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理解
解題技H與18個常見虛詞用法總結
一、真題導入: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023年新高考n卷】
材料一:
凡戰(zhàn),若我眾敵寡,不可戰(zhàn)于險阻之間,須要平易寬廣之地。聞鼓則進,聞金則止,無
有不勝。法曰:“用眾進止。”晉太元時,秦苻堅進屯壽陽,列陣洲水,與晉將謝玄相拒。玄
使謂苻堅曰:“君遠涉吾境,而臨水為陣,是不欲速戰(zhàn)。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
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堅眾皆曰:“宜阻潮水,莫令得上。我眾彼寡,勢必萬全?!眻栽唬?/p>
“但卻軍,令得過,而我以鐵騎數(shù)十萬向水,逼而殺之。”融亦以為然。遂麾兵卻,眾因亂而
不能止。于是,玄與謝琰、桓伊等,以精銳八千渡潮水。玄、琰進兵大戰(zhàn)潮水南,堅眾大潰。
(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
材料二:
太宗日:“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戰(zhàn)斗,多是
以小術而勝無術,以片善而勝無善,斯安足以論兵法也?若謝玄之破苻堅,非謝玄之善也,
蓋苻堅之不善也?!碧陬櫴坛紮z《謝玄傳》閱之,曰:“苻堅甚處是不善?”靖日:“臣
觀《苻堅載記》曰:‘秦諸軍皆潰敗,唯慕容垂一軍獨全。堅以千余騎赴之,垂子寶勸垂殺
堅,不果。'此有以見秦師之亂。慕容垂獨全,蓋堅為垂所陷明矣。夫為人所陷而欲勝敵不
亦難乎臣故曰無術焉苻堅之類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貴適宜。前代事跡,孰為善
此者?”靖曰:“苻堅總百萬之眾而敗于潮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吳漢討公孫述,
與副將劉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來攻漢,尚出合擊,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
宗曰:“然。得失事跡,足為萬代鑒?!?/p>
(節(jié)選自《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將,封衛(wèi)國公,世稱李衛(wèi)公。
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
涂黑。
夫為人口所口陷而欲勝口敵口不亦難乎口臣故曰無術焉口苻堅之類口是也。
二、斷句的方法與技巧:
斷句的基礎在于對文意的領會,而真正的基礎在于平時對文言文的誦讀,以增強語感,提
高能力。
此外,須掌握一定的斷句方法。
例如: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日”“云”“言”“謂”“道”等動詞來判斷人物的對
話;''蓋”“夫”“其”等發(fā)語詞常放在句首,'‘耳”“乎”“哉”“焉”“也”“耶”等語
氣詞常放在句尾。
斷句的標志詞:
1、時間、地點詞;
2、朝代、國別詞;
3、人稱、字號詞;
4、關聯(lián)詞;
5、“說”詞(云、道、謂、日等);
6、虛詞(含語氣詞);
7、表特殊句式的詞(“為……所”表被動,“……者……也”表判斷,等等)。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溫和。
B.聞金則止,金指敲擊刁斗發(fā)出的聲音,古代軍隊行動中聽到鳴金信號就停止前進。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長處,其中“片”與成語“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實現(xiàn)、成為事實,與《桃花源記》中“未果,尋病終”的“果”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苻堅與謝玄隔潮水列陣,苻堅的部下認為,應當在潮水阻擊,不讓晉軍渡河,苻堅則
想讓晉軍先渡河上岸,再以鐵騎逼殺晉軍。
B.苻堅的大軍在后撤過程中發(fā)生了混亂,不受控制,謝玄等人乘機率八千精兵渡河,兩
軍大戰(zhàn)于沈水之南,苻堅的部隊潰敗。
C.苻堅全軍大敗,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隊得到保全,苻堅帶領殘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
慕容垂的兒子慕容寶勸他乘機殺掉苻堅。
D.李靖認為,吳漢善于用兵,在討伐公孫述的戰(zhàn)斗中,分兵合擊,最終取得了勝利;唐
太宗認為,吳漢戰(zhàn)例的得失可以作為萬代借鑒。
三、概括分析題答題技巧:
1、首先要將選項中涉及的內(nèi)容,落實到原文中的相關區(qū)域。
2、其次需要將選項的內(nèi)容與原文中相關信息仔細做比照,尋找差別,要特別注意人物、
時間、地點、事件的過程與結果。
3、最后根據(jù)前兩步的分析結果,對比選項,用排除法篩選出答案。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
(2)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
14.材料二中,李靖認為泄水之戰(zhàn)苻堅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四、文言文翻譯技巧:
需要找準命題者所設置的采分點。一般來說,命題者常在文言實詞中的通假字、古今異
義詞、多義詞和詞語活用等以及特殊句式方面設置采分點,翻譯時一定要對這些詞語加以特
別注意。
采分點歸納:
(1)句子大意。要聯(lián)系具體語境進行準確翻譯,確保句子通順完整,譯出句子的大意。
(2)關鍵實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多義詞等句中關鍵詞語,翻譯時要聯(lián)系全文,結合上
下文語境仔細推敲。
(3)重要虛詞。一般情況下是《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18個虛詞,涉及句子的通順時要注意重
要虛詞的用法。
(4)詞類活用。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來確定活用詞的詞性及詞義,要將活用的詞準確
翻譯出來。
(5)固定結構。古漢語中有些不同詞性的詞,經(jīng)常連用或配合使用,形成一種比較固定的格
式,翻譯時要注意這些“習慣用法”。
(6)特殊句式。要特別注意譯出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裝句要將顛倒的語序理順,被動句要譯
出被動關系,省略句要將省略的內(nèi)容補全
五、知識鏈接:高考文言文18個常見虛詞用法總結
一、而
(一)連詞
1.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皤之穴無可寄托者。(《勸學》)
2.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3.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
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升斗之祿。(《祭十二郎文》)
4.表示轉(zhuǎn)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
5.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6.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7.表示因果關系。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8.表示目的關系。
纓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可譯為“你”“你的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三)通“如”,譯為“好像”“如同”。
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二、何
(一)疑問代詞
1.單獨作謂語,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翻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
3.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o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二)疑問副詞
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
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
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ā段宕妨婀賯餍颉罚?/p>
(三)作語氣助詞,相當于“啊
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孔雀東南飛》)
(四)通“呵”,可譯為喝斥。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喝斥他是誰。意思是檢查盤問)(《過秦論》)
三、乎
(一)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呢”。
(1)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2)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罚?/p>
2.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嗎”“呢”。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3.表揣度或商量語氣,可譯為“吧”。
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4.用于感嘆句或祈使句,可譯為“啊”“呀”等。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離騷》)
(二)介詞,相當于“于”“在”等,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譯。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
(2)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
(3)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三)詞尾,譯為“……的樣子”“……地”。
(1)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罚?/p>
(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赤
壁賦》)
四、乃
(一)副詞
L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才”“這才”“就”等。
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2.強調(diào)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3.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只”“僅”等。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
4.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
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
(二)代詞
1.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2.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這樣”。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
3.還可作連詞用,可譯為“若夫”“至于”“如果”等。
五、其
(一)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數(shù))。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2.第三人稱代詞。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可譯為“他”“它”。
秦王恐其破壁。(《廉頗藺相如列傳》)
3.活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譯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zhàn)》)
4.指示代詞,表示遠指,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
5.指示代詞,表示近指,相當于“這”“這個”“這些”。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
6.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二)副詞
1.加強祈使語氣,相當于“可”“還是”。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2.加強揣測語氣,相當于“恐怕”“大概”。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3.加強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
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三)連詞
1.表示選擇關系,相當于“是……還是……”。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2.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
沛然下雨,則苗淳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孟子見梁襄王》)
六、且
(一)連詞
1.遞進關系,可譯為“而且”“并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五人墓碑記》)
2.遞進關系,可譯為“況且”“再說”。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陳涉世家》)
3.讓步關系,可譯為“尚且”“還”。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ā而欓T宴》)
4.并列關系,可譯為“又”“又……又……”“一面……一面……”
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副詞
1.將,將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2.暫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ā妒纠簟罚?/p>
Ml
(一)動詞
譯為“像”“好像”
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促織》)
(二)代詞
1.表人稱,相當于“你”“你們”。
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
2.表近指,相當于“這”“這樣”“如此”。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
(三)連詞
1.表假設,相當于“如果”。
若據(jù)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赤壁之戰(zhàn)》)
2.表選擇,相當于“或”“或者”。
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口高帝紀》
3.至,至于。
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齊桓晉文之事》)
八、所
(一)名詞
表處所、地方。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二)助詞
1.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組成“所”字結構,表示“所……的人”"所……的事
物”“所……的情況”等。
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促織》)
2.“所”和動詞結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的作用。
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
九、為
(一)動詞
1.做,作為,當成,成為。
(1)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
(2)然后以六合為家,靖函為宮。(《過秦論》)
(3)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列傳》)
2.以為,認為。
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3.判斷詞,是。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二)介詞
1.表被動,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
吾屬今為之虜矣?。ā而欓T宴》)
2.介紹原因或目的,譯為“為了”“因為”。
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孔雀東南飛》)
3.介紹涉及的對象,譯為“給”“替”。
于是秦王不怪,為一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
4.對,向。
如姬為公子泣。(《信陵君竊符救趙》)
5.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勺g為“當”“等到”等。
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可譯為“呢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十、焉
(一)兼詞
1.相當于“于之”“于此”“于彼”。
(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論語》)
(2)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勸學》)
(3)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死焉(在這件事情上)者也。(《五
人墓碑記》)
2.相當于“于何”,譯為“到哪里”。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代詞
1.相當于“之”。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
2.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三)語氣詞
1.句末語氣詞,了,啊,呢。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
2.作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相當于“也”。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師說》)
3.置于詞尾,相當于“然”,譯為“……的樣子”“……地”。
盤盤焉,困困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阿房宮賦》)
十一、也
(一)句末語氣詞
1.表示判斷語氣。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句末語氣詞,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
即不忍其轂源,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齊桓晉文之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宮賦》)
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反詰語氣。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靖之戰(zhàn)》)
(二)句中語氣詞。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
是說也,人常疑之。(《石鐘山記》)
十二、以
(一)介詞
1.表示工具,可譯為“拿”“用”“憑著”。
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2.表示憑借,可譯為“憑”“靠”。
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3.表示所處置的對象,可譯為“把”。
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赤壁之戰(zhàn)》)
4.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5.表示依據(jù),可譯為“按照”“依照”“根據(jù)”。
今以實校之。(《赤壁之戰(zhàn)》)
(二)連詞
1.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2.表示承接關系,可不譯。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
3.表示目的關系,可譯為“來”“用來”“以致”等。
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4.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
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5.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辭》)
(三)助詞
作語氣助詞,起調(diào)整音節(jié)作用。
逆以煎我懷。(《孔雀東南飛》)
(四)動詞
1.以為,認為。
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觸龍說趙太后》)
2.用,任用。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
(五)名詞
可譯為“緣由”“原因”
古人秉燭游,良有以也?。ɡ畎住洞阂寡缣依顖@序》)
(六)通“已”,止。
無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
(七)連詞
連接上、下、東、西、往、來等字,表示時間、方位、數(shù)量等界限。
十三、因
(一)介詞
1.依照,根據(jù)。
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
2.依靠,憑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
3.趁著,趁此。
不如因善遇之。(《鴻門宴》)
4.通過,經(jīng)由。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5.因為,由于。
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夢溪筆談》)
(二)副詞
1.于是,就。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戰(zhàn)》)
2.原因,緣由,機緣。
于今無會因。(《孔雀東南飛》)
(三)動詞
1.根據(jù)。
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五蠹》)
2.沿襲,繼續(xù)。
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
十四、于
介詞
1.在,從,到。
乃設九賓禮于廷。(《廉頗藺相如列傳》)
2.”在……方面””從……中”。
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游褒禪山記》)
3.由于。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進學解》)
4.向,對,對于。
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zhàn)》)
5.被。
而君幸于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6.與,跟,同。
(1)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鄒忌諷齊王納諫》)
(2)故燕王欲結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
7.比。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
(一)介詞
1.和,跟,同。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
2.給,替。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
3.比,和..比較。
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連詞
1.和,跟,同。
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勾踐滅吳》)
(三)動詞
1.給予,授予。
生二人,公與之代。(《勾踐滅吳》)
2.結交,親附。
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
3.對付。
龐媛易與耳。(《史記口燕世家》
4.參加,參與。
蹇叔之子與師。(《蹇叔哭師》)
十六、則
(一)連詞
1.表示承接關系,譯為“就”“便”。
項王曰:“壯士!一一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鴻門宴》)
2.表示條件、假設關系,譯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
么”“就”“便”。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表示并列關系,用在分句中,可譯為“就”,或不譯。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4.表示轉(zhuǎn)折、讓步關系,可譯為“可是”“卻”“雖然”“倒是”。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5.表示選擇關系,常和“非”“不”呼應使用,可譯為“就是”“不是……就是”。
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二)副詞
1.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2.表示強調(diào),可譯為“已經(jīng)”“原來已經(jīng)”。
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靖之戰(zhàn)》)
十七、者
(一)助詞
L指人、物、事、時、地等,譯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跨區(qū)域安保協(xié)作的模式與機制研究計劃
- 2025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之相互作用
- 行政后勤員工福利政策
- 銀行工作總結務實高效創(chuàng)造價值
- 銀行工作總結協(xié)同合作共同發(fā)展
- IT行業(yè)客服工作技巧
- 2024年琵琶行原文
- 2024年美術教案經(jīng)典(9篇)
- 《宮腔鏡的臨床應用》課件
- 到期不續(xù)合同范本(2篇)
- 期末綜合試卷(含答案)2024-2025學年蘇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道法八年級上冊 第一學期期末測試卷01
- 人教版數(shù)學小學二年級上冊無紙筆測試題
- GA 1809-2022城市供水系統(tǒng)反恐怖防范要求
- 客訴品質(zhì)異常處理單
- DL∕T 617-2019 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技術條件
- 班級管理(第3版)教學課件匯總全套電子教案(完整版)
- 新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數(shù)學(全冊知識點考點梳理、重點題型分類鞏固練習)(基礎版)(家教、補習、復習用)
- 公司崗位權責劃分表
- 玻璃采光頂施工工藝
- 多聯(lián)機空調(diào)安裝技術交底記錄大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