較晚,但其敘事結(jié)構一直處在不斷地變化更新之中??v觀其結(jié)構發(fā)展歷史,從一條繩子結(jié)構到雙線索結(jié)構,到多線索交叉的網(wǎng)狀結(jié)構,再到巴爾扎克的系列小說結(jié)構,西方的小說家們一直在嘗試著打破傳統(tǒng)的小說敘事模式,以期更充分地反映他們對當時現(xiàn)實生活的深刻理解。中西長篇小說結(jié)構模式差異明顯,究其原因,不但與小說的淵源有關,還反映出中西方民族意識和哲學觀念等方面的差異。首先,中國長篇小說很大程度上受到史傳文學的影響。史傳中對人物一生的業(yè)績不僅敘述詳盡,而且還有許多相關資料作為旁證:由于與話本的口頭文學傳統(tǒng)密切相關,為了讓聽眾厘清情節(jié),作家不斷提醒讀者,因而書中常有“話說”“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等套語,使得小說首尾相連,且脈絡分明。這樣導致結(jié)構在小說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如西方那樣重要。與之相比,西方小說非常重視小說結(jié)構,其淵源《伊利亞特》的結(jié)構就設計得非常精巧,后世之仿效者也很少有從開端一直寫到結(jié)局的簡單結(jié)構。作家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有意制造曲折與波瀾,借以突出主要情節(jié)以吸引讀者,進而引發(fā)讀者對作品主題的深沉思考與想象。其次,小說結(jié)構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小說家對生活和世界的理解。中國古代社會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為基礎,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意識形態(tài),因而十分注重秩序和穩(wěn)定。在這種哲學觀念的主導下,人們?nèi)鄙匍_拓和變革的精神,就造成了秩序井然、非常穩(wěn)定的章回體小說結(jié)構。而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多種哲學思潮的產(chǎn)生促進了人們思維方式的變革。作家們不斷創(chuàng)造出新的結(jié)構模式來反映日趨復雜的現(xiàn)實生活,最終便形成了新模式、新結(jié)構層出不窮的局面。(摘編自文彬彬《中西古典長篇小說敘事結(jié)構比較研究》)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致中和”是中國敘事學的理論支柱,影響著中國敘事理論的建構,有助于我們提升對中國敘事思想的認識。B.金圣嘆將文本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看待,主張在賞析文學作品時,拋棄外在的形式,注重精神與事理的分析。C.中國古典長篇小說描寫幾百個人物卻沒有凌亂的感覺,得益于敘事自由、能夠隨時轉(zhuǎn)換情節(jié)線索等敘事優(yōu)勢。D.“話說”“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等套語,使中國古典小說首尾相連,脈絡分明,但也消減了結(jié)構的重要性。9.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金圣嘆說《水滸傳》七十回“神理”“正如《論語》之一節(jié)兩節(jié)”,意在說明《水滸傳》與《論語》在思想上有著相似之處。B.西方敘事學缺少結(jié)構之道貫穿結(jié)構之技的深刻底蘊,由此可知,西方敘事作品缺乏對世界和人生的整體性的把握和認知。C.西方古典長篇小說雖然誕生較晚,但其敘事結(jié)構一直處在不斷變化更新之中,這主要是受西方民族意識和哲學觀念影響。D.文藝復興以來,作家們創(chuàng)造出新的結(jié)構模式,這一現(xiàn)象證明了多種哲學思潮能夠促進思維方式變革,進而影響文學創(chuàng)造。10.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草蛇灰線”敘述技巧的一項是(
)A.《紅樓夢》第五回的《紅樓夢曲》與金陵十二釵簿冊,對人物命運進行了暗示,讀者在幾十回章節(jié)后可以找到它的真實的結(jié)果。B.《水滸傳》中,武松離開柴進莊上,至陽谷縣景陽岡,“一路將哨棒出色描寫”,以表現(xiàn)武松無時無刻不攜帶哨棒以為防身之用。C.《三國演義》中,劉備因關羽遇害,欲親統(tǒng)大軍伐吳,他向青城山隱士李意求讖。李意畫兵器40余張皆撕毀,又寫一“白”字留下。D.《儒林外史》中,嚴監(jiān)生臨終時,看著兩根燈草,伸出兩個手指,不肯咽氣,他的妻子領會他的意思,熄滅一根燈草后,他才死去。11.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證思路。12.中國敘事作品“以結(jié)構之道貫穿結(jié)構之技”,請從《水滸傳》《紅樓夢》中任選一部作品加以分析?!敬鸢浮?.B9.D10.D11.材料一:先提出“致中和”是中國敘事學的理論支柱的核心觀點;然后從整體性和動力性的角度加以闡發(fā);最后,指出楊義先生對這一思想的現(xiàn)代解釋,即“結(jié)構之道貫穿結(jié)構之技”,并運用舉例、對比的手法對此加以闡釋。材料二:先指出中國古典小說的敘事優(yōu)勢和缺點;然后在與西方小說敘事結(jié)構的比較中,明確中西小說結(jié)構模式的差異;最后從小說的淵源、民族意識與哲學觀念等方面分析其原因。12.示例一:《水滸傳》的結(jié)構之道是個體反抗到武裝抗拒朝廷官逼民反的故事。結(jié)構之技是以人物性格為依據(jù),在人物性格與社會關系的沖撞中,展開一個個故事,并鏈接在一起構成一個長篇敘事結(jié)構。示例二:《紅樓夢》的結(jié)構之道是一個家族的衰敗故事。結(jié)構之技是以網(wǎng)狀的敘事展開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故事,貴族少爺以及丫環(huán)、奴仆的悲劇命運,貴族統(tǒng)治者及上層男性道德倫理的虛偽與卑劣,從敘事觸伸向各個階層。【解析】8.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B.“拋棄外在的形式”分析錯誤,原文為“略其形跡”,意為淡化外在形式,不是拋棄外在的形式。故選B。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意在說明《水滸傳》與《論語》在思想上有著相似之處”分析錯誤,原文為“他評注《水滸傳》時說:‘蓋此書七十回,數(shù)十萬言,可謂多矣,而舉其神理,正如《論語》之一節(jié)兩節(jié)’”,可知應是闡明中國古典小說可以提煉出“神理”。B.“西方敘事學缺少結(jié)構之道貫穿結(jié)構之技的深刻底蘊,由此可知,西方敘事作品缺乏對世界和人生的整體性的把握和認知”推論有誤,原文為“但西方敘事學純形式研究缺少中國敘事學結(jié)構之道貫穿結(jié)構之技的深刻底蘊。而我們的結(jié)構之道本身就蘊含著對世界和人生的整體性的把握和認知”,可見“敘事學缺少結(jié)構之道貫穿結(jié)構之技的深刻底蘊”,并不能推出“敘事作品缺乏對世界和的整體性的把握和認知”。C.“這主要是受西方民族意識和哲學觀念影響”缺乏依據(jù),原文為“中西長篇小說結(jié)構模式差異明顯,究其原因,不但與小說的淵源有關,還反映出中西方民族意識和哲學觀念等方面的差異”,文章只是說反映出中西方民族意識和哲學觀念等方面的差異,并沒有說主要是受西方民族意識和哲學觀念影響。故選D。1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D.“嚴監(jiān)生臨終時,看著兩根燈草,伸出兩個手指,不肯咽氣,他的妻子領會他的意思,熄滅一根燈草后,他才死去”中“兩根燈草”沒有前后情節(jié)的呼應、暗示,是細節(jié)描寫,不是“草蛇灰線”的寫法。故選D。1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jié)構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五段。第一段由“中國敘事有一個基本原理:對立者可以共構,互殊者可以相通。這中間存在某種互相維系、互相融合的東西,這就是中國‘致中和’的審美追求和哲學境界。作為中國敘事學的理論支柱,‘致中和’體現(xiàn)出兩個核心問題:一是整體性,一是動力性”可知先提出“致中和”是中國敘事學的理論支柱的核心觀點。第二段由“中國古代敘事思想極為重視結(jié)構的整體性”可知論述中國古代敘事重視結(jié)構的整體性。第三段由“過去講到‘結(jié)構’是靜態(tài)的描述,是文本最后形成的模式,而楊義先生在《中國敘事學》第一次揭示了‘結(jié)構動詞性’,‘結(jié)構是溝通寫作行為和目標之間的模樣和體制’”可知闡述的是中國敘事結(jié)構的動力性特點。第四段由“把結(jié)構視為‘生命形式’,注重結(jié)構的整體性、動力性,是‘致中和’這一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直接表現(xiàn)。恰如楊義先生提煉古代文論的術語所進行的現(xiàn)代解釋:‘讀中國敘事作品是不能忽視以結(jié)構之道貫穿結(jié)構之技的思維方式,是不能忽視哲理性結(jié)構和技巧性結(jié)構相互呼應的雙重構成的。不然,就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難以解讀清楚其深層的文化密碼’”可知是對前面兩段的總結(jié),即中國敘事結(jié)構注重整體性、動力性,并指出楊義先生對這一思想的現(xiàn)代解釋,即“以結(jié)構之道貫穿結(jié)構之技”。第五段由“人們形象地將《三國演義》比作塊狀結(jié)構,就像人們將《水滸傳》比作鏈狀結(jié)構,將《紅樓夢》比作網(wǎng)狀結(jié)構,雖然比喻有時是蹩腳的,但它說明一個道理,結(jié)構之道貫穿結(jié)構之技,并表現(xiàn)出了獨特的敘事形態(tài)”“結(jié)構之道與結(jié)構之技最為常見的表現(xiàn)是潛隱結(jié)構與顯層結(jié)構,這同西方敘事學講的深層結(jié)構與表層結(jié)構,在敘事形態(tài)上有相通或相近的一面,但西方敘事學純形式研究缺少中國敘事學結(jié)構之道貫穿結(jié)構之技的深刻底蘊。而我們的結(jié)構之道本身就蘊含著對世界和人生的整體性的把握和認知”可知運用了舉例、對比的手法對“以結(jié)構之道貫穿結(jié)構之技”加以闡釋。所以思路為:先提出“致中和”是中國敘事學的理論支柱的核心觀點;然后從整體性和動力性的角度加以闡發(fā);最后,指出楊義先生對這一思想的現(xiàn)代解釋,即“結(jié)構之道貫穿結(jié)構之技”,并運用舉例、對比的手法對此加以闡釋。材料二共五段。第一段由“從明初第一部長篇小說《三國演義》誕生,到最高峰《紅樓夢》問世,章回體一直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唯一的文體形式。這與其本身的敘事優(yōu)勢有關”“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主觀性太強,易使作品單純成為情節(jié)的工具,形成一種非常固定的敘事模式,缺乏形式上的變化,很不利于小說的發(fā)展”可知指出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敘事優(yōu)勢和缺點。第二段由“西方古典長篇小說雖然誕生較晚,但其敘事結(jié)構一直處在不斷地變化更新之中”“中西長篇小說結(jié)構模式差異明顯,究其原因,不但與小說的淵源有關,還反映出中西方民族意識和哲學觀念等方面的差異”可知在與西方小說敘事結(jié)構的比較中,明確中西小說結(jié)構模式的差異,并指出原因在于小說的淵源、民族意識與哲學觀念等方面。第三段由“首先,中國長篇小說很大程度上受到史傳文學的影響”“這樣導致結(jié)構在小說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如西方那樣重要”可知具體從中國小說的淵源方面分析原因。第四段由“與之相比,西方小說非常重視小說結(jié)構,其淵源《伊利亞特》的結(jié)構就設計得非常精巧”可知具體從西方小說的淵源角度分析原因。第五段由“其次,小說結(jié)構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小說家對生活和世界的理解。中國古代社會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為基礎,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意識形態(tài),因而十分注重秩序和穩(wěn)定。在這種哲學觀念的主導下,人們?nèi)鄙匍_拓和變革的精神,就造成了秩序井然、非常穩(wěn)定的章回體小說結(jié)構。而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多種哲學思潮的產(chǎn)生促進了人們思維方式的變革。作家們不斷創(chuàng)造出新的結(jié)構模式來反映日趨復雜的現(xiàn)實生活,最終便形成了新模式、新結(jié)構層出不窮的局面”可知從中西方的民族意識與哲學觀念等方面分析原因。所以思路為:先指出中國古典小說的敘事優(yōu)勢和缺點;然后在與西方小說敘事結(jié)構的比較中,明確中西小說結(jié)構模式的差異;最后從小說的淵源、民族意識與哲學觀念等方面分析其原因。12.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梢苑抡詹牧弦坏谒亩巍袄纭度龂萘x》的結(jié)構之道,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三國鼎立和演進,直至歸晉這樣一個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而結(jié)構之技是以蜀漢為中心,特別是以諸葛亮出山到命歸五丈原為敘事焦點,展開故事,而曹魏次之,孫吳又次之的敘事方式”來寫。《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nóng)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形象地描繪了農(nóng)民起義從發(fā)生、發(fā)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nèi)在歷史原因。所以它的結(jié)構之道可以是個體反抗到武裝抗拒朝廷官逼民反的故事。全書主要描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后接受招安、四處征戰(zhàn)的故事。它的結(jié)構之技是以人物性格為依據(jù),在人物性格與社會關系的沖撞中,展開一個個故事,并鏈接在一起構成一個長篇敘事結(jié)構?!都t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主線,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于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tài),展現(xiàn)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xiàn)女性美以及中國古代社會世態(tài)百相的史詩性著作。所以它的結(jié)構之道是一個家族的衰敗故事。《紅樓夢》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盛極而衰的時代特征。它所描寫的不是“洞房花燭、金榜題名”的愛情故事;而是寫封建貴族青年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戀愛和婚姻悲劇。小說的巨大社會意義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寫這個愛情悲劇,而是以這個戀愛、婚姻悲劇為中心,寫出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其中又以賈府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會后期的種種黑暗和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nèi)在矛盾,對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和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讀者預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滅的命運。同時小說還通過對貴族叛逆者的歌頌,表達了新的朦朧的理想。《紅樓夢》描繪了上至皇宮、下及鄉(xiāng)村的廣闊歷史畫面,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末世復雜深刻的矛盾沖突,顯示了封建貴族的本質(zhì)特征和必然衰敗的歷史命運。尤其深刻的是,在小說展示的賈府的生活圖畫里,顯示出維持著這個貴族之家的等級、名分、長幼、男女等關系的禮法習俗的荒謬,揭開了封建家族“溫情脈脈面紗”內(nèi)里的種種激烈的矛盾和斗爭。所以它的結(jié)構之技是以網(wǎng)狀的敘事展開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故事,貴族少爺以及丫環(huán)、奴仆的悲劇命運,貴族統(tǒng)治者及上層男性道德倫理的虛偽與卑劣,從敘事觸伸向各個階層。五、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漢末,和率宗族西遷。益州牧劉璋以為牛鞞、江原長、成都令。蜀土富實,時俗奢侈,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chǎn)。和躬率以儉惡衣蔬食防遏逾僭為之軌制所在皆移風變善畏而不犯然縣界豪強憚和嚴法說璋轉(zhuǎn)和為巴東屬國都尉吏民老弱相攜乞留和者數(shù)千人,璋聽留二年。還遷益州太守,其清約如前。與蠻夷從事,務推誠心,南土愛而信之。先主定蜀,征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并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獻可替否,共為歡交。自和居官食祿,外牧殊域,內(nèi)干機衡,二十馀年,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亮后為丞相,教與群下曰:“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弊蹻而獲珠玉。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來相啟告。茍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國,則亮可少過矣?!庇衷唬骸拔舫踅恢萜?,屢聞得失,后交元直,勤見啟誨,前參事于幼宰,每言則盡,后從事于偉度,數(shù)有諫止;雖姿性鄙暗,不能悉納,然與此四子終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其追思和如此。(節(jié)選自《三國志·董和傳》)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和躬率以儉/惡衣蔬食/防遏逾僭/為之軌制/所在皆移風變善/畏而不犯然縣界/豪強憚和嚴法/說璋轉(zhuǎn)和為巴東屬國都尉/B.和躬率以儉/惡衣蔬食/防遏逾僭為之/軌制所在皆移風變善/畏而不犯然縣界/豪強憚和嚴法/說璋轉(zhuǎn)和為巴東屬國都尉/C.和躬率以儉/惡衣蔬食/防遏逾僭為之/軌制所在皆移風變善/畏而不犯/然縣界豪強憚和嚴法/說璋轉(zhuǎn)和為巴東屬國都尉/D.和躬率以儉/惡衣蔬食/防遏逾僭/為之軌制/所在皆移風變善/畏而不犯/然縣界豪強憚和嚴法/說璋轉(zhuǎn)和為巴東屬國都尉/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州牧,是中國古代漢代至宋代的官名。古代以九州之長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B.僭,超越本分的意思,古代專指臣下冒用皇上的名義或禮儀、器物等。C.貨殖,指謀求“滋生資貨財利”以致富,即利用貨物的生產(chǎn)與交換,進行商業(yè)活動,從中生財求利。文中貨殖之家指的就是經(jīng)商人家。D.蠻夷,包括南蠻和東夷,古代泛指華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多數(shù)情況下,蠻夷戎狄統(tǒng)稱蠻夷或四夷。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董和深受劉備賞識。劉備平定蜀地后,董和得到重用,和諸葛亮共同管理左將軍大司馬府事務,兩人相交甚好。B.董和深得人民擁護。在聽聞董和即將被調(diào)任巴東屬國都尉時,數(shù)千百姓和吏員曾努力乞求董和留任,劉璋只好讓董和再留任兩年。C.董和為官勤儉,以身作則。在蜀地為官之時,見當?shù)厥⑿猩莩拗L,就從自身節(jié)儉做起,嚴格吏治改善民風,此舉獲得當?shù)孛癖姷囊恢抡J可。D.董和兢兢業(yè)業(yè),忠于國家。遇上不周之處,哪怕往返十次也要去稟告,建言獻策言無不盡,諸葛亮十分敬佩。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茍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國,則亮可少過矣。(2)雖姿性鄙暗,不能悉納,然與此四子終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17.諸葛亮高度贊揚了董和的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請簡要說明?!敬鸢浮?3.D14.B15.C16.(1)如果能效法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像董幼宰那樣勤懇職事,忠于國家,那么我的過失就會少很多了。(2)我雖然天資鄙陋昏昧,不能完全采納他們的意見,但與這四個人始終友好相處,這也足以表明他們是不避嫌疑敢于直言的。17.①董和做事情勤懇認真,兢兢業(yè)業(yè);②董和盡職盡責,忠于國家;③董和每次向諸葛亮提意見都毫無保留,坦率正直。【解析】1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董和以身作則勤儉樸素,穿粗制的衣服吃平常的飯食,防止超越等級的做法,并為此立下規(guī)章制度,于是當?shù)厣莩拗L大為改變,大家都存畏懼而不敢犯法。但是縣里一些豪強因害怕董和的嚴厲法規(guī),鼓動劉璋調(diào)董和為巴東屬國都尉?!胺蓝粲赓浴钡囊馑际恰胺乐梗ㄒ率匙⌒校┯谐降燃壍淖龇ā保坝赓浴睘椤胺蓝簟钡馁e語,所以應該在“僭”后面斷開,排除B、C。“然”是轉(zhuǎn)折連詞“然而”的意思,引起下句,并且“縣界”是修飾“豪強”,做“豪強”的定語,所以應在“然”前面斷開,排除A。故選D。14.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B.“古代專指臣下冒用皇上的名義或禮儀、器物等”錯誤。應該是泛指以下犯上或下屬冒用上級名號、禮制、器用等,并非專指臣下冒犯皇上。故選B。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獲得當?shù)孛癖姷囊恢抡J可”錯誤。由原文“然縣界豪強憚和嚴法”可知,董和的做法觸怒了縣里的一些豪強。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茍”,如果;“十一”,十分之一;“有忠于國”,狀語后置句,對國家忠心。(2)“悉”,完全;“好合”,友好相處;“不疑”,不避嫌疑。17.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進行評價探究的能力。由原文“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來相啟告”可知,董和參加幕府的工作七年,每逢遇到不能盡善盡美的事,他能夠反復十次向諸葛亮稟告,要求重新考慮。據(jù)此可以概括出“董和做事情勤懇認真,兢兢業(yè)業(yè)”。由原文“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國,則亮可少過矣”可知,諸葛亮希望官員能像董和那樣殷勤認真,那就不僅有忠于國家,讓他個人也少犯錯誤了。據(jù)此可以概括出“董和盡職盡責,忠于國家”。由原文“前參事于幼宰,每言則盡”“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可知,諸葛亮先前與董和共事,他總是言無不盡,從不懷疑直言的益處。據(jù)此可以概括出“董和每次向諸葛亮提意見都毫不保留,坦率正直”。參考譯文: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他的祖上本是巴郡江州人。漢朝末年,董和率領宗族的人向西遷移,益州牧劉璋任他為牛鞞長、江原縣縣長、成都縣縣令。蜀地物產(chǎn)豐富,當時風氣盛行奢侈,經(jīng)商的人家,穿戴如同王侯,飲食玉液瓊漿,婚娶喪葬之事,幾乎傾盡家財來鋪張辦理。董和以身作則勤儉樸素,穿粗制的衣服吃平常的飯食,防止超越等級的做法,并為此立下規(guī)章制度,于是當?shù)厣莩拗L大為改變,大家都存畏懼而不敢犯法。但是縣里一些豪強因害怕董和的嚴厲法規(guī),鼓動劉璋調(diào)董和為巴東屬國都尉。想不到縣中吏員和民眾扶老攜幼挽留董和的達幾千人,劉璋答應讓董和再留任二年?;貋砗筠D(zhuǎn)升為益州太守,他在太守任上仍與過去一樣清廉節(jié)儉。他與周圍少數(shù)民族打交道時,總是以誠心相待,故此深受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愛戴和信任。劉備平定蜀地后,征召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共同主持左將軍大司馬府事,進獻可行的意見,廢除不可行的做法,共事歡洽交情深厚。董和自擔任官職,領取俸祿以來,對外治理安撫邊疆少數(shù)民族,在內(nèi)參與軍國大事,二十余年,臨終時家中竟無值兩石米的私財。諸葛亮后來作丞相,教誨部下說:“設置參署這職位,就是要集中眾人的智慧和忠心。如果為躲避小的嫌疑,而難以提出不同的意見,國家大事就會受到損害。提出不同意見而能切合實際,如同丟棄破鞋而獲得珍珠寶玉。然而苦于人們不能盡心盡力,只有徐元直處在這個位置不迷惑,再是董幼宰在朝中任職七年,見事情有不周到的地方,哪怕往返十次也來稟告說明。如能效法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像董幼宰那樣勤懇職事,忠于國家,那么我的過失就會少很多了?!庇终f:“過去我與崔州平剛結(jié)識時,常常聽到他對我的得失發(fā)出評論,后來與徐元直結(jié)交,總是受到他的啟發(fā)教導,先前與董幼宰共事,他總是言無不盡,后來與偉度共事,多次聽到他進諫阻止之言;我雖然天資鄙陋昏昧,不能完全采納他們的意見,但與這四個人始終友好相處,這也足以表明他們是不避嫌疑敢于直言的?!敝T葛亮就是這樣地懷念董和。六、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題?!倦p調(diào)】蟾宮曲·箕山感懷盧摯巢由①后隱者誰何?試屈指高人,卻也無多。漁父嚴陵②,農(nóng)夫陶令,盡會婆娑。五柳莊瓷甌瓦缽,七里灘雨笠煙蓑。好處如何?三徑秋香,萬古蒼波?!咀ⅰ竣俪灿桑撼哺浮⒃S由的并稱。相傳皆為堯時隱士,堯讓位于二人,皆不受。②嚴陵:嚴光,字子陵,東漢會稽人。少與漢光武帝劉秀同游學。劉秀即帝位后,光變姓名隱遁。劉秀遣人覓訪,征召到京,授諫議大夫,嚴光不受,退隱于富春山。下文“七里灘”相傳為嚴光隱居垂釣之地。18.下列對這首元曲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巢由”三句以問答方式入題,寫出作者對隱者人品境界的要求之高。B.巢由之外,歷史上只有嚴光、陶淵明兩位隱者是作者眼中的“高人”。C.“婆娑”引申為逍遙自在,這一句用白描手法寫兩位隱者的閑適形象。D.“五柳”二句用典,分別寫嚴光、陶淵明的隱居生活,表達了羨慕之情。19.這首元曲的最后三句較有特色,試簡要賞析?!敬鸢浮?8.D19.①巧用設問,一問一答。先自問隱居生活的好處何在,后用不同的意象回答,強調(diào)了作者此處的抒情用意;②用典,“三徑”用西漢蔣詡之典,又化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之句,表達隱居之意;③以景結(jié)情,用“三徑秋香,萬古蒼波”作結(jié),顯得含蓄委婉,余韻悠長。【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對元曲內(nèi)容、思想情感、表現(xiàn)手法的鑒賞能力。D.“分別寫嚴光、陶淵明的隱居生活”錯。“五柳莊瓷甌瓦缽”,“五柳”寫的是陶淵明;“七里灘雨笠煙蓑”,“七里灘”相傳為嚴光隱居垂釣之地。故應是“分別寫陶淵明、嚴光的隱居生活”。故選D。19.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表現(xiàn)手法的鑒賞能力。“好處如何?三徑秋香,萬古蒼波”,運用設問手法,先自問“好處如何”,詢問隱居生活的好處何在,然后回答“三徑秋香,萬古蒼波”,作者巧妙運用不同的意象回答,強調(diào)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羨慕與向往。運用用典手法,“三徑秋香”中,“三徑”用西漢蔣詡之典,指陶淵明的隱居之處。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罇”之句,表達隱居之意。運用以景結(jié)情(嗅覺和視覺結(jié)合)的手法,“三徑秋香,萬古蒼波”,用嗅覺形象“秋香”和視覺形象“蒼波”作結(jié),顯得含蓄委婉,余韻悠長,給人以美感。七、混合默寫2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____________。若民,則無恒產(chǎn),____________。(《齊桓、晉文之事》)(2)方今之時,____________,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3)____________,不仁;____________,不知;____________,不武。(《燭之武退秦師》)(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曾皙描繪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臨風,一路酣歌的美麗動人景象,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與鴻門宴上“項莊拔劍起舞”有關的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ā而欓T宴》)【答案】
惟士為能
因無恒心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因人之力而敝之
失其所與
以亂易整
浴乎沂
風乎舞雩
詠而歸
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的字有:敝,沂,雩,沛。八、選擇簡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nèi),人們不嚴格區(qū)分原著與續(xù)書而泛談所謂《紅樓夢》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行為,造成了《紅樓夢》評論的庸俗。周汝昌先生__________,心明眼亮,一針見血指出唯一的門徑就是把《紅樓夢》的版本研究搞深搞透。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只有區(qū)分了“兩種《紅樓夢》”的思想和藝術,__________,最后才能歸結(jié)到中華文化本身的特質(zhì)和其發(fā)展過程中的矛盾與糾纏。當然,后四十回續(xù)書在鼓舞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戀愛及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封建家族和官場的黑暗方面也起過一定的歷史作用。(
),以及審美意度之__________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用天壤之別、南轅北轍這樣的字眼形容也并不過分。而周先生從一開始進入《紅樓夢》,就抓住“版本”這個紅學中的“死結(jié)”,鍥而不舍,__________,從各個層面、角度來研究、論述、分析、講說,使這個問題逐步得到徹底清理,其終極目的,就是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推動和解決,使中華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偉大昭然于天下。這也就是為什么周先生又說紅學是中華文化之學,是“新國學”的原因所在。2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老馬識途
順藤摸瓜
奮身獨步
兀兀窮年B.輕車熟路
尋根究底
奮身獨步
宵衣旰食C.老馬識途
尋根究底
戛戛獨造
兀兀窮年D.輕車熟路
順藤摸瓜
戛戛獨造
宵衣旰食22.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但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追求高遠的靈性價值B.所以這與曹雪芹原著要表現(xiàn)的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靈性價值之高遠追求C.但是這與曹雪芹原著要表現(xiàn)的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靈性價值之高遠追求D.所以這與曹雪芹原著要表現(xiàn)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追求高遠的靈性價值2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其終極目的,就是為了通過這個問題的推動和解決,使中華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偉大昭然于天下。B.其終極目的,就是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揭示和解決,使曹雪芹的偉大乃至中華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C.其終極目的,就是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揭示和解決,使中華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偉大昭然于天下。D.其終極目的,就是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推動和解決,使曹雪芹的偉大乃至中華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24.學校將在展窗進行以“《紅樓夢》中的女性”為主題的海報展出,如果請你從《紅樓夢》中選擇一個女性人物,以某個特定情境為背景,為她設計一張海報以突顯她的某一方面人物形象特點,你將會怎樣設計?要求:①描述海報中的場景、人物情形。②說明你想通過這張海報反映該人物的哪個形象特點,并簡述理由。③150字以內(nèi)。【答案】21.C22.C23.B24.史湘云:茂盛的芍藥架下,少女頭枕花朵,臉頰紅潤,酣然而臥,姿態(tài)瀟灑,毫不忸怩。史湘云是大氣豪邁的女子,自稱有真名士之風,雖然家中貧苦(需要做針線維持生計),但仍舊樂觀開朗,性格豪放。她醉臥芍藥架下的畫面,正是她不拘禮俗的性格體現(xiàn)。而枕花而眠,也反映出她詩意才情的一面?!窘馕觥?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老馬識途: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jīng)驗,熟悉情況,能起到引導作用。輕車熟路:駕著輕便的車子在熟悉的路上走,比喻對情況熟悉,做起來容易。此處并未提到事情“容易”,而是強調(diào)周汝昌先生治學經(jīng)驗豐富,應填“老馬識途”。尋根究底:泛指弄清一件事的來龍去脈。順藤摸瓜:比喻沿著發(fā)現(xiàn)的線索查究事情。此處強調(diào)的是對“兩種《紅樓夢》”的思想和藝術來龍去脈的探索,應用“尋根究底”。戛戛獨造:形容別出心裁,富有獨創(chuàng)性。奮身獨步:指努力去出人頭地。此處形容的是曹雪芹原著的“審美意度”,應填“戛戛獨造”。兀兀窮年: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頭這樣做,勤勞不懈。形容做事不辭勞苦。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務。此處無關“政務”,應填“兀兀窮年”。故選C。22.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語句復位的能力。此處兩個分句應與后文“審美意度之戛戛獨造”一句構成排比,句式結(jié)構應當相同,應是“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靈性價值之高遠追求”,排除A、D項。根據(jù)前文“當然,后四十回……也起過一定的歷史作用”和后文“用天壤之別、南轅北轍這樣的字眼形容也并不過分”可知此處應與前文是轉(zhuǎn)折關系,排除B。故選C。23.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共有兩處語?。海?)搭配不當,“推動”與“問題”搭配不當,應將“推動”改為“揭示”。(2)語序不當。應是“曹雪芹的偉大”在前,“中華文化的深刻”在后,兩者形成遞進關系。只有B修改正確。故選B。24.本題考查學生綜合性讀寫的能力。本題要求“設計海報”,實際上就是描繪一幅畫面,注意要結(jié)合人物的形象特點來設計,即理解原著中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都t樓夢》是一部主要描寫女性的作品。在其中,比較著名的女性有“金陵十二釵”,可從中選擇一個人物,再選擇一個典型的場景進行描寫即可。如“史湘云醉臥芍藥裀”,“黛玉葬花”,“香菱吟詩”,“王熙鳳管理寧國府”等都是比較好的素材。在寫作時,注意題干中“以突顯她的某一方面人物形象特點”的要求,這就要求對所選擇人物的性格特點要有比較清楚的把握。如湘云的豪放,黛玉的多愁善感,王熙鳳的殺伐果斷等,在創(chuàng)作海報時人物形象一定要突出這些特點,從而更好的表現(xiàn)人物。九、材料作文2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1)“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齊桓晉文之事》)(2)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史記·管晏列傳》)(3)“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jié)合”。(摘自十九大報告)上述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感悟,請寫一篇文章,正確闡述自己的觀點,體現(xiàn)你的思辨性思考。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敬鸢浮坷模何镔|(zhì)與精神哲人說,假如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是啊,只有物質(zhì)與精神同步文明的弦,才能奏出有深度的人生之樂。佇步在社會的十字路口,靜心諦聽。大千世界,五彩斑斕的誘惑之云下,只見人們?nèi)缦s般為著更多的“面包”聒噪。君不見,多少人帶著欽妒的語言談論著福布斯富豪榜上誘人的數(shù)字,卻忘了自己的靈魂是多么單??;多少人又愛又恨地仰視這個老板、那個總裁的腰包,卻不肯俯下身來靜靜品讀一篇哲趣的小文;我們在富足之后,又開始為LV、愛馬仕節(jié)衣縮食,卻忘記了向心靈充一點氧,于是,那朵水仙花便無助地枯萎了。掩卷而嘆,情何以堪!物質(zhì)已初步充足的今日之中國,又有多少人汲汲于更多面包的香氣,扭曲了心靈的航向?要知道點亮生命燈塔的不僅是物質(zhì)的泛濫,更應是靈魂的熱度??!人,當生如夏花,之前所有對養(yǎng)料拼命的吸收,不僅為了生存,更為了那朵驚艷的靈魂綻放?!拔镔|(zhì)以自足,精神以富足”,智者如是說。印度王子釋迦牟尼原本生活無憂,但他卻沒有漫然迷失于物質(zhì)的海洋,僅帶清水干糧,訣別嬌妻愛子,毅然踏上尋覓真諦的旅程。菩提樹下苦禪無數(shù)日夜,一朝之間猛然頓悟,于是佛教之光從此照亮亞洲大陸。拋下的是多余的富足,捧回的是心靈的蓮花。一座小房子,一把錘子,三把椅子。大衛(wèi)·梭羅的瓦爾登湖為那個工業(yè)時代染上了一絲澄明的藍意。他說,自己只想證明,基本的物質(zhì)保障之下,精神的財富更加重要。他躬親播種,親手收獲,并借此深刻剖析自己,直擊靈魂,他用內(nèi)心的強大擺渡過所有寂寞或喧囂,欣然駕船游弋于“面包”和“水仙花”的兩岸之間,最終定格在了一個萬人景仰的高度。又如喬布斯,愿意“放棄所有的科技去換取與蘇格拉底共度的一個下午”,早年去印度修行的他,多年以來一直過著樸素的生活?!斑^多的錢毫無意義”,他說,“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重視締造了整個文明?!毖诰砩钏迹钦叩穆曇魩黼硽璧南銡?,真正的“富豪”,絕不應是一個又一個令人咋舌的數(shù)字所堆砌成的,而是一種“左手面包,右手花香”的從容,是一種“半身溫飽,半身書香”的霸氣,是一段“物質(zhì)為底色,靈魂作音符”的樂章。當我們迷亂于光怪陸離的物質(zh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Cefotaxime-d3-Cefotaxim-d-sub-3-sub-生命科學試劑-MCE-1932
- 二零二五年度生物基因編輯技術研發(fā)合作保密協(xié)議
- 2025年度藥店全職員工聘用合同
- 2025年度銀企合作風險控制與業(yè)務拓展合同標準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門面房使用權拍賣合同
- 2025年度魚塘承包合同書:魚塘承包與漁業(yè)市場拓展合作合同
- 2025年度超市租賃合同排他性節(jié)假日營銷活動策劃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終止合伙合同-海洋資源開發(fā)合作終止協(xié)議
- 個人機械租賃合同范本
- 上海市電子產(chǎn)品購銷合同
- 2025年教科室工作計劃樣本(四篇)
- 2024年版古董古玩買賣合同:古玩交易稅費及支付規(guī)定
- 幼兒園費用報銷管理制度
- 【7歷期末】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 春節(jié)后安全生產(chǎn)開工第一課
- 2025光伏組件清洗合同
- 電力電纜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2024年網(wǎng)格員考試題庫完美版
- 《建筑與市政工程防水規(guī)范》解讀
- 審計合同終止協(xié)議書(2篇)
- 2024年重慶市中考數(shù)學試題B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