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10月聯(lián)考試題_第1頁
湖北省武漢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10月聯(lián)考試題_第2頁
湖北省武漢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10月聯(lián)考試題_第3頁
湖北省武漢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10月聯(lián)考試題_第4頁
湖北省武漢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10月聯(lián)考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8湖北省武漢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10月聯(lián)考試題說明: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第Ⅱ卷答案干脆寫在答題卡上??荚嚱Y束后,只交答題卡。第Ⅰ卷(選擇題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目前,中國已發(fā)覺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有1萬多處,且分布廣泛,下列屬于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的是()A.元謀人遺址B.北京人遺址C.仰韶文化D.藍田人遺址2.“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fā)展綜合探討”探討表明,距今5800年前后,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qū)域出現(xiàn)了文明起源跡象。據此可知中華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是()A.“漫天星斗”B.“多元一體”C.“兼容并蓄”D.“本土多元”3.商朝甲骨文是探討商史的第一手資料,從其出土地域來看,主要集中于()A.黃河中游B.長江中游C.黃河下游D.長江下游4.早期人類受到自然條件的極大限制,制造石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從旁邊的河灘上或者從熟識的巖石區(qū)揀拾石塊,打制成合適的工具。這個時期應當是()A.舊石器時代B.新石器時代C.氏族公社時期D.仰韶文化時期5.諸侯國具有相對獨立性,具有土地管理權、行政權和軍權,簡單形成割據勢力,右圖是中國古代這個政治制度示意圖,該制度是()A.郡縣制B.分封制C.君主專制D.行省制6.戰(zhàn)國時,道家提出“萬物齊一”、“道通為一”,孟子主見“(天下)定于一”,墨子認為應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韓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心,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這些思想相通之處是,都主見()A.君主專制B.實行仁政C.國家統(tǒng)一D.以德治國7.商鞅變法是戰(zhàn)國時期最為徹底的一次變法運動,其中嘉獎軍功,按軍功重新規(guī)定賜予名位的標準。該措施()A.限制了貴族特權B.承認了土地私有C.消退了等級制度D.強化了基層管理8.春秋戰(zhàn)國社會處于大變革大動蕩時期,我國正處于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歷史轉折時期。這一歷史轉折的根本緣由是()A.諸侯爭霸B.土地私有制的出現(xiàn)C.“百家爭鳴”的影響D.鐵農具的運用9.春秋時,各諸侯國的國君一般稱為“公”或“侯”,而到戰(zhàn)國時卻自稱為“王”,國王是最高權力的代表,總攬國家的統(tǒng)治權。這一變更主要反映出,戰(zhàn)國時期()A.官僚政治正式確立B.分封制遭到破壞C.井田制起先瓦解D.儒家思想影響擴大10.在秦朝中心機構里,“幫助皇帝管理一切軍國大事,即所謂的“掌丞天子,助理萬機?!贝斯俾氉羁赡苁牵ǎ〢.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中書令11.國學大師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寫道“秦以前的政府,只可說是一種封建的統(tǒng)一,直要到秦漢,中心方面才有一個更像樣的統(tǒng)一政府,而其所轄的各地方,也已經不是封建性的諸侯列國并存……”,他評價的是哪種制度()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監(jiān)察制度D.郡縣制度12.秦朝規(guī)定:皇帝自稱朕、寡人等,皇帝發(fā)布的吩咐稱制或詔,皇帝的印章稱璽,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实鄣呐畠悍Q公主,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等。這些規(guī)定的目的是()A.規(guī)范人們的日常用語B.維護皇帝的至高權力C.確?;饰坏捻槷斃^承D.顯示皇帝的別出心裁13.中國歷史上封建政權更替方式多樣。秦漢之間政權更替的方式屬于()A.周邊少數(shù)民族政權入侵B.地方勢力坐大替代C.社會底層農夫起義D.掌權大將奪權逼宮禪讓14.公元前60年,西漢在烏壘城設置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該機構是()A.安西都護府B西域都護府C.北庭都護府D.北庭都元帥府15.漢武帝時期,因進擊匈奴的須要,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議,“把獲利最大的資源壟斷型制造業(yè)全部國營化”的經濟政策是()A.重農抑商B.養(yǎng)精蓄銳C.鹽鐵官營D.均輸平準16.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實行一系列措施,復原、發(fā)展社會生產,緩和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危機,出現(xiàn)了“光武中興”。以下屬于其為政舉措的是()A.頒布“推恩令”B.限制外戚干政C.推行租庸調制D.實行改土歸流17.漢畫像磚是探討兩漢時期民風、民俗的珍貴實物資料,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獨特的歷史地位和極高的文物保藏價值。陜北漢代畫像石中,形成了以漢風為基礎同時習染胡風的獨特風格,既有反映畜牧生活的“放牧圖”“野駱駝圖”,也有反映農耕生活的“牛耕圖”、“拾糞圖”、“收割圖”。這體現(xiàn)的是()A.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B.民族交融C.政局統(tǒng)一D.商業(yè)貿易發(fā)展18.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獨創(chuàng)家”中蔡倫上榜。是因為他()A.改進造紙術B.寫成《傷寒雜病論》C.獨創(chuàng)“麻沸散”D.傳播道教和佛教19.某中學的同學們正在進行“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緣由”的探討性學習活動。下列各項能入選該主題的是()①江南地區(qū)自然條件優(yōu)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遷③國家統(tǒng)一④江南地區(qū)社會秩序比較安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0.司馬睿對王導始終非常敬重,稱王導為“仲父”,王導主內,位高權重,聯(lián)合南北士族,王敦主外,則總掌兵權,專任征伐,后來又坐鎮(zhèn)荊州,限制建康。朝中官員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與王家相關的人。材料反映了()A.東晉出現(xiàn)了分裂割據B.東晉門閥政治的發(fā)展C.君主專制得到強化D.皇權與相權實現(xiàn)了合理制衡21.北魏孝文帝喜好讀書,遍覽經史,深受儒學影響,并通過改革,有力地促進了鮮卑與漢族的交融。下列措施與孝文帝改革無關的是()A.重農抑商,推行縣制B.遷都洛陽,采納漢族官制C.說漢話,穿漢服,改漢姓D.激勵鮮卑族與漢族通婚22.隋朝大運輸河首次南北貫穿,溝通五大水系,“運漕商旅,往來不絕”。這表明運輸河的作用是()A.促進了南北經濟溝通B.有利于邊疆經濟開發(fā)C.加速了兩岸城市的發(fā)展D.鞏固了隋王朝的統(tǒng)治23.唐朝對少數(shù)民族實行一視同仁的看法,允許少數(shù)民族學習華夏文化,在朝為官,甚至招募少數(shù)民族軍隊,唐朝政府變更了歷代“貴中華,賤夷狄”的做法,實行“撫九族以仁”的政策,這說明()A.唐朝國力非常強大B.唐朝支持少數(shù)民族建立政權C.唐政府的目的在于保衛(wèi)邊疆D.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24.唐朝前期出現(xiàn)盛世局面,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導致唐朝由盛轉衰的事務是()A.藩鎮(zhèn)割據B.“安史之亂”C.宦官專權D.朋黨之爭25.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區(qū)的五個政權,以下不是五代政權的是()A.后梁B.后唐C.后漢D.后蜀第Ⅱ卷(非選擇題50分)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14分,第27題12分,第28題24分,共50分。26.下圖是某一時期政權更迭圖,在圖中序號里填上正確的朝代(政權)。(每空2分)1.2.3.4.5.6.7.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華文明發(fā)源于黃河沿岸……黃河的淤沙含量令人嘆為觀止……在帝制時代以前,各自修建的治水工程常常是彼此分開的,這是封建國家之間發(fā)生紛爭的緣由,直到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中國的出現(xiàn),這個問題才得以解決。在中國,降雨的季節(jié)性很強……導致中國頻發(fā)水旱災難……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數(shù)個世紀里……農夫因饑餓和食品短缺而參與斗爭。大自然還給中國設置另一個難題,即北方邊疆的平安問題。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案,也與國家的統(tǒng)一和中心集權相關。——黃仁宇《現(xiàn)代中國的歷程》(1)依據材料,概括古代中國出現(xiàn)中心集權統(tǒng)一國家的緣由。(6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中心集權統(tǒng)一國家形成的重大意義。(6分)28.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多民族共存、共同發(fā)展的國家,各民族交往溝通交融,相互影響,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保持著對中華文明較高的認同感,共同推動著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4分)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發(fā)諸嘗逋(bu)亡人(逃離原有戶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贅婿、賈人……以適遣戍”,在直抵陰山的地方置“四十四縣”,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萬北逐戎狄。——《史記·秦始皇本紀》兩漢是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時期。西漢民族關系上則主要是實行和撫四夷,特殊是與強大的匈奴實行“和親”政策,在肯定程度上保證了邊疆的安靜。到了漢武帝時期,隨著西漢國力的增加,漢武帝實行了一系列鞏固統(tǒng)一的強有力措施?!獡ⅲㄍ簦└喏巍秲蓾h正史民族史撰述與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材料二唐朝前期疆域與邊疆各族分布圖材料三(漢)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飯、胡箜筷、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竟為之?!逗鬂h書·五行志》孝文帝:“雅好讀書,手不釋卷?!褰洝x,覽之便講,學不師授,探其精奧……”——《魏書·高祖紀》(1)依據材料一,概括秦漢時期在民族關系處理上有哪些方式?(6分)指出西漢對匈奴政策的變更?(4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指出唐朝為鞏固統(tǒng)一對邊疆各族實行的方式。(8分)(3)依據材料三和所學學問,說明民族交融具有什么特點?對中華民族發(fā)展有什么影響?(6分)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答案CDAABCADBADBC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CBBACBAADBD1.【考點】原始人類遺址【答案】C【解析】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前,解除A項;北京人距今70萬至20萬年前,解除B項;仰韶文化距今約7000至5000年前,是黃河中游地區(qū)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故選C項;藍田人遺址距今時間久遠,藍田人距今約為75—115萬年左右,是中國長江以北發(fā)覺最早的人類化石之一,解除D項。2.【考點】中華文明早期特征【答案】D【解析】通過題干可知,在黃河、長江中下游、西遼河等地區(qū)都有中華文明起源的跡象,據此可知,中華文明起源于中國的各個地區(qū),即體現(xiàn)了“本土多元”的基本特征,故選D項;“漫天星斗”學說是由蘇秉琦提出的,該觀點認為在距今6000年左右,從遼西到良渚,中華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漫天星斗一樣絢爛,這些文化系統(tǒng)各有其根源,分別創(chuàng)建出絢麗的文化,這與題干之意不符,解除A項;“多元一體”學說認為中華文明是一個大的整體,但其中有許多小的文明,各個文明在相互競爭、獨立發(fā)展過程中,彼此又有許多溝通互鑒,這與題干之意不符,解除B項;“兼容并蓄”主要表現(xiàn)為各主要史前文化區(qū)之間的相互溝通,日益深化,彼此汲取各自特長,這與題干無關,解除C項。3.【考點】商朝統(tǒng)治區(qū)域【答案】A【解析】商朝的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陽的殷墟,而安陽處于黃河的中游,故選A項;安陽不在長江中游,解除B項;安陽不在黃河下游,解除C項;安陽不在長江下游,解除D項。4.【考點】原始社會人類文化遺存【答案】A【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從材料中從對石器的打制上推斷,該時期屬于舊石器時代,故選A項。5.【考點】西周分封制度【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西周時期,實行封邦建國體制,從天子、諸侯卿大夫到士,層層分封、等級森嚴,庶人是國家的統(tǒng)治基礎,故選B項;郡縣制的地方政府為郡、縣,郡、縣的長官均由皇帝干脆任命,是一種中心集權制度,解除A項;君主專制指的是以古代皇帝為核心的中心集權的政治體制,西周時期尚未形成君主專制,解除C項;行省制是指在地方分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派遣官員管轄,這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解除D項。6.【考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孟子主見天下統(tǒng)一,墨子認為天下百姓與天子相同,只有在統(tǒng)一后才會處于相同的國家內,韓非子主見中心集權,也是維護國家統(tǒng)一,故選C項;君主專制是法家主見,解除A項;仁政是儒家思想主見題干未體現(xiàn),解除B項;以德治國是孔子主見,解除D項。7.【考點】戰(zhàn)國時期社會變革【答案】A【解析】商鞅變法嘉獎軍功,頒布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剝奪和限制了貴族特權,故選A項;商鞅變法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允許自由買賣,與材料無關,解除B項;“消退”的說法錯誤,解除C項;推廣縣制,實行什伍連坐制度等措施加強基層管理,解除D項。8.【考點】經濟發(fā)展與變法運動【答案】D【解析】經濟基礎確定上層建筑,根本因素應從經濟角度找尋,正因為鐵器的出現(xiàn),使得生產力提高,土地起先私有化,進而引發(fā)國家之間的諸侯爭霸,故選D項;諸侯爭霸是歷史轉變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并非根本緣由,解除A項;土地私有制出現(xiàn)是這一歷史轉折的主要緣由,并非根本緣由,解除B項;“百家爭鳴”是社會變革在思想層面的反映,解除C項。9.【考點】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答案】B【解析】諸侯國國君的稱謂由春秋時期的“公”或“侯”到戰(zhàn)國時期的“王”,說明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丟失,分封制遭到破壞,故選B項;秦朝在全國推行郡縣制,郡縣長官由中心任免和考核,官僚政治正式確立,解除A項;井田制是西周奴隸制時期重要的社會經濟制度,而材料說的是政治制度,解除C項;戰(zhàn)國時期儒家思想強調“仁政”,在社會變革的時代未受重視,與材料無關,解除D項。10.【考點】秦朝專制主義中心集權的建立【答案】A【解析】秦朝設丞相的職責是:幫助皇帝管理一切政治事務,即所謂的“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惫蔬xA項;太尉掌管軍事,解除B項;御史大夫掌管監(jiān)察,解除C項;西漢年間中書,乃歸屬于內廷宦官機構,負責在皇帝書房整理宮內文庫檔案,與皇帝有頻繁接觸的機會,其主官稱中書令,解除D項。11.【考點】秦中心集權制度的建立【答案】D【解析】郡縣制,加強了中心集權,實現(xiàn)了中心對地方的有效限制,中心政府才是正式的統(tǒng)一政府,故選D項;皇帝制指中國古代社會以皇帝為中心,實行皇權至上和皇權專制的政治制度,解除A項;三公九卿制度是幫助皇帝處理政務的中心官制,解除B項;監(jiān)察制度是中國古代的封建國家為監(jiān)督政府官員,為國家利益和皇帝利益而服務,維護既有的統(tǒng)治秩序,保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轉而設立的一項特地的“準司法”性質的國家監(jiān)督制度,解除C項。12.【考點】秦專制主義中心集權的建立【答案】B【解析】秦始皇在確定皇帝稱號的同時,還建立了與之配套的名位制度,以維護皇帝的尊嚴權力,名位制度還延長到皇親國戚,故選B項;據材料這些稱呼和規(guī)范是皇帝和皇室成員專用,不是規(guī)范人們的日常用語,解除A項;皇位的繼承與稱呼無關,解除C項;應當是突出皇帝的尊嚴和權力的至高無上而不是別出心裁,解除D項。13.【考點】秦末農夫起義與秦的速亡【答案】C【解析】秦朝滅亡的緣由是農夫起義,最終被劉邦的起義軍所滅,故選C項;秦朝滅亡與少數(shù)民族入侵無關,解除A項;秦朝通過郡縣制有效限制地方,故無地方勢力坐大,解除B項;秦朝滅亡與掌權大將奪權無關,解除D項。14.【考點】絲綢之路【答案】B【解析】公元前60年,為了管理統(tǒng)一后的西域,西漢在烏壘城(今新疆輪臺縣境內)建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在西域設官、駐軍、推行政令,起先行使國家主權,故選B項;唐太宗為了加強對西突厥地區(qū)的管理,640年在高昌設立了安西都護府,解除A項;武周長安二年(702年),武則天于庭州置北庭都護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隸屬于安西都護府,解除C項;1295年,元朝設立了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的軍政事務,解除D項。15.【考點】漢武帝加強中心集權的措施【答案】C【解析】漢武帝任命桑弘羊等人實行鹽鐵官營政策,把獲利最大的鑄錢、煮鹽、冶鐵和釀酒等資源壟斷型制造業(yè)全部國營化,故選C項;重農抑商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其主見是重視農業(yè)、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yè)的發(fā)展,解除A項;漢初統(tǒng)治集團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政治上尊奉黃老無為思想,實行“與民休息”政策,減輕賦稅、徭役和刑法,提倡節(jié)儉,削減財政支出,解除B項;均輸法是指在漢武帝時期推行的由國家在各地統(tǒng)一征購和運輸貨物的經濟政策,平準法是國家平衡物價的政策,在長安和主要城市設立平準官,利用均輸官所存物資,依據物價,貴時拋售,賤時收購,解除D項。16.【考點】“光武中興”【答案】B【解析】劉秀鑒于王莽亂政,著重防范外戚干政,故選B項;頒布推恩令的是漢武帝,解除A項;租庸調制是唐代前期的賦稅制度,解除C項;改土歸流發(fā)生在清代,解除D項。17.【考點】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答案】B【解析】據材料“陜北漢代畫像石中,形成了以漢風為基礎同時習染胡風的獨特風格,既有反映畜牧生活的,也有反映農耕生活的”可知時空定位于“陜北漢代”,位于農牧經濟交匯處,體現(xiàn)了農耕經濟與游牧經濟的融合,故選B項;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強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失調威逼人類生存與發(fā)展,解除A項;政局統(tǒng)一強調政治的認同,而這里體現(xiàn)的是文化,解除C項;商業(yè)貿易發(fā)展體現(xiàn)雙方貿易的數(shù)量、種類等增多,解除D項。18.【考點】兩漢的文化【答案】A【解析】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使得人類書寫更為便利,符合題意“影響人類歷史進程”,故選A項;《傷寒雜病論》系東漢張仲景所著,解除B項;麻沸散傳聞是華佗獨創(chuàng),解除C項;蔡倫沒有傳播道教或佛教,解除D項。19.【考點】兩晉南朝時期南方經濟發(fā)展【答案】C【解析】本題可用解除法解答,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國家分裂時期,故解除③。正確選項為C。20.【考點】門閥政治【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東晉政權依靠南遷的世家大族維護統(tǒng)治,這是門閥政治發(fā)展的體現(xiàn),B項正確;材料中的現(xiàn)象沒有導致分裂割據,A項錯誤;材料反映了世家大族對皇權有肯定的沖擊,君主專制受到減弱,C項錯誤;D項中的“合理”說法錯誤,解除。21.【考點】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A【解析】孝文帝改革內容包括:在朝廷中必需運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官員及家屬必需穿戴漢族貴族服飾;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