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二中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二中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二中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二中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二中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二中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左傳》記載,“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惫?21年,秦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仔細觀察《秦滅六國示意圖》,秦所滅六國中屬于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諸侯國的是A.② B.④ C.⑤ D.⑥2.針對“現(xiàn)代化是否導致西方化”的問題,美國國際政治理論家亨廷頓認為,希臘和羅馬古典文明的遺產、天主教和新教、歐洲語言、精神權威和世俗權威的分離(或稱政教分離)法治、社會多元主義、代議機構、個人主義等西方文明核心的體制、實踐和信念方面是西方文明包含的主要特征,這些特征不是其他的文明具備的。下列對亨廷頓的觀點,表述正確的是A.發(fā)展中國家的現(xiàn)代化必然會導致西方化B.平等、開放、包容是各國文明的共同特征C.各國的發(fā)展道路依附于本國的歷史傳統(tǒng)D.西方文明的價值在于其發(fā)展的普遍性3.“無論美國人對自由報以多么深的敬意,在制憲者看來,讓中央政府為自由而受到束縛,以致不能去做那些需要它做的事(這些事包括保有能讓自由得以繁榮的條件),并不明智?!庇纱嗣绹鳤.實行聯(lián)邦制,加強中央政府權力B.踐行三權分立原則,實現(xiàn)權力制約平衡C.開創(chuàng)兩黨制,避免一黨專制獨裁D.推行人民主權原則,確保公民自由權利4.1930年12月,胡佛在第二個國情咨文中說:“政府可以做出的最佳貢獻在于鼓勵地方上的相互合作,各級政府─聯(lián)邦、州、縣要加入各社區(qū)的救濟活動并盡其應盡的本職”。材料中這一咨文A.說明放棄了自由放任政策 B.說明胡佛擴大了政府職能C.為羅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鑒 D.無力阻止經濟危機的惡化5.1950年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總額,比1949年增加12倍,反映了:()A.經濟穩(wěn)定 B.財經根本好轉C.合理調整工商業(yè) D.人民收入增加6.據《歐洲家庭史》記載,在19世紀西歐,“父母—子女組合,看起來已是主要家庭群組。但是當各自出外謀生后,所有孩子就離開父母”。同時“曾是普遍現(xiàn)象的生產性家庭單位現(xiàn)今成為例外了”,“沒有生產職能的家庭便成為一種眾多的現(xiàn)象”。這反映了①封建經濟瓦解,手工工場增多②雇傭勞動制促進人口流動③工業(yè)革命引起家庭職能的變化④年輕人產生了獨立的意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公元1314年,元朝決定實行科舉考試,將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作為重要考試內容,還確立了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分卷考試,各取二十五人的制度。這一措施A.促進了元朝文化學術繁榮 B.終結了蒙古貴族特權政治C.體現(xiàn)了人才選拔地域公平 D.加速了元政權封建化進程8.如表為1912—1920年中國機械凈進口值(海關兩)。表中數據變化說明年份191219131914191519161917191819191920數值58057517979999858998146682346384203587168577682541520174724036819A.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發(fā)展歷經磨難B.實業(yè)救國成為社會發(fā)展的主導思潮C.國內外政局的變動影響經濟發(fā)展D.近代中國工業(yè)結構出現(xiàn)了重大變化9.曾任佛羅倫薩總督的布魯尼(1370—1444年)在給友人的信中說:“你應該從兩方面進行學習。首先應該掌握文藝;其次要研究那些分析生活、性格,被稱作人文學科的科學這些學科可使人變得更完善和美好。"布魯尼旨在宣揚A.文藝復興促進了人性的覺醒 B.人文學科更有利于人的發(fā)展C.通過學習培養(yǎng)塑造健全的人 D.人文學科是一門真正的科學10.美國國防部就某項科技成就宣布說:“它的出現(xiàn)證明了中國正在推進一個重要目標:最早于1973年前建造可以投送核戰(zhàn)斗部到美國和歐洲目標的導彈。這條新聞將影響美國國會對于提議擴充反導系統(tǒng)的行動?!苯Y合所學,指出下列項中與之相關的是A.原子彈爆炸成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B.中國國防科技迅速發(fā)展惡化了美歐關系C.“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影響了國際戰(zhàn)略格局D.中國核技術研究突破引發(fā)了世界核軍備競賽11.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卷十二》中,對近代列強在華不同時期投資第一位的相關數據統(tǒng)計(見下表)。這些數據反映出時間1840—1895年1895—1911年1911—1927年1927—1937年1937—1945年1945—1949年國家英國英國日本美國美國美國數量(萬元)802633955696271196926209647918比重(%)82.528.144.237.375.568.1A.近代英國在華投資額不斷下降B.近代美國在華投資額不斷增長C.甲午戰(zhàn)爭后日本開始占據第一D.甲午戰(zhàn)爭后英國喪失絕對優(yōu)勢12.“……深刻的反省??诳诳谡姓J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惟一合法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重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制的一部分。口口口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口口口政府決定……建立外交關系?!鄙鲜鑫淖肿钣锌赡艹鲎訟.聯(lián)合國第2758號決議 B.《中美聯(lián)合公報》C.中美《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lián)合公報》 D.《中日聯(lián)合聲明》13.一份11世紀的教會文獻指出:任何人接受皇帝、國王、公爵或侯爵任命為主教或院長,教會將不予承認,并剝奪其進人教會的權利。同樣地,皇帝、國王、公爵或侯爵若將主教職或其他神職授予他人,將受到天主的譴責,失去永生的機會。材料說明羅馬教會A.注重與君主協(xié)商教會事務B.嚴禁授予君主與貴族教職C.避免世俗君主干涉教會人事權D.防范教宗與世俗君主貴族合作14.南京,常常被視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和終點”。這里的“起點”和“終點”分別對應的歷史事件是A.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政治協(xié)商會議召開B.《南京條約》簽訂、南京國民政府覆滅C.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殺D.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國民政府從重慶遷回南京15.法國著名學者雷奈·格魯塞的《東方的文明》寫道“秦代在歷史上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周時已有的中國的力量,由它一個最有生氣的成分聚合,集中起來,提高到權力的頂峰?!狈仙鲜鲇^點的說法是A.中央集權制度形成B.實現(xiàn)了國家統(tǒng)一C.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加強D.創(chuàng)立三公九卿制16.“‘日不落帝國’在一定意義上是英國的工業(yè)家、企業(yè)主開創(chuàng)的,而不是殖民軍隊和海軍將領們通過征服締造的?!边@句話旨在A.肯定工業(yè)革命對英國殖民體系形成的重要作用B.反思英國在世界范圍殖民體系形成中的侵略性C.揭示英國經濟實力遠在軍事實力之上的事實D.強調英國資產階級主導帝國的發(fā)展而非殖民軍隊17.有學者指出:(西漢)首先遇到的第-個大問題是帝國跨地過廣,不能全部由中央集體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種“斑馬式”的省級組織。體現(xiàn)這種“斑馬式”省級組織的制度是()A.郡國并行制度B.君主專制制度C.中央集權制度D.郡縣制18.為了換取各省政治支持,南京國民政府于1928年正式將土地稅劃歸給各省管理,放棄了對創(chuàng)造國民總產值65%的農業(yè)部門的任何財政權力,中央財政總收入主要依靠關稅、鹽稅、統(tǒng)稅等城市稅收和工商稅收。這一做法可能使A.中央集權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B.城市經濟重要性明顯高于農村C.農民稅務負擔將大大減輕D.中國失去農業(yè)現(xiàn)代化發(fā)展契機19.“臣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yǎng)天下之士;數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边@里的“臣”、“陛下”分別指A.賈誼、漢景帝B.晁錯、漢文帝C.董仲舒、漢武帝D.魏征、唐太宗20.清代對中級官員的選任,廢除明代由大學士、九卿會同推舉的制度.而由吏部將有資格者全部開列,提供給皇帝直接圈定。這一變化A.確保了被推舉官吏的才干 B.表明科舉制度已遭到破壞C.強化了君主對官員的控制 D.擴大了吏部選任官的權力21.當今世界一些頂尖科學家預測,由于全球變暖,大約100年后,世界很多地方將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沒,人類生存面臨危機為此,人們所做的努力有A.組織“七十七國集團”B.簽訂《京都議定書》C.大力發(fā)展互聯(lián)網經濟D.組建世界貿易組織22.宋朝形成了“中書主民,樞密院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的局面。這反映出A.宰相職權范圍擴大B.專制皇權達到頂峰C.君權對相權的制約D.中央對地方控制加強23.下圖呈現(xiàn)的是北京市民使用的購貨證和購糧證,票證的流行說明我國當時①實行計劃供應體制②日常生活用品短缺③購銷矛盾非常突出④城鄉(xiāng)差別逐步擴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4.“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适ト酥灾稳似咔椋奘x,講信修睦,尚辭,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這段話中強調的治國思想是A.為政以德 B.以禮治國 C.無為而治 D.三綱五常25.新中國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長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對帝國主義要和氣一點,對反動派印度尼赫魯要和氣一點,對修正主義要和氣一點,對亞非拉人民斗爭的援助要少一點,此政策在當時被毛澤東認為是修正主義而遭受批判,這說明當時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未得到實踐B.國家利益決定國家對外政策C.黨內外交政策開始出現(xiàn)嚴重分歧D.外交政策受到極左思潮影響26.下圖是中世紀興起的牛津大學,其最初興起的主要原因是A.為傳播宗教的需要 B.為宣傳無神論需要C.擺脫教會對教育控制 D.歐洲城市復興的推動27.亞里士多德指出,城邦顯然是自然的產物,人天生是一種政治動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脫離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個鄙夫?!瓱o族、無法、無家之人,這種人是卑賤的,具有這種本性的人是好戰(zhàn)之人,這種人就仿佛棋盤中的孤子。他認為A.人的自由受城邦生活的制約B.亞里士多德崇尚和平與正義C.在城邦居住者皆為城邦公民D.希臘城邦是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28.據統(tǒng)計,1911年全國興辦的各級各類學校數目為52500所,學生總數達163萬人,其中占相當數量的是蒙養(yǎng)院的學生和初等小學堂的學生,而在專門學堂、師范學堂普通中學和實業(yè)學堂就讀的人數不超過10%。這反映了當時A.仍然固守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 B.科舉制阻礙教育事業(yè)發(fā)展C.啟蒙教育的規(guī)模亟待擴大 D.新式教育的社會影響有限29.有專家認為:中國的洋務運動雖以“求強求富”為口號,但始終側于以“求強”為核心的軍事工業(yè)進行近代化建設和經營;而日本明治維新在“殖產興業(yè)”口號指導下,在興辦軍事工業(yè)的同時也大力興辦民用工業(yè),這一觀點認為兩國早期現(xiàn)代化建設成敗的原因是A.是否統(tǒng)籌好了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的關系B.是否處理好國企和民企關系C.是否統(tǒng)籌好了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D.是否對社會進行了廣泛動員30.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zhàn)》中說:“普選權在此以前一直被濫用,或者被當作議會批準神圣國家政權的工具,或者被當作統(tǒng)治階級手中的玩物,只是讓人民每隔幾年行使一次,來選舉議會制下的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而現(xiàn)在,普選權已被應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選舉他們的行政的和創(chuàng)制法律的公務員?!边@里馬克思充分肯定了A.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人權宣言》B.巴黎公社的普選制C.1875年法蘭西共和國憲法D.巴黎公社的限薪制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明孝宗即位之初,朝政局面并不樂觀。為了鎮(zhèn)壓成化年間的流民起義,財政支出日益增加,國庫儲蓄減少。行政效率差,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員都是混日子。孝宗的改革首先從內閣開始,罷免了以外戚萬安為首的“紙糊三閣老”。大量起用正直賢能之士,使得無論是朝中還是宮中都為之一新,時稱朝序清寧。孝宗規(guī)定,凡是交給大臣討論的奏章,普通內容的,復奏處理不能超過兩天;如果事關多個部門,不能超過十天;如果是涉及戰(zhàn)爭等重大事務的,最多不能超過十五天。這個規(guī)定下發(fā)后,明朝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孝宗體恤民生,善待百姓,他常常減免地方的賦稅。地方官奏報因災情免賦的要求,他都無一例外地下旨同意。明孝宗力求節(jié)儉,減少皇宮的開支與供奉,宮廷開支最儉約的時候,只有成化年間的六成。孝宗改革之后,內外無憂,后世史家以弘治朝為“中興之世”?!鶕?60百科整理(1)根據材料,概括明孝宗改革的內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明孝宗改革的影響。32.中日之約材料一1870年9月,日本外務權大丞柳原前光等一行抵達天津,拜見了直隸總督李鴻章,要求同中國“通情好,結和親”,總理衙門則以“貴國既常來上海通商,嗣后仍照前辦理,彼此相信,似不必更立條約,古所謂大信不約也”相答復。柳原心有不甘,再三懇請,聲稱“英法去美諸國,強逼我國通商,我心不甘,而力難獨抗,……惟念我國與中國最為鄰近,宜先通好,以冀同心合力。”這番言辭打動了李鴻章,他上書總理衙門稱:“……推誠相待,俯允立約,以示羈縻?!痹鴩仓鲝埮c日訂約,……總理衙門于是應允日本可遣特派大臣到津與中國欽派大臣“會議章程,明定條約,以垂永遠,而固邦交”?!吨腥招藓脳l規(guī)》簽署的背景材料二第十三條兩國人民如有在指定口岸,勾結強徒為盜為匪,或潛入內地,防火殺人搶劫者,其在各口由地方官一面自行嚴捕,一面將案情飛知理事官(外交官),倘敢用兇器拒捕,均準格殺勿論。惟須將致殺情跡會同理事官查驗。如事發(fā)內地不及查驗者,即由地方官將實在情由照會理事官查照。其拿獲到案者,在各口由地方官會同理事官審辦。在內地即由地方官自行審辦,將案情照會理事官查照?!吨腥招藓脳l規(guī)》問題(1)閱讀材料推斷《中日修好條規(guī)》是否平等條約,你的判斷依據與標準是什么?(2)在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中列舉中日之間與《中日修好條規(guī)》性質相反與相近的條約各一例。(3)“(《中日修好條規(guī)》)這是根據歐美列強所通用的國際法原理……”(日本扶桑社歷史教材2001年版),但第十三條條款內容中有一項細節(jié)不符合當代外交條例規(guī)范,指出這一細節(jié)。33.紋章的時代流轉紋章起源于古希臘、古羅馬戰(zhàn)爭中戰(zhàn)士們所使用的盾牌形狀或上面帶有的簡單符號,這些符號圖形在戰(zhàn)爭中發(fā)揮著區(qū)分敵友的重要識別功能。中世紀的歐洲,士兵或仆從的頭盔、旗幟、馬飾、衣服等其他物品上,均裝飾有其隸屬主人的紋章。1547年愛德華六世即位后,英國議會法令明確規(guī)定,宗教法庭所使用的印章必須刻上國王的盾形紋徽。到伊麗莎白后期,除了國王的徽章,其他私人徽章幾乎全被取消。17、18世紀,刻有紋章圖案的瓷器在歐洲盛行,皇家、貴族及普通平民,都可以在生活用品中展示自己的紋章。問題(1)17、18世紀的歐洲有哪些歷史運動推動了普通平民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紋章?(2)根據材料,分析紋章在時代流轉中體現(xiàn)的政治含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戰(zhàn)國后期的地圖中,⑥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諸侯國燕國,D項正確;與圖中②④對應的是戰(zhàn)國初期“三家分晉”建立的韓國和趙國,AB兩項錯誤;⑤是田氏代替姜氏統(tǒng)治的齊國,不是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諸侯國,C項錯誤。2、C【解析】

亨廷頓認為,西方文明包含的主要特征不是其他的文明具備的。其意在強調各國的發(fā)展都是具備自身的特點的,各國的發(fā)展道路都要依附于本國的歷史傳統(tǒng),故C符合題目的要求;A項說法錯誤,“必然”一詞太絕對;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各國文明的共同特征,故B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西方文明的特殊性,故D項錯誤。3、A【解析】據材料“讓中央政府為自由而受到束縛,以致不能去做那些需要它做的事……并不明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加強中央政府權力的主張,美國聯(lián)邦制加強中央政府權力,符合題意,故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三權分立的問題,故B項錯誤;材料也沒有反映兩黨制的問題,故C項錯誤;材料主旨也不是說明公民自由權利的問題,故D項錯誤。故選A。4、D【解析】

“政府可以做出的最佳貢獻在于鼓勵地方上的相互合作,各級政府─聯(lián)邦、州、縣要加入各社區(qū)的救濟活動并盡其應盡的本職”體現(xiàn)了胡佛政府意圖通過鼓勵地方的合作、加強救濟來應對危機。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咨文無力阻止經濟危機的惡化,故D正確;胡佛政府沒有放棄自由放任政策,故A錯誤;材料中沒有政府職能擴大的信息,故B錯誤;羅斯福沒有借鑒胡佛這一措施,故C錯誤。5、A【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1949-1951是我國的三年調整時期,這一段時間里中國共產黨采取了沒收官僚資本,調整物價,調整工商業(yè)等措施,使工農業(yè)發(fā)展超過歷史最高水平,1950年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總額,比1949年增加12倍,說明我國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故選A;BD與50年的國情不符,C項是措施不是結果,排除。6、B【解析】

材料強調的是工業(yè)革命所帶來的影響,故結合所學可知,雇傭勞動制促進人口流動,工業(yè)革命引起家庭職能的變化,年輕人產生了獨立的意識。故B項正確。7、D【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元朝恢復科舉制,以《四書章句集注》作為重要考試內容,并按民族分化政策進行考試并分別錄取的制度,有利于元政權封建化進程,D正確;A、B與材料無關;C不是材料主旨?!军c睛】材料的關鍵詞是“公元1314年,元朝決定實行科舉考試,將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作為重要考試內容”,考查的是學生對材料的分析和理解。元朝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最終實現(xiàn)了封建化。8、C【解析】

1912—1914年增長較快是受中華民國成立的影響;1915—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中國機械凈進口整體呈下降趨勢,到1918年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才回升,1919—1920年中國機械凈進口值攀升,充分說明一戰(zhàn)對中國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影響,故答案為C項。材料反映了1912—1920年中國機械凈進口值情況,只能反映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某個階段,不能反映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全貌,也無法說明“歷經磨難”,排除A項;實業(yè)救國思潮在表格中無法體現(xiàn),排除B項;1912—1920年中國機械凈進口值反映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但無法說明輕工業(yè)和重工業(yè)發(fā)展的比較,排除D項。9、C【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首先應該掌握文藝”“其次要研究人文學科”等信息可知,學習這些有利于個人發(fā)展,因此布魯尼旨在宣揚通過學習培養(yǎng)塑造健全的人,故答案為C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文藝復興對人性的影響,排除A項;B項的“更”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出比較,排除;材料不是從科學性上評價人文學科,排除D項。10、C【解析】

依據材料“1973年前建造可以投送核戰(zhàn)斗部到美國和歐洲目標的導彈”,結合所學可知,1970年的“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說明我國運載火箭有超遠的運輸能力,火箭可以放置核彈頭,從而可以造成對美國本土的核打擊,這說明“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影響了國際戰(zhàn)略格局,迫使美國擴充反導彈系統(tǒng),故C項正確;材料主要討論的是“可以投送核戰(zhàn)斗部到美國和歐洲目標的導彈”,而原子彈爆炸成功僅僅說明具備了原子彈制造能力,不能說明能造成對美國的打擊,故A項錯誤;材料看不出美歐同盟的惡化,故B項錯誤;在中國核技術發(fā)展前,美蘇就開始了競賽,他們早就發(fā)明了核武器,故D項錯誤。故選C。11、D【解析】

材料看不出英國不斷的下降,只能看出到辛亥革命之前是有下降趨勢,A錯誤;材料只能看出從1927年以后美國的投資額不斷增長,不能概括整個近代的特征,B錯誤;甲午戰(zhàn)爭以后日本并沒有占據第1位,只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占據第1位,C錯誤;從1895年到1911年英國的投資額比重明顯下降,喪失了絕對的優(yōu)勢,D正確。12、D【解析】

日本曾發(fā)動過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因此,中日建立外交關系的前提有日本對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深刻反醒,故選D;聯(lián)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權利,不符合“政府”“建立外交關系”,排除A;BC不符合“深刻的反省”,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深刻的反省”“政府”“建立外交關系”,聯(lián)系中日建交的史實分析解答。13、C【解析】

依據材料“任何人接受皇帝、國王、公爵或侯爵任命為主教或院長,教會將不予承認,并剝奪其進人教會的權利”“皇帝、國王、公爵或侯爵若將主教職或其他神職授予他人,將受到天主的譴責,失去永生的機會”來看,教會這么做主要就是為了避免世俗權力干涉教會內部事務。故答案為C項。A項材料未體現(xiàn)出與君主協(xié)商解決教會事務,排除;B項材料只是說明對私自干涉教會事務的君主、貴族處罰,并非針對所有的君主、貴族,以偏概全,排除;D項材料未體現(xiàn)出二者的合作,排除。14、B【解析】

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清政府被迫在南京下關江面上簽訂《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破壞了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標志著統(tǒng)治中國22年之久的國民黨政權垮臺。中國近代史終結。故答案為B;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是在廣州,不在南京,A錯誤;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建立與清王朝對峙的政權,不是近代史的開端,C錯誤;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建立標志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政權的建立,但不是近代史的開端,D錯誤。15、A【解析】試題分析:從材料“由它一個最有生氣的成分聚合、集中起來,提高到權力的頂峰”可以看出,秦時期相對于西周來說,實現(xiàn)了權力的集中。即秦朝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故選A。B項與材料無關;CD屬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內容。因此BCD三項均錯。考點: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點評:此題實際上考的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此知識點是考試的重點。秦朝創(chuàng)立,以后歷朝無不沿用。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的矛盾斗爭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掌握: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矛盾;皇權與相權的矛盾。總的趨勢是中央集權和皇權不斷地加強。16、A【解析】試題分析:注意題干信息““日不落帝國”在一定意義上是英國的工業(yè)家、企業(yè)主開創(chuàng)的”說明強調的是工業(yè)革命推動英國的發(fā)展繁榮,有利于其建立殖民霸權,因此選A??键c:工業(yè)革命點評:材料式的選擇題其形式一般是題干為材料,備選項為對材料的判斷和解釋,要求考生對備選項中的解釋是否與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斷,此類題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材料處理和歷史闡釋兩大能力。17、A【解析】

斑馬的顏色是黑白相間,在這里引申為西漢在地方上推行了兩種政治制度,即既有郡縣制,又有分封制,故選A;BC并非地方管理制度,排除;郡縣制推行于秦朝,均與題目中的時間“西漢”不符,排除D。18、D【解析】稅收是重要的經濟調控手段,南京國民政府放棄對地方農業(yè)土地稅的管理,意味著中央政府對全國農業(yè)失去了調控的能力,在30年代世界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浪潮中,喪失了推進中國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契機,故此題正確選項為D選項。A選項迷惑性比較大。南京國民政府把土地稅劃撥地方管理,其目的就是為了換取地方支持,加強中央集權。從這個意義上講,各省是支持中央的。南京國民政府面臨的挑戰(zhàn)是地方軍閥派系、國共對峙。各省對土地稅的征收、對農業(yè)的發(fā)展、管理政策不一,國民政府的做法使得中央失去發(fā)展農業(yè)、振興農業(yè)、實現(xiàn)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主導權。19、C【解析】試題分析:從材料中的“太學”即可判斷選擇C項。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改造儒學,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由此創(chuàng)辦太學,推崇儒學??键c: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0、C【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清代皇帝直接控制對中級官員的任命,而不再通過大學士和九卿的推舉,這一變化強化了君主對官員的控制,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皇帝直接控制官員的任命并不能確保官員的素質;B選項錯誤,材料表述的是對中級官員的選任,與科舉制無關;D選項錯誤,材料中的吏部只能將有資格者列舉給皇帝,沒有任免權。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21、B【解析】

依據題信息“全球變暖”“人類生存面臨危機”等說明是與全球氣候有關的國際會議是,此次會議簽訂了《京都議定書》,故本題選擇B項;A屬于經濟組織;C屬于知識經濟;D屬于全球貿易組織機構。ACD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22、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宋朝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從材料看,中書省掌民政即行政,樞密院掌軍事,三司使掌財政,互不統(tǒng)屬,分別對皇帝直接負責,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分割了宰相的權力,強化了皇權,C項符合題意;材料中體現(xiàn)的是分權,A項不正確;專制皇權達到頂峰的標志是清軍機處的設立,B項不正確;材料主要體現(xiàn)的是中央官制,D項不正確。故答案為C項。23、A【解析】

票證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票證說明當時實行計劃供應,由于生活用品短缺,必須實行計劃供應,同時體現(xiàn)出購銷矛盾非常突出,①②③正確;當時城鄉(xiāng)都實行計劃供應,不存在城鄉(xiāng)差別擴大,排除④,選擇A項正確。24、B【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一種社會倫理關系,強調的是以禮治國思想,B正確;材料未涉及德政,A排除;無為而治屬于道家思想,與材料無關,C排除;三綱五常是董仲舒提出的,與材料無關,D排除。故選B。25、D【解析】

【詳解】據材料中“三和一少”政策可體現(xiàn)中國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正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實踐,故A項排除;材料中王稼祥是根據國情做出的有利于國家利益的外交政策,而毛澤東對此批判則不是從國家利益出發(fā),故B項排除;材料僅是反映了分歧,但無法說明是“開始”,故C項排除;據材料信息可知面對王稼祥針對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在對外關系方面提出應采取緩和的而非緊張的穩(wěn)妥務實的外交政策,他的是主張有利于對經濟的調整和恢復工作,爭取時間度過困難,但受當時的極左思想影響,遭到毛澤東的評判,故D項正確。26、D【解析】

大學產生于12世紀,行會制度的發(fā)展,城市的復興為大學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重要條件,故D正確;大學的產生最初不是傳播宗教的需要,排除A;大學產生的原因也不是為了宣傳無神論,排除B;擺脫教會對教育控制不是大學產生的主要原因,排除C。故選D。27、A【解析】

亞里士多德否定脫離城邦的人的態(tài)度,認為“無族、無法、無家”是最卑賤的,強調人的自由應該受到城邦的制約,故A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亞里士多德崇尚城邦體制,并不是和平與正義,故B錯誤。城邦公民不包含婦女、兒童、奴隸、外邦人等,故C錯誤。希臘城邦的階級本質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D錯誤。28、D【解析】

1911年興辦學校數量和學生人數大量增加,但是多為基礎性學堂,專門學堂、師范學堂普通中學和實業(yè)學堂就讀的人數不超過10%,說明當時新式教育的社會影響有限,D正確;出現(xiàn)了新式學堂,故A排除;1905年廢除了科舉制,排除B;興辦的學校大部分是蒙養(yǎng)院,即幼稚園,可見其學校教育重在啟蒙教育,C排除。29、C【解析】

題意中主要反映了中日兩國經濟建設和軍事工業(yè)近代化的關系,即是否統(tǒng)籌好了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而不是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的關系,更沒有體現(xiàn)是否處理好國企和民企的關系,故排除A、B項,故選C項;題意主要反映了中日兩國的軍事建設和經濟建設,沒有體現(xiàn)對社會的動員,故排除D項。30、B【解析】

《人權宣言》主要體現(xiàn)了法國人民反對封建君主專制的意愿,而且法國大革命時期普選權還沒有得到真正的運用,故排除A項;根據“普選權已被應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選舉他們的行政的和創(chuàng)制法律的公務員”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馬克思主要是肯定了巴黎公社的普選制,故選B項;1875年巴黎公社已經失敗,1875年憲法不符合題意中“由各公社選舉他們的行政的和創(chuàng)制法律的公務員”的內容,故排除C項;題意主要體現(xiàn)了巴黎公社對普選權的應用,沒有體現(xiàn)其限薪制,故排除D項。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內容:整頓吏治,清除佞臣、重用賢能;力求節(jié)儉;提高辦公效率;減免賦稅。(2)影響:有利于政治清明;緩和了社會矛盾,鞏固了統(tǒng)治;增加了財政收入;為經濟發(fā)展提供了保障;提高了行政效率;為后世政治改革提供了借鑒;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統(tǒng)治危機?!窘馕觥?/p>

(1)內容:據材料“。孝宗的改革首先從內閣開始,罷免了以外戚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