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xiāng)許昌平頂山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河南省新鄉(xiāng)許昌平頂山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河南省新鄉(xiāng)許昌平頂山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河南省新鄉(xiāng)許昌平頂山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河南省新鄉(xiāng)許昌平頂山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新鄉(xiāng)許昌平頂山2025屆高三第三次測評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975年歐共體與46個非加太(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區(qū))國家簽訂《洛美協(xié)定》,消除以往雙方的不平等色彩;1988年歐共體與經互會相互承認并建立了正式關系;2003年77個非加太集團成員國與歐盟15國簽訂《科托努協(xié)定》取代《洛美協(xié)定》。這系列活動表明西歐A.在國際合作中彰顯自主意識 B.拉攏發(fā)展中國家以擴大影響C.戰(zhàn)略爭奪重點轉向第三世界 D.放棄冷戰(zhàn)思維維護世界和平2.20世紀初,歷史學家王國維在證明《史記?殷本紀》時總結研究方法說:“吾輩生于今日,幸于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證據法,唯今日始得為之”。王國維所言“紙上之材料”與“地下之新材料”分別指的是()A.神話傳說與出土文物B.古代書籍與竹木簡牘C.文獻記錄與甲骨文字D.前人筆記與碑刻史料3.《周易》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維,如乾、坤兩卦,象征“剛健”與“柔順”的對立轉化;在一卦的具體爻象中,各卦的上爻多喻物極必反的意旨。下列選項能體現這一哲學思維的是A.人而不仁,如禮何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 D.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4.西方軍事理論家約米尼說:“一支軍隊假使采取絕對守勢,則無論它的形勢是如何有利,實力是如何堅強終究還是給敵人趕出陣地以外去。“下列最符合此言論的戰(zhàn)爭是A.中英鴉片戰(zhàn)爭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中日甲午戰(zhàn)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5.祠堂是古代供奉祖先和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原始社會后期即已存在。后世天子、諸侯的祖廟為“宗廟”,士大夫的祖廟為“家廟”。與此現象最相關的觀念是()A.萬物有靈與皇權至上 B.血族宗親與君主專制C.敬宗收族與尊卑有序 D.圖騰崇拜與家族倫理6.19世紀末,美國工程師弗雷德里克·泰羅提出科學管理理論體系,認為應科學地研究工人的生產過程,依據研究出的“標準操作方法”制定生產規(guī)程及勞動定額;科學地挑選和培訓工人;實行差別工資制;實行職能式管理等。這一理論體系的推行A.不利于緩解勞資雙方矛盾 B.使工人的生活得到根本改善C.提高了社會生產的計劃性 D.適應了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7.歷史上,西漢宣帝年間發(fā)生一次日食時,宣帝即刻下詔說:“皇天見異,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稱也?!睗h宣帝的言行所體現的觀念為()A.獨尊儒術 B.大一統(tǒng) C.天人感應 D.無為而治8.在古希臘文明影響下產生的古希臘的服裝是一塊布的藝術。布一般都不裁剪,而是通過披掛或纏繞把一塊布穿在身上,形成優(yōu)美的垂褶,如多利亞式希頓(圖1)和愛奧尼亞式希頓(圖2),公元前200—150年前后,由于黃金分割法的廣泛應用,腰帶位置上移,希頓變成高腰的設計(圖3)。希頓的設計變化本質上反映了A.人與藝術的完美結合B.崇尚理性之美C.開放包容的政治文明D.追求自由精神9.王守仁在晚年將自己大半生的學術思想歸納為“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庇纱丝梢酝浦鋵W術思想A.深受佛家倫理的影響 B.摒棄格物致知的方法C.體現天人合一的理念 D.具有經世致用的意涵10.以下選項,材料與結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材料結論A距今(2019年)4500年的屈家?guī)X文化遺址出土了陶紡輪當時我我國已有紡織手工業(yè)B北京平谷商代遺址出土了鐵刃銅鉞我國從商代開始掌握冶鐵技術C春秋初年,楚國在吞滅的小國設縣郡縣制度在春秋時期已經確立D戰(zhàn)國時期,晉國用鐵來鑄刑鼎,刻錄刑法鼎在戰(zhàn)國時期開始成為禮器A.AB.BC.CD.D11.據《左傳》記載,春秋中期,衛(wèi)定公聘(出使)晉的時候,晉國欲使其會見逃亡到晉的衛(wèi)臣孫林父,衛(wèi)定公夫人勸衛(wèi)定公會見,其主要理由便是孫林父為“先君之宗卿之嗣”。這反映出當時A.宗法制的影響依然存在 B.傳統(tǒng)等級秩序基本崩潰C.社會轉型推動人才流動 D.諸侯爭霸實現局部統(tǒng)一12.20世紀60年代,美蘇雙方商定在對方首都舉辦展覽。蘇聯人辦了炫耀其宇航技術的展覽,美國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國人在莫斯科舉辦了美國家庭廚房展,蘇聯人大為震驚;原來生活可以這樣!覺得美國人很幸福。這從側面反映出A.美蘇關系緩和,平等互利B.蘇聯經濟結構的失衡C.美蘇競爭重點在科技領域D.美蘇冷戰(zhàn)表現出新形式13.墨家主張“兼相愛,交相利”,意思是要人們和平相處,互利互惠。以下文字與這一主張相近的是A.“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B.“兵者不詳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盋.“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盌.“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4.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設置義倉,規(guī)定義倉糧食有災則用于賑民,無災則借貸民戶作種子。白此以后,州、縣普遍設置義倉,專用于備荒,不許雜用。這表明當時A.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勢群體 B.重農恤民思想得到實踐C.關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強 D.建立起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15.1300年—1500年左右,歐洲人口只有八千萬,1700年達到了一億兩千萬。對此,解釋合理的是A.資產階級革命的高漲B.生育觀念的空前解放C.外來移民的大量涌人D.物種的全球大交流16.“喚起吾國四千年之大夢,實自甲午一役始也?!薄凹孜缫灰邸敝苯訂酒鹆藝瘢呱薃.洋務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維新運動 D.辛亥革命17.秦朝實行御史監(jiān)郡制度,由中央的御史大夫派出御史到郡監(jiān)督,與郡守、尉并列,還兼有領兵、舉官和開渠等行政大權。漢文帝時一度派遣丞相史刺州,監(jiān)察郡守和監(jiān)御史,屬臨時性質,有事始岀而事畢即還。漢武帝于“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創(chuàng)立了刺史制度??梢?,刺史制度的創(chuàng)立是監(jiān)察制度不斷完善的結果,其主要表現在A.監(jiān)察權力逐漸分散 B.刺史直接參與地方政治C.政治決策封閉性日趨明顯 D.監(jiān)察身份、職責和區(qū)域相對固定18.明初制度規(guī)定,京官三品以上乘轎,其它官員騎馬;到了明代中期,士大夫“始騎馬”,不久“皆乘轎”;而到明代后期,一般的讀書人都可以乘轎出行。這反映了明朝A.科舉制推動知識分子地位的提升B.士大夫率先奢靡的行為影響深遠C.經濟繁榮促進了交通工具的改善D.禮法觀念松弛帶動社會習俗變化19.宋太宗說:“前代帝王昏弱,天下十分財賦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收拾天下遺利,以贍軍國,以濟窮困。若豪戶猾民,望毫發(fā)之惠,不可得也?!彼翁谝庠贏.反思唐藩鎮(zhèn)割據的教訓 B.消除“不抑兼并”的危害C.強調經濟上集權的重要 D.關心國家安定與百姓疾苦20.唐朝中期的啖助、趙匡、陸淳等人一反以往研究《春秋》僅注重“三傳”的訓詁注疏方法,對“三傳”的解讀提出質疑,提倡自主做出判斷。這種《春秋》新研究的興起A.體現了對儒家正統(tǒng)地位的反思 B.推動了唐朝政治制度的變革C.有利于催生儒學疑經變古之風 D.妨礙了唐朝中央集權的強化21.2012年國際關系領域出現了中東之春(巴以磋商重啟中東和談)、伊拉克之夏(發(fā)生系列恐怖襲擊)、日本之秋(日本非法宣布釣魚島“國有化”)、朝鮮之冬(朝鮮成功發(fā)射“光明星3號”衛(wèi)星)等重大事件,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當今的世界形勢呈現A.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 B.國際恐怖主義泛濫C.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 D.“一超多強”的局面被打破22.美國一位歷史學家說:“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也有些人逃進了華南山區(qū)。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毛澤東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A.開展武裝起義的策略B.采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C.實行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D.遵義會議上取得領導地位23.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稱和職能,據此可知秦朝名稱主要職能名稱主要職能郎中令宮中警衛(wèi)宗正皇室宗族衛(wèi)尉宮門警衛(wèi)廷尉司法和首都警衛(wèi)少府皇家財政及官府手工業(yè)典客少數民族事務太仆宮廷車馬治粟內史國家財政和稅收奉常宗教、禮儀和教化A.建立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貴族政治C.確立了強干弱枝的中央集權制度D.政治體制有明顯家國同構色彩24.中國歷朝奉行不渝的“重農抑商”政策,當農耕經濟轉為繁榮,政治較為清平之世,商品經濟也隨之繁榮;而當農耕經濟跌入低谷,政治腐敗混亂之際,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也受到嚴重的破壞。這種的商品經濟對農耕經濟依附性,可以用來證明A.中國古代商品經濟呈總體上升趨勢B.中國社會經濟既早熟又不成熟特征C.中國農耕經濟純粹自給自足的狀態(tài)D.中國多元經濟形態(tài)相互間腐蝕瓦解25.戰(zhàn)國時期一位思想家認為:“禮義不加于國家,則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謀傾覆幽險而亡矣?!边@位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韓非子26.吐蕃首領松贊干布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答應把文成公主嫁給他;唐中宗時,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史實可以表明唐朝時A.民族間矛盾已經消除 B.婦女沒有人身自由C.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D.統(tǒng)治階級內部團結27.19世紀六七十年代,外國人將自己的名字租借給中國人經辦新式企業(yè)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較為盛行。這一做法A.導致民間設廠高潮局面的出現B.有利于中國新的社會階層發(fā)展C.加劇了外國資本對中國的輸入D.扭轉了中國對外貿易入超局面28.有人用英國格言“兩個魔鬼勝過一個圣人”來形容資產階級民主憲政的特點,其強調的核心問題是A.魔鬼與圣人的區(qū)別 B.民主與憲政的關系C.魔鬼與圣人的數量 D.權力的制約與平衡29.《雅典政制》記載,抽簽選舉后,官員任職前需要完成一張“考核項目清單”,內容包括:直系親屬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親屬所在的村社名稱……是否善待雙親;是否納稅;是否服兵役。該規(guī)定A.強調了維護公民團體的權利B.違背了雅典的直接民主原則C.注重對官員施政能力的考察D.表明血緣政治仍然根深蒂固30.近年在德國漢堡發(fā)現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論語》英譯本,該書的前言說:“這位哲學家的道德是無限輝煌的。”這位哲學家的思想核心是A.“仁” B.“仁政” C.“法治” D.“無為而治”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1945~1955年,英國加大對防務戰(zhàn)略系統(tǒng)的調整力度。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英國采取的協(xié)調戰(zhàn)略對后世有很大影響。英蘇分屬歐洲兩端,戰(zhàn)后初期,兩國分別將東歐和西歐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英美戰(zhàn)略目標存在明顯差異,英、美、蘇在戰(zhàn)后安排和計劃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英國不得不改變其戰(zhàn)略防務系統(tǒng)。1947年,英國成立國防部,確立了新的國防機制,制定《總體戰(zhàn)略計劃》,確立了英國政府在總體戰(zhàn)略防務方面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在此基礎上,1951年5月,受到朝鮮戰(zhàn)爭的影響,重新修訂《全球戰(zhàn)略報告》,調整并確立了“大西洋戰(zhàn)聯盟”戰(zhàn)略,完善了英國戰(zhàn)略防務系統(tǒng)。1954年,在《英國防務政策報告》中,提出通過氫彈和“核威懾”戰(zhàn)略的構建來避免戰(zhàn)爭,增強英國防務戰(zhàn)略的防御性?!幾躁愊蜿枴?947年英國<總體戰(zhàn)略計劃>述評》(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45~1955年英國防務戰(zhàn)略調整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45~1955年英國防務戰(zhàn)略調整的措施。32.材料改革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清新政由一批曾仇視改革或與改為敵的人物完成了一場帶有革命內容的改革。在這種意味深長的矛盾背后是歷史透成的兩個原因:其一,庚子之變以后的局勢是一種真正的統(tǒng)治階級再也無法照舊統(tǒng)治下去的時局。1901年2月布的上諭中說:“無事幾難支持,今又構比奇變。”正是對這一點的承認。新政在主觀上是為了防止革命揭屋頂而牻開的一個窗洞,但在客觀上卻成為時勢佩手不感改革者而實現的一場改革。歷史常常會使前機與放果大相異趣,對于一個沒幕的階級尤其如此。其二,有人說過:成成政變殺青年人南方人多;八國聯軍殺老年人、北方人多。透過這種南北方和青老年的對立,是改革人物與頑國保守人物的對立。侵略者用暴力消滅了后類人物中的一部分,同時又以此震醒了其他部分。這并不是一件值得稱贊的事,但它導致的結果卻是為中國的改革消除了一些阻力。許多歷史的是非是隱藏在歷史的深處的,只有透過某些歷史細節(jié)的表象,才能把握歷史邁進的步伐和節(jié)奏——陳旭慧《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末新政改革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改革的影響。33.(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在19世紀的工業(yè)化進程中,尤其在美國內戰(zhàn)后的幾十年里,美國出現了大量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導致這些社會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勞資矛盾激化。1914年1月,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總裁亨利福特宣布:將把工人的工作時間減至8小時,同時提供每天5美元的工資待遇,這是原先2.34美元日薪的兩倍多。這意味著福特公司每年將為此多支出近1000萬美元,而當時它的年利潤也剛過1000萬美元。有經濟學家批評福特:“把《圣經》的精神錯用在工業(yè)場所,拿博愛主義做幌子來爭取人心。”美國乃至整個世界都為之震驚。這個企業(yè)家竟然為工人增加了一倍多的工資,而且是在沒有受到罷工等任何暴力事件影響的情況下。但亨利福持卻反復強調,給工人以高工資“是效率問題絕不是慈善行為”,而“工人也無須感謝雇主”,因為“這是一個公平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世界”。事實上,當年年底,福特公司的利潤就上升到了3000萬美元?!幾源笮图o錄片《公司的力量》解說詞(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亨利福特調整勞工政策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亨利福特勞工改革措施的實質以及該措施產生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據題意可知,歐共體與世界多個國家和經濟組織簽訂經濟協(xié)議,消除了雙方間的不平等思想和建立正式關系,由此體現了歐共體的自主意識,故選A;歐共體是與其他國家和組織建立平等關系,不是為了擴大影響,排除B;CD與題意主旨不符,且無法體現,排除。故選A。2、C【解析】試題分析:“紙上之材料”即是文獻資料;地下資料是考古資料,就他那個時期而言,是甲骨文的出現。王國維時期,甲骨文被發(fā)現并開始被譯讀,其他各項均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C??键c:歷史研究·史學研究·史料3、D【解析】

材料“對立轉化”“物極必反的意旨”體現了樸素的辯證法。D是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關于禍福關系的觀點,體現了樸素的辯證法,故D符合題意;A是儒家學派的觀點,強調仁的重要性,故A不符合題意;B是法家學派的觀點,強調改革變法,故B不符合題意;C是墨家的觀點,強調兼愛,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4、C【解析】

據材料“一支軍隊假使采取絕對守勢,則無論它的形勢是如何有利,實力是如何堅強終究還是給敵人趕出陣地以外去。"并結合所學可知,甲午戰(zhàn)爭中的在黃海戰(zhàn)役后,李鴻章為“保船”,命令北洋艦隊躲進威海衛(wèi)港,不準巡海迎敵;故威海衛(wèi)戰(zhàn)役,日軍占領了黃海海面,并通過遼東戰(zhàn)役,占領了花園口,使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北洋艦隊全軍覆沒,C正確;兩次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都是主動迎敵,而不是“采取絕對守勢”,A、B錯誤;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中,中國軍民是奮起反抗的,與材料“采取絕對守勢”不符,D錯誤。5、C【解析】

材料中“祠堂”說明注重血緣和等級宗法觀念,C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出皇權信息,A錯誤。君主專制不是材料主旨,B錯誤。圖騰崇拜材料沒有反映出,D錯誤。6、D【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的工業(yè)生產和管理領域的標準化,這主要是為了適應壟斷資本主發(fā)展而產生的,D正確;材料未涉及勞資糾紛,A排除;材料與改善工人生活無關,B排除;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以市場經濟為主,計劃性說法錯誤,C排除。故選D。7、C【解析】

據材料“皇天見異,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稱也?!笨芍牧戏从车氖翘旌腿丝梢韵嗷ジ袘?,天是至上的人格神,如果天子違背了天意,天就會出現災異進行譴責和警告,C正確;據所學可知,漢武帝時期就已經確定了獨尊儒術、大一統(tǒng)思想,A、B錯誤;無為而治是道家思想,D錯誤。【點睛】漢武帝時期,確立了儒學正統(tǒng)地位。8、B【解析】

材料“布一般都不裁剪,而是通過披掛或纏繞的方式……形成優(yōu)美的垂褶”,可知希頓是一種人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但這是表面現象,并沒有回答出希頓這種變化的本質,故A錯誤。希頓設計的變化是由于黃金分割法的廣泛應用而導致的,體現的是對理性的追求、對理性的崇尚。故B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自由精神和開放包容的政治文明的相關信息,故CD錯誤。9、A【解析】

王守仁的“四句教”中頻繁提及“善惡”,這一理念源自佛教,王守仁將其與“心”“良知”“格物”相結合,體現了佛教思想對其影響,A正確;“為善去惡是格物”說明其并未摒棄格物,排除B;“四句教”未提及天人關系,排除C;“善惡”“心”“良知”“格物”等與經世致用無關,排除D。10、A【解析】

據所學可知,在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fā)現了陶紡輪和骨梭、骨針、骨錐等器物,可見,紡織技術在當時已經萌芽,A正確;據所學可知,中國最早的人工冶鐵器,是春秋晚期的遺物,B結論錯誤;據所學可知,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國陸續(xù)出現了郡、縣等新的地方行政區(qū)劃形式,但秦朝確定以郡縣制作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C結論錯誤;鼎在商朝時期已成為禮器,故D結論錯誤。11、A【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衛(wèi)定公夫人勸衛(wèi)定公接見孫林父的原因是因為其是“先君之宗卿之嗣”,體現的是血緣關系,突出的是宗法制的影響依然存在,A正確;材料體現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依然有一定的影響力,B排除;材料未涉及人才流動,C排除;材料未涉諸侯爭霸,D排除。故選A。12、B【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蘇聯在宇航等重工業(yè)領域取得了較高的發(fā)展成就,但是在民生等輕工業(yè)領域發(fā)展較落后,這從側面體現了蘇聯經濟結構失衡,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此時期美蘇冷戰(zhàn)加劇,并非關系緩和,平等互利;C選項錯誤,依據材料可知,兩者發(fā)展的側重點不同,不能說明他們的競爭重點在科技領域;D選項是材料直接反映出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13、B【解析】根據題干和解讀選項可知,A項是把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狀況區(qū)分開來,與題干意思不符,排除。B項是指尖兵利器這些不祥和的東西,不是君子所常使用的東西,萬不得已而使用它,與墨子提出的和平相處,互利互惠主張意思相近,正確。C項是韓非子的以法治國主張,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是指軍事問題是國家的重要問題,他關系到國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不可以對軍事問題忽略,與題干不符,排除。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B。14、B【解析】

根據材料“義倉糧食有災則用于賑民,無災則借貸民戶作種子”“專用于備荒”可知,唐代重農恤民思想得到實踐,故選B項;材料主要體現的是行政手段,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縱向對比,體現不出關注民生力度增強的問題,故C項錯誤;社會保障體系是指國家通過立法而制定的社會保險,救助、補貼等一系列制度的總稱,材料體現的是社會保障的一個方面,但不能體現是完備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故D項錯誤。故選B。15、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1500年左右進行的新航路開辟促進了世界人種和物種的交流,物種交流為歐洲人提供了高產糧食作物,能養(yǎng)活更多的人口,從而促進了歐洲人口的增長,故D項正確。資產階級革命的高漲是17到18世紀,不符合材料的時間,故A項錯誤;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們只有在解決溫飽問題的基礎上,生育觀念的轉變才能真正地對人口增長起到推動作用,排除B;此時期移民的方向主要是由歐洲向其他地區(qū)移民,尤其是新大陸,故C項錯誤?!军c睛】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中國的歷史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理論,故學生在做題時必須牢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則。16、C【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所學,甲午戰(zhàn)爭之后,爆發(fā)了戊戌變法,即統(tǒng)稱的維新變法。C正確。考點:中華民族的覺醒與抗爭?民族資本主義與早期維新思想?戊戌變法的意義【詳解】17、D【解析】

秦朝的御史監(jiān)郡、漢文帝派遣丞相史監(jiān)察郡、漢武帝置刺史監(jiān)察郡和國,由此可知,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監(jiān)察身份、職責和區(qū)域相對固定,故D正確;材料體現不出監(jiān)察權力逐漸分散,故A錯誤;秦朝的御史能夠直接參與地方政治,故B錯誤;材料無法得出政治決策封閉性,故C錯誤。18、D【解析】題干中所說的是“輿馬違制”的現象,源于明代商品經濟的繁榮,進而影響民間禮法觀念的松弛,由此帶來“輿馬”習俗的演變(不僅是輿馬,還包括服飾、飲食、器皿等諸多方面),故答案選D??婆e制固然提升了知識分子的地位,但是這一現象從隋唐即已開始,并不是明朝才出現的現象,故A項排除;實際上“率先奢靡”的不是士大夫階層,而是皇室,上行下效。然后才是士大夫的行為影響到更多人,故B項排除;題干強調的是“乘轎”群體階層的變化,“經濟繁榮促進了交通工具的改善”是對題干的錯誤理解,故C項排除。點睛:材料型選擇題的解題步驟:①通讀題干,明確題目要求,搞清楚中心詞與限制語是什么。②帶著問題認真審讀材料,抓住關鍵詞,提取有效信息。③聯系教材相關歷史知識,進行知識遷移。④根據材料來源及作者分析其對材料反映的史實的態(tài)度,作出準確判斷,確定備選項是否符合史實,是否符合題干要求。19、C【解析】

根據材料所述,宋太宗認為前代帝王時期天下的財賦,中央只占十分之一,其余都集中在地方,所以他要把地方的財賦集中到中央,以此來保障戰(zhàn)爭和維護社會穩(wěn)定,這表明宋太宗強調經濟上集權的重要性,從而以此來加強中央集權,C項符合題意;A項反思的目的是加強經濟上的集權,A項錯誤;材料未提及土地問題,且消除表述錯誤,B項排除;關心國家安定與百姓疾苦不是宋太宗的目的,D項錯誤。故選C。20、C【解析】

依據材料“對‘三傳’的解讀提出質疑,提倡自主做出判斷”來看,這些新的研究方法可以催生儒學疑經變古之風。C正確;啖助、趙匡、陸淳等人反思的是兩漢經學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儒家正統(tǒng)地位,A排除;儒家學者的學術研究沒有對唐朝的政治變革產生很大的影響,B排除;材料的研究未涉及中央集權的強化與否,D排除。故選C。21、A【解析】

考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兩極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勢。【詳解】試題分析:由材料中所述的四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可以知道,題目中的“中東之春”是關于地區(qū)形勢緩和的表現,而“伊拉克之夏”、“日本之秋”和“朝鮮之冬”則都是導致國際或地區(qū)局勢緊張的事件,所以選A。22、B【解析】“新的革命策略”指要走工農武裝割據道路,即采用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武裝起義不屬于新的革命策略,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新的革命策略”指農村包圍城市而非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以及遵義會議上取得領導地位等,選項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23、D【解析】

由秦朝九卿職能看出,郎中令、衛(wèi)尉、少府、宗正都是圍繞皇室的家事設置的,國與皇家實際上融為一體,這體現了家國同治,故選D。僅從九卿的職能無法得出秦朝是否統(tǒng)一的結論,排除A;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選拔和任命制基礎之上的,材料無法體現,排除B;九卿是中央官制,材料沒有提及地方制度,沒有對比,故強干弱枝的結論無法從材料得出,排除C?!军c睛】依據圖中國家官吏圍繞皇室的家事設置,可以推知家國同構的特點,表格閱讀時切記要尋找共性規(guī)律。24、B【解析】

材料“農耕經濟轉為繁榮,政治較為清平之世,商品經濟也隨之繁榮”說明農耕經濟的成熟,而材料“農耕經濟跌入低谷,政治腐敗混亂之際,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也受到嚴重的破壞”又說明其不成熟,故B選項正確;“總體上升趨勢”無從得出,故A選項錯誤;“純粹”在敘述上過于絕對,故C選項錯誤;中國多元經濟形態(tài)應相互促進,而不是相互腐蝕瓦解,故D選項錯誤。25、C【解析】

材料“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體現的是禮法并治的思想,屬于荀子的主張,C正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禮,A排除;孟子主張民貴君輕,B排除;韓非子主張嚴刑酷法和變革,D排除。故選C。26、C【解析】

唐朝將公主嫁到吐蕃,促進了民族融合,由此可見唐朝實行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C正確;A中“已經”表述絕對,排除;B與題干無關且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題干主旨是民族之間交往,而非唐朝統(tǒng)治階級內部問題,排除D。27、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封建勢力是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阻礙因素,外國人將自己的名字租借給中國人經辦企業(yè),有利于保護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的發(fā)展,進而有利于新生民族資產階級隊伍的壯大,B選項符合題意。19世紀六七十年代屬于民族資本主義產生時期,尚未出現發(fā)展的高潮,A選項排除。外國資本大規(guī)模輸入中國的時間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C選項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國對外貿易的狀況問題,D選項排除。28、D【解析】

“兩個魔鬼勝過一個圣人”意思是讓兩個魔鬼友好低相處并相互制約,把惡作劇減少到最低的程度?!皟蓚€魔鬼勝過一個圣人”來形容資產階級民主憲政的特點,是因為資產階級民主憲政強調權力的制約和平衡,故D符合題意;AC沒有揭示材料的主旨,故AC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民主與憲政的關系,故B不符合題意。故選D。29、A【解析】

根據材料“考核項目清單”的內容有“直系親屬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親屬所在的村社名稱……是否善待雙親;是否納稅;是否服兵役”可知,在民主政治下如果要正式成為一名雅典官員,候選人必須符合哪些基本條件、具備哪些方面的資格。從“考核項目清單”所涉及的各個方面來看,候選人首先應當具備的是擔任官職的法律資格,究其本質,則是公民權。在古代雅典法律中,虐待父母、不履行兵役以及拖欠城邦債務的案件是被劃分在同一類公共訴訟案件中的,在此類案件中如果罪名成立,當事人會遭受“剝奪公民權”的懲罰。所以,準確地說,主審官員提出這些問題的目的依然在于考察候選人的法律資格,即確保后者并沒有喪失雅典公民權,故A選項正確;雅典的直接民主是指的是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的身份的重合,公民作為國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務,而不通過中介和代表,材料沒有體現直接民主的內容,并且有公民權的公民才能參政,說明這沒有違背雅典直接民主原則,故B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上述“考核項目清單”的內容是強調維護公民團體的權利,并沒有注重對官員施政能力的考察,故C選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血緣政治根深蒂固的信息,故D選項錯誤。30、A【解析】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故“這位哲學家”指孔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故A符合題意;B是孟子的觀點,C是法家學派的觀點,D是道家學派的觀點,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背景:戰(zhàn)后英蘇地緣矛盾的突出;戰(zhàn)后英美蘇戰(zhàn)略關系的不確定性;朝鮮戰(zhàn)爭對世界局勢的影響;核武器對全球戰(zhàn)略安全的威脅;兩極格局的加強。(2)措施:成立國防部并制定《總體戰(zhàn)略計劃》;確立“大西洋聯盟”戰(zhàn)略體系;構建氫彈和“核威懾”戰(zhàn)略防務體系。【解析】

(1)背景:根據材料“英蘇分屬歐洲兩端,戰(zhàn)后初期,兩國分別將東歐和西歐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可知,戰(zhàn)后英蘇地緣矛盾的突出;根據材料“英、美、蘇在戰(zhàn)后安排和計劃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英國不得不改變其戰(zhàn)略防務系統(tǒng)”可知,戰(zhàn)后英美蘇戰(zhàn)略關系的不確定性;根據材料“1951年5月,受到朝鮮戰(zhàn)爭的影響,……調整并確立了“大西洋戰(zhàn)聯盟”戰(zhàn)略,完善了英國戰(zhàn)略防務系統(tǒng)”可得出朝鮮戰(zhàn)爭對世界局勢的影響;根據材料“1954年,在《英國防務政策報告》中,提出通過氫彈和‘核威懾’戰(zhàn)略的構建來避免戰(zhàn)爭,增強英國防務戰(zhàn)略的防御性”可知,核武器對全球戰(zhàn)略安全的威脅促進了英國戰(zhàn)略防務的調整;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戰(zhàn)略防務調增的大背景是兩極格局的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