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真題版_第1頁
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真題版_第2頁
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真題版_第3頁
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真題版_第4頁
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真題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真題匯總

pdf版

疾病統(tǒng)計是指()

Lo

A.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生發(fā)展、流行分布特點

B.研究生產勞動條件對疾病發(fā)生及蔓延的影響

C.研究疾病與社會發(fā)展的相互關系

D.研究疾病的病因

E.以上均正確

【答案】:E

【解析】:

疾病統(tǒng)計是疾病防治工作的基礎,它從數(shù)量方面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

發(fā)生、發(fā)展和流行分布的特點與規(guī)律,闡明外界環(huán)境(生活、生產勞

動條件、社會發(fā)展)對疾病的影響,以及疾病給勞動和生活帶來的危

害。評價人群健康狀況和健康水平,為病因學研究、防治疾病和評價

防治工作效果提供科學依據。

2.在隊列研究中,控制信息偏倚的主要手段是()。

A.在研究設計階段利用限制和匹配的方法來控制

B.提高調查診斷技術,精確測量,同等地對待每個研究對象

C.提高研究對象的依從性

D.嚴格按規(guī)定的標準選擇對象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

信息偏倚指在研究實施過程中,獲取研究所需信息時產生的系統(tǒng)誤

差。一般來自于研究對象、調查者、測量的儀器、設備、技術與方法

等,針對信息偏倚的來源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夠有效的控制信息偏倚。

3.在致癌物篩檢時,Ames試驗結果陽性提示該受試物可能是()。

A.引起染色體損傷的致癌物

B.引起染色體數(shù)目改變的致癌物

C.引起基因突變的致癌物

D.非遺傳毒性致癌物

E.非遺傳毒性非致癌物

【答案】:c

【解析】:

Ames試驗即鼠傷寒沙門菌回復突變試驗,檢測的遺傳學終點是基因

突變。致突變試驗陽性可預測受試物可引起基因突變,是遺傳毒性致

癌物,陰性結果可預測為非遺傳毒性非致癌物。

4.關于急性非致死性毒性試驗說法正確的是()。

A.常用評價指標是Limac

B.Limac值越大,表明該受試物急性毒性越大

C.目的是確定化學物質對機體急性毒性的大小,并進行急性毒性分級

D.劑量設計一般以LD10作為最高劑量組

E.以上均正確

【答案】:A

【解析】:

A項,Limac,急性毒性閾值,為常用急性毒性試驗指標。B項,急性

毒性閾值(Limac)越大,表明該受試物急性毒性越小。C項,急性毒

性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求化學物的致死劑量,以初步評估其對人類可

能毒害的危險性。D項,劑量設計一般以LDO或LD10作為最低劑量

組。

5.統(tǒng)計分析表中的復合表是指()。

A.有主語和謂語

B.主語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標志

C.謂語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標志

D.包含兩張簡單表

E.以上都不對

【答案】:B

【解析】:

復合表一般依據原有主語所包含的各部分進行分層,即主語分成兩個

或兩個以上標志。

6.配對資料秩和檢驗的基本思想是:如果檢驗假設成立,對樣本來說

()。

A.正秩和的絕對值小于負秩和的絕對值

B,正秩和的絕對值大于負秩和的絕對值

C.正秩和的絕對值等于負秩和的絕對值

D.正秩和與負秩和的絕對值不會相差很大

E.正秩和與負秩和的絕對值相差很大

【答案】:D

【解析】:

對于配對資料的秩和檢驗,如果檢驗假設成立,對樣本來說正秩和與

負秩和的絕對值不會相差很大,對于總體來說正秩和的絕對值等于負

秩和的絕對值。

7.常見的誘導劑有()。

A.苯巴比妥

B.苯并(a)花

C.TCDD

D.3-甲基膽慈

E.以上都是

【答案】:E

【解析】:

毒物代謝酶的主要誘導劑包括:①3-甲基膽慈(3-MC),TCDD、苯并

(a)花(BaP)等,為AhR的配體,可誘導CYP1A1/2、1B1和UDPGT;

②苯巴比妥(PB)為CAR和PXR的配體,可誘導CYP2A6、2B6、2c8、

2c9、2c19、3A4、3A7、UDPGT和SULT;③貝特、WY-14,643和全

氟癸酸為PPARa的配體,可誘導CYP4A和UDPGT;④B-葵黃酮、各

種酚類抗氧化劑和GSH耗竭劑為Nrf2的配體,可誘導NQ01、EH、

UDPGT和GST;⑤乙醇、異煙期可誘導CYP2E1。

8.以下檢驗方法中,不屬于非參數(shù)檢驗方法的是()o

A.方差分析

B.K-W檢驗

C.Wilcoxon兩樣本秩和檢驗

D.Wilcoxon符號秩和檢驗

E.H檢驗

【答案】:A

【解析】:

A項,參數(shù)檢驗是指基于樣本提供的信息,對未知總體參數(shù)做推斷的

假設檢驗方法,理論上要求樣本來自特定的總體分布,如正態(tài)分布。

方差分析用樣本推斷多個統(tǒng)計總體均數(shù)之間是否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對

總體參數(shù)均值進行統(tǒng)計推斷,屬于參數(shù)檢驗。BCDE四項,非參數(shù)檢

驗不對總體參數(shù)進行推斷,而是對總體分布位置(中位數(shù))是否相同

進行統(tǒng)計推斷,從而判斷樣本是否來自同一總體分布。K-W檢驗又稱

H檢驗或Kruskal-WallisH檢驗,用于推斷定量變量或有序分類變量的

多個總體分布位置有誤差別。Wilcoxon兩樣本秩和檢驗是兩獨立樣本

比較的秩和檢驗,Wilcoxon符號秩和檢驗是配對樣本比較的秩和檢

驗,秩和檢驗屬于非參數(shù)檢驗。

9.表示資料頻數(shù)分布可用()。

A.條圖

B.普通線圖

C.半對數(shù)線圖

D.直方圖

E.百分比構成圖

【答案】:D

【解析】:

A項,條圖用來比較各組統(tǒng)計指標的差別。B項,普通線圖來表達事

物變化的趨勢。C項,半對數(shù)線圖表達事物的變化速度。D項,直方

圖用來描述連續(xù)變量各組頻數(shù)或頻率的多少。E項,百分比構成圖用

來說明某一事物的內部構成情況。

1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o

A.實驗因素又稱處理因素

B.實驗因素在實驗過程中可隨時修改

C.非實驗因素是指除了實驗因素外,凡對受試對象具有影響,可使其

發(fā)生效應的所有因素

D.非實驗因素經常與實驗因素混雜在一起,故又稱為混雜因素

E.消除混雜因素的干擾,顯示實驗因素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AB兩項,實驗因素又稱處理因素,是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施加給受

試對象的特定實驗措施。處理因素應當標準化,在實驗過程中同一處

理組的處理應始終保持不變,不可隨時修改。CD兩項,非處理因素

是指除了實驗因素外,凡對受試對象具有影響,可使其發(fā)生效應的所

有因素。非實驗因素經常與實驗因素混雜在一起,故又稱為混雜因素。

E項,一項優(yōu)良的研究設計,應該突出實驗因素的主導作用,控制混

雜因素的干擾作用。

11.指出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A.隊列研究不適用于發(fā)病率很低的疾病研究

B.病例對照研究結果只能提供一些病因線索

C.根據隊列研究的結果能直接判定因果關系

D.隊列研究觀察時間長,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失訪偏倚

E.從特殊職業(yè)的人群所得到的結果,不可外推到其他人群或較大的人

【答案】:C

【解析】:

隊列研究需要排除研究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倚對結果造成的影響后,

才能判定因果關聯(lián),故不能直接判定因果關系。

12.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A.基礎毒性又稱一般毒性

B.基礎毒性可分為急性、亞急性、亞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C.研究方法以體外試驗為主,體內試驗作為補充

D.基礎毒性是指實驗動物單次、多次染毒所產生的總體毒性綜合效應

E.基礎毒性是相對特殊毒性而言的

【答案】:C

【解析】:

實驗動物整體試驗又稱體內試驗,是毒理學的標準研究方法,以整體

實驗動物為模型,研究實驗動物接觸外源化學物后產生的毒效應。而

體外試驗利用游離器官、培養(yǎng)的細胞或細胞器進行毒理學研究,在化

學物的毒性篩查以及毒作用機制的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因此

研究方法應是以體內試驗為主,體外試驗是補充。

13.下列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頻數(shù)資料應選用直方圖或直條圖

B.表示連續(xù)性資料的發(fā)展變化趨勢應選用線圖

C.統(tǒng)計圖形的選擇完全取決于資料類型

D.表示全體中各部分的比重可用百分條圖或圓圖

E.表示相互獨立的各指標的大小可用直條圖

【答案】:C

【解析】:

A項,直方圖可用于描述連續(xù)型定量變量的頻數(shù)、頻率分布,直條圖

可用于描述離散型定量變量或定性變量的頻數(shù)、頻率分布,所以頻數(shù)

資料應選用直方圖或直條圖。B項,線圖可用于表示連續(xù)性資料隨時

間的發(fā)展變化趨勢。C項,統(tǒng)計圖形的選擇既要考慮資料類型又要考

慮本次研究的研究目的。D項,百分條圖和圓圖均可用于表示某事物

內部各部分的比重或所占比例。E項,直條圖可用于定量及定性資料,

用于表示相互獨立的各指標的大小。

14.流行病學中關于“分布”的概念是()。

A.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過程

B.一個定期變動的過程

C.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

D.一個不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的過程

E.一個僅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的過程

【答案】:C

【解析】:

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時間、不同地區(qū)的存在狀態(tài)及其

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其隨著人群、時間、地區(qū)的變化而變化,因而是一

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

15.秩和檢驗中,秩和T與P的關系是()□

A.T落在界值范圍內,則P小于相應概率

B.T落在界值范圍內,則P大于相應概率

C.T落在界值范圍外,則P大于相應概率

D.T落在界值范圍上,則P大于相應概率

E.以上都不對

【答案】:B

【解析】:

秩和檢驗中,T落在界值范圍內時,P大于相應概率;若T值等于上、

下界值或在范圍外,則P值等于或小于相應的概率。

16.隊列研究中,樣本含量的確定與下列哪項無關?()

A.研究因素的人群暴露率

B.研究疾病的發(fā)病率

C.研究因素的相對危險度

D.I型錯誤大小

E.II型錯誤大小

【答案】:A

【解析】:

A項,病例對照研究中,研究人群的暴露率與樣本量有關。B項,在

暴露組發(fā)病率P1>PO,且Pl與P0之差一定的條件下,所研究疾病

在一般人群的發(fā)病率P0越接近0.5,則所需樣本量就越大。C項,可

通過研究因素的相對危險度(RR)計算暴露組與對照組人群發(fā)病率之

差(d值),d值越大所需樣本量越小。D項,I型錯誤(假陽性錯誤)

常用a表示其概率,a值越小,所需樣本量越大。E項,第H類錯誤

概率為B,(1—B)為檢驗假設時能夠避免假陰性的能力,即功效。

功效(1-P)越大,即B值越小,則所需樣本量越大。

17.化學物需耗能方可透過生物膜的轉運方式為()。

A.易化擴散、濾過

B.膜動轉運、主動轉運

C.簡單擴散、濾過

D.膜動轉運、簡單擴散

E.易化擴散、主動轉運

【答案】:B

【解析】:

簡單擴散是化學物順濃度差通過生物膜的過程,濾過是化學物借助于

流體靜壓和滲透壓透過生物膜上親水性孔道的過程,易化擴散為化學

物借助于載體順濃度梯度轉運透過生物膜的過程,這三種方式均不需

要消耗能量。主動轉運是化學物在載體的參與下逆濃度梯度通過生物

膜的過程,膜動轉運指細胞與外環(huán)境之間進行的某些顆粒物或大分子

物質的交換過程,這兩種方式均需消耗能量。

18.有關泊松分布下列不正確的是()。

A.當某現(xiàn)象的發(fā)生率n甚小,而樣本例數(shù)n很大時,二項分布逼近泊

松分布

B.泊松分布是二項分布的特例

C.可將傳染病的發(fā)生數(shù)看作服從泊松分布

D.可將放射性物質在單位時間內放射出的質點數(shù)看作服從泊松分布

E.泊松分布的方差等于均數(shù)

【答案】:C

【解析】:

泊松分布需要滿足每次試驗間相互獨立的條件,傳染病具有傳染性,

每次試驗彼此會受到影響,不滿足泊松分布的條件。

19.遺傳毒理學試驗成組應用的配套原則不包括()。

A.應充分利用預測可靠性研究的結果

B.在反映同一遺傳學終點的多種試驗中應盡可能選擇體外試驗

C.多個遺傳學終點

D.體內試驗和體外試驗

E.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試驗

【答案】:B

【解析】:

遺傳毒理學試驗成組應用試驗組合的原則為:①應包括多個遺傳學終

點,還沒有一種試驗能同時測出基因突變、染色體畸變、非整倍體和

DNA損傷等;②試驗指示生物包括若干進化階段的物種,包括原核生

物和真核生物;③應包括體外試驗和體內試驗。一般認為,體外試驗

檢測受試物本身是否具有遺傳毒性,體內試驗可確定受試物能否在體

內顯示其遺傳毒性;④應充分利用預測可靠性研究的結果。

20.(共用題干)

某研究用甲、乙兩種方法測量某市10處水源中氟含量(mg/L),采用

Wilcoxon符號秩和檢驗比較兩種方法的測量結果是否有差別。

⑴正確的編秩方法是按兩組()。

A.差值從小到大編秩

B.差值的絕對值從小到大編秩

C.原始值從小到大分別編秩

D.原始值從大到小統(tǒng)一編秩

E.原始值的絕對值從小到大統(tǒng)一編秩

【答案】:B

【解析】:

該題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測量同一樣本,屬于配對設計的Wilcoxon符

號秩和檢驗,編秩時,按兩組差值的絕對值從小到大編秩,并按差值

的正、負給秩次冠以正、負號以便分別計算差值為正和為負數(shù)據的秩

和。若差值為0,舍去不計,樣本含量n相應減去1。

⑵如果甲、乙兩種方法測量值之差中有0.02、-0.02,其絕對值的位

次是3、4,則這兩個差值的秩次分別為()o

A.35—3.5

B.-3?5,-3.5

C.3.5,3.5

D.3,-4

E.-3,4

【答案】:A

【解析】:

Wilcoxon符號秩和檢驗編秩時,若差值的絕對值相等,而符號不同時,

求平均秩次;當符號相同時,既可順次編秩,也可求平均秩次。秩次

本身并無正負之分,將秩次按差值的正、負冠以符號的目的是為下一

步計算時區(qū)分差值的正負。本題中0.02、-0.02絕對值相等,而符號

不同,取其平均秩次(3+4):2=3.5,加上符號后分別為3.5、一

3.5o

⑶計算得T+=24.5,T-=20.5,查配對比較的符號秩和檢驗用T界

值表:當雙側a=0.10時-,T界值范圍為10?45;當雙側a=0.05

時,T界值范圍為8?47;當雙側a=0.01時,T界值范圍為3?52。

則P為()。

A.P>0.10

B.0.05<P<0,10

C.P=0.05

D.0.01<P<0,05

E.P<0.01

【答案】:A

【解析】:

Wilcoxon符號秩和檢驗任取差值為正或負的秩和為統(tǒng)計量T,本題取

T=20.5o查T界值表時,若檢驗統(tǒng)計量T值在界值范圍內,則P值

大于相應的概率;若T值等于上、下界值或在范圍外,則P值等于或

小于相應的概率,本題T=20.5,在8?47內,故P>0.10。

2L(共用題干)

化學物的致癌機制復雜,影響因素很多,對動物致癌的化合物不一定

也對人類致癌。

⑴要確定化學物對動物致癌性最有價值的是()o

A.骨髓細胞微核試驗

B.程序外DNA合成試驗

C.小鼠肺腫瘤誘發(fā)試驗

D.哺乳動物長期致癌試驗

E.細胞轉化試驗

【答案】:D

【解析】:

哺乳動物長期致癌試驗是鑒定化學致癌物的標準體內試驗,用來確定

受試物對實驗動物的致癌性、劑量-反應關系及誘發(fā)腫瘤的靶器官等。

(2)要確定化學物對人類致癌性最有價值的是()。

A.原癌基因激活試驗

B.腫瘤抑制基因失活試驗

C.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

D.姐妹染色體交換試驗(SCE)

E.腫瘤流行病學調查

【答案】:E

【解析】:

確定人類致癌物證據要有重復的流行病學調查陽性結果。AB兩項,

只是說明致癌的機制或作為生物學標志。CD兩項,是遺傳毒理學試

驗,只作為篩檢致癌性。此外,動物致癌試驗陽性結果只能證明是動

物致癌物,不能作為人類致癌物的證據。

22.對數(shù)正態(tài)分布是一種()□

A.正態(tài)分布

B.近似正態(tài)分布

C.左偏態(tài)分布

D.對稱分布

E.右偏態(tài)分布

【答案】:E

【解析】:

對數(shù)正態(tài)分布的原始數(shù)據經過對數(shù)變換呈正態(tài)分布,即若X服從對數(shù)

正態(tài)分布,則In(X)服從正態(tài)分布。對數(shù)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集中位置

偏向數(shù)值較小的一側,圖像呈現(xiàn)為右側拖尾的非對稱分布,為右偏態(tài)

分布或正偏態(tài)分布。

23.下列選項中不屬于選擇偏倚的是()。

A.入院率偏倚

B.奈曼偏倚

C.檢出癥候偏倚

D.測量偏倚

E.無應答偏倚

【答案】:D

【解析】:

選擇偏倚是指被選入到研究中的研究對象與沒有被選入者特征上的

差異所造成的系統(tǒng)誤差。常見的選擇偏倚包括:①入院率偏倚;②現(xiàn)

患病例-新發(fā)病例偏倚(奈曼偏倚);③檢出癥候偏倚;④時間效應偏

倚;⑤易感性偏倚;⑥排除偏倚;⑦無應答偏倚等。D項,測量偏倚

是信息偏倚,是在收集整理信息過程中由于測量暴露與結局的方法有

缺陷造成的系統(tǒng)誤差。

24.大鼠亞慢性毒性試驗連續(xù)染毒的期限為()。

A.2周

B.20天

C.60天

D.90天

E.1年

【答案】:D

【解析】:

亞慢性毒性指機體在較長時間內(相當于生命周期的1/1。)連續(xù)或反

復多次接觸化學毒物所產生的毒效應。所謂“較長時間”對于嚙齒類

動物通常為1?6個月,對大鼠通常為90天。

25.用隨機數(shù)字表或抽簽法進行抽樣的方法稱為()。

A.系統(tǒng)抽樣

B.整群抽樣

C.簡單隨機抽樣

D.分層抽樣

E.機械抽樣

【答案】:C

【解析】:

C項,簡單隨機抽樣是在總體中以完全隨機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觀察單

位組成樣本。常用的方法是先對總體中全部觀察單位編號,然后用抽

簽、隨機數(shù)字表或計算機產生隨機數(shù)字等方法從中抽取一部分觀察單

位組成樣本。ABDE四項,均不符合題中方法的表述。

26.對于RXC行列表資料的x2檢驗,其中R為行數(shù),C為列數(shù),則

其自由度的計算公式為()。

A.R-1

B.C-1

C.R+C-1

D.RXC-1

E.(R-1)(C-1)

【答案】:E

【解析】:

RXC行列表資料X2檢驗的自由度為曠=(R-l)(C-1),其中R為

行數(shù),C為列數(shù)。

27.流行病學實驗的終點事件是指()。

A.研究對象痊愈

B.研究對象死亡

C.研究對象退出

D.研究對象失訪

E.已患疾病痊愈、致殘或死于所研究的疾病

【答案】:E

【解析】:

實驗的研究目的不同,其終點事件也不同,具體可包括:痊愈、致殘

死于所研究的疾病等。

28.關于如何使用單側檢驗與雙側檢驗,下列哪一項為最佳選項?()

A.甲乙兩個總體有差別時,甲高于乙或乙高于甲的可能性都存在,則

選雙側檢驗

B.在根據專業(yè)知識,只有一種可能性,則選單側檢驗

C.在預實驗的探索中,一般用雙側檢驗

D.在研究者只關心一種可能性時,選單側檢驗

E.以上均正確

【答案】:E

【解析】:

一般來說,如果憑借專業(yè)知識有充分把握可以排除某一側或者研究者

只關心一種可能性時使用單側檢驗;在沒有充分理由進行單側檢驗

時,為了穩(wěn)妥起見,建議采用雙側檢驗。

29.用長條各段的長度(面積)表示內部構成的統(tǒng)計圖為()。

A.直條圖

B.直方圖

C.線圖

D.半對數(shù)線圖

E.百分條圖

【答案】:E

【解析】:

E項,百分條圖用長條各段的長度(面積)表示內部構成,與之類似

的圓圖用圓中的扇形面積表示某事物的內部構成。AB兩項,直條圖

用相同寬度的直條長短表示相互獨立的統(tǒng)計指標的數(shù)值大小和它們

之間的對比關系,用于描述離散型定量變量或定性變量的頻率分布,

也可用于表示相互獨立指標的數(shù)值;直方圖用于描述連續(xù)型定量變量

的頻率分布。C項,線圖用線段的升降表示統(tǒng)計指標的變化趨勢,或

某現(xiàn)象隨另一現(xiàn)象的變遷情況。D項,半對數(shù)線圖用于表示事物的發(fā)

展速度(相對比)。

30.(共用題干)

某流行病學研究選擇了1000名因素A的暴露者和2000名非暴露者,

隨訪10年。在隨訪期間,1000暴露者中發(fā)生X疾病100例,在2000

名非暴露者中發(fā)生X疾病100例。

⑴估計疾病X與因素A暴露史聯(lián)系的相對危險度為()。

A.1.0

B.1.5

C.2.0

D.3.0

E.不能從所給資料中求出

【答案】:C

【解析】:

暴露組發(fā)病率=(100/1000)X100%=10%;對照組發(fā)病率=

(100/2000)X100%=5%;相對危險度=暴露組發(fā)病率/對照組發(fā)病

率=2.0。

(2)估計10年中疾病X與因素A暴露史聯(lián)系的特異危險度為()。

A.0

B.25%o

C.lOO%o

D.5O%o

E.不能從所給資料中求出

【答案】:D

【解析】:

特異危險度為暴露組發(fā)病率或死亡率與非暴露組發(fā)病率或死亡率之

差。依據第一題的信息可得,AR=lO%-5%=5%=5O%o。

31.根據DNA損傷牽涉范圍的大小,突變可分為()。

A.基因突變,染色體畸變

B.體細胞突變,性細胞突變

C.基因突變,點突變

D.堿基置換,移碼突變

E.轉換,顛換

【答案】:A

【解析】:

突變的基礎是遺傳物質DNA的改變,根據DNA改變牽涉范圍的大小,

可將遺傳損傷分為三大類,即基因突變、染色體畸變和基因組突變。

32.某學校教師健康體檢時發(fā)現(xiàn)一名任課教師為乙肝“小三陽”攜帶

者,則對該職工采取的措施正確的是(

A.調離教師崗位

B.勸其離職

C.告知學生或學生家長

D.安排該教師進行HBV疫苗接種

E.減輕該教師工作量,對他(她)進行相關防護知識教育

【答案】:E

【解析】:

“小三陽”攜帶者一般傳染性較低,除不能獻血及從事直接入口食品

和保育工作外,可照常工作、學習,無需隔離,但要加強隨訪。根據

題干,該“小三陽”攜帶者的職業(yè)為教師,故無需離職,可繼續(xù)工作。

在工作時,應減輕該教師工作量并對其進行相關防護知識教育。

33.下列關于生存概率和生存率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二者均隨時間增加而增大

B.二者均隨時間增加而減小

C.生存概率是生存率的累積

D.生存率是生存概率的累積

E.生存概率一定小于生存率

【答案】:D

34.(共用備選答案)

A.消化道為主

B.呼吸道

C.呼吸道和消化道

D.皮膚、黏膜接觸

E.蚊子媒介

⑴血吸蟲病的傳播方式是()o

【答案】:D

【解析】:

血吸蟲病的傳播過程為:首先由病人或者保蟲宿主隨糞便排出蟲卵,

在水中孵化成毛蜘,毛蝴感染中間宿主釘螺,并在其體內發(fā)育繁殖,

最后形成尾蜘,自釘螺體內逸出。而當尾蜘遇到人體或者保蟲宿主,

就會從皮膚侵入體內。因此血吸蟲病主要通過皮膚、黏膜與疫水接觸

傳播。

⑵流感的傳播途徑為()o

【答案】:B

【解析】:

流感病人通過呼吸、咳嗽、打噴嚏等方式將流感病毒以飛沫、飛沫核

的方式排出,排出的病原體通過侵犯易感人群的呼吸道進行傳播。

⑶戊型肝炎的傳播途徑為()o

【答案】:A

【解析】:

甲、戊型肝炎主要通過糞-口途徑進行傳播,但以消化道為主。

⑷流行性乙型腦炎的傳播途徑為()。

【答案】:E

【解析】:

攜帶乙腦病毒的蚊子通過叮咬易感者引起流行性乙型腦炎。

35.說明兩個有關聯(lián)的同類指標的比為()。

A.率

B.頻率

C.倍數(shù)

D.相對比

E.構成比

【答案】:D

【解析】:

相對比是指兩個有關指標之比,用以說明一個指標是另一個指標的幾

倍或幾分之幾。兩個指標可以是絕對數(shù)、相對數(shù)或平均數(shù);可以性質

相同,也可以性質不同。

36.發(fā)育毒性不表現(xiàn)為()。

A.死胎

B.變異

C.生長遲緩

D.功能發(fā)育不全

E.畸形

【答案】:B

【解析】:

發(fā)育毒性指在出生前后暴露,個體發(fā)育為成體之前誘發(fā)的任何有害影

響,包括在胚期和胎期誘發(fā)或顯示的影響,以及在出生后顯示的影響。

發(fā)育毒性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育生物體死亡、結構異常、生長遲緩、功能缺

陷。

37.某地肝癌患者1618例,其中一月內死亡400人,第二、三月死亡

520人,第四、五、六月死亡600人,則肝癌的半年生存率算法為()o

A.0.75X0.57X0.14

B.1-(0.25X0.43X0.86)

C.1-0.25-0.43-0.86

D.(0.75X0.57X0.14)B

E.以上都不對

【答案】:A

【解析】:

生存率是從觀察起點至某時刻多個時段生存概率的累計結果,稱累計

生存概率。生存率(P)=plXp2Xp3…,p=l-q,q=某階段死亡

數(shù)/某階段初始觀察例數(shù),則pl=1—400/1618=0.75,p2=1-520/

(1618-400)=0.57,p3=1-600/(1618-400-520)=0.14。因

此半年生存率P=0.75X0.57X0.14o

38.大鼠一次灌胃體積通常為()。

A.0.5~1.0mL/100g

B.0.1~0.5mL/100g

C.0.5?1.0mL

D.0.1?0.5mL

E.>5mL

【答案】:A

【解析】:

小鼠一次灌胃體積在0.2?:1.0mL/只或0.1~0.5mL/10g體重較合適,

大鼠一次灌胃體積不超過5mL/只(通常用0.5?:L0mL/100g體重),

家兔和狗不超過5mL/kg體重。

39.對毒物的毒性影響最大的環(huán)境因素是()。

A.氣濕

B.氣溫

C.氣壓

D.氣流

E.光照

【答案】:B

【解析】:

氣溫是影響毒物毒性作用的最主要的環(huán)境氣象因素。氣溫改變可影響

毒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在正常生理狀況下,高溫環(huán)境使皮膚毛細

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加快,呼吸加速,機體排汗增加,鹽分損失增多,

胃液分泌減少,且胃酸降低,影響化學毒物經消化道吸收的速度和量。

高溫時尿量減少也延長了化學毒物或其代謝產物在體內存留的時間。

低溫環(huán)境下,機體對多數(shù)化學毒物的毒性反應減弱,這與化學毒物的

吸收或代謝速度較慢有關。但是,低溫也可使化學毒物經腎排泄的速

度減慢,存留體內時間延長。

40.假陰性率也稱為()。

A.靈敏度

B.特異度

C.漏診率

D.誤診率

E.約登指數(shù)

【答案】:C

【解析】:

假陰性率又稱漏診率,指實際有病,根據篩檢試驗被確定為陰性的百

分比。它反映的是篩檢試驗漏診病人的情況。

41.5個總體率比較的行X列表資料X2檢驗的無效假設是5個總體率

()。

A.至少有2個相等

B.至少有3個相等

C.至少有4個相等

D,全相等

E.各不相等

【答案】:D

【解析】:

5個總體率比較的行義列表資料X2檢驗的無效假設為5個總體率全

相等,備擇假設為5個總體率不等或不全相等。

42.毒理學研究中,需要考慮的影響毒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除了()o

A.外來化合物的結構和理化性質

B.實驗動物種屬、品系及個體因素

C.化合物在環(huán)境中的遷移

D.氣象因素

E.接觸途徑和媒介

【答案】:c

【解析】:

影響毒作用的因素分為:①毒物因素,包括化學結構和理化性質;②

機體因素,包括實驗動物物種、品系和個體因素,如性別、年齡、遺

傳因素、生理狀態(tài)、病理狀態(tài)等;③暴露條件,包括暴露途徑、期限

和頻率等;④環(huán)境因素,包括氣溫、氣濕、氣壓、季節(jié)和晝夜節(jié)律等;

⑤化學毒物聯(lián)合作用,包括相加作用、加強作用、拮抗作用和協(xié)同作

用等。

43.兩種方法檢查已確診的乳腺癌患者120名,甲法檢出72名,乙法

檢出60名,甲乙兩法檢出一致的人數(shù)為42例,比較兩種方法檢出結

果有無差別可選用()。

A.配對設計t檢驗

B.成組設計t檢驗

C.成組設計u檢驗

D.四格表專用公式

E.配對設計X2檢驗

【答案】:E

【解析】:

E項,兩種方法檢測同一人群為配對設計,結局指標為陽性和陰性的

分類指標,可列出配對X2檢驗的四格表后進行分析。ABC三項,t

檢驗和u檢驗一般用于定量變量的兩總體均數(shù)比較。D項,研究屬于

配對設計,應用配對設計的四格表公式,而不是四格表專用公式。

44.研究長期吸入氯乙烯氣體對動物肝臟的危害,一組大白鼠每天放

置于含有一定濃度氯乙烯氣體的染毒柜中8小時,作為處理組;另一

組則放置于含有正??諝獾耐瑯芋w積染毒柜中8小時。觀察3個月后,

將兩組動物處死,觀察其肝臟變化情況。這種對照組的設計屬于()o

A.實驗組間互為對照

B,實驗和對照在同一受試對象身上進行的對照

C.對照組不加任何處理的對照

D.實驗組施加處理因素,對照組伴隨非處理因素的對照

E.將實驗效應與公認的標準值或正常值作對照

【答案】:D

【解析】:

為了研究氯乙烯氣體對動物肝臟的危害,實驗組施加氯乙烯這一處理

因素,為避免其他非處理因素(正??諝猓嶒灲Y果的干擾,在對

照組中添加了正??諝膺@一非處理因素。

45.實驗設計的三個基本要素是()。

A.受試對象、處理因素、實驗效應

B.受試對象、研究人員、處理因素

C.受試對象、干預因素、處理因素

D.處理因素、實驗效應、實驗場所

E.處理因素、實驗效應、研究人員

【答案】:A

【解析】:

實驗的目的就是要闡明處理因素對受試對象產生的效應。因此,受試

對象、處理因素和實驗效應為實驗設計的三個基本要素。

46.兩變量符合雙變量正態(tài)分布,分析二者關系可選用()。

A.積矩相關系數(shù)

B.等級相關系數(shù)

C,校正的等級相關系數(shù)

D.總體相關系數(shù)

E.決定系數(shù)

【答案】:A

【解析】:

ABC三項,兩個變量資料在數(shù)據符合雙變量正態(tài)分布時,可以選擇使

用積矩相關系數(shù)描述二者間的相關關系,否則應選擇spearman秩相

關系數(shù),即等級相關系數(shù)。D項,總體相關系數(shù)是指總體間的相關系

數(shù),用符號P表示,無法直接求得。E項,決定系數(shù)是回歸平方和與

總離均平方和之比,用R2表示,取值在。至1之間,反映了回歸貢

獻的相對程度,即在因變量Y的總變異中X對Y的回歸關系所能解釋

的比例。

47.某縣有35萬人口,其中農村居民占90%,對該地農村居民進行AIDS

感染情況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其調查對象為()。

A.該縣所有常住人口

B.該縣所有農村居民

C.該縣已婚的所有常住人口

D.該縣已婚的所有農村居民

E.該縣已婚的所有農村育齡婦女

【答案】:B

【解析】:

研究目的為對該地農村居民進行AIDS感染情況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

究,因此其調查對象應該為該地全體農村居民。

48.傳染病的預防包括()。

A.改善衛(wèi)生條件

B.健康教育

C.免疫預防

D.過境檢疫

E.以上都是

【答案】:E

【解析】:

傳染病的預防策略包含以下幾個方面:①加強健康教育。②強化人群

免疫:免疫預防是控制此類傳染病發(fā)生的重要策略。③改善衛(wèi)生條件。

④傳染病監(jiān)測。⑤全球化控制:過境檢疫是預防傳染病由國外傳入國

內或由國內傳出國外的重要措施。

49.(共用題干)

某縣有20萬人口,其中農村人口占60%,現(xiàn)欲對40歲以上農村居民

糖尿病患病率進行調查。

⑴本調查研究的總體應為該縣所有的()。

A.居民

B.農村居民

C.城鎮(zhèn)居民

D.40歲以上居民

E.40歲以上農村居民

【答案】:E

【解析】:

對于調查研究,可根據調查目的來確定調查總體、調查對象和基本調

查單位。本題的調查目的是了解某縣40歲以上農村居民糖尿病患病

率,故調查總體應為該縣所有40歲以上農村居民。

(2)欲進行上述調查研究,較適宜的調查方法為()。

A.普查

B.典型調查

C.單純隨機抽樣

D.系統(tǒng)抽樣

E.整群抽樣

【答案】:E

【解析】:

該縣有20萬人口,其中農村人口占60%,即農村人口約有12萬人,

屬于較大人群,不宜普查,要了解該縣40歲以上農村居民糖尿病患

病率,宜采用抽樣調查。對于較大人群的抽樣調查,單純隨機抽樣和

系統(tǒng)抽樣實施均較困難,適宜的調查方法是整群抽樣,以便于組織調

查,節(jié)省經費,容易控制調查質量。

⑶關于此調查研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o

A.不能人為施加干預措施

B.調查指標要精選,盡量用客觀、靈敏、精確的定量指標

C.調查項目中不能包括調查對象的姓名、地址、聯(lián)系電話等個人信息

D.調查可為直接觀察法和直接采訪法相結合

E.正式調查前需要對調查員進行培訓

【答案】:C

【解析】:

調查對象的姓名、地址、聯(lián)系電話等不會直接用于分析,但應作為備

查項目,用于核查、填補和更正數(shù)據。

50.以下不是結核病流行影響因素的是()。

A.年齡

B.生活水平

C.人口流動

D.環(huán)境潮濕

E.勞動強度大

【答案】:A

【解析】:

A項,人群對結核病普遍易感,所以年齡并不是影響結核病流行的因

素。BCDE四項,結核病流行影響因素中,自然因素如季節(jié)影響不明

顯,但冬春季略多,潮濕環(huán)境容易感染,居室通風不良等有利于結核

菌傳播。社會因素如生活水平、居住條件、人口流動、勞動強度和衛(wèi)

生服務等因素對結核病的流行有著重要影響。貧困是結核病發(fā)生的一

個重要危險因素。

51.人群疾病的自然史研究,可見于下列哪一項研究?()

A.病例對照研究

B.實驗研究

C.橫斷面研究

D.隊列研究

E.類實驗研究

【答案】:D

【解析】:

隊列研究可以觀察人群從暴露于某因素后,疾病逐漸發(fā)生、發(fā)展,直

至結局的全過程,包括亞臨床階段的變化與表現(xiàn),這個過程多數(shù)伴有

各種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隊列研究不但可了解個體疾病的全部自

然史,而且可了解全部人群疾病的發(fā)展過程。

.兩組資料的秩和檢驗判斷結果時()

52o

A.以絕對值較小的作為T值

B.以絕對值較大的作為T值

C,以樣本含量較小的組秩和作為T值

D.以樣本含量較大的組秩和作為T值

E.以上都不對

【答案】:c

【解析】:

兩組例數(shù)不等時,以樣本例數(shù)較小者對應的秩和為檢驗統(tǒng)計量;若兩

組例數(shù)相等,則任取一組的秩和為檢驗統(tǒng)計量。

53.可用于描述一組計量資料離散程度的指標是()。

A.0

B.R

C.M

D.P25

E.G

【答案】:B

【解析】:

B項,極差(R)為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樣本量接近的同類資料相

比較時,極差越大意味著數(shù)據越離散。ACE三項,均數(shù)胤中位數(shù)M,

幾何均數(shù)G用于計量資料描述集中趨勢。D項,P25是下四分位數(shù),

P75是上四分位數(shù),四分位間距Q=P75—P25,Q用于計量資料描述

離散程度,P25不能用于描述離散程度。

54.(共用備選答案)

A.基因突變

B.染色體畸變

C.DNA完整性改變

D.細胞壞死

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