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學年高中歷史 第1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學案 岳麓版必修1_第1頁
10-11學年高中歷史 第1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學案 岳麓版必修1_第2頁
10-11學年高中歷史 第1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學案 岳麓版必修1_第3頁
10-11學年高中歷史 第1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學案 岳麓版必修1_第4頁
10-11學年高中歷史 第1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學案 岳麓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1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岳麓版學案)【課程標準】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課標解讀】宗法制和分封制:應該掌握宗法制實行的目的、宗法體系的內容、宗法制的作用、維護宗法制的工具;分封制的目的、對象、周王與諸侯的關系、分封制的作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關系。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認識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古代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從而得出關于早期政治制度特點的結論:家族血緣關系與國家政治權力相結合?!究荚嚧缶V】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知識梳理】一、夏商政治制度1.夏朝:出現(xiàn)公共權力2.商朝:內外服制度(1)內服:。(2)外服:。二、西周政治制度(一)分封制1.目的:為鞏固對全國的統(tǒng)治,西周修改了商朝的內外服制度,實行分封制。2.對象:是分封的主體,還包括、以及等。內容:是土地和人口,主要是土地。3.周王與諸侯的關系:西周各諸侯國與王室的關系比較密切,臣屬關系更加明確。諸侯國的義務:服從命令、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朝覲述職等。諸侯國的權利: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4.作用:①通過分封,周人的勢力范圍不斷擴大。②周王確立了的地位,統(tǒng)治效果得到加強。③分封制使西周貴族集團形成了“---------”的等級序列。5.弊端:地方勢力強大,影響了周王權力的集中,后導致國家分裂。請思考1:分封制和內外服制度有何不同?(二)宗法制1.目的:①主要:鞏固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②直接:解決貴族之間在、和的矛盾。2.概念:是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制度。它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是用規(guī)定親族內嫡庶的辦法來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族中的地位,以保證王權的穩(wěn)定。3.特點:是最突出的特點;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大宗小宗具有相對性;周天子居于絕對統(tǒng)治地位;等級森嚴。4.作用:①保證了貴族特權,有利于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穩(wěn)定與團結。②影響深遠,宗法制成為我國數(shù)千年來封建統(tǒng)治者享受特權的憑借,對中國社會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5.與分封制的關系互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體現(xiàn)。其區(qū)別在于,分封制是一種國家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以家族血緣為基礎的政治制度。請思考2:什么是宗法制度?(三)禮樂制度三、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1.家庭血緣關系和國家政治權力相結合,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2.以宗法制為核心。3.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互為表里,緊密結合。4.權利與義務相統(tǒng)一。【思維拓展】1.概括西周宗法制的特點,分析其實質以及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①西周宗法制是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用來規(guī)定宗族內嫡庶系統(tǒng)的制度。②在宗法制度下,通過大宗對小宗的層層分封,形成龐大的宗族網(wǎng)和森嚴的等級制度,宗法制實質上是一種等級制度。③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制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xiàn)就是分封制。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①神權與王權結合。(祭祀、占卜)②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的政治結構。(宗法制)③最高統(tǒng)治集團尚末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諸侯國有一定的統(tǒng)治權)【走進高考】例1.(09年江蘇卷,1)“九鼎既成,遷于三國。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逼渲兴f的“九鼎”之所以被廣泛重視并在夏商周流轉,主要因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憑據(jù)B.國王祭祀的重要禮器、C.青銅工藝水平高的標志D.王朝統(tǒng)治權力的象征解析:D傳說禹鑄九鼎,代表九州,意即掌控天下,因而鼎就成了王權的象征。從題干中“夏后氏失之”,可知是夏朝失去了這一權力;夏朝滅亡后由商掌握政權;商朝滅亡后,周朝執(zhí)掌了政權。例2.(09年北京卷,12)圖6是北京廣安門橋北的,薊城紀念柱?!抖Y記》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迸c薊城建立相關的制度是A.禪讓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縣制解析:C考查我國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解題關鍵是抓住題干中的“武王克殷反商”、“封黃帝之后于薊”等有效信息限定詞。這些信息告訴考生西周時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建立諸侯國薊,分封黃帝為國君。分封制開始于西周。A項所述符合原始社會史實,排除。B項是西周的經(jīng)濟制度,排除。D項開始于秦朝,排除。故正確選擇C項。例3.(09年天津卷,1)下列史實符合西周確立的宗法制繼承原則的是A.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繼位B.宋太宗繼承兄長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長孫繼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繼位解析:C西周宗法制下,王位由嫡長子繼承。A項不正確,唐太宗李世民并不是唐高祖的嫡長子;B、D均不符合宗法制原則;“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長孫繼位”體現(xiàn)“嫡長子繼承”原則。故選C項。例4.(09年廣東卷B,2)“封建社會”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國的。右圖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題可能是A.王位繼承制度B.分封制度C.三公九卿制度D.郡縣制度解析:B本題考查的是對分封制歷史概念的理解。本題關鍵是要抓住題干中的“封建社會”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國的,在結合圖中“封建論”的字樣,就可以判斷題目考查的是對古代中國“封建”概念的理解,“封建”在中國古代社會是“封邦建國”的意思。所以選B。例5.(09山東文綜,9)在《紅樓夢》第九十回中,賈母說:“自然先給寶玉娶了親,然后給林丫頭說人家。再沒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這反映出賈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傳統(tǒng)的家庭等級觀念C.具有濃厚的宗法觀念D.遵循長幼有序的婚姻禮俗解析:選C??疾閷Σ牧闲畔⒌姆治隼斫饽芰ΑA主煊袷恰巴馊恕?,賈寶玉是“自己人”,賈母強調與寶玉近和黛玉遠的關系,這顯然是以血緣關系為依據(jù),從而說明賈母宗法觀念濃厚。例6.(09海南單科,4)漢武帝倡導“獨尊儒術”,后來,漢宣帝反對專任儒生時說:“漢家自有制度,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贝颂幩^“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禮樂制度解析:選D??疾閷Σ牧系姆治隼斫饽芰ΑR罁?jù)題干材料中“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可知漢宣帝不同意“純任德教”“周政”,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德教”即道德教化,四個選項中只有D項符合道德教化這一含義。例7.(09寧夏遼寧文綜,25)西周實行的宗法制在秦漢以后仍有重大影響,其主要表現(xiàn)是A.嫡長子繼承制B.反復出現(xiàn)的分封制C.三綱五常的倫理觀D.傳統(tǒng)的宗族觀念解析:選A??疾閷A史實的再認再現(xiàn)能力。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這對后世影響深遠。例8.(2006廣東,26,13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摘自《禮記》材料二凡進食之禮……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飯類食品;羹:有濃汁的食品)----摘自《禮記》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燕通宴)----摘自《周禮》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無菜者不用枝.(枝;筷子)----摘自《禮記》材料四考古發(fā)現(xiàn)的戰(zhàn)國以前的餐叉據(jù)王仁湘《飲食與中國文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飲食生活的狀況.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飲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譯和摘抄原文)(13分)答案:本題要求考生從兩個層次回答問題。第一層次信息:宴飲時,按身份(等級)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擺放有一定的規(guī)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規(guī)矩;飲食行為有禮儀要求。(8分)第二層次信息:飲食之禮起到加強宗教團結,溝通社會關系的作用;周代已經(jīng)形成一定的飲食禮俗;飲食禮俗體現(xiàn)了等級有差,貴賤有序的思想。(5分)【課時訓練】一、單選題:1.在浙江中南部的部分山區(qū),村里的族長至今仍在婚喪嫁娶祭祀等事務操辦上有一定的說話權。追根溯源,與下列哪種制度有密切關系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縣制2.相傳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時用梧桐葉對弟弟說:“我把它封給你吧!”一旁的周公馬上上前表示祝賀。成王說;“我是開玩笑的。”周公說:“天子無戲言?!庇谑浅赏醢烟品饨o了弟弟叔虞。這則故事講的是:A.世襲制B.分封制C.君主專制D.禪讓制3.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諸侯國,其中齊國是姜尚(傳說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屬于受封的A.周天子的親屬B.功臣C.先代的貴族D.歸附的部落首領4.《荀子·儒效篇》記載,周初“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這說明①周的封國中,周王親屬做諸侯的居多;②利用血緣紐帶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團結同姓貴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閡嚴重;④利用同姓貴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貴族。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①④5.呂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國劃分為“部落時代”、“封建時代”和“郡縣時代”。其中與“封建時代”對應的是A.西周B.秦朝C.西漢D.宋代6.《孟子·告子》載:“諸侯朝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這段材料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是A.春秋時期諸侯爭霸B.戰(zhàn)國時期兼并戰(zhàn)爭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7.對西周宗法制的作用認識正確的是①有助于解決貴族之間的各種矛盾②鞏固了分封制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④有利于強化王權,把“國”和“家”密切地結合在一起⑤保障了貴族能夠享受“世卿世祿”的特權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8.觀察下面圖片,可獲得的信息是①西周是中國青銅時代的全盛時期②西周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嚴密的禮制與刑罰制度③反映了西周等級森嚴的禮制④周禮以宗法制為基礎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9.宗法制的核心是A.嫡長子繼承制B.大宗、小宗制C.禮樂制度D.世卿世祿制10.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周的封國。魯國的宗法體系中,處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魯國國君C.卿大夫D.士1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諸侯疑焉,立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適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爭,爭生亂。是故諸侯失位則天下亂,大夫無等則朝廷亂?!边@表明西周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的目的是A.確立嫡長子的最高地位B.保證貴族血統(tǒng)的純正C.防止內部紛爭,強化中央集權制度D.解決權位和財產(chǎn)的繼承與分配,穩(wěn)定統(tǒng)治秩序12.(03上海歷史2)據(jù)史書記載,奄國(今山東曲阜)曾隨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長子伯禽于奄國稱魯,并轄“殷民六族”?!耙竺瘛敝窤.夏人后裔B.商代遺民C.周朝百姓D.少數(shù)民族13.(2006年上海)《荀子·儒效篇》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笨梢娡沼H族是西周分封的主體。這些同姓親族受封時,周王會給予他們A.封號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鐵梨14.(2008年廣東,)右圖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與它有關聯(lián)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內閣制15.(08上海歷史,A組1)“封建親戚,以藩屏周?!边@句話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縣制D.行省制二、非選擇題1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諸侯國諸侯國類別地理位置晉同姓今山西衛(wèi)同姓今河南北部魯同姓今山東南部齊功臣今山東北部宋商族后裔今河南東部燕同姓今北京一帶材料二《荀子》記載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辈牧先撕钍搞~簋,銘文記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賞賜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隸之事。請回答:(1)根據(jù)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分封制的特點。材料四周公教成王說:“你得用心考慮諸侯誰納貢,誰不納貢。納貢的如果禮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貢?!薄段臑憽吨袊ㄊ贰凡牧衔逄熳舆m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諸侯朝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其職也。無非事者……一不朝則貶其爵,二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睹献印じ孀印罚?)根據(jù)材料四、材料五說明受封諸侯對周王有哪些義務?材料六(周)王奪鄭伯(鄭莊公)政,鄭伯不朝。秋,王(令)諸侯伐鄭,鄭伯擊之?!ㄖ埽┩踝浯髷?,祝聃(鄭莊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蹲髠鳌罚?)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現(xiàn)象?材料七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為庶子。周王的嫡長子、嫡長孫一系有繼承王位的權利,稱其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對于大宗稱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長子、嫡長孫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類推,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wǎng)。小宗必須服從大宗?!稓v史》(4)材料七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哪種制度,由材料看出,該制度的最大特點是什么?(5)分封制與材料七中所反映的制度之間的關系如何?17.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十分重視修訂“家譜”。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家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chǎn)。流傳至今的家譜至少仍有三萬多種,其內容之豐,價值之高,很值得我們今天去了解與認識。“隱惡揚善”是修纂家譜的一條基本原則。材料二在現(xiàn)代的僑鄉(xiāng)家譜中,都普遍記錄了不同時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時間與原因……同故鄉(xiāng)故國的聯(lián)系與貢獻等內容。有些還辟有專章、專傳介紹,這就為他們的后裔尋根問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據(jù),也就更增加了他們對故國故鄉(xiāng)的依戀之情。有人對福建省的家譜資料進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臺灣的最早記載是兩宋之交的蘇姓?!瓘挠嘘P家譜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數(shù)、成分、原因,他們的婚姻狀況、分布特點及與大陸的關系等。材料三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說:“欲考族制組織法,欲考各時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齡,平均壽數(shù),欲考父母兩系遺傳,欲考男女產(chǎn)生兩性比例,欲考出生率與死亡率比較……等等無數(shù)問題,恐除了族譜家譜外,更無他途可以得資料。”為此他提出廣收家譜并對家譜進行研究。請回答:(1)依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我國民間重視修訂“家譜”的主要原因。簡述家譜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2)依據(jù)材料二,并結合現(xiàn)實,分析家譜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