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知識點總結(jié)_第1頁
2024年新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知識點總結(jié)_第2頁
2024年新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知識點總結(jié)_第3頁
2024年新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知識點總結(jié)_第4頁
2024年新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知識點總結(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第一單元動物大家族第1課給動物分類3第2課魚類3第3課鳥類5第4課哺乳類6第二單元物體的運動第5課運動與位置7第6課不同的運動8第7課運動的快慢10第三單元常見的力第8課力與運動11第9課彈力12第10課摩擦力12第11課浮力13第四單元簡單電路第12課點亮小燈泡14第13課導體和絕緣體15第14課電路暗箱16第15課生活中的電17第五單元巖石與礦物第16課常見的巖石18第17課認識礦物19第18課礦物與我們的生活20專業(yè)學習像工程師那樣21新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精編知識點第一單元動物大家族第1課給動物分類1.動物可以按照生活環(huán)境、運動方式、外形特點、有無脊柱等進行分類。2.生物學家根據(jù)動物是否有由一節(jié)節(jié)的脊椎骨連起來的脊柱,將它們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3.人屬于脊椎動物。4.一節(jié)一節(jié)的脊椎骨組成脊柱,能起到支撐身體、保護內(nèi)臟、使身體在一定范圍內(nèi)運動的作用。5.找到動物的脊柱。魚狗蛇6.動物的分類。(1)脊椎動物有:狗、青蛙、猴子、鯊魚、大雁、孔雀、小丑魚、長頸鹿、海豚、貓、大象、蛇等。(2)無脊椎動物有:蚊子、蝸牛、水母、蚯蚓、扇貝、螞蟻等。7.我國自然環(huán)境多樣,動物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8.我國珍稀的脊椎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朱鹮、揚子鱷等;珍稀的無脊椎動物有中華虎鳳蝶、鸚鵡螺等。第2課魚類1.魚類的共同點: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運動、大多數(shù)有鱗片、多數(shù)是卵生、變溫脊椎動物。2.有些動物雖然名字里沒有“魚”,但也屬于魚類,如海曼、鰩、河鲀、海馬等。3.有些動物雖然名字里含有“魚”,但不屬于魚類,如鯨魚、鱷魚、章魚、魷魚、墨魚、甲魚、鮑魚、娃娃魚等。4.認識魚的鰓和鰭。(1)鰓主要用來呼吸。(2)鰭主要用來運動和保持平衡。5.魚的游動。(1)尾鰭:決定運動方向,產(chǎn)生前進動力。(2)胸鰭:起平衡和轉(zhuǎn)換方向的作用。(3)背鰭、腹鰭:起平衡作用。(4)臀鰭:協(xié)調(diào)其他各鰭的作用。6.研究水進出魚身體的情況。(1)用滴管吸取少量紅色液體,并滴到魚嘴前方。會觀察到紅色液體是從魚鰓處流出來的。(2)調(diào)制紅色液體時,要使用紅色食用色素,目的是避免對魚造成傷害。(3)魚的呼吸過程。水→口→鰓→鰓蓋下方→流出在水進出魚身體的過程中進行氣體交換,完成呼吸。第3課鳥類1.鳥類的共同點:有羽毛、有翅膀、有喙無齒、卵生、有脊柱。2.鳥類大多數(shù)會飛行,如燕子、鴿子等;但也有少數(shù)不會飛行,如鴕鳥、企鵝等。3.雞、鴨、企鵝也屬于鳥類。4.鴿子的羽毛。正羽絨羽(1)正羽是覆蓋在鳥身體上的大型羽片。鴿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長有正羽。(2)絨羽緊貼鳥的身體,細小而柔軟。5.羽毛的作用。特點作用正羽呈扇形排列便于扇動空氣正羽羽根中空可以減輕羽毛的重量正羽防水飛行時可以抵擋小雨絨羽蓬松有助于飛行時保持體溫6.鳥的喙。扁扁的喙鉤狀喙圓錐形的喙細而長的喙(1)扁扁的喙適合捕食魚類,如鵜鶘等。(2)鉤狀喙適合捕食陸地上的動物,如老鷹、貓頭鷹等。(3)圓錐形的喙適合吃植物的種子,如麻雀、燕子等。(4)細而長的喙適合吃植物的花蜜,如蜂鳥等。7.鳥的足。蹼狀足鉤狀足蹄狀足細長的足(1)蹼狀足有利于游水,適合在河流、湖泊中生活,如鴨、大雁等。(2)鉤狀足能牢牢地抓緊樹枝,也有利于捕食,適合在山地、森林中生活,如老鷹等。(3)蹄狀足有利于奔跑,適合在草原、荒漠上生活,如鴕鳥等。(4)細長的足能在淤泥中自由行走,適合生活在沼澤中,如丹頂鶴等。第4課哺乳類1.哺乳類的共同特點:用乳汁喂養(yǎng)幼崽、恒溫、有脊柱、多數(shù)是胎生、多數(shù)體表被毛。2.認識哺乳動物。(1)陸生哺乳動物有虎、貓、豬、牛等。(2)水生哺乳動物有海豚、鯨、鴨嘴獸、儒艮等。(3)會飛的哺乳動物有蝙蝠。3.哺乳動物是一類恒溫脊椎動物。當環(huán)境溫度發(fā)生變化時,它們的體溫始終保持相對穩(wěn)定。4.脂肪可以保溫、隔熱,還是動物所需能量的儲備基地。5.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奔跑跳躍飛翔游泳(1)以奔跑為主要運動方式的哺乳動物包括豹、獅、虎、馬等。(2)以跳躍為主要運動方式的哺乳動物包括袋鼠、兔、跳羚、松鼠等。(3)蝙蝠是唯一會飛翔的哺乳動物。(4)以游泳為主要運動方式的哺乳動物包括鯨、海豚、海豹、海獅等。第二單元物體的運動第5課運動與位置1.我們生活的世界有著各種各樣的運動。包括動物的運動、交通工具的運動、自然現(xiàn)象中物體的運動等。2.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3.判斷物體是否運動。(1)選擇參照物,假設選擇的參照物是不動或者靜止的。(2)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有變化,物體是運動的;沒有變化,物體是靜止的。4.以乘電梯的人腳下的電梯為參照物,人始終在同一階電梯上,人的位置沒有改變,所以人是靜止的;以大地或者樓房為參照物,人的位置改變了,所以人是運動的;以對面電梯上的人為參照物,人的位置也改變了,所以人也是運動的。5.以大地或路邊的樹木為參照物,在行駛的汽車里的乘客是運動的。以行駛的汽車為參照物,該汽車里的乘客是靜止的。6.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不相同。7.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8.在生活中,我們一般用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來描述方向。在沒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斷方向。9.世界上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只有相對靜止的物體。第6課不同的運動1.運動物體通過的路徑叫運動軌跡。把物體運動的路徑連成線,可以表示物體運動的軌跡。2.按物體的運動軌跡,可將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直線運動曲線運動(1)運動軌跡是直線的運動叫直線運動,如隨電梯上升的人的運動、蘋果落地的運動。(2)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曲線運動,如風車的轉(zhuǎn)動、鉛球的斜拋運動。3.物體的運動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運動形式有平動、擺動、振動、轉(zhuǎn)動、滾動等。平動轉(zhuǎn)動滾動振動擺動(1)平動:又稱平移或平行移動。如汽車的前進或后退。(2)擺動:一個物體在一定角度范圍內(nèi)的往復轉(zhuǎn)動(一種特殊的轉(zhuǎn)動)。如秋千的運動、鐘擺的運動等。(3)振動:物體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中心位置附近做往復運動。如鋼尺被撥動時的振動等。擺動滾動旋轉(zhuǎn)(4)轉(zhuǎn)動:物體以一個點為中心或以一條直線為軸,沿圓形軌跡運動。如繞圈推磨的毛驢的運動、旋轉(zhuǎn)的陀螺的運動等。(5)滾動:平動與轉(zhuǎn)動的平面復合運動。在圍繞中心轉(zhuǎn)動的同時,物體整體平動。例如圓環(huán)在地面上滾動、車輪在地面上滾動等。4.有一些物體的運動包含了兩種及以上的運動形式,這樣的運動被稱為復合運動。如飛起來的竹蜻蜓,一邊轉(zhuǎn)動一邊向上平動。5.同一物體不同部分的運動形式可能不同,同一物體可以有多種運動形式。第7課運動的快慢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式。(1)可以通過測量物體通過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來比較快慢,用的時間越少,運動得越快;用的時間越多,運動得越慢。(2)可以通過測量物體運動相同時間所通過的路程來比較快慢,通過的路程越長,運動得越快;通過的路程越短,運動得越慢。2.通常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3.利用物體運動的時間和路程,能計算出速度的大小。4.速度的常用單位有米/秒、千米/時。5.同一種物體,運動時速度越大,沖擊力也越大。6.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速度越大,能量越大。因此不能從樓梯上快速跑下來,也不能高空拋物。7.高空拋物不僅事關社會公德,更是一條不能逾越的法律紅線。8.常見的運動速度。運動速度步行5千米/時騎自行車15千米/時“復興號”動車正常運行350千米/時民航飛機正常飛行800千米/時聲音在空氣中傳播340米/秒光在空氣中傳播3億米/秒9.有些物體乍看上去似乎不動,其實它們一直在運動,如太陽、月球的運動等。我們可以間隔較長時間并借助參照物來判斷它們是否運動。第三單元常見的力第8課力與運動1.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也可以使運動的物體靜止,還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與方向。2.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離不開力,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3.探究拉力大小與小車前進快慢的關系。(1)安裝小車時,要將小車的朝向和繩子的方向保持一致;繩子要拴在車頭的正中間,防止小車跑偏。(2)拉力是由墊圈(或鉤碼)的重力產(chǎn)生的,拉力的大小用墊圈(或鉤碼)的個數(shù)來表示。(3)保持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通過改變墊圈(或鉤碼)個數(shù)來改變拉力大小。拉力大,小車前進快;拉力小,小車前進慢。(4)拉小車的繩子的長度約等于桌子的高度,使墊圈(或鉤碼)剛要落地時,小車到達桌子右端。(5)小車由靜止到運動是因為受到了力的作用。(6)若保持拉力不變,往小車上加重物,重物越多,小車前進越慢。4.磁力能改變鋼珠的運動方向。第9課彈力1.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或體積會發(fā)生改變(這種變化叫形變),撤去外力后,又恢復原來的形狀或體積,這種性質(zhì)叫彈性。2.具有彈性的物體有橡皮筋、海綿、鋼尺、彈簧、弓等。3.能使物體恢復原來的形狀或體積的力叫彈力。4.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當形變達到某一值時,即使撤去外力,物體也不能恢復原狀,這個值叫彈性限度。5.在彈性限度范圍內(nèi),拉力越大,彈簧拉伸得越長。6.人們根據(jù)彈簧拉伸長度隨拉力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制成了彈簧測力計。7.利用彈簧測力計可以測量力的大小。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字母“N”表示。8.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檢查指針是否在“0”刻度處。(2)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指針齊平。(3)被測的力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最大刻度值。第10課摩擦力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產(chǎn)生一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這種力叫作摩擦力。2.物體在液體或空氣中運動時,也會產(chǎn)生摩擦力,這種摩擦力是一種阻力。3.測量摩擦力。(1)將彈簧測力計的指針調(diào)到“0”刻度處。(2)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拖動物體,使物體在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3)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對物體的拉力大小,它與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相等。4.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觸面間的壓力大小有關。(1)接觸面間的壓力大小一定時,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接觸面間的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觸面間的壓力越小,摩擦力越小。5.把物體做成流線型可以減小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阻力。6.改變摩擦力大小的方法。(1)增大摩擦力:加深輪胎花紋、抹鎂粉、給輪胎套防滑鏈等。(2)減小摩擦力:給車軸上油、冰壺比賽中刷冰、把物體做成流線型等。7.摩擦力的好處和壞處。(1)好處:可以產(chǎn)生人們需要的反作用力、固定物體等。(2)壞處:增大運動時的阻力、造成物體的磨損等。第11課浮力1.浸入水中的物體會受到水豎直向上托舉的力,這種力叫浮力。正因為有浮力,物體才能漂浮在水面。2.研究下沉的物體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1)測出石塊在空氣中受到的拉力。(2)測出石塊在水中受到的拉力。(3),說明石塊在水中受到浮力。(4)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3.影響物體在水中沉浮狀態(tài)的因素有物體的質(zhì)量、物體的體積。(1)當物體的體積相同時,物體越輕,越容易?。晃矬w越重,越容易沉。(2)當物體的質(zhì)量相同時,體積越大,越容易??;體積越小,越容易沉。4.輪船能夠漂浮在水面上,是因為輪船做成空心的,增大了排開水的體積,從而使輪船受到更大的浮力。5.曹沖稱象原理:漂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載大象的船和載石頭的船排開水的體積相同,則受到的浮力相等,重力也相等。第四單元簡單電路第12課點亮小燈泡1.用電池(電源)、小燈泡(用電器)、導線可以連接成一個簡單電路。電池小燈泡(剖面圖)導線2.導線應該分別接觸小燈泡側(cè)面的金屬螺紋和底部的錫點。3.能使小燈泡亮起來的電路是一個閉合電路,起點和終點分別是電池的正極和負極。4.制作簡單開關:在一塊木板上,把回形針的一端用一枚圖釘固定,并使回形針的另一端能夠搭到另一枚圖釘上。5.開關可以控制電路的通和斷。6.只能使用電池,不能從插座接電!7.連接燈泡的導線兩端應分別連接電池的正極(+)和負極(-),形成閉合電路,燈泡才會亮起來。8.手電筒內(nèi)部主要由電池、導線、小燈泡、開關四部分組成,是一個完整的電路。第13課導體和絕緣體1.導線主要由兩部分組成,銅絲是導體,膠皮是絕緣體。導體部分的作用是接通電路,絕緣體部分的作用是防止觸電。2.像鐵釘、鋁箔等物品,容易導電,被稱為導體。3.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簽等物品,不容易導電,被稱為絕緣體。4.檢測物體的導電性能時,將檢測裝置的兩個檢測頭同時與待測物體的兩端接觸。若小燈泡發(fā)光,則該物體為導體;若小燈泡不發(fā)光,則該物體為絕緣體。5.自來水和鹽水容易導電,是導體;純凈水不容易導電,是絕緣體。6.人體容易導電,是導體。平時要安全用電,嚴防觸電危險。第14課電路暗箱1.把導線的兩端接入電路檢測裝置,如果小燈泡發(fā)光,說明該導線能使電流通過,是連著的。反之,說明該導線是斷開的。2.在簡單電路中增加電池或小燈泡。3.解電路暗箱。(1)用檢測電路分別連接不同的觸點,記錄檢測結(jié)果。(2)小燈泡發(fā)光,但比檢測頭直接相連時暗了一些,說明兩觸點間可能接入的是小燈泡。(3)小燈泡比檢測頭直接相連時更亮;再反向連接兩觸點時,小燈泡熄滅。說明兩觸點間可能接入的是電池。(4)小燈泡亮度不變,說明兩觸點間可能接入的是導線。(5)無論怎樣連接,小燈泡都不亮,說明兩觸點間是斷開的。第15課生活中的電1.電池提供直流電,發(fā)電廠提供交流電。2.火電廠、太陽能電站、核電站、水電站等能提供交流電;工業(yè)、農(nóng)業(yè)、交通、居民小區(qū)等生產(chǎn)生活中都要用到交流電。3.安全用電提示。(1)放風箏時要遠離高壓輸電線。(2)雷雨天不要在大樹下避雨。(3)不能用濕手或濕抹布接觸用電器。(4)不能將許多用電器連接在同一個插座上。4.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要先切斷電源或用干燥的木棍撥開觸電者身上的電線,再進行搶救。5.制作水果電池。(1)如果燈不亮,可以多做幾個橙子電池連接到電路中。(2)橙子、蘋果、番茄、土豆都可以做水果電池,建議使用酸性較強的水果或蔬菜。第五單元巖石與礦物第16課常見的巖石1.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一些巖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著。2.常見的巖石有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石灰?guī)r等。3.觀察巖石的方法。觀察敲擊滴水(1)用放大鏡觀察巖石新斷口的顏色、組成顆粒的大小。(2)敲擊巖石,聽巖石產(chǎn)生聲音的特點,并描述聲音的特點是清脆的還是沉悶的。(3)用膠頭滴管向巖石斷面滴適量的水,觀察巖石的吸水性。(4)觀察巖石是否存在氣孔、條紋。(5)觀察巖石中是否存在化石——古代動植物的遺骸或痕跡。4.在砂巖、石灰?guī)r中可能會留有動植物的痕跡。5.花崗巖通常由肉紅、灰白、黑三種顏色,且粗細不同的顆粒緊密結(jié)合構(gòu)成。質(zhì)地堅硬,聲音清脆,沒有氣孔,吸水性不好。6.采集并制作巖石標本。7.去野外采集巖石,要注意安全,必須有大人陪同。第17課認識礦物1.礦物是構(gòu)成巖石的“積木”??茖W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約4000種礦物。2.礦物使巖石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如花崗巖中每種顏色的顆粒代表一種礦物。3.可以從粉末的顏色、晶體的形狀、光澤、透明度、硬度等方面來描述礦物的特征。4.將礦物在白砂紙(或白色無釉瓷板)上劃一劃,觀察粉末的顏色。石墨——黑色赤鐵礦——棕紅色5.用放大鏡觀察礦物晶體的形狀。礦物晶體的形狀有長方體、立方體、錐體等。6.觀察礦物斷口處的光澤。光澤指礦物表面反射可見光的能力,通常用某種材料的光澤來描述,如金屬光澤、玻璃光澤、絲綢光澤、珍珠光澤等。7.用手電筒照射礦物,辨別礦物的透明度。礦物的透明度是指礦物透過可見光的程度,通常分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種。8.用不同的硬物刻、劃礦物,辨別礦物的硬度。(1)硬度是指礦物抵抗刻、劃或摩擦的能力,它是礦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梢杂弥讣住~鑰匙、鐵釘?shù)瓤獭?。?)指甲能留下劃痕的為軟,指甲不能留下劃痕而銅鑰匙能留下劃痕的為較軟,銅鑰匙不能留下劃痕而鐵釘能留下劃痕的為硬,鐵釘也不能留下劃痕的為很硬。9.金剛石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礦物。第18課礦物與我們的生活1.常見的礦物及其用途。(1)滑石:很軟,有很強的滑膩感。純凈的滑石是生產(chǎn)化妝用品的好原料,如爽身粉。(2)石墨:石墨在白紙上劃一下,可以看到黑色的劃痕,石墨是制造鉛筆芯的主要原料。(3)石英:硬,透明,但常含有雜質(zhì)。石英熔融后制成的玻璃,可用于制作光學儀器、眼鏡、水晶杯等。(4)赤鐵礦:粉末是棕紅色的。人們很早就知道把赤鐵礦磨成粉末,與液體混合做成顏料。也可以用來煉鐵。(5)黃銅礦:是煉銅的主要原料。黃銅礦有明亮的金屬光澤,常被誤認為黃金。2.從鐵礦石到鐵制品的生產(chǎn)過程。開采鐵礦開采鐵礦粉碎鐵礦石高爐煉出鐵礦分離鐵水和礦渣澆鑄冷卻成型加工成鐵制品3.糊狀石膏干燥后會變硬,可用來固定骨折病人患處。4.人類很早就認識到礦物的用途,采礦活動一直沒有停止過。5.礦物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6.礦物資源是有限的,用一點就少一點。專項學習像工程師那樣······1.不同職業(yè)門類的工程師雖然從事的具體工作不同,但他們具有某些共同的素養(yǎng)。(1)工程師能繪制圖紙;(2)工程師會制作產(chǎn)品模型;(3)工程師能運用數(shù)學和科學知識來解決問題;(4)工程師會使用各種工具和儀器。2.所有的工程項目都和人的需求有關,因此,工程師還要懂一些心理學、社會學、美學等方面的知識。3.工程師和科學家往往容易混淆。科學家努力探索大自然,以便發(fā)現(xiàn)一般性法則;工程師則遵照自然法則,從而在數(shù)學和科學上,解決一些技術問題,設計實際物品。4.進行工程活動的過程。明確問題明確問題前期研究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測試改進展示交流5.制作LED手環(huán)的要求是發(fā)光、安全、美觀、有個性。6.LED手環(huán)的設計方案。利用導電膠帶代替導線,利用觸點式開關代替閘刀開關。7.測試時要注意安全。一定不能套在手上進行測試!【教材簡析】本課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生物與環(huán)境》單元的第3課。本課要完成課程標準里的學段目標是:3.2知道空氣是一種混合物質(zhì),氮氣和氧氣是空氣的主要成分;8.1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陽光、空氣和水分,并在綠色葉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養(yǎng)分。在《種子發(fā)芽實驗》和《比較種子發(fā)芽實驗》兩個實驗的操作中,學生種的綠豆都已經(jīng)發(fā)芽,并長出了葉子。在這一課中,學生將對綠豆苗的生長進行觀察。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知道種子發(fā)芽不需要陽光,但植物生長需不需要陽光,需要學生用實驗結(jié)果和實驗數(shù)據(jù)來說明這個問題。另外,讓學生以自然界植物在適應環(huán)境方面的例子討論不同環(huán)境里的植物對陽光、水分的需求,進一步建立生物的形態(tài)構(gòu)造、生活習性與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緦W情分析】學生們經(jīng)過前兩課對“綠豆種子發(fā)芽條件”的探究,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利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fā)芽的條件,整理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科學地得出實驗結(jié)論,知道了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空氣。本課中學生將繼續(xù)順勢研究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認為綠豆苗生長需要陽光,也能說出“光合作用”這個科學詞匯,但對于光合作用內(nèi)涵的理解是很模糊的。對于“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當環(huán)境改變后它們會怎樣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這個問題,學生能舉出一些例子,但是內(nèi)容并不豐富?!窘虒W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空氣是一種混合物質(zhì),氮氣和氧氣是空氣的主要成分。2.植物可以吸收陽光、空氣和水分,并在綠色葉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養(yǎng)分??茖W探究目標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方案,在控制變量的情況下對比觀察并記錄綠豆苗的生長狀況??茖W態(tài)度目標表現(xiàn)出對植物的結(jié)構(gòu)與生活環(huán)境相互關系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認識到生物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是相適應的?!窘虒W重難點】教學重點:設計綠豆苗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方案。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窘虒W準備】教師:教學課件。學生: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兩盆長勢差不多的綠豆苗、透明大塑料瓶、黑袋子蒙住的大塑料瓶?!窘虒W過程】一、聚焦:綠豆苗生長是否需要陽光1.復習引入: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一定的條件。預設: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空氣。2.討論:綠豆苗的生長,又需要什么條件呢?3.綠豆種子發(fā)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么綠豆苗的生長需要陽光嗎?光對植物生長起什么作用?預設:需要。光能使植物長得快、更綠、提供營養(yǎng)。教師要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猜測的理由。設計意圖:以上節(jié)課種子萌發(fā)活動引入,從“綠豆種子萌發(fā)所需要條件”的探討延伸至“綠豆苗生長是否需要陽光,陽光對綠豆苗、對植物的生長會有什么作用”的思考,自然聚焦本課主題,指向性明確。二、探索:實驗研究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一)設計實驗計劃1.該怎樣來設計對比實驗呢?出示記錄單,小組討論,每人填寫。研究的問題我們的預測要改變的條件不改變的條件實驗方法2.學生交流,完善實驗計劃。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的實驗計劃研究的問題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我們的預測綠豆苗的生長需要陽光要改變的條件光照不改變的條件水、溫度、空氣、土壤、綠豆苗的長勢、綠豆苗的數(shù)量實驗方法一盆綠豆苗有陽光照射,另一盆綠豆苗沒有陽光照射設計意圖: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綠豆種子萌發(fā)條件的對比實驗過程,包括制訂實驗計劃、實施實驗、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的全過程。所以這部分,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制訂實驗計劃,教師只要引導學生重點討論改變的條件和不改變的條件。這也能檢測學生對對比實驗計劃的掌握情況。在學生交流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再帶領學生進行問題梳理,規(guī)范并完善實驗計劃。3.學生思考:我們?nèi)绾尾僮?,才能在保持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改變光照條件?4.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出示材料:兩盆長勢差不多的綠豆苗、透明大塑料瓶、黑袋子蒙住的大塑料瓶。學生討論并完善操作步驟:把兩個塑料瓶的頭部剪掉,分別倒扣在兩盆綠豆苗上,把它們同時放在陽光下,每天加等量的水,連續(xù)觀察一周,記錄現(xiàn)象。5.學生操作。(1)在兩個一次性杯子上貼標簽并寫好組號,注明“有光照組”和“無光照組”。(2)將兩杯綠豆苗按對比實驗的實驗計劃放置好。設計意圖:在實驗操作上要想做到完全公平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改變陽光條件的同時很容易也改變溫度條件或空氣條件,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更為縝密的操作方式,讓學生意識到科學實驗的科學性和嚴謹性。(二)觀察記錄實驗中的現(xiàn)象1.我們怎么知道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呢?可以從哪些方面觀察比較?預設:從“綠豆苗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等角度進行比較觀察。2.實驗至少需要一周時間,如果當堂完成觀察記錄,可以讓學生觀察教師之前做的實驗視頻或照片,完成記錄單。綠豆苗生長是否需要陽光綠豆苗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我們的解釋陽光下的綠豆苗黑暗處的綠豆苗3.學生匯報交流。預設:有陽光照射的綠豆苗長得矮些,莖的顏色偏綠,較粗壯,葉子的顏色是綠色的,較大;無陽光照射的綠豆苗瘦長,莖比較細,顏色是黃綠色,葉子偏黃色,呈病態(tài)狀等。實驗說明:有陽光照射的綠豆苗長得好,所以綠豆苗生長需要陽光。設計意圖:為引領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有效觀察,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一份觀察記錄單,要求學生從多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