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1頁
咳嗽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2頁
咳嗽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3頁
咳嗽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4頁
咳嗽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咳嗽中醫(yī)診療方案咳嗽既是具有獨立性的證候,又是肺系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本病咳嗽—以咳嗽為主要癥狀的病癥,分別言之,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一般多為痰聲并見,難以截然分開,故以咳嗽并稱。

一、辨證論治

(一)外感咳嗽

1.風寒襲肺證

癥狀——咽癢、咳嗽聲重、氣急,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fā)熱無汗,苔薄白,脈浮緊。

證機概要——風寒襲肺,肺氣失宣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方藥——三拗湯合止嗽散

兩方均能宣肺化痰止咳,但前方以宣肺散寒為主,用于風寒閉肺;后方以疏風潤肺為主,用于咳嗽遷延不愈或愈而復發(fā)者

三拗湯——麻黃—宣肺止咳;杏仁—利肺降氣;甘草—協(xié)調(diào)諸藥。

止嗽散——桔梗、荊芥、陳皮、甘草—疏風宣肺,化痰利咽;紫菀、百部—溫潤止咳;白前—降氣祛痰。

加減——咳嗽較甚—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表邪較甚—防風、羌活;咽癢甚—牛蒡子、蟬蛻;鼻塞聲重—辛夷花、蒼耳子;挾痰濕(痰粘、胸悶、苔膩)—半夏、厚樸、茯苓;表寒未解,里郁化熱(咳嗽音嗄。氣急似喘咳痰粘稠,口渴心煩,或有身熱)—生石膏、桑白皮、黃芩。

飲食調(diào)護——建議病人多用蘿卜、橘子皮等燉湯喝,建議多食梨、橘子、芹菜等。

2.風熱犯肺證

癥狀——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嗄啞,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黃,喉燥咽痛,口渴,鼻流黃涕,頭痛,肢楚,惡風身熱,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浮滑,

證機概要——風熱犯肺,肺失清肅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方藥——桑菊飲

本方為辛涼輕劑,功能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用于咳嗽痰

咽干,微有身熱者

方解——桑葉、菊花、薄荷、連翹—疏風清熱;桔梗、杏仁、甘草—宣肺止咳

化痰;蘆根—清熱生津

加減——咳嗽甚者—加前胡、貝母、枇把葉;咽痛—加射干、山豆根、金燈籠、

土牛膝、赤芍;表熱較甚—加金銀花、荊芥、防風;痰黃稠—加黃芩、知母、栝樓、山梔‘風熱傷絡,鼻衄、痰中帶血—加白茅根、生地;熱傷肺津,口燥咽干—加沙參、麥冬;夾暑—合六一散、荷葉。

飲食調(diào)護——這類病人如果有慢性咽炎病史,可以用麥冬、玄參、銀花、野菊花或黃菊花、胖大海代茶飲(若病人便秘可適量增加)。也可以用牛蒡、蘿卜和豬肉(其他如雞、鴨、鴿子等性不燥熱的食物)燉著吃,或用杏仁與豆腐熬湯喝。多吃梨、柑橘、柚子等水果。

3.風燥傷肺證

癥狀——干咳,連聲作嗆,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無痰或痰少而粘連成絲,不宜咳出,痰中帶血絲,鼻塞、頭痛、微寒、身熱,舌質(zhì)紅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或小數(shù)—燥熱之象

證機概要——風燥傷肺,肺失清潤

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方藥——桑杏湯

本方清宣涼潤,用于外感風熱燥邪傷津,干咳,痰少而粘

口渴,身熱頭痛

方解——桑葉、豆豉—疏風解表,清宣燥熱;杏仁、象貝—化痰止咳;山梔、

沙參、梨皮—潤肺生津

加減——表證較重—加薄荷、連翹、蟬蛻、荊芥;津傷較甚—加麥冬、玉竹;

咽痛明顯—加玄參、馬勃;鼻衄—加生地、白茅根。

飲食調(diào)護——此型平時病人平時可以多吃杏仁制品,如杏仁茶、杏仁露等。其他如梨、荸薺等熬粥。

[附]涼燥傷肺

癥狀——咳嗽,痰少或無痰,喉癢,咽干唇燥,頭痛,惡寒,發(fā)熱,無汗。苔

薄白而干,脈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潤肺止咳

方藥——杏蘇散加減:蘇葉、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菀、冬花、百部、甘

草以溫潤止咳。

臨證參考——岳美中:對于干咳痰粘不爽之證,與燥咳稍異,也屬難治。凡咳而痰不出者,肺燥勝而痰澀,燥則潤,澀則疏,潤肺利氣是制方之本。若不知燥痰潤肺,反用宣法,越宣越燥,勢必干咳不止;若不知痰澀當疏,則痰粘難愈。為此,自擬一方定名潤肺湯,藥用沙參、兜鈴、山藥、牛蒡子、桔梗、枳殼,亦可隨證加入橘紅、杏仁、貝母、栝樓等味。

(二)內(nèi)傷咳嗽

1.痰濕蘊肺證

癥狀——咳嗽反復發(fā)作,咳聲重濁,痰粘膩,或稠厚成塊,痰多易咳,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進甘甜油膩物加重,胸悶脘痞,嘔惡,食少,體倦,大便時溏,苔白膩,脈濡滑。

證機概要——脾濕生痰,上漬于肺,壅遏肺氣

治法——健脾燥濕,化痰止咳

方藥——二陳平胃散合三子養(yǎng)親湯

前方燥濕化痰,理氣和胃,用于咳而痰多,痰質(zhì)稠厚,胸悶脘痞,苔膩者。后方降氣化痰,用于痰濁壅肺,咳逆痰涌,胸滿氣急,苔濁膩者。

半夏、茯苓—燥濕化痰,陳皮、甘草—理氣和中,白芥子—溫肺祛痰;蘇子—降氣行痰,使氣降則痰不逆;萊菔子—消食化痰,使氣行則痰行,加桔梗、杏仁、枳殼—宣降肺氣。

加減——寒痰較重(痰粘白如泡沫,怯寒背冷)—加細辛、干姜;脾虛—加黨

參、白術(shù);兼有表寒者—加紫蘇、荊芥、防風。病情穩(wěn)定后服香砂六

君子湯以資調(diào)理。

臨證參考——痰濕咳嗽,常易傷及肺脾之氣,應配合補脾益肺之品,以免久延

導致肺氣虛寒,寒飲伏肺的咳喘。又每因新感而致痰濕化熱。若反復病久,肺脾兩傷,可出現(xiàn)三方面的轉(zhuǎn)歸:痰濕轉(zhuǎn)從寒化,氣不布津,停而為飲—寒飲伏肺—本虛標實;肺脾氣虛,陽氣漸衰,甚至及腎—肺氣虛寒—虛證咳嗽;痰濕郁而化熱—痰熱郁肺。

中醫(yī)認為“肺不傷不咳,脾不傷無痰”。臨床常有患者訴無咳痰自涌,或輕輕一咳,痰便咯出,痰多常伴胸悶腹脹,大便溏薄,食欲不佳,舌苔白膩,脈弦滑。這類咳嗽是因脾虛痰濕內(nèi)生,痰濁阻肺所致,通過健脾可以化濕除痰,常用六君子湯加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治療獲得滿意的療效。

飲食調(diào)護——常用山藥、薏米、橘子皮燉食。各種粥品也是上選(不建議加營養(yǎng)品,如枸杞等),食物以清淡為好。

2.痰熱郁肺證

癥狀——咳嗽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質(zhì)粘稠色黃,或有腥味,難咯,咯吐血痰,胸脅脹滿,咳時引痛,苔薄黃膩,質(zhì)紅,脈滑數(shù)。

證機概要——痰熱壅肺肺,肺失肅降

治法——清熱肅肺,豁痰止咳

方藥——清金化痰湯

本方清熱化痰,用于咳嗽氣急,痰黃稠厚,胸悶,身熱

加減——①痰黃如膿,或腥臭—魚腥草、金蕎麥根、薏苡仁、栝樓仁;②胸滿、

咳逆,痰壅、便秘—葶藶子、風化硝、大黃;③痰熱傷津(口干咽干

舌紅少津)—加天冬、天花粉;④痰中帶血—加白茅根、藕節(jié)。

臨證參考——要注意觀察痰色和量的變化,判斷痰、熱比重,給予針對性治療。

飲食調(diào)護——病人平時可以冬瓜連皮帶籽、蘿卜燉服,多吃蒿子桿(或茼蒿)、馬齒莧。平時食物以清淡為宜。

3.肝火犯肺證

癥狀——上氣咳逆陣作,咳時面赤,口苦咽干,痰少質(zhì)粘,或如絮條,咯之難出,

胸脅脹痛,咳時引痛,癥狀可隨情緒波動而增加,舌紅或舌邊紅,苔薄黃而少津,

脈象弦數(shù)。

證機概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治法——清肝瀉肺,化痰止咳

方藥——加減瀉白散合青黛散?;蚯甯谓舛局箍确剑ū驹簠f(xié)定方)。

加減——熱盛者加石膏包15克,氣虛者加五味子9克,山萸肉12克;陰虛者加生熟地各12克,川貝9克;陽虛者加炮附子先煎9克。

臨證參考——《內(nèi)經(jīng)》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人砸徊?,中醫(yī)歷來分為外感和內(nèi)傷兩種。秦老認為病毒感染后慢性咳嗽,大致因余邪未凈,邪氣留戀不去所致,傳統(tǒng)上,止嗽散、二前湯為治療此類疾病的名方。對于此類疾患,秦老多以我院協(xié)定處方——清肝解毒止咳方為主方化裁,以桑葉、菊花為君,清肝火,疏風熱,散疫毒,祛邪以扶正;以鉤藤、蟬蛻、丹參平肝熄風、解痙平喘,清熱涼血為臣;配以紫苑、杏仁、桔梗潤肺止咳為佐;甘草理氣合中。全方共湊清肝解毒,熄風止咳之效。組方中丹參具有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狀態(tài),抑制炎癥遞質(zhì)而起到抗炎作用。蟬蛻具有明顯的抗驚厥、解熱、鎮(zhèn)痛、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免疫抑制與抗過敏作用,且對紅細胞膜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改善紅細胞的帶氧功能?,F(xiàn)代藥理實驗表明,鉤藤屬植物所含化學成分具有降壓、鎮(zhèn)痛、抗炎、抗腫瘤、鎮(zhèn)靜、抗氧化等多種作用。

4.肺陰虧耗證

癥狀分析——干咳、咳聲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帶血,口干咽燥,或聲音逐漸嘶啞,手足心熱,午后潮熱,顴紅,形瘦神疲,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證機概要——肺陰虧虛,虛熱內(nèi)灼,肺失潤降

治法——滋陰潤肺,化痰止咳

方藥——沙參麥冬湯加減

本方甘寒養(yǎng)陰,潤肺生津。用于陰虛肺燥,干咳少痰

備選方——二冬二母湯:麥冬、天冬、川貝母、知母、沙參、百合、生地黃、

桔梗、苦杏仁、梨皮

加減——①咳嗽較甚—加紫菀、冬花、百部;②痰粘難咯—加海蛤粉、海浮石、

栝樓、黃芩;③痰中帶血—加丹皮、山梔、藕節(jié)、白茅根;④潮熱骨

蒸—加銀柴胡、青蒿、地骨皮、功勞葉。

飲食調(diào)護——可以應用較多補品,如枸杞、紅棗、阿膠、冬蟲夏草等,平日多吃桂圓、銀耳等。

附:痰瘀阻肺證癥狀:咳嗽咯痰,喘促,氣逆痰涌,胸部憋悶,唇甲青紫,脅下痞塊,面黯,唇甲青紫,舌質(zhì)紫暗,苔濁、脈弦滑。

治法:化痰祛瘀

方藥:桃紅四物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當歸12g,白芍12g,熟地黃9g,川芎12g,桃仁15g,紅花15g;葶藶子9g、大棗4枚。

中成藥:痰瘀阻肺證者可選用川芎平喘合劑,瘀血之象重者可加用血府逐瘀顆粒。

二、中醫(yī)特色治療:針灸:

主穴:肺俞、合谷。配穴:痰多配豐?。谎拾W而咳刺天突;胸膺憋悶刺內(nèi)關(guān)、檀中;久咳體弱者,溫灸肺俞、腎俞、脾俞。外感咳嗽宜淺刺,用瀉法;內(nèi)傷咳嗽用平補平瀉,并可配合針灸。

風熱咳嗽多選擇列缺、合谷、肺俞為主穴;

痰濕蘊肺多選擇肺俞、脾俞、中脘、足三里、尺澤、豐隆為主穴;

肺陰虧耗多選擇肺俞、中府、列缺、照海為主穴。

2.穴位敷貼:取白芥子、延胡索各21g,甘遂、細辛各12g,共研細末,分成3份,每隔10天使用1份。用時取藥末1份,加生姜汁調(diào)稠如1分錢幣大,分別貼在肺俞、心俞、膈俞、膻中穴,貼2~4小時揭去。若皮膚發(fā)紅,局部出現(xiàn)小皰疹,可提前揭去。貼藥時間為每年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連用三年。此法適用于體質(zhì)虛寒者,有一定的遠期療效,是冬病夏治的代表方藥。

3.膏滋藥:按病情及體質(zhì)的不同處方,依法制成膏劑,每日早晚沖服1~2匙,具有溫補肺腎,滋養(yǎng)氣陰的作用。每料膏滋藥大約可服一個冬天(1~2個月)。由于處方中有阿膠或鹿角膠、龜板膏以及冰糖或蜜糖等收膏藥,故稱膏方。適用于緩解期者,遇感冒發(fā)熱,傷食吐瀉或咳嗽劇烈則停服,愈治可繼服。

4.中藥霧化吸入:一號藥:麻黃100g,炒杏仁200g,加清水1500ml,中等火力,煎至1000ml,紗布過濾,備用。二號藥:薄荷50g,加水800ml,中等火力,煎至500ml,過濾,備用。三號藥:玉竹200g,加水800ml,小火煎至500ml,過濾,備用。風寒犯肺者用一號藥每次10ml;風熱犯肺者,用一號藥10ml,二號藥5ml合用;燥邪犯肺者用一號藥10ml,三號藥5ml合用。上述藥物每次霧化吸入10min。

三、注意事項

1.咳嗽治標易而根治難。不能咳嗽一平隨即治本,當守方3~4周,方能鞏固療效,然后轉(zhuǎn)入從本緩圖。

2.反復發(fā)作的頑固咳嗽,除內(nèi)服煎劑外,尚可采取多種療法綜合治療,如敷貼、穴位注射、針灸、埋線、割治等,并有計劃地作好治療安排,如冬春服藥、夏季敷貼等,有利于療效的提高。

3.服藥時間應根據(jù)發(fā)作的時間而定。全日咳嗽不休者,一日內(nèi)可分4~5次服;夜間咳嗽多或加重者,將一半藥汁于臨睡前服;清晨咳嗽多者,隔夜煎好,次晨黎明前服頭汁,二汁在白天服。

四、出院后的預防調(diào)護

1.提高肌體衛(wèi)外功能,增強皮毛腠理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積極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病原體的進一步蔓延。體虛易感冒者—常服玉屏風散。

2.改善環(huán)境衛(wèi)生,消除煙塵和有害氣體的危害,加強勞動保護。吸煙者戒煙。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提高抗病能力。

3.注意起居有節(jié),勞逸結(jié)合,保持室內(nèi)空氣清新。

4.忌食辛辣、香燥、肥甘厚味及寒涼之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性情急噪、郁怒化火傷肺。發(fā)病后注意休息,清淡飲食。多飲水,以利排痰。

5.內(nèi)傷咳嗽,緩解期作長療程的持續(xù)治療,重點補益脾腎,取“緩則治其本”之義,補虛固本,以圖根治??筛鶕?jù)患者疾病情況將中藥制成丸劑方便患者隨時服用,并達到良好效果。

附: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咳嗽消失,咳嗽癥狀積分減少≥95%。

顯效:咳嗽減輕,咳嗽癥狀積分減少≥70%以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