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全冊大單元整體設計教學課件_第1頁
2024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全冊大單元整體設計教學課件_第2頁
2024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全冊大單元整體設計教學課件_第3頁
2024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全冊大單元整體設計教學課件_第4頁
2024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全冊大單元整體設計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全冊教學課件2024年新版教材目錄第一章地球第二章地圖【跨學科主題學習】美化校園第三章陸地和海洋第四章天氣與氣候第五章居民與文化第六章發(fā)展與合作【跨學科主題學習】探索外來食料作物傳播史大單元整體設計第一章地球課標要求1.結合科學故事、史實材料等,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使用數(shù)據(jù)、類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2.運用圖片、影視資料以及數(shù)字技術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2022版課標新增內容)3.結合圖片、影視資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等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與意義。(2022版課標新增內容)4.收集中國航天及太空觀測發(fā)展的相關材料,舉例說出中國太空探

索的成就。(2022版課標新增內容)5.運用地球儀或軟件,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說出地球的自轉方向、周期。6.結合實例,說出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主要自然現(xiàn)象及其對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7.運用模型或軟件,演示地球的公轉運動,說出地球的公轉方向、周期。8.結合實例,說出地球公轉產(chǎn)生的主要自然現(xiàn)象及其對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9.觀察地球儀,并用簡易材料制作地球儀模型。10.在地球儀上識別經(jīng)線和緯線,說出經(jīng)度和緯度的分布規(guī)律;用經(jīng)緯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所在地的位置。11.在地球儀上識別兩極、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等,說出劃分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依據(jù)。教學目標1.能夠說出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能夠描述地球的大小。2.能用簡易材料制作地球儀模型。3.能運用地球儀說出經(jīng)線和緯線的特點、經(jīng)緯度的劃分及分布規(guī)律。4.能在地球儀上識別出重要的經(jīng)線和緯線,能夠說出劃分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分界線。5.會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地面任意一點的位置。第一章地球第一節(jié)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學科素養(yǎng)

■區(qū)域認知描述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鋈说貐f(xié)調觀通過圖片、影視資料等,認識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樹立愛護地球、保護地球的觀念。■地理實踐力收集相關資料,了解目前人類探索太空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世界和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最新進展,并和同學們討論交流。難點重點宇宙很大,大到無邊無際,地球只是宇宙中一顆普通行星。但地球又是特殊的,它是迄今為止人類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那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問題導入圖片導入有同學認識他嗎?他是誰?完成了哪些任務?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楊利偉,他是我國第一個飛上太空的人。1.請同學們閱讀太陽系和銀河系示意圖(課本圖1.1),閱讀課本第6頁內容,找出宇宙、銀河系和太陽系的關系。太陽系在銀河系中,銀河系在宇宙中。一、地球在宇宙中2.根據(jù)太陽系和銀河系示意圖(課本圖1.1),回答以下問題:(1)太陽系有幾顆行星?(2)請按照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依次排列太陽系中的行星。(3)地球是距離太陽第幾遠的行星?(1)八顆。(3)第三遠。(2)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閱讀課本第7頁內容,小組討論:地球為什么是迄今人類唯一的家園?總結:地球距離太陽不近不遠,自身體積和質量不大不小,溫度適宜生命生存,有大氣和水的存在,為生命生存提供了必要條件。我們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認識了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這些信息都是通過我們人類的太空探索活動獲取的,那人類又有哪些探索太空的活動呢?我們接著往下學。二、人類的太空探索1.觀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圖(課本圖1.2)和人類探索太空歷程的重要成就圖(課本圖1.3),了解人類探索太空的進展和成就。講解

人類自古就有飛天夢,一直在嘗試探索太空的奧秘。1957年蘇聯(lián)發(fā)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開啟了人類進入太空探索的新紀元。此后,人類不斷開展各項研究,在太空觀測、月球探測、行星際探測、火星探測、空間站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進展和成就。2.根據(jù)我國太空探索成就舉例圖(課本圖1.4),閱讀課本第9頁內容,說出我國太空探索的成就。東方紅一號神舟五號飛船嫦娥一號中國天眼祝融號火星車登陸火星天宮空間站全面建成總結:①1970年,我國成功發(fā)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②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圓滿完成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③2007年,我國成功發(fā)射首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④2016年,我國在貴州平塘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⑤2021年,我國“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著陸火星。⑥2022年,我國“天宮”空間站全面建成。3.閱讀課本第10頁內容,小組討論:人類探索太空有哪些意義?總結: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動科技進步,促進新資源的開發(fā),幫助我們了解宇宙的起源與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認識宇宙環(huán)境對地球的影響。通過太空探索,人類能更好地保護地球家園。同時,太空探索也體現(xiàn)了人類的探索精神和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說出下列哪些是我國太空探索的成就。①“東方1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fā)射②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③“阿波羅11號”飛船登上月球④哈勃空間望遠鏡成功發(fā)射⑤“天宮”空間站全面建成⑥“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著陸火星⑦“旅行者號”空間探測器成功發(fā)射⑧“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學以致用②⑤⑥⑧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適宜人類生存的條件、人類的太空探索、我國太空探索的成就及人類探索太空的意義。第一章地球第二節(jié)地球與地球儀第1課時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儀學科素養(yǎng)

■區(qū)域認知了解地球的形狀,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鼍C合思維了解地球的大小以及地球儀上重要的點和線,逐步建立地球空間概念?!鋈说貐f(xié)調觀激發(fā)學生對地球和地球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地球、珍惜資源的情感,增強學生對地理科學的認識和尊重。■地理實踐力了解地球儀的主要用途,認識地球儀的基本結構,初步學會使用地球儀。難點重點蘇軾有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受種種條件的限制,無法看到地球的全貌。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漫長而曲折的探索過程。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認識地球的真實形狀!古詩導入短片導入請同學們觀看短片《窗外是藍星》,感受我們美麗的星球——地球。短片導入這就是我們生存繁衍的藍色星球,它像鉆石一樣閃爍著誘人的生命光芒。人類在自身不斷發(fā)展和演化的過程中對其所生存的星球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探索:它是什么形狀的?它有多大?在浩渺的宇宙中,為何迄今只有小小的地球適合人類居住?人類一直在思索著這些問題。1.察看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圖(課本圖1.5),分析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直覺認知→邏輯推理→實踐證明→親眼所見。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總結:人類認識到地球是個球體經(jīng)歷了漫長而艱辛的過程。第一階段:“天圓地方”;古代人由于活動范圍狹小,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我國古代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第二階段:“推測”;人們根據(jù)太陽、月球的形狀,推測地球也是一個球體。第三階段:“證實”;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首次證實地球是一個球體。第四階段:“確證”;20世紀,人類進入了太空,可以從太空觀察地球。地球衛(wèi)星影像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2.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還有哪些生活現(xiàn)象可以證實地球是個球體?總結:(1)在海邊看到帆船從遠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2)站得高,看得遠;(3)發(fā)生月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將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如圖是地球的大小示意圖(課本圖1.6),分小組討論描述地球大小的方法,并完成課本第12頁的活動題。學以致用總結地球的大小既可以用數(shù)字描述,也可以通過比較的方法描述。地球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相當于729億個足球場的總面積(足球場面積約7000平方米);地球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相當于客機沿赤道飛行50小時的距離(客機飛行速度約800千米/時)。我們可以通過順口溜:“廬山起義是半徑,五點一億表面積。要知赤道有多長,坐地日行八萬里”來進行記憶。3.如圖是地球半徑圖,對比極半徑、赤道半徑兩個數(shù)據(jù),分析兩個半徑有何不同??偨Y:地球的極半徑約6357千米,赤道半徑約6378千米,二者長度差距21千米。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地球的真實形狀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1.觀看地球儀,閱讀課本第13頁的文字材料和地球儀圖(課本圖1.8)。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講解

人們?yōu)榱搜芯糠奖?,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2.請學生輪流上臺轉動球身,結合地球儀上重要的點和線示意圖(課本圖1.9)思考以下問題:(1)球身依靠哪根軸進行轉動?(2)地軸與地球相交的兩點是什么?(3)球身上的橫線、

豎線分別是什么?講解:(1)撥動地球儀,可以看到它是繞著一根軸轉動的。這根軸代表地軸,是一根人們假想出來的軸,只存在于地球儀上,地球上并不存在這根軸。(2)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叫兩極。其中對著北極星方向的點叫北極,它是地球上的最北點。與北極對應的點叫南極,是地球上的最南點。(3)地球儀上與赤道平行的橫線是緯線,相交于南北極點的豎線是經(jīng)線,經(jīng)線與緯線在地球上也是不存在的,是人們?yōu)榱朔奖阊芯康厍蚨僭O出的概念。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儀兩部分內容,教師利用板書將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梳理,讓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第一章地球第二節(jié)地球與地球儀第2課時經(jīng)線和經(jīng)度緯線和緯度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學科素養(yǎng)

■區(qū)域認知讀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能判讀經(jīng)緯度及半球位置?!鼍C合思維能夠運用觀察、對比等方法在地球儀上探究經(jīng)緯線、經(jīng)緯度的特點?!鋈说貐f(xié)調觀了解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用途,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地理實踐力學會在地球儀和地圖上正確判讀經(jīng)度和緯度,初步認識經(jīng)緯網(wǎng),能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給任一地點定位。難點重點重點一位旅行者在赤道上的某個地點,向正北方向走了1000千米,然后向正東方向走了1000千米,又向正南方向走了1000千米,最后向正西方向走了1000千米。你認為他會回到原地嗎?為什么?問題導入不會;經(jīng)線的長度相等,緯線圈的大小不等,赤道為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圈逐漸縮小。在教室里,你如何描述自己的位置讓老師迅速找到你?問題導入總結:用排、列的方式可以快速定位。在地球儀上,經(jīng)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形成經(jīng)緯網(wǎng)。地球表面任一地點的經(jīng)緯度位置,就是某條經(jīng)線和某條緯線的交點。情境導入中國某商船在索馬里海域遇襲,應該如何在求救時說明自己的位置,讓我軍護航編隊迅速準確找到呢?這就需要知道如何在地球上準確定位。1.請同學們看地球儀,在地球儀上指出經(jīng)線,快速閱讀課本第15頁的第一段內容,請學生找出經(jīng)線的基本概念。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半圓弧,叫經(jīng)線。一、經(jīng)線和經(jīng)度2.請看地球經(jīng)線正視圖、經(jīng)線側視圖、經(jīng)線俯視圖,從經(jīng)線的形狀、指示方向、長短、經(jīng)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數(shù)量等方面深入了解經(jīng)線的特點,并完成以下表格。正視圖

側視圖

俯視圖3.請看經(jīng)線和經(jīng)度圖(課本圖1.11),閱讀課本第15頁的第二段內容,提出問題:說出經(jīng)度的劃分方法和分布規(guī)律。歸納:經(jīng)度的范圍是0°—180°。本初子午線的經(jīng)度是0°,是經(jīng)度的起始線,也是東西經(jīng)的分界線。由本初子午線向東和向西,各分180°,稱為東經(jīng)和西經(jīng),分別用“E”和“W”表示。東經(jīng)和西經(jīng)的180°是重合的,通常稱其為180°經(jīng)線(有且只有一條)。經(jīng)度常見的書寫方法示例:東經(jīng)30°或30°E。經(jīng)度的分布規(guī)律為:東經(jīng)度數(shù)越向東越大,西經(jīng)度數(shù)越向西越大。4.利用地球儀展示兩條相對的經(jīng)線,指出任意兩條相對的經(jīng)線組成一個經(jīng)線圈,并思考:組成經(jīng)線圈的兩條經(jīng)線滿足什么條件?總結:兩條度數(shù)和為180且東西經(jīng)相反的經(jīng)線可以組成一個經(jīng)線圈。例如與70°E相對的經(jīng)線就是110°W。5.請同學們看經(jīng)線和經(jīng)度圖(課本圖1.11)、東西半球的劃分圖(課本圖1.12),在圖中分別描出本初子午線、180°經(jīng)線、20°W和160°E,說出東西半球的范圍。課本圖1.11 課本圖1.12總結:本初子午線是經(jīng)度的起始線,也是東西經(jīng)的分界線。本初子午線往東是東經(jīng)度,往西是西經(jīng)度。180°經(jīng)線是經(jīng)度的終點線,也是東西經(jīng)的分界線。180°經(jīng)線往東是西經(jīng)度,往西是東經(jīng)度。一般我們看到的東西半球圖是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jīng)線圈劃分的。20°W往東跨過0°經(jīng)線到160°E為東半球范圍,160°E往東跨過180°經(jīng)線到20°W為西半球范圍。請學生判斷10°W、50°W、50°E、170°E所屬的東西半球。學以致用10°W在東半球,50°W在西半球,50°E在東半球,170°E在西半球??偨Y:此處可發(fā)現(xiàn)一規(guī)律:經(jīng)度小于20°全在東半球,經(jīng)度大于160°全在西半球;經(jīng)度介于20°—160°時,東經(jīng)在東半球,西經(jīng)在西半球。即“小小為東,大大為西”。1.看地球儀,在地球儀上指出赤道,快速閱讀課本第17頁的第一段內容,找出赤道、緯線等基本概念。二、緯線和緯度總結:在地球儀上,與南北極距離相等的大圓圈,叫赤道。所有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叫緯線。2.請同學們看緯線正視圖、緯線側視圖、緯線俯視圖,從緯線的形狀、指示方向、長短、緯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數(shù)量等方面深入了解緯線的特點,并完成以下表格。正視圖

側視圖

俯視圖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地球儀上的緯度起點也是從0°開始排列的,0°緯線位于地球儀的中部,也就是赤道,它是地球儀上最長的緯線。3.請同學們看緯線和緯度圖(課本圖1.15),說出緯度的劃分方法和分布規(guī)律。歸納:緯線的度數(shù)范圍是0°—90°。赤道的緯度為0°,是緯度的起始線。從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稱為北緯和南緯,分別用“N”和“S”表示。北極和南極分別為90°N和90°S。常見的書寫方法示例:北緯30°或30°N。緯度的分布規(guī)律為:北緯度數(shù)越向北越大,南緯度數(shù)越向南越大,概括為“北增北緯,南增南緯”。4.請看低、中、高緯度地區(qū)的劃分圖,提問:低、中、高緯度地區(qū)是如何劃分的?通常,0°—30°為低緯度地區(qū),30°—60°為中緯度地區(qū),60°—90°為高緯度地區(qū)。5.請看緯線和緯度圖(課本圖1.15)、南北半球的劃分圖(課本圖1.14),在圖中分別描出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總結:赤道,也就是0°緯線,是最長的一條緯線。赤道是緯度的起始線,也是地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線。通常,赤道以北稱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稱為南半球。南北回歸線(23.5°緯線),是太陽直射點“往回走”的緯線,也是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在地圖上通常用虛線表示。南北極圈(66.5°緯線)是溫帶與寒帶的分界線,在地圖上也用虛線表示。請學生判斷10°N、50°S所屬的南北半球。學以致用10°N屬于北半球,50°S屬于南半球??偨Y:通過練習題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規(guī)律:只要是北緯,都在北半球;只要是南緯,都在南半球。1.請學生閱讀課本18頁至19頁的圖文材料,找出經(jīng)緯網(wǎng)的概念和作用。三、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總結:在地球儀上,經(jīng)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形成經(jīng)緯網(wǎng)。通常,我們會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地球表面任一地點的位置,可以用相交于該點的經(jīng)線和緯線確定,用經(jīng)緯度表示。2.請學生對照世界地圖,完成課本第20頁的表1.6“經(jīng)緯度與對應城市”??偨Y:通常,我們可以用經(jīng)緯網(wǎng)對某地進行定位,如北京的經(jīng)緯度位置為40°N,116°E。3.觀看紀錄片《北斗》的第一集《想象無限》,理解經(jīng)緯網(wǎng)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偨Y: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輪船,在遼闊天空中翱翔的飛機,都可以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來確定位置,方便導航。因此,經(jīng)緯網(wǎng)在航海、航空、交通、軍事以及氣象觀測等許多方面,都有廣泛的用途。利用如下表格與學生一起梳理回顧關于經(jīng)線和經(jīng)度、緯線和緯度的知識點。第一章地球第三節(jié)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地球的自轉學科素養(yǎng)

■區(qū)域認知在宇宙背景下,認識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綜合思維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說出地球的自轉方向、周期,并能夠解釋地球自轉所產(chǎn)生的晝夜交替與時間差異現(xiàn)象?!鋈说貐f(xié)調觀了解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主要自然現(xiàn)象及其對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擴展對人地關系的認知,培養(yǎng)愛護地球家園的意識?!龅乩韺嵺`力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并能夠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其與地球自轉的關系。難點重點

結合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中的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請學生思考:人坐在地上不動,為什么會“日行八萬里”呢?詩句導入地球在自轉。故事導入地心說,是古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球都環(huán)繞著她而運行的一種學說。提出他的科學家名字:古希臘的托勒密(ClaudiusPtolemy)日心說:日心說,也稱為地動說,是關于天體運動的和地心說相對立的學說,它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提出他的科學家名字:哥白尼1.觀察地球儀并思考地球自轉的概念。2.請看晝與夜圖(課本圖1.18),閱讀課本第21頁內容,找出地球自轉的繞轉中心、方向、周期。地球的自轉地球繞著地軸的旋轉運動,稱為自轉。地球自轉的繞轉中心是地軸,周期為一天,方向是自西向東。3.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并觀察北極點、南極點方向面,回答問題:地球自轉呈現(xiàn)的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總結:從北極上空俯視,地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俯視,地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主要自然現(xiàn)象1.打開手電筒,用手電筒的光模擬太陽光,照射在地球儀上,提出問題:此時的地球儀上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地球儀上一半亮,一半不亮。講解

由于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十分遙遠,當太陽光到達地球表面時,光線幾乎是平行的。太陽光照在不透明的地球表面,被照亮的半球處于白晝,未被照亮的半球處于黑夜,這就是地球上的晝夜現(xiàn)象。之所以會產(chǎn)生這個現(xiàn)象,是因為地球是一顆行星,本身不發(fā)光且不透明。2.請同學們看晝與夜圖(課本圖1.18),在圖中描出晨昏線,并觀察地球儀上亮與暗交界的界線。總結:在我們的地球上,始終有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白天與黑夜交界處則稱為晨昏線。通常,隨著地球自西向東轉動,由白天進入黑夜的界線是昏線(也就是每天的黃昏時刻),由黑夜進入白天的界線是晨線(也就是每天的黎明時刻)。晨線與昏線共同組成晨昏圈。3.用手電筒照射地球儀,模擬太陽光對地球的照射。隨后,按逆時針方向勻速、緩慢撥動地球儀,模擬地球自轉。請學生觀察光線在地球儀上的分布,找到對應的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觀察晝半球與夜半球的變化。講解:我們的地球上不會有永遠都是黑夜或者永遠都是白天的情況,我們的白天和黑夜總是在轉換,也就是晝夜交替現(xiàn)象。4.繼續(xù)轉動地球儀,并思考:晝夜交替的過程中,太陽從哪邊升起?哪邊落下呢?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講解:因為地球總是自西向東進行自轉,而我們在地球上感覺不到地球在自轉,就產(chǎn)生了太陽在做相反運動的假象。這就像車子在往前開,我們感覺樹在往后面移動一樣。所以地球上的日月星辰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5.在地球儀上按照自西向東的順序標出B、A兩點,并繼續(xù)轉動地球儀,提出問題:A、B兩點誰先看到太陽呢?A點。講解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進行自轉,因此,越往東的地區(qū)比如A點就會先看到日出,越往西的地區(qū)比如B點就會晚看到日出。所以,經(jīng)度不同的地區(qū)看到日出的時間有早有晚,說明在不同經(jīng)度的地方會出現(xiàn)時間的差異,即越往東邊時刻越早、越往西邊時刻越晚,這就是時差。請學生閱讀課本第23頁林林和媽媽互致問候圖(課本圖1.20),感受地球上的時差。提出問題:同一時刻,為何紐約的媽媽說的是“上午好”,而北京的林林說的是“晚上好”呢?學以致用1總結:我們的地球是一個球體,所以轉一周是360°,而一天有24小時,即經(jīng)度每相差15°,時間相差1小時。紐約所在經(jīng)度約75°W,北京的經(jīng)度約120°E,二者相差近165°,也就是差了11個小時。越往東時間越早,所以會出現(xiàn)紐約在上午時,北京在晚上的情況。請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思考:一天中學校旗桿的影子長短有何變化?學以致用2總結一天中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是先變短后變長。太陽剛升起時,物體的影子最長;隨著太陽的升高,影子會越來越短;在中午時分,影子最短;隨著太陽逐漸西沉,影子越來越長。即一天中,早晚影子長,正午影子短。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地球自轉的特點及其產(chǎn)生的主要自然現(xiàn)象,通過以下表格與學生共同梳理本課時內容。第一章地球第三節(jié)地球的運動第2課時地球的公轉學科素養(yǎng)

■區(qū)域認知在宇宙背景下,認識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征。■綜合思維通過實驗操作并結合生活實例,說明地球公轉產(chǎn)生的主要自然現(xiàn)象并理解其與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聯(lián)系,擴展對人地關系的認知,培養(yǎng)愛護地球家園的意識?!鋈说貐f(xié)調觀認識到地球公轉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龅乩韺嵺`力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公轉運動,并能夠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其與地球自轉的關系。難點重點請學生分享上節(jié)課課后實踐活動記錄,即一天中校園內旗桿影子長短變化情況。并思考:一年中的校園內旗桿影子長短有沒有不同?夏季影子更長還是冬季影子更長?復習導入圖片導入請同學們欣賞春夏秋冬四季景觀圖,并思考:地球上的晝夜交替是由自轉產(chǎn)生的,那么地球上的季節(jié)變換是由什么產(chǎn)生的呢?春季夏季秋季冬季1.請看地球公轉示意圖(課本圖1.21)及其動畫,觀察圖片并思考地球公轉的概念。地球的公轉地球在自轉的同時,也沿著一定的軌道圍繞太陽自西向東轉動,這種轉動稱為地球公轉。2.請看地球公轉示意圖(課本圖1.21),結合課本第23頁圖文材料找出地球公轉的特征,比如繞轉中心、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轉的繞轉中心是太陽,周期為一年,方向是自西向東。無論是地球的自轉還是公轉,地軸總是傾斜的,且方向不變,地軸北端永遠指向北極星附近。地球公轉產(chǎn)生的主要自然現(xiàn)象1.請同學們看晝與夜圖(課本圖1.18),并在圖中標出太陽光線和地面的夾角進行對比,認識太陽直射和斜射。講解:由于地球是個球體,因此當平行的太陽光照射過來后,地表不同位置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是不一樣的。我們將太陽光線垂直照射的位置稱為太陽直射位置。除直射地區(qū)外,其余地方均為斜射。2.用手電筒在黑板上演示直射和斜射現(xiàn)象,思考:直射與斜射區(qū)域地表獲得的熱量有何差異呢?總結:直射的地方光斑小,亮度強,太陽輻射強;斜射的地方光斑大,亮度弱,太陽輻射弱。3.請同學們看展示的晝與夜圖(課本圖1.18),找出太陽直射的緯線——北回歸線。引導學生觀察當

太陽垂直照射北回歸線時,

從北回歸線向其南、北兩側,

太陽光照強度有什么變化??偨Y:太陽光照強度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線向其南北兩側逐漸遞減,地面獲得的太陽熱量也逐漸減少。也就是說,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太陽輻射就越強。4.請同學們看地球公轉示意圖(課本圖1.21),繪制太陽直射點移動簡圖,明確太陽直射點是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運動的。講解:南北回歸線是太陽直射點能夠到達的最北和最南界線,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們之間的地區(qū)一年可以得到兩次直射。5.閱讀課本第24頁內容,思考太陽直射點如何移動變化并完成以下表格。講解:以北半球為例,每年3月21日前后(春分),太陽直射點移動到赤道附近,此時全球晝夜等長,南北半球接受的太陽光熱一樣多。此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往北移動,到6月21日前后(夏至),太陽直射點移動到北回歸線附近,此時北半球晝長夜短,達到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的狀態(tài),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北極圈內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北半球接受的太陽光熱比南半球多。此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回歸往南移動,到9月23日前后(秋分),太陽直射點移動到赤道附近,此時又出現(xiàn)全球晝夜等長的情況。此后太陽直射點接著往南移動,到12月22日前后(冬至),太陽直射點移動到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晝短夜長,達到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的狀態(tài),且緯度越高,晝越短,北極圈內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此日過后,太陽直射點開始返回往北移動,直到次年3月21日前后(春分)又回到赤道。如此,太陽直射點便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回歸運動。南半球情況與北半球相反。總結: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當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就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太陽直射點越往北移動,北半球晝越長;越往南移動,晝越短。一年中只有春秋分日,全球晝夜等長;全球中,只有赤道上永遠晝夜等長。6.閱讀課本第24頁內容,了解季節(jié)變換。講解:以北半球為例,春分日前后一段時間即每年的3、4、5月份,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一般(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形成春季;夏至日前后一段時間,也就是每年的6、7、8月份,晝長夜短,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較多,形成夏季;秋分日前后一段時間即每年的9、10、11月份,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一般,形成秋季;冬至日前后一段時間,也就是每年的12、1、2月份,晝短夜長,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較少,形成冬季。7.請同學們看春夏秋冬四季中正午校園同一個旗桿影子的長短差異,思考下列問題:(1)四季中哪個季節(jié)影子最長?哪個季節(jié)影子最短?(2)影子朝向哪個方向?(1)夏季最長,冬季最短。(2)依據(jù)各學校位置而定。總結:知識拓展當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時,全球日出東北,日落西北;當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時,全球日出東南,日落西南;當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時,全球太陽正東升起,正西落下8.請看地球上的五帶圖(課本圖1.23),閱讀課本第25頁的圖文材料,小組合作探究以下問題:(1)寫出地球表面上劃分五帶的依據(jù)及五帶的名稱。(1)人們根據(jù)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帶,分別是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2)寫出地球上五帶的分界線。(2)66.5°N是北寒帶和北溫帶的分界線,23.5°N是北溫帶和熱帶的分界線,23.5°S是熱帶和南溫帶的分界線,66.5°S是南溫帶和南寒帶的分界線。(3)寫出熱帶、溫帶、寒帶的氣候特點、陽光直射的情況和極晝、極夜情況。本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地球運動中的公轉現(xiàn)象。地球圍繞太陽不停地自西向東旋轉,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由于地軸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地球在斜著身子進行公轉,因此太陽直射位置會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移動,進而導致了晝夜長短的變化、季節(jié)的變換、正午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和五帶的劃分。大單元整體設計第二章地圖課標要求1.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判讀經(jīng)度和緯度,量算距離,識別圖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的空間分布特征。2.結合地形觀察,說出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圖上識別一些基本地形。3.根據(jù)需要選擇適用的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養(yǎng)成使用地圖的習慣。4.結合生活實例,描述數(shù)字地圖和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2022版課標新增內容)5.結合實例,描述數(shù)字地圖在城市管理、資源調查、災害監(jiān)測等方面的應用。(2022版課標新增內容)第二章地圖第一節(jié)地圖的閱讀■區(qū)域認知能夠準確閱讀和提取圖上地理信息,描述地理事物的現(xiàn)象和空間分布特征?!鼍C合思維運用地圖制圖方法、符號表示方法和閱讀要素,解讀地圖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鋈说貐f(xié)調觀了解地圖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重要性,學會用地圖表達和傳達信息。■地理實踐力了解地圖的特點和如何使用地圖,初步形成從地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具備一定的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難點重點學科素養(yǎng)

謎面:高山不見一寸土,平地不見半畝田。五湖四海沒有水,世界各國在眼前。(打一物)請學生思考謎底。謎語導入地圖。當我們需要查詢路線時,你會用什么辦法?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用手機導航,那我們會打開手機上的什么軟件呢?大部分軟件使用的導航圖都是電子地圖,屬于地圖家族中的一員。通過地圖,我們可以查找各種場所、位置,查找出行路線,確定位置,了解一些與地圖相關的其他信息。地圖是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認識地圖、學會閱讀地圖,既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技能,又是學好地理的關鍵能力。情境導入腦筋急轉彎導入上海距離杭州約176.4千米,一只螞蟻從上海爬到杭州,為什么只用了一分鐘?在地圖上。1.閱讀課本第28頁內容,思考地圖是什么。地圖是運用各種符號,將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縮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圖像。地圖的語言2.請看中國臺灣島地圖(課本圖2.1),并閱讀課本第28頁內容,思考問題:地圖的“語言”有哪些?分別代表什么含義?地圖的“語言”包括方向、圖例和比例尺。方向:表示地圖上的方向;圖例:對地圖上各種符號和注記的說明;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1.請看地平面上的八個方向圖(課本圖2.6),閱讀課本第29頁內容,回答在地圖中如何判斷方向。閱讀地圖總結:面對普通地圖,我們可以采取一般定向法,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再確定出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的方向。2.閱讀臺南延平郡王祠景區(qū)地圖(課本圖2.2),前后桌組成一個小組,討論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怎么辨別方向。總結: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按照指向標判讀方向。地圖中指向標的箭頭一般指向正北方,確定正北方向后再標出它的四個基本方向,這就是指向標定向法。3.閱讀中國臺灣島地圖(課本圖2.1),結合之前所學經(jīng)緯網(wǎng)知識,思考在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上如何辨別方向??偨Y:在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上要根據(jù)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方向,無論經(jīng)緯線如何彎曲,經(jīng)線一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一定指示東西方向。4.請同學們看一些常用的圖例圖(課本圖2.7),了解圖例的概念以及常用圖例。進行“記憶大比拼”活動,利用5分鐘時間對圖例進行記憶,最后通過抽背方式進行檢測。說明代表事物總結: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和起說明作用的各種文字、數(shù)字(即注記)統(tǒng)稱圖例。符號常和注記相互配合,說明地圖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稱、位置、范圍、高低等等。請看山東省地圖(課本圖2.8),參考一些常用的圖例圖(課本圖2.7),將圖2.8中的圖例名稱補充完整。學以致用1省界、鐵路、高速鐵路、山峰、河流。課本圖2.8課本圖2.75.請看中國臺灣島地圖(課本圖2.1)和臺南延平郡王祠景區(qū)地圖(課本圖2.2),閱讀課本第30頁第二段文字材料,思考以下問題:(1)比例尺的含義。(2)比例尺的三種表達方式。(3)如何區(qū)分比例尺的大小。課本圖2.1課本圖2.2總結: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即等于圖上距離除以實地距離。比例尺有數(shù)字式、文字式、線段式三種表達方式。三種表達方式可以相互轉化。比例尺的分子通常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自己動手試試看把數(shù)字式比例尺1∶4000000轉化成文字式和線段式。總結:同學們做得很好,這里我需要提醒一下的是,數(shù)字式的單位默認是厘米,文字式中除了數(shù)字以外其他都需要用漢字來表示,線段式起頭的零不需要單位,希望大家注意這些小細節(jié)。學以致用2請看山東省地圖(課本圖2.8),根據(jù)圖中的比例尺,量算濟南到煙臺的直線距離。學以致用3濟南到煙臺的圖上距離大約為6.8厘米,通過比例尺計算,兩城市的實地距離大約為408千米。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地圖三要素的判讀,利用板書設計,與學生一起梳理歸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第二章地圖第二節(jié)地形圖的判讀■區(qū)域認知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會識別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判讀坡度的陡緩等。■綜合思維聯(lián)系生產(chǎn)與生活實際,了解不同山體部位對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人地協(xié)調觀學會用等高線地形圖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等高線地形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地理實踐力通過動手繪制等高線地形圖,提高學生繪圖能力;通過判讀等高線地形圖,提高學生觀察能力。難點重點學科素養(yǎng)

假設本周末集體要去武夷山游玩,老師提前給大家準備了一張武夷山的等高線地形圖,如何讀懂這幅地形圖呢?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第二節(jié)《地形圖的判讀》。情景導入故事導入某電影里有這樣一個故事片段:19世紀末,紅河谷里的藏族人民抓到了兩個英國人,搜出來一些畫有許多密集線條的圖紙,他們說是捉蝴蝶的,圖紙上畫的是蝴蝶。藏族人民收留了他們,而且還和他們成了朋友。但這幾張“蝴蝶”圖后來卻帶來了侵略的英國軍隊。這些“蝴蝶”圖就是今天我們要學會看的等高線地形圖。1.請同學們看地面高度的計算圖(課本圖2.9),閱讀課本第32頁的文字材料,說出海拔和相對高度的概念。等高線地形圖總結: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海拔,以“米”作為基本單位。如課本圖2.9所示,乙地高出海平面354米,所以乙地海拔為354米,甲地高出海平面671米,所以甲地的海拔是671米。2.請看某區(qū)域一些海拔相同的點,通過動畫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起來,總結等高線的概念,進而總結等高線地形圖的概念??偨Y: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依次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等高線一般用正數(shù)表示。同理,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依次連接成線,就是等深線,等深線一般用負數(shù)表示。3.請看有海拔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的點的地圖,將海拔相等的點連成曲線,繪制等高線地形圖,并與同桌相互討論、回答以下問題:(1)等高線是閉合的曲線嗎?(2)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

海拔有何特點?(3)相鄰的兩條等高線的

海拔差是多少?(1)是。(2)海拔相等。(3)100米??偨Y:等高線都是閉合曲線。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海拔相等;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距相等。4.請看等高線地形圖上不同的地形部位圖(課本圖2.10),引導學生閱讀課本32頁至33頁的圖文材料,對比分析示意圖中左右兩側山坡的坡度有什么不同,對應的等高線又具有什么特征??偨Y: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可以判斷坡度的陡緩:等高線密集,說明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說明坡度較緩。如果等高線間隔非常均勻,說明坡度均一;如果等高線的高處稀疏,向下逐漸密集,說明坡度上緩下陡;如果等高線的高處密集,向下變得稀疏,說明坡度上陡下緩。請看等高線地形圖上不同的地形部位圖(課本圖2.10),創(chuàng)設情境:假設我們要參加登山比賽,會選擇等高線稀疏的路線還是選擇等高線密集的路線進行攀登呢?等高線越密集,坡越陡,攀登距離越短,攀登難度越大;等高線越稀疏,坡越緩,攀登距離越長,攀登難度越小。學以致用5.請看等高線地形圖上不同的地形部位圖(課本圖2.10),觀察圖中①②③④⑤處等高線特點,說出各自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①處等高線閉合,數(shù)值從四周向中間逐漸增大,這種等高線規(guī)律代表的山體部位是山峰;②處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這種等高線規(guī)律代表的山體部位是山谷;③處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這種等高線規(guī)律代表的山體部位是山脊;④處兩側的山脊、山谷等高線近似對稱,這種等高線規(guī)律代表的山體部位是鞍部;⑤處等高線重疊,圖上用示坡線(垂直于等高線的短線,用以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表示,這種等高線規(guī)律代表的山體部位是陡崖。6.請看山峰景觀圖和等高線圖,思考:在生活中,山峰可以如何開發(fā)利用?山峰處通常海拔較高,風景優(yōu)美,可以修建觀景臺,登高望遠。7.請看山谷景觀圖和等高線圖,思考:在生活中,山谷可以如何開發(fā)利用?山谷處地勢低平,是天然的集水線,常有河流發(fā)育,適合發(fā)展漂流項目。8.請看山脊景觀圖和等高線圖,思考:在生活中,山脊可以如何開發(fā)利用?山脊處地勢較高聳險峻,是天然的分水嶺,也是古代修建長城或防護墻的首選之地。9.請看鞍部景觀圖和等高線圖,思考:在生活中,鞍部可以如何開發(fā)利用?鞍部位于兩座山峰之間,是山谷的最高處,相對平坦開闊,適合露營扎寨,且不會遭受山洪災害的威脅,安全性高。10.請看陡崖景觀圖和等高線圖,思考:在生活中,陡崖可以如何開發(fā)利用?陡崖處等高線重疊,地勢筆直陡峻,可以發(fā)展攀巖、跳傘、滑翔等項目,若恰好有河流流經(jīng),也有可能有瀑布形成。知識拓展:(1)水庫(大壩)選址:①壩址應選在等高線密集的河流峽谷處,因為該處筑壩工程量小,且地勢落差大。②庫區(qū)宜選在河谷、山谷地區(qū),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證有較大的集水面積和庫容(表征水庫規(guī)模的主要指標)。(2)公路、鐵路的選址:一般選擇線路與等高線平行,考慮路線短、坡度平緩、少過河建橋,盡量避開陡崖、陡坡,以降低施工難度和建設成本。通往山頂?shù)墓吠ǔ伞爸弊中巍?.閱讀課本34頁至35頁的圖文材料,歸納分層設色地形圖的概念。分層設色地形圖總結:在繪有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地形圖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圍,涂上不同的顏色,可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態(tài)和海底的起伏狀況,這就是分層設色地形圖。2.請看地形景觀圖、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課本圖2.14),從圖中找出五種地形類型??偨Y:陸地上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五種常見地形類型。平原一般指海拔在200米以下,寬廣平坦的地區(qū);高原一般指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積較大,外圍較陡、內部起伏較為和緩的地區(qū);丘陵一般指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較山地小的地區(qū);山地一般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聳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的地區(qū);盆地一般是指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區(qū),沒有具體的海拔范圍。3.請看示世界地形圖(見課本附圖),完成下列問題:(1)找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亞馬孫平原這三個地形區(qū),對比平原和高原的異同點。平原和高原的相同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點是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較高,邊緣較陡峻,一般在500米以上。(2)找出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東南丘陵這三個地形區(qū),對比山地和丘陵的異同點。山地和丘陵地表起伏大,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3)找出剛果盆地這個地形區(qū),歸納盆地的特點。盆地具有四周高、中間低的特征。4.請看地形景觀圖、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課本圖2.14),總結著色的一般規(guī)律??偨Y: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各種顏色表示的高度(深度)范圍,需要查看圖上所附的圖例。海拔低于200米一般用綠色。隨著海拔的升高,顏色慢慢變黃,甚至是棕色。海拔到了5000米以上,則用紫色和白色加上藍點表示雪被。海洋可以用深淺不同的藍色來表示。結合板書與學生一起梳理本節(jié)課內容,本節(jié)課一共學習了兩種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其中等高線地形圖是基礎和重點,分層設色地形圖讓等高線地形圖更一目了然。第二章地圖第三節(jié)地圖的選擇和應用■綜合思維根據(jù)需要選擇適用的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養(yǎng)成使用地圖的習慣?!鋈说貐f(xié)調觀通過學習,能夠初步掌握地圖的使用方法,對地圖產(chǎn)生親切感,從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主動地使用地圖?!龅乩韺嵺`力掌握利用地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定位、路徑規(guī)劃和地理信息分析等。同時,積極參與地圖制圖和應用活動,發(fā)揮地圖在生產(chǎn)、生活和環(huán)境管理中的作用。難點重點學科素養(yǎng)

通過第二章第一節(jié)《地圖的閱讀》的學習,我相信大部分同學已經(jīng)掌握了閱讀地圖的基本技巧。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地圖的種類很多,不同的地圖能夠反映不同的信息。那么我們該如何根據(jù)我們的使用目的,正確地選擇地圖呢?復習導入問題導入(1)假如我們隨旅行團到達了黃山,你需要一張什么地圖?(2)有一個外地人來北京觀光,他住在北京站附近,想去頤和園,不知道要乘什么車,可以選用什么類型的地圖?黃山導游圖。北京交通圖。總結:通過這些小事例,我們可以知道地圖的種類很多,不同的地圖能夠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據(jù)使用目的,正確地選擇地圖才能及時、準確地獲取有用的信息。1.閱讀課本第37頁的第一段內容,簡單了解一下地圖的類型。選擇適用的地圖講解:地圖的類型有很多,根據(jù)地圖的內容,通常可以劃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兩類;按比例尺的大小分為大比例尺地圖、中比例尺地圖、小比例尺地圖;按制圖區(qū)域分為世界地圖、大陸地圖和區(qū)域地圖、全國地圖、省區(qū)地圖等;按表現(xiàn)形式有數(shù)字地圖、電子地圖、互聯(lián)網(wǎng)地圖等。2.請看北京市行政區(qū)劃圖(課本圖2.16)、北京市河流與湖泊分布圖(課本圖2.17),并結合課本第37頁的第一段內容,根據(jù)使用目的的不同,選擇正確的地圖,完成下面表格:北京市行政區(qū)劃圖北京市河流與湖泊分布圖3請看圖幅相同的世界的國家和地區(qū)圖、中國地圖、北京市地圖,提出問題:小組討論,說出三幅地圖表示的范圍大小及詳略程度。世界的國家和地區(qū)圖中國地圖北京市地圖總結:圖幅同樣大小的兩幅圖,大比例尺地圖只能反映較小的空間范圍,而小比例尺地圖則可以反映較大的空間范圍。世界的國家和地區(qū)圖范圍最大,內容最簡略;中國地圖范圍較大,內容較詳細;北京市地圖范圍最小,內容最為詳細。4.閱讀課本37頁至38頁的內容,根據(jù)需要選擇比例尺合適的地圖,補充完整下面表格:總結:如果查詢地區(qū)的范圍較小,應該選擇比例尺較大的地圖,地理信息較詳細;如果查詢地區(qū)的范圍較大,應該選擇比例尺較小的地圖,地理信息較簡略。根據(jù)需要選擇地圖。北京是世界首個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被稱為“雙奧之城”。奧運會結束后,各奧運場館成為老百姓開展健身運動、休閑娛樂的場所,也成為著名的旅游景點。廣東省的小明計劃寒假坐高鐵去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參觀奧運場館。在旅游過程中,他利用了各種類型的地圖。(1)出發(fā)前,小明想了解所乘高鐵的線路及其沿途經(jīng)過的城市,他需要選擇什么樣的地圖?(2)到達北京后,小明想了解住宿地附近的美食店,他如何通過手機地圖查找相關信息?(3)到達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小明要規(guī)劃游覽各個場館,他需要什么樣的地圖?(3)景點導游圖。學以致用(1)中國交通圖。(2)利用手機導航搜索附近美食店分布圖。1.請看地鐵站的數(shù)字地圖(課本圖2.19)、手機導航示例圖(課本圖2.20),結合課本第40頁“思與學”材料,感受數(shù)字地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數(shù)字地圖的應用講解:在地鐵站、公交車站、旅游景點、購物中心等地,人們可以借助各種數(shù)字地圖,查找站點、景點、店鋪位置等信息。使用手機上的數(shù)字地圖,在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定位功能的支持下,還可實現(xiàn)實時路線規(guī)劃和導航。2.請看濟南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管理電子地圖截屏圖(課本圖2.21)、江蘇省自然資源變化監(jiān)測典型區(qū)展示系統(tǒng)截屏圖(課本圖2.22)、湖南省突發(fā)事件預警平臺截屏圖(課本圖2.23),讀圖并思考:數(shù)字地圖除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外,還在哪些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濟南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管理電子地圖截屏圖課本圖2.21江蘇省自然資源變化監(jiān)測典型區(qū)展示系統(tǒng)截屏圖(課本圖2.22)數(shù)字地圖不僅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也在城市管理、資源調查、災害監(jiān)測等方面發(fā)揮著巨大作用。湖南省突發(fā)事件預警平臺截屏圖(課本圖2.23)人們的許多社會活動會用到地圖。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怎樣根據(jù)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涉及地圖的種類、比例尺的大小、內容的詳略等。掌握這些地圖的知識,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根據(jù)使用目的,正確地選擇地圖根據(jù)需要選擇比例尺合適的地圖大單元整體設計第三章陸地和海洋課標要求1.閱讀世界地圖,描述世界海陸分布狀況,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通過閱讀地形圖、圖像,觀看影視資料,觀察地形模型或實地考察等,區(qū)別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態(tài)特征。(2022版課標新增內容)3.在世界地形圖上指出陸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觀察地形分布大勢。(2022版課標新增內容)4.結合實例,說明海洋和陸地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說出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并解釋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要求提高,2011版課標為“知道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說出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5.結合實例,說出海洋對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2022版課標新增內容)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全球海陸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的特點。2.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空間分布和概況。3.能區(qū)別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態(tài)特征。4.能在世界地形圖上指出陸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能夠說出地形的分布大勢。第三章陸地和海洋第一節(jié)大洲和大洋學科素養(yǎng)

■區(qū)域認知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圖上識別七大洲、四大洋。■綜合思維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占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人地協(xié)調觀幫助學生了解人類探索、認識地球面貌的過程,掌握世界大洲大洋的分布,對學生進行科學史教育。■地理實踐力運用地圖判別大陸、大洲、半島、島嶼及洋、海、海峽,并掌握海洋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難點重點請學生任意投擲地球儀10次,觀察接住地球儀時表面手指接觸的地方是陸地還是海洋,并分別記錄。提出問題:為什么××同學手指接觸海洋的次數(shù)更多而接觸陸地的次數(shù)更少呢?游戲導入因為世界海陸分布不均,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蘇聯(lián)宇航員加加林說,從太空中看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是一個美麗的蔚藍色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水球”。為什么他會這么說?加加林的說法正確嗎?問題導入正確。因為世界海陸分布不均,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圖片導入請看右側圖片,這個圖片大家眼熟嗎?它的名字叫做“藍色彈珠”,是1972年某太空船在距離地球45000千米之處拍下來的照片,當時觀看地球的大小就像彈珠一樣,因而命名。為什么地球被叫做“藍色彈珠”而不是“綠色彈珠”呢?因為世界海陸分布不均,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1.讀課本第44圖3.1“水球?地球?”,并結合44頁至45頁的“思與學”材料,分析出地球表面明顯分為陸地和海洋,進一步讀圖發(fā)現(xiàn)陸地被海洋分隔成許多大大小小的陸塊,海洋彼此相連。歸納出海陸分布構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海陸分布2.閱讀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課本圖3.2)及課本第44頁內容。思考問題:地球表面的海洋、陸地面積占比各是多少呢?地球表面陸地面積約占29%,海洋面積約占71%??偨Y:概括地說,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所以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加加林說,從太空中看地球更像

是一個“水球”。3.請看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圖,讀圖并觀察思考:陸地主要集中在哪個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個半球?北半球和東半球;南半球和西半球??偨Y:從南北半球來看,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從東西半球來看,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北極周圍為一片海洋,南極周圍為一塊陸地。4.請看陸半球和水半球圖(課本圖3.3),結合動畫出示水、陸半球中陸地、海洋所占比例,分別讀出水半球、陸半球中陸地和海洋各自所占比例??偨Y:陸半球是陸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陸地面積約占48%;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海洋面積約占90%。所以,即使是陸半球,也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無論我們怎樣劃分半球,地球的任何一個半球的海洋面積都大于陸地面積。七大洲1.請看海陸景觀圖,這些陸地按照其面積大小及連接方式不同分為島嶼、大陸、大洲。觀察一下看它們有何區(qū)別??偨Y:島嶼:四面環(huán)海,面積較小的陸地。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世界上著名的島嶼有很多,如馬達加斯加島、臺灣島等。大陸:面積較大的陸地。世界上有六塊大陸,分別是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大陸、南美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南極大陸。大洲:大陸及其周邊的島嶼,構成了大洲。2.請看七大洲輪廓與面積圖(課本圖3.4)和大洲的分布圖(課本圖3.5),結合課本第46頁的文字內容,找出七個大洲。課本圖3.4課本圖3.5總結:全球陸地共分為七個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序分別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其中,亞洲的面積最大,大洋洲的面積最小。以順口溜方式記憶大洲名稱: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3.請看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圖,并與同學們一起在圖中畫出赤道及東西半球分界線,并回答: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赤道穿過的大洲有哪些?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哪個?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全部)。赤道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歐洲、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極洲。特別提醒:大家還需要特別關注南極洲,這個大洲不僅全部位于南半球,同時還是緯度最高、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4.請看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圖,并結合課本46頁至47頁的文字內容和課本圖3.6“亞洲與歐洲、非洲的分界”,觀察七大洲中有的大洲陸地是相連的,有的大洲是被海域分開的,在地圖中找出各大洲的分界線。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圖課本圖3.6“亞洲與歐洲、非洲的分界總結: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蟾呒铀魃矫}—黑?!炼浜{;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歐洲和非洲的分界線:地中?!辈剂_陀海峽;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分界線:德雷克海峽。1.請看海陸景觀圖,初步認識海、洋、海峽的概念。四大洋總結:海峽是指溝通兩個水體間的狹窄水道,比如白令海峽、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等。海是洋的邊緣部分,近岸,面積較小,深度較淺。比如,中國東部瀕臨的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還有歐洲、非洲之間的地中海,亞洲、非洲之間的紅海等。洋,是海洋的主體部分,遠離大陸,面積大,水深。2.請看世界陸地和海洋分布圖,地球總共有四大洋,看圖并回答:你能準確填寫出四個大洋的名稱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偨Y:太平洋:面積最大,深度最深,有世界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大西洋:面積第二大,形狀略呈“S”形;印度洋:面積第三大,全部位于東半球;北冰洋:面積最小,跨經(jīng)度最廣。在世界地圖上找到下表所列海峽、運河,將它們溝通的海洋名稱分別填入下表,并說說它們?yōu)槭裁幢环Q為海上交通線的“咽喉”。海峽、運河溝通的海洋學以致用13.請閱讀課本第50頁的第二段文字內容,歸納總結海洋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1)海洋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如礦產(chǎn)資源、漁業(yè)資源等。(2)利用海洋運輸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聯(lián)系。海洋運輸運量大、成本低。由于海洋具有互聯(lián)互通的特點,沿海國家對外貿(mào)易,特別是全球洲際貨物貿(mào)易,主要是通過海洋運輸完成的。(3)海洋為人類的生存發(fā)展提供了新的空間。閱讀海洋影響生活舉例圖(課本圖3.13),結合自身經(jīng)驗,舉例說說海洋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學以致用2結合課本48頁至49頁的“活動”第4題——筆畫世界,教師在黑板上繪制板圖,并請學生在書中一筆畫出大洲輪廓簡圖。師生一起梳理歸納世界海陸分布、七大洲、四大洋的知識點。第三章陸地和海洋第二節(jié)世界的地形學科素養(yǎng)

■區(qū)域認知1.學會在地形圖上區(qū)別五種地形的形態(tài)特征,判別一個地區(qū)的地形類型,了解其地形分布。2.能通過世界地形圖看出陸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和主要地形分布大勢。3.能通過海底地形圖看出海底地形的分布特點?!龅乩韺嵺`力學會使用分層設色地形圖觀察地形分布。難點重點請同學們看珠穆朗瑪峰和馬里亞納海溝的圖片,了解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圖片導入1.通過山高與海深的對比圖(課本圖3.14),并閱讀課本第52頁內容,思考問題:世界最高點和最深點

分別在哪里?說明了什么?世界最高點:珠穆朗瑪峰。世界最低點:馬里亞納海溝。說明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懸殊。陸地地形2.請看地形景觀圖、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課本圖2.14),思考問題:(1)在圖中分別找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五種地形類型。(2)在圖上指定某一區(qū)域,判別該地區(qū)的地形類型,并說出其地形分布特征。地形景觀圖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3.請看世界地形圖(見課本附圖),閱讀課本52頁至53頁內容,小組內討論,回答以下問題:(1)什么是山脈?找出圖中主要的山脈,并說出它們的名稱。(1)很多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并且沿著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長,稱為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安第斯山脈等。(2)找出世界上主要的高原,并說出它們的名稱。(3)找出圖中主要的平原,并說出它們的分布規(guī)律。(2)青藏高原、巴西高原、東非高原等。(3)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亞馬孫平原等。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區(qū),大多由河流沖積形成。4.請看世界地形圖(見課本附圖),觀察非洲和亞洲的地形分布,分小組討論:兩大洲地形是如何分布的?說明了什么?總結:從世界地形圖上可以看出,非洲的地形比較單一,以高原為主,而亞洲的地形比較復雜,以高原、山地為主。這說明不同地區(qū)的地形差異很大。閱讀世界地形圖(見課本附圖),完成課本53頁至54頁的活動題。學以致用講解:現(xiàn)代海洋探測結果表明,海洋底部與陸地表面一樣,也是高低起伏、形態(tài)多樣。海底地形1.請看海底地形示意圖(課本圖3.16),觀察海底地形,了解海底地形的起伏狀況。2.請看海底地形示意圖(課本圖3.16),找出海底的主要地形類型,并說出它們的特點

和分布規(guī)律??偨Y:從海底地形示意圖(課本圖3.16)可以看出,從海岸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大致可分為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類型。①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過200米。②大陸坡是大陸架外緣的巨大陡坡,海水深度從幾百米陡增到幾千米。③海溝是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常常出現(xiàn)在大陸坡與洋盆的交界處。④洋盆是指寬廣而又相對平坦的大洋底部。⑤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脈。拓展延伸:大陸架是和人類聯(lián)系最密切的海底地形,大陸架有豐富的礦藏和海洋資源,已發(fā)現(xiàn)的有石油、煤、天然氣、銅、鐵等20多種礦產(chǎn);其中已探明的石油儲量是整個地球石油儲量的三分之一。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世界的地形,包括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并通過世界地形圖(見課本附圖)了解了世界主要地形的高低起伏和分布差異以及地形的分布大勢。第三章陸地和海洋第三節(jié)海陸的變遷學科素養(yǎng)

■區(qū)域認知1.認識地殼是運動的,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洋與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中。2.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鼍C合思維能夠分析不同地理因素對海陸分布和變遷的影響,理解地球表面的變化是一個長期的演化過程。■人地協(xié)調觀了解地球表面的變化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意識到保護地球是人類的責任。難點重點觀看滄海桑田的傳說,并回答問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故事導入那么,這些變遷是如何發(fā)生的呢?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變化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道理:即使是看起來永恒不變的大海和土地,其實也在不斷地變遷中。視頻導入引入:從視頻中我們看到地球上原來只有一塊大陸、一片海洋,而后逐漸演變成七大洲、四大洋。一顆松果竟然引起了海陸的變遷?今天,讓我們一起尋找海陸變遷背后真正的原因。圖片導入請觀察喜馬拉雅山脈發(fā)現(xiàn)的海洋生物化石圖、黃河三角洲海岸線的變遷圖,仔細讀圖,分析為何黃河三角洲在不斷“生長”,并平均每年以1.5千米—3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推進,這反映了什么地理現(xiàn)象?海陸的變遷。喜馬拉雅山脈發(fā)現(xiàn)的海洋生物化石圖黃河三角洲海岸線的變遷圖海陸的變遷早在古代就已經(jīng)被人們所察覺和認識。請學生自主學習課本57頁至58頁的“活動”內容,結合實例了解海陸變遷。1.讀課本第57頁圖3.18“喜馬拉雅山脈中的海洋生物化石”,請分析這反映了哪種海陸變化形式。海洋變成陸地。滄海桑田講解:這說明喜馬拉雅山區(qū)在地質時期曾經(jīng)是海洋,現(xiàn)在變成了陸地,主要是由地殼運動所引起。2.讀課本第58頁圖3.19“海底的古森林和古河道遺跡”,請分析這反映了哪種海陸變化形式。陸地變成海洋。講解:這說明了我國東部海底大陸架在地質時期曾經(jīng)為陸地,現(xiàn)在變成了海洋,主要是由海平面升降所引起。3.讀課本第58頁圖3.20“荷蘭的圍海造陸”,分析圖文材料反映了哪種海陸變化形式。海洋變成陸地。講解:荷蘭的填海造陸說明海洋可以通過人類活動變成陸地??偨Y: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是主要原因,人類活動是局部和小規(guī)模的,而且必須遵循自然規(guī)律。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1.請看課本圖3.21“關于地球上海陸輪廓的爭議”,思考:目前地球上海陸的輪廓是怎樣形成的?我們的大地是不動的嗎?說說你的想法。學生舉手各抒己見。2.請看世界海陸分布圖,并結合課本第59頁圖3.22“難道是巧合”,仔細觀察大西洋兩側尤其是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輪廓的特點。大西洋兩岸,特別是非洲西岸和南美洲東岸的輪廓線十分相似。如果我們把這兩塊大陸從地圖上剪下來,它們就可以拼合成一個整體。講解:德國科學家魏格納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這個特點,并據(jù)此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結合課本圖3.23“大陸漂移”了解大陸漂移說。3.請看課本第61頁“活動”中圖3.24“拼合大陸幾種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和3.25“大西洋兩岸古生物的一致性”,回答問題:哪些證據(jù)可以證明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兩大洲輪廓凹凸相吻合、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古生物的一致性。圖3.24圖3.25補充:除了以上三個證據(jù)外,考古學家在冰雪覆蓋的南極發(fā)現(xiàn)了大量煤層,也能證明大陸的漂移,因為煤炭必須形成于濕熱茂密的森林環(huán)境,而現(xiàn)今南極大陸覆蓋著厚厚的冰蓋,由此可見在億萬年前,南極大陸應該存在于緯度較低的濕熱地區(qū)??茖W家推測,南極大陸大約是位于25°S地區(qū),而后漂移至現(xiàn)在的南極附近。1.觀看海底擴張動畫視頻,思考問題:“海底擴張說”是否支持“大陸漂移說”?板塊的運動支持補充:海底擴張說支持了大陸漂移說的觀點,大西洋海底的巖石年齡分布,證實了海底的擴張,證明大西洋兩岸輪廓的相似性正是海底擴張的結果。人們在“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一種新的地球構造理論——板塊構造學說。2.請看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課本圖3.26),觀察地圖并思考:全球劃分為哪幾大板塊?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組成,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偨Y: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組成,各板塊的命名與板塊內部所包含的大洲、大洋有關。比如說:亞洲、歐洲所在的板塊被稱為亞歐板塊,南美洲、北美洲所在的板塊被稱為美洲板塊,太平洋所在的板塊被稱為太平洋板塊等。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亞洲的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比較特殊,分布在印度洋板塊之中。而太平洋板塊則是所有板塊中海洋面積最大的板塊,板塊內部幾乎全是海洋。請看六大板塊空白圖,填寫六大板塊的名稱,并記憶六大板塊的分布。學以致用3.下圖是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課本圖3.26),觀察地圖并進行思考:板塊與板塊之間的箭頭表示什么?總結:(1)“→←”表示兩個板塊在碰撞擠壓,屬于“消亡邊界”,通常會導致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山脈、島弧、海溝等。如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等。(2)張裂拉伸“←→”表示兩個板塊在張裂拉伸,屬于“生長邊界”,通常會導致地表斷裂、海洋擴張等。如東非大裂谷、紅海。4.通過兩本書簡易模擬板塊的運動方式,并結合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課本圖3.26)和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脈圖(課本圖3.28),利用板塊運動的觀點解釋裂谷、山脈等成因。課本圖3.26課本圖3.28總結:在板塊的交界處,兩個板塊發(fā)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兩個板塊發(fā)生碰撞,在陸地常常形成山脈。世界上許多高大和綿長的山脈,主要分布在板塊碰撞擠壓的地帶,如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其活動性主要表現(xiàn)為會導致火山、地震。5.下圖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帶及板塊的分布圖(課本圖3.27),說出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的名稱。環(huán)太平洋地帶和地中?!柴R拉雅地帶??偨Y: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容易有火山、地震產(chǎn)生。在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的交界處形成了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在太平洋板塊與其他板塊的交界處形成了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6.下圖是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課本圖3.26),結合臺灣海峽常發(fā)生地震和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例子,分小組討論原因。總結:我國臺灣省及其附近區(qū)域處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因而地震頻發(fā)。再比如鄰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