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全冊第三單元教案_第1頁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全冊第三單元教案_第2頁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全冊第三單元教案_第3頁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全冊第三單元教案_第4頁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全冊第三單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全冊第三單元教案

章來源

m第三單元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圍繞“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這個專題編

寫,包括三篇精讀課文、一篇略讀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其

中,《寓言兩則》《驚弓之鳥》《畫楊桃》是精讀課文,《想別

人沒想到的》是略讀課文。本組課文形式多樣,有寓言故事、

成語故事和傳說故事,也有生活中發(fā)生的真實故事,但它們

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用具體的事情來說明一個道理。所說

明的道理,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豐富學生的思想方法。有的說

明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有的諷刺了那些行動和目的相反的人。有的告訴我們:一個

人做事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并根據(jù)自己的發(fā)現(xiàn)做出正確

判斷。有的通過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說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

角度看,會有所不同,教育我們做事、看問題要實事求是。

還有的說明做事情要善于開動腦筋,想別人沒想到的。有關

思想方法的專題在前幾冊教科書中都有所涉及。本單元的教

學應該在以往內容的基礎上有所擴展,

不斷提高要求。

語文園地安排的內容也與本組專題緊密聯(lián)系。在“口語

交際”和“習作”中學生可以嘗試著運用學到的思想方法來

介紹自己,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缺點。“讀讀背背”是一些有

關思想方法方面的諺語。“成語故事”《買梗還珠》諷刺了那

些沒有眼力、舍本逐末的

人。

本組課文語言樸實生動,含意深遠。學習本組課文,要

以讀為本,運用學到的閱讀方法把課文讀通、讀懂,注意抓

住和理解課文中的關鍵詞句,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故事

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學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建議本組教學可用12—14課時。

9、寓言二則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勸告”

等詞語的意思。

3.認識“只要……就”,“如果……就……”這兩種句

式。

4.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并背誦其中的一

則。

教學重點:

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

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4、“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

“篇”)

5、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

言。我們先學習寓言??蠢蠋煂懻n題:亡羊補牢

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

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丟失。

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

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

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

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

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jié)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jié),思考:養(yǎng)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

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一)羊圈破了個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

輕聲。

(2)“窟窿”就是一一(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

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

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jié)三句話之間的聯(lián)系,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二)街坊勸告,他不聽。

(1)“街坊”就是一一(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引導評議,齊讀。

(4)可養(yǎng)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

毫不在意)

養(yǎng)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yǎng)羊人卻漫不經心,

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6)指名讀,評議。

(7)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節(jié),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lián)系第一節(jié),想一

想。

(3)齊讀第4節(jié)。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

括,就是一一(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

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xiàn)。

7、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

讀第5節(jié),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1)養(yǎng)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2)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

拖延)。

(3)養(yǎng)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

子。

(4)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

就...)

(6)但是他轉念一想,現(xiàn)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7)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

再也沒丟過。)

(8)“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9)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背誦第5節(jié)。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

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yǎng)羊人又會怎么

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yǎng)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

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

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

塵暴,環(huán)境污染……)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亡羊補牢”。

六、學習生字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一一“未

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一一理解內容

——聯(lián)系實際,體會寓意。

4、認讀生字

(1)記憶生字字型,并講講字是怎樣記住的

(2)難字指導記憶書寫

街:把中間的“圭”去掉,就是“行”。人們經常行走在

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鋪的

窟窿:這是個凍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寫時注意第H筆是橫,不是點

第二課時

一、齊讀《亡羊補牢》。

二、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三、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匯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1、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2、交流課文及不理解的問題。討論“南轅北轍”、“盤

纏”

3、練習朗讀課文,講故事

4、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5、根據(jù)評議,再練習朗讀

6、練習講述故事。注意把任務語言講明白。

五、創(chuàng)設情景練習口語交際

1、出示圖:棉隊哪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

么?

2、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3、回到課始的故事:楚王會不會攻打趙國?為什么?

總結:南轅北轍的故事現(xiàn)實中可能沒有,但是實際上,

有多少人在做著這樣的蠢事??!,做任何事,,要是選擇錯了

方向,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達不到目標。

六、寫字練習

1、抄寫生字

2、難點提示:“纏”右半部不要寫成“厘”

3、抄寫詞語

寓言窟窿勸告軟硬狼群法則后悔盤纏叼走街坊

第三課時

一、聽寫生字詞語

二、朗讀課文并說一說每一則的寓意

三、拓展活動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組里講給同組的伙伴聽,選

一個參加班級寓言故事大賽,評出故事大王獎三名

四、完成同步練習

作業(yè)設計:

1、比一比再組詞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誦這則寓言。

3、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板書設計:

想法已經丟后悔

亡羊補牢做法不補趕快堵(未為遲也)

結果又少再沒丟

10、驚弓之鳥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

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合、裂開”

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fā),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

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

理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聯(lián)系上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

話,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

推理的思維過程上。這也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查找資料,了解大雁的相關知識;小黑板(生字詞)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從更羸入手,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回

答)

2、導入:一句話,我們就了解了更羸這么多的情況,

時至今日,我們還談到他,是因為他與一個成語緊密地聯(lián)系

在一起(板書“驚弓之鳥”)讀了這個故事,我們會揭開他

成為有名射手的奧秘。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朗讀正確、流利。

2、指名分段讀課文,對讀不好的段落重點指導讀好。

3、認讀生字詞:

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

合、裂開、大吃一驚、孤單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課文里讀gong,不要讀成

gengo弦,讀xion,不要讀成xudn?!坝弊x“y

(1”,不要讀成“yuV”;“慘”是平舌音,不是翹舌音。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質疑并歸納問題。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解決簡單的

問題,歸納出有價值的問題,如:

(1)更羸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據(jù)什么判斷出這是一只受傷的大雁?

第二課時

一、朗讀感悟,解決難點

(一)說"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幾自然段?

(1——4)

1、指名讀1—4自然段。

2、更羸打獵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課文是怎樣

描寫他們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畫出來:一只、慢慢

的,邊飛邊鳴)

3、更羸指著大雁說了什么?誰來讀一讀他的話?(更

羸的話中用了“只要……就”,表達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

以讀時語氣要肯定。)

4、魏王為什么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

更羸的話嗎?

5、指導朗讀:更羸雖有把握,但態(tài)度謙和。魏王的話

要用不解和疑問的語氣來讀。

6、齊讀1—4自然段。

(二)師:更羸到底有沒有將大雁射下來呢?哪幾自然

段告訴我們?

1、齊讀5、6段。

2、更羸怎樣射大雁的?大雁聽到弦聲怎樣?哪些詞寫

出拉魏王吃驚的程度?

句子對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

下來。

那只大雁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掉下來。

(同樣是一個“直”字卻準確地描繪出前后兩種不同的

情形,前者是寫大雁一個勁兒往高處飛,飛得急;后者是寫

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

3、指導朗讀:突出兩個“直”,突出“啊、大吃一驚、

真有、這樣”

(三)師:更羸依據(jù)什么判斷出這是一只受傷的大雁?

1、默讀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話,更羸一共說

了幾句話?每一句話講什么?(哪些講的是他看到的、聽到

的,哪些講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體交流:更羸的這段話總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

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吹降氖且灰弧八w得慢”;聽到

的是一一“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jù)看到的和聽

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

愈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

單失群,得不到幫助。”這兩個倒裝的因果關系句有力地強

調了“飛得慢”和“叫得悲慘”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正是更

羸看見大雁飛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進一步的分

析、推理和最終得出的結論。

4、語言訓練:

根據(jù)課文內容說話:因為,所以

5、指導朗讀,練習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二、總結課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覺得更羸是個怎樣的

人?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fā)?(善于觀察、善于思

考)

2、說說“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比喻受過驚嚇后,遇到一點兒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第三課時

一、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記憶字形: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識記,和同桌交流難

字的識記方法。

3、難字書寫指導:

“弓”是獨體字,筆畫是3畫;

“魏”是17畫,第14畫是從“田”字里面通下來一撇,

第16畫是“撇折”;

“雁”字,“廠”字里邊是兩個單人旁,右邊是四橫,

不要寫成三橫。

4、書寫練習。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同步練習。

三、布置作業(yè):

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抄下來。

板書設計:

11、畫楊桃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叮囑、

想當然、前排、靠邊、一幅畫、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悅

色、熟悉、教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無論做什么事

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

容,體會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楊桃實物;小黑板生字詞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實物,導入新課

1、師出示楊桃實物,并請學生讀“資料袋”。

2、師談話導入:今天我們學習《畫楊桃》這篇課文,

看看課文中的我從畫楊桃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1、自由輕聲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出示小黑板,認讀生詞(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記生

字):

叮囑、想當然、前排、靠邊、一幅畫、審視、嚴肅、半

晌、和顏悅色、熟悉、教誨

指名讀,正音:“囑”讀zhL不要讀成shj“審”

是翹舌音又是前鼻音;“肅”是平舌音;“晌”讀shbng,

不要讀成xiang

三、自讀自悟,匯報交流

1、默讀思考:“我”是怎樣畫楊桃的?同學們怎樣評

價“我”的畫?老師怎樣做怎樣說的?(提出自己不懂的問

題)

2、交流課文內容:小組交流一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問(簡單問題當堂解決,解決不了留

待進一步讀書解決。)

第二課時

一、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找找哪幾段具體寫了畫楊桃的事。(邊讀

邊用筆做記號)

2、練習朗讀2——18段。

指導朗讀要點:

(1)我”是怎樣畫楊桃的?“我”認為畫得怎樣?

抓住重點句:“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

覺得畫得很準確。”體會“我”的一絲不茍。

(2)通過對比體會人物心情,把握準感情:

①同學們看到“我”畫的楊桃時認為畫得怎樣?態(tài)度是

怎樣的?老師的態(tài)度又是怎樣?

(找出老師的動作,分角色朗讀,老師、同學們的對話,

體現(xiàn)兩者態(tài)度的不同。)

②當老師讓學生坐到“我”的座位觀察后,學生的態(tài)度

又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第一次老師問“畫像不像楊桃”時,同學們嘲笑的語氣;

第二次老師問“楊桃像不像平時看到的楊桃”,同學支支吾

吾的語氣。(對比體會讀好這部分內容)

抓住“和顏悅色”一詞,指導老師耐心和誠懇地批評這

部分。

二、升華領悟:

1、出示父親和老師的兩段話,

①朗讀思考:他們的話相似在哪里?都說的什么意思?

明白“教誨”的意思嗎?

通過反復讀,學生能體會出父親和老師都是教育“我”

要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

②再讀,老師的話哪幾句和父親的不相似,是什么意

思?(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③師總結:父親和老師教“我”做人實事求是,不能想

當然,這是做人的根本!從畫楊桃一事中,“我”還明白了

從不同角度去貫徹,會看到不同的結果,這種科學的思想方

法,怎能不讓“我”終身受益呢?

2、背誦老師講的一段話。

3、齊讀,交流體會:讀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導聯(lián)系《題

西林壁》一詩、《畫雞蛋》一文,進一步理解從不同角度看

問題有不同結果的道理。

第三課時

一、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記憶生字,提醒學生與熟字區(qū)分比較:

注意“非”在“排”和“靠”兩字中字形的變化。

“?!焙汀搬敗?、“訂”;“幅”和“福”、“誨”和“悔”;

“晌”和“響”

3、書寫點撥:

囑:右邊下半部的第七筆是豎。

肅:筆順:

悉:上部不是“采

二、鞏固作業(yè)

1、書寫練習

2、完成同步練習

板書設計:

11、畫楊桃

父親:是……就……

老師:角度不同樣子不一

要...不要...是...就...

我:一生受用

12、想別人沒想到的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教育學生遇事要善于動腦筋,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他人遇事要善于動腦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根據(jù)自學提示,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想,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用筆畫出三個徒弟

各是怎樣畫的句子。

3、說說小徒弟的一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二、匯報交流

1、同桌互相檢查

2、指旬讀,想機指導讀流利。

3、交流思考問題: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說說為什么師父夸小徒弟畫得好?好在哪里?

(根據(jù)交流,重點讀師父說的話,體會好在哪里?)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讀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畫的,以及師父的話。

四、總結,隨文閱讀

總結:一張紙,即使畫滿了駱駝,也是有數(shù)的,兩小徒

弟不公畫法簡潔,而且利用山路轉彎,只畫了兩頭行走的駱

駝,意味深長,給人無限想象。這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只

有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創(chuàng)新。你通過讀書或在

生活中發(fā)現(xiàn)還有沒有這樣的事?(自主談,教師也交流自己

知道的事)

隨文閱讀《踏花歸去馬蹄香》,畫一畫,看看誰想別人

沒有想到的。

五、課外拓展。

課外收集一個這樣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把課文中的事像畫師那樣考考家人,看他們誰想得更

妙。

板書設計:

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不滿意)大徒弟許多小駱駝

畫師(不滿意)二徒弟許多駱駝頭

(稱贊)小徒弟兩只在山谷中走(妙在創(chuàng)新)

語文園地三

教學目標:

1、以介紹自己為話題,進行口語交際。

2、能抓住自己特點,寫寫自己。

3、能發(fā)現(xiàn)并體會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問

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積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諺語,閱讀成語故事。

教學重、難點:

口語交際;習作(能抓住自己特點,寫寫自己)

教學準備:

采訪老師同學和家長,他們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樣的。

教學課時: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談話引人,激發(fā)說話興趣。

師:小朋友們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去了解我們家鄉(xiāng)的環(huán)

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這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二、在小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況。

推舉代表,準備在班組匯報。

三、全班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