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演化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1頁
地球的演化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2頁
地球的演化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3頁
地球的演化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4頁
地球的演化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節(jié)地球的演化46億年前新生代新近紀、古近紀白堊紀中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古生代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泥盆紀第四紀一、地層和化石1、地層:地層——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2.化石——記錄地球歷史的“文字”(I)含義:

多數(shù)是古生物的遺體,(如貝殼、骨骼等),貝殼化石魚的骨骼化石

少數(shù)是古生物活動的遺跡,(如足印、糞便等)??铸埖淖阌』铸埣S便化石(2)特點:

不同時代的地層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時代的地層往往保存著相同或近似的化石。(3)作用:確定地層的時代和順序。例如:含三葉蟲、大羽羊齒化石的,為古生代地層;含恐龍化石的,為中生代地層。三葉蟲化石,為古生代地層恐龍化石,為中生代地層(4)研究意義:根據(jù)地層組成物質的性質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層沉積時的環(huán)境特征。紅色巖石層指示氧化環(huán)境黑色頁巖并含黃鐵礦指示還原環(huán)境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破碎的貝殼指示濱海環(huán)境研討1:地層和化石(1)是不是所有的生物的遺體,或者每一種生物所有的組成和器官都能成為化石呢?不是,化石的形成和保存需要一定的條件(2)古生物化石是怎樣的形成的?A.生物本身具有不易毀壞且易形成化石的硬體部分,如硬殼、骨骼等;而只有在特殊條件下,硬體和軟體才能一起被保存下來。例如:密封于琥珀內(nèi)栩栩如生的昆蟲化石;B.生物死亡后必須盡快地被沉積物所掩埋,這樣才能避免腐爛或被其他動物所吞食。C.埋藏下來的生物遺體必須經(jīng)石化(如礦物質的充填或交代作用、植物的炭化作用等)才能形成化石。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任務。植物孢粉是指植物在繁殖期間撒出的孢子和花粉的總稱。當孢粉離開母體撒落在地面,就會被一層層地掩埋在土層或泥炭層中。孢粉數(shù)量巨大(例如,一棵山毛櫸樹一年可撒出4億?;ǚ郏?,在與空氣隔絕的情況下,一部分孢粉可長期存留下來。因而,可根據(jù)孢粉的形態(tài)來判別母體植物的種屬,這成為推測地質時期植被及其相應氣候的依據(jù)。1.在我國遼寧南部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層中,樺屬花粉占優(yōu)勢,而現(xiàn)在樺木林已退縮到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qū)。樺樹為喜冷耐旱植物。據(jù)此分析我國遼寧南部近8000~10000年來氣候的大致變化情況。2.為什么說,孢粉化石對于恢復古地理環(huán)境和古氣候具有重要價值?p30活動題:氣候逐漸變暖、變濕。因為樺樹喜冷耐干,遼寧南部發(fā)現(xiàn)樺屬花粉,如今北移。植物對于氣候的變化反應靈敏。通過孢粉化石能判斷出地質年代的植被類型和植被數(shù)量的多少,從而分析出當時的氣候特征和古地理環(huán)境。地球歷史劃分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顯生宙。

宙→代→紀地質年代:1.概念:地殼中不同地質時代地層的具體行程時間和順序。2.劃分依據(jù):地層順序、生物演化階段、地殼運動和巖石年齡等。3.劃分單位:二、地球的演化史:地質年代表【合作學習】閱讀P32-35,描述各個歷史時期的海陸演化、動物與植物的演化特點。地殼運動劇烈,

海洋占據(jù)主導,晚期出現(xiàn)陸地。劇烈變動,形成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雛形。陸地面積空前擴大。形成現(xiàn)代地貌格局及海陸分布海生無脊椎動物到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末期大滅絕。爬行動物盛行,鳥類產(chǎn)生。末期經(jīng)歷大滅絕,恐龍絕跡。哺乳動物、靈長類出現(xiàn),第四季出現(xiàn)人類蕨類繁生、樹木茂密裸子植物迅速發(fā)展被子植物大發(fā)展無生命到有生命,單細胞到多細胞,(海綿和藻類)原始生物到真核生物。(一)前寒武紀:(1)時間:指古生代寒武紀以前的時期,大約經(jīng)歷了40億年。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2)演化特點:海陸演化:巖漿活動劇烈,火山噴發(fā)頻繁,地殼運動劇烈,出現(xiàn)若干大片陸地?;鹕絿姲l(fā)鐵礦石海陸演化: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標志著地球進入了一個生命大發(fā)展的階段。原核生物真核生物藻類植物出現(xiàn),海生無脊椎動物出現(xiàn)(二)顯生宙-----寒武紀以來的時期按照早晚順序,顯生宙依次劃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1.古生代:(1)海陸演化:地殼運動劇烈

,陸地面積增加,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雛形基本形成,我國東北、華北抬升為陸地。(2)生物演化: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古生代早期:珊瑚化石三葉蟲化石古生代中期:脊椎動物——魚類原始魚類原始魚類化石古生代后期:一部分魚類逐漸演化成兩棲類,動物從海洋向陸地發(fā)展。兩棲類化石原始兩棲類古生代中后期:蕨類植物繁盛蕨類植物化石蕨類植物1.古生代:幫助記憶2、中生代:(1)海陸演化:陸地面積空前擴大。環(huán)太平洋地帶地殼運動劇烈,形成高大山系。(2)生物演化:動物:爬行動物盛行,后期向鳥類發(fā)展,末期恐龍滅絕原始鳥類、恐龍原始爬行動物植物:裸子植物占主要地位松樹蘇鐵銀杏2.中生代:幫助記憶3、新生代(1)海陸演化:發(fā)生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形成現(xiàn)代地貌格局及海陸分布(2)生物演化:新生代生物復原圖靈長類(哺乳動物猿猴)原始人類動物:哺乳動物大發(fā)展,出現(xiàn)靈長類,第四紀出現(xiàn)了人類梨蘋果植物:被子植物大發(fā)展現(xiàn)代被子植物世界上最早的草本被子植物化石3.新生代:幫助記憶地球有悠久的過去,生物的出現(xiàn)和進化只是其中的一段,人類的歷史更是短暫的一瞬間。地球演化史有力的證實了“自然界總是不斷發(fā)展的”這一真理,證明了新陳代謝是宇宙萬物的普遍規(guī)律。研討2:研討1:地球演化史古生代屬于顯生宙,上一個時代是元古宙,下一個代是中生代。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又合稱晚古生代。動物群以海生無脊椎動物中的三葉蟲、軟體動物和棘皮動物最繁盛。在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相繼出現(xiàn)低等魚類、古兩棲類和古爬行類動物。魚類在泥盆紀達于全盛。石炭紀和二疊紀,昆蟲和兩棲類繁盛。古植物以海生藻類為主。據(jù)此探究下列問題:古生代早期是海洋無脊椎動物發(fā)展的時代。(1)海洋無脊椎動物發(fā)展的時代是哪一時期?(2)哪一時期是地質史上重要的成煤期?(3)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種滅絕事件發(fā)生在哪一時期?古生代后期是地質史上重要的成煤期。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種滅絕事件發(fā)生在古生代末期。在地質時期,地球表面經(jīng)歷過幾次大冰期氣候,即震旦紀大冰期、石炭—二疊紀大冰期和第四紀大冰期。大冰期之間相隔2億~3億年,為大間冰期。讀圖1-31,完成相關任務。(1)在圖中標出幾次大冰期,并大體估算其持續(xù)時間。(2)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質歷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規(guī)模滅絕時期。據(jù)圖推測,當時的氣候分別有什么特點?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氣候寒冷,降水偏多氣候溫暖,降水偏少P36活動題在地質時期,地球表面經(jīng)歷過幾次大冰期氣候,即震旦紀大冰期、石炭—二疊紀大冰期和第四紀大冰期。大冰期之間相隔2億~3億年,為大間冰期。讀圖1-31,完成相關任務。(3)據(jù)圖歸納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的特點。處于波動變化之中,冷熱干濕交替出現(xiàn),變化周期長短不一;經(jīng)歷了三次大冰期,溫暖期較長,寒冷期偏短。濕潤期與干旱期相互交替,中生代以干旱期為主,新生代以濕潤期為主。

在掌握生物進化與環(huán)境演變簡史中,重點抓住以下幾條線索:1、時間變化:

前寒武紀→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