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山羊的常見疾病-寄生蟲病_第1頁
波爾山羊的常見疾病-寄生蟲病_第2頁
波爾山羊的常見疾病-寄生蟲病_第3頁
波爾山羊的常見疾病-寄生蟲病_第4頁
波爾山羊的常見疾病-寄生蟲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波爾山羊的常見疾病-寄生蟲病

常見寄生蟲病波爾山羊是草食動物,在日常飼養(yǎng)管理上如不注意,往往會因寄生蟲的感染而帶來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疾⊙蜉p者消瘦,生長緩慢,生產(chǎn)力下降;重者死亡。對寄生蟲病的防治,在于平時加強羊群飼養(yǎng)管理,注意羊舍衛(wèi)生,飼草干凈,飲水清潔;增強羊群體質,提高抵抗力;治療病羊,消滅體內(nèi)外病原;糞便處理,環(huán)境殺蟲,消滅外環(huán)境病原體;對羊群進行定期預防性驅蟲。根據(jù)寄生蟲的生活特點,一般每年4月份~5月份及10月份~11月份各驅蟲一次。藥物驅蟲一周后,宜再驅一次,以便使體內(nèi)幼蟲得以驅除。驅蟲后要注意羊糞的收集,并集中堆積發(fā)酵處理,防止病原擴散,引起重復感染?,F(xiàn)將波爾山羊易患的各種內(nèi)外寄生蟲病及其具體治療方法分述如下。

1.片形吸蟲病片形吸蟲病是羊最主要的寄生蟲病之一。由肝片形吸蟲和大片形吸蟲寄生于肝臟膽管所致。該病分布于全世界,我國遍布各地。主要危害羊、牛,人也可感染。貧血、感染山羊呈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膽管炎,并伴有全身性中毒現(xiàn)象和營養(yǎng)障礙,危害相當嚴重,尤其對幼畜可造成大批死亡。

[病原]肝片形吸蟲新鮮時呈棕紅色,扁平時狀,前端有個錐狀突起,突起后面為“肩部”,蟲體大小為(20~35)毫米×(5~13)毫米。蟲卵大小為(130~150)微米×(63~90)微米,卵圓形,黃色或黃褐色,卵蓋不明顯,卵內(nèi)充滿卵黃細胞和一個胚細胞。大片形吸蟲形態(tài)與肝片形吸蟲相似,但其蟲體長葉狀,大小為(33~76)毫米×(5~12)毫米,“肩部”不明顯。蟲卵較大,為(144~208)微米×(70~109)微米。蟲卵隨膽汁人腸道經(jīng)宿主糞便排出,在適宜條件下經(jīng)10天~15天孵出毛蚴。毛蚴游動于水中,遇中間宿主椎實螺(小土蝸等),即鉆人其體內(nèi),發(fā)育為胞蚴、雷蚴至尾蚴逸出螺體,在水草或水中形成囊蚴,羊吃食后感染。童蟲在羊體內(nèi)穿過腸壁至腹腔,經(jīng)肝包膜人肝膽管寄生,也可經(jīng)腸系膜靜脈或總膽管開口處人肝臟。囊蝴發(fā)育為成蟲需2個月~4個月,成蟲寄生壽命達3年~5年。

[流行特點]本病流行與病畜糞便污染的牧場及中間宿主椎實螺類的被感染有著密切關系,所以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多發(fā)生于低洼和沼澤地區(qū)的放牧場所。雨后地面積水會增加羊感染的機會,特別是多雨年份或久旱逢雨的溫暖季節(jié),常可促使本病的暴發(fā)和流行。夏秋兩季是本病的主要感染季節(jié)。在放牧吃草或飲用生水時可受感染。

[癥狀與病變]羊急性感染病例是由于同時感染上萬個囊蚴所致,多發(fā)生在夏末和秋季,但并不多見,病羊表現(xiàn)體溫升高,腹脹,有腹水,嚴重貧血,重者可在幾天內(nèi)死亡。慢性病例較多見,多發(fā)于冬春,病羊高度消瘦,粘膜蒼白,貧血,眼臉、頜下及胸腹下水腫,衰竭死亡。急性感染者肝腫大,肝包膜上有纖維素沉積,出血,暗紅色蟲道內(nèi)有凝固的血液和很小的童蟲,腹腔中有帶血色的液體,成蟲在膽管中引起慢性膽管炎、慢性肝炎和貧血,早期肝腫大,以后萎縮硬化,膽管擴張、增厚、變粗或堵塞,切開見有蟲體和污濁稠濃的液體。

[診斷:根據(jù)癥狀,流行資料、糞便檢查和死后剖檢等進行綜合判定。糞便檢查可用水洗沉淀法或尼龍絹袋集卵法。只見少數(shù)蟲卵而無癥狀出現(xiàn),只能視為帶蟲。急性病例以剖檢在肝臟中找到大量幼蟲而確診。近年來有使用皮內(nèi)變態(tài)反應,間接血凝試驗或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等免疫學方法進行診斷。

[防治]治療片形吸蟲病的藥物較多,可選用①硝氯酚,每千克體重4毫克~5毫克,一次日服,對童蟲無效。②硫雙二氯酚,每千克體重80毫克一100毫克,一次日服,對成蟲有效。③丙硫咪唑每千克體重10毫克一15毫克,一次口服,對成蟲有效,且對童蟲也有一定療效。④三氯苯唑(肝蛭凈),每千克體重10毫克,一次口服,對成蟲、童蟲均有效。⑥溴酚磷(蛭得凈),每千克體重12毫克,一次日服,對成蟲、童蟲均有效。⑥雙乙酰胺苯氧醚(可利芐),每千克體重100毫克,一次口服,主要對童蟲有效。[預防]①定期驅蟲,每年春秋兩季各驅蟲一次。若常年放牧,每年可進行3次驅蟲。急性病例可隨時驅蟲。在同一牧地放牧的動物最好同時都驅蟲,以減少感染源。②做好糞便管理發(fā)酵處理及滅螺工作。③保持動物飲水和飼草衛(wèi)生。在流行地區(qū)不喂生的水生飼料和不飲生水。防止在低洼草地放牧和飲水。

2.前后盤吸蟲病前后盤吸蟲病由多種前后盤吸蟲寄生于羊等反當獸的瘤胃和膽管壁上引起的,一般成蟲的危害不甚嚴重,但若大量童蟲在移行過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腸、膽管和膽囊時,可引起嚴重的以頑固性下痢為特征的疾病,甚至發(fā)生大批死亡。青壯齡羊最易感染,發(fā)病重,死亡多。該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國遍及各地,南方比北方多見,且感染率和感染強度均甚高。

[病原]前后盤吸蟲種類繁多,蟲體的大小、顏色、形狀及內(nèi)部構造均有差異。蟲體大小從數(shù)毫米至二十多毫米,肉紅色或灰白色,肥厚呈錐狀、圓筒狀或米粒狀,腹吸盤在蟲體后端,大于口吸盤,有些具腹袋。角皮光滑。蟲卵灰白色,橢圓形,卵黃細胞常集結在一端,有卵蓋,大小為(136一142)微米×(70—75)微米。生活史與肝片形吸蟲相似,毛蚴在水中侵人中間宿主小椎實螺或尖口圓扁螺,尾勘逸出螺體,附著在水草上形成囊蚴,羊吞食附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童蟲先在小腸、膽管、膽囊和真胃粘膜下寄生,最后移行達瘤胃發(fā)育為成蟲。

[流行特點]本病多發(fā)于夏秋兩季,特別是在多面或洪澇年份,在此季節(jié)中長期在湖灘地放牧,采食水淹過的青草的羊最易感染,其中吃草猛、食量大的青壯齡羊發(fā)病嚴重,甚至死亡。

[癥狀與病變]成蟲寄生于瘤胃,危害輕微。但童蟲移行于小腸、膽管、膽囊、真胃中時,危害嚴重。病羊呈現(xiàn)頑固性腹瀉,糞便成粥樣有腥臭,消瘦,高度貧血,粘膜蒼白,血液稀薄,顏下水腫。后期臥地不起,衰竭而死亡。童蟲引起的病例呈現(xiàn)高度消耗性惡病質狀態(tài)。肩前、膝壁淋巴結腫大,大網(wǎng)膜、腸系膜增厚,充滿膠樣浸潤物。真胃粘膜水腫,有出血點及童蟲附著。腸壁嚴重水腫,粘膜表面有充血區(qū)或出血斑,腸內(nèi)充滿水樣內(nèi)容物。或腸粘膜發(fā)生壞死和纖維索性炎癥,腸內(nèi)充滿腥臭味稀糞,小腸內(nèi)有很多童蟲。肝稍腫或萎縮,膽囊顯著膨大,內(nèi)有童蟲,膽管中也有童蟲。

[診斷]根據(jù)糞便中檢獲蟲卵或死后剖檢檢出大量童蟲便可確診。

[防治]參照片形吸蟲病。氯硝柳胺,每千克體重75毫克~80毫克,一次口服,對童蟲療效很好。

3.日本血吸蟲病日本血吸蟲病是由日本分體吸蟲寄生于人、牛、羊等的腸系膜靜脈和門靜脈系統(tǒng)所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俗稱血吸蟲病。主要流行于亞洲,在我國分布很廣,遍及長江沿岸及其以南各省區(qū)。本病長期危害著疫區(qū)人、畜,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和畜牧業(yè)的發(fā)展。

[病原]日本分體吸蟲雌雄異體,線蟲樣,常呈雌雄合抱狀態(tài)。雄蟲粗短,乳白色,長12毫米一20毫米,腹吸盤較口吸盤大,自腹吸盤后方,蟲體兩側向腹面卷起形成抱雌溝。雌蟲細長,灰褐色,長15毫米一26毫米,口吸盤、腹吸盤均較雄蟲小。蟲卵短橢圓形,無卵蓋,淡黃色,大小為(70一100)微米×(50—80)微米,殼薄,一側有個小棘,卵內(nèi)含已發(fā)育的毛蚴。成蟲在寄生部位產(chǎn)卵,一部分隨血流達肝臟,一部分逆流到腸壁,形成結節(jié)。結節(jié)破潰后,蟲卵人腸道,隨宿主糞便排出體外。蟲卵在水中孵出毛蚴,鉆人中間宿主釘螺,經(jīng)胞助、子胞助產(chǎn)出大量尾蚴,逸出螺體。當家畜入水時,經(jīng)皮膚或口腔粘膜受侵襲,胎兒也可經(jīng)胎盤感染。通過血液循環(huán),最后到腸系膜靜脈和門靜脈發(fā)育為成蟲。一般從尾蚴經(jīng)皮膚感染至成蟲產(chǎn)卵需30天一40天,成蟲壽命可達20年以上。

[流行特點]帶蟲的人、畜、野生動物不斷排出大量蟲卵,污染牧地、河流、湖沼、水田和低濕地等,成為傳染來源。而野生動物更是造成自然疫源地的不可忽視的傳染源。水牛在血吸蟲病流行環(huán)節(jié)中處于重要位置。釘螺是血吸蟲發(fā)育所必須的中間宿主,適宜在小河邊、湖岸、稻田、山區(qū)和平原的水邊潮濕雜草叢生的泥土中孽生,每年4月一5月和9月一10月是其活動和繁殖的主要季節(jié),也正是螺體大量釋放尾蚴的季節(jié)。羊群放牧、飲水時,接觸“疫水”而受感染。在江湖灘放牧的羊群,活動范圍大,因此有時陽性率很高。

[癥狀與病變]羊主要表現(xiàn)為漸進性消瘦,病羊肋痕外露,被毛粗亂,失去光澤,白色的羊毛因沾滿污物而變成灰色。病羊可視粘膜蒼白,大便變軟,糞粒相互粘合成團,常有粘液、粘膜,甚至有血液,部分病羊有干性咳嗽,呼吸淺而快,嚴重者臥地不起,?;匾暩共俊<毙愿腥狙蜃詈蠖嗨ソ咚劳?。輕度感染羊除體形較瘦,糞球略軟外,無明顯癥狀。蟲卵沉積于肝、腸等組織形成蟲卵結節(jié)。初期肝腫大,肝表面及深層充滿黃白色結節(jié),晚期肝臟萎縮或硬化。各段腸道都可以發(fā)現(xiàn)蟲卵沉積,以直腸段病變最嚴重,可見到瘢痕、小潰瘍和腸粘膜增厚,有時見有肉芽腫,大腸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彌漫性出血,血液隨糞便排出。擠壓門靜脈及腸系膜靜脈時,可檢出雌雄合抱的蟲體。

[診斷]在流行區(qū),根據(jù)臨床癥狀和流行資料分析可做出初步診斷,但確診和查出輕度感染動物要靠病原學檢查和血清學試驗。病原學檢查最常用的方法是糞便毛蝴孵化法,作為確診的主要依據(jù)。血清學試驗常作為輔助性診斷,應用于普查中,方法有環(huán)卵沉淀試驗、間接血球凝集試驗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

[防治]目前常用的治療藥物有:①毗喹酮,每千克體重40毫克,一次日服,療效顯著。②硝硫氰胺,每千克體重60毫克,一次日服,療效確實。

[預防]①查病治病。②捕殺作為保蟲宿主的野生哺乳動物(如鼠類),以絕后患。②查螺滅螺。③糞便管理,采取無害化處理。⑤安全用水。⑥安全放牧和安全防護。

4.莫尼斯絳蟲病莫尼斯絳蟲病是由擴展莫尼斯絳蟲和貝氏莫尼斯絳蟲寄生于羊小腸內(nèi)引起的疾病,常呈地方性流行。特別對羔羊危害嚴重,不僅影響生長發(fā)育,甚至造成成批死亡。全世界分布,我國分布也很廣,廣大牧區(qū)幾乎每年都有不少羔羊死于本病,農(nóng)區(qū)有局部流行。

[病原]擴展莫尼斯絳蟲帶狀,乳白色,長1米~6米,寬16毫米,頭節(jié)有4個吸盤,無頂突和鉤。蟲卵呈三角形或圓形,直徑50微米~60微米,內(nèi)含1個六鉤蚴的梨形器。貝氏莫尼斯絳蟲節(jié)片較寬,可達26毫米,蟲卵以四方形、六角形為多,直徑70微米~95微米。地蟥是莫尼斯絳蟲的中間宿主。隨宿主糞便排出的孕節(jié)和蟲卵,被地螨吞食。六鉤蚴在地螨體內(nèi)經(jīng)40天左右發(fā)育為成熟的似囊尾蚴,羊吃草時將此地螨吞入后,地螨被消化,釋放出似囊尾蚴,吸附于小腸上,經(jīng)37天~50天發(fā)育為成蟲。成蟲生存期2個月~6個月,過后通常自行排出體外。

[流行特點]1.5月齡~7月齡羔羊感染率最高,隨年齡增長而感染率逐步降低。流行呈現(xiàn)一定的季節(jié)性,感染高峰一般在春夏季節(jié)。因地螨的生態(tài)習性,羊在清晨及雨后來食低濕地牧草或早春未開墾過的地埂嫩草時,極易吃到地螨而受感染。

[癥狀與病變]輕度感染不表現(xiàn)明顯癥狀。嚴重感染時,初期出現(xiàn)食欲降低,喜飲水,腹瀉,糞便中混有乳白色孕節(jié),繼后出現(xiàn)貧血,清瘦,皮毛粗糙,有的有抽搐和回旋等神經(jīng)癥狀,后期常臥地不起,頭向后仰,常做咀嚼運動,全身衰竭而死亡。剖檢可見胸腔、腹腔有渾濁液體,腸粘膜、心內(nèi)膜和心包膜有小出血點,小腸卡他性炎癥,有時擴張、膨氣或套疊、扭轉。

[診斷]在患病羊的糞球表面有黃白色的孕節(jié)片,形似煮熟的米粒。將孕節(jié)做涂片檢查,可見到大量特征性蟲卵。用飽和鹽水浮集法可檢出糞便中的蟲卵。結合癥狀和流行特點便可確立診斷。

[防治]常用的驅蟲藥物有:①氯硝柳胺,每千克體重75毫克~80毫克,一次口服。②硫雙二氯酚,每千克體重80毫克~100毫克,一次口服。③吡喹酮,每千克體重10毫克~15毫克,一次日服。

[預防]消滅地螨和預防性驅蟲是預防措施中的重點。結合牧場條件,播種高質量牧草,更新牧地,能使地螨減少或絕跡。畜群不在雨后的清晨和傍晚放牧,避開地螨孽生地放牧。畜群從舍飼轉放牧前進行一次驅蟲,放牧開始后宜間隔一個月左右時間進行二次“成熟前驅蟲”,堅持數(shù)年,效益明顯。

5.腦多頭蚴病腦多頭蚴病是由寄生于犬的多頭帶絳蟲的中絳期幼蟲腦多頭蚴寄生于羊等的腦或脊髓內(nèi)引起的疾病。它是危害羔羊的一種重寄生蟲病。世界性分布,我國各省、市、區(qū)均有報道,但多呈地方性流行,并可引起動物死亡。

[病原]腦多頭蚴為乳白色半透明囊泡,圓形或卵圓形,豌豆大到雞蛋大,囊壁上有集成簇的許多原頭蚴,有100個~250個。囊內(nèi)充滿液體。羊吞食多頭帶絳蟲蟲卵而受感染,六鉤蚴鉆入腸粘膜,隨血流到達腦、脊髓中,經(jīng)2個月~3個月發(fā)育為多頭蚴。犬吞食了含多頭蚴的羊腦和脊髓,原頭蚴吸附于腸壁上經(jīng)41天~73天發(fā)育為成熟絳蟲。

[流行特點]牧區(qū)或非牧區(qū),只要有養(yǎng)犬習慣,羊均可能感染,且一年四季都有感染的可能。

[癥狀與病變]感染后1周~3周呈現(xiàn)體溫升高,類似腦炎或腦膜炎癥狀,嚴重者常引起死亡,耐過動物癥狀消失而呈健康狀態(tài)。感染2個月~7個月出現(xiàn)典型癥狀,呈現(xiàn)異常運動和異常姿勢。蟲體寄生在一側腦半球表面時,頭傾向患側,并以患側做圓圈運動,對側眼失明。蟲體寄生在腦前部時,頭低垂抵于胸前或高舉前肢步行或猛沖向前,遇障礙物后倒地或靜立不動。蟲體寄生在小腦時,知覺過敏,易驚恐,步態(tài)蹣跚,平衡失調,痙攣等。蟲體寄生在腰部脊髓時,后軀及盆腔臟器麻痹,最后死于高度消瘦或因重要神經(jīng)中樞受害。前期有腦膜炎和腦炎病變,后期可見囊體或在表面,或嵌入腦組織中。寄生部位的頭骨變薄、松軟和皮膚隆起。

[診斷]在流行區(qū),根據(jù)其特殊的癥狀、病史做出初步判斷。剖檢病畜查蟲體面確診。

[防治]施行手術摘除,但腦后部及深部寄生者則較困難。近年來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進行治療可獲得較滿意的效果。

[預防]預防本病應對牧羊犬定期驅蟲,排出的犬糞和蟲體應深埋。對野犬、狼等終宿主應予以捕殺,防止犬吃到含腦多頭蚴的羊、牛等的腦和脊髓。

6.血矛線蟲病血矛線蟲病是由捻轉血矛線蟲寄生于羊等反芻獸的真胃、小腸內(nèi)引起的,病原體致病力強,也常和其它毛圓科線蟲混合感染。世界性分布,我國遍及各地。羊群感染率可達70%~80%以上,繪畜牧業(yè)經(jīng)濟帶來十分嚴重的損失。

[病原]捻轉血矛線蟲呈毛發(fā)狀,淡紅色,頭端尖細,口囊小,內(nèi)有一角質背矛,雄蟲長15毫米~19毫米,交合傘發(fā)達,背肋呈“人”字形。雌蟲長27毫米~30毫米,眼觀可見紅白線條相間,陰門位于蟲體后半部,有明顯的陰門蓋。蟲卵無色,殼薄,大小為(75~95)微米×(40~50)微米,內(nèi)含16個~32個胚細胞。蟲卵隨宿主糞便排出,孵出幼蟲經(jīng)蛻皮發(fā)育到帶鞘的感染性幼蟲,羊隨吃草和飲水吞食感染性幼蟲而感染,經(jīng)3周~4周發(fā)育為成蟲。

[流行特點]各地流行季節(jié)多在夏末和早秋。低濕牧地有利于傳播此病,在早晚放牧吃露水草或小雨后的陰天放牧,羊更易感染。羊對捻轉血矛線蟲有“自愈”現(xiàn)象。

[癥狀與病變]急性型比較少見,以肥羔羊突然死亡為特征,死羊眼結膜蒼白,高度貧血。一般呈亞急性經(jīng)過,表現(xiàn)顯著貧血,眼結膜蒼白,下頒和下腹部水腫,被毛粗亂,消瘦,精神萎頓,放牧離群,嚴重的臥地不起,常有大便秘結,或下痢與便秘交替。病程一般為2個月~4個月,陷于惡病質而死亡,不死亡者轉為慢性,病程長達一年左右。剖檢可見胸腔及心包有積水,真胃粘膜水腫,有小創(chuàng)傷和潰瘍,大量蟲體絞結成一粘液狀團塊,小腸粘膜卡他性炎癥。

[診斷]羊群中出現(xiàn)上述癥狀輕重不同的患者,便可懷疑本病,但確診須經(jīng)糞便檢查蟲卵,并進一步做糞便培養(yǎng)檢查具有特征的感染性幼蟲,或對流行羊群,捕殺剖檢嚴重病畜檢出蟲體。

[防治]治療可選用的藥物有:兩硫咪唑,每千克體重5毫克~10毫克;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