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歷史基礎知識綜合復習優(yōu)化集訓2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_第1頁
2024高考歷史基礎知識綜合復習優(yōu)化集訓2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_第2頁
2024高考歷史基礎知識綜合復習優(yōu)化集訓2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_第3頁
2024高考歷史基礎知識綜合復習優(yōu)化集訓2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_第4頁
2024高考歷史基礎知識綜合復習優(yōu)化集訓2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優(yōu)化集訓2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一、選擇題1.下列朝代更替中①②③④⑤⑥依次應是()A.吳、西晉、東晉、五代、十國、北宋B.曹、西漢、東漢、北宋、南宋、元朝C.曹、西漢、東漢、北宋、南宋、隋唐D.吳、西晉、東晉、北朝、南朝、隋唐2.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梁將陳慶之評論說:“吾始以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鄉(xiāng),比至洛陽,乃知衣冠人物盡在中原,非江東所及也。”這表明這一時期的民族交融()A.使少數民族生產方式轉變B.使邊疆地區(qū)得到開發(fā)C.使少數民族加速漢化進程D.為漢族補充簇新血液3.司馬睿(晉元帝)從南渡到登基,主要依靠王導、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間,王導聯(lián)合南北士族,運籌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則總掌兵權,專任征伐。這說明當時()A.外戚獨攬國家大權 B.士族成為政權支柱C.中心集權受到減弱 D.國家四分五裂4.西晉末年始,北方人口因動蕩大量南遷,南遷人口未納入所在郡縣正式戶籍,不負擔國家調役。東晉于咸和年間(326—334年)起先實行“土斷政策”,即取消客籍戶,“不論僑土”,將居民一律編入正式戶籍。可見土斷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抑止士族勢力膨脹 B.限制人口擴大賦役來源C.緩和僑土之間沖突 D.發(fā)展經濟實現重心南移5.(2024·浙江“七彩陽光”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聯(lián)考)“文質彬彬,威嚴凜凜……卻不料,南征北戰(zhàn)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眼看著,如畫的江山都喪盡,好頭顱也與那肝膽分。只落得,一代英雄歸黃土,幾行煙柳掩孤墳。這才是,運輸河悠悠連今古,載舟覆舟俱凡人?!痹摬牧细袊@的帝王是()A.秦始皇 B.漢武帝 C.隋煬帝 D.唐玄宗6.某歷史愛好小組在探究漢朝“文景之治”和唐朝“貞觀之治”出現的共同緣由時提出以下觀點,正確的是()①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②輕徭薄賦③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④提倡節(jié)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7.在7世紀的中國,追求各種各樣的外來奢侈品和無價之寶的風氣從宮廷傳播開來,廣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頭戴豹皮帽,婦女穿波斯風格的窄袖緊身服,一些貴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帳篷。這一現象()A.得益于開明開放的政策B.打破了傳統(tǒng)的華夷觀念C.不利于社會風氣的改善D.消退了民族之間的隔閡8.“方鎮(zhèn)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故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蚋杆雷游掌浔辉复?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擇將吏,號為‘留后’,以邀命于朝?!边@段話反映了()A.宗法血緣關系得到強化B.郡國并行威逼中心集權C.君主專制制度遭到破壞D.藩鎮(zhèn)割據減弱中心集權9.(2024·7月浙江學考)唐代詩人孟郊考中進士后,作詩以表達其欣喜之情(下圖)。這可以反映的選官制度是()A.世襲制 B.察舉制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10.下列有關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圖中,→表示上下隸屬關系,?表示政令下達程序。其中正確的一項是()ABCD11.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才智、最濃于熱忱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時代。下列文學藝術成就彰顯了這一時代特征的是()A.京劇藝術形成,形成象征虛擬的傳統(tǒng)B.書法注意追求特性,繪畫突出山水C.文學風格各異,有建安文學、田園詩等D.小說著眼民風世情反綱常之道而倡12.某同學在探討古代亞洲法律時發(fā)覺,八世紀初日本在制定《大寶律令》時,汲取了唐律“八議”中的“六議”,將“十惡”改為“八虐”。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A.唐律對日本法律影響較大B.中日文化溝通頻繁C.唐律與日本法律差別較大D.日本不重視內部穩(wěn)定13.從9世紀起先,我國民間印書的風氣漸開,聞名詩人白居易等人的詩集,都在揚州、越州刊印。據此,下列相關說法合理的是()A.文化興盛推動科舉發(fā)展B.當時刊印技術應是雕版印刷C.民間印刷技術比官方先進D.揚州、越州是當時文化中心二、非選擇題14.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據《北史·魏本紀》載,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興元年,“始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二年,“初令《五經》群書各置博士,增國子太學生員三千人”。孝文帝拓跋宏繼位后,北魏漢化運動進入高潮,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推行改革,包括建立新制度、改姓氏、用漢語、遷都城……他曾以馮氏喪事破鮮卑舊規(guī),為其服喪三年,大興儒家喪服之禮?!幾蕴镎哲姟⑿埂段簳x南北朝儒學芻議》材料二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為行商者,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使與居者均,無僥利。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其租、庸、調、雜徭悉省?!幾浴顿Y治通鑒》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愛人。……奈何歲月久,貪吏得因循(違反規(guī)定)???掠奪)我以求寵(加官晉爵),斂索無冬春??椊佄闯善?繅絲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納,不許暫逡巡(延緩)?!瓓Z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買來了朝廷的恩寵)?!幾浴栋拙右准凡牧先裰⑶嗝珏X(農作物青黃不接時,官府供應的貸款)者,無問民之貧富,愿與不愿,強抑與之,歲收其什四(特別之四)之息?!幾运抉R光《司馬光集》(1)依據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點。(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兩稅法的基本特點,并概括其歷史意義。(3)依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唐朝賦稅改革與王安石變法目的和弊端的相同之處。15.選官制度的演化影響著傳統(tǒng)中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結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魏晉時期,門閥政治興起?!姓C合家世與行狀,把士人分為九等,以備選用。但中正只有品評權,沒有任命權,只是把自己的品評看法提交給政府,作為政府用人的依據。而政府雖有任用權,卻必需依據中正的評定來任免官員,不得擅自做主。中正同駕馭用人權的政府長官相互牽制,誰也不能擅權,有效防止了私人勢力集團的形成?!幾詮堌M之主編《中國歷史十五講》材料二“均田制”和“門閥制”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更——摘編自代謙、別朝霞《土地改革、階層流淌性與官僚制度轉型》(1)材料一中的選官制度是什么?有何設計初衷?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其實際弊端。(2)依據材料二,指出唐代選官制度變革的經濟動力是什么。結合所學學問,分析科舉制度產生的影響。

優(yōu)化集訓2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1.D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三國包括魏、蜀、吳,后被西晉統(tǒng)一;西晉滅亡后,北方進入十六國時期,南方建立東晉政權;此后又進入了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最終隋唐完成了國家統(tǒng)一,故選D項。2.C解析依據材料“吾始以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鄉(xiāng),比至洛陽,乃知衣冠人物盡在中原,非江東所及也”可知,題干大意為南方漢人覺得北方少數民族都是蠻夷,但到了北方洛陽才發(fā)覺人才輩出,都是知書達理之人,說明北方少數民族漢化程度比較高,了解漢文化的人才多,即體現了這一時期的民族交融使少數民族加速漢化進程,故C項正確。3.B解析王導、王敦是東晉時期特別出名的門閥士族,“王導聯(lián)合南北士族,運籌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則總掌兵權,專任征伐”反映出其對政權的影響特別大,當時士族成為東晉政權的主要支柱,B項正確。4.B解析依據材料“南遷人口未納入所在郡縣正式戶籍,不負擔國家調役”可知,沒有正式戶籍則不向國家交納賦役,故東晉時期將居民一律編入正式戶籍是為了使其負擔國家調役,故選B項。5.C解析由材料信息“卻不料,南征北戰(zhàn)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眼看著,如畫的江山都喪盡,好頭顱也與那肝膽分”“這才是,運輸河悠悠連今古,載舟覆舟俱凡人”可知,該材料感嘆的帝王是隋煬帝,故C項正確。6.D解析依據所學,漢朝汲取秦亡教訓是“文景之治”出現的重要緣由,唐朝汲取隋亡教訓是“貞觀之治”出現的重要緣由,故①正確;依據所學,漢文帝、景帝和唐太宗都注意減輕農夫賦稅勞役,故②正確;漢朝“文景之治”時沒有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故③錯誤;依據所學,提倡節(jié)儉也是兩者出現的重要緣由,故④正確;故D項符合題意。7.A解析題干反映了在7世紀的中國,無論是宮廷還是城市居民,都追求外來奢侈商品,說明唐朝政府奉行開明開放的政策,對外貿易頻繁,故選A項。8.D解析依據材料“帥強則叛上?;蚋杆雷游掌浔辉复?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擇將吏”可知,藩鎮(zhèn)勢力具有強大獨立的軍事實力,官吏任免不受中心節(jié)制,嚴峻減弱了中心集權,故D項正確。9.D解析依據“唐代”“考中進士”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唐代選官實行科舉制,科舉制中設進士科,由此可知材料描述的選官制度是科舉制,故選D項;世襲制、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中沒有考試做官的做法,與“考中進士”不符,故解除A、B、C三項。10.B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隋唐中心實行三省六部制,在皇帝之下設置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三省,其中中書省是決策機構,門下省是審核機構,尚書省下設六部為詳細的執(zhí)行機構,故選B項。11.C解析魏晉時期,政治局勢混亂,這一時期的文壇既有渴望建功立業(yè)、抒發(fā)雄心壯志的建安文學,又有躲避污濁世態(tài)、鐘情于山水的田園詩,故選C項;京劇形成于清代,解除A項;書法追求特性,繪畫突出山水在兩宋時期較為明顯,解除B項;D項所述是明清時期小說的特點,解除。12.A解析依據題干內容可知,八世紀初日本所制定的《大寶律令》中,“汲取了唐律‘八議’中的‘六議’”,并且“將‘十惡’改為‘八虐’”,這反映出唐朝法律對日本法律的影響比較大,故選A項;題干內容僅是述及唐律對日本法律的影響,不涉及中日之間文化的溝通,解除B項;日本法律借鑒和汲取唐朝的法律,說明二者的法律在肯定程度上具有相像性,而不是差別較大,解除C項;日本法律汲取借鑒唐朝法律是法律內容的更新,與內部穩(wěn)定無關,解除D項。13.B解析唐代已經有了雕版印刷技術,材料中的刊印技術應是雕版印刷,B項正確。14.參考答案(1)特點:具有肯定繼承性;學習漢族先進文化(漢化、封建化);順應民族交融趨勢;涉及范圍廣。(2)特點:以人丁、資產及田畝繳納稅賦;一年分夏秋兩次征稅。歷史意義:有利于保證國家財政收入;變更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減輕了農夫負擔。(3)目的:解決財政困難。弊端:官員在執(zhí)行改革法令時執(zhí)行不力,腐敗貪欲,增加了農夫負擔。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一“孝文帝拓跋宏繼位后,北魏漢化運動進入高潮”可知,具有肯定繼承性;依據材料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推行改革,包括建立新制度、改姓氏、用漢語、遷都城”可知,學習漢族先進文化(漢化、封建化);順應民族交融趨勢;涉及范圍廣。第(2)問,第一小問特點,依據材料二“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可知,以人丁、資產及田畝繳納稅賦;依據材料“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可知,一年分夏秋兩次征稅。其次小問歷史意義,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從有利于保證國家財政收入;變更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減輕了農夫負擔等方面回答。第(3)問,第一小問目的,依據所學可知是解決財政困難。其次小問弊端,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從官員在執(zhí)行改革法令時執(zhí)行不力、腐敗貪欲、增加了農夫負擔等角度回答。15.參考答案(l)制度:九品中正制。初衷:中正與政府長官相互牽制,防范私人集團。弊端:過于重視門第,不利于選拔真正人才。(2)動力:均田制。影響: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員文化素養(yǎng);加強中心集權。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制度,依據材料一“魏晉時期,門閥政治興起。……中正綜合家世與行狀,把士人分為九等,以備選用”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