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解析版)-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_第1頁
岳陽樓記(解析版)-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_第2頁
岳陽樓記(解析版)-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_第3頁
岳陽樓記(解析版)-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_第4頁
岳陽樓記(解析版)-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30岳陽樓記

(2023?四川廣安?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題。

【甲】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

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

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

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陽樓記》節(jié)選)

【乙】

江3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⑨,北合漢沔④,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

灌?,與海相若。清河⑥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巴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

dkll”

nic?

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⑧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篷戶甕牖⑨無所不快;

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

照之以明月,此皆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纏睹其為快也哉!

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趙郡蘇轍記。

(蘇轍《黃州快哉亭記》節(jié)選)

【注】①江:長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壯闊。③沅湘:沅江、湘江。④漢沔:漢江、沔江。⑤浸灌:

水勢浩大。⑥清河:張君(張懷民)的家鄉(xiāng)。⑦齊安:黃州。⑧會計:是指征收錢谷,管理財務行政等事

務。⑨篷戶甕牖:篷戶,用篷草編門;甕牖,用破甕做窗。⑩烏:哪里。

1.用“/”為下面句子斷句。(限斷一處)

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百廢具興

(2)星進亦憂,退亦憂一

(3)以覽觀江流之勝

(4)今張君不以峰為患—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屬予作文以記之投以骨

B.揖西山之白云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C.基流奔放肆大基正色邪

D,或異二者之為烏睹其力快也哉

4.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誰與歸?

(2)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

5.【甲】【乙】兩文都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融敘事、寫景、議論、抒情于一體,都體現(xiàn)出了古人

一的人生態(tài)度。但兩文“樂”的內(nèi)涵不同,【甲】文之“樂”是,【乙】文之

“H”旦

_____________o

【答案】1.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2.同“俱”,全、都這樣勝景被貶官3.B

4.(1)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與誰一道歸去呢?(2)流到赤壁的下面,波浪滾滾,如同大海一樣。5.豁

達樂觀愛國愛民的情懷隨遇而安的曠達胸懷

【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作答時可結(jié)合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來分析。

“清河張君夢得”是主語,“謫居齊安”是動賓結(jié)構(gòu),在劇中做謂語和賓語,通常主語和謂語中間要

斷開,因此“清河張君夢得”后面要斷開;句意:清河張夢得,被貶官后居住在齊安。故斷句為:清河張

君夢得/謫居齊安。

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作答時可結(jié)合句意來分析加點字詞的意思。

(1)句意: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具:同“俱”,全、都。

(2)句意: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是:這樣。

(3)句意:用來觀賞長江的勝景。勝:勝景。

(4)句意:張夢得不把被貶官而作為憂愁。謫:被貶官。

3.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連詞,來/介詞,把;

B.兩個“之”都是助詞,的;

C.代詞,代指長江/副詞,或許;

D.名詞,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動詞,是;

故選B。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作答時應注意如下重點字詞的意思:

(1)微:(如果)沒有。斯人:這種人(指前文的“古仁人”)=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是賓語前

置句。歸:歸依。

(2)至:至IJ。之:助詞,的。下:下面。浸灌:浸,灌,意思都是“注”,此處指水勢浩大。相若:

相似。

5.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對比閱讀。

甲文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采取獨善其身的態(tài)度,落得清

閑快樂,但他認為個人的榮辱升遷應置之度外,他和古仁人不同,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

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更是體現(xiàn)了他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

乙文作者暢言“快哉”二字,不僅因為快胡亭所處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曠神怡,而且因為宦途失意

之人如果“不以物傷性”,則無論處于什么環(huán)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間”而獨得其快。作者肯定張夢得不

以物傷性,自放于山水之間的那種“何適而非快”的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

綜合以上即可知,兩篇文章都體現(xiàn)了古人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結(jié)合甲文“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可知,甲文的“樂”是“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的情懷;

結(jié)合乙文“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篷戶甕牖無所

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可知,乙文的“樂”是“自放山水

之間”隨遇而安的曠達胸懷。

【參考譯文】

【甲】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

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guī)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

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

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雖然如此,

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

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唉!我曾經(jīng)探求占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匕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

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當心系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

關(guān)注國家安危。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

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

誰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長江出了西陵峽,才進入平地,水勢奔騰浩蕩。南邊與沅水、湘水合流,北邊與漢水匯聚,水

勢顯得更加壯闊。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滾滾,如同大海一樣。清河張夢得,被貶官后居住在齊安,于是他

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來觀賞長江的勝景。我的哥哥子嵯給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張夢得不把被貶官而作為憂愁,利用征收錢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釋放自己的身心,這是他心中

應該有超過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編門,以破瓦罐做窗,都沒有覺得不快樂,更何況在清澈的長江中

洗滌,面對著西山的白云,盡享耳目的美景來自求安適呢?如果不是這樣,連綿的峰巒,深陡的溝壑,遼

闊的森林,參天的古木,清風拂搖,明月高照,這些都是傷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傷憔悴而不能忍受

的景色,哪里看得出這是暢快的呢!

元豐六年十一月初一,趙郡蘇轍記。

(2023?甘肅蘭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班級開展范仲淹形象探究活動。請你根據(jù)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

小題

【材料一】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與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為陜西經(jīng)略副使最知延州,擔起西北邊

疆防衛(wèi)重任.這首詞即作于這一時期。

【材料二】

岳陽樓記?(節(jié)選)

范仲淹

①嗟夫!子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③是進亦憂,退亦憂。④然則何時而樂耶?⑤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

樂而樂”乎?、捺?!微斯人,吾誰與歸?

【注】慶歷三年(1043),范仲淹以參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項政治改革方案,為守舊派

所不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对狸枠怯洝纷饔谒梧囍葜輹r。

【材料三】

邠州建學記(節(jié)選)

范仲淹

慶歷甲申歲,予參貳國政①,親奉圣謀,詔天下建郡縣之學,俾②歲貢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為邵城守。暑事③之三日,謁夫子廟,通守太常王愕土稷告予日:“奉詔建學,其材出

于諸生備矣。今夫子廟隘甚,群士無所安?!眹h改卜④于府之東南隅。地為高明,遂以建學,并其廟遷焉。

明年夏,厥功⑤告畢

增其廟度,重師禮也;廣其學宮,優(yōu)生員也。談經(jīng)于堂,臧書于庫,長廊四回,室從而周,總一百四

十橙,廣廈高軒,處之顯明,士人洋洋,其來如歸。且曰:“吾黨居后稷、公劉之區(qū),被二帝三王之風,

其吾君之大賜,吾道之盛節(jié)歟!敢不拳拳服膺?,以樹其德業(yè)。”

【注】①貳國政:指范種淹任樞密副使和參知政事二職,②俾;使。③署事;到而門上任。④改卜:

另行選擇、⑤厥功:指建學堂工程。⑥服膺:牢記在心中

6.“長煙落日孤城閉”一句中的“孤城”即指詞人鎮(zhèn)守的延州。根據(jù)這首詞的內(nèi)容,你認為延州傍晚

時分的景象是怎樣的?請用你自己的話描述。(不得抄寫原文)

7.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的字詞。

文言詞句方法解釋

查閱詞典法:①返回②歸還③歸附,歸屬④結(jié)

(1)吾誰與歸

局,歸宿(填序號)

(2)通守太常王博士

課內(nèi)遷移法:有司業(yè)、懵才為之師

稷告予

(3)今夫子廟睡甚聯(lián)想詞語法:心胸狹睢

(4)廣廈高軒,處之結(jié)合語境法:前文有“地為高明,遂以建學”—

顯明

8.如果將材料二劃分為兩個層次,下列劃分恰當?shù)囊豁検?)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zhuǎn).①②/③④⑤⑥

9.請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廣其學宮,優(yōu)生員也。

10.宋代沈作吉吉評價范仲淹“文正公真一世英杰”。結(jié)合上面三則材料內(nèi)容,概括范仲淹被贊為“一

世英杰”的原因。

【答案】6.例如:秋天到了,延州在層層山嶺的環(huán)抱之中,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

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

長煙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7.③古代學官的統(tǒng)稱。小光線明亮8.C

9.(1)不因為外物的好壞而高興,不因為自己的得失而悲傷。

(2)擴大學宮,優(yōu)待生員。

10.因為范仲淹心系祖國,為國效力,有著憂國憂民的情懷,還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

樂而樂”的遠大政治抱負。

【解析】6.本題考查詩歌畫面描繪。作答時可結(jié)合句意以及合理的想象來分析。

例如:天氣極冷,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看不到大雁的影子,崇山峻嶺里升起了長煙,落日西

沉,暮靄沉沉,邊塞被層層的山嶺闈繞著,孤零零的城門緊緊地關(guān)閉著。

7.本題考查文言實詞。作答時可結(jié)合句意或題干提示的方法來分析。

①空:“吾誰與歸”的意思是:我同誰一道呢?歸:歸依,歸附,歸屬。故選③。

②空:課內(nèi)遷移法“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的句意:有司業(yè)和學官當他們的老師。“通守太常王博士

稷告予”的意思是:邠州通判負責祭祀的學官王稷告訴我。博士:古代學官的統(tǒng)稱。

③空:“心胸狹隘”的意思是:意思是氣量非常小。隘:小?!敖穹蜃訌R隘甚”的意思是:如今孔夫

子廟太狹小。因此這里的“隘”意思是:小。

④空:結(jié)合語境法“地為高明,遂以建學”可知,這里說的是把地勢高光線明亮的地方用來建學堂,

因此可推測“廣廈高軒,處之顯明”中的“顯明”意思是:光線明亮。

8.本題考查劃分層次。

①②③④⑤句是講述古仁人不同于因外物或喜或悲的人的原因,并由此引出作者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

抱負,⑥句則感嘆沒有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故選Co

9.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作答時應注意如下重點字詞的意思:

(1)以:因為。喜:高興。悲:悲傷。

(2)廣:擴大。優(yōu):優(yōu)待。

10.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分析人物形象。

《漁家傲?秋思》中范仲淹一年又一年駐守邊塞,卻不能盡早回家與家人團聚,他渴望戰(zhàn)爭結(jié)束,希

望可以在英雄的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報效祖國的英雄氣概躍然紙上。《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

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作者范仲淹雖身居江湖,但心憂國事,雖遭貶責,仍然不在意自身的安危,他憂

國憂民的情懷令人動容;根據(jù)《邠州建學記》中“增其廟度,重師禮也;廣其學宮,優(yōu)生員也”“吾黨居

后稷、公劉之區(qū),被二帝三王之風,其吾君之大賜,吾道之盛節(jié)歟!敢不拳拳服膺,以樹其德業(yè)”可知,

范仲淹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彰顯君主的仁德,一心一意為國效力。

【參考譯文】

【材料二】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

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

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

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沒有這種人,

我同誰一道呢?

【材料三】慶歷甲申年,我參與決定樞密院、中書二府大政,親自遵照圣上旨意,下詔書命令天下州

縣興建學校,使每年推舉的士人全部出自州縣學堂。

第二年春天,我請求擔任邠州知州。處理公事第三天,拜謁了孔夫子廟,邠州通判負責祭祀的學官王

稷告訴我說:“奉圣旨興建學堂,才俊從諸位士子中產(chǎn)生,已經(jīng)齊備了,如今孔夫子廟太狹小,讀書人無

安身之處?!庇谑巧套h改動(廟址),選擇在州府的東南角,地勢高光線明的地方用來建學堂,連同夫子廟

-一塊遷移到這兒。第二年夏天,該工程宣告完畢。

增大廟的尺度,這是推重師禮;擴大學宮,這是優(yōu)待生員。在大堂談論經(jīng)書,在書庫珍藏書籍。長廊

迂回曲折,環(huán)繞學舍四周,總計一百四十個柱子。寬廣的廈房高高的窗戶,置身其中感覺光線明亮。眾位

學子高高興興來到如同回到家中,都說:“我們這些人居住在后稷、公劉創(chuàng)業(yè)的地方,沐浴唐堯、虞舜、

夏商周三王的醇厚風俗,豈不是我圣君的賜福,我文道的盛大節(jié)日嗎?怎么敢不銘記于心不忘,來樹立其

厚德大業(yè)啊!

(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題。

【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仲淹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卒,諸羌?來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賊亦不敢輒犯其境。元昊請和,

召拜樞密副使巴王舉正⑤懦默不任事,諫官歐陽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請罷舉正用仲淹,遂改參知政事。仲

淹日:“執(zhí)政可由諫官而得乎?”固④辭不拜,愿與韓琦出行邊。命為陜西宣撫使,未行,復除@參知政事。

會王倫寇淮南,州縣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誅之。仲淹曰:“平時諱言武備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可乎?”

守令皆得不誅。

(選自《宋史?范仲淹傳》)

【注】①羌:中國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稱。下文“元昊”,為黨項族,西夏開國皇帝。②樞密副使:

官職名。③王舉正:北宋人,時任參知政事。同句“舉正”亦指此人。④固:堅持,執(zhí)意?⑤除:拜官授

職。

11.請用“/”標出下面語句的朗讀停頓。(標注兩處)

平時諱言武備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可乎

1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

(1)予嘗棗古仁人之心棗:

(2)微斯人微:

(3)遂改參知政事遂:

(4)畬為陜西宣撫使畬: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故賊亦不敢輒犯其境。

14.請簡要概括【乙】文寫了范仲淹的哪些事?

15.請結(jié)合【甲】【乙】兩文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語的內(nèi)涵。

【答案】11.平時諱言武備/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可乎12.(1)求:探求(2)微:如果沒有(3)

遂:于是(4)命:任命13.(1)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2)因此西夏軍隊也不敢

輕易侵犯他所統(tǒng)轄的地區(qū)。14.(1)治軍、治邊有方,使外敵不敢犯其境,人心安定。(2)淡泊

名利,甘愿放棄不合規(guī)矩的升職。(3)愿為朝廷分憂,巡視邊關(guān)。(4)直言敢諫,使沒守住城

池的州縣官吏免受處決。15.范仲淹把儒家傳統(tǒng)的仁愛思想發(fā)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

樂”,就是以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樂在后。以利民為宗旨,積極進取。無論社會環(huán)境有利還是困苦,

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在范仲淹的從政生涯中,他多次上書,強言直諫,雖屢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

始終未改。就像乙文中寫他治軍、治邊有方,巡視邊關(guān)為朝廷分憂。為民請命,憂民之憂,救人之困,這

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精神的核心。

【解析】11.本題考查劃分文言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解答時,應了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會有感情

的朗讀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并能根據(jù)句子中詞語的意思含義來劃分句子節(jié)奏。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

頓,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

本句的意思是:平時忌諱講完武備,遇到敵人進犯時卻專門責令州縣官員以死殉職,能這樣做嗎?

“平時諱,言武備”講了平時情況,“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是現(xiàn)在追責,具有轉(zhuǎn)折的意思,應斷開。

“可乎”表示反問,應斷開。

故斷句為:平時諱言武備/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可乎

1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時,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

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1)句意為:我曾探求過古時仁人的心境。求,探求:

(2)句意為:如果沒有這種人。微,如果沒有;

(3)句意為:于是任命范仲淹為參知政事。遂,于是,就:

(4)句意為:任命為陜西宣撫使。命,任命。

1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冊k調(diào)、換、

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的時候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到倒裝句

就要按現(xiàn)代漢語語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1)重點詞:以,因為:喜,高興;悲,悲傷。該句用了互文手法,翻譯為: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

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重點詞:故,所以;賊,這里指金人;亦,也;輒,總是,動不動就,這里指“輕易”;犯,侵

犯;境,邊境。

14.本題考查概括故事情節(jié)。

根據(jù)乙文“仲淹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卒”可知,這里主要寫了,范仲淹賞罰分明,愛護部屬;

根據(jù)乙文“諸羌來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賊亦不敢輒犯其境”可知,范仲淹治軍、治邊有方,使外敵

不敢犯其境,人心安定;

根據(jù)乙文“仲淹日:‘執(zhí)政可由諫官而得乎?'固辭不拜”可知,主要寫了范仲淹淡泊名利,甘愿放

棄不合規(guī)矩的升職;

根據(jù)乙文“愿與韓琦出行邊。命為陜西宣撫使,未行,復除參知政事”可知,范仲淹愿為朝廷分憂,

巡視邊關(guān)

根據(jù)“會王倫寇淮南,州縣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誅之。仲淹日:'平時諱言武備寇至而專責守臣

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誅”可知,范仲淹為州縣官吏敢于進諫,使沒守住城池的州縣官吏免受處決,保

全了他們的性命。

15.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主旨的把握。

根據(jù)甲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可知,其意思是: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

人快樂之后才快樂;

根據(jù)范仲淹的生平來看,范仲淹把儒家傳統(tǒng)的仁愛思想發(fā)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就是以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樂在后。以利民為宗旨,積極進取。無論社會環(huán)境有利還是困苦,都不

能動搖心中的信念;

根據(jù)甲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可知,

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他進也憂慮,也憂愁。在范仲淹的從政生涯中,他

多次上書,強言宜諫,雖屢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始終未改。

根據(jù)乙文“仲淹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卒”、“諸羌來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賊亦不敢輒犯其境”、

“仲淹日:'執(zhí)政可由諫官而得乎?‘固辭不拜”、“愿與韓琦出行邊。命為陜西宣撫使,未行,復除參

知政事””、“仲淹日:'平時諱言武備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誅”等可知,范仲淹治

軍、治邊有方,巡視邊關(guān)為朝廷分憂。為民請命,憂民之憂,救人之困,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精神的核心.

【參考譯文】

【乙】范仲淹做將軍時,賞罰分明,愛護部屬。羌人各部有來歸降的,都能推心置腹的接待,所以金

人不敢輕易擾亂邊境。西夏元昊請求與宋朝交好后,范仲淹被升為樞密副使。王安石怯懦不能成事,諫官

歐陽修等便進言說范仲淹有將相之才,請求罷免王安石任用范仲淹,于是任命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說:怎能因為諫官的言論就做宰相呢?于是堅決推辭,表不愿意與韓琦同去戍邊。后被任命為陜西

宣撫使,沒有成行,乂被除去參知政事一職。趕上王倫在淮南造反,州縣官吏不能堅守城池的朝廷就要處

死他們。范仲淹說:無人造反的時候不提養(yǎng)兵蓄銳的事,有人造反了又要殺守城之臣,能這樣做嗎?于是

州縣官吏才保全了性命。

(2023?江蘇常州?模擬預測)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題。

[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范文正公仲淹貧悴咒依②睢陽③朱氏家,常與一術(shù)者游。會術(shù)者病篤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

善煉水銀為白金,吾兒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奔匆云浞脚c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⑥,內(nèi)⑥文正懷中,文正

方辭避,而術(shù)者氣已絕。后十余年,文正為諫官,術(shù)者之子長,呼而告之日:“而⑦父有神術(shù),昔之死也,

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咒當以還汝?!背銎浞讲捉鹗谥?,封識宛然久

(選自蘇軾《范文正公文集》)

【注】①貧:缺少財物,貧困。悴:憂,憂愁。②依:寄居。③睢(sui)陽:古地名,今河南境內(nèi)。

④篤:嚴重。⑤封志:封存并加標志。⑥內(nèi):同“納”,放入。⑦而:你。⑧俾:使。⑨成立:長大。⑩

封識:即標志。宛然:依然如故。

16.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

①微斯人()

②使人呼文正而告曰()

③吾疊煉水銀為白金()

④不足以付()

17.與所給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

A.殺之以應陳涉(《陳涉世家》

B.以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C.不以物喜(《岳陽樓記》)

D.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記》)

18.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2)文正方辭避,而術(shù)者氣己絕。

19.范仲淹死后,后人在祭文中稱譽他“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師于來者”。結(jié)合乙文,你覺得范仲淹

身上哪些品質(zhì)值得后人垂范?

【答案】16.如果沒有叫,派擅長,善于能夠,值得17.C18.(1)不

因外物和自己的處境的變化而悲喜,在朝廷做官,則為平民百姓憂慮,被貶謫到邊遠地區(qū)做官,則替君主

擔憂。(2)范仲淹正想推辭,術(shù)士己經(jīng)氣絕身亡。19.正直,不貪財。

【解析】16.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①句意:如果沒有這種人。微:如果沒有;

②句意:請人找來范仲淹說。使:叫,派;

③句意:我有將水銀煉為白金的方法。善:擅長,善于;

④句意:不能將這些給我兒子。足以:能夠,值得。

17.考查一詞多義。

例句中“以”的意思為“因為”。

A.來;

B.如果;

C.因為;

D.用;

故選C。

18.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

(1)以:因為;廟堂:指朝廷。之:定語后置的標志。

(2)方:剛剛;絕:斷絕。

19.考查人物形象。

根據(jù)“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識宛然”可知其為人誠信,不貪戀錢財。

【參考譯文】

[乙]范仲淹早年貧困,住在睢陽一姓朱的人家內(nèi),經(jīng)常和一個術(shù)士往來。術(shù)士病危請人找來范仲淹說:

“我有將水銀煉為白金的方法,但是我兒子還小,不能將這些給我兒子就托付給你了!然后就把他的

方法和一斤白金封好放在了范仲淹的懷中,范仲淹剛剛推辭他就死了。后幾年中范仲淹做了諫官,而那個

術(shù)士的兒子也長大了,便找到了告訴他說:“你父親有冶金的辦法,過去他死的時候你還小,所以拜托我

收藏,現(xiàn)在你長大了!應該還給你!”。然后那出秘方和金子給他,就和當年封存的一樣!

(2023?陜西西安?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傾楫摧,

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此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

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洵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選自《岳陽樓記》)

【乙】滕子京負大才,為眾忌疾,自慶陽帥謫巴陵,憤郁頗見辭色。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

恐后貽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患無隙以規(guī)之。子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

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憂而忱;后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在諫故人耳。

(選自《過庭錄》)

20.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

(1)春和量明

(2)橘傾楫舉

(3)正審無隙以規(guī)之

(4)以節(jié)抵文正______

21.下列各項中加點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以書抵文正何以戰(zhàn)

B.不以物喜以其境過清

C.自康樂以來策之不以其道

D.皆以美于徐公是亦不可以己乎

2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

23.從【甲】【乙】兩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樣的可貴品質(zhì)?

【答案】20.(1)陽光或日光;(2)折斷或斷裂;(3)擔心;(4)書信(信

21.B22.(1)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2)然而滕子京豪邁自負,很少聽進別人

規(guī)勸(很少接受別人的話)。23.(1)以治國安邦為己任(愛國精神),先憂后樂,具有曠達胸襟和遠

大的政治抱負;(2)愛惜人才,關(guān)心友人(重視友情)。

【解析】20.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

①句意: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日子。景:陽光或日光;

②句意:桅桿倒下,船槳折斷。摧:折斷或斷裂;

③句意:范仲淹擔心沒有機會規(guī)勸他?;迹簱?;

④句意:寫信給范仲淹。書:書信。

2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以:介詞,把/介詞,憑借:

B.以:都是“因為”的意思;

C.以:表示時間的界限或范圍,用法同現(xiàn)代漢語的“以”/介詞,按照;

D.以:動詞,認為/與“可”連用,表示許可,用法同現(xiàn)代漢語的“以”;

故選Bo

2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

(1)句中重點詞語有: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句中重點詞語有:然:然而;罕:很少。

23.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的把握。

根據(jù)【甲】文"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

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其意思是他們不因為外物的好壞

和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的人為君王擔憂。這樣在朝為官

也擔憂,在野為民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

在天下人快樂之后再快樂"吧?)”可知,范仲淹以治國安邦為己任(愛國精神),是一個先憂后樂,具有

曠達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之人;根據(jù)【乙】文“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后貽禍。然滕豪邁自

負,罕受人言,正患無隙以規(guī)之(其意思是范仲淹和他同齡,兩人關(guān)系很好,也很愛惜他的才華,害怕以

后他遭到迫害。但是滕子京豪邁自負,很少聽人勸,范仲淹擔心沒有機會規(guī)勸他。)”,“其意蓋在諫故人

耳(其意思是他的意思大概就在于想規(guī)勸好友了)”等關(guān)鍵句分析可知,范仲淹愛惜人才,關(guān)心友人,十

分珍視友情.

【參考譯文】

(乙)滕子京很有才華,遭到許多人的嫉妒,從開始的慶陽帥被貶到巴陵,他的悲憤郁悶之情常常表

現(xiàn)在文章中和臉上。范仲淹和他同齡,兩人關(guān)系很好,也很愛惜他的才華,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但是滕

子京豪邁自負,很少聽人勸,范仲淹擔心沒有機會規(guī)勸他。滕子京忽然寫信給范仲淹,請他寫一篇《岳陽

樓記》。所以《岳陽樓記》中寫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

的意思大概就在于想規(guī)勸好友了。

(2023?遼寧盤錦?校聯(lián)考三模)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選自《岳陽樓記》)

【乙】

王巴帝第五子元杰也。嘗于邸中為假山,費數(shù)百萬。既成召僚屬置酒共觀之眾皆嘆美,坦②獨俯首不

視"王強使視之,理旦:,“但見血山耳,安得假山!”王驚問其故,對曰:“坦在田舍時,見州縣催稅,

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滿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時,帝頷亦為假山未成,

聞之亟毀焉。

(選自《綱鑒易知錄》,有刪改)

【注釋】①王:指益王趙元杰,字明哲。②坦:姚坦,當時在益王府任職。③帝:宋太宗。

24.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予獨愛蓮多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B.吾誰與歸云歸而巖穴暝(《醉翁亭記》)

C.王驚問其故溫故而知新(《論語》)

D.愚時,帝亦為假山未成非獨賢者有盡心也(《魚我所欲也》)

25.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嘗于邸中為假山,費數(shù)百萬。

26.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三處)

既成召僚屬置酒共觀之眾皆嘆美

27.閱讀【甲】【乙】兩文,完成下列各題。

(1)兩文采用的表達方式不同,【甲】文主要運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而【乙】文主要

運用了的表達方式.

(2)選文【乙】中姚坦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姚坦的言行是選文【甲】中哪句話的真實寫照?

【答案】24.D25.(1)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曾經(jīng)在府里修建了一座假山,花費了數(shù)百萬。26.既成/召僚屬/置酒共觀之/眾皆嘆美

27.(1)議論;敘述

(2)姚坦關(guān)心百姓,敢于直言。姚坦的言行是選文甲中“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寫照。

【解析】24.本題考查一詞多義,注意根據(jù)語境確定詞義。

A.結(jié)構(gòu)助詞,的/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B.動詞,歸依/動詞,聚攏;

C.名詞,原因/名詞,舊的知識;

D.指示代詞,這;

故選D。

25.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

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1)重點詞:以:因為;“物喜”“己悲”: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重點詞:嘗:曾經(jīng);于:在:為:修建;費:花費。

26.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文言文斷句首先要讀懂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可以準確斷句。句

子意思讀不懂的時候,也可根據(jù)虛詞、對話、修辭、句子結(jié)構(gòu)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習慣句式等斷句。

句意:建成以后,益王召集同僚下屬,置辦酒席共同觀賞假山,眾人都夸贊假山漂亮。“既成”做狀

語,指假山建造完成,在其后應斷開一處;“召僚屬”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語“益王”,在其后應斷開一

處,“眾皆嘆美”是一處省略句,省略了賓語“假山”,在其前應斷開一處,故斷句為:既成/召僚屬/

置酒共觀之/眾皆嘆美。

27.本題考查表達方式、人物品質(zhì)、內(nèi)容的理解。

表達方式一共有五種: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

結(jié)合甲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知表明了作者的觀點,接著運用對比論證了古仁人“居廟堂之高

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得出了結(jié)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可知贊美了古代

仁人賢士心懷祖國、將個人得失榮辱置于國家利益之下。據(jù)此可知運用的是議論的表達方式:

結(jié)合乙文可知,它主要講述了一件事,益王耗費/巨資建J'一座假山,官僚下屬紛紛贊美,只有姚坦

沒有趨炎附勢,而是舉出老百姓的悲苦的遭遇,以此勸告益王不要貪圖享受,要愛惜民力,這件事被唐太

宗知道后,也停止了修建假山,而且還毀掉了山。據(jù)此可知,這篇短文主要通過記敘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主

要運用了敘述的表達方式。

人物品質(zhì):從乙文“眾皆嘆美,坦獨俯首不視”“但見血山耳,安得假山”等句可以看出姚坦,敢于

直言;從“但見血山耳,安得假山”“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可以看出姚坦關(guān)心百姓。

甲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正好是姚坦的言行的真實

寫照。

【參考譯文】

乙文: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個兒子,叫趙元杰。曾經(jīng)修建了一座假山,花費兒百萬。建成以后,益王

召集同僚下屬,置辦酒席共同觀賞假山,眾人都夸贊假山漂亮,而姚坦卻獨自低著頭。益王強迫他看假山,

他說:“我只看到血山,哪里有什么假山呢?”益王很驚訝,問他原因,姚坦說:“我在田間時,看見州

縣的官吏督促交稅,上下?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滿身。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稅筑成

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當時唐太宗也在修建假山,還未完成,聽到姚坦的話之后馬上命人毀山。

(2023?湖北黃岡?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各題。

【甲】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傾楫摧;

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蘇軾)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

軾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誰與守?”驅(qū)使復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

禁軍且為我盡力?!彼熘|南長堤。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至若春和景明()

(2)吾誰與燈()

(3)軾廬于其上()

(4)孕全其城()

29.下列各組句子中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于:軾廬于其上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B.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C.以:使官吏分堵以守以中有足樂者

D.其:卒全其城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

30.用“/”給文中劃線句子斷句,斷兩處。

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

31.翻譯下面的文言語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誰與守?

32.甲文中“微斯人”“斯人”指的是“”(用原文語句填空),乙文中“軾廬于其上,

過家不入”體現(xiàn)了蘇軾在抗洪中(用1個四字成語填空)的品質(zhì).

【答案】28.日光,陽光:一道,一起;搭建草房,造房;最終、最后29.A

30.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31.(1)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

悲。

(2)(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眾就都會逃跑,誰和我一起守城呢?32.古仁人“以

身作則”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一馬當先”

【解析】28.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1)句意: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景:日光,陽光。

(2)句意:我同誰一道呢?歸:一道,一起。

(3)句意:蘇軾在大堤上搭了一間草房居住。廬:搭建草房,造房。

(4)句意:最終保全了徐州城。卒:最終、最后。

29.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于:介詞,在/介詞,在;

B.之:助詞,的/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

C.以:介詞,來/連詞,因為;

D.其:代詞,那/代詞,他;

故選A,

30.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句意:河水將要沖進城里,事情很緊迫了,你們雖然是禁軍也要暫且為我效力。

“河將害城”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事急矣”是一個主謂句,二者都是獨立的句子,中間應斷開;“雖”

是連詞,引出下文的敘述,故“雖”和“矣”之間應斷開。故斷句為: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

力。

31.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注意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做到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字詞:以,因為:物,外物;己,自己。這一句運用了互文的修辭,翻譯時注意不要將上下

兩句意思分開。

(2)重點字詞:皆,都:奔走,逃跑?!拔嵴l與守”是倒裝句,應為“吾與誰守”。

32.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

甲文中,根據(jù)“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可知他們的心態(tài)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

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

而樂’”,因此作者最后感嘆“微斯人,吾誰與歸”中的“斯人”即“古仁人”。

乙文中“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蘇軾不躲避洪水,率領(lǐng)士卒修筑長堤,天天住

在堤上,由此可見蘇軾是一個忠于職守、身先士卒、愛護百姓的人,對自己的工作盡職盡責,勤于政事,

除以上成語外,還可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一馬當先”等來概括他的品質(zhì)。

【參考譯文】

【乙】蘇軾調(diào)任徐州。黃河在曹村附近決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濫,從南清河溢出,匯聚在徐州城下,

水不斷匕漲不久就要泄進城里,城墻即將被沖毀,城里的富人爭著逃出城去避難。蘇軾說:“如果富人都出

「城,民心一定會動搖,誰和我一起守城呢?”于是將富人們趕回城中。蘇軾到武衛(wèi)營去,把卒長叫出來

說:“河水將要沖進城里,事情很緊迫了,你們雖然是禁軍也要暫且為我效力。”于是修筑東南方向的長堤。

蘇軾在大堤上搭了一間草房居住,即使經(jīng)過家門也不入,派官吏們分別在城墻各處守衛(wèi),最終保全了徐州

城。

(2023?湖北咸寧?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傾楫摧,薄暮

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節(jié)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

游之日風日清和潮平于熨叫時有小舫往來,如蠅頭細字,著鵝溪練②上。取酒共酌,意致閑淡。亭午

風漸勁,湖水汩汩有聲,千帆結(jié)陣而來,亦甚雄快。日暮,炮車云③生,猛風大起,湖浪奔騰,雪山涵涌,

震撼城郭。予時四望慘淡,投箸而起,愀然④以悲,汝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慶帥左遷此地⑤,郁郁不得志,增城樓為岳陽樓。既成,賓僚請大合樂落之⑥,子京日:“直

須憑欄大哭一番乃快?!狈豆跋葢n后樂”之語,蓋亦有為而發(fā)夫?

(節(jié)選自袁中道《游岳陽樓記》)

【注釋】①熨:像被熨煲過一樣。②練:喻指像白絹一樣的東西。③炮車云:像炮車一樣的云。④愀

然:憂愁的樣子。⑤滕子京在慶州統(tǒng)領(lǐng)軍隊抗敵,但后來以耗費國家資財?shù)淖锩粡椲?,貶官到岳州。⑥

請大合樂落之:請典禮大樂慶祝落成。

33.下列選項中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通過記事、記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情感或發(fā)表作者見解,甲、乙

兩文和我們學過的《小石潭記》都屬于這種文體。

B.古人以“騷人”來泛指文人,這種說法最早就出自于《岳陽樓記》中的“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C.甲文中的“錦鱗”指美麗的魚,運用了借代的手法。

D.乙文中的“亭午”,是時間名詞,意思是“正午”。

3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以慶帥左遷此地不以物喜

B.范公“先憂后樂”之語先天下之憂而憂

C.投箸也起感極砥悲者矣

D.直須憑欄大哭一番乃快乃重修岳陽樓

35.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

游之日風日清和潮平于熨

36.翻譯下面的文言語句。

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②予時四望慘淡,投箸而起……

37.甲、乙兩文段都使用四字詞語來描繪景物,并且都既有寫景,又有o甲文運用對比手法

寫景,一明一暗,對比鮮明;乙文按順序?qū)懢?,給人以不同的感受。

【答案】33.B34.D35.游之日/風日清和/潮平于熨36.①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

的人的思想,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表現(xiàn),為什么呢?

②我這時環(huán)顧四周一片慘淡,放下筷子站立起來……37.議論,或議論、抒情時間

【解析】33.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B.這種說法最早出自于屈原的《離騷》;

故選Bo

34.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