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困境及對策7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3/0E/wKhkGWa_53qAI9pbAAIL8_8MSRw271.jpg)
![中學語文教學困境及對策7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3/0E/wKhkGWa_53qAI9pbAAIL8_8MSRw2712.jpg)
![中學語文教學困境及對策7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3/0E/wKhkGWa_53qAI9pbAAIL8_8MSRw2713.jpg)
![中學語文教學困境及對策7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3/0E/wKhkGWa_53qAI9pbAAIL8_8MSRw2714.jpg)
![中學語文教學困境及對策7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3/0E/wKhkGWa_53qAI9pbAAIL8_8MSRw271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學語文教學困境及對策7篇 第一篇:縣城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三肯學” 摘要:長期的縣城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學生涯中,筆者覺得;語文這學科既難學又難教,不是靠死記硬背,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即可了。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們肯學。 關鍵詞:肯學;樂學;會學 長期的縣城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學生涯中,筆者覺得;語文這學科既難學又難教,不是靠死記硬背,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即可了。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們肯學。 1依托教材研讀,培養(yǎng)樂學精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睒穼W是愛學心態(tài)的充分表現(xiàn),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在學習活動中,有樂學的精神才有探索的驅(qū)動力。眾所周知,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就必須要積極引導學生挖掘文本的隱性知識和素材,用文本中體現(xiàn)的積極思想來培養(yǎng)和感染學生積極進取的樂學精神。可以說,教師在文本研讀上沉下去了,學生在學習中才能真正樂起來。沒有以教材深入研讀為依托,學生的樂學只能是空中樓閣,無稽之談。 1.1把握文本個性,促進學生樂學:教學思路的確定,既要考慮教師的“教路”,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學路”,還得符合課文的“文路”。研究課文的特點,把握“文路”是確定教學思路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通過深入地反復研讀課文,才能把握文本個性,才會有科學合理的教學思路,才能真正落實“學為中心”理念。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靈魂。從標題切入,往往就能抓住課文的頭緒,理清課文的脈絡,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2挖掘文本內(nèi)涵,培養(yǎng)樂學精神:嚴華銀老師指出:“研讀教材是一個語文教師的基本功?!敝挥醒凶x透了,才能深入挖掘文本內(nèi)涵,讓本文美好的思想情感引領著學生向善、愛美,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比如,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對文言文比較頭疼,厭學情緒比較普遍。于是,每次備課時,我總要反復研讀,力爭自己要先讀透,讀出文本的趣味,讀出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因為朱自清先生在《經(jīng)典常談》一書中早就指出:“經(jīng)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苯處熥约鹤x出了文化的魅力,才能引導學生去感受這種魅力。于是,在教學《孫權勸學》時,我就讓大家通過分角色表演和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古人的諄諄教誨,來培養(yǎng)積極樂學的心態(tài)。在我的指導下,大家邊揣摩邊表演:孫權以非常嚴肅堅決的語氣對呂蒙說“不可不學”是厚望是亟須;再說“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是孫權駁斥呂蒙的借口,現(xiàn)身說法來說明讀書對人大有裨益。最后,呂蒙通過學習,見識大有長進,非常自豪地對魯肅說:“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而魯肅對呂蒙說:“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對讀書大有長進的肯定。這樣引導,巧妙借助文本滲透的勸學思想,讓學生從呂蒙的轉(zhuǎn)變中受到啟發(fā)和感染,培養(yǎng)了樂學的積極心態(tài),提升了課堂效率。 2及時更新教法,培養(yǎng)會學技巧 教學實際中,我們只有根據(jù)學生認知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適時更新教學理念,改進現(xiàn)有的教學方式,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就需要我在結(jié)合新課改要求和理念的前提下堅持生本原則,并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2.1溯清文理聯(lián)系,調(diào)動主動學習:我們語文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知識結(jié)構和認知規(guī)律來調(diào)動學生主動認知學習,通過誘導提問來引導學生溯清文理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展開聯(lián)想,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體驗知識生成發(fā)展的過程,掌握會學技巧。要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引導學生追本溯源,捋順了知識脈絡,提升了語文素養(yǎng)。 2.2強化邏輯思辨,誘導正確認知:語文教師扎實的基本功首先凸顯在較強的邏輯思辨能力上,即能引導學生辯證地分析問題,要有一定的分析預見能力能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吸收知識。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在教師能及時糾正學生對問題片面和絕對的認識,能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并通過自主探索和認真分析作出預測性解答,這樣才能強化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誘導正確認知。譬如,我在教學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時,為了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的悲劇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社會的悲劇時,組織學生研習孔乙己的關鍵語言、動作等。學生見仁見智,各抒己見,于是孔乙己這個可憐、可悲又有點可恨的形象逐漸在大家的討論中完善和豐滿起來。這樣進行教學設計,指導學生由淺入深解讀小說所塑造的經(jīng)典人物形象,揣摩文章中心,強化了邏輯思辨能力,有效達到教學目的。 3抓住學生疑難之處,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 古人云:“學貴有疑?!薄耙伞笔球?qū)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發(fā)條。一般來說,學生的思考動機都是從疑問激起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疑難,教師分析疑難,進行解答,是常見的一種方式。這樣做,有時效果較好,但有時浮于就事論事,對活躍學生思維,加深學生理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大起作用。疑難,最好在教師點撥下,讓學生通過自己思考、自己分析,尋求解答的途徑和方法。這樣,不僅印象深刻,經(jīng)久不忘,而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組織學生討論疑難,讓學生發(fā)揮聰明才智,相互啟發(fā),大家受益。教學時,學生只要真正投入,就能學到知識,學到本領。否則,何談“學為中心”!總之,我們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有責任盡自己的全力去培育去呵護這朵“嬌嫩的花朵”。在“學為中心”的教改背景下,只有想方設法強教師之外因,促學生之內(nèi)因,才能讓它永遠綻放“生命和美”,達到好的效果。 作者:張仁杰單位:福建省南靖縣城關中學 第二篇: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研究 摘要:中學作文一直是語文的得分重點,然而,很多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有待加強,如何提高中學作文質(zhì)量,是中學語文教師一直追求研究的課題之一。從積極引導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愛好到培養(yǎng)他們從教材、生活、文學作品中積累素材等幾方面入手,探討了中學語文寫作的一些方法技巧,希望學生敢寫、愛寫、會寫、善寫作文,提高中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積極引導;寫作素材;批改方式 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半壁江山”。為了使這個“半壁江山”更加靚麗多姿,更加富有生機,廣大中學語文教師都身體力行地參與到作文教學的改革與實踐之中,口授筆耕,努力探索,結(jié)果卻往往收效甚微。從現(xiàn)實的情況來看,許多學生作文寫作還是提筆忘字,或者胡編亂湊,形成了教師教作文艱辛,學生寫作文頭疼的尷尬局面。這個局面長期困擾著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嚴重地影響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面對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xiàn)有局面,切實有效地改革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實踐,取得成功的經(jīng)驗,是每一位中學語文教師的企盼。接下來,本文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談談如何做好中學語文的作文教學工作。 一、積極引導,讓學生喜愛寫作 讓學生喜愛寫作,讓寫作變得輕松,一直是語文教師對寫作教學的追求??擅看紊献魑恼n,部分學生臉上的為難之色和不悅之情顯示,他們對于寫作感到為難,不知道該寫什么,怎樣寫,寫作似乎讓他們壓抑、苦惱,因此,作文課堂少有歡聲笑語,多是沉默寡言;少有奮筆疾書,多是躊躇難以下筆。但是平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有的學生說起作文來侃侃而談,流露著他們的真情實感,可真正下筆時卻茫無頭緒,無從寫起??粗麄兺纯嗨伎嫉哪?,我常常會問自己:怎樣才能讓學生的言語充足起來,讓作文課堂上的學生快樂起來呢?作為教師應當讓作文教學的課堂面向生活,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盡可能擴展學生的生活空間,豐富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力求把社會生活中積極美好的方面和動人的事件、內(nèi)心的情感寫出來,鼓勵學生認真觀察、體味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在平凡中發(fā)現(xiàn)不平凡,在平淡中尋找新奇,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們還應該以此為突破口引導他們確定正確學習作文的目標,給他們的心靈點燃一盞明燈,借助優(yōu)秀學生作文或情真意切的美文佳篇培養(yǎng)學生感知漢語言文字的精美、中華民族文化的燦爛瑰麗,引發(fā)學生對作文寫作的興趣,增強學習作文的信念,提高作文寫作積極性。 二、重視積累寫作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學生寫作文時頭腦中無寫作素材,就會滿腹躊躇,無從下筆,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成文。即使成文,也是東拼西湊應付了事。寫出來的文章讀起來要么味同嚼蠟,毫無新意;要么艱澀難懂,不知所云;要么條理不清,思維混亂。因此,要想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快速成文,必須讓其擁有大量的寫作素材,只有這樣,學生作文時才能文思泉涌,下筆千言,一揮而就,寫出來的作文也就富有真情實感,耐人回味。在這一意義上,寫作素材是否豐富,會直接影響學生作文的成敗。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學生的作文材料,牢固基礎,變難為易。如,我們可以立足于教材,摘取教材中的實例,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指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著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熟練運用教材中的實例為寫作服務?!被谶@樣的認識,我們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實例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我們可以有意把教材中的好例子摘出來,讓學生從其他角度分析它說明了什么問題,還可以證明什么觀點。通過這種途徑既可以把教材學活學透,又使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可謂一舉兩得。教師也要引導學生著眼于課外,博覽群書,拓寬知識視野。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學習語文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比~文玲在《我的長生果》中談到第一次發(fā)表小說時的感受說:“假如不是讀過幾百部真正的小說,我決不可能寫出那八百個字”,可見,閱讀課外讀物對積累寫作素材,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但中學生課程多,課業(yè)負擔重,且絕大多數(shù)學生只看重考試分數(shù),認為看課外書浪費時間,種種原因制約了他們閱讀課外讀物的積極性。因此,我們教師就可以有目的地布置一些中外名著,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內(nèi)拉到課外,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從而養(yǎng)成他們閱讀課外讀物的良好習慣。為了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教師還可以教給學生精讀、略讀、速讀、比較閱讀、整體閱讀等多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作為教師也要做好榜樣,深入生活,細心觀察,搜集積累素材,捕捉寫作靈感。從“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觀點來看,寫作素材的來源除了間接知識外,就是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葉圣陶先生在《讀書二首》中寫道:“善讀未寫書,不守圖書館,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惫沤裰型庠S多優(yōu)秀作家都是從“社會大學”中脫穎而出的,著名文學家高爾基就是最好的一例。假如高爾基沒有那不平凡的生活經(jīng)歷,也就決不會寫出《在人間》《我的大學》等不朽名篇。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讓學生多參與社會生活,細心觀察,增加體驗,積累寫作素材,捕捉寫作靈感,寫出富有生活氣息的優(yōu)秀作文。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時,一定要求學生分門別類地搜集,去蕪存精地積累,不要只停留在紙上,而應牢記在頭腦中,并漸漸地化為學生的能力和素質(zhì)。 三、注重創(chuàng)新作文批改方式 以往的作文批改大多是教師一個人的任務,學生只能等待和接受教師的評價結(jié)果,然后將作文放在一邊,整個過程學生的能力并沒有得到提升。因此,我們在作文批改的環(huán)節(jié)要加強學生的參與,創(chuàng)新多種作文批改形式。如師生共同批改、生生互相批改等,這樣既提高了作文批改的效率,又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總之,我們都認識到,寫作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頭戲,更是一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教師必須加強指導,使學生敢寫、愛寫、會寫、善寫,提高寫作技巧,從而提高中學生的寫作水平及文學修養(yǎng)。 作者:陳杰單位:河北樂亭新寨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杜康林.中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研究[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07). 第三篇:情景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情景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對于調(diào)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語文學習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的分析,針對性地提出了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對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情景教學;初中;語文教學;應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多數(shù)初中語文教學工作者都在積極探討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特別是新課標實施以來,多數(shù)語文教師探討出了情景教學法,通過積極創(chuàng)設相似的情景,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其中的意境,理解意義,使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方法,切實提高語文學習效果。筆者通過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提出了將情景教學方法運用到語文教學實踐中的具體策略,以切實提高初中語文學習效果。 一、中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 1.存在著比較落后的教學觀念。一直以來,初中語文教學都是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下開展教學工作,注重抓基礎知識的學習,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素質(zhì)的提高,這遠遠落后于新課標改革下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一改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切實將教學思路轉(zhuǎn)變到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zhì)上來。 2.教學方式陳舊。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是最接近生活實際的,具有十分豐富多彩的教學內(nèi)容,實用性非常強。但是,大多數(shù)初中語文教師慣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角,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大多數(shù)初中生是被動地學習,即便會做題,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未能得到顯著提升,與素質(zhì)教育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不相匹配。 3.情景創(chuàng)設流于形式。情景教學是提高初中語文學習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真實對體會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和意蘊。但是,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景時流于形式,未能將情景應有的作用發(fā)揮到位。體現(xiàn)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與課本內(nèi)容的關聯(lián)性低;情景脫離生活實際;情景缺乏感染力,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二、將情景教學方法運用到語文教學實踐中的策略分析 情景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到語文教學中,會大大提高初中生語文學習效果。那么,該如何將情景教學方法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呢?筆者結(jié)合自己工作實際提出了如下策略。 1.塑樹情景教學理念,加深對情景教學方法的理解。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語文情境應是從事語文習的環(huán)境,是一種優(yōu)化了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它以情感調(diào)解為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某種情緒、豐富學生的情感;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包含有關語文知識和思想方法,同時也是學生知識產(chǎn)生的背景。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一定要盡快塑樹情景化教學理念,并通過自我積累、充電,提高自己對情景教學方法的理解,從而切實將情景教學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使自己的語文教學能力不斷提高。 2.教師不斷密切與學生的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確保語文學習效果的重要保證,是使教師拉近與學生關系的重要基礎。特別是初中生處在特殊的生長發(fā)育時期,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關注學生情緒的變化,就會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開展《出師表》的教學過程中,這篇經(jīng)典文章是需要背誦的,但是由于內(nèi)容比較晦澀拗口,學生背誦起來難度較大,就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這時,語文教師就要做足工作,提前搜集作者寫作此文時的社會背景,作者寫作的用意,再通過為學生逐字逐句地翻譯,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從而能夠降低背誦這篇課文的難度,同時也加深對經(jīng)典文章的領悟。 3.巧妙地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茖W地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景是開展情景化教學的關鍵,也是對語文教師素質(zhì)的較大考驗。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結(jié)合課本教學實際和學生的興趣點科學地創(chuàng)設情景。例如在《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一文中,以魯達的行蹤為線索,故事情節(jié)從安良、懲惡到除暴,學生會對魯達這一英雄人物感興趣,內(nèi)心無比膜拜。這樣,教師就要抓住這一興趣點,讓學生觀賞電視片段,加深對清潔的記憶和理解,加深對主人公魯達英雄人物的崇拜,從而引申到北宋末年、元末民族矛盾導致的“官逼民反”的現(xiàn)實,更加理解魯達這樣的英雄所產(chǎn)生的特殊時代背景。此外,教師在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時,還要注意如何引起學生的共鳴。例如,在學習課文《故鄉(xiāng)》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每位學生出生地、成長地或祖籍的信息,搜集當?shù)赜幸饬x的圖片,讓學生以自己的家鄉(xiāng)為榮,從而產(chǎn)生思想上的共鳴,對于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寫作主旨有更深的理解,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理解力。 4.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情景化教學方法需要以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資源為媒介,為學生提供立體、有圖、有聲的資料,從而讓學生產(chǎn)生仿佛置身其中的感覺。多媒體、電子白板等工具不僅能夠展示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的信息,還能夠與網(wǎng)絡進行連接,及時搜索各種信息。由此可見,多媒體資源較之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也是切實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創(chuàng)設情景的必然需求。情景教學法是使學生視野不斷開闊,語文素養(yǎng)不斷提高,從而具備更強的創(chuàng)新力、理解力和應用能力的重要方法,能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值得廣大語文教師運用到教學實踐之中。 作者:吳麗華單位:唐山市路北區(qū)第十二中學 參考文獻: [1]孟祥桃.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06):121‐122. [3]劉彥玲.情景化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101):31. 第四篇:中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藝術技巧及作用 摘要:文章針對中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藝術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藝術的應用技巧,旨在為中學語文教師以及相關教育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課堂提問藝術;技巧;作用 一、前言 中學語文課堂提問既是一種技巧,也是一門藝術,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該始終堅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個性特點,提出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的問題,以便于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顯著的提高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和效率。因此,文章針對中學語文教學中課堂問題藝術技巧和作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中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藝術的作用分析 1.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新穎、有趣的問題,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當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之后,能夠為學生指明學習的目標,在探究心和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所有的學生會集中精神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和思考,直至找到正確的答案。值得注意的是,優(yōu)秀的課堂提問藝術能夠有效的提高中學語文課堂的凝聚力,循序漸進的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能夠?qū)崿F(xiàn)學生語文知識的連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于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當學生的思維處于停滯狀態(tài)時,一個別致、新穎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重新開啟思維之旅。因此,教師應該運用課堂提問藝術和技巧,在關鍵處設置問題,以此激發(fā)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問題情境中進行自主探究。 3.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應該提出別致、有趣的問題,能夠有效的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加集中注意力開展互助討論和自主探究,特別是開展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增進師生、生生關系,營造一種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和相互探討,能夠有效的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水平。 三、中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藝術的應用技巧分析 1.提問藝術的設計原則。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提問題時,應該對問題進行精心的設計和合理的規(guī)劃,不能出現(xiàn)隨意性提問的現(xiàn)象。在提出問題時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文本特點,明確目標和方向,教師在進行提問時應該注意以下設計原則:其一,在關鍵處設疑,語文關鍵處主要包括:陷阱處,即在看似沒有疑問實則存在疑問的地方,教師應該進行重點提問;焦點處,指的是學生容易產(chǎn)生疑問或者困惑的地方,即教學難點與重點;關鍵處,需要學生進行重點理解和記憶的地方;其二,簡潔性,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不能夠設置過于復雜的問題,在提問題時應該讓學生即可了解,以便于學生能夠?qū)栴}記憶在頭腦中,并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如果問題過長或者過于復雜,將會導致學生不愿意聽和不愿意思考;其三,問題的難易程度適中,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特征,設置難易程度適中的問題,這樣能夠有效的控制學生的動機激起程度;其四,問題角度的新穎性,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具有新鮮感的問題,以便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問題探究中。 2.抓住契機,巧妙提問。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中學語文教師在提問時應該把握最佳的提問時機,并采用適當?shù)膯柗?,以便于誘發(fā)學生的興趣,具體表現(xiàn)為:其一,把握最佳的提問時機,當學生思維活躍、精神集中時提出問題,能夠讓學生更加集中精神對問題進行分析,即把握該提問時機能夠讓學生的思維進入“激發(fā)狀態(tài)”,并對教師的提問入耳、入腦,猶如在學生的腦海中投入一塊石頭,激起學生思維海洋的漣漪;其二,采用恰當?shù)膯柗?,課堂提問時應該注重效果,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水平、知識基礎、學習程度以及個性特點等,采用適當?shù)奶釂柗绞?,以便于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其三,提問的技巧,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應該掌握合適的技巧,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巧妙的切入,不斷的提高提問的趣味性、形象性以及新穎性,以便于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還能夠反應教師的教學智慧,因此,在課堂提問過程中應該采用“活問”、“曲問”等方式取代傳統(tǒng)的“直問”模式,這種“曲徑通幽”的提問方式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有意識的為學生提供各種沖突或者矛盾,這樣能夠?qū)W生的思維進行訓練,特別是對課文難點與重點的提問,學生的自主探究和相互討論,能夠更加準確、深入的了解課文的重點與難點。 3.提高提問的互動性。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提出一些難度相對較大的問題,讓學生們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經(jīng)過討論之后有小組成員選出代表對問題進行解答,由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這樣既能夠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更好的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的發(fā)展。 四、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的認識到課堂提問藝術的重要性,并在課堂提問時應該掌握合適的提問技巧,嚴格按照提問藝術的設計原則,抓住契機,巧妙提問,并提高提問的互動性,以便于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有效的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水平,以便于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段系亨單位: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民化中學 參考文獻: [1]李建芳.提問藝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生的研究[J].學周刊,2015,(03). [2]鄔靚嬋.淺談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藝術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05). [3]師恩強.淺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藝術[J].學周刊,2011,(06). [4]趙清綿.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藝術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0,(25). 第五篇:中學語文教學研究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當前語文課程教學與學生生活相脫離的現(xiàn)象,并在深刻領會《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基礎之上,探討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內(nèi)涵、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意義,繼而提出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及其對策。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 教學生活化這一概念的提出由來已久,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開篇就明確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學校即社會”,“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這些觀點,都明確指出文字、書本只是生活的一種工具而非生活本身,教育來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土壤。我們應將生活置于教學過程之中,將教育溶于日常生活中去。 一、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現(xiàn)狀分析 (一)閱讀教學“隨心所欲” 新課標提出: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感受能力要關注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為獨立閱讀打下基礎。當前,部分教師扎進應試教學的大海,在閱讀教學中刻意搜尋“知識點”,在閱讀教學中加強訓練“能力點”。閱讀教材被肢解的“千搭百孔”,對其理解也是支離破碎,五花八門,教學內(nèi)容瑣雜不能指向閱讀理解,教學思路細碎不能進行整體把握,教學目標偏狹不能結(jié)合寫作。 (二)寫作教學“雜亂無章” 寫作教學一直都是語文教育者教學的重要部分,它不僅是教師知識與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更是教師人文素養(yǎng)的“代名詞”。目前很多語文教育者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忽視教學計劃,致使教學雜亂無章。寫作教學缺乏定向指導,系統(tǒng)訓練;寫作題目想當然,任意布置;寫作老師經(jīng)常倒換,寫作題目重復乏味。教師寫作教學的無序化必然會導致學生寫作的無頭緒,對他們的語言表達以及情感體驗也會帶來不好的負面影響。詞匯表達的欠缺以及題材來源的單一化,使學生在寫作時文思枯竭,強拼硬湊,以至文不成章,客觀上也反映出語文課堂教學的唯理性,割斷了與現(xiàn)實生活的有機聯(lián)系。 (三)口語交際教學“墨守陳規(guī)” 口語交際是指在語言環(huán)境里分享信息、傳遞信息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基本手段。加強口語交際能力早已成為社會各界的普遍共識,一個人語言交際能力的好壞,已成為影響個人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既然口語交際的重要性得以認定,我們就應加強訓練,但現(xiàn)實情況卻不容樂觀,許多教師對口語重要性的認識出現(xiàn)了偏差,認為口語交際與生俱來,不需鍛煉。更有甚者,許多教師在課堂授課時,缺乏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剝奪了學生表達意見與觀點的權利。話語表達的壓制與剝奪使學生漸漸養(yǎng)成了“逆來順受”的被動接受意識,繼而形成了不愿表達、不愿交際的“固守”狀態(tài)。 二、關于加強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幾點建議 (一)閱讀的理解應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要求閱讀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學生通過自身的閱讀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發(fā)現(xiàn)文中的語言美與精神美。教師在此應引導、誘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列出生活中與之相關,包含各種觀點的事件,將事件最終結(jié)論與意義的探討留給學生。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多彩的,對閱讀理解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教師如果在閱讀過程中表露自己的觀點看法,客觀上將會阻礙學生見解的發(fā)揮,形成思維定勢,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成長。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使用頭腦風暴法,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我見解,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達到言之有理即可。 (二)學生寫作教學應與生活相結(jié)合 寫作是對生活的感悟,是對生命的理解。寫作過程本應成為豐富多彩、意興盎然的生命活動,應是對現(xiàn)實世界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反應與感想,但大多數(shù)教師反應作文課沒法教,學生反應沒法寫。中學生的寫作類型一般分為四大類:“人、事、景、物”。在引導學生掌握這幾種寫作要素的基礎上,寫作主題的布置應結(jié)合生活實際內(nèi)容,使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例如,在寫事的時候,多鼓勵學生回憶在生活中遇到的自身或者身邊的事情,寫物時把能帶到學生眼前的日常的物品拿出來等等。教師要以各種各樣的生活形式去引導,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理念以及內(nèi)容表達,鼓勵學生進行觀點交流,發(fā)揮學生在語言文字方面的獨特表現(xiàn)力,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風格的語言文字。 (三)培養(yǎng)學生敢于表達、與人交流的良好習慣 現(xiàn)代課堂教學追求的是多樣化、多元化,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促進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更應該利用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交流。同時要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敢于表達不同觀點,培養(yǎng)善于與人交流、樂于與人交流的良好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要把學生放到第一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此外,語文教師應注意學生在發(fā)言中出現(xiàn)的儀態(tài)、神情、語調(diào)、禮貌用語等方面的問題。中學生還處于學習和塑造日常行為習慣的時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帶給他們的將是在未來生活中的自信與從容。 (四)重視學生綜合性學習 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基本目標,體現(xiàn)了語文與生活密不可分這一重要特點。語文學習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本工具,是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及理解的重要手段。一堂優(yōu)秀的語文課,對于教師來說,一定要能夠把握語文與生活,與各學科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在課下搜集與語文文章有關的各方面知識,同時探尋學生對知識的興趣所在,通過討論,內(nèi)化整合成學生自己的知識。 三、結(jié)語 語文是一門接近生活的學科,語文課程作為語文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應該與生活相聯(lián)系。語文是學習的基礎,是生活的奠基石,生活過程中的語言交際、文字運用、都是由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而語文學習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僅表現(xiàn)在聽、說、讀、寫等方面,更是對語言的理解,對價值觀、人生觀的理解。因此,語文與生活本身就是不可分離的整體,把生活從語文課堂中剝離,就如同魚兒離開了水,最終會失去自己鮮活的生命力。 作者:趙津藝單位:運城市平陸縣教育科技局 參考文獻: [1][美]杜威著,王承緒譯.民本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 [2]楊春平.實踐新課標:語文教學生活化途徑探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9):15-17. 第六篇:中學語文“讀寫結(jié)合”教學模式分析 摘要:“讀寫結(jié)合”教學模式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之一,具有以讀促寫、以寫帶讀的效果。本文以語文教育心理學的內(nèi)容知識、技能、策略性知識的學習與教學理論出發(fā),總結(jié)了先讀后仿、先讀后補、先讀后續(xù)、先讀后改、先讀后評五種“讀寫結(jié)合”教學模式,力圖提高中學生語文閱讀與寫作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育心理學;讀寫結(jié)合;閱讀;寫作 自古有云“勞于讀書,逸于寫作”,“讀寫結(jié)合”是中國古人讀書學習的重要方法,如我國文選中的批眉批、旁批、題批、夾批等都是讀書治學的傳統(tǒng)方式。老一輩語文教育家葉圣陶、黎錦熙、夏丏尊都提過“讀寫結(jié)合”語文教育觀,但未都停留在觀念層面。在國外的母語教學中,“讀寫結(jié)合”已成為基本的課程理念。在今天,教育學、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研究逐步豐富成熟,我們更應當重新審視閱讀與寫作兩者之間的關系。本文立足語文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基礎,探索讀寫不分家的傳統(tǒng)讀書觀中究竟蘊藏著怎樣的現(xiàn)代語文教學規(guī)律,如何才能實現(xiàn)讀與寫的雙贏。“讀寫結(jié)合”教學是指語文教師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緊密聯(lián)系,設計有效的結(jié)合點和訓練方式,讓學生從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實現(xiàn)學生讀寫能力相互促進,相互轉(zhuǎn)化的教學?!白x寫結(jié)合”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閱讀中與作者對話,與自己對話,與世界對話,變單純的信息接受為圖式建構。在寫作的同時可以回憶文本的細節(jié)與精華之處,鞏固閱讀的成效。學生通過科學系統(tǒng)的讀寫結(jié)合訓練,最終獲得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一、先讀后仿 俄羅斯母語課程中提出“寫作,就是轉(zhuǎn)述、移植、評論、創(chuàng)作”[1]86。閱讀是信息的輸入,寫作是信息的輸出,先有信息的錄入才有信息加工和信息反饋與呈現(xiàn),讀是寫的基礎,此教學模式以寫為主,以讀為輔。尤其對低年級學生,或是在學習一種新的文體時,仿寫是重要的學習途徑。認知心理學的“圖式理論”為先讀后仿類的學習過程提供了精細的解釋。心理學家杰克和霍利奧克認為圖式學習主要包含三個過程:一是排除過程,從例子的表層描述中排除冗雜的細節(jié),精簡需要儲存的信息量;二是概括過程,概括也會減少儲存的信息,同時又會對信息進行改造;三是建構過程,建構不再是減少信息而是增加信息,包含對未直接表述的蘊涵的信息的推斷。因此教師在利用先讀后仿教學模式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應該明確學習目標,這有助于學生排除不重要信息,比如在初學議論文時,教師應該明確議論文的文體特征,因此把握議論文三要素是閱讀范文的首要目的,提取文章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則是閱讀例文的重要任務,至于作者運用了事實論證還是道理論證是下一階段的學習內(nèi)容,應該學會抓大放小。其次,教師應該精心挑選不同的范文,以便學生發(fā)現(xiàn)不同例子之間的相同和相似之處,并對這些相同和相似之處作出編碼表征。比如在將高考作文題《品味時尚》的高分作文作為“讀寫結(jié)合”教學的閱讀材料時,必須準備不同風格、不同文體的范文,以供學生進行信息比較和篩選。最后,一個圖式中包含一些空位,教師應在幫助學生構建圖式同時余留空位,這些空位就是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構建圖式是先讀后仿教學模式的核心所在,但是任何事物過猶不及,過度構建圖式也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根據(jù)寫作素材,選擇適合自己的例子進行模仿。比如寫親情類的文章,選擇朱自清的《背影》就應該將文章的技法重心放在人物的動作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上;選擇蕭紅的《祖父死了的時候》則應該著重于環(huán)境描寫和心理描寫;學習胡適《我的母親》時,應該以側(cè)面烘托的手法為主要模仿對象。 二、先讀后補 “先讀后補”教學模式兼顧閱讀與寫作,“補”為補充的意思,該模式可以均衡發(fā)展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以閱讀理解上下文為補寫的基礎,合理的推理和適當?shù)南胂鬄檠a寫的訓練對象。早期認知學習理論強調(diào)學習者知識的整體性,堅持認為“整體不是各部分的總和”,以格式塔學派為代表。后期的認知結(jié)構理論給了“先讀后補”教學模式以理論支持,以布魯納和奧蘇泊爾為代表。該理論強調(diào)認知的整體結(jié)構,而學習就是認知結(jié)構的形成和重組的過程,已有的認知結(jié)構作為內(nèi)在的編碼系統(tǒng)左右著個體對于信息的選擇、理解、組織和推理。人具有的知識結(jié)構是人進行聯(lián)想、推理和思維活動的基礎?!跋茸x后補”就是以閱讀形成的認知為前提,運用已有認知對文本進行補充或擴充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實施“先讀后補”教學模式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注意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比如在閱讀魯迅小說《祝福》時,對文章中的省略號部分的解讀。在祥林嫂被她婆婆綁走時,魯四老爺講了一句“可惡!然而……”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后進行補充,可惡什么,然而后面想說什么。學生的補寫必然是基于這樣的理解:“可惡”的是婆婆搶祥林嫂的舉動,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叭欢焙竺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抗拒族權,不合綱常,禮教不容;婆婆帶回她理所當然。其次,注意聯(lián)系作者以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比如作業(yè):將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改為現(xiàn)代文。學生必然在理解了作者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這幾個基本點的基礎上,聯(lián)系魏晉名士、魏晉風骨去補寫,學生必然會查閱資料多了解作者,甚至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去了解更多關于作者“不以心形役”、“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jié)傳說。最后,堅持“大語文觀”,注意文史哲知識的積累和綜合能力培養(yǎng)。補寫的想象和聯(lián)想都是建立在原有經(jīng)驗以及大量的長時記憶基礎上的。 三、先讀后續(xù) “先讀后續(xù)”教學模式與“先讀后補”相似但不相同,都是建立在對文本解讀的基礎上,但是續(xù)寫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時也給予學生更廣闊的自主創(chuàng)作空間。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維特洛克的“生成性學習”為代表,該理論對“讀寫結(jié)合”教學模式開發(fā)帶來重要啟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構建內(nèi)部心理表征的過程,人腦不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對信息進行解釋,主動地選擇一些信息,忽視一些信息,在此基礎上進行推論。[2]158“先讀后續(xù)”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象是把過去經(jīng)驗的記憶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某種新刺激下合成一個新結(jié)構的過程。[3]132想象分為再現(xiàn)想象、比擬想象以及虛構想象。除了第三種想象,其他的兩種想象都是需要閱讀以及生活閱歷的積累,需要激活長時記憶,激活長時記憶的基礎是你有記憶,因此閱讀積累成為學生作文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教師在進行“先讀后續(xù)”教學時,教師能做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語文教學中注意發(fā)散型思維的訓練,包括頭腦風暴法、分合法、自由聯(lián)想法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方法。比如魯迅先生的《娜拉出走以后》就是基于對《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命運的思考,聯(lián)系了當時婦女解放這樣的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劉心武的《劉心武續(xù)〈紅樓夢〉》就是在自己研究紅學二十余年的基礎上,綜合古抄本中透露、遺漏的后28回的細節(jié)、回目,逐一加以兌現(xiàn)。續(xù)寫之前,要求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進行擬定,可以聯(lián)系現(xiàn)實,可以忠于原著,亦或是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造,續(xù)寫沒有固定的版本,只要合情合理,有理有據(jù)都是好的續(xù)寫,即便續(xù)寫失敗但是續(xù)寫訓練本身就是勇氣和突破。類似的練習包括《邊城》、《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的續(xù)寫等等。其次,擴大學生對名著閱讀的面。中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通過讀書認識世界是最直接的途徑。比如廣泛閱讀的過程是一個語言內(nèi)化的過程也是情感、思想、文化積淀的過程,更是形成內(nèi)隱記憶,獲得內(nèi)隱知識的過程。[4]208廣泛的閱讀能讓學生吸收大量的藝術范式,包括集體范式、個體范式。所謂范式不同于范例,范式是抽象的共相,范式往往不是從一到一,而是從一到多。例如魯迅小說《故鄉(xiāng)》、《祝?!?、《孔乙己》等敘述主體為知識分子形象,這是一類人,年輕知識分子流浪內(nèi)心的寫照成為一種范式———“離去———歸來——再離去”。卡夫卡的《城堡》、《審判》、《變形記》等系列小說的主人公都是“K”這一人物范式演化而來的。因此廣泛的閱讀可以給予學生豐富的文學母題、多元的藝術范式的啟發(fā)與滋養(yǎng)。 四、先讀后改 “先讀后改”的教學模式有兩種,一是對文學作品進行改編。例如學習《廉頗藺相如列傳》后,讓學生從“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將相和”三個故事中選擇一個改編為課本劇,要求以原文為依據(jù),通過語言和動作表現(xiàn)人物個性。再如將《長亭送別》四支曲子改寫成現(xiàn)代詩;將《桃花源記》改編為現(xiàn)代文等文體轉(zhuǎn)化練習,注意不能機械翻譯,需要融入合理想象。二是對自己或者同學的習作進行修改,正所謂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安徽某中學進行“過程性寫作”研究的教師坦言,集體修改練習有助于彌補學生寫作過程中的指導缺失,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寫作進行元認知監(jiān)控。在此期間,學生通過集體修改同伴的作文也可以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寫作問題?!跋茸x后改”建立在閱讀以及解析文章的基礎上,并對其寫作技巧進行修改。語文技能可以分為閱讀技能、寫作技能、口語交際技能?!跋茸x后改”教學模式訓練的是學生的寫作技能,是寫作策略性知識的學習,兩者本質(zhì)上都屬于對概念和規(guī)則的運用,不同的是,一個是運用概念和規(guī)則對外辦事——書面表達;一個是運用概念和規(guī)則對內(nèi)辦事——調(diào)控記憶和思維,選擇寫作方法兩者都要經(jīng)過概念和規(guī)則的學習階段。[6]因此可以用正例、反例進行概念學習,利用“例—規(guī)法”進行規(guī)則教學,但由于寫作技能要達到自動化境地,所以在進行練習時強調(diào)反復多次,且要變化條件或情境。教師在進行“先讀后改”教學時,首先應該注意閱讀的自主性,修改的難度較仿寫、補寫、續(xù)寫較低,因此需要根據(jù)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來完成。獨立思考之后可以進行交流、意見交換。其次,作文練習應該進行二次作文,其實就是對自己寫作過程的反思。對于遣詞造句、邏輯思路、謀篇布局、前后銜接等各種細節(jié)的思考,就是在第一稿的基礎上修改,重新寫,實踐證明對于寫作技能的提高效果顯著。 五、先讀后評 “先讀后評”是“讀寫結(jié)合”教學模式中難度較大的,對讀者的要求較高,除了對文本要有精準的解讀,還需要站在創(chuàng)作論和文學史的宏觀層面去把握,同時還必須具備精煉、嚴謹?shù)恼Z言表達,因此“先讀后評”教學模式可謂是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訓練。任何一位讀者面對文學作品,內(nèi)心都不是一張白紙,從而任憑作者在他的白紙上肆意描繪,讀者作為藝術接受主體,是文學作品的二度闡釋者。而文學作品的接受奧秘源于讀者在接受文本時已存在的一種獨特、先在的接受圖式。皮亞杰改造的發(fā)生認識論,對主體認識圖式的研究對于“先讀后評”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作者:范文銳單位:安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朱建軍.中學語文課程“讀寫結(jié)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2]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董蓓菲.語文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丁帆,楊九俊.語文(必修三)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6]何更生.語文教學論[M].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7]童慶炳,程正民.文藝心理學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8]丁帆,楊九俊.語文(必修二)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第七篇:網(wǎng)絡語言對中學語文作文的影響 摘要:隨著網(wǎng)絡應用的普及,網(wǎng)絡語言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中學生的語言,使中學生無意識的將網(wǎng)絡語言應用在作文中。本文主要分析了網(wǎng)路語言對中學生語文作文的影響,探討中學生要如何正確對待網(wǎng)絡語言,提高語文作文能力。 關鍵詞:網(wǎng)絡語言;語文作文;對策 一、引言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計算機的普及,互聯(lián)網(wǎng)隨之被廣泛應用。網(wǎng)絡語言也被創(chuàng)作出來,漸漸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中學生的自制能力較弱,會被網(wǎng)絡語言影響,并將網(wǎng)絡語言應用到生活和學習上。在語文作文中不自覺的使用網(wǎng)絡流行語,造成傳統(tǒng)語言表達混亂。影響了教師的正常教學,也阻礙了學生自身作文能力的提高。 二、網(wǎng)絡語言的含義和特征 1.網(wǎng)絡語言的含義。網(wǎng)絡語言是一種應用于網(wǎng)絡媒體中的對話形式。網(wǎng)絡語言包括圖片、文字、中英文字母等多種組合形式。[1]這樣的組合在網(wǎng)絡媒體中表達出不一樣的含義。網(wǎng)絡語言最初是為了提高網(wǎng)絡聊天的效率,達到詼諧、幽默的效果而形成的語言方式。在21世紀,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普及,網(wǎng)絡語言迅速傳播,甚至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wǎng)絡語言逐漸變成日??谡Z,對中學生的寫作產(chǎn)生影響。 2.網(wǎng)絡語言的特征。(1)舊詞新義。詞匯是中文語言中最活躍的部分,在網(wǎng)絡語言中,一樣的詞匯被賦予不一樣的含義。舊詞新義,使得網(wǎng)絡語言被披上了一層絢麗的外衣。(2)生動形象。“網(wǎng)蟲”是對泡網(wǎng)吧的人的特殊稱號,網(wǎng)絡語言可以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出人物特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志愿者申請書范文
- 2025年中國快速消費品行業(yè)市場運營現(xiàn)狀及投資規(guī)劃研究建議報告
- 塑粉及噴塑加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議書
- 生物質(zhì)能源在辦公環(huán)境中的推廣策略
- 2024年廚余垃圾處理行業(yè)市場競爭格局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大蒜深加工項目商業(yè)計劃書
- 校級獎學金申請書范文
- 電力設施的智能化維護保養(yǎng)方案探討
- 2025年奈莫必利片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基于骨密度分布的牙槽松質(zhì)骨本構模型研究
- 《從零到卓越- 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導論》教案
- 慢性心衰的管理:2024年國家心衰指南更新
- 15J403-1-樓梯欄桿欄板(一)
- DB43T 744-2012 錳水質(zhì)在線自動分析儀
- QC課題提高金剛砂地面施工一次合格率
- 呼吸科護理管理制度
- TCI 331-2024 工業(yè)污染源產(chǎn)排污核算系數(shù)制定通則
- 浙江省(面試)公務員考試試題及答案指導(2025年)
- 設備拆裝施工方案
- 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chǎn)管理知識》科目知識要點
- 研學旅行基地評估認定評分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