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必修 教學設計_第1頁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必修 教學設計_第2頁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必修 教學設計_第3頁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必修 教學設計_第4頁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必修 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語文版八年級必修)教案教學設計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

必修)教案教學設計「篇一」

浙江寧波蛟川書院吳曉嵐張佳音

浙江湖州一中陳瑛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

學生在七年級的課堂上,曾學過一些小說的讀法,對小說的特點有一定了解。

八年級的學生已能自己搜集資料并借助資料自讀一些課文,能運用已學知識實現(xiàn)知

識和能力的遷移。

二、單元設計思路

1本單元選擇的篇目覆蓋面較廣,有中國古代名篇,有中國當代校園小說,

也有外國小說。本單元的小說具有內(nèi)容豐富、情節(jié)曲折、形象多樣、主題深刻等特

點,呈現(xiàn)出教學內(nèi)容的多樣性。

2用引導(教師點撥引導)、講議(學生討論質(zhì)疑)、遷移(知識遷移)

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參與教學,成為學習的主人。

3可以適當增加外國微型小說名篇的學習,比如奧萊爾的《在柏林》。

三、單元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逐步學習鑒賞小說的方法,了解古今中外各類小說的共

性與差異。

2.引導學生熟悉小說的情節(jié),把握情節(jié)發(fā)展的線索,掌握小說的結(jié)構(gòu)。

3.引導學生解讀人物的個性特點及形象意義,明確人物塑造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

重要作用。

四、課時分配

《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2課時,《范進中舉》2課時,《選舉風波》1課時,

《山米與白鶴》2課時。

《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本文是中國古典小說的節(jié)選,安排在單元第一篇,具有極強的教學意義,對于

如何閱讀小說、品味小說魅力,意義重大。教法上應以朗讀體會、討論探究、比較

鑒賞為主。

二、教學目標

1.熟悉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概括故事內(nèi)容。

2.感受魯提轄疾惡如仇的形象特點。

3.分析本文人物描寫尤其是行動描寫的方法及作用。

三、教學過程

㈠導入

用《好漢歌》引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先來聽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這首

歌的歌名是什么?是哪部電視連續(xù)劇的主題歌?

(明確:《好漢歌》,《水滸》。這么鏗鏘有力的歌聲唱出了梁山好漢的豪情

俠氣。)

(二)整體感知

1.切入點一:創(chuàng)設情境。

請一學生談談電視劇《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尤其是“花和尚”魯智深。

2.切入點二:解題切入。

讓學生解釋“魯提轄”“鎮(zhèn)關西”,并回答哪個是主要人物。

3.切入點三:從情節(jié)要素切入,了解故事情節(jié),概括故事內(nèi)容。

師:一篇小說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即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

活動的具體環(huán)境。把握人物形象至關重要,而人物的性格通常是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展現(xiàn)

出來的。小說的情節(jié)一般分為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四個部分。本文的情節(jié)也是

這樣,請分別用一個詞或短語概括每部分的內(nèi)容。(閱讀小說的第一步)再結(jié)合題

意可設置問題提示:“打”是核心,魯達為什么要打?怎么打?打的結(jié)果如何?

(三)重點難點突破

精讀高潮部分,分析本文行動描寫的方法及作用,感受魯達鮮明的性格。

1.激情朗讀突破。最好是個別朗讀,注重讀出感情色彩與敘事節(jié)奏,體會字

里行間鮮明的愛憎之情、對于懲惡揚善者的敬佩之情。

2.問題突破。給你印象最深的文字是什么?說說理由或看法。小組討論,交流

體會,自由講演,博采眾長。

3.寫作方法突破。教師引導點撥: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概

括介紹,也有形象描繪;有外貌和內(nèi)心描寫,也有行動和對話描寫:有正面描寫,

也有側(cè)面描寫。關于“打”這一行動,作者就從打人者、被打者、目擊者等角度作

了或直接或間接的描繪。

(1)從正面描寫切入:

分析這三拳的描寫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這是閱讀小說的第二步,也是最重

要的一步。

師:哪些段落描寫魯提轄的“三拳”?請在文中找出。

聽課文錄音,精讀16-18段,出示投影。然后從打前罵、打的位置、打的結(jié)

果、鄭屠的反應、描寫角度、比喻的修辭等幾方面逐“拳”分析。(第一拳由教師

對照題目示范分析,分析后板書;第二拳、第三拳由學生自己分析,指名回答后板

書。)

第一拳:打前罵::打的位置:打的結(jié)果::比喻::描寫角

度:;

第二拳:打前罵:;打的位置:打的結(jié)果::比喻:描寫

角度:

第三拳:打前罵::打的位置:打的結(jié)果:;比喻:;描寫角

度:

(2)從側(cè)面描寫切入:

分析目擊者店小二的三次反應。

第一次:看到,店小二

第二次:看到,店小二

第三次:看到,店小二

(3)從討論詳略處理切入:

如果將這一片段的內(nèi)容略寫成“魯達只三拳就把個鄭屠打得鮮血進流,烏珠進

出,兩耳轟鳴”,好不好為什么?

4.從體會本文用詞的準確性切入:

把每組前后兩句的動詞調(diào)換一下,行嗎?為什么

(1)鮮血進流一烏珠進出。

(2)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都滾出來一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

(四)鼓勵學生進行高級口語交際活動(供選擇)

1.復述活動:為了進一步感受魯達的鮮明個性,請學生對照板書和課文插

圖,盡可能用原文語句進行復述。

2.聽評書《水滸》,學說書??梢匝a充介紹《水滸》成書的經(jīng)過。在學習中

激發(fā)樂趣,培養(yǎng)情趣。

四、拓展延伸

課外閱讀《武松打虎》。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1.長課文教學講究適當?shù)娜∩幔绕湟⒁饩v。本文的教學,應在“中”

和“好”字上下工夫,應重點分析范進這一人物形象,并與孔乙己進行比較。

2.方法上以默讀體會、比較鑒賞為主。

二、教學目標

1.分析人物形象并把握其特點,理解范進中舉的悲劇及其社會根源。

2.體會作品的諷刺性和戲劇性效果,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超的諷刺藝

術。

3.提高學生在比較閱讀中感知、欣賞藝術形象的能力,為學生閱讀文學名著

打下基礎。

三、教學過程

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是臣一個冬古充滯滿笑南聲的悲嘯劇坊,控訴了科舉制

度和封建文化的罪惡,反映了當時的世態(tài)炎涼。今天,我們將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

子一范進,他20歲開始應試,前后考過二十多次,直到54歲才中舉。幾十年的癡

情追求,一旦功名到手竟高興得發(fā)了瘋,命運也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F(xiàn)在讓我們

一起學習課文《范進中舉》。

(二)教學重點突破

1.從品味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切入:

抓住范進中舉發(fā)瘋時集中體現(xiàn)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話,作為全篇教學的突破

口。引導學生分析范進中舉前后地位的變化,理解人物性格及思想情感,深刻認識

全文主題。

師:范進中舉后發(fā)瘋時說:“噫!好了!我中了!”這句話中,哪一個字道出了

他發(fā)瘋的根本原因?談談范進中舉發(fā)瘋時大叫“好”的內(nèi)涵是什么。

2.從品味對聯(lián)切入:

“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問,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

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幸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nèi),文章皆合式,中了五

經(jīng)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边@副對聯(lián)生動地概括了

全文內(nèi)容,體現(xiàn)了文章主旨。從中我們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不僅僅是讀書

人,還包括像胡屠戶、眾鄰居這些目不識丁的平頭百姓。

3.從人物形象比較切入:

比較《孔乙己》《范進中舉》中的主人公的異同。

(小組討論,作多角度探究比較。)

此手法,鑒賞諷刺藝術用引導點撥法和討論法來突破難點。

師:如何在小說中運用諷刺藝術?

學生討論后明確:通過對比、夸張的手法達到諷刺效果。

對比形式:(1)通過人物的種種丑態(tài)和高貴身份的對比,收到強烈的諷刺效

果。(2)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態(tài)度,揭示矛盾,形成對比。

四、拓展延伸

1.英國作家愛德華福斯特寫過一本小冊子《小說面面觀》。他把文學中的人

物分為扁平的和圓形的兩種,稱那些類型化的、容易辨認的人物為扁平的,而稱那

些有多側(cè)面的、性格復雜的人物為圓形的。

2.閱讀《儒林外史》全書或與范進有關的章節(jié)。

《選舉風波》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本文是兒童文學作品《男生賈里》的節(jié)選。學習本文要讓學生在了解跌宕起

伏的情節(jié)過程中,感受作品風趣幽默、富有生活情趣的語言特色,學會分析個性鮮

明的小說人物形象;宜通過情感體驗弓{導學生領會成長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把握小說人物特點,學習人物形象塑造的多種手段。

2.品味富有生活氣息、兒童情趣的語言。

3.結(jié)合自身閱歷,感受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歌曲《小小少年》營造氣氛。大人們總說你們這個年齡是沒有煩惱

的,相信有很多同學不同意這種說法。今天就來讀一個發(fā)生在你們身邊的故事一

場由選舉引出的風波。

(二)整體探究

1.讀情節(jié):理清故事情節(jié),明確本文情節(jié)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特點。

2.讀人物:在故事中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你最喜歡誰,最不喜歡誰?為什么?

(三)難點突破

1.全面客觀地認識賈里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小說塑造典型人物的意義與方

法。

2.在生動的故事中領會成長對于“小小少年”來說真正意味著什么。

問題(1):你能理解男生賈里的所作所為嗎?

問題(2):賈里是不是真的領會了“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文中哪里

可以看出來?

問題(3):結(jié)合你自己的體驗,你覺得怎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滋味?你體會過

哪種人生的滋味?

問題(4);經(jīng)歷這一風波后,你對成長與人生是否有了新的感悟?請以“凡

人語錄”的方式寫下來,與同學一起分享。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賈里,策劃一次抵制噪音污染的主題活動,在活動前可查閱一下

相關法律法規(guī),替學校起草一份起訴書,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

2.閱讀小說《男生賈里》,更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

《山米與白鶴》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時可讓學生以自主閱讀為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

生吸取文章精髓,達到教學目標。在閱讀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生命之于生物的意

義,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教學目標

L感受、梳理人物情感的變化,把握山米與外祖父的性格特征。

2.理解“愛”這一主題的內(nèi)涵。

三、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很多的愛:父母的關愛、同學的友愛。那

么,愛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說,愛是理解,是尊重,是奉獻。很多人認為,相互理

解是人與人之間建立真正感情的基礎,缺乏相互理解的感情是不可靠的。今天,我

們一起來學習美國兒童文學作家貝特西貝爾斯的《山米與白鶴》,看看文中兩位

人物的感情是如何建立起來的,想想這對我們有何啟示。

(二)整體把握

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刻畫兩位主人公的細節(jié),在句子旁邊注上你從中分析出

的人物性格特點及感情。簡要復述故事情節(jié)。(可單人獨述,也可多人續(xù)講。)

1.把握情感的轉(zhuǎn)變。

山米的行為和情感前后有什么變化?

情節(jié)發(fā)展與情感變化:出逃(拒絕、對立)一捕鶴(報復、怨恨漸消)一喂

鶴(理解、愛上外祖父)。

山米對外祖父的感情變化:厭惡一接近一理解一愛。

2.探究“變”的原因。

是什么促使山米對外祖父的感情發(fā)生變化的?從文中找出相關心理活動及細節(jié)

描寫,并加以分析。

一只瞎鳥是很悲慘的,一個人的心靈不健全也是悲哀的,幸虧,外祖父的愛心

給白鶴帶來了希望,同時也改變了山米那變異的心靈。

3.歸納人物形象特點。

小組討論,學生發(fā)言,交流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相關的描寫進行歸

納。

性格特點一山米:倔強、任性、天真、善良;

外祖父:對生命抱有真摯的愛,倔強、正直。

(三)重點難點突破

探究:對愛的內(nèi)涵的深度挖掘。

1.問題一:外祖父更愛山米還是白鶴?

此題不一定要有明確答案,關鍵在于探究過程。探究時要落實到詞句,深入揣

摩人物內(nèi)心情感。

2.問題二:如果說外祖父愛鳥是對生命的珍視與虔誠,那么這里的祖孫之愛

又該如何看待呢?教育也是愛,本文就是一次愛的教育。

教師結(jié)語:外祖父的愛心是本文之魂,山米的外祖父那顆善良的心,足以感化

世間所有的東西,山米不就是在他的感召下發(fā)生變化的嗎?作者通過祖孫倆的對話

以及行為描寫,突出外祖父的細膩而負責任的美好心靈,山米的叛逆與異化在這種

大愛中消失了,代之以對愛的向往與渴望。

(四)美讀激情

讀文中的精彩段落,讀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這篇作品不以曲折驚險的情節(jié)取

勝,而以深沉動人的至情見長的藝術特色。

四、拓展延伸

1.交流一: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愛的世界。相信每一位同學都有不同的感

受。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你能訴說一個跟你有關的愛的故事嗎?

2.交流二:學本文之前,你對“愛”是如何理解的學完本文,你是否對

“愛”有了新的認識?以后的日子里,你會如何去做?(課內(nèi)演講或課后作文)

(選自《語文建設》20xx年09月)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

必修)教案教學設計「篇二」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見過月亮,也沐浴過它的清輝。在古代,月亮是人們寄

托情思、抒發(fā)情感的物象。描寫月亮的文學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文

學家蘇軾寫的一篇有關月亮的小短文一一《記承天寺夜游》。

二、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北宋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父蘇

洵、弟蘇轍都以文才聞名于世,而他的成就。他在歐陽修去世后,成為宋朝文壇領

袖。他在散文、詩詞、書法、繪畫方面均有驕人的成就,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作家。

三、文本鏈接

元豐二年,蘇軾因?qū)π路ǔ钟胁煌庖姡痪W(wǎng)羅罪名投入監(jiān)獄,四個多月后被

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由于貶謫的悲涼、失意的落寞,因此,利用夜晚賞月排遣心

中的苦悶,故作者借景抒情寫了此文,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

四、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

(1)學生聽讀,畫出生字詞,注意句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讀兩遍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

2.疏通文意。

(1)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如遇有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nèi)討論解

決。

(2)教師明確重點文言詞語。

①念(考慮,想到)無與為樂者,遂(于是,就)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②相與(共同,一起)步于中庭。

③但(只是)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罷了)。

(3)全班討論,落實翻譯。

(4)競背課文。

(5)抽查背誦。

五、課文精讀

1.文中是如何描寫月色的?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橫,蓋竹柏影也。”

2.這十八字寫景,有何妙處?

文中十八字寫景,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使讀者如見其景:月朗庭空,竹柏弄

影,創(chuàng)造了一個明凈幽閑的境界。作者將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描繪得充滿詩情畫

意。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边@句話應怎么理解?

明月經(jīng)常有,美景亦常在,但人物心情不同,欣賞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當

時與張懷民俱貶官黃州,雖任團練副使,卻無實權(quán),實在是一個閑人。作者與王安

石政見不合被貶,心境肯定不會如意,但是作者卻能從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中得到

美的享受,并描繪得充滿詩情畫意,表現(xiàn)出作者豁達寬廣的胸襟。

4.《答謝中書書》與本文都寫自然景物,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現(xiàn)加以

分析。

《答謝中書書》一文作者是個隱士,寄情于山水之中,文章中流露出的是對山

水的喜愛欣賞之情與無人能同賞的些微悵惘。本文卻是作者貶官之后作的,不免有

對自己宦海浮沉的悲涼、失意、惆悵和憤懣之情,但同時也有善于自我排遣的豁達

態(tài)度。

六、探究升華

山川、清流、明月是大自然對于人類的恩賜,也是無數(shù)文學家們不遺余力地歌

頌和吟賞的對象,不論是得意或失意之人,仿佛只要回歸到了山水中,與清風明月

為伴,那一腔的失意或悵然總能一掃而空,重獲心靈的自由。

“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鄙剿那逡襞c絲竹之音截然不同,它能讓真心

觀賞它的人蕩盡胸中塊壘,得到無比美好的精神享受。古往今來的人們從大自然的

美景中不僅能尋求精神上的安寧,也在沉醉山水之中練就了一雙慧眼,他們用生花

妙筆及時地描繪出了這些美景,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不論是陶弘景《答謝中書

書》中無人同賞的些微悵惘,還是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中的豁達,都能夠引起千

載之后人們的共鳴,讓人仿佛進入當時的情境中。

七、文章脈絡

《記承天寺夜游》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寫作者與張懷民在庭中散步。第二層寫

散步時所見的月色。第三層寫作者內(nèi)心的感慨。

八、寫作特點

《記承天寺夜游》

1.襯托手法的運用。

這是一篇小品文,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描繪月光明亮之美的方

法。他不是直接寫天上的月亮如何璀璨、明凈,而是運用襯托的手法,寫庭下如積

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橫。從下到上,突出月亮的皎潔,給人一種獨特的自然之

美,把景物描寫得栩栩如生。

2.寫景、抒情、敘事相結(jié)合。

全文以敘事、寫景為主體,以抒情為輔助。小品文寫出了作者承天寺夜游的感

受,大體可歸結(jié)為:前半部分敘事,中間部分寫景,最后三句抒情。這樣,使全文

寫景、抒情結(jié)構(gòu)分明,敘事中流露出被貶的悲寂,因此作者在文章中借景抒情,給

人以無限的回味和感慨。

3.詞語的巧妙運用。

文章中起筆扣“夜游”,徑入題旨,接著用“至”“尋”“步”等詞,把夜游

的地點、同游者等交代得清楚明了。又如作者寫“月”,無一字寫“月”,而又無

一字不在寫“月”。作者別具匠心地從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見到月色空明。這樣

寫,精致而含有深長的意味。

九、板書設計(略)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

必修)教案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暢地朗誦課文,達到熟讀成誦。

2.掌握、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感知文章大意。

3.感受語言之美,學習寓情于景的‘手法。

4.體會作者寄情于奇山異水的高雅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反復朗讀,理解文章思想內(nèi)容。

2.細心品味,感悟文中的情感。

教學難點:

1.理解本文主旨和寓情于景的寫法。

2.賞析駢文特點,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創(chuàng)意:以讀代講通“文意”,自主學習明“文技”;熟練背誦蘊“文

氣”,合作探究悟“文趣”。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本單元我們跟隨酈道元欣賞了三峽的迤遮風光,在陶弘景的筆下,我們感受到

了山川之美,與大文豪蘇軾,享受了月夜的空明澄澈,今天讓我們再回到1500年

前,同南朝梁文學家吳均一起走進富春江,去感受那里的奇山異水,去體察作者高

雅的審美情趣。

(板書課題)

二、課前準備,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縹(pi6o)湍(tudn)軒(xudn)邈(mido)泠(ling)

嚶(ying)鶯(yudn)窺(kui)柯(k?)

教師指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理解、認記,可以讓學

生大聲讀一讀,動手寫一寫。

三、以讀代講通“文意”

1.朗讀課文

要求: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注意語氣,突出重音,節(jié)奏鮮明,速度稍緩。

老師可做朗讀指導與示范。

2.疏通文意

(1)自主學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難懂的詞語,由教師提問或者學生提出

問題老師解答。

積累常用實詞:俱:全,者B。許:余。絕:極頂。湍,急流。甚,勝過,超

過。

激:沖擊,沖刷。猶:猶如,如同。

(2)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弄不懂的問題,通過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相互

質(zhì)疑解答。

(3)課堂交流,翻譯全文,教師點撥。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教學千法,朗讀為本,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要把朗

讀貫穿課堂始終,引導學生感知文意,感受音韻美。疏通文意不再逐字解釋,而應

該放手給學生,自己讀順,對于疑難問題,老師適時指導點撥,學生做知識總結(jié)積

累。)

四、自主學習明“文技”

此環(huán)節(jié)采用的方法是引領學生回憶《三峽》,然后利用板書引導學生自我閱讀

并填補圖示,完成課文結(jié)構(gòu)的學習。

引導學生抓關鍵語句思考:

1.從富陽至桐廬的景致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明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寫)

2.本文重點寫了哪些內(nèi)容?

明確:“異水”和“奇山”(分寫)

由此感受本文整齊、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品味結(jié)構(gòu)美。

3.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富春江之美的?

①學習第二段。從水清、水急的角度感受水之異。

②學習第三段。從形、聲、色的角度感受山之奇。

品味本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③齊讀課文體會本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千丈見底水之(清)(異)水猛浪若奔水之(急)

負勢軒邈山之(形)(奇)山

泉鳥蟬猿山之(音)橫柯疏條山之(色)

提問:為何先寫水再寫山?

明確:由近到遠,此刻作者是坐在船上欣賞富春江的景色。

提問:這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嘗試用如下句式概括。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好一處不同尋常的水啊,你看一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好一處不同尋常的山啊,你看

用文中的句子先填空,例如:

好一處不尋常的水啊,你看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好一處不尋常的水啊,你看極端神劍,猛浪若奔

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描述。學生合作探究,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jié):吳均筆下的山水,不僅有形有色,還有聲??此埔环N非常喧鬧、非

常嘈雜的景象,卻是一種幽靜美妙、和諧悅耳的天籟。山間自然音響,既反襯山間

的靜寂,又讓人感受到了自然生命的歡樂律動。

提問:文章用了哪些寫作技巧,小組合作探究,請代表起來發(fā)言。

L抓住了景物的特點,突出了“奇山異水”。

2.按地點轉(zhuǎn)移,由近及遠的順序?qū)懀簭牧黠h蕩,俯視碧水,仰觀青山。

3.采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描寫對象形象鮮明,富于生機: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夸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對偶);負勢競上,爭高直指(擬人);泉水激

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對偶)

4.詳寫山,略寫水。疏密有分,輕重有度。

(設計意圖: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zhuǎn)換。新課標中要求學生

自主學習,此環(huán)節(jié)就是強調(diào)自主學習,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五、熟練背誦蘊“文氣”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

必修)教案教學設計「篇四」

一、課前準備

1.查工具書,給加點的字注音,解釋詞語:

遺骸遺留下來的骨骸。

蟾蛛一種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nèi)有毒腺,俗稱癩蛤蟆。

褶皺由于地殼運動,巖層受到擠壓而形成的彎曲。

劫難災難。

致密細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發(fā)源處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來。

天衣無縫神話傳說,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制作,沒有縫兒。比喻事物沒有

一點破綻。

2.正確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內(nèi)容。

二、導人新課,激發(fā)興趣

1.將制作的大陸漂移示意圖(見《教學參考書》有關資料二:地質(zhì)年代與大陸

漂移學說)課件在多媒體教學平臺上演示。

2.長期以來,人們試圖解釋地球上陸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種各樣的假

說?,F(xiàn)在,地質(zhì)學家們普遍認為,在2億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地都是連在一起

的,后來由于某種原因,這塊超級古大陸一分為二,繼而又四分五裂,相繼形成了

北美洲和亞歐大陸、南極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新西蘭和印度次大陸。這就

是在地質(zhì)學上曾引起一場深刻革命的大陸漂移學說。1986年,阿根廷南極研究所

的專家在南極發(fā)現(xiàn)的恐龍化石,就為這一學說提供了有力證據(jù)。這是為什么呢?這

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美國科普作家和科學幻想小說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兩篇。

(板書課題及作者名)

三、自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學生讀文,思考討論:

(1)兩篇短文各自要說明的內(nèi)容是什么?

(2)兩篇短文都談到了恐龍的滅絕,但說明的角度不同。試比較。

(此題意在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對比閱讀,培養(yǎng)學生善于多角度、

多側(cè)面看問題的科學思維能力。)

2.教師點撥:

(1)第一篇《恐龍無處不有》依據(jù)在南極發(fā)現(xiàn)恐龍化石的事實,佐證了大陸漂

移假說;第二篇《被壓扁的沙子》通過對“被壓扁的沙子”的反思,證明外星撞擊

導致恐龍滅絕。

(2)這兩篇短文都談到了恐龍的滅絕,但這——問題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

色”不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談到恐龍滅絕的歷史,談到它的化石尤處不有,是為

了證明另一科學理論(“板塊構(gòu)造”理論)的正確;而在第二篇中,恐龍的滅絕則成

為探討的主題,“被壓扁的沙子”則成了證據(jù)。

四、細讀課文,揣摩語言

阿西莫夫素以駕馭語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稱。速讀課文,試結(jié)合上下文,說說作

者在行文中放在括號里的下列補充說明文字有何作用。

(1)青蛙和蟾繪是人人皆知的現(xiàn)代兩棲動物。

(2)如果看一張地圖,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們拼

合得多么天衣無縫。

(3)萬一某天某個星體要撞擊地球,我們也許會知道如何來避免這種撞擊。

(4)即非常純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對金剛石加熱,從而把它恢復到原始碳的狀態(tài),但誰愿

意這樣做呢?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

必修)教案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在誦讀吟詠中感受本詞的語言特色。

2、體會詞的意境,感悟詞人所表達的深刻感受。

說明:

作者是北宋時期的太平宰相,在他的詞中多以表現(xiàn)“閑愁”為主題。但本詞中

似乎于無意間描了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而賦予深刻的哲理,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去思

索宇宙及人生的問題,這和作者其它的“閑適”詞有所不同。同時.,詞中涉及到時

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xiàn)得十分含蓄,而這些深邃的思考對于人

生閱歷尚淺的中學學生來說,他們很難有深刻的體會,故學習本文的過程中,老師

指導學生加強對本詞語言的體味和欣賞,在對語言的感悟中引導學生去不斷地挖掘

本詞的深刻內(nèi)蘊,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在讀讀背背中感受語言清麗自然的特點。

2、難點:理解詞中“夕陽西下兒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

來。”所蘊含的深邃內(nèi)涵。

說明: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廣為傳誦的名篇佳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而對

本詞中所蘊涵的豐富的思想感情,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因認知程度即他們的知識結(jié)

構(gòu)、人生閱歷、對生活認識的深度等比較有限,所以在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

情,尤其是本詞所表現(xiàn)出的對人生、對宇宙的深邃認識時,會存在一定的困難,故

在教學中應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能結(jié)合自身對生活、對社會、對人生的

認識,進一步地去感受,在思索感受中獲得不斷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并引導學生

在充分的朗讀中體會本詞的語言美、意境美。

教學過程

交流導入,激發(fā)興趣

1、在你們積累的古詩詞中,你還記得哪些?能背給大家聽聽嗎?

2、記得李白有詩《黃鶴樓》,其中有一句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

悠悠?!痹娭斜磉_了作者對世事的變遷、人生沒有永恒的感慨。那么在曾經(jīng)貴為一

國宰相的宴殊筆下,會留給我們一些怎樣的思考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浣溪

沙》。

1、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古詩詞。

2、引導學生對《黃鶴樓》中“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币痪涞?/p>

體會,學生可自由發(fā)表見解,并由此導入對晏殊之《浣溪沙》的學習。

1、從學生積累的古詩詞入手,意在引導學生對本詞學習的興趣。

2、由學生小學時即積累過的《黃鶴樓》中慨嘆時間的茫遠、人生變化無常的

詩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睂雽Ρ驹~主題的理解與探討。

朗讀體會,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散讀,結(jié)合書下注釋,初步理解本詞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2、教師范讀,引導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出的感慨抒懷之情。

在朗讀中使學生能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初步感知本詞的字面意思。

這節(jié)課主要呈現(xiàn)出兩個板塊,即在朗誦中體會,在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描摹中感悟,

使學生初步了解詞中所表現(xiàn)的深邃的思想,進而感受詞本身所帶給我們的藝術享

受。該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xiàn)學習過程中的第一個板塊。

深入文本。

感悟深邃內(nèi)涵

1、請學生再讀本詞,并請學生簡單描述一下對本詞的理解。

2、在誦讀中引導學生對“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

燕歸來”句作深入的體會,因為這幾句蘊涵深刻的哲理,內(nèi)涵廣泛,學生有充分想

象的思維空間。

1、學生可以結(jié)合書下注釋,并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2、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性的句子來思考體會,但必須在結(jié)合文本的基礎上

作深入地思考。

“無可奈何”、“夕陽西下”,看似凋衰消逝,但眼前的景“花落”、“燕

歸”都“似曾相識”,引導學生在關鍵詞句的玩味中認識到作者所要傳遞給我們的

生活哲理: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會消逝,但新的事物總是以新的面貌在不斷地出現(xiàn),

生活不因消逝而變得虛無。

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全詞語言的圓轉(zhuǎn)流利、通俗暢曉、清麗自然的特點,同時全

詞所表現(xiàn)出的啟人神智、耐人尋味的深刻內(nèi)涵的理解,可在學生結(jié)合自身對生活、

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中,進一步地去感受,在思索感受中獲得不斷提升感悟生活

的能力。

創(chuàng)造性的描摹

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如寫、畫、唱等形式)描摹詞的意境,在創(chuàng)造性的描摹中加

深對詞中所表現(xiàn)出的對人生、宇宙的認識。

1、學生自主思考,并采用適合自己的形式,個性化地再現(xiàn)自身對本詞的感受

與領悟。

2、學生交流、探討,加深對全詞的認知與理解的程度。

在該階段的活動中,融合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方式,并呈現(xiàn)學生在

學習的過程中自身獨特的認識和感受(即學習過程中的第二個板塊),意在使學生對

詞中深刻內(nèi)涵的深層理解可水到渠成。

布置作業(yè)

1、網(wǎng)上查閱有關宴殊的資料?,了解其生平。

2、自由積累宴殊的其它《浣溪沙》詞作2首,讀讀背背,感受詞中所蘊涵的

思想感情。

1、完成作業(yè)。

2、可在課外討論交流自己對作業(yè)中兩個問題的認識與理解。

通過網(wǎng)絡資源、與同學的交流互動,拓展視野,增加積累,并在自我學習中增

強語文能力。

思路點撥

還可以教給學生學會對比歸類的學習方法,讓學會舉一反三地進行詩詞的學

習,比如在與作者其它詞作【《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所表現(xiàn)的不同感情的

比較中,領悟詞中蘊涵的思想情感;另外還要讓學生明白詩歌的解讀不是單一的,

用自己既有的生活體驗去解讀詩歌才是最好的學詩方式?!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

哈姆雷特”,詩歌的解讀也同樣如此。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

必修)教案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注重整體感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通過參考注釋和工具書,對文章

的主要內(nèi)容及感情基調(diào)有初步認識。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語感,以朗讀和背誦帶動其他環(huán)節(jié)。

過程與方法

L誦讀,體味語言的自然美,學習寫景的技巧。

2.從敘事寫景的角度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加深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答謝中書書》:感受祖國山川之美。

2.《記承天寺夜游》:培養(yǎng)豁達寬廣的胸襟。

【重點和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作品內(nèi)容,領悟作者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的情懷。

難點:反復誦讀,體味語言之美。

【教學方法】

誦讀法課外資料延伸法

【課前準備】

陶弘景及蘇軾的生平資料、承天寺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對于祖國的秀美山川,無數(shù)位文人在贊羨的同時,也作了大量的描寫,但用書

信這一文體進行描摹并且成為名篇的卻并不多。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陶弘景用書

信文體寫的《答謝中書書》,從中感受他所描繪的山川之美。

二、作者簡介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丹陽秣陵(今南京)人。幼有異慧,年四五歲

即以荻為筆在灰中學書,讀書萬卷,未及弱冠,齊高帝即引為諸王侍讀。后隱居于

句容茅山,自號華陽隱居。因梁武帝早年與之游,即位后,逢有朝廷吉兇征兆等大

事,常前去征詢他的意見,時人稱他為“山中宰相”。好神仙之術,愛山水。著作

甚多,大都亡佚,詩文今傳《陶隱居集》輯本一卷。

三、文本鏈接

陶弘景生活在南北朝時期,因政局動蕩,社會混濁,他遁遜山林,從大自然的

美景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所以他在《答謝中書書》中以描畫山水昭示自己所好,

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

四、整體感知

1.明確學習目標。

2.范讀課文。

(1)學生聽讀課文,注意句子的節(jié)奏、輕重音等,初步感知課文。

(2)自由朗讀兩三遍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做到流利地朗讀。

3.疏通文意。

(1)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如遇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nèi)討論解決。

(2)教師明確重點詞語。

五色交輝:交相輝映。曉霧將歇:消散。

夕日欲頹:墜落。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參與,這里指置身其中。

(3)全班討論,理解文章大意。

4.背誦課文。

(1)自由競背。

在四人小組內(nèi)互相檢查背誦。

(2)教師抽查背誦。

五、課文精讀

1.本文語言優(yōu)美,讀起來朗朗上口,試歸納本文的語言特點。

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運用對偶、排比手法,語言精練生動,將描繪的山水

之美寫得清麗自然,毫無堆砌雕琢的弊病。

2.深化:找出文中你所喜愛的句子并簡要分析。

3.拓展:“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歷代詩人也留下了大量山水詩句,請大家

相互交流收集的詩句,并試簡評詩句特色。

4.《答謝中書書》首句總領全文,概括古今高雅之士的情懷。綱舉則目張,中

間部分承前文具體描寫山川之美,選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從仰視、俯視、平眺的視

覺角度,從色彩,從四時,從晨昏,從動靜,從聽覺等角度展開,用自己獨特的體

驗去詮釋自然景物綺麗的風光,展現(xiàn)出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卷。而最后一句則以

感慨收束,自比先賢,怡情山水,自得其樂。

六、探究升華

描寫謳歌自然之美的作品浩如煙海,但像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這樣短小簡

約、字精意達的卻并不多見,我們應學習他不作繁文、惜墨如金的寫作態(tài)度。

七、文章脈絡

全文分三部分?!吧酱ㄖ溃艁砉舱劇笨傤I全文,從古至今,以“共談”概

說人人皆愛,以“美”點明全文中心。當中部分則具體敘寫山川之美。最后墊以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先以感嘆總括前文,復以

名人證實此說。

八、寫作特點

1.描寫細致。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边@三

句是寫靜景,寫得形色俱備,精彩紛呈。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與雄偉,

以“見底”表示水之清澈與透明,一仰一俯,視野開闊,山水盡收眼底。接著移步

換景,由清流而寫兩邊的景物。可寫之景物必定多不勝數(shù),但作者抓住其色彩給人

以具體的視感:五彩繽紛的石壁,郁郁蔥蔥的樹林,碧綠青翠的竹園。一年四季,

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斕,足以讓人大飽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點。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作者描寫自然景物時,扣住

最能表現(xiàn)景色特征的時間一一早、晚來描繪。在旭日東升、晨霧將散的一片寂靜

里,山林中呈現(xiàn)一片猿鳥爭鳴的歡騰景象?!皝y”字寫出了猿鳥爭鳴的喧鬧景象,

使整個山林充滿著勃勃生機。夕陽將要落山時分,余暉照映著水面,層層粼波之

中,不斷有魚兒從水中爭相躍起?!案偂弊謱懗鲷~兒爭先恐后躍出水面的場景。一

早一晚,一空中一水面,一鳴一躍,構(gòu)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立體流動畫面。

2.抒寫奇美。

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中展現(xiàn)了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