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聲明:所有答案源自《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學習指導》(2008/2010版李鴻莊)一書,無作任何修改,請讀者自行斟酌重點!1.如何正確認識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黨的重要意義?答: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重要意義。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yè)不斷取得勝利。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實踐證明,如果離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懈探索,離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指引,我們的實踐就會陷入盲目性,我們的事業(yè)就會遭受挫折和失敗。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民族人民的強打精神支柱。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各個理論成果,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偉大智慧的結晶,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一定歷史條件下中華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現和理論上的最高概括。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tài)度和優(yōu)良學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得新境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形成的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不同時期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它們?yōu)轳R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寶庫增添了血多新的內容,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在中國的傳承,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動態(tài)的科學體系。2.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答: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同時又使中國豐富的實踐經經驗上升為理論,并且同中國的歷史傳統(tǒng)、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相結合,一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舊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經濟文化都較落后,這就要求我們進行中國革命和建設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做教條,必須結合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這就要求要了解和懂得中國的歷史情況、社會狀況、國情等,大到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中國的實踐完整、統(tǒng)一、深入的理解和把握。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根植于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之中。它既不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照搬,也不是對中國文化的復制,而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文化中的優(yōu)秀成分相結合而大到融合。在這個過程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國文化進行認真的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華,又用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表達方式呵呵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形式,來深入淺出地闡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3.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為首的黨中央對黨的思想路線有哪些貢獻?答:鄧小平的貢獻:①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在中國向何處去的中大歷史關頭,鄧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的撥亂反正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大力提倡實事求是。②1978年12月,鄧小平在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做準備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特別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重要意義。③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推進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鄧小平還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④鄧小平特別強調解放思想的極端重要性。他認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堅持實事求是,首先必須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正確地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和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⑤強調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⑥經過一段思考的過程,鄧小平在1980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對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就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江澤民的貢獻:①1992年,江澤民在黨的十四大的報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創(chuàng)立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是黨永葆蓬勃生機的法寶。②1997年,他在黨的十五大的報告中又強調,在走向新世紀的新形勢下,面對許多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艱巨課題,鄧小平理論要求我們增強和提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堅定性和自覺性,不斷開拓我們事業(yè)的新局面。③進入21世紀,江澤民對新形勢下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強調,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是與時俱進。要通過理論創(chuàng)新推動制度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chuàng)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④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他更明確地提出: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chuàng)造力的決定性因素。胡錦濤的貢獻:2004年1月,胡錦濤在一次講話中強調,必須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型求真務實之風。他說,越是形勢好,越是群眾加快發(fā)展得積極性高,越要堅持求真務實,越要保持非清醒的頭腦,越要堅持好的工作作風。在這次講話中,求真務實被提高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政治品格的高度,進一步神話了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認識。4.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主要內容。答:毛澤東1948年《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完整地表達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內容,這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新民主主義基本綱領包括政治綱領、經濟綱領和文化綱領。新民主主義政治綱領的主要內容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的主要內容是: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官僚資本主義階級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yè)。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的主要內容是:新民主主義文化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文化。5.簡述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有哪些。答: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第一:堅持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實現以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為主體,完成對農業(yè)、手工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為兩翼,是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明確要求。實踐證明,黨堅持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同時并舉的方針,對于在深刻的社會變革中保持社會穩(wěn)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動社會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二:采取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我國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都采取了區(qū)別對待,用不同的辦法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中國的這場巨大而特別的社會變革,不僅沒有對生產力的發(fā)展造成破壞,而且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第三:進行和平改造。在社會主義改造之前,無論是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還是農民和手工業(yè)者得個體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質。在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方面,用事實向農民表明合作化地好處和給農民帶來的利益,使農民擁護黨的政策。手工業(yè)者的情況和農民基本相同。同時以和平贖買的方法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并把對資本主義企業(yè)的改造和對資本家個人的改造結合在一起進行。對資本家實行團結、教育和改造的方針,不僅穩(wěn)定了資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們的認識,保證了改造的順利進行,而且將幾十萬資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成為社會主義企業(yè)的經營和管理干部。這不僅保證了社會的穩(wěn)定,而且極大地促進了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總之,和平改造解決了諸如實現社會變革與經濟發(fā)展、和平過渡與消滅剝削制度這類通常難以解決的矛盾問題。6.為什么說發(fā)展是硬道理,發(fā)展是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答:(1)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一再強調了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發(fā)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第一,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把發(fā)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是對社會主義實踐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第三,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是適應時代主題變化的需要。(2)把發(fā)展作為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地位所決定的,是對執(zhí)政規(guī)律認識的深化,也是黨實現對所承擔的歷史責任的需要。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地位是人民的選擇,而人民之所以選擇中國共產黨,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它能夠領導中國實現民富國強、振興中華。只有緊緊抓住發(fā)展這個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才能實現自己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承擔起自己的歷史責任。堅持以發(fā)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一條主要經驗。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是人民得到最多實惠的時期,是我國社會長期保持安定團結、政通人和的時期,是我國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強的時期。這些歷史性成就充分證明,堅持以發(fā)展為主題,用發(fā)展的眼光、發(fā)展的思路、發(fā)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就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7.怎樣全面、準確理解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新概括?江澤民和胡錦濤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有哪些深化?答: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總結多年來離開生產力抽象地談論社會主義,把許多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并不具有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東西當作“社會主義原則”加以固守,把許多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有利于生產力發(fā)展的東西當作“資本主義復辟”加以反對的歷史教訓,經過深邃的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對社會主義本質進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的認識。首先,為了推動全黨對社會主義進行再認識,鄧小平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論斷:“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逼浯危J真領會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內涵。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新概括,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同時又賦予社會主義以新的含義和時代內容。它的基本內涵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把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納入社會主義的本質。這是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一個十分明顯和突出的特點。其二,突出強調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發(fā)展目標,并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闡明了實現這個目標的途徑。最后,認識社會主義本質的重要意義。其一,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把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科學水平。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提出,把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從主要強調關于公有制、按勞分配等特征,進一步深入到理解實現共同富裕這個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和目標。其二,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為探索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把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緊密地結合起來,揭示了實現社會主義本質與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傊?,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所作的理論概括,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既是堅持和繼承,又是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為我們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和發(fā)展社會主義這個問題,并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奠定了科學的思想基礎。8.如何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如何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統(tǒng)一?答:(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把社會更加和諧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指標。黨的十七大通過的黨章又把“和諧“與”富強民族文明“一起寫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它包含了以下內容:第一,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基本路線規(guī)定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全面發(fā)展的要求。第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是基本路線最主要的內容,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的基本途徑,集中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zhàn)略布局,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展道路。第三,“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這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實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奮斗目標的根本立足點。(2)如何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統(tǒng)一。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堅持思想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統(tǒng)一。第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處理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的關系,把二者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統(tǒng)一起來。第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是對黨長期以來積累的經驗所作出的科學概括,是我們的立國之本。第三,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歷史性決策,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征,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國之路。第四,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相互依存、相互貫通、不可分割。離開四項基本原則談改革開放,改革必然會失去正確的方向,走到背離社會主義的邪路上去;離開改革開放談四項基本原則,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就不能與時俱進,就會變成僵化的教條。第五,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tǒng)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最可寶貴的經驗,是我們事業(yè)勝利前進最可靠的保證。9.如何理解“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聯系和區(qū)別?如何理解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主義奮斗目標的新要求?答:(1)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是我黨在深刻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基礎上逐步形成并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發(fā)展得,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經濟建設經驗和教訓的總結,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從實質上來說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因為我國已經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宗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得一項基本經濟制度;文化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第二: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從發(fā)展程度上來說,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初級階段,我們必須正視而不能超越這個初級階段。這是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中一個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3)我國社會主義出在初級階段的原因:一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建立的歷史起點低,我國社會主義社會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落后;二是現狀遠遠落后于發(fā)達國家。經過四十多年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30年得發(fā)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項事業(yè)有了很大進步,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然而,總的來說,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生產力不發(fā)達的狀況并為成熟,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制度還不夠健全,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小生產習慣勢力在社會上還有廣泛影響,我國依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現長達100年,具有長期性。至于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更長的時間,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有長期性有其客觀必然性:第一:我們要用相當長的時間發(fā)展生產力,去實現工業(yè)化和經濟的社會話、市場化和現代化,建立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第二:我們要用相當長的時間來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商城建筑;第三:當前的時代特點和國際環(huán)境,也時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有長期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基本實現現代化,大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而現代化的含義在不斷變化,各國經濟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這一切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有長期性。10.如何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之間的關系?答:①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三者是互為條件、互相促進的關系。發(fā)展是硬道理,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要靠發(fā)展,發(fā)展是改革和穩(wěn)定的目的;改革是發(fā)展得動力,改革和發(fā)展是社會穩(wěn)定的基礎;穩(wěn)定是改革和發(fā)展得前提,改革和發(fā)展必須要有穩(wěn)定的政治和社會環(huán)境,在政治社會穩(wěn)定中推進改革、發(fā)展,在改革、發(fā)展中實現鞏固政治穩(wěn)定。②中國目前正處于從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過渡的階段,這是發(fā)展得關鍵時期,也是改革的攻堅階段。在這一時期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關系的任務極其艱巨。因此,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遵循改革開放以來黨在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關系方面積累起來的經驗和主要原則。第一:保持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在動態(tài)中的相互協(xié)調和相互促進。穩(wěn)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會穩(wěn)定中推進改革和發(fā)展,在改革和發(fā)展得推進中實現政治和社會的長期穩(wěn)定。第二:把改革的力度、發(fā)展得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tǒng)一起來。第三: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關系的重要結合點。11.如何理解對外開放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答:①改革開放后,在研究和他所怎樣才能使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得快一些的過程中,鄧小平十分重視對外開放的問題,多次論述了對外開放的重要性。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把實行對外開放定位基本國策。把對外開放作為基本國策,最重要的依據,就是鄧小平關于“現在的師姐是開放的世界”和“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兩個重要觀點。②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這是對世界經濟發(fā)展歷史的深刻總結,是生產社會化和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發(fā)展得必然結果。在開放的世界中不實行開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發(fā)展,甚至會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災難。③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這是對中國發(fā)展歷史的深刻總結。實行對外開放也是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要求。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yōu)勢,就必須以積極的態(tài)度學習和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yōu)秀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師姐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guī)律的先進經營方式、自力更生的方法。④實行對外開放要處理好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關系。我們要始終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立足點,這是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經驗和重要原則。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閉關自守、盲目排外。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對外開放是相輔相成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實行對外開放的基礎;對外開放是為了增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積極實行對外開放,都是為了更好更快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⑤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新發(fā)展和我國改革發(fā)展的新形勢,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走向世界,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實現互利雙贏。12.如何理解從理論上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之間的關系?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第一,就其聯系而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都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和要求。從資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場為基礎性配置手段;從微觀層面看,企業(yè)都是獨立的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從經濟活動看,市場經濟規(guī)律起著支配作用;從宏觀層面看,政府的宏觀調控主要是通過經濟手段來實現的;從經濟運行看,法治起著基本的保障作用。這些共性是市場經濟具有的一半特征和要求。正是由于市場經濟具有共性,所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應該按照這些特征和要求來進行建設。同時,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發(fā)展市場經濟過程中的一切有益的作法和經驗也都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吸收的,在這一層次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可以接軌的。第二,就區(qū)別而言,市場經濟與不同的經濟制度結合就會體現出不同的制度特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它們體現得是不同社會經濟制度下的市場經濟。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結合在一起,所以又具有自身的特征,這些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在所有制結構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②在分配上實行的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上,社會主義國家能夠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其基礎作用,更好地發(fā)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使社會主義的優(yōu)勢和市場經濟的優(yōu)勢都能得到充分地發(fā)揮。13.結合現階段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勞分配的理論,對現實經濟生活中個人收入出現差距的現象進行分析。答: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于此相聯系的個人收入分配實行的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②正確認識收入分配差距。首先:要承認我國在一定時期內收入差距的存在有其客觀必然性。主要是:第一,因為勞動者的個人稟賦和家庭負擔的不同,實行按勞分配原則必然使生產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第二,實行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多種分配方式,擁有不同生產要素的不同社會成員也必然會產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第三,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價值規(guī)律和競爭的作用下優(yōu)勝劣汰,使具有不同競爭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現差距。第四,城鄉(xiāng)之間、地區(qū)之間、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以及不同經濟領域和部門之間客觀上存在的差別,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后三個方面不僅是產生收入差距的經濟條件,而且必然在一定時期內導致收入差距擴大。這些造成社會成員收入和富裕程度產生和擴大差距的因素,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都會長期存在著,而且不可避免。其次:要警惕社會分配領域中收入差距的過分擴大,甚至兩極分化的現象,可能英法社會問題??偟膩碚f,當前中國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結果,其中也存在許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這些因素主要有:第一:初次分配過程中存在許多不平等的競爭,如最為突出的各種形式的行業(yè)壟斷的存在。第二:收入分配在分配的手段和功能嚴重不足,例如對高收入調節(jié)不力,對低收入基層缺乏有效保護。第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敗等非法收入問題突出,打擊力度遠遠不夠。第四:由于地域差別的存在,東部地區(qū)比西部地區(qū)收入高,地區(qū)收入差距拉大。應該說,中國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現是國民經濟整體發(fā)展和提高的結果,是構建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結果,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社會不公正現象的結果。③合力調節(jié)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現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利用稅收、財政等手段,調節(jié)地區(qū)、行業(yè)、部門的收入差距,縮小東、中、西得收入差別,也必須綜合治理。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從源頭上解決好初次分配問題;第二:堅持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強化國家對收入分配的宏觀調控功能;第三:要關組社會弱勢群體,千方百計擴大就業(yè),解決由失業(yè)導致的貧困問題;第四:要嚴厲打擊貪污腐敗、權錢交易等各種非法攫取社會財富的行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提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傊?,合力調節(jié)收入分配差距,發(fā)展經濟是根本途徑,“三個有利于”體現得越充分,消除貧富差距過大的社會條件就越具備,就越能增強利用稅收、財政等手段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功能。我們既不能高平均主義,也要防止出現兩極分化,既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又要最終實現共同富裕。14.如何正確理解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答:(1)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保證。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起來。這是我們黨總結執(zhí)政經驗,對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所做出的規(guī)律性認識,是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2)第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在我國這樣一個發(fā)展中大國,離開了共產黨的領導,就不可能把全國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來,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也就無從談起。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堅持黨的領導。第二,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共產黨執(zhí)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們黨執(zhí)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礎。發(fā)揚人民民主,又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有效途徑。黨只有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各種有效的當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堅持依法治國,才能充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鞏固和發(fā)展黨的執(zhí)政地位。第三,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與人民民主、黨的領導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依法治國不僅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而且也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執(zhí)政地位。我國的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tǒng)一的體現。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管理社會事務和經濟文化事業(yè),保障自己當家作主的各項民主權利,這是依法治國的實質。依法治國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維護人民主人翁地位的過程,保證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過程。黨領導人民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憲法和各項法律,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法辦事,保證法律的實施,從而使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起來。(3)總之,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統(tǒng)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實踐之中,決不能把它們分割開來或對立起來。15.為什么要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學說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一種社會主義的新型政黨制度,與資本主義國家的兩黨制或多黨制有根本的不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兩黨制或多黨制,建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之上,實質是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競爭在政治上的反映。表面看來是不同政黨“輪流執(zhí)政”,實際上只不過是資產階級把政權從左手換到右手,又從右手換到左手,最后受益的是資產階級而不是廣大人民群眾。我國的政黨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占主體地位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在我國的政黨制度中,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不是在野黨,更不是反對黨。第二,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有著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標,都以四項基本原則為共同準則,以實現不同時期的總任務為共同綱領,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奮斗目標。第三,各民主黨派都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xié)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執(zhí)行。第四,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都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都受到憲法的保護,享有憲法規(guī)定范圍內的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多黨合作與政治協(xié)商具有重要作用。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既有利于堅持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又能充分吸納各方面的意見,集中全國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實現廣泛民主和集中領導的統(tǒng)一,充滿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統(tǒng)一。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有利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國家跨世紀發(fā)展宏偉目標;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有利于妥善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保持我國的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堅持和完善這項制度,對于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挫敗西方敵對勢力利用人權、民主等對我們進行的挑戰(zhàn),面向新世紀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16.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地位?答:(1)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社會是經濟、政治和文化全面發(fā)展的社會,物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愚昧無知,失去理想,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只有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才能健康發(fā)展。(2)它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黨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確提出,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和內容。綜合國力既包括經濟實力、技術實力等物質力量,也包括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體現著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文化發(fā)展狀況和建設成果,蘊涵著推動經濟與社會全面發(fā)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因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提高綜合國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zhàn)略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通過知識體系、價值觀念、思想信仰和行為規(guī)范,產生凝聚和激勵社會成員的巨大力量。(3)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能夠培養(yǎng)國家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開發(fā)人的智力資源,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科學支撐,使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無窮無盡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出來,從而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文化建設能夠使人們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準則,提高勞動者的思想道德素質,激發(fā)勞動者的生產和工作熱情,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能夠引導人們認同和接受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引導和教育人們從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性去認識社會主義;引導人們以全面的、辯證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發(fā)展中的社會主義;幫助人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從而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17.為什么要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答: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第一,理想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靈魂。馬克思主義對理想問題作了科學闡述,把理想問題與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內在地聯系起來,使人們對理想問題的認識有了科學的把握和自覺的認識。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黨崇高的理想,堅持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使崇高理想成為我們黨、我們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這個共同理想,集中地代表了我國各族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者、愛國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具有很大的廣泛性和包容性,是保證全體人民在政治上、道義上和精神上團結一致,克服任何困難,爭取勝利的強大精神武器。這個共同理想,把國家、民族和個人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有利于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共同為之奮斗。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全國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是發(fā)展中國的成功之路。在當代中國,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民族的獨立、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黨派、各團體、各階層、各民族團結和凝聚起來。有了共同理想,社會成員才能把自己的理想與共同理想統(tǒng)一起來,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18.如何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答: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必須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正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性質。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會形態(tài)標榜的社會協(xié)調與和諧,而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和諧社會。二是要正確把握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關系。這四者是有機統(tǒng)一的,它們既有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領域和規(guī)律。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實基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可以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條件。三是要正確把握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系。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屬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大范疇,兩者是相互包含、相輔相成的。作為社會建設過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條件和現實的重大任務。同時,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之后,還要繼續(xù)為建設和諧社會長期奮斗。19.怎樣認識社會建設以解決民生為重點的意義?答: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fā)展得基礎上,更加關注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推動社會和諧建設。”社會建設是民生問題的制度和體制保障。過去我們把社會建設分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方面。后來由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fā)展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并強調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推進社會建設。這是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新認識、新概括,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重大意義。表明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內容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人事;表明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越來越清楚;表明我黨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越來越科學、全面,認識到經濟建設是前提和基礎,政治建設是保障和方向,文化建設是精神支柱,社會建設是根本落腳點。這四個方面相互依存,互為動力,不可分割,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和總體框架。(1)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體現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根本要求??茖W發(fā)展觀要求我們的發(fā)展必須堅持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缺一不可,統(tǒng)籌城鄉(xiāng)、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國內發(fā)展和對外開放;統(tǒng)籌改革發(fā)展過程中的各種利益關系,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方面的相互協(xié)調。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經濟發(fā)展得基礎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推動經濟和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這是貫徹落實科學法杖的根本要求,一定要抓緊抓好。(2)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fā)展社會事業(y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就是要擴大公共服務,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是要理順分配關心,增加城鄉(xiāng)居民收入,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系;就是要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chuàng)造力,維護社會安定團結。這樣才能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居民,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萬眾一心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推向前進(3)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奮斗目標無論從革命戰(zhàn)爭時期看,還是從現在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都決定了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中國共產黨的90年歷史使黨的環(huán)境、面貌、地位、任務都發(fā)生了變化,但是黨“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性質、宗旨和根本目標始終沒有變,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她才贏得了人民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才取得了一個有一個的勝利。這一點必須牢記,因為它關乎社會主義的命運和前途,關乎中國共產黨的生死存亡,關乎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考驗。(4)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和愿望。公平正義、富裕、健康、安居樂業(yè)、法治、和諧,歷來是人類最美好的追求和期盼。所以,黨員和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心系群眾,服務人民,下大力氣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下大力氣關心困難群體的生產生活和工作,多辦順應民意、化解民憂、謀民利的事實。民生問題與百姓息息相關,這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是誰也不可抗拒的規(guī)律。這是黨的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治國之本,時刻不可忘記。推進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六大舉措,教育、就業(yè)、收入分配、養(yǎng)老就醫(yī)等,件件關系群眾生活,事事關乎人心向背。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僅僅依靠人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一個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全面小康社會一定會建成。20.如何理解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答:實現祖國的完全統(tǒng)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對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第一,維護祖國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中華民族富有愛國主義傳統(tǒng)。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推動我國是和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第二,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之一。國家的完全統(tǒng)一是民族復興的重要標志,沒有國家的完全統(tǒng)一,就沒有完全意義上的民族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既是一個走向現代化的實現繁榮強盛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的過程。只有實現祖國的完全統(tǒng)一,才能更好地在國際上展現中華民族團結奮進、朝氣蓬勃的雄姿,使中華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三,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是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所有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國政府和人民不可動搖的意志和決心,符合包括2300為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無論在祖國統(tǒng)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艱難險阻,無論國內外敵對勢力如何阻撓破壞,都動搖不了黨和人民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決心。21.中國為什么要堅持走和平發(fā)展得道路?答:中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必然性。①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社會主義制度決定了中國的發(fā)展不能像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崛起那樣靠對外侵略和掠奪,而只能選擇和平的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世界和本地區(qū)的和平與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②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是基于中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必然選擇,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渴望和平、追求和諧,始終是中國人民的精神特征。③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是基于當今世界發(fā)展潮流的必然選擇。要和平、促發(fā)扎、謀合作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特別是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深入發(fā)展,給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基于,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國際環(huán)境是可以實現的。同時中國政府也 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仍存在諸多不穩(wěn)定不確定的因素,人類還面臨許多嚴峻挑戰(zhàn),但基于大于挑戰(zhàn),只要直接各國共同努力,就能夠逐步實現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目標。22.如何理解新時期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仍然是一個重要法寶?答: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經驗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最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奪取革命和建設勝利的重要保證,是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的一個巨大優(yōu)勢。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統(tǒng)一戰(zhàn)線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領導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實質,就是要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之下,實現全國各民族、各黨派、各階層、各方面人民最廣泛的團結。統(tǒng)一戰(zhàn)線仍然是無產階級政黨總路線和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和改革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十分艱巨的事業(yè),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完成統(tǒng)一祖國大業(yè),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也需要團結各方面的力量。統(tǒng)一戰(zhàn)線作為黨的一個重要法寶,絕不能丟掉;作為黨的一個政治優(yōu)勢,絕不能削弱;作為黨的一項長期方針,決不能動搖。統(tǒng)一戰(zhàn)線歷來是為黨的總路線、總任務服務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就是爭取人心、凝聚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重慶健康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年中國低輻射(LowE)玻璃行業(yè)十三五規(guī)劃及發(fā)展策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人造板表面裝飾板行業(yè)市場運行動態(tài)及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二氧化鋯行業(yè)前景展望及未來投資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樂器市場運行狀況及發(fā)展策略分析報告
- 2024年鄭州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岳麓版七年級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度鋅錠國際貿易物流配送合同3篇
- 2025年滬教版高三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華東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17.2函數的圖象》同步測試題含答案
- GB/T 24476-2023電梯物聯網企業(yè)應用平臺基本要求
- 初級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知識講義
- 2023年安徽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小學數學教學3000字(優(yōu)選11篇)
- 四川水泥廠土建工程基礎施工方案
- 新外研版高二英語選擇性必修二Unit2重點單詞短語歸納復習檢測(精編課件)
- 圍棋初級死活常型
- GB/T 6481-2002鑿巖用錐體連接中空六角形釬桿
- GB/T 20988-2007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tǒng)災難恢復規(guī)范
- (最新)信息科技風險管理辦法
- 托福閱讀小班講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