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四說課稿-20221204說課稿資料文檔_第1頁
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四說課稿-20221204說課稿資料文檔_第2頁
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四說課稿-20221204說課稿資料文檔_第3頁
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四說課稿-20221204說課稿資料文檔_第4頁
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四說課稿-20221204說課稿資料文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魯人版高中語文

必修四

全冊說課稿

本店經營:高中各學科1978年至20xx年全國各地高考真題電子稿

小學、初中、高中各學科教師招聘說課電子稿

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師、會計、司法考試等電子稿

購買請加:(發(fā)紅包即可)

:214132175

20xx年

(中國最全說課稿和試講教案,涵蓋小學、初中、高中各學科各

版本說課稿和試講教案,適用于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認定。)

《念奴嬌?赤壁懷古》說課稿

說課人:王亞娟

我說課的題目是《念奴嬌?赤壁懷古》,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

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來說課。

一、教材分析

1.說教材地位

《念奴嬌?赤壁懷古》選門魯人版新教材必修四第1單元。主要含有戲劇單元、

宋詞單元、社科文單元和古代人物傳紀單元,旨在培養(yǎng)學生把握文學作品中的性

格和沖突,思想和意境以及知人論世的學習能力,在五個模塊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單元選取的是四位著名詞人的作品,其中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編者選取他們的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意在讓

學生領略他們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把握內容、體味情感、掌握寫法、陶冶情操,從

而提高文化品味。

《念奴嬌?赤壁懷古》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高,首先從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

詩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考中詩歌鑒賞和名句默寫將直接出題,其次《念

奴嬌?赤壁懷古》是豪放派詞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通過對本詞的學習,有利于學

生學習豪放派風格的文學作品以及以后進行詩歌鑒賞的訓練。

2.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

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了解詩歌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xiàn)手法,了解

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第2頁,共39頁

美國教育家盧布說過:“科學地制定目標是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根據(jù)以上教材特點

和新課標理念,我確立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r解詞的寫作背景。

⑵/解豪放詞的特點,提高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

⑶通過對語言的賞析,把握內容,領會思想,感受意境與風格,掌握常用的鑒

賞古典詩歌的方法。

(4)把握“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作特點,讓學生體味藝術美的感染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誦讀-鑒賞-討論”為主線,以“誦讀法、點撥法、探究法、比較法”為主要

方法來組織教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了解作者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和壯志未酬的感慨。理解其“人生如夢”的思想情

緒。

⑵感受蘇軾曠達豪放的胸襟,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面對人生的情懷。

第2頁,共39頁

3.說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誦讀詩歌,分析語言和形象,感受意境和情感。因為學習詩詞的重

點就是誦讀和鑒賞分析。本節(jié)課絕大多數(shù)的問題都是圍繞這個重點提出來的,所

以此重點在教學中可以落實。教學難點是對蘇軾“人生如夢”思想情緒的理解,

詞作中作者的思想有時晴朗,有時晦澀,準確地把握感情后才能確定詞作的主題。

我主要通過以下三方面來解決難點:

一是借助蘇軾的經歷和性格來理解。

二是借助蘇軾的兩首詩詞《定風波》和《自題金山畫像》來理解。

三是借助余秋雨對蘇軾的評價來理解。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已具備了學習古典詩詞的能力,在必修二中已經學過《赤壁賦》,因此

對蘇軾文風和人生經歷并不陌生,為學生進一步感受蘇軾的豪放詞風,理解詞人

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學生對于用一定的方法來鑒賞分析

詩歌還不熟練。所以這節(jié)課將指導學生運用知人論世法、誦讀法、分析法、對比

法來鑒賞詩歌。

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教學指導思想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誦讀-鑒賞-討論”為主線,

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針對教學重點采用誦讀法、點撥法、探究法、比較法,針

對教學難點采用自主探究法來教學。

2.說學法

運用知人論世法鑒賞詩歌,運用分析法學習重點知識,運用自主探究法落實難點,

第3頁,共39頁

運用比較法拓展延伸。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

課前先播放《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再把九句寫山水的名家

詩句串聯(lián)成文引入新課,目的是用歌曲為整節(jié)課奠定一個良好的基調,再由歌曲

和詩文名句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帶入詩境中來。

積累名人繪景抒懷的名句

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盡心上》

2.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一曹操《觀滄?!?/p>

3.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一李白《獨坐敬亭山》

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一杜甫《望岳》

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一歐陽修《醉翁亭記》

7.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第3頁,共39頁

8.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9.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一王維《使至塞上》

(二)知識積累,知人論世

文學即人學,每一部作品卻會烙上作者鮮明的個性特點。因此了解作者及其寫作

背景是詩詞教學中一個絕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先讓學生齊讀林語堂先生評價蘇

軾的一段話,之后以搶答的形式完成對蘇軾的成績、經歷、胸襟、性格的了解,

完成對寫作背景的了解,為學生以知人論世的方法學習詩歌打下基礎。

(三)誦讀詞作,感受詞風

葉圣陶說過“教學干法,讀為一法”,可見朗讀確實是詩詞教學最好的方法之一,

所以我設計了聽名家配樂朗讀,點撥朗讀技巧,自讀齊讀等讀詩形式,希望通過

形象的聲音讓學生有如身臨其境,感受蘇軾的豪放詞風。

(四)品評詩歌,深入鑒賞。

1.明確考點,了解方法。

①講解高考中詩詞鑒賞的考察點

②講解鑒賞詩詞的角度并解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是使學生明確高考考點,學會解題的角度,從而提高鑒賞能力。

2.了解章法,把握詞意。

①用簡單的語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內容

②“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文章的結構中起到什么作用?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為了讓學生整體把握這首詞。

第4頁,共39頁

品味語言,感受意境。

這一環(huán)節(jié)圍繞上片寫景提出幾個問題,以品味語言,掌握表現(xiàn)手法,感受意境,

落實難點。

問題如下:

①作者在上片寫景中選取了哪些意象來營造意境的?

②上片寫景中有幾個動詞和形容詞富有表現(xiàn)力,說一說“穿”“驚”“拍”這幾個

字的表達效果?

③上片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

④上片寫景的作用是什么?

3.分析形象,領悟意境。

圍繞周瑜這一形象和作者情感提出幾個問題,以分析形象,體會情感,落實本課

的重點和難點。

問題如下:

①找出描寫周瑜的句子,說說從中可看出周瑜是個什么樣的人?

②三國時期英雄輩出,作者為什么唯獨艷羨周瑜?作者在此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

③作者寫周瑜是為了和自己進行對比,那么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進行對比的?從

中表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④作者“人生如夢”的感嘆是否消極?

5.總結歸納

一是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

二是《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豪放”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第4頁,共39頁

(五)拓展延伸,比較提高。

通過簡析蘇軾的《江城子》,讓學生了解婉約詞的特點,同時強調鑒賞同一個人

的作品,應從實際出發(fā),我們強調的風格流派是就其主要成就來談的,不能一概

而論。

(六)課堂小結,滲透德育。

把蘇軾的五句詩文連綴成文,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積累蘇軾的名句(1-4句是被貶黃州時寫的,5句是被貶密州時寫的)

1.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一《卜算子》

2.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一《浣溪沙》

3.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一《水調歌頭》

4.何日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一《記承天寺夜游》

5.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獵》

(七)布置作業(yè)

1.把蘇軾《臨江仙》這首詞改寫成記敘文或散文。

這樣既可以鼓勵學生向更高的學詞之路攀登,也可以訓練寫作能力。

2.挑選蘇軾的詩句背誦。

課前下發(fā)蘇軾的多篇詩文材料,目的是講課時幫助理解課文,讓學生全面走進蘇

軾的作品,從而積累名句。

四、板書設計

大江東去一公瑾當年一人生如夢

寫景詠史抒情

第5頁,共39頁

板書是按行文思路安排的,既便于總結寫作特點,又便記學生按思路背誦。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說課稿

各位老師好,我是來自永安附中語文組的蘇嬌。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永遇樂京

口北固亭懷古》,我將從以下叫個方面展開說明:首先是教材分析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課選自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4)第1單元的第1

課《辛棄疾詞兩首》中的第二首。本單元的教學口標是培養(yǎng)學生對宋詞的鑒賞評

價能力,分析比較婉約派和豪放派在詞的取材、境界和情感方面的區(qū)別。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是作者登臨京口北固亭所作。面對歷史陳

跡,遙望江面上的點點帆影,不禁撫今思昔,心潮激蕩,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

愛國詞作。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

《辛棄疾詞兩首》是高一必修模塊最后一篇講讀的詩詞。這首詞之前的幾首詞主

要是老師引導學生賞析,教學生從什么角度,如何抓住重點精讀。柳永詞

第5頁,共39頁

重在領會婉約風格、蘇軾詞重在體會豪放風格。在此學生已經基本明確詩詞要反

復誦讀體會,學會欣賞其思想內涵、藝術手法。通過學習這首詞,讓學生對辛棄

疾這個人及詞作風格有更深入的了解的同時也會讓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

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在知識與技能上要求學生r解辛棄疾生平及其詞的思想內容、

領略辛棄疾的悲壯慷慨的豪放詞風,感受他壯懷激烈的愛國之心。

在過程與方法上通過解讀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同時通過反復誦讀,將辛棄

疾詞兩首進行對比,學習知人論世的詩詞鑒賞方法。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感受辛

棄疾深沉的愛國之情。教育學生胸懷大志,熱愛祖國。

其中,這三個目標都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用典是本課是難點,沒讀懂這些典故

根本無法領悟作品。接下來是教法和學法分析

一、教法。本節(jié)采用誦讀法、提問討論法、點撥法、對比法、講練結合法相結合

的教學方法,同時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

二、學法: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通過誦讀、討論、想象、拓展來豐富自己的知識積

累和生活經驗,在個性獨特的閱讀中,在積極主動的思考中,獲得獨特的感悟和

體驗。

下面我將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進行具體闡述,

1、課前準備

課前我會印發(fā)施蟄存的《永遇樂》賞析。(材料見教參71頁。)讓

學生熟讀這所以這么做的原因是因為用典是本課的難點,沒讀懂這些典故根本無

法領悟作品。所以學生通過讀這篇文章,再品讀優(yōu)美散文的同時,可以深入領略

辛詞的內涵,還能感受詩詞賞析的寫法,借助這些賞析材料,既能提高課堂效率,

第6頁,共39頁

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導入

我以臧克家為濟南的辛稼軒紀念館撰的對聯(lián)導入:“力挽山河,浩氣貫日月,空

余英雄心一顆。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壯詞千篇?!蹦康氖且饘W生學

習本詞的興趣,在溫故后概括出辛詞的兩個顯著特點:壯懷激烈的愛國之心、悲

壯慷慨的豪放詞風。我簡單介紹F辛棄疾生平,通過寫作背景,自然導入新課3、

朗誦課文,整體感知

通過學生自讀,派代表朗讀,教師范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調動學生情緒,烘托課堂

氣氛,并為下面理解本詩的情感底蘊奠定了基礎。在此過程中我會對學生進行學

法建議1、讓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2、注意正確斷句;3、盡量讀出感情。,而

且這有助于幫助學生完成學習情感目標。朗讀的過程中同時也是一個檢查學生預

習成果的過程。4、文本探究

本環(huán)節(jié)重在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用典的手法。通過教師一一提問這首詞“用了那

些典一為什么用這個典一達到了一個怎樣的效果”的方式,讓學生回答。回答的

過程就是學生課前準備成果展示的過程,要求學生盡量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典故,

同時通過想像、聯(lián)想體會詩人情感。明白什么是用典及用典的妙處:加強了作品

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仰慕古人、感慨身世、借古諷今、抒發(fā)情懷、言簡意賅、以

一當匕這正是這首詞的長處!5、拓展延伸

將《水龍吟》《永遇樂》這兩首辛棄疾不同時期寫下的詞進行對比提醒學生從不

同角度對比這兩首詞,(這個環(huán)節(jié)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學

第6頁,共39頁

法,使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上來,成為課堂的主角)同時學會品評詩詞的一

個重要方法一知人論世法

6、布置作業(yè)

背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用知人論世法提前預習品評下一課《李清照詞兩首》,將其進行對比

《六國論》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六國論》(板書:課題、作者)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設計這幾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

說明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六國論》這篇課文是高中魯人版語文必修四第一單元歷史坐標上的沉思中

的一課。《課程標準》指出:“應在繼續(xù)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

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

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p>

選修課學習是對必修課的延伸和提高,教學內容更具有選擇性,教學方法更

第7頁,共39頁

應體現(xiàn)個性化學習,在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上應比必修課有明顯的拓展。主要立足

于語文活動,致力于實際的應用。這一單元的賞析指導中把文章的脈絡放

在首位,《六國論》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論證嚴密,它以結構上的獨特個性,

奠定了現(xiàn)代論文“三部曲”程式的基礎,與賈誼的《過秦論》交相輝映,在我國

古代政論文中各呈異彩,因而受到后人的稱道,可為我們師法。

基于選修課的基本要求,本單元的教學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根據(jù)新課標

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及特殊語法現(xiàn)象,正確譯文。

2、感知本文論證嚴密的特點,理清作者的思路。學習并實踐作者始終圍繞

中心論點不蔓不枝地展開論述的方法。學習并實踐本文圍繞中心論點用對比論證

法逐層論證的方法。

3、作者以史為鑒,借古諷今的用意,領會作者關心國家命運,反對屈辱求

和,主張抗擊強暴的思想。文言文教學把握文意,學習文言基礎知識是首

要任務,《課標》和高考《考試說明》都要求學生能夠閱讀淺易的文言文,這種

閱讀能力來源于學生扎實的文言文基本功,不能掃清文字障礙,讀懂文章,一切

鑒賞都是空中樓閣“因此我的教學重點首先就確定為對課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

含義和用法及特殊語法現(xiàn)象的掌握,能夠正確譯文。

《課標》強調,選修課教學除了重點進行閱讀與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外,也包括

嘗試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和相關文體的寫作,在教學中對這兩方面應予以兼顧,促進

“讀”和“寫”的互動與轉換?!读鶉摗愤@篇文章論證嚴密,是很好的議論文

寫作范式,今年高考作文也有向議論文傾斜的趨勢,因此我把教學的另一

第7頁,共39頁

個重點確定為學習并實踐這種論證結構和論證方法,在教學中通過與賈誼的《過

秦論》的對比,引導學生深入體悟、學習并實踐這種論證結構和方法。

由于學生對于作者蘇洵,以及作者寫作背景的陌生,因此對文章寫作目的

的把握難以準確,對作者關心國家命運的思想感情難以體會,所以我把了解作者

創(chuàng)作意圖,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確定為這篇課文的難點。

高中選修課不同于高等學校專業(yè)理論課的一個突出標志,就是不以傳授系

統(tǒng)完整的學科專門知識和理論為重點,我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也是擇要設計,以

期學生能夠一課一得。

二、教法和學法

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塊硬骨頭,我們的學生文言基礎不太好,我

在文言文教學之前,經常讓學生不借助任何工具書和輔助材料,先自讀課文,然

后調查閱讀水平,像《六國論》這樣難易度的課文,能夠讀懂80%的學生只占班

級總人數(shù)的四分之一左右。在教學中不首先掃除文字障礙,就超越字詞教學而深

入對課文進行鑒賞、挖掘,無論老師挖掘得如何深入,學生依然不過是昏昏欲睡

的聽眾。想要使學生實現(xiàn)“能夠閱讀淺易文言文”這一目標,我一直主張對課本

中的文言文做到“字字落實”,“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課本中的文言知

識要切切實實掌握。但如果使用串講法,容易上成“滿堂灌”,課堂沉悶,對于

選修課文的學習更是如此,無法實現(xiàn)《課標》中要求的“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

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

程。”因此,在文言基礎知識的教學上我選擇了研討法,著重指導學生預

習,指導學生首先使用朗讀法、勾畫圈點法、批注法等學習方法進行預習,然后

組織研討。具體就是: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先提問,讓他們把自己不懂的句

第8頁,共39頁

子提出來,同其他同學以及老師研討,這樣更切合他們的實際。對于有一些他們

以為懂了但實際上可能并不真正懂的語句,我可以在他們提問完了之后,再提

問。

在對文章內容的教學中,我準備采用講授法、點撥法、提問法等,既發(fā)揮

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促進學生思考把鑒賞引向深入。

三、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預計2課時第一課時

(一)導語

用《三字經》中對蘇洵的介紹,和蘇洵大器晚成的求學經歷故事導入,縮

小學生與歷史人物、文言文的疏離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蘇洵的求學經歷對

學生也是一種鼓勵。

(―)作者介紹

蘇洵對于學生而言較為陌生,但哪怕是這些離學生比較遠的知識學生也未

必一無所知,我們同樣應該調動學生平時的積累,師生一起交流,補充,獲得相

關的知識。所以我把這個內容先交給學生,然后再交流,補充。這樣既避免了“一

言堂”,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在預習中注意積累,做個有心人。

(三)檢查預習情況,用研討法解決字詞問題,疏通文意。

把歸納文言基礎知識作為作業(yè),指導學生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

詞類活用、特殊句式五個方面進行歸納,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這種歸納方法也

是文言文學習的一項常規(guī)工作。第二課時

在鑒賞文章時,我特別注重教學的出發(fā)點,應該從學生的學出發(fā),而不是

第8頁,共39頁

從老師的教出發(fā),教學的思路遵循學生的欣賞思路,我努力幫助學生習得鑒賞文

章的正確思路和方法。幫助他們從感性走向理性,在理性認識中步步深入,逐漸

拓展。而這正是《課標》對選修教材的教學要求。

第一步,我問學生讀完課文后感受到的這篇文章的最大特點是什么?這是

對課文的最直觀的感受,是感性的。因為《六國論》特征明顯,不足600字的文

章,不枝不蔓,脈絡清楚。

第二步,我請學生討論為什么這篇文章會早現(xiàn)出結構嚴謹、脈絡清晰地特

點。在交流討論內容時,帶領學生完成文章結構圖,引導學生從感受出發(fā),剝繭

抽絲,一步一步有意識地感受文章的特點。讓他們從感性走向理性,學習這篇議

論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三部曲”議論范式。學習對比論證的方

法,著重體會段落中,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感受邏輯的力量。

僅僅就文本分析文章結構,往往流于膚淺,為了打開學生的思路,將學生

的鑒賞推向深入,第三步,我引導學生將《六國論》的論證思路,論證方法等和

學過的《過秦論》進行比較,進一步深化理解。課后把仿照《六國論》的結構安

排,用現(xiàn)代漢語改寫《過秦論》作為作業(yè),這樣讓學生不僅學習,而且實踐,既

加深理解,鞏固成果,乂把“讀”與“寫”溝通起來,實現(xiàn)選修課的教學目的。

最后,通過分析課文最后一句中四個“后人”的理解,引出寫作背景,了

解蘇洵的寫作目的。了解作者以史為鑒,借古諷今的用意,領會作者關心國家命

運,反對屈辱求和、主張抗擊強暴的思想。

在對文章的分析中板書文章基本結構,力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

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板書:

第9頁,共39頁

六國論蘇洵

提出問題

阿房宮賦說課稿

唐詩在古代文壇中獨領風騷,唐朝散文也有一些流傳千古的名作,今天我的說課

就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宮賦》。

一、分析教材。

1、

第9頁,共39頁

教材的特點及在本單元的地位。語文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具有初步文學鑒賞能

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阿房宮賦》歷來被人們視為“文賦”的初期典

范之作。為晚唐文賦,本文不但有華美的語言、和諧的聲律,還有深刻的思想

內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質兼美的好文章,在韻文發(fā)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

本單元中有極高的欣賞價值。

2、教學目標和確立的依據(jù):

德育目標:認識封建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的罪惡。了解秦

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喻的目的

知識目標:了解賦的特點,理解課文中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

奇特的夸張等藝術特點及其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能力目標:培養(yǎng)文言文的記誦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學習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增加深度的寫作特色。

本課作者極盡鋪陳秦始皇的奢侈和殘暴,在結尾處點明主旨:秦人不暇自哀,而

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作者借秦始皇諷喻唐朝

皇帝吸取教訓,這篇文章是指向統(tǒng)治者的。學生從中學到的是要艱苦樸素,不能

奢侈浪費,

3、教材重點、難點:

①作者寫本文的目的何在?作“賦”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訓來規(guī)諫唐敬宗。敬宗

李湛16歲時繼位為君,一為君就大興土木,游宴無度,不視朝政,沉灑于聲色,

在位3年就被宦官殺害,可見這篇“賦”在當時是很有現(xiàn)實意義的。

②本文的結構層次

二、說教法。

第10頁,共39頁

《阿房宮賦》在現(xiàn)行教材是講讀課文,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真正體現(xiàn)以學

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我主要采取討論法、發(fā)現(xiàn)法、聯(lián)想法。用討論法是為r培

養(yǎng)學生探討學問的好習慣;發(fā)現(xiàn)法是來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

問題的能力;聯(lián)想法練習思維的發(fā)散,有助于學生開拓思維空間,為創(chuàng)造思維打

下基礎。學習課文,內容主要采取誦讀法,

三、說學法。

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

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背誦時還要指導學生運用意義記誦

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出本文,講文體特點及古今賦的區(qū)別

(二用課件展示課題《阿房宮賦》讓學生背誦全文(課前已做過預習)

(-)課文背誦小測試。這是一個強化過程,學后馬上檢測,(用課件顯示強化

內容)

(四)由學生討論總結主要內容:

第一段寫阿房宮的來歷,阿房宮的外在形勢,阿房宮的建筑,突出阿房宮的雄心

壯觀。

第二段寫阿房宮里的美人和珍寶,秦始皇的奢侈生活。

第三段秦朝的滅亡,揭露統(tǒng)治者的殘暴統(tǒng)治。

第四段總結歷史教訓,點明寫作目的。作者作“賦”的目的是借秦亡的

第10頁,共39頁

教訓來規(guī)諫唐敬宗。敬宗李湛16歲時繼位為君,一為君就大興土木,游宴無度,

不視朝政,沉灑于聲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殺害,可見這篇“賦”在當時是很有

現(xiàn)實意義的。

(課件設題)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每段設計不同的學習方式,如第三段用一幅

畫表述秦朝的滅亡,第四段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

(五)遷移練習。

采用聯(lián)想的方式進行,讓學生說出杜牧的詩?!哆^華清宮》《秋夕》《江南春》《清

明》《泊秦淮》等。提問學生哪一首和本文的主旨相同。(用課件放動畫)

(六)布置作業(yè)。(課件結尾)

板書

阿房宮賦

建筑生活滅亡

教訓

雄偉奢侈殘暴

《阿房宮賦》運用了互文、比喻、對偶、排比、夸張等多種修辭方法,而以互文

和比喻更為突出。下面就談談互文在《阿房宮賦》里的運用。M

一、互文的運用?;ノ模础盎ノ囊娏x”。有時因對偶、押韻、平仄、字數(shù)的限

制,或為了增強某種表達效果,把本應合在一起說的話,臨時拆開,使同句或相

鄰句中所用的詞互相補充,互相滲透,理解時乂應合在一起。這種修辭方法就叫

互文?!栋⒎繉m賦》下面的名子都很好地運用了這一修辭方法。M

①煙斜霧橫……薨②直欄橫檻……薨③朝歌夜弦……M

④王子皇孫,辭樓下殿……M⑤五步一樓,十步一閣。K

第11頁,共39頁

⑥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M

例①應理解為“煙霧繚繞”,不能拆開理解。M

例②應理解為“欄桿縱橫”,不能理解為“直的欄桿和橫的欄桿”。M

例③應理解為“日夜彈唱”,不理解為“早上唱歌,晚上彈琴”。M

例④中的“王子皇孫”是“六國王侯的女兒和孫女”,不是“國王的女兒,皇帝

的孫女”?!稗o樓卜殿”應理為“辭別自己國家的樓閣宮殿”,不能理解為“離

開了自己的樓閣,走下了本國的宮殿”。M

例⑤應理解為“樓閣很多,到處都是“,不能理解為“五步一座高樓,十步一座

亭閣"。M

例⑥應理解為“燕、趙、韓、魏、齊、楚六國統(tǒng)治者擁有的金玉珍寶”,不能理

解為“燕國趙國收藏的珠玉,韓國魏國聚斂的金銀.齊國楚國的瑰寶

第11頁,共39頁

奇珍”。M

由于運用廣互文,上面的語句都只能合起來理解,不能拆開理解。用r互文后.,

語句工整,別有韻味;彼此互補,凝煉、含蓄。增加了內容的含量,增強了表達

效果,更好地表現(xiàn)/文章的主題。

《滕王閣序》說課稿

大家好:

我說課的是題目《朦王閣序》,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看景不如聽景”,因為自

古以來的許多佳作所描寫的畫面的美已經超越了那些作者所觀賞景色的美,像是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而《滕王閣序》也同樣是這樣的一篇傳世佳作。

《滕王閣序》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魯人版必修四第二單元,在該單元中所選的課

文還有: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莊子的《逍遙游》、李密的《陳情表》。這些

課文都屬于抒情散文,而且也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名家名篇。雖然時代不同,文

體不一,但這幾篇課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字里行間充溢著激越充沛

的思想感情。

第12頁,共39頁

現(xiàn)在,我來說一下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及難點

根據(jù)《滕王閣序》這篇文章的特點,我對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r解

作者王勃的生平與代表作品,r解駢文的文體特征,積累文學常識。積累文言文

實詞虛詞,理解典故的作用。領會敘事寫景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品味語言。

還有能夠準確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領會情景交

融的寫作手法,品味語言。相應的教學難點是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情感。

我的教學方法主要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課文朗誦,因為《滕王閣序》是一篇駢體文,所以句式工整,平仄

相對,比較適合在誦讀中體會駢文的文體特征,加深學生對該課的印象和理解。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提問。主要是對文中比較容易回答的的問題進行提問,以此提

高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自主學習興趣。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分組討論。這是對一些比較難

的問題進行課堂分組探討,互相交流想法。

然后就是教學過程

對于教學過程,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分為導入新課,

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和課文總結四大板塊。主要的課程設計如下:

第一板塊是情感激發(fā),導入新課,在講課之前先向學生介紹一下歷史上的三大名

樓,即岳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和江西南昌的滕王閣。范仲淹的《岳陽

樓記》、崔融的《黃鶴樓》在以前的課程中曾經學過,那是描寫三大名樓中的岳

陽樓和黃鶴樓的名篇佳作,由此激起學生的興趣,進而導入新課,學習

第12頁,共39頁

一篇關于滕王閣的文章《滕王閣序》來認識?下滕王閣。

接下來是對背景進行介紹,即作者及文章的寫作背景、駢文的文體特征:語句上

的駢偶和四六言,語音上平仄相對,用在詞方面的用典和藻飾,還有對序這個文

學體裁的簡單介紹。

第二板塊是誦讀品析,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首先是聽錄音,明確斷句和讀

音,把握句子的節(jié)奏。然后初步感知課文,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句。

最后將文章劃分層次,明晰文章思路。

滕王閣序共分為四部分本位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寫洪州的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閣”,寫三秋時節(jié)滕王閣的萬千氣象以及自然人

文景觀

第三部分(4、5):扣“餞”,寫宴會的盛況,抒發(fā)人生的感慨

第叫部分(6、7):扣“別”,述說自己的身世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感嘆盛宴難

再。

第三板塊是賞析重點段落,也就是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剛才把課文分為四個部分,

也就是四大段,所以現(xiàn)在就對這四大段進行理解分析。主要是通過提問的方式。

《滕王閣序》的第一部分歷敘洪都雄偉的地勢、游玩的時間、珍異的物產、杰出

的人才以及尊貴的賓客,緊扣題中“洪府”二字,通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出

以下幾個問題。1、作者如何寫洪州的地理風貌,突出了那些特點?2、對人物的

描寫用了那些詞,照應了前文中的哪個詞3、文章開始不寫樓臺和宴會,先寫地

勢和人物,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第二部分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閣秋景圖,近觀遠眺,都是濃墨重彩,寫

第13頁,共39頁

出了滕王閣壯美而又秀麗的景色,緊扣題目“秋日”、“登滕王閣”六字來寫。

讓學生在對這兩段進行學習賞析的同時請用口己的語言,把這幅“晚秋暮色圖”

的意境描寫出來。主要抓住色彩變化之美,遠近錯落之美,上下渾成之美,虛實

相映之美即可。同時要對名句“落霞與孤鷲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進行鑒賞。

并展開想象,擴展成百字的短文。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作者思想情感表達,由眼前的宴飲娛樂引發(fā)的人生感慨,

用大量的典故來進行敘事、抒情。所以這一段設置的問題是通讀課文找出文章引

用的典故,并思考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慨。

第四版塊是對課文進行總結,《滕王閣序》是一篇優(yōu)美的駢文,作者用富麗華美

的辭藻,稱道洪州,記述盛宴,描寫朦王閣的壯麗及壯美的山川美景,借以抒發(fā)

自己懷才不遇憤懣悲涼而乂不甘沉淪的思想情感。讓學生各自分組,一起探討自

己對王勃其人或者是對《滕王閣序》其文的看法。

《滕王閣序》的板書設計主要是簡單明了,能夠突出想要表達的主題以及各個段

落的大義,脈絡清晰,一目了然。

最后為大家念一首王勃的《滕王閣詩》作為結束語。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

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謝謝大家。

第13頁,共39頁

《米洛斯的維納斯》說課稿

維納斯,古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以她為題材的繪畫雕塑數(shù)不勝數(shù),當人們

發(fā)現(xiàn)了米洛斯島上的維納斯時,才認定她才是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雖

然失去了雙臂,卻贏得全世界對她的矚目。今天我的說課就是日本清岡卓行的美

學論文《米洛斯的維納斯》,下面我分五部分說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

第14頁,共39頁

《米洛斯的維納斯》是魯人版必修四高中語文第二單元的一篇課內自讀課文,本

單元都屬文藝論文,重在講知識或道理,讀者從中既能獲得新知,又鍛煉了思維

能力,還能感受到濃濃的理趣。本課則闡述作者的一個美學觀點,即殘缺美。

2、教學目標:

學生在上學期賞讀r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花未眠》闡述了美是邂逅

所得及藝術源于生活的美學觀點,《米洛斯的維納斯》則是學生在學習美學知識

方面的深入與延續(xù)。根據(jù)學情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理解文章的殘缺美,把握本文關鍵語句的含義,提高審

美能力,能夠運用課文中的觀點,解決文藝欣賞方面遇到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深入閱讀課文,探究問題。

通過討論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談對課文的理解,談對作者觀點的認識和

評價,教師注意及時糾偏,并引導話題的走向。

以本文為契機,引入有關的文學藝術欣賞知識。教學時圍繞維納斯雕像,介紹和

本文作者觀點相通的中國畫的虛實相生的原則,結合圖片,以直觀的形式讓學生

進一步理解本文的觀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文學藝術的鑒賞和創(chuàng)作是重要的審美活動,科學技術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以及社會生活的

許多方面也貫穿審美追求,未來社會更崇尚對美的發(fā)現(xiàn)、追求和創(chuàng)造。語文具有

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應該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自

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感知和審美創(chuàng)

第14頁,共39頁

造的能力。

米洛斯的維納斯是西方美術史中最著名的杰作之一,歷來被視為希臘雕刻藝術的

珍寶。學生對她的欣賞將會提升審美品位。

3、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提出的殘缺美,領會“以無勝有、以少勝多”“虛實相間”

的藝術原則。

教學難點:對關鍵語句含義的理解,辯證地分析藝術作品的殘缺與完整。

本文為譯著,又是抽象的理論文章,在語句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把對關鍵

語句含義的理解作為難點之一;難點之二則是啟發(fā)學生辯證地分析藝術作品的殘

缺與完整,斷臂維納斯只是一個特例,并不是所有的殘缺的藝術品都是美的。二、

說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

1、欣賞品味法:課文以米洛斯的維納斯為審美點,以蒙娜麗莎與勝利女神為襯

托點,以齊白石畫為深入點,以自然殘缺美為延伸點,以人生的殘缺美為德育點,

這些抽象的理論都以圖片的形式來進行直觀地學習,形成視覺沖擊力,吸引學生

細細品味。

2、自讀探究法:由于本課是自讀課,因此課文教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為主。找

出問題,看書篩選信息解答。

3、自由討論法:如何為斷臂維納斯復原,學生會各持己見,這是一個討論的熱

點。在拓展深入時,讓學生判斷什么樣的人生是最美的人生,這就是價值觀與人

生觀的體現(xiàn),這個問題也會引發(fā)爭論。討論時教師可加入自己的觀點,也可留下

空白,由學生自己甄別。

第15頁,共39頁

4、講練結合法:在品味了斷臂維納斯后,又瀏覽了蒙娜莎神秘的微笑,就展示

幾幅勝利女神的遠近的雕像,讓學生寫一個片斷,進行審美練習。

教學手段:本課將大量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的首頁:斷臂維納斯的美在璀

璨的盧浮宮的襯托下更顯得莊嚴而典雅。在巴黎一瞥中將幾座有代表性的建筑圖

片展示給學生,然后引出盧浮宮三寶,配上了《雪絨花》的音樂,意境很美。在

拓展深入中,有齊白石的繪畫,有當代攝影作品,有殘疾人的幾幅圖片,以此輔

助學生深入理解殘缺美在藝術及人生中的體現(xiàn)。最后的審美練習也展示勝利女神

的雕像,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她的形象美和神韻美。這些圖片的應用將和本課對美

的闡釋相得益彰,共同構成美的教學氛圍。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流程設為六個環(huán)節(jié)

(一)導語:由巴黎引出盧浮宮三寶,從而順理成章把學生的目光聚焦在盧浮宮

鎮(zhèn)宮第一寶一莊重典的米洛斯的維納斯雕像上。巴黎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城市。是

浪漫之都,是藝術之都。它有美麗的塞納河,有經典的艾菲爾鐵塔,有絢麗的小

區(qū)廣場,輝煌的紅磨坊,有神秘的巴黎圣母院,有璀璨的盧浮宮……在盧浮宮里

珍藏了三件鎮(zhèn)宮之寶。

(-)學生閱讀課文,提出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質疑的習慣

(三)課文探究

教師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補充總結為以下六個

1、本文談了一個美學觀點,這個美學觀點是什么?

2、文章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第15頁,共39頁

?

3、維納斯失去雙臂后,獲得了一種抽象的藝術效果,這種抽象的藝術效果是什

么?

4、為什么作者不贊成復原雙臂?

5、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復原計劃,告訴我們你心中完整的維納斯是什么樣的?

6、維納斯為什么只能失去雙臂,不能失去其它部位嗎?

這六個問題由學生品讀課文,討論完成。

(四)拓展深入

引導學生追根溯源。清岡卓行并不是殘缺美的首創(chuàng)者,我國古代早就有相關的論

述。老子云:“大音無聲,大象無形。”即是說最大的樂聲聽來反而無音響,最

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形跡。

我國古代繪畫中體現(xiàn)了空白藝術,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如齊白石畫蝦,

他只畫蝦的動作,而空白處觀賞者便想象成了水??瞻姿囆g與殘缺美是一脈相承

的。

“空白”是虛,物象是實,虛與實辯證地統(tǒng)一于藝術品中。從“空白”的價值意

義來看,“空白”并非沒有東西,而是在于求其空靈,不是空而無物,而是虛中

求實。藝術品中的“空白”體現(xiàn)一種“虛靈”的“空間感型”,使藝術品虛實相

映,形神兼?zhèn)?,從而達到“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境界,給人以啟迪和美的享

受。在音樂、繪畫、雕塑、建筑、文學、戲劇、電影、曲藝等藝術形式中,歷來

都講究虛實相間的藝術。

為了讓學生直觀地理解虛實相間的藝術,可展示幾幅古畫,與學生共同品味。

然后向學生出示兩幅作品,《玻璃破碎的瞬間》是一幅攝影作品,一只高腳酒杯

第16頁,共39頁

破碎的一剎那,藍色的液體流出來。“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的影壁”在頂部特意設計

成了殘缺。這些都是殘缺美在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而在文學作品中殘缺美是

如何表現(xiàn)的?

比如結局離散,人物性格的缺憾都會產生殘缺美的效果?!端疂G傳》里黑旋風李

逵憨直忠勇,卻又魯莽得可愛,《紅樓夢》中黛玉的小心眼,《三國演義》中張飛

的粗心等,這些缺點使人物形象更飽滿生動,富于個性,真實可信,流傳千古。

現(xiàn)在就讓我們從藝術中走出來,走到大自然中,月圓月缺,潮起潮落,花開花謝,

云卷云舒,所以殘缺的也是美。

人生是也是不完美的,想想人生中的殘缺美是如何創(chuàng)造的。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學

生會想到殘疾人:阿炳,奧斯特洛夫斯基,張海迪等,然后學生就能夠說出他們

用意志創(chuàng)造了美。

教師引導升華本課:你認為人應該追求什么樣的人生,或者說什么樣的人生才是

最美的?讓學生各抒己見,自由發(fā)言,暢談心志。

(五)審美練習

中國古代讀書方法中有知出知入法,就是要能讀進去,也能跳出書中觀點的束縛,

現(xiàn)在就讓學生走出清岡卓行的思維空間,重新審視維納斯的美。學生除了殘缺

美外還可以看出這座雕像的形體美和莊嚴典的神韻美。用課件展示板書:

1、完整的藝術美。

1、2、完美的形體美

1、3、古典的神韻美

重點引導學生品味她的神韻美。俄國古典派評論家溫克爾曼用這樣兩句

第16頁,共39頁

話來贊賞希臘雕像的美:崇高的莊嚴,偉大的靜穆。屠格涅夫在一篇小說里說:

“〈米羅斯的維納斯〉比法國大革命的〈人權宣言》更不容懷疑?!边@意思是說

在保衛(wèi)人性的尊嚴方面,它也許更有力量,她大方而雄偉,坦蕩而又自尊,在她

面前,人們感到的是親切,喜悅以及對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

教師啟發(fā)學生:完整的藝術就不美了嗎?其實蒙娜麗莎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絲毫不亞F斷臂的維納斯。然后讓學生閱讀語文讀本傅雷的《蒙娜麗莎之美》),

學生找出描寫畫面主人公神秘的微笑的語段:

假定她真在微笑,那么,微笑的意義是什么?是不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的溫婉的

微笑,或是多愁善感的人的感傷的微笑?這微笑,是一種蘊藏著的快樂的標幟呢,

還是處女的童真的表現(xiàn)?這是不容易且也不必解答的。這是一個莫測高深的神

秘。

最后要根據(jù)上面學生獲得的知識與能力進行一個片斷寫作練習,學生仔細看《勝

利女神》的雕像,欣賞《勝利女神》之美,不少于200字。

(六)布置作業(yè):閱讀宗白華《中國藝術表現(xiàn)里的虛與實》四、說板書

米洛斯的維納斯

必須失去雙臂一才有無數(shù)雙玉臂

殘缺美不能復原雙臂一“有”限制了想象人生?

只能失去雙臂一雙臂可千變萬化

五、說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滲透一些美學知識對學生在欣賞

文學藝術時會獲得審美體驗,可以說通過本課可以對學生藝術修養(yǎng)起到一個啟蒙

的作用。而對藝術的審美乂可以引申到人生中,什么是人生中的最美,有的人追

第17頁,共39頁

求外表,有的人追求內在,有的人追求享樂,有的人追求奮斗,有的人奉獻,有

的人索取??傊涡紊娜松罚瑒x那間的選擇會決定一生。教師與家長以

及社會是給學生一個正確的指向,這種美的指向在學生潛意識中會起到決定性的

作用。人類在誕生之日起就開始了對真善美的追求,只要社會的車輪前進,這種

追求就不會停止,只要符合真善美,這樣的人生就是最美的。

第17頁,共39頁

《雨巷》說課稿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雨巷》是語文必修4現(xiàn)代詩歌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通

過閱讀和鑒賞,感悟詩情詩意,認識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队晗铩肥且皇紫笳髟?

表現(xiàn)r五四運動中激昂飛騰的理想同大革命失敗的現(xiàn)實脫節(jié)的悲劇感,詩人采用

象征的手法將大革命失敗時的那份憂郁浪漫化,詩中描寫的一切,悠長寂寥的雨

巷,彳亍的丁香姑娘都可在現(xiàn)實中找到其象征意義。

(-)重難點

1體悟雨巷詩情詩境

2體會本詩“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征意義,學習象征的手法,初步學會鑒

賞象征詩。

而后一點也是本詩的難點所在。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通過誦讀,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

2、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學會鑒賞象征詩

能力目標:1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朗誦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德育目標: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關注社會、追求理想的感情,促使學生培養(yǎng)健康

的審美情趣。

(四)課時安排及教具使用及課前準備

第18頁,共39頁

《雨巷》課時安排為一課時,采用多媒體教學

課前準備:培養(yǎng)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布置預習內容,包括生字詞作者簡介寫

作背景自主質疑

二.教法學法分析

(一)學情分析

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r現(xiàn)代詩歌,懂得一些鑒賞詩的基本方法,但象征詩還是第

一次碰到,所以理解象征手法還有一定難度。另外本詩寫作年代久遠,學生很難

理解其歷史背景。

(-)教學方法

采用啟發(fā)引導式教學貫穿始終,情境法,誦讀法,討論法等。

(三)學習方法

根據(jù)以上的分析,本節(jié)課特引導學生采用如下學習方法:

1誦讀表演法:讓學生在不斷的誦讀和表演中理解體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

情,培養(yǎng)他們讀詩品詩的悟性及能力,以完成重點一為目標。

2質疑感悟交流法:繼續(xù)落實新課程標準的三維要求,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題積

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形成多維互動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

作學習,注重陶冶學生的人格境界,以完成重難點二為目標

第18頁,共39頁

(四)設計說明

授課計劃設計的出發(fā)點在整個的設計過程中,始終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

念。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進行設問和引導,關注學生的認知過程,重視討論、

交流和合作,重視探究問題的習慣的培養(yǎng)和養(yǎng)成。同時,考慮不同學生的個性差

異和發(fā)展層次,使不同的學生都有發(fā)展,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原則。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1

復習引入同學們,今天現(xiàn)代詩歌的學習就要落下帷幕了,一路走來,我們領略

了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豪邁大氣,風流才子徐志摩的瀟灑飄逸,也深深地感受到了

面對多難的祖國面對多難的父老鄉(xiāng)親詩人聞一多艾青所發(fā)出的痛苦呼喊,今天讓

我們撐一把油紙傘,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聆聽瀟瀟春雨,感受20世紀30

年代知識分子的寂寞惆悵

(-)現(xiàn)代詩歌賞讀方法之一:參讀-------------------4分

(三)現(xiàn)代詩歌賞讀方法之二:美讀-------------------15分

1齊讀---------初步自我體悟詩境---------1

2聽配樂朗誦-------3

3由朗誦------3

4給畫配詩朗誦-------3

5表演現(xiàn)場版《雨巷》--------5

(四)現(xiàn)代詩歌賞讀方法之三:議讀-------22分

(五)總結:象征詩------3分

第19頁,共39頁

寫作練習:

請仿照象征詩《墻角的花》,選擇某一事物,通過情景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墻角的花

墻角的花,

當你孤芳自賞時,

天地便小了。

一、教學理念

注重情感自我體驗,喚起愛學“開放自主合作鑒賞,培養(yǎng)會學。把握意象,感悟

情感,鼓勵善學。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高中語文第一

冊即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一些優(yōu)秀詩篇?!队晗铩放旁诒締卧牡诙?/p>

課,屬于必修課。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

派的詩詞,這乂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

的要求。

2、教學目標

本詩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通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同

時巧妙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營

第19頁,共39頁

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3、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詩歌并不陌生,但是本手詩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賦予了豐富的內

涵,在誦讀和對意象的把握中體味出詩歌內涵的多義性并力求個性化理解就成為

重難點。

三、說教法

說教法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

自我的情感體驗“同時,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所以,教學中我指導學

生通過反復誦讀加深理解把握情感。另外,本詩教學以體驗性學習為主,充分發(fā)

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以“四自”一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

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chuàng)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貫穿整堂課。教師只作必要

的引導提示,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與感悟,并力求激發(fā)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四、說學法

1、加強誦讀,這是閱讀詩詞的一般方法。2、通過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讓學生

設身處地的走進雨巷去感悟。3、聯(lián)想比較法,通過與詩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較學

習,體會創(chuàng)作風格及作者情感。

第20頁,共39頁

《錯誤》說課稿

在臺灣詩壇有一位頗有影響的詩人,楊牧稱他為“中國的中國詩人”,這位詩人

就是鄭愁予。他骨子里有一種“浪子”情懷,表現(xiàn)在詩歌內容上,他的詩作“無

一刻不在關切人類的狀況一性靈的,文化的,歡樂以及苦難的”,所以表現(xiàn)鄉(xiāng)愁

情結的鄉(xiāng)愁詩、表現(xiàn)閨怨情結的愛情詩占據(jù)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大部分。讀鄭愁予的

《錯誤》,猶如讀到了唐宋的婉約詞,墜入了一個潮濕的由柔和語詞組合并營造

起來的詩意空間里。他是用自己全部的血肉、靈魂和生命來寫詩。所以在我們進

入《錯誤》之前,請每一個人都試著呼喚出自己心靈中最真摯的部分,哪怕只是

片刻,也好讓我們能夠跟詩人的心貼得更近一些。

首先,

【說教材】

我選用的是人教版20XX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即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xiàn)

第20頁,共39頁

代的一些優(yōu)秀詩篇?!跺e誤》排在本單元的第一課,屬于必讀課。學生可以借此

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

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學情分析】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往往對那種純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體會較為膚淺,《錯

誤》被譽為“現(xiàn)代抒情詩的絕唱”,有極高美學價值,它所抒發(fā)的離愁別緒是人

類共同的情感經歷,通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培養(yǎng)

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

【說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