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一般護理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1E/39/wKhkGWa9-vCANzupAAEs5FWVGcw275.jpg)
![中醫(yī)一般護理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1E/39/wKhkGWa9-vCANzupAAEs5FWVGcw2752.jpg)
![中醫(yī)一般護理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1E/39/wKhkGWa9-vCANzupAAEs5FWVGcw2753.jpg)
![中醫(yī)一般護理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1E/39/wKhkGWa9-vCANzupAAEs5FWVGcw2754.jpg)
![中醫(yī)一般護理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1E/39/wKhkGWa9-vCANzupAAEs5FWVGcw275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章中醫(yī)基本護理生活起居護理12教學內容中醫(yī)一般護理飲食護理中醫(yī)一般護理2生活起居護理(dailylifenursing)是指患者在患病期間,對患者生活起居方面進行科學的安排和合理的照料。其目的是保養(yǎng)患者的正氣,調整機體陰陽平衡,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促進疾病的治療和康復。第一節(jié)生活起居護理中醫(yī)一般護理3第一節(jié)生活起居護理1順應四時,平衡陰陽2調攝環(huán)境,慎避外邪3起居有常,勞逸適度中醫(yī)一般護理4春季:順應自然界春生之勢。春季陽氣生發(fā),夜臥早起,寬衣松帶,舒展形體,在庭院中散步,使心胸開闊,精神愉快。一、順應四時,平衡陰陽中醫(yī)一般護理5夏季:氣候炎熱,應注意養(yǎng)護陽氣。宜晚臥早起,不厭晨光,保持心情愉快,氣機宣暢,同時夏季不宜貪涼,還要防濕邪侵襲,以免損傷陽氣。一、順應四時,平衡陰陽中醫(yī)一般護理6秋季:為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注意保養(yǎng)內守人體之陰氣,皆以“養(yǎng)收”為調攝原則。早睡早起,控制情緒,保持神志安寧。一、順應四時,平衡陰陽中醫(yī)一般護理7冬季:氣候寒冷,應注意避寒就溫,斂陽護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不輕易擾動陽氣,不妄事操勞,使神志深藏于內,安靜自如。注意防寒保暖,使陰精閉藏而不外泄。
一、順應四時,平衡陰陽中醫(yī)一般護理8(一)病室宜空氣流通(二)病室應保持安靜整潔(三)病室溫濕度要適宜已感受風寒或年老、體弱、陽虛的患者,室溫宜高,以20℃~26℃為宜。感受暑熱者、青壯年及陰虛或實熱證患者,室溫宜低,以16℃~20℃為宜。對于風寒濕痹、脾虛濕盛的患者,室內濕度宜低;對于陰虛肺熱的患者,室內濕度宜高。二、調攝環(huán)境,慎避外邪中醫(yī)一般護理9(四)病室光線要適宜對于感受風寒、風濕、陽虛證及里寒證的患者,室內光線宜充足。對于熱證、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有眼病的患者,室內光線宜暗。二、調攝環(huán)境,慎避外邪中醫(yī)一般護理10起居有常主要是指起臥作息和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體的生理常度。遵循子午流注規(guī)律一天24小時12時辰三、起居有常,勞逸適度中醫(yī)一般護理子時夜里11-1點-膽經當令,丑時夜里1-3點-肝經當令,寅時夜里3-5點-肺經當令,卯時早晨5-7點-大腸經當令,辰時上午7-9點-胃經當令,巳時9-11點-脾經當令,午時上午11-13點-心經當令,未時下午13-15點-小腸經當令,申時下午15-17點-膀胱經當令,酉時下午17-19點-腎經當令,戌時晚上19-21點-心包經當令,亥時晚上21-23點-三焦經當令。中醫(yī)一般護理勞逸適度是指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患者要保持適度的活動與休息,做到動靜結合,形勞而不倦。避免過勞—避免久視,避免久立,避免久行,避免神勞。避免過逸—避免久臥,避免久坐。中醫(yī)一般護理13飲食調護(dietarynursing)
是指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根據辨證施護的原則,對患者進行營養(yǎng)和膳食方面的護理和指導。目的是調整陰陽,協(xié)調臟腑,損有余而補不足,使五臟功能旺盛,氣血充實。第二節(jié)飲食護理中醫(yī)一般護理三、中醫(yī)飲食護理的基本觀點中醫(yī)飲食護理的基本觀點整體觀念辨證施膳中醫(yī)一般護理三、中醫(yī)飲食護理的基本觀點整體觀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天地人合一,即是人與自然的相統(tǒng)一,因為人處在天地之間,生活于自然環(huán)境之中,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應的關系,遵循同樣的運動變化規(guī)律。所以飲食護理就有了因時而異、因地而異等原則。其次是指把人體當作一個有機整體來看待:人體是由肝、心、脾肺、腎等五臟,胃、小腸、大腸、三焦、膀胱和膽等六腑,皮、脈、肉、筋等五體,以及眼、耳、鼻、口、舌、前陰和肛門等到諸竅共同組成的。中醫(yī)一般護理三、中醫(yī)飲食護理的基本觀點辨證施膳辨證施膳分為辨證和施膳兩個階段辨證主要是指將四診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及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內外因)、性質(寒熱)、部位(表里、臟腑、經絡)及邪正關系(虛實)之間的關系,確定為某個證型。施膳主要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膳食宜忌。
中醫(yī)一般護理17第三節(jié)飲食護理1飲食的性味與功效2飲食種類3飲食調養(yǎng)的原則4飲食調養(yǎng)的基本要求5飲食宜忌中醫(yī)一般護理四、食物的四性五味
“四性”主要是指:食物的寒、熱、溫、涼;“五味”主要是指食物的酸、苦、甘、辛、咸;中醫(yī)一般護理191.平性食物
性味:平和,既沒有寒涼之偏性,又沒有溫熱之偏性。功效:補益、和中。食物:豬肉、雞蛋、山藥、木耳、花生、扁豆、香菇、銀耳、胡蘿卜、白菜、玉米、紅薯等。適用:各類患者,尤其是疾病恢復期患者的調護。一、飲食的性味與功效中醫(yī)一般護理202.寒性食物性味:苦寒、甘寒。功效:清熱、瀉火、解毒。食物:苦瓜、西瓜、絲瓜、冬瓜、蓮藕、蘿卜、荸薺、梨、葫蘆、萵筍、綠豆及各種動物的膽等。適用:實熱證的調護。慎用:陽氣不足、脾胃虛弱患者。一、飲食的性味與功效中醫(yī)一般護理213.熱性食物
性味:辛溫、辛熱。功效:溫中散寒、益火助陽。食物:狗肉、生姜、大蒜、花椒、胡椒、辣椒、桂皮、白酒等。適用:各種陰寒內盛的實寒證的調護。忌用:熱證、陰虛火旺者。一、飲食的性味與功效中醫(yī)一般護理224.溫性食物
性味:甘溫。功效:溫中、補氣、通陽、散寒。食物:羊肉、鴿子、鯉魚、鯽魚、糯米、南瓜、桂圓、荔枝、大棗、紅糖等。適用:陽氣虛弱的虛寒證或實寒證輕證的調護。忌用:熱證和陰虛火旺者慎用或忌用。一、飲食的性味與功效中醫(yī)一般護理235.涼性食物
性味:甘涼。功效:清熱、養(yǎng)陰。食物:鴨、兔肉、甲魚、豆腐、羅漢果、李子、豆芽、芹菜、菠菜、白菜、茶葉、小麥、小米等。適用:虛熱證的調護。慎用:素體陽虛或脾氣虛弱者。一、飲食的性味與功效中醫(yī)一般護理(二)按食物的味分類辛味食物具有發(fā)散、行氣、通經脈、健胃的作用。用于外感、氣血瘀滯、脾胃氣滯等證。生姜、蔥、蒜、花椒等。辛味食物多辛香走串,多食易助火傷津、耗散陽氣。氣虛自汗、熱病后期、津液虧耗、失血者慎用。中醫(yī)一般護理甘味食物具有和中、緩急、補益、解痙、解毒等作用。用于諸虛勞損、臟腑不和、拘急疼痛等癥。如:大棗、飴糖、山藥、蜂蜜等。多食易引起脾胃氣滯,出現腹脹、胸悶、食欲不振等癥。中醫(yī)一般護理酸味食物具有收斂、固色澀作用。能增進食欲、健脾開胃。用于久泄、久痢、久咳、多汗、虛汗、尿頻、遺精、滑精等癥。如杏子、食醋、山楂等。過食可導致胃酸、嘈雜、脾胃功能失調。中醫(yī)一般護理苦味食物具有清熱、泄降、燥濕作用??砷_胃、促進消化??捎糜跓岚Y、濕熱癥。如:苦瓜等。多食易于敗胃,脾胃虛弱的病人禁食或少食。中醫(yī)一般護理咸味食物具有軟堅、散結、潤下等作用。除鹽以外,習慣上把大部分海產品也歸味于咸味。過度嗜咸易損傷腎氣。中醫(yī)一般護理四、食物的四性五味五味與五臟的關系
《素問·宣明五氣篇》中記載:“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是謂五入?!?/p>
——說明酸、辛、苦、咸、甘五味分別對五臟產生特定的聯(lián)系和親和作用,它們進入哪一臟,就會對該臟發(fā)揮有益的生養(yǎng)作用。
五味對應五臟
酸苦甘辛咸肝心脾肺腎中醫(yī)一般護理30二、飲食種類4菜肴類2湯羹類3滋膏類1粥食類5飲料類6散劑類中醫(yī)一般護理31三、飲食調養(yǎng)的原則123因人因病辨證施食因時因地靈活選食審證求因辨證配食中醫(yī)一般護理七、中醫(yī)飲食護理的原則兒童身體嬌嫩,宜用性平、易消化食物。老年人氣血、陰陽虛弱,宜進補氣助陽或養(yǎng)血滋陰之品。成年體質壯實的外感風寒患者,可選用發(fā)散作用較強的食療方如姜糖飲、姜糖蘇葉飲、蔥白粥等;因人制宜中醫(yī)一般護理七、中醫(yī)飲食護理的原則對老年體虛而感風寒者,食療時宜配補益食品,如人參桂枝粥、木耳粥等。體質屬寒者,宜食熱性食物;體質屬熱者,宜食涼性食物,忌熱性食物以及辛辣煙酒等;女子以血為本,飲食應以補陰補血為主,盡量選擇多汁多液食物;體質過敏的人,不宜吃海鮮腥發(fā)之物。因人制宜中醫(yī)一般護理四、常用飲食養(yǎng)生的方法因時施食根據四季變化: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春季:陽氣生發(fā),食宜清潤平淡,如百合,甘蔗、香椿、藕、蘿卜、黑木耳等,忌辛辣、耗氣之品。夏季:陽氣亢進,食宜甘寒,如白扁豆、綠豆、苦瓜、西瓜、甜瓜等時鮮瓜果蔬菜等,忌溫熱、生火、助陽之品,并應防過食生冷或不潔食物。因時制宜中醫(yī)一般護理四、常用飲食養(yǎng)生的方法因時施食根據四季變化: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秋季:陽收陰長燥氣襲人,食宜滋潤收收斂。如梨、百合、蓮子、藕、胡桃、銀耳、芝麻等,忌辛辣溫熱之品。冬季:陽氣潛藏,陰氣盛極,最宜溫補,如羊肉、狗肉、牛肉、胡桃、桂圓、荔枝、栗子,適量黃酒,白酒等,忌生冷寒涼。因時制宜中醫(yī)一般護理七、中醫(yī)飲食護理的原則
夏季氣候炎熱,陽熱偏盛,應多食寒涼、滋潤屬性的食物,如綠豆、苦瓜;忌溫熱、生火、助陽之品,并應防過食生冷或不潔食物。冬季氣候寒冷,陰寒偏盛,應多食溫熱屬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根據食物的屬性能使人體順應氣候變化,以維持人體的內外環(huán)境相對平衡。因時制宜中醫(yī)一般護理六、中醫(yī)飲食護理的原則
東南地區(qū)氣溫偏高,濕氣重,宜食清淡、滲濕食物;西北地區(qū)氣溫偏低,燥氣盛,宜食溫熱、生津、潤燥食物。因地制宜:中醫(yī)一般護理七、中醫(yī)飲食護理的原則2辨證施膳
病證有寒、熱、虛、實之分,食物亦有四性五味之別,在飲食調護在應按病證的性質不同,選擇相宜之食品。對于患者的飲食,須根據具體病證加以調配,即辨證配膳。飲食護理與用藥治療同法,當“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證應忌生冷瓜果等涼性食物,宜食溫熱之品;熱證應忌辛辣、醇酒、灸搏等熱性食物,宜食涼性之品;陽虛者忌寒涼,宜厚味溫補;陰虛者忌溫熱,宜甘寒滋養(yǎng)。中醫(yī)一般護理七、中醫(yī)飲食護理的原則3.食量適宜軟硬適宜
食量要因人因證而宜,勿太過或不足。食量太過,運化不及,反損傷脾胃,對健康不利;食量不足,機體得不到水谷精微之品,導致正氣不足,無以驅邪,久之氣血虧損而病生。食物的軟硬應根據病人脾胃功能酌定。大多數病人,脾胃功能低下,應給以軟、精、細的食物為原則,即使與病證相宜的,也應適當控制,以免加重脾胃的負擔,而使余邪難清或愈而復發(fā)。中醫(yī)一般護理40四、飲食調養(yǎng)的基本要求1飲食有節(jié)進食應定量、定時遵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原則2平衡配膳種類多樣合理膳食葷素搭配謹和五味寒熱調和3飲食宜衛(wèi)生新鮮清潔宜熟食4保持良好的進食習慣進食宜愉悅、和緩、專注5注重食后護理食后漱口、摩腹、散步中醫(yī)一般護理41《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指出“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相害,若得其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難療?!?/p>
五、飲食宜忌中醫(yī)一般護理42五、飲食宜忌春季宜食辛溫升散的食品忌食生冷、黏雜之品因時配膳中醫(yī)一般護理43五、飲食宜忌夏季宜食清淡、解渴、生津、消暑之品忌食寒涼、厚味之品因時配膳中醫(yī)一般護理44五、飲食宜忌秋季宜食滋陰潤肺為主的食物忌食辛燥、溫熱之品因時配膳中醫(yī)一般護理45五、飲食宜忌冬季宜食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忌食生冷、寒涼之品因時配膳中醫(yī)一般護理46東南沿海地區(qū):氣候溫暖潮濕,居民易感濕熱,宜食清淡除濕的食物。西北高原地區(qū):氣候寒冷干燥,居民易受寒傷燥,宜食溫陽散寒或生津潤燥的食物。五、飲食宜忌因地配膳中醫(yī)一般護理47兒童:宜食性平和,易于消化、健脾開胃的食物,而且食物的品種宜多樣化及粗細糧、葷素合理搭配,不可偏嗜,忌食滋膩峻補之品。青年人:宜食營養(yǎng)豐富的血肉有情之品和五谷雜糧、新鮮果菜,忌暴飲暴食,寒熱、饑飽無度。老年人:宜食清淡、溫熱熟軟之品,忌食生冷、粘硬、不易消化之品。五、飲食宜忌因人配膳中醫(yī)一般護理48孕婦妊娠期:宜食性味甘平、甘涼的補益之品,忌食辛熱、溫燥之品,即所謂“產前宜涼”。產婦哺乳期:宜食有營養(yǎng)、易消化、補而不膩之物,忌食寒涼、辛燥、酸性食物,即所謂“產后宜溫”。五、飲食宜忌因人配膳中醫(yī)一般護理49體胖者:飲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膩、助濕生痰之物。體瘦者:宜食滋陰生津、養(yǎng)血補血的食物,忌食辛辣、燥烈之品。五、飲食宜忌因人配膳中醫(yī)一般護理50寒證患者:宜食溫性食物,忌食生冷瓜果等涼性食物。熱證患者:宜食涼性食物,忌食辛辣等熱性食物。陽虛者:宜溫補壯陽,忌食生冷寒涼之品。陰虛者:宜滋補養(yǎng)陰,忌食溫熱辛燥之品。五、飲食宜忌辨證配膳中醫(yī)一般護理51服藥期間一般禁忌:忌食生冷、腥膻、黏膩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特殊禁忌:黃連、桔梗、烏梅忌豬肉;人參忌食蘿卜;白術忌桃、李、大蒜;茯苓忌醋;地黃、何首烏忌蔥、蒜、蘿卜;甘草忌鯉魚;薄荷忌鱉肉。五、飲食宜忌辨藥施膳中醫(yī)一般護理52五、飲食宜忌心系病證宜食低鹽、清淡素食,少進瘦肉、魚類之品忌食動物脂肪、內臟等肥膩之物及煙酒、濃茶、咖啡等刺激之品常見病證飲食宜忌中醫(yī)一般護理53五、飲食宜忌肝膽系病證宜食新鮮蔬菜及營養(yǎng)豐富的瘦肉、雞、魚、蛋奶類忌食辛辣、煙酒等刺激品,少進動物脂肪常見病證飲食宜忌肝硬化腹水:宜食低鹽或無鹽飲食肝昏迷患者: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中醫(yī)一般護理54五、飲食宜忌脾胃系病證宜食細、軟、熱、爛、易于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忌食生冷、煎炸、硬固等刺激性食物常見病證飲食宜忌腹瀉者:宜食清淡、半流質或軟飯,忌食寒涼滑潤之品胃酸過多者:宜食含堿食物中醫(yī)一般護理55五、飲食宜忌肺系病證宜食富含維生素的清淡素食、水果忌食油膩、辛辣、煙酒、甜黏之品常見病證飲食宜忌肺熱盛者:宜食清熱化痰之品肺寒者:忌食生冷瓜果哮喘患者:忌食海魚等發(fā)物中醫(yī)一般護理56五、飲食宜忌腎系病證宜食清淡、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以及動物性補養(yǎng)類食物忌食鹽、堿過多和酸辣太過的刺激之品常見病證飲食宜忌水腫者:宜食冬瓜等利尿消腫之品腎虛者:宜食雞、蛋類等補養(yǎng)品腎炎:宜食低鹽或無鹽飲食中醫(yī)一般護理五、飲食的相宜
六、飲食的相宜
海帶和芝麻:兩者同食可美容、抗衰老,并對血液有凈化的功效;豆腐和韭菜:兩者同食對陽痿、早衰、早泄、遺精、婦女陽氣不足、大便干燥、癌癥患者有一定療效。草莓和牛奶:兩者同食清涼解渴,增加營養(yǎng),養(yǎng)心安神;紅棗和核桃:兩者同食有補血、益智、抗衰老的功效;雞肉各冬瓜:兩者同食有清熱利尿、清腫輕身的作用;雞肉和人參:有填精補髓、活血調經的功效;中醫(yī)一般護理飲食藥膳方的應用護理(一)解表類飲食藥膳方的應用護理以發(fā)汗、解肌等為主要作用,適宜于表證較輕者。
常用解表類飲食藥膳方有:
1、蔥白粥;2、生姜紅糖飲;
3、姜蘇飲;4、桑菊薄荷飲;
5、陰梨茶中醫(yī)一般護理(二)潤下類飲食藥膳的應用護理以潤腸通便為主要作用,用于年老體弱、病后、產后、陰血不足或津液不足、腸燥便秘者,部分食物也可用于實熱便秘。
常用潤下類飲食藥膳方有:
1、涼拌菠菜;2、番薯粥;
3、麻仁蘇子粥;
4、雙仁沖劑;
5、白蘿卜蜂蜜飲;
6、黑芝麻粥中醫(yī)一般護理(三)清熱類飲食藥膳方的應用護理以清熱除煩、涼血解毒為主要作用,用于熱證。多為蔬菜、鮮果、香花茶料類食物。常用的清熱類飲食藥膳方有:1、馬齒莧粥;2、苦瓜散;3、荸薺石膏飲;4、口蘑燒茭白中醫(yī)一般護理(四)祛暑類飲食藥膳方的應用護理以清熱生津、祛暑止渴為主要作用,用于夏季高溫、暑熱傷津引起的中暑。
常用祛暑類飲食藥膳方有:
1、西瓜粥;2、荷葉三鮮露;3、鮮藕蜂蜜汁;4、枸杞茶;5、菱角冰糖粥;6、竹葉薄荷茶(五)溫里類飲食藥膳方的應用護理以溫中散寒為主要作用,用于寒證。
常用溫里類飲食藥膳方有:
1、胡椒生姜湯;2、紅棗胡椒丸;3、生姜紅糖湯;4、丁香姜糖;5、參附姜雞湯中醫(yī)一般護理(六)補益類飲食藥膳方的應用護理以補益為主要作用,用于素體虛弱,病后體虛者。
常用補益飲食藥膳方有:
1、蜂蜜蒸百合;2、韭汁牛乳湯;3、消渴救治丸;4、當歸生姜羊肉湯;5、海參瘦肉湯;6、麻雀蝦仁湯(七)安神類飲食藥膳方的應用護理以安神和養(yǎng)心為主要作用,用于失眠及心身不安的病證。
常用安神類飲食藥膳方有:
1、百合地黃湯;2、半夏秫米湯;3、龍眼茶;4、甘麥大棗湯;5、棗仁茯苓湯中醫(yī)一般護理(八)理氣類飲食藥膳方的應用護理以理氣、降氣為主要作用,用于氣滯、氣逆等氣機失調的病證。
常用理氣類飲食藥膳方有:
1、刀豆散;2、薤根汁;3、薤白粥;4、清熱理氣飲;5、橘絡理氣茶(九)消導類飲食藥膳方的應用護理以開胃、助消化為主要作用,用于脾胃虛弱、食積內停、食欲不振等病證。
常用的消道類飲食藥膳方有:
1、曲米粥;2、麥芽山楂飲;3、蘋果山藥散;4、麥芽青皮奶;5、小米焦巴粥中醫(yī)一般護理(十)化痰平喘止咳類飲食藥膳方的應用護理以化痰平喘止咳為主要作用,用于咳嗽痰喘病人,尤以慢性久病咳喘為佳。
常用化痰平喘止咳類飲食藥膳方有:
1、芥菜生姜飴糖湯;2、茼蒿蜂蜜液;3、胎盤地龍散;4、人參蛤蚧粥;5、鴨梨川貝飲(十一)固澀類飲食藥膳方的應用護理以收斂補益為主要作用,用于氣虛滑脫外泄的病證。
常用固澀類飲食藥膳方有:
1、石榴汁;2、五味子膏;3、炮姜術椒粉;4、姜茶飲;5、蓮子山藥粥中醫(yī)一般護理謝謝!請多多指正!中醫(yī)一般護理66病情觀察(observationofstateofdisease)是指護理人員運用中醫(yī)望診、聞診、問診、切診的方法,全面收集病情資料,以診察疾病。第四節(jié)病情觀察中醫(yī)一般護理67第四節(jié)病情觀察1病情觀察的原則2病情觀察的方法中醫(yī)一般護理68(一)運用中醫(yī)基礎理論指導病情觀察1.具備“大醫(yī)精誠”的高尚醫(yī)德2.病情觀察的內容應重點明確3.病情觀察的方法科學有效4.結果記錄客觀真實(二)掌握證候傳變規(guī)律1.觀察經絡反映2.了解臟腑的虛實變化一、病情觀察的原則中醫(yī)一般護理69(一)運用四診的方法,觀察病情變化《醫(y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中指出:“望以目察,聞以耳占,問以言審,切以指參?!保ǘ┻\用辨證方法分析病情(三)評價治療與護理效果,及時修訂護理措施。二、病情觀察的方法中醫(yī)一般護理70
望診:是指運用視覺,對患者全身和局部的病情,如色、神、形、態(tài)、頭頸、五官、軀體、四肢、皮膚、絡脈,以及排泄物、舌象等,有目的地進行觀察,以推斷體內的變化,作為辨證施護的依據。1.望診中醫(yī)一般護理71望神的重點在于觀察目光、神情、氣色和體態(tài)。得神:兩目靈活而明亮有神,神志清楚,精神良好,面色榮潤,言語清晰,呼吸平穩(wěn),動作靈活,反應靈敏。失神:目光無神,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晦暗,語言不清,反應遲鈍,動作失靈,甚至語無倫次,循衣摸床,撮空理線,或卒然昏倒,目閉口開,手撒尿遺等。1.望診望神中醫(yī)一般護理72假神:若患者危重久病,失神多日,突見病情似有轉機,是臨終前的預兆。目光無彩突然目光轉亮;久病、重病本已失神,突然精神好轉;久病面色無華,突然面赤如妝;久病少氣懶言,突然言語不休,或本不欲飲食,突然食欲大增,這是陰陽即將離決的危候,古人比作“殘燈復明”、“回光返照”。1.望診望神中醫(yī)一般護理73常色:正常人的面色是紅黃隱隱,明潤含蓄。青色:寒證、痛證、瘀血或驚風。赤色:熱證。黃色:脾虛證、濕證。白色:虛證、寒證、失血或奪氣。黑色:腎虛、寒證、水飲或瘀血。1.望診望面色中醫(yī)一般護理74觀察形體和姿態(tài)形體強壯,體形健美---人體五臟功能旺盛,抗病能力強。體型肥胖,膚白無華,伴精神不振---陽氣不足形瘦肌削,面色蒼黃,胸廓狹窄,皮膚枯槁---陰血不足,腎氣虧損,或后天失養(yǎng),脾胃虛弱。喜動者---陽證;喜靜者----陰證。時蜷縮成團,面常向里,喜加衣被---陰證、寒證、虛證臥時仰面伸足,常揭去衣被,不欲近火---陽證、熱證、實證。1.望診望形態(tài)中醫(yī)一般護理75觀察頭面形態(tài)、頭發(fā)色澤等。觀察頸項外形和動態(tài)的變化。觀察五官,包括望目、耳、鼻、口唇等。1.望診望頭頸五官中醫(yī)一般護理76望齒齦主要觀察齒齦的潤燥、色澤和形態(tài)。望咽喉主要觀察咽喉部色澤、形態(tài)和分泌物。1.望診望齒齦、咽喉中醫(yī)一般護理77主要是觀察皮膚色澤、形態(tài)的變化以及斑疹的鑒別等。斑:點大成片,形如錦紋,平鋪于皮膚,摸之不礙手,色紅或紫暗。疹:點小如粟米,高出皮膚、撫之礙手,色紅或淡紅。1.望診望皮膚中醫(yī)一般護理78斑疹應注意辨別順逆。順證:斑疹分布均勻,疏密適中,色紅,身熱,先見于胸腹,后漸及四肢,斑疹透出后,熱退神清者。逆證:斑疹分布不均,稠密成團,色深紅或紫暗,身涼,先見于四肢,后漸及胸腹,身熱不退,神志不清者。1.望診望皮膚中醫(yī)一般護理791.望診望舌望舌質望舌苔望舌態(tài)望舌形望舌色望舌神望苔色望苔質中醫(yī)一般護理80望舌質是通過重點觀察舌體有神無神、舌色變化、舌形的改變以及舌體的動靜姿態(tài)改變,以診察臟腑病變。1.望診望舌質中醫(yī)一般護理81望舌神有神:舌質紅潤,舌體活動自如,雖病亦屬輕淺,預后較好;無神:舌體干枯,晦暗無華,屬于病情較重,預后較差。1.望診望舌質中醫(yī)一般護理82
望舌色淡白舌:虛證、寒證。紅舌:熱證。青紫舌:寒證、瘀血、熱證。1.望診望舌質中醫(yī)一般護理83望舌形胖大舌:舌體胖大,邊有齒痕,多屬脾腎陽虛,水濕內停。瘦薄舌:舌體瘦小而薄,多屬氣血陰液不足。蒼老舌:舌質紋理粗糙,干燥皺縮,舌色較暗,多屬實證。嬌嫩舌:舌質紋理細膩,色淡質嫩,多屬虛證。1.望診望舌質中醫(yī)一般護理84望舌形裂紋舌:舌面有明顯裂溝,多因精血虧損,舌體失養(yǎng)所致。芒刺舌:舌面乳頭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手,多因里熱熾盛,邪熱內結所致。1.望診望舌形中醫(yī)一般護理85望舌態(tài)舌體板硬強直,運動不靈,為熱陷心包、高熱傷津或風痰阻絡。舌體痿軟,伸縮無力,為氣血俱虛或陰液虧損。舌體震顫抖動,不能自主,為肝風內動。舌體歪斜,偏向一側,多為肝風挾痰,痰瘀阻絡。吐弄舌,多為心脾有熱;舌體短縮,不能伸長,多屬病情危重證侯。1.望診望舌質中醫(yī)一般護理86望苔色白苔:表證、寒證。黃苔:里證、熱證。灰苔即淺黑苔:里熱證或里寒證。黑苔:里證、熱證、寒證。1.望診望舌苔中醫(yī)一般護理87望苔質舌苔的厚薄主要反映病邪的深淺。舌苔的潤燥主要反映體內津液的盈虧和輸布。舌苔的膩腐主要反映體內濕濁的情況。舌苔的剝落主要反映胃氣的存亡,邪正的盛衰。1.望診望舌苔中醫(yī)一般護理88是通過觀察排出物(如痰涎、嘔吐物、小便、大便)的形、色、質、量的變化,以了解各相關臟腑的病變和邪氣的性質。色白質清稀者,多屬寒證、虛證。色黃質稠濁者,多屬熱證、實證。1.望診望排泄物中醫(yī)一般護理89望小兒食指絡脈是通過觀察3歲以內的小兒食指內側絡脈的形色、浮沉、深淺、色澤、形狀的變化,來判斷疾病性質及轉歸預后。1.望診望小兒食指絡脈中醫(yī)一般護理90聽語言、呼吸、咳嗽、嘔吐、呃逆等各種聲響,來判斷疾病的寒熱虛實。嗅身體之氣,其分泌物、排泄物之氣以及所居病室之氣的變化,以診察疾病的方法。2.聞診聞診聽聲音嗅氣味中醫(yī)一般護理91問診的主要內容患者的一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住址、籍貫等)主訴家族史既往史現病史(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治療經過,現在癥狀和其他與疾病有關的情況)3.問診中醫(yī)一般護理92惡寒發(fā)熱:外感表證。但寒不熱:里寒證。但熱不寒:里熱證。寒熱往來:惡寒與發(fā)熱交替發(fā)作,屬少陽病或瘧疾。3.問診問寒熱中醫(yī)一般護理93有汗發(fā)熱惡風:多為表虛證。無汗發(fā)熱惡寒:多為表實證。自汗:多屬氣虛、陽虛。盜汗:多屬陰虛。3.問診問汗中醫(yī)一般護理94主要詢問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時間、喜惡及伴隨癥狀等。頭痛驟起,病勢較劇,多屬實證。時痛時止,綿綿而痛者,多屬虛證。腹痛拒按,喜冷,多屬實證。繞臍腹疼痛者,多為蟲積。3.問診問疼痛中醫(yī)一般護理95疼痛伴有脹滿的感覺,為脹痛,多因氣滯引起。疼痛如針刺之感,為刺痛,主瘀血。疼痛伴有灼熱感而喜冷惡熱,為灼痛,多因火邪竄絡,陰虛熱盛所致。痛處游走不定,或走竄攻痛,為竄痛,多因氣機阻滯或風邪阻絡所致。3.問診問疼痛中醫(yī)一般護理96疼痛劇烈如刀絞,為絞痛,多因有形實邪閉阻氣機所致。疼痛較輕微,但綿綿不休,為隱痛,多屬虛證。痛處有冷感,得溫則痛減,為冷痛,多因寒邪阻絡或陽氣不足。3.問診問疼痛中醫(yī)一般護理97病程中食量漸減,多為脾胃虛弱。食量漸增,為胃氣漸復。消谷善饑,為胃火熾盛。饑不欲食,胃中灼熱、嘈雜者,多為胃陰不足。口不渴,不欲飲者,見于寒證、濕證。口渴多飲者,見于熱證、燥證。3.問診問飲食口味中醫(yī)一般護理98長期黎明前腹痛泄瀉,下利清谷,為“五更瀉”,屬脾腎陽虛。腹痛泄瀉,瀉下酸腐,瀉后痛減者,多為傷食泄瀉。小便短赤而急迫,多為熱證。清長而量多,伴形寒肢冷,多屬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數學上冊第30課時銷售問題和儲蓄問題聽評課記錄新湘教版
- 湘教版數學八年級上冊《1.1 分式》聽評課記錄
-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課《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聽課評課記錄
- 2022年新課標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7.1 關愛他人 》聽課評課記錄
- 生物技術創(chuàng)新合作開發(fā)合同(2篇)
- 理財委托合同(2篇)
- 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20.1.1《平均數》聽評課記錄3
- 語文聽評課記錄九年級
- 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上冊《11.2.2三角形的外角》聽評課記錄1
- 數學七年級下學期《立方根》聽評課記錄
- 大美陜西歡迎你-最全面的陜西省簡介課件
- 三位數減三位數的減法計算題 200道
- 米粉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人教版九年級英語全冊期末復習完成句子專項練習
- 蛇年元宵節(jié)燈謎大全(附答案)
- 2023年上海中僑職業(yè)技術大學單招考試職業(yè)技能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中國教育公益領域發(fā)展報告
- 第2章第1節(jié)有機化學反應類型課件高二下學期化學魯科版選擇性必修3
- 生物質能利用原理與技術 - 第二章生物質能資源與植物
- 校本課程《竹之匠藝》
- 栽植土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