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高級中學語文模擬題61一、單項選擇題1.
在戲劇學習活動中,學生排演悲劇,教師推薦劇目供學生選擇,下列適合的是______。A.《仲夏夜之夢》B.《阿卡奈人》C.《關漢卿》D.《被(江南博哥)縛的普羅米修斯》正確答案:D[考點]文學綜合
[解析]A項,《仲夏夜之夢》是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一部喜劇,講述了一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不是悲劇。B項,《阿卡奈人》是古希臘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一部喜劇,通過漫畫式的夸張手法和表面上很不嚴肅的訕笑打諢的場面來反映生活。不是悲劇。C項,《關漢卿》是田漢的一部歷史劇,以《竇娥冤》的寫作和上演為線索來展開矛盾沖突,塑造了元代戲劇家關漢卿的藝術形象。不是悲劇。D項,《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是古希臘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的一部悲劇,講的是普羅米修斯偷偷將火種送給人類,激怒眾神之王宙斯,被釘在高加索的峭壁上受罰,為了平凡人類的福祉而犧牲自己的故事。是悲劇。故本題選D。
2.
古代詩詞閱讀課上,教師為幫助學生理解詩詞意象,列舉了以下示例,并請學生找出“琵琶”意象不同于其他三項的句子,下列適合的是______。A.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B.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撥斷琵琶索(蘇軾《菩薩蠻·述古席上》)C.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跡》)D.誰抱琵琶涼月里,為君彈作斷腸聲(周砥《次韻發(fā)齊門》)正確答案:A[考點]閱讀
[解析]A項,詩句大意: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用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描寫了餞別宴會的盛況,該句中的“琵琶”代表歡樂。B項,詩句大意:美麗的缺月從西南方向落下,撥斷琵琶弦也無法排解相思之情,該句中的“琵琶”是抒發(fā)相思之愁的載體,代表悲涼、幽怨。C項,詩句大意:千載流傳的王昭君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該句中的“琵琶”代表悲憤、凄涼。D項,詩句大意:是誰抱著琵琶在冰涼的月色里,為您彈奏悲傷斷腸的樂曲,該句中的“琵琶”代表悲涼、凄慘。A項與B、C、D三項不同。故本題選A。
3.
“成語運用”專題課上,教師提供例句要求學生辨析。下列語句中成語運用恰當的是______。A.我國許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質量報告制度,定期向社會公眾公布檢查結果,使那劣質食品在劫難逃。B.下半年,日元不斷貶值,其勢如破竹的下跌勢頭,使已經遭受金融危機重重打擊的亞洲經濟雪上加霜。C.近年,學術造假盛行,影響極其惡劣,教育界委員呼吁,對造假者,要抓住一個,嚴打一個,以儆效尤。D.市中心商廈一樓的窗戶全部焊有粗粗的鑄鐵護欄,消防專家指出,這樣的做法是消防法規(guī)所令行禁止的。正確答案:C[考點]現代漢語基礎知識
[解析]A項,在劫難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災禍,逃也逃不脫?,F指壞事情一定要發(fā)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選項說的是“打擊劣質食品”,不符合題干語境,屬于張冠李戴。B項,勢如破竹:形容像劈竹子一樣,劈開上端以后,底下的都隨著刀刃分開了,形容節(jié)節(jié)勝利,毫無阻礙。褒義詞。選項說的是“日元不斷貶值”,不符合題干語境,屬于褒貶不當。C項,以儆效尤:用對一個壞人或一件壞事的嚴肅處理,來警告那些學做壞事的人。選項說的是“打擊學術造假”,符合題干語境。D項,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嚴格執(zhí)行法令。選項說的是“窗戶全部焊上粗粗的鑄鐵護欄”,不符合題干語境,屬于望文生義。故本題選C。
4.
閱讀《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實錄片段,按照要求答題。
師:我把文章的第1段做了一些改動,讀給大家聽聽——“當代偉大的思想家停止心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間里兩分鐘,等我們再進去的時候,便發(fā)現他在安樂椅上逝世了?!贝蠹冶容^一下,看看它與課文原文有哪些不同之處,思考修改后的表達效果有什么變化。
生1:去掉了“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這個具體的時間,這是馬克思逝世的時刻。作者永遠不會忘卻,凝聚著作者無限傷痛。沒有這一特定的時刻就無法表達作者強烈的傷感。
生2: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刪去了“最”,就削弱了馬克思的影響。把“停止思想了”改為“停止心跳了”,不能照應思想家,也不能表現馬克思一生不斷探索、不停思考的特點。
生3:去了“還不到”,不能充分表達作者對馬克思逝世的遺憾之情?!斑€不到兩分鐘”,流露出恩格斯對馬克思逝世的無限痛惜之情。
生4:“逝世”的表達過于直接?!八恕闭f得非常含蓄,表明作者不忍心說出馬克思的逝世,同時也表明了馬克思離去的安詳和無憾。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仔細,理解得很深刻。課文中還有很多語句很有表現力,請大家默讀全文,找出自己體會最深刻的語句與同學交流。
對上述教學實錄片段分析正確的是______。A.啟發(fā)性強,有助于學生掌握梳理作者情感變化的思路B.以語言學習為重點,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關注不夠C.借助教師改動后的文字,引導學生感受主題的深刻性D.引導學生揣摩語言的嚴密,豐富學生品讀語言的經驗正確答案:D[考點]教學實施
[解析]A項,“梳理作者情感變化的思路”有誤,該段文字通過理解文中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馬克思的情感,但是沒有探討情感變化情況。B項,“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關注不夠”有誤,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可以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和發(fā)散思維的能力。C項,“感受主題的深刻性”有誤,教師的目的是使學生領會字里行間作者對馬克思逝世的細微情感,沒有上升到對主題的領悟。故本題選D。
5.
教師列舉化用典故的詩句,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善于“用典”的文學傳統(tǒng),下列適合的是______。A.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陶淵明《歸園田居》)B.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C.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D.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陸游《書憤》)正確答案:D[考點]閱讀
[解析]D項,“塞上長城”運用了典故。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皇帝要殺他,他說:“自毀汝萬里長城?!标懹我源俗栽S,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wèi)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故本題選D。
6.
某版本教材設置“詞語積累與詞語解釋”單元,并編排了“豐富詞語積累”“把握古今詞義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詞義的辨析和詞語的使用”等學習活動,下列對編寫意圖的理解不正確的是______。A.引導學生了解漢語詞語的特點,通過多種方式積累詞語B.引導學生學習辨析詞義的方法,把握詞義的變化規(guī)律C.引導學生結合詞義特點,探究語言表達中詞語選擇的藝術D.引導學生忽略古今漢語的聯(lián)系和差異,統(tǒng)一進行運用正確答案:D[解析]本單元圍繞詞語積累與詞語解釋開展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古今漢語的聯(lián)系和差異,提高理解和運用詞語的能力。引導學生了解漢語詞語的特點,通過多種方式積累詞語。引導學生學習辨析詞義的方法,把握詞義的變化規(guī)律。引導學生結合詞義特點,探究語言表達中詞語選擇的藝術。故本題選D。
7.
在“探尋西方文學源頭”的主題學習活動中,教師組織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課外閱讀,談一談對古希臘文學特征的了解,學生紛紛舉例,下列不適合的是______。A.《伊利昂紀》B.《被縛的普羅米修斯》C.《阿卡奈人》D.《一千零一夜》正確答案:D[考點]外國文學
[解析]A項,《伊利昂紀》屬于《荷馬史詩》(古希臘最早的史詩)一部分,描寫部落戰(zhàn)爭(特洛伊戰(zhàn)爭)。符合題干“古希臘文學”的要求。B項,《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是古希臘“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的代表作。講的是普羅米修斯偷偷將火種送給人類,激怒眾神之王宙斯,被釘在高加索的峭壁上受罰,為了平凡人類的福祉而犧牲自己的故事。符合題干“古希臘文學”的要求。C項,《阿卡奈人》的作者是古希臘“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符合題干“古希臘文學”的要求。D項,《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最早在阿拉伯地區(qū)流傳的時間大約在公元8世紀末,定型成書則在公元16世紀,成書過程長達八九個世紀。它的內容有愛情故事、冒險故事、神魔故事、幻想故事、機智故事、歷史故事、教誨故事等。不屬于希臘作品,不符合題干“古希臘文學”的要求。故本題選D。
8.
閱讀某教師關于語文教學有效提問方法的論文,按要求答題。
對比式提問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從外部來看可以對不同文章類型的對比進行提問,也可以對同類型的不同文章進行對比式提問;從內部看主要是對一篇文章中的對比觀點進行提問。通過這樣對比式提問,能夠起到一種比較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揣摩文章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進而降低理解難度,也可以讓學生從中找出主要的中心思想,更好地學習不同的文章。
對上述教學論文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______。A.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尋求有效的提問方式是非常重要的B.對比式提問的方法,可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C.對比式提問適合所有題材的文章,可以廣泛采用D.對比式提問如果目標不明確,容易增加學生負擔正確答案:C[考點]教學設計技能
[解析]C項,說法錯誤。對比式提問適合題材類似,主題相關的文章之間的學習,不一定適合所有類型的文章,而且對比式提問也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故本題選C。
9.
閱讀《記念劉和珍君》教學實錄片段,按要求答題。
師:上課后,教師在黑板上板書題目“記念劉和珍君”,并在“君”字下畫著重號。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君”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嗎?
生:“君”是指魯迅的學生劉和珍。
生:“君”是對人的尊稱,稱呼比自己品德才能更高的人。
師:魯迅先生是一代文豪,是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但這位大文豪、思想家、革命家,卻如此恭敬地稱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學生為“君”,這是為什么呢?由此,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劉和珍是什么人?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文中找出答案吧!
對上述教學實錄片段的相關分析,正確的是______。A.采用設疑導入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B.引導學生從文章標題入手,把握文章大意C.引導學生答疑,鍛煉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D.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的線索,把握文章中心正確答案:A[考點]教學實施
[解析]A項,題干教學實錄片段中,教師通過對標題關鍵字“君”的設疑,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回答。此項分析正確。B項,教師從標題入手,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探究關鍵字中暗藏的深意,即劉和珍的品格、才能及在魯迅先生心中的地位等,而非把握文章大意。此項分析錯誤。C項,教師設疑并引導學生答疑,鍛煉的是學生的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而非語言的概括能力。此項分析錯誤。D項,教師在此部分教學中并未提及文章線索。此項分析錯誤。故本題選A。
10.
某版本教材設置了“觀察與批判”主題單元,選編了魯迅《祝?!?、施耐庵《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契訶夫《裝在套子里的人》、蒲松齡《促織》、卡夫卡《變形記(節(jié)選)》,該單元所屬的學習任務群是______。A.文學閱讀與寫作B.實用性閱讀與交流C.思辨性閱讀與表達D.科學與文化論著研習正確答案:A[解析]本單元屬于“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本單元的選文為小說,通過虛構的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jié)反映社會生活,描摹人情世態(tài),表達對人生的思索。學習本單元,要注意知人論世,在人物與社會環(huán)境共生、互動的關系中認識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關注作品的社會批判性。要了解作者如何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實現創(chuàng)作意圖,品味小說在形象、情節(jié)、語言等方面的獨特魅力,欣賞小說不同的風格類型;學習用讀書提要或讀書筆記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和見解,借鑒小說技法進行創(chuàng)作。故本題選A。
11.
閱讀下面的課堂教學實錄片段,按要求答題。
師:瑞士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爾曼·黑塞曾說過:“當我們不幸的時候,不能再好生忍受生活的時候,一棵樹會對我們說:‘平靜,平靜,瞧著我!’”那么地壇要是能說話,它會對史鐵生說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地壇,你又會對史鐵生說些什么?
生1:平息心中燃燒起來的對命運之神的怒火。
生2:人是在挫折中不斷成長的。
生3:你將從我身上感悟到些什么呢?
生4:人生難免有我這樣破敗的時候,但自然總是生生不息。
生5:對著空空的褲管,我希望你能對它說:沒有你,我依然能站起來。
師: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到的理解,要把自己的身心都放到文章中去讀。我們再來讀一遍第三段。
對上述課堂實錄片段分析不正確的是______。A.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感受、聯(lián)想,表達了不同的想法B.高中語文教學要著力于培養(yǎng)思辨能力,想象能力不是教學重點C.教師沒有進行有效的評價D.教師沒有在學生的發(fā)言之間建立聯(lián)系,不利于學生觀點的交融正確答案:B[考點]教學實施
[解析]B項,“想象能力不是教學重點”有誤,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故本題選B。
12.
為了提高學生的小說鑒賞能力,教研組嘗試在高一年級開展“小人物的命運”的專題教學,下列作品適合選人的是______。A.茅盾《子夜》B.余華《活著》C.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D.列夫·托爾斯泰《戰(zhàn)爭與和平》正確答案:B[考點]文學綜合
[解析]《子夜》主人公吳蓀甫是民族資產階級代表;《傲慢與偏見》講述鄉(xiāng)紳之女伊麗莎白和莊園地主家兒子達西先生之間的愛情故事;《戰(zhàn)爭與和平》講述四大貴族家庭的故事,以上三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不是“小人物”。《活著》講述小人物徐福貴人生的坎坷命運。故本題選B。
13.
高中學校組織教研組,圍繞“學習任務群”展開課題研討,大家各抒己見、交流分享,下列理解正確的是______。A.學習任務群就是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的一些活動B.學習任務群就是學生參與的系列綜合性社會活動C.學習任務群就是基于一定的學習任務,設計出的相關學習項目D.學習任務群就是組織學生閱讀大量的整本書,完成規(guī)定的閱讀量正確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語文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A、B、D三項說法片面、單一,沒有真正體現“學習任務群”的要求。C項說法正確。故本題選C。
14.
講解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兩句詩時,教師讓學生積累同樣運用借代手法的詩句,下列不適合的是______。A.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李白《將進酒》)B.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C.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D.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正確答案:D[考點]閱讀
[解析]題干例句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粉黛”代指六宮妃嬪。A項,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扮姽酿傆瘛?,鳴鐘鼓,吃精美的食物,代指富貴利祿。B項,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瓣汇^”代指武器,“帶吳鉤”指從軍出征。C項,運用了借代、反復、擬人的修辭手法。用“綠”“紅”來代指綠葉、紅花,以“肥”“瘦”形容人的詞語來形容海棠。D項,沒有使用借代的修辭手法。故本題選D。
15.
閱讀某高中語文教師講授《阿房宮賦》一課的教學實錄片段,按照要求答題。
師:我們在上課之始,說到古人的讀書方法是“因聲求氣”,通過反復誦讀課文來體會文章的規(guī)律。現在我們已經把課文的每一段都分別誦讀了一遍,下面請大家自由地誦讀課文,然后談一談自己的感悟,看一看誰的感悟多。
(學生自由誦讀課文,讀完之后,紛紛舉手談自己的感悟)
生1:本文表面寫的是阿房宮,實質是表達“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觀點。
師:這正是賦體的特點之一:體物寫志。(板書“體物寫志”,然后簡單地加以解釋)
生2:本文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
生3:句式也有特點,運用了大量的四字句、六字句,節(jié)奏感非常強。
師:這正是賦體的第二個特點:鋪采摛文。(板書“鋪采摛文”,然后簡單地加以解釋)
師:請同學們看一下屏幕,我們一起來小結一下賦體的特點。
(多媒體顯示:賦是介于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體裁,講求字句的整齊和聲調和諧,描寫事物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而于結尾部分往往發(fā)一點議論,以寄托諷喻之意)
師: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我們通過誦讀的方法學習了這一篇千古名文。在反復誦讀中,我們對文章的主旨和寫作特點有了深刻透徹的了解。希望同學們課后再反復地誦讀,也希望今后的早讀課上,同學們能放聲誦讀文章。
(布置課后作業(yè):背誦全文)
對上述教學實錄片段評析不恰當的是______。A.在自由誦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達成總結課文內容及寫作特點的目標,體現了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視為課堂教學主體的教學思想B.學生自由誦讀課文并領悟文章內容和寫作特點,從學生回答的實際情形來看,大家很好地掌握了文章的特征C.如果學生不能了解賦體的特點,在閱讀中必然難以讀出應有的節(jié)奏感,故教師應把對賦的教學放在教學之初,而不能放在結束部分D.在教學中教師反復強調誦讀課文,體現了在古詩文教學過程中誦讀教學是最主要的教學方式正確答案:C[考點]教學實施
[解析]C項,表述錯誤。從這一教學片段中可以看出,學生對賦體特點的把握是在誦讀并分析文章的過程中逐步獲得的,相比較在上課之初由教師傳授賦體的理論知識的教學來說,學生自己分析,自己體悟,最后教師再加以強調鞏固,不僅學生的主體地位會被充分發(fā)揮,而且他們的理解會更加深刻,也更易于進行創(chuàng)新性學習,教學的效率被大大提高。故本題選C。
二、案例分析題(共40分)閱讀《促織》教學實錄片段,完成下列2小題。
師:不知同學們對《促織》的情節(jié)內容是怎么看的?有沒有什么思考和想法?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
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師:哇!你的這句話提醒了我,我個人覺得用宋代詩人陸游的這句詩來概括評價《促織》的情節(jié)是恰當的。同學們,你們認為呢?(學生想了一會兒,有人舉起了手)
生1:有道理。因為文章的情節(jié)起起伏伏;成名一會憂,一會喜。
生2:《促織》展開的情節(jié)內容與這句宋詩包含的內容意思較吻合。
師:能結合課文情節(jié),用自己的話作具體分析嗎?(學生邊讀、邊找、邊劃。過一會兒,學生舉起了手)
生3:成名被刁蠻的小吏報到縣里擔任里正,捕不到滿意的蟋蟀,被杖打了。
師:很好。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報里正,遭杖刑”,這是成名“一落”,真的是“山窮水盡”了。那又如何“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生3:“時村中來一駝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資詣問?!薄笆稠?,簾動,片紙拋落。拾視之,非字而畫:中繪殿閣,類蘭若。后小山下,怪石亂臥,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薄俺煞磸妥阅?,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躡跡披求,見有蟲伏棘根?!?學生選用課本中的句子讀)
師:能具體地說說情節(jié)內容嗎?
生3:成妻向紅女白婆占卜得紙團,成名根據紙團上所畫之情景,終于捕捉到了一頭很好的促織。全家喜慶,希望滿懷。這不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嗎?(學生熱烈鼓掌)
師:很好!同學的概括分析能力真的很不錯。其實,就是“按圖索蟲,終獲佳品”,成名真的是“柳暗花明”了,這是“一喜”。(教師小結沒多久,一個學生又舉起了手)
生4:我覺得說得還不夠完整。正在成名舉家慶賀時,萬沒想到,成子卻弄死了促織。這真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薄3擅南M茰缌?。此時沒想到的事又發(fā)生了,成子害怕,投井自殺。對于成名夫婦而言,這無疑是雪上加霜。他們悲痛欲絕,又陷入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地步。
師:很好。同學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小說的情節(jié)內容。蟲子被兒子弄死了,兒子又投井自盡,這是成名的“二落”。那又如何“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生4:一番英勇善斗,這只劣蟲斗敗了村中少年馴養(yǎng)的“蟹殼青”,接著又斗敗了宮中名蟲“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從此,成名因禍得福,走出了“山重水復”,走向了“柳暗花明”。(學生又鼓掌)
師:我們的同學不僅熟悉文章情節(jié)內容,還能邊梳理邊分析。真是難能可貴。成名的兒子魂化小蟲,英勇善戰(zhàn),打敗了所有的蟲子,這就是他從“山重水復”,走向了“柳暗花明”。這又是“一喜”。
師:結合文本,同學們對《促織》的情節(jié)作了梳理、分析和評價?!洞倏棥返那楣?jié)確實如此:故事情節(jié)波瀾起伏,變化多端,曲折生動。你覺得蒲松齡為什么要設計這樣的情節(jié)內容?(請同學們討論)
生5:有可讀性,讓人感興趣。
師:回答也不錯。但想一想:蒲松齡沒什么用意嗎?
生6:揭露社會的黑暗,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
師:好。我們把兩位同學的理解結合起來就較完整了。設置這樣的情節(jié),既能引人入勝,又能更充分、深刻地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荒謬、苛酷及給百姓帶來的災難。這就是小說情節(jié)的妙處和魅力,正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嘛。
問題:1.
請闡釋該教師是怎樣引導學生梳理課文情節(jié)內容的。正確答案:教師引導學生梳理課文情節(jié)內容的過程如下:
(1)首先,利用學生的智慧,用兩句宋詩來概括《促織》的情節(jié)??梢钥闯?,該教師教學之前不光備教案,還備學生,即關注課堂上學生自主生成的問題。這樣的課堂才會有生機,才能教會學生怎么學。這堂課的處理,應當說是教師觀念轉變、理念提升的一個重要載體,反映了新課標下學生的角色行為問題。
(2)其次,師生合作探究《促織》情節(jié)內容和“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兩句宋詩的關系。即課文情節(jié)中哪些體現了“山重水復疑無路”,哪些體現了“柳暗花明又一村”。該教師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交流、去發(fā)言。本堂課就體現了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平等的、互動的對話過程。
(3)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課文情節(jié)設置的目的性和效果。設置這樣的情節(jié),既能引人入勝,又能更充分、深刻地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荒謬、苛酷及給百姓帶來的災難。進而讓學生真切感受作者設置情節(jié)的用意。
2.
為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該教師采用了哪些教學方法?請寫出其中兩種并加以簡要分析。正確答案:(1)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是一種注重相互合作、強調探究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其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優(yōu)勢明顯。案例中,師生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解決串起《促織》的故事情節(jié),彼此間的思想碰撞與交流對話,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心靈與情意,增加了學生的言語與體驗。
(2)啟發(fā)教學法。案例中,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發(fā)揮了自身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教師通過設置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努力思考,積極發(fā)言,從而使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創(chuàng)新性地利用兩句宋詩,了解《促織》的情節(jié)內容。教師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習慣,順著學生的思緒發(fā)展因勢利導,帶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因而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實效。
閱讀下面的學生習作,完成下列2小題。
矮紙斜行閑作草
①我愛北國那獵獵狂風,掀起歷史的塵埃,傲骨錚錚;我愛那萬綠叢中一抹殷紅,一枝獨秀,留萬世芬芳;我更愛如水的江南,恬靜的溪流浣出女子的秀雅,梆梆的搖櫓小調中透著歌喉的婉轉細潤。
②在奔騰的江流中,不息向前的生命力使萬物不由得向更遠處拼搏、追求。誠然,生命于世人而言,是一場不可遏止的洪流。如果不想被擁擠的浪拍打在岸上,就必須鼓足勇氣,一爭高低,直至看到盡頭,融入那無垠的蔚藍。然而,若看到的盡頭便是真的盡頭,那么一番搏斗后,終究也是成了波瀾不驚的大海,但有時候平靜的海面,竟不如湖水般澄澈透明,能映出一顆純真的心。
③在這不停的追求中,作為一個奔跑者,是否錯過了鼓掌者才能感悟到的那一份平靜?
④并非每一個人都擁有可以和豹子媲美的腿,并非每一個夢都在遙不可及中等待追尋,也并非每一次撥足狂奔的盡頭都有鮮花和掌聲。
⑤曾經,有一位名人立于山之高處,低吟“一蓑煙雨任平生”。他淡淡一笑,拂去功名,獨立江頭,看滔滔江水,飲一尊清酒,與其說他是失意之士,不如說他是一位鼓掌者。徘徊于江頭,見明月之升,他慨然鼓掌:“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辈灰妭榈乃紤伲齾s仕途的苦悶,只因蘇子有一顆獨立于世外的心,無畏于奔騰的洪流將身心帶向何方,只求清風明月常存于心。觀萬物之變,立于不變之處,方能無美于天地,邀飛仙同游,極宇宙之無窮。
⑥這是蘇子的旁觀,以無欲之心,體察萬物,世界縱然瞬息間面目皆變,他依舊可以在一旁鼓掌,為這無窮的宇宙之美。以魚蝦為伴,以麋鹿為友,飄飄而去,羽化成仙。
⑦當你不去奔跑時,何不立于一旁,為他人歡呼鼓掌呢?
問題:3.
請從第④、⑤段中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⑥段中找出一處病句,分別改正。正確答案:錯別字:
第④段“撥足狂奔”應為“拔足狂奔”,第⑤段“一尊清酒”應為“一樽清酒”。
第⑥段病句:世界縱然瞬息間面目皆變,他依舊可以在一旁鼓掌。
病因:語序不當,虛詞位置不當。
可改為:縱然世界瞬息間面目皆變,他依舊可以在一旁鼓掌。
4.
請指出該習作的兩個優(yōu)點,并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正確答案:優(yōu)點一:修辭手法的運用。
這篇文章開頭運用排比句,層層深入,突出江南之美,照應題目。接著作者將奔跑者與鼓掌者的姿態(tài)進行對比,然后一個轉折,點出“作為一個奔跑者,是否錯過了鼓掌者才能感悟到的那一份平靜”。這句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優(yōu)點二:虛實相生。
文中以蘇子為例,寫出他作為路邊鼓掌之人,卻從中體察世間萬物,最后飄飄而去,羽化成仙的逍遙情態(tài)。如“他淡淡一笑,拂去功名,獨立江頭,看滔滔江水,飲一樽清酒”,這是作者運用了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對蘇子進行描寫。作者顯然不能看見蘇子當時的情態(tài),于是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為我們展現了蘇子寫下“一蓑煙雨任平生”名句時的情狀,生動形象。
優(yōu)點三:引用詩句。
作者對《赤壁賦》的內容信手拈來,不僅增添了文章的可信度,也從側面證明了“當你不去奔跑時,何不立于一旁,為他人歡呼鼓掌”的觀點。在追求輝煌和“無欲者”的生動對比中,“無欲者”能夠完成人生的絕美畫卷,深化了文章主旨,表達了作者豁達的思想。(寫出兩點即可)
三、教學設計題(共65分)閱讀文本材料和具體要求,完成下列3小題。
課文原文
蘇武傳
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移中廄監(jiān)。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北M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
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p>
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y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莸瓤?,輿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迸e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蔽湓唬骸氨緹o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找陨砀嗖菀?,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且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p>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莸雀髦盟?。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積五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后,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械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
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呼,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p>
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
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淞粜倥彩艢q,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
課文介紹
該課文為某版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的第二課,同單元另外三篇課文為《屈原列傳》《過秦論》《伶官傳序》。
單元介紹
學習本單元,要“回到歷史現場”,鑒賞作品的敘事藝術和說理藝術,領會其中體現的歷史觀念、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理解史家對筆下人物的認識和評價,把握論者的觀點和論述方式,學習和借鑒他們思考社會現實問題的態(tài)度和方法;豐富文言文的語言積累,學會在具體語境中分辨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把握古今漢語的差異與聯(lián)系。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相關要求
精讀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理解欣賞作品的語言表達,把握作品的內涵,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讀寫作經歷,發(fā)揮想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發(fā)現。根據詩歌、散文、小說、劇本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發(fā)現作者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造。
學生情況
高二年級第二學期,班額50人。
教學條件
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PPT,播放音頻、視頻文件,能夠投影實物。1.
根據上述材料,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并具體說明確定的依據(不可照抄材料)。正確答案:教學目標:
(1)了解班固及《漢書》,積累文言基礎知識,反復誦讀,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結構及主要內容,把握文章主題。
(2)鑒賞本文運用多種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技巧。
(3)分析蘇武形象,學習蘇武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和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
(4)品味歷史傳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審美價值。
設計依據: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上教學目標關注了文學閱讀與寫作的要求,使學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提升文學欣賞能力,實現了“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整合,立足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
(2)教材。本文講述了漢武帝時期,中郎將蘇武奉命出使匈奴,歷經19年漫長孤寂的艱辛歲月,壯年出征白發(fā)乃歸,歷經磨難不辱使命,雖遭受無數艱難困苦,但始終心向祖國的故事,體現了主人公蘇武堅強不屈、重義守節(jié)、誓死捍衛(wèi)國家尊嚴的節(jié)操,譜寫了一首蕩氣回腸的英雄史詩,令人景仰、追慕。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走近人物,重點分析蘇武的形象,把握故事的情節(jié),展現蘇武的崇高氣節(jié),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帶動重點文言字詞的理解,品味文本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審美價值,并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德育教化。
(3)學情。高中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學生對文言文并不陌生,但他們的認識和理解還停留在表層,因此在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品味、感悟,幫助他們進入文本,鑒賞人物形象及寫作技巧,提升文言文的鑒賞能力。[考點]文言文教學設計
2.
選擇其中一個具體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個教學片段,簡要說明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正確答案:教學目標:分析蘇武形象,學習蘇武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和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
教學片段:
(一)朗讀切入,整體感悟
教師出示蘇武牧羊的圖片,引導學生體會蘇武的精神品格,并想象蘇武在匈奴的生活經歷。
(二)研讀課文,深入分析
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勾畫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做好批注,暢所欲言說感受,教師巡視反饋,指導學生立足文本,說清理由。
第一,分析蘇武形象
1.閱讀重點句子:學生自主閱讀文章,整體感知蘇武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人物形象。
2.學生發(fā)揮想象:想象衛(wèi)律、李陵勸降的情形,體會他們不同的說辭態(tài)度,并明確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二人與蘇武的關系不同,且二人的地位與修養(yǎng)不同,衛(wèi)律是因罪株連而降,而今成為單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技三基三嚴模擬試題與參考答案
- 2024國家電投福建核電招聘69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第11課 古代戰(zhàn)爭與地域文化的演變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
- 《第一單元 算法與程序設計初體驗 1 小貓漫步》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南方版(湖南)(2019)信息技術六年級下冊
- 2025年無線接入網用的手機合作協(xié)議書
- 22 陳涉世家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冊語文同步教案(統(tǒng)編版)標簽標題
- 第6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單元備課方案
- 14《荷塘月色》《我與地壇》群文閱讀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 2025年河南對外經濟貿易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及答案1套
-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
- 《列夫·托爾斯泰》-完整版PPT
- DB32-T 2705-2014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監(jiān)理規(guī)程-(高清現行)
- 高考古代詩歌鑒賞復習教案
- 負數的認識1202
- After-Effects影視特效設計教程完整版全套ppt課件
- 中國鐵塔建設維護工作培訓PPT通用通用課件
-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Book 2 Unit 1 Text A
- 醫(yī)療設備清單
- 《夏夜多美》課件(ppt)
- SHD干燥機說明書(英)
- 藍色卡通風格研學旅行報告PPT講座學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