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專升本考試公共事業(yè)管理之管理心理學復習筆記_第1頁
2021年度專升本考試公共事業(yè)管理之管理心理學復習筆記_第2頁
2021年度專升本考試公共事業(yè)管理之管理心理學復習筆記_第3頁
2021年度專升本考試公共事業(yè)管理之管理心理學復習筆記_第4頁
2021年度專升本考試公共事業(yè)管理之管理心理學復習筆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管理心理學筆記

第一章管理心理學概述

第一節(jié)管理心理學研究對象與內容

一、管理心理學研究對象:人心理現象及期規(guī)律。

二、管理心理學研究內容:

寫1、個體心理:處在組織管理過程中個人心理活動。

2、群體心理:是群體成員之間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下形成心理活動。

3、組織心理:組織整體動態(tài)變化過程中所體現出來心理現象。

三、管理心理學與有關學科關系。

1、管理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

普通心理學:研究人心理活動普通規(guī)律科學。研究范疇涉及:人心理過程和個性。

管理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聯系與區(qū)別。

①管理心理學要運用普通心理學提示人心理活動普通規(guī)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動中詳細化,理

解人心理活動規(guī)律是管理一種重要方面。普通心理學中關于心理過程和個性知識都會在管理中發(fā)

揮作用。

②普通心理學與管理心理學關系是基本理論與詳細應用關系,管理心理學以普通心理學為基

本,并在此基本上研究管理過程中人心理活動特殊規(guī)律。

2、管理心理學與工程心理學聯系與區(qū)別

①管理涉及兩某些內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學研究對象是人與機器關系,是研究人與機器、環(huán)境互相作用過程中人心理活動

規(guī)律。管理心理學研究對象是人與人關系,是研究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互相作用過程中人心理活動

規(guī)律。

③工程心理學和管理心理學研究對象都涉及到人心理問題。從工程心理學發(fā)展方向來看,必

然涉及管理心理學研究,管理心理學也需要工程心理學研究內容和成果予以豐富和補充。

3、管理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聯系與區(qū)別

社會心理學研究對象是群體中人們彼此之間發(fā)生互相作用狀況卜所產生心理活動規(guī)律。重要

涉及:

1、個人心理活動對群體心理活動影響2、群體心理活動對個人心理活動影響

3、個人與個人之間心理活動互相作用、互相影響4、群體與群體之間心理活動互相作用、

互相影響

這些內容在公司管理領域中詳細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學研究內容。社會心理學知識在企事業(yè)管

理中運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學基本內容。

4、管理心理學與組織行為學聯系與區(qū)別

管理心理學側重研究組織管理過程中心理因素,而組織行為學側重研究組織管理過程中行為

因素。由于在實踐過程中人心理因素與行為因素是統(tǒng)一,因而管理心理學與組織行為學研究內容

存在重復交叉現象。

第二節(jié)管理心理學和產生和發(fā)展

一、管理心理學形成理論準備:

1、心理技術學:(斯騰)研究基本方向是解決人適應機器問題。

2、霍桑實驗:(梅奧)開始于1924年她提出理論被稱為“人群關系”美國心理學界則公認她

是工業(yè)社會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

3、群體動力理論:(勒溫)理論被稱為“場”理論。她以為,人心理、人行為決定于內在需

要和周邊環(huán)境互相作用。

4、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她以為,人需要可分為五類: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

實現需要。這些需要從低向高發(fā)展,形成金字塔形層次。

二、管理心理學產生和發(fā)展

1、管理心理學在美國一一產生與發(fā)展:

1958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專家黎維特出版了《管理心理學》。

美國是管理心理學發(fā)源地,也是當前世界上管理心理學研究比較發(fā)達國家。

2、管理心理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

1979年后來,國內管理心理學才逐漸得到發(fā)展

第三節(jié)管理心理學研究原則和辦法

一、管理心理學研究原則

1、客觀性原則:管理領域中一切心理現象都是一種客觀存在事實,它是和活動外部條件和

內部條件互相聯系。

2、聯系性原則:人心理現象與外部環(huán)境刺激、主體狀況和反映活動緊密地聯系著。

3、發(fā)展性原則: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處在運動與發(fā)展之中,因此管理心理學研究也要貫徹

發(fā)展性原則。

二、管理心理學研究辦法

1、觀測法:是在尋常不作人工干預自然和社會狀況下,有目有籌劃地直接觀測組織中人行

為研究辦法

2、實驗法:是研究者有目地通過嚴格控制或創(chuàng)設條件,積極地引起被試者行為變化。

3、調查法:是通過收集各種有頭材料間接理解組織中人心理活動辦法。調查辦法有談話法、

問卷法等。

4、測驗法:是依照預先制定原則化測量表對人心理品質進行測量辦法。

5、個案法:也叫案例法。

三、管理心理學各種研究辦法優(yōu)缺陷

1、觀測法:長處:使用以便,所得材料真實

缺陷:只能悲觀等待關于現象發(fā)生,難以對所獲材料進行數量解決,難以擬定某種行為現象

真正因素。

2、實驗法:長處:研究者處在積極地位,可有籌劃引起某種行為現象發(fā)生;研究者可以控

制一切無關變量,系統(tǒng)操縱作為自變量變化條件;研究者可以使某種行為在相似條件下重復發(fā)生,

重復觀測驗證

缺陷:實驗室人為性及對心理現象過度簡化,因而所得成果與實際狀況存在一定差距

3、調查法:(1)談話法:長處:談話法簡樸易行,便于迅速獲取資料

缺陷:由于關于被試者心理狀態(tài)結論必要從被試者自己回答中尋找,因此具備較大局限性

(2)問卷法:長處: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廣泛材料,且能對成果進行數量解決

缺陷:所得材料普通較難進行質量分析,因而難以把所得結論直接與被試者實際行為進行比

4、測驗法:長處:可在短時間內理解許多人一種或各種特點,且能從數量上比較個人之間

差別

缺陷:當前所使用測驗量表還不夠完善,信度和效度數低

5、個案法:長處:能提供變化動態(tài)方面看法,對于組織內部問題診斷和糾正極有協(xié)助

缺陷:用該辦法歸納出來結論往往缺少普遍性,此外,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這

對研究者來講,是一種限制因素

第四節(jié)學習管理心理學意義

一、學習管理心理學意義

1、有助于管理者樹立以“人”為中心管理理念。

2、有助于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統(tǒng)一。

3、有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

4、有助于加強政治思想教誨工作。

二、管理心理學與以人為本管理理念關系

人是公司主體,是人、財、物諸生產要素中最重要要素,因而也是管理核心。管理心理學以

分析組織中人心埋與行為為重心。人是一切事業(yè)基本,人是管埋基本,也是因此需要管埋因素及

目。當代管理特點之一就是強調以“人”為中心管理,要做到這一點,就應當掌握人在管理過程

中心理活動規(guī)律。而管理心理學就是研究管理過程中人心理活動規(guī)律一門學科,因而,學習管理

心理學知識,不但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管理過程中人心理活動規(guī)律性知識,并且有助于管理者樹立

以“人”為中心管理理念

第二章管理心理學基本理論

第一節(jié)管理學理論

管理學理論:1、古典管理理論2、行為科學理論3、當代管理理論

一、古典管理理論

與古典管理理論重要思想與觀點

1、初期管理理論產生于18世紀下半期

重要代表有:亞當斯密她代表作是《富國論》,她提出了勞動分工學說。

大衛(wèi)李嘉圖:她以為以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為基本,工人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是二資、利潤和地租源流。

2、老式管理理論是依照公司近年管理實踐經驗積累而成一整套管理理論和辦法。

1、英國數學家巴貝奇,她發(fā)展了亞當。斯密勞動分工學說。

2、艾末生,她概括了管理效率十二原則。

3、科學管理理論。

1、美國泰羅。代表作:《科學管理原理》(19)。

2、法國法約爾。代表作:《工業(yè)管理與普通管理》(19)。她提出管理不同于經營,只但是

是經營六種職能活動之一,她強調了五種職能,即籌劃、組織、指揮、協(xié)調、控制,還提出了

14條管理原則。

3、德國韋伯。代表作:《社會組織與經濟組織理論》。她提出了抱負行政組織體系理論。

強調必要建立不受個人情感影響而在任何狀況下都合用規(guī)則和紀律。

4、美國古利克:把各家厄關管理職能理論加以系統(tǒng)化而提出了有名管理七職能論。分別是:

籌劃、組織、人事、指揮、協(xié)調、報告、預算。

5、英國厄威克:提出合用于一切組織八項原則

二、行為科學理論重要思想及觀點

“行為科學”學派強調人行為,以為從人行為本質中激發(fā)動力,才干提高效率。它研究內容

涉及:人本性和需要、行為動機、人際關系等:

1、人際關系理論:20世紀代后期,美國梅奧和羅特利斯伯創(chuàng)立了行為科學基本理論,并推

動了行為科學理論發(fā)展。

2、行為科學理論:20世紀40年代,行為科學理論獲得較大發(fā)展,重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a、人類需要理論:①美國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②美國赫茨伯格,勉勵因素一保健因素

理論。③弗魯姆,“盼望理論”。

b、人性管理理論:側重研究同公司管理有頭所謂“人性”問題。

①美國工業(yè)心理學家麥格雷戈。提出X理論和理論兩種對立管理理論②阿吉里斯,提出了

“不成熟一成熟理論”

C、群體行為理論:側重研究公司中非正式組織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問題①勒溫,創(chuàng)立了“團

隊力學埋論”②美國布雷德福

d、領導行為理論:側重研究公司中領導方式問題。①以坦南鮑塘和施米特為首“領導方式

持續(xù)統(tǒng)一理論”

②以利克為首“支持關系理論”③以布萊克、穆頓為首“管理方格法”

三、當前管理理論重要思想及觀點

1、社會系統(tǒng)學派:代表人物:巴納德

2、決策理論學派:代表人物:西蒙等人以為決策貫穿于管理全過程,強調決策和決策者在

系統(tǒng)中重要作用。

3、系統(tǒng)管理學派:側重于從系統(tǒng)觀點來考察和管理公司,以提高生產效率。

4、經驗主義學派:代表人物:德魯克和戴爾

5、權變理論學派:管理要依照公司所處內外條件隨機應變,不存在什么一成不變、普遍合

用“最佳”管理理論和方

6、管理科學學派:管理就是劫數學手段來表達籌劃、組織、近年、決策等合乎邏輯程序、

并借助于電子計算技術求出最優(yōu)解答,以達到公司最后目的。

第二節(jié)心理學基本知識

一、心理現象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心理現象心其規(guī)律科學。是人腦機能,又是客觀現實主觀

現象。

二、心理過程心理過程即心理活動過程,是心理現象不同形式對現實動態(tài)反映。

心理過程分為三個方面:結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簡稱:知、情、意。

1、結識過程:結識是人腦機能。人腦對客觀世界反映。涉及感性結識和理發(fā)結識兩個階段。

重要是通過人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活動來完畢。

感覺:對事物個別屬性結識,是結識過程開端

知覺:人們對事物個別屬性加以綜合分析,形成知覺

2、情感過程

①情感:人們對客觀事物一種態(tài)度體驗,是對事物好惡一種傾向

②情感和情緒分類:

A按基本體現形態(tài),可將情感、情緒分為:激情、心境和熱情。

B按社會性內容,可將情感、情緒分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③情感兩極性:情感或情緒往往體現或否對立兩極性,如滿意和不滿意、喜悅和悲哀、愛和

憎等。對立兩極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3、意志過程

①意志:人自覺地擬定目并支配其行動以實現預定目心理過程

②意志特性:

A可以自覺地確立目。B自覺能動性。C意志具備對行為調節(jié)作用。

D意志具備對心理調節(jié)作用。E意志具備堅持作用。

③意志與結識、情感關系

A意志和結識關系:離開結識過程,就不會故意志行為。意志離不開結識,也給結識以巨大

影響。

B意志和情感關系:當某種情感對人一定行為起推動或支持作用時,情感可以成為意志動力。

妝人們在從事她所不肯做事情時,情感也也許成為意志阻力。

④意志行為構造意志行為心理過程分為采用決定和執(zhí)行決定兩個階段

第三節(jié)人性假設理論

西方管理心理學中提出了四種與管理關于人性假設,即“經濟人”、社會人”自我實現

現人“和”復雜人“假設。

一、“經濟人”假設

與“經濟人”假設以為,人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最大限度滿足自己私利。人都要爭取最大經

濟利益,工作是為了獲得經濟報酬。X理論概括地闡明了“經濟人”假設基本觀點。泰羅是“經

濟人”觀點典型代表。

1、X理論基本觀點

A、多數人天生是懶惰;

B、多數人都不肯負先進任何責任,而心甘情愿受到別人指引;

C、必要用強制、懲罰辦法,才干迫使她們?yōu)檫_到組織目的而工作;

D、只有金錢和地位才干勉勵她優(yōu)努力工作;

E、人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多數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設想人,另一類是可以自己勉勵自己、可

以克制感情沖動人,這些人應負起首埋責任。

2、X理論管理辦法

A、注重完畢任務,而不考慮人感情。

B、管理工作只是少數人事,與廣大工人群眾無關。

C、在獎勵制度方面,重要用金錢來刺激工人生產積極性,同步對悲觀怠工者采用嚴肅懲罰

二、“社會人”假設基本觀點

1、此假以為,人們在工作中得到物質利益,對于調動人們生產積極性只有次要意義,人們

最注重在工作中與周邊人和諧相處。良好人際關系對于調動人生產積極性是決定性因素?!吧鐣?/p>

人”假設是由霍桑實驗主持者梅奧提出

2、“社會人”假設管理辦法

①管理人員應把注意重點放在關懷人、滿足人需要上。

②管理人員應注重職工之間關系,培養(yǎng)和形成職工歸屬感和整體感。

③在實行獎勵時,倡導集體獎勵制度,而不主張個人獎勵制度。

④管理人員職能也應有所變化,應在職工與上級之間起聯系人作用。

三、“自我實現人”假設基本觀點

1、自我實現指是人都需要發(fā)揮自己潛力,體現自己才干,只有人潛力充分發(fā)揮出來,人才

十才充分體現出來,人才會感到最大滿意?!白晕覍崿F人”概念是馬斯洛提出來。麥格雷戈提出

了理論,理論與X理論主線對立

2、理論基本觀點

①普通人都是勤奮。

②控制和懲罰不是實現組織目的唯一辦法。

③在正常狀況下,普通人不但會接受責任,并且會積極謀求責任。

④在人群中廣泛存在著高度想像力、智謀和解決組織中問題創(chuàng)造性。

⑤在當代工業(yè)條件下,普通人潛力只運用了一某些。

3、理論管理辦法

①管理重點變化。②管理人員職能變化。③獎勵方式變化。④管理制度變化。

四、“復雜人”假設基本觀點

依照“復雜人”假設提出了一種新管理理論,即:應變理論,也有人把她稱為超理論

1、超理論重要觀點

①人需要是各種各樣。

②人在同一時間內有各種需要和動機。

③人會不斷產生新需要動機。

④一種人在不同單位或同一單位不同部門工作,會產生不同需要。

⑤沒有一套適合于任何時代、任何組織和任何個人普遍、行之有效管理辦法。

2、超理論管理辦法

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千篇一律

第三章個性與管理

第一節(jié)個性普通概述

一、個性概念及特性

1、它指一種人整個、本質、比較穩(wěn)定意識傾向性與心理特性總和。人心理過程涉及認知、

情感和意志三個過程

2、個性特性:1、獨特性2、整體性3、穩(wěn)定性4、傾向性

二、個性形成過程及其影響因素

1、個性形成過程:1、嬰幼兒期2、學生時期3、社會時期

2、影響個性形成因素:1、先天遺傳因素確2、家庭因素3、文化老式因素4、階級和階層

因素

三、個性理論:是關于對于人個性構造、功能、變化以及與外界行為關系等各方面研究成果。

1、特質論:從人心理特性來研究人個性(代表人物:阿爾波特、艾森克和卡特爾)

2、社會學習論:強調環(huán)境和狀況對個人行為和性格起決定作用(代表人物:米勒、達樂、羅

特、班圖拉)

3、心理分析論:(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及其學生榮格和阿德勒)

4、個性類型論:(代表人物:榮格和麥迪)榮格起初把個性性格分為內向和外向

第二節(jié)氣質及其在管理中應用

一、氣質概念與類型

1、氣質:個人與神通過程特性相聯系行為特性。神通過程可分為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

2、氣質類型:1、多血質(活潑型)2、粘液質(安靜型)3、膽汁質(興奮型)4、抑郁質(抑制型)

二、氣質在管理中應用

1、氣質在實踐中地位與作用

①氣質類型自身無好壞區(qū)別;

②氣質不能決定一種成就高低;

③氣質對工作性質和效率以及人際交往和教誨方式具備一定影響作用。

2、/應用必要注意幾種問題P56

①在安排特殊工作人員時,必要注意氣質規(guī)定絕對性

②在普通工作安排和人員優(yōu)化組合時,必要注意氣制規(guī)定互補性

③在進行人員培訓時,既要注意氣質順應性,也要注意氣質發(fā)展性

第三節(jié)性格及其在管理中應用

一、性格概念及其特性構造

1、性格:一種人比較穩(wěn)定對現實態(tài)度和習慣化了行為方式

2、性格與氣質關系

性格與氣質都是人腦機能,其共同基本是神經類型。氣質不是存在于人性格某種外來東西,

而是有機地涉及在性格構造之中,兩者共處一體,互相滲入、互相影響。氣質影響著性格動態(tài)方

面,渲染性格特性,使性格具備獨特色彩。

與區(qū)別:氣質更多地體現神經類型基本特性自然影響,是神經類型在行為、活動中直接體

現;而性格更多地體現了社會生活條件和環(huán)境外來影響,是在神經類型基本上形成暫時聯系系統(tǒng)。

不同氣質類型人可以形成相似性格特性,相似氣質類型人又可以形成不同性格。

3、性格特性構造:①性格態(tài)度特性②性格意志特性③性格情緒特性④性格理智特性

二、性格類型及其在管理中應用

(一)性格類型

1、按人心理機能分類:(1)理智型(2)情緒型(3)意志型

2、按人心理活動傾向性分類:(1)外傾型(2)內傾型

3、按人獨立性限度分類:(1)順從型(2)獨立型

4、結合人四種氣質類型分類:(1)活潑型性格(2)力量型性格(3)完美型性格(4)和平型性格

(二)/性格應用必要注重幾種方面

1、要注重管理者自身性格鍛煉2、要注重對組織成員性格理解和把握

3、要注重領導班子及其組織成員性格互補構造4、要注重創(chuàng)造一種有助于培養(yǎng)良好性格環(huán)

第四節(jié)能力及其在管理中應用

一、能力概念及其制約因素

1、能力:個人完畢某種活動所必務心理特性,或者說,能力是個人完畢一定活動本領

2、制約能力形成和發(fā)展因素:素質、教誨、社會實踐、勤奮、興趣等對能力影響作用最明

顯。

二、能力構造、差別及其應用

1、能力構造:(1)基本能力和綜合能力(2)再造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3)結識能力和實踐能力

2、能力個別差別:

(1)能力類型差別——質差別(2)能力水平差別——量差別(3)能力發(fā)展早晚差別一量差

別。

3、能力應用要注意幾種問題

(1)在安排工作時,注意對組織成員能力進行全面理解,做到人其才。

(2)在招聘人員時,注意職業(yè)對能力規(guī)定閾限性,避免規(guī)定過高或過低。

(3)在優(yōu)化組合時,注意能力類型差別互補性,以發(fā)揮團隊協(xié)作作用。

(4)在人員培訓時,注意解決好基本能力和綜合能力關系,以提高培訓效果

第四章知覺與個體行為

第一節(jié)知覺普通概述

一、知覺概念與過程

1、知覺:當前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并在人腦中產生對這個事物各個某些和屬性

整體反映。

2、知覺與感覺關系:懂得是在感覺基本上產生。

感覺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覺甥官而在大腦產生對這個事物個別屬性反映。知覺之因此可

以反映客觀事物整體,是由于在知覺之前已有了對該事物各種屬性感覺,并在大腦中儲存著相應

感覺信息組合。沒有感覺就沒有知覺。感覺只反映事物個別屬性,知覺反映是事物整體屬性。

3、知覺與思維關系:知覺要獲得一定意義,必要依托思維力量。

思維是人心理活動最高檔形式。思維對客觀事物間接、抽象反映,知覺則是對客觀事物直接、

詳細反映。知覺是思維“窗口”,為思維提供感覺信息;思維對感覺信息進行加工解決,把知覺

組織起來,使知覺獲得一定意義。

4、知覺過程:觀測、選取、組織、解釋、反映

二、影響知覺選取性因素

1、影響知覺選取性客觀因素:(1)知覺對象自身特性(2)對象和背景差別(3)對象組合

知覺對象組合服從如下原則:(1)接近原則(2)相似原則(3)閉鎖原則⑷持續(xù)原則

2、影響知覺選取性主觀因素:(1)需要和動機(2)興趣和興趣(3)個性特性(4)過去經驗(5)

知識構造

第二節(jié)社會知覺及其效應

一、社會知覺概念與分類

1、社會知覺:對人知覺(社會知覺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于1947年提出并使用)

2、社會知覺分類

(1)對人知覺(重要指通過對別人外部特性知覺,進而獲得對她們動機、感情、意圖等結識)

(2)人際知覺(即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知覺)

(3)角色知覺(指對人們所體現角色行為知覺)

二、社會知覺效應

1、第一印象效應(重要是獲得被知覺者表情、姿態(tài)、身材、儀表、服裝等方面印象,普通來

說第一印象是悲觀)。

2、暈輪效應(在觀測某個人時,對于她某種品質或特性有清晰明顯知覺,由于這一特性或品

質從觀測者角度來看非常突出,從而掩蓋了對這個人其她特性和品質知覺)。

3、優(yōu)先效應和近因效應(優(yōu)先效應是指一種人最先給人留下印象有強烈影響,它與第一印象

作用是相似;近因效應則是指最后給人留下印象具備強烈影響)。

4、定型效應(指人們頭腦中形成了對社會上某一類人比較固定看法).

第三節(jié)社會知覺歸因分析

一、歸因概念及其內容

歸因:指人們對她人或自己所作所為進行分析,解釋和推測其因素過程

與歸因內容:1、心理活動歸因2、行為歸因3、對人們將來行為預測

二、歸因模式

歸因理論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海德于1985年提出來。

1、海德兩歸因模式:情境歸因和個人傾向歸因。

海德是基于人類總是試圖從周邊世界得出某種意義這一考慮而提出歸因模式,是從(外歸因)

和(內歸因)來建構她歸因模式。

2、凱利三度歸因模式:知覺者本人特點,知覺對象特點,知覺者與知覺對象進行交往時所

處。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凱利是從變化分析角度來提出她歸因模式。她指出在對人知覺過程中可把

人行為歸結為三方面因素:(1)知覺者本人特點(2)知覺對象特點(3)知覺者與知覺對象進行交往

時所處情境。

3、韋納成敗歸因模式:研究重點是人們在成功時和在失敗時存在不同歸因傾向。

美國心理學家韋納從成功和失敗角度提出歸因模式。她以為人們行為獲得成功或遭到失敗重

要歸因于四個方面因素:努力、能力、任務難度、機遇。

三、歸因偏差及其克服

1、常用歸因偏差:

A、觀測者與行為者歸因偏差B、涉及個人利益歸因偏差C、對自然現象作擬人化歸因偏差。

2、歸因偏差克服:

A、要引導組織成員學習科學知識,尊重自然規(guī)律特殊性,避免擬人化歸因。

B、要引導組織成員多進行個人傾向歸因,克服總是歸因外在因素偏差,以提高她們成就動

機對工作績效影響作用。

C、要引導組織成員多從內在不穩(wěn)定因素(努力)歸因,少從內在穩(wěn)定因素(能力)歸因,克服

總是以為自己能力低歸因偏差,以提高她們自信心。

第四節(jié)自我知覺、自我意識與自我管理

一、自我知覺

1、自我知覺:指一種人通過對自己行為觀測而對自己心理狀態(tài)結識。

2、自我知覺與社會知覺關系:社會知覺是對人知覺,廣義社會知覺包括了自我知覺。

A、自我知覺往往是在社會知覺中進行,離開社會知覺,就不存在自我知覺。

B、在社會知覺中必然發(fā)生自我知覺,自我知覺對社會知覺具備影響作用。

二、自我意識

1、自我意識:也稱自我,它指個體對自己存在一切結識,涉及結識自己生理狀況、心理特

性以及自己與她人關系。

2、自我意識構成

A、物質自我(也稱生理自我,個體軀體是其中心某些)

B、社會自我(是個體對自己被她人或群體所關注反映,是個體自我中心某些)

C、精神自我(是個體對其心理活動覺知與調節(jié)自己心理活動過程、狀態(tài)、特性)

3、自我意識與自我知覺關系

自我意識與自我知覺關系,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關系。兩者在個體心理發(fā)展過程中互

相作用、相得益彰。

自我意識是在自我知覺基本上形成。自我意識形成也不是被動,而是能動,對自我知覺具備

一定影響作用。自我意識能動性體現為可以依照自我意識來選取,調節(jié)和控制自我知覺,提高自

我知覺能力,使自我在作為被意識同步成為意識主體。

三、自我管理

1、自我管理:指個體對自己思想、心理和行為調節(jié)、控制或約束。

2、自我管理內容:

①自我思想管理(是自我管理首要內容,對自己思想實行管理使自己按照對的思維方式來思

考問題)o

②自我心理管理(即自我心理保健和自我心理調節(jié))。

③自我行為管理(人們通過自我管理來控制、約束自己行為,使自己行為朝著對自身和對社

會發(fā)揮積極作用方向發(fā)展)。

3、自我意識對自我管理意義:

自我意識是人類特有心理現象,它由自我結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種心理成分所構成。

A、自我意識為自我管理提供依照B、自我意識決定了自我管理方向C、自我意識使自我管理

獲得了一致

第五章價值觀與態(tài)度

第一節(jié)價值觀及其作用

一、價值觀概念與形成

1、價值觀:是個人事物、行為意義、重要性總評價和總看法。

含義:(1)價值觀決定了事物或行為對于個人與否故意義及重要限度如何。

百(2)價值觀具備個體性,每個人均有自己價值觀,每個人價值觀都會有所不同。

2、價值觀體系:每個人對各種事物行為意義及重要限度都會有所評價和判斷,所有這些判

斷和評價主次、輕重和排列順序,就構成了個人價值觀體系。

3、價值觀形成

一種人以出生開始,就生活在現實社會之中,以一定社會文化為背景,在各種社會規(guī)范作用、

塑造下建構自己價值觀,進而形成個個價值觀體系。

二、價值觀分類及其特點

1、阿爾波特及其同事嘗試將價值觀分為六種:①理論;②經濟;③惟美;④社會;⑤政治:

⑥宗教。

2、格雷夫斯按照生活形態(tài),把價值觀歸納為七個層次:

①反映型;②宗法型;③自我中心型;④堅持己見型;⑤玩弄權術型;⑥社交中心型;⑦存

在主義型。

三、價值觀作用與應用

1、價值觀作用:①動力作用②原則作用(是價值觀所有作用實質和核心)③調節(jié)作用④定向

作用

2、價值觀在管理中應用,涉及對個體群體、組織和管理者實際意義。

具備不同價值觀人會產生不同評價和反映。具備不同價值觀基本群體或組織會擬定不同組織

目的,從而采用不同組織行為,進而影響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社會形象等各方面。

一種成功管理者,必要注重人價值觀穩(wěn)定性和可變性及其對經營管理方式和管理目的實現影

響。

第二節(jié)態(tài)度及其作用

一、態(tài)度概念與構成

1、態(tài)度:是主體對某特定對象進行結識、評價并作出價值判斷所形成心理傾向。

2、態(tài)度構成四要素:①認知要素②評價要素③情感要素④意向要素。

3、態(tài)度構成要素關系

①認知是態(tài)度基本;②評價和情感是態(tài)度核心;③意向是態(tài)度最后體現形式。

二、態(tài)度特性

1、對象性(主體態(tài)度總是指向特定對象)。

2、社會性(任何人對社會對象態(tài)度都不是與生俱來,由于人不是獨立人,而是社會人)。

3、個體性(不同人總會有不同態(tài)度)。

4、內隱性(態(tài)度是一種內在心理傾向,不能直接被人們所觀測,由于它只是行為意向、行為

心理準備,而不是行為自身)。

5、穩(wěn)定性

6、系統(tǒng)性(態(tài)度群中各種態(tài)度之間是彼此聯系、緊密有關,這也就使得不但每一態(tài)度構成要

素之間具備系統(tǒng)性,并且使得人們各種態(tài)度之間具備系統(tǒng)性)。

三、態(tài)度作用或影響

1、態(tài)度對人們判斷和選取影響2、態(tài)度對學習影響

3、態(tài)度對工作效率影響4、態(tài)度對人忍耐力相容度影響

第三節(jié)態(tài)度變化及其理論

一、影響態(tài)度變化重要因素

1、態(tài)度變化:指個體已經形成態(tài)度,在某一信息或意見等因素膨響下,向新態(tài)度轉變過程。

2、態(tài)度兩種類型:①一致性變化,即變化原有態(tài)度強度②不一致性變化,即方向變化。

與3、影響態(tài)度變化重要因素:A、社會環(huán)境因素B、團隊因素C、態(tài)度系統(tǒng)特性因素D、個

體人格因素。

二、態(tài)度變化理論及應用

1、參加變化理論及應用

它是由心理學家勒溫提出來。她以為改**度辦法,離不開群體規(guī)范和價值。個人在群體中所

從事活動性質,對其態(tài)度形成和變化起著決定性作用。它在當代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為民主

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2、認知失調理論及應用

它以為,人們都力求認知一致性,總是試圖將各種認知彼此統(tǒng)一協(xié)調起來。但在尋常生活中,

各種認知之間常會發(fā)生矛盾。失調便會產生。

3、態(tài)度變化三階段理論

它是心理學家凱爾曼在1961年提出來三階段理論:1、服從階段2、同化階段3、內化階段

4、學習理論及應用

它以為態(tài)度變化過程是一種學習過程。學習理論涉及三方面觀點,即典型條件反射觀點(代

表人:弗魯姆)、操作條件反射觀點(代表人:英斯科)、社會學習觀點。

5、溝通對態(tài)度理論及應用

溝通對態(tài)度變化影響限度,受到溝通者、溝通過程和溝通對象三方面影響

第六章需要、動機與勉勵

第一節(jié)需要、動機與勉勵普通概述

一、需要

(一)需要定義與產生過程

寫1、需要:是人缺少某種必須東西(物質或精神)時,在內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具備緊張感

主觀狀態(tài)。

2、需要產生過程

人需要有一種產生過程,這一過程是人與客觀環(huán)境互相作用互動過程。

(二)需要種類

1、天然性需要與社會性需要(按需要來源劃分)

2、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按需要對象不同劃分)

3、合理需要與不合理需要(按需要內容及滿足條件劃分)

二、動機

(一)動機定義與體現形式

1、動機:是直接推動個體活動以達到一定目內在動力和主觀因素,是個體活動引起和維持

心理狀態(tài)。

2、動機體現形式:

①從動機再現限度差別看,可體現為興趣、意圖、愿望、信念和抱負等各種形式。

②從動機體現信度差別看,可分為真實動機與偽裝動機。

(二)動機是制約個體活動效率重要因素

1、個體活動效率主觀制約因素(取決于能力與動機兩個因素)。

2、動機因素比能力因而要重要。

三、勉勵

1、勉勵:是激發(fā)人動機,調動人工作積極性過程。

2、勉勵理論分類。

①內容型勉勵理論(從人需要出發(fā))

屬于這一理論重要有馬斯洛需要層次論、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和麥克利蘭成就需要理論。

②過程型勉勵理論(從需要未滿足這一過程出發(fā))。

屬于這一理論重要有弗魯姆盼望理論、洛克目的理論和斯金納強化理論。

③狀態(tài)型勉勵理論(從行為后果狀態(tài)出發(fā))。

屬于這一理論重要有公平理論和挫折理論。

第二節(jié)內容型勉勵理論

一、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一)需要層次論基本內容

1、五種需要層次劃分和內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

實現需要

2、需要層次論為人行為是由優(yōu)勢需要決定。

3、需要層次論對五種基本需要高、低兩級區(qū)別

(二)對需要層次論評價P132

1、重要理論貢獻

(1)對人類基本需要層次級別構造揭示

(2)對人類基本需要從低檔到高檔發(fā)展過程揭示

(3)對人類基本需要中優(yōu)勢需要及其轉移性規(guī)律揭示

2、局限性

缺少定量分析,在可信性和說服力上尚有缺欠。馬斯洛對“自我實現需要明確浮現”之前提

確立,其依照過于武斷。

二、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勉勵一一保健因素理論

(一)雙因素理論基本內容

1、雙因素劃分與各自構成

滿意因素與不滿意因素劃分

①滿意因素此類因素涉及五項:成就、贊賞、工作自身、責任、進步

②不滿意因素此類因素涉及五項:良好公司政策與管理方式、良好上級監(jiān)督、工資、人際關

系、工作條件

2、雙因素理論分析P135

①雙因素性質:滿意因素重要與工作任務自身有關;不滿意因素則與工作環(huán)境條件有關。

②雙因素作用:滿意因素可激發(fā)人們在工作中努力進取,形成積極向上工作態(tài)度,因此稱之

為“勉勵因素”。

不滿因素可以防止浮現不滿或消除職工不滿意感,因此被稱為“保健因素”。

③雙因素需要構造:勉勵因素內涵是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需要。

保健因素內涵是個人避免不滿意需要。

④雙因素非相應關系:導致工作滿意感因素與導致工作不滿意因素兩者之間關系是不相應關

系。

(二)對雙因素論評價P136

1、雙因素論導致了工作設計變革(1)工作豐富化(2)工作擴大化(3)彈性工時2、雙因素論局

限性

三、成就需要理論

1、麥克利蘭三種觀點基本思想P1371、成就需要2、社會交往需要3、權力需要。

2、成就需要:指渴求和注重成就,積極設定挑戰(zhàn)性目的心理需求。

3、社會交往需要:也稱合群需要,指人們謀求情誼和互相溝通心理需求。

此類人行為特性:

①常與人談話、寫信和打電話②更愿以私人情誼選取交往對象,而不以工作關系作為選取原

則。

③樂意附和或迎合她人,自己需要同步也人以同情和安慰④喜歡從事協(xié)作性強工作。

4、權力需要:指欲指揮和控制她人,但愿掌握權力心理需求。

此類人行為特性:

①想方設法參加組織決策和制定行動方案②關注自己和她人官職、地位變動。

③炫耀標志較高地位物體④積極收集和掌握能影響、控制她人信息。

5、對成就需要理論評價P138

A、成就需要理論對需要層次論超越。

(1)成就需要理論更有效分析了相似條件下不同類型需要對行為方式影響。

(2)從需要性質不同提示其對人不同勉勵方向。

(3)從后天形成社會性基本上,揭示了教誨對于需要培養(yǎng)重要性與可行性。

B、對成就需要理論質疑。

第三節(jié)過程型勉勵理論

一、盼望理論

(一)盼望理論基本觀點

1、心理學家維克托。弗魯姆于1964年提出了盼望理論公式表達:勉勵限度;盼望值X效價

勉勵限度:指激發(fā)一種人工作積極性強度,即工作積極性高低與持續(xù)限度

雨盼望值:指人們對某一行為導致預期目的或成果之也許性大小判斷

效價:指所達到目的對于滿足個人需要價值

2、應用盼望模式時應解決好三種關系P140

A、努力與成績關系B、成績與獎勵關系C、獎勵與滿足個人需要關系

(二)對盼望理論評價P141

1、盼望理論貢獻

(1)推動了對組織中個人行為和動機作更深刻、更全面理解

(2)盼望理論為人類行為描述提供了新有力工具

2、盼望理論局限:它局限重要在于其模式太過抱負化

二、目的理論目的理論于20世紀60年代末由美國馬里蘭大學心理學專家洛克提出。

目的理論基本觀點

1、目的與勉勵關系

目的是指行為目或行為指向物,是與一定需要相聯系客觀對象在主觀上超前反映。目的對于

行為人來說,也可看做是外部刺激。與人一定需要相聯系目的是引起行為最直接動機,因而對人

具備勉勵作用。如果目的設立較為適當,會使人產生想實現該目的成就需要,這樣對人所產生勉

勵作用更強。

2、目的適當度三個原則:①目的詳細性②目的難易性③目的可接受性

3、設立適當目的時應注意幾種問題P143

①目的詳細性與難易性對工作效率影響②目的難易性與能力關系③目的可按受性對工作績

效影響

4、目的理論評價

①目的理論對目的與勉勵關系新研究,有助于管理者注重目的具備動機作用,注重目的管理。

②目的理論關于設立適當目的研究,為管理者提供了直接有效勉勵辦法和技術。

③目的理論為目的管理技術應用提供了心理學上理論根據。

5、局限性:①目的設立上未考慮公平性問題。②目的設立在應用領域上受限制。

三、斯金納提出了強化理論

1、強化:指對一種行為必定或否定后果及其對該行為與否重復影響限度

2、強化類型:①積極強化(也稱正強化)②悲觀強化(也稱負強化)③懲罰④消退(也稱衰退)

3、強化程序

①持續(xù)強化(指對每次良好行為均予以強化,其中沒有間斷)

②間斷強化

(1)按強化比例與否變化可將間斷強化分為固定比例強化與可變比率強化。

(2)準時間間隔與否固定可將間斷強化分為固定間隔強化與可變間隔強化。

4、強化基本原則:①獎勵與懲罰相結合②以獎為主、以罰為輔③及時強化④獎人所需。

第四節(jié)狀態(tài)型勉勵理論

一、公平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于1967年提出公平理論公平理論側重研究工資報酬分派公平性對產積

極性影響,以及對職工工作態(tài)度影響。公平理論體現了社會規(guī)定利益分派合理化傾向。

(一)公平理論基本觀點

1、報酬分派與不公平感產生

公平理論以為,職工工作動機重要受工資報酬影響,涉及絕對報酬(自己實際收入數量)與相

對報酬(自己實際收入與她人實際收入數量)兩種影響。

2、個人消除或減輕不公平感方式P148

①通過自我解釋達到自我安慰②變化比較對象或另選比較方式③采用行動變化她人收支狀

況。

④采用行動變化自己收支狀況⑤放棄工作,重尋新分派關系。

(二)公平理論實踐意義

公平理論實際應用,符合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分派原則,具備普遍合用積極意義,在實踐中

應解決好如卜幾種關系:

1、在不公平感產生因素上,應解決好公平分派與對的判斷關系。

2、在解決不公平感方式上,應解決好制度改革與觀念轉變關系。

3、在利益分派比較方式上,應解決好比較范疇和比較原則關系。

二、挫折理論

(一)挫折概述

1、挫折:是個人從事有目活動時,由于遇到障礙和干擾,其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一種悲觀

情緒狀態(tài)

2、挫折從也許轉變?yōu)楝F實有三個必備條件。

A、個人所追求目的是重要,其行為動機是強烈。

B、個人以為目的原本是也許達到。

C、達到目的過程中,個人遇到難以克服障礙。

3、挫折產生因素

A、外部因素(自然條件與社會條件)B、內部因素(個體生理因素與個體心理因素)。

(二)挫折行為體現

1、襲擊性行為:(1)直接襲擊(2)轉向襲擊

2、退化性行為:(人們在受到挫折時所體現出與自己年齡或身份不相稱幼稚行為)①盲目輕

信②固執(zhí)③逆反

3、妥協(xié)性行為:(既不具積極意義也不具悲觀意義)(1)自我安慰(2)自我整飾(3)成因推諉

4、積極性行為:(1)升華(2)補償(3)變化

(三)應付挫折辦法

1、對的對待挫折。

2、變化情境(涉及客觀環(huán)境、工作關系、心理環(huán)境)。

3、恰當精神發(fā)泄(辦法:書寫法、談吐法、代替泄憤法

第七章群體概述

第一節(jié)群體普通概述

一、群體定義

群體不是個體簡樸集合,而是二人或二人以上,為了達到共同特定目的,彼此互相依賴和互

相作用一種整體。

群體明顯標志:群體內成員應具備共同信念和群體意識

二、群體特性

(1)各成員之間互相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識到對方存在;

(2)各成員之間在行為上有共同規(guī)范,彼此互相影響;

(3)各成員具備群體意識,即具備“咱們同屬于一群”是這個群體中一員之感受;

(4)各成員心理與行為,以實現某種共同目的為宗旨。

三、群體要素

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通過對群體剖析發(fā)現,任何一種群體,都存在著互相聯系要素:活動、

互相作用與感情、群體規(guī)范。

四、群體行為

群體行為以組織目的為根據,而它又對個體行為產生影響,規(guī)定了個體行為方向;反過來,

個體行為也對群體行為產生影響

群體行為影響因素P158

1、群體中各成員態(tài)度、知識、技能但)2、群所負重要任務和各種特性(T)

3、群體構造和內部控制(Q)4、群體領導人技能、能力和其她特性()5、群體所處環(huán)境變量(E)

第二節(jié)群體分類

按不同分類原則,群體可分為不同類型。

一、假設群體與實際群體

從群體與否實際存在,可以將群體劃分為假設群體和實際群體。

(一)假設群體

所謂假設群體,是指事實上并不存在,只是為了研究或記錄需要,劃分出來群體。

(二)實際群體

所謂實際群體,是指事實上存在群體。

二、大型群體和小型群體

依照群體規(guī)模大小,可以把群體劃分為大型群體和小型群體。

(一)小型群體

凡是群體成員個人之間能面對面地接觸和聯系群體,屬于小型群體。

(二)大型群體

凡是群體成員個人之間只能以間接方式(例如通過群體共同目的,通過各層組織機構等)進行

接觸和聯系群體,屬于大型群體。

三、實屬群體與參照群體

依照個體歸屬,可將群體劃分為實屬群體和參照群體。

(一)實屬群體

實屬群體是指個體實際所歸屬群體。

(二)參照群體

參照群體,也稱為原則群體或榜樣群體。

四、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區(qū)別P162

(一)正式群體

正式群體,是指由正式文獻明文規(guī)定,群體成員有固定編制,有規(guī)定權利和義務,有明確職

責分工之群體。

(二)非正式群體

非正式群體,是指不經官方規(guī)定,既沒有正式構造,也不由組織擬定聯盟。

非正式群體特性:162

1、規(guī)模小,并且普通不帶政治色彩

2、群體以某種共同利益、觀點和興趣為基本,以感情為紐帶;群體內部壓力大,成員從眾

行為明顯

3、群體內推選最有威信人當首領

4、群體內有一套見效快和不成文懲罰制度和手段,并且有較強自衛(wèi)性和排外性

5、群體成員之間有一條比較敏捷信息傳遞渠道

當前國際上流行非正式群體各種各樣。

1.塞利士分類(根據非正式群體與組織與否保持良好關系為主線):冷淡型、乖僻型、方略型、

保守型。

2.道爾頓分類(以非正式群體成員之間關系為根據):垂直型、平行型、隨意型。

3.里維斯分類(以聯系非正式群體成員紐帶為依照):情誼型、嗜好型、工作型、自衛(wèi)型、互

利型群體。

4.以其性質為依照,可將非正式群體分為積極型、中間型、悲觀型和破壞型

第三節(jié)群體形成

一、正式群體形成

正式群體是為了實現組織賦予任務而建立。它在組織法規(guī)或組織系統(tǒng)中,有明確組織地位、

權責關系及職責范疇。

二、非正式群體形成

非正式群體形成因素可分為心理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兩大方面。

(一)心理因素:(1)價值觀念一致。(2)興趣與興趣一致。(3)性格、脾氣相近與互補。

(二)環(huán)境因素:(1)工作與生活方式。(2)共同利害關系。(3)親緣關系、地緣關系及歷史關

系影響。

此外,公司中非正式群體形成,還必要有深孚眾望核心人物存在。

與第四節(jié)群體功能

一、正式群體功能

1、正式群體是為了完畢組織賦予任務而產生。其重要功能有4個方面:

(一)完畢組織任務(二)滿足其成員心理需求(三)協(xié)調人群關系(四)影響和變化個人觀念和

行為

2、高效群體特性P169

①成員之間具備良好溝通聯系②成員之間有高度影響力和交互作用

③共同參加制定政策④群體成員工作積極性較高,樂于接受組織目的,并且完畢任務出眾

⑤群體成員保持良好精神狀態(tài),布滿了自信心和自尊心⑥群體成員辦事認真、快捷

二、非正式群體功能

非正式群體功能,可分為對組織發(fā)展功能及對群體成員個體發(fā)展功能,并且這兩個方面功能

又都具備枳極與悲觀兩重性。

1、對組織發(fā)展重要功能:①增進作用;②阻礙作用。

2、對其成員重要功能:

1.滿足其成員心理上和感情上需求;2.對其成員起著控制作用;

3.對其成員起改造作用;4.對其成員勉勵作用。

三、在管理中加強對非正式群體引導和運用

1、對的結識非正式群體

非正式群體有積極和悲觀兩重功能,因此研究它目在于發(fā)揮其積極功能和限制以至克服其悲

觀功能。

2、運用非正式群體積極因素

3、做好轉化工作,限制非正式群體悲觀因素

①要做好其核心人物轉化工作。②要使這種非正式群體目的納入組織目的軌道。③要注重與

她們感情聯系

第八章群體動力

第一節(jié)群體規(guī)范與壓力

一、群體規(guī)范

(一)群體規(guī)范涵義和作用

1.群體規(guī)范涵義

規(guī)范:指群體成員共同接受、共同遵守、商定俗成行為準則

與管理心理學所講“群體規(guī)范”既涉及群體中規(guī)章制度,還涉及人們心理活動一切參照原

則。

2.群體規(guī)范作用

1、維持和鞏固群體作用2、樹立評價原則作用3、群體動力作用4、行為導向作用

(二)群體規(guī)范形成因素

群體規(guī)范形成,除了一某些是群體自身由于特殊需要而正式規(guī)定之外,大某些來源于模仿、

暗示、順從等心理一致性。

皮爾尼克“規(guī)范分析法”內容:1、明確規(guī)范內容2、制定規(guī)范剖面圖將規(guī)范進行分類3、進

行改革

二、群體壓力與順從

(一)從眾與順從

(1)從眾:個體在群體壓力下,不但在行為上與其她人保持一致,并且在信奉上也變化本來

觀點,放棄原故意見之現象

(2)順從:個體在群體壓力下,只在表面上體現出與群體其她人保持一致行為,但內心卻依

然堅持個人意見現象

(二)從眾行為產生因素

1.出于知覺歪曲;2.出于判斷歪曲:3,出于行為歪曲。

(三)影響從眾行為因素

1、群體因素:a.群體性質b.群體成員以c.群體氛圍d.群體凝聚力e.群體一致性

2、個體特性:a.智力水平高低b,情緒穩(wěn)定性c.“自我映像”d.個性特性c.態(tài)度與價值觀

e.生活閱歷

3、問題性質

個體在面臨復雜、沒有把握問題時,容易從眾。

(四)群體壓力產生

群體壓力:當一種人在群體中與多數人意見或行為不一致時,所感受到心理壓力

群體壓力心理基本,普通是當事人群體歸屬、社會交往以及安全、尊重等需要。人們普通都

膽怯受到所在群體冷落、孤立、排斥和唾棄。

(五)群體壓力、從眾行為與管理對策

1.從眾與不從眾

群體壓力成果,普通是個體從眾。當個體對群體壓力不予接受時,叫做不從眾。

2.群體壓力與管理對策

①群體壓力有積極和悲觀區(qū)別(在管理工作中,要善于運用沿著對的方向發(fā)展群體壓力)

②要善于分析“不從眾”者狀況(對出于“集體主義自決”不從眾者,不但不能對其施加壓

力,并且要予以支持。而對那種故意和群體鬧對立、情緒性執(zhí)拗行為,要予以協(xié)助和教誨)

③應當盡量避免用壓制方式對待群眾中不批準見(特別是要注意保護和支持群眾獨創(chuàng)精神)

3.從眾行為與管理對策

(1)要充分運用從眾行為積極作用。

(2)要警惕和防止從眾心理、從眾行為悲觀作用。

(3)領導者在作決策時,要防止在“表面一致”狀況下,匆忙地作出決策。

(4)注重并善于傾聽不同及反面意見。

第二節(jié)群體凝聚力

一、群體凝聚力概念

群體凝聚力:或稱群體內聚力,指群體對其成員吸引力,以及群體成員之間互相吸引力兩個

方面

二、影響群體凝聚力因素P188

1、群體目的構造2、群體規(guī)范性質3、群體領導方式4、成員個性特性5、群體與外部關系

6、群體地位7、群體規(guī)模大小8、信息溝通狀況9、獎勵方式10、成員身心健康

三、群體凝聚力與生產效率之間關系P190

無論凝聚力強弱如何,積極誘導都提高了生產效率,并且凝聚力強組,生產效率更高;而悲

觀誘導則明顯減少了生效率,并且凝聚力強組,生產效率更低。凝聚力強群體比凝聚力弱群體更

r易受誘導因素影響。群體凝聚力越強,其成員則越遵循群體規(guī)范和目的。群體凝聚力強并不一

定有助于生產效率提高,只有在群體目的與組織目的相一致前提下,,增強凝聚力才有助于提高

生產效率。當群體態(tài)度不支持組織目的時,凝聚力強反而會使生產效率下降。

四、群體凝聚力測定

成員之間互相選取數目

群體凝聚力

群體中也許互相選取總數目

第三節(jié)群體沖突

一、群體沖突概念與性質

(一)沖突普通概念

所謂沖突:就是兩種目的互不相容和互相排斥激化體現。

(二)群體沖突性質公司內部沖突,從性質上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

1、建設沖突:凡是雙方目的一致,只是手段(或途徑)不同所產生沖突,大都屬于建設性沖

2、對抗性沖突:凡是雙方目的不一致,而導致沖突,往往屬于對抗性沖突

國I二、群體沖突過程

(一)沖突過程

群體沖突過程可分為5個階段:1、潛在對立或不一致2、認知和個性化3、行為意向4、行

為5、成果

沖突源有3類:溝通、構造和個人因素

(二)激發(fā)功能正常沖突激發(fā)了功能正常沖突,可以提高群體工作績效

三、解決群體沖突方略

(一)解決群體沖突方略

在組織內部也許發(fā)生沖突有如下幾種:

①職工、權力、大小都相似群體之間沖突;②權力、地位不同群體之間沖突;③附屬群體對

抗大群體沖突。

由于沖突種類不同,其解決辦法亦不盡相似。較常用解決辦法有如下幾種:

(1)交涉與談判;(2)第三者仲裁;(3)吸取合并;(4)運用權威或武力。

(二)防止群體間沖突辦法

緩和沖突基本原則是:

第一,必要找出兩個群體(或兩個以上群體)都能批準目的;第二,應當建立群體與群體間溝

通聯系。

如下簡介是幾種詳細辦法:

(1)設立共同競爭對象;(2)訂立超級目的;(3)盡量提供各群體互相往來機會;

(4)盡量避免形成爭勝負局面;(5)強調節(jié)體效率;(6)加強思想教誨.

第九章群體溝通

第一節(jié)溝通普通概述

一、溝通概念

信息溝通:指在管理中發(fā)生、兩個或兩個以上人或群體,通過一定聯系渠道,傳遞和互換各

自意見、觀點、思想、情感與愿望,從而達到互相理解、互相認知過程

二、溝通過程

溝通模型涉及七個某些:①信息源;②編碼;③信息;④通道;⑤解碼;⑥接受者;⑦反饋。

三、人與人之間溝通特殊性

1、人與人之間溝通:重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

2、人與人之間溝通:不但限于信息交流,并且涉及情感、思想、態(tài)度、觀點等交流;

3、在人與人之間溝通過程中:交流動機、目、態(tài)度等心理因素有著重要意義:

4、在人與人之間溝通過程中:會浮現特殊溝通障礙。

四、信息溝通重要性

1、信息溝通是決策基本;2、信息溝通是實現科學管理基本;3、良好溝通也是改進人際關

系一種重要保證。

第二節(jié)溝通種類

溝通種類,從不同角度,信息溝通可以提成不同類型。

1、按溝通目來分:

(1)工具式溝通:其重要目在于傳達情報

(2)滿足需要溝通:其目在于表達情緒狀態(tài),解除心理緊張,求得對方同情共鳴、擬定與對

方人際關系

2、從組織層次角度分類:

(1)個人與人人溝通:即一種人與另一種信息交流。

(2)個人與團隊溝通:即指個人與團隊之間信息交流。

(3)團隊與團隊溝通:如車間與車間、小組與小組、小組與車間之間信息交流。

3、按組織系統(tǒng)分類:

(1)正式溝通:普通是垂直,它遵循權力系統(tǒng),并只進行與工作有關信息溝通;

(2)非正式溝通:向任何方向運動,普通稱為小道消息傳播

4、按信息流動方向分類:

(1)下行溝通:(自上而下溝通)。在群體或組織中,從一種水平向另一種更低水平進行溝通

稱為自上而下溝通。

(2)上行溝通:(自下而上溝通)。自下而上溝通是在群體或組織中從低水平流向更高水平溝

通。

(3)平行溝通:是溝通發(fā)生在同一工作群體成員之間或同一級別工作群體成員之間,同一級

別管理者之間以及任何級別相似人員之間時

5、按溝通者有無地位轉移分類:

(1)單身溝通:它是指溝通時,一方只發(fā)送信息,而另一方只接受信息,發(fā)送者與接受者兩

者之間地位不變。

(2)雙向溝通:它是指發(fā)送信息者,在發(fā)出信息后,還要聽取對方對信息反饋意見,直到雙

方對信息有了共同理解為止。

6、按與否經中間環(huán)節(jié):

(1)直接溝通:它是指發(fā)信者與受信者直接溝通。

(2)間接溝通:它是指必要通過第三者(一種或一種以上)傳遞,發(fā)信人信息才干傳到受信人

手中。

7、按語言溝通形式分類:

(1)口頭溝通:口頭溝通形式諸多,如會談、電話、會議、廣播、對話等等。

(2)書面溝通:書面溝通形式也諸多,例如,告知、文獻、通信、布告、報刊、備忘錄、書

面總結、報告等等。

8、按與否使用語言分類:

(1)非語言溝通:它是指使用語言或文字進行信息交流溝通方式。

(2)語言溝通:它是指通過身體動作、說話語調或重音、面部表情以及發(fā)送者和接受者之間

身體距離來傳遞信息。

9、溝通通道選取各種通道在傳遞信息方面能力是不同。

第三節(jié)溝通障礙及其改進

一、導致溝通障礙重要因素

(一)語義上障礙;(二)知識經驗水平限制;(三)知覺選取性障礙;

(四)心理因素引起障礙;(五)組織構造層次影響;(六)信息過量影響。

二、改進溝通辦法

(一)注重雙向溝通;(二)注重面對面溝通;(三)注重運用附加信息溝通;(四)對的使用語言

文字

第十章群體中人際關系

第一節(jié)人際關系普通概述

一、人際關系普通概念及特性

(一)人際關系普通概念

人際關系:是組織環(huán)境中人與人之間交往和聯系。它既涉及心理關系,也涉及行為關系。它

是一群互相認同、情感互相包容、行為互相近似人與人之間聯結成關系。

陶(二)人際關系特性

人際關系特性:1、社會性2、情感性3、復雜性

二、人際關系類型人際關系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

1、按性質劃分:(1)自然性人際關系(2)社會性人際關系

2、按形式劃分:(1)合伙型人際關系(2)競爭型人際關系

3、按效果劃分:(1)良好人際關系(2)不好人際關系

4、按公私關系分:(1)公務關系⑵私人關系

5、按組織形式分:(1)正式群體中人際關系(2)非正式群體中人際關系)

三、群體成員人際關系分析

1、群體成員人際關系分析圖

這一辦法是社會心理學家莫雷諾創(chuàng)造。她以為成員互相作用核心在于彼此好惡情感。她制作

了一種由群體成員自行填報調查表。依照填報內容分為“吸引”、“排斥”和“不關懷"三類,

然后繪制成“群體成員人際關系分析圖”。

2、互相影響分析圖

這是由貝爾斯于1950年創(chuàng)造一種分析群體成員之間關系辦法。

四、人際關系重要作用P234

1、對團結影響2、對工作效率影響3、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影響

4、對人體心理健康影響5、對人行為影響

第二節(jié)影響人際關系因素

人際關系建立和發(fā)展,受到各種各樣因素影響。

1、相似性和一致性:人們之間在興趣、抱負、信念、價值觀和世界觀方面一致性,是建立

和發(fā)展情誼關系最重要、基本條件。

2、距離遠近:人們在居住、工作、學習等空間位置上接近。

3、交往頻率:指人們在單位時間內互相接觸次數多少,普通來說,人們交往頻率越高,越

容易形成密切關系。

4、性格和氣質:這兩種因素往往影響人際交往數量與質量。

5、主觀印象:在人際交往中,主觀印象特別是第一印象十分重要。

6、思想品德:最核心還是個人世界觀與思想覺悟。

7、需求互補

第三節(jié)人際關系基本規(guī)律

人際關系基本規(guī)律

1、吸引接近規(guī)律:(1)外貌吸引⑵言語吸引(3)才華吸引(4)學識吸引(5)名望吸引

2、趨同離異規(guī)律:(1)認同現象和趨同傾向⑵認異現象和傾向(3)酬賞性趨同和懲罰性離異

3、互需互酬規(guī)律:(1)互需是建立人際關系思想基本(2)互酬是發(fā)展人際關系重要條件

4、交往深化規(guī)律:(1)禮儀交往⑵功利交往(3)感情交往(4)思想交往

與5、交互中和規(guī)律:人際關系雙方,普通并不是完全均等,而是互有差別,在交往過程

中互相影響,逐漸接近,成果呈中和狀態(tài)。

第四節(jié)測量人際關系辦法

測量人際關系辦法P245

1、社會測量法2、行為測量法3、參照測量法4、動機測量法5、層次測量法6、有關測量

法7、歷史測量法

第五節(jié)改進人際關系辦法

改進人際關系辦法:

一、感情投資法

感情投資是對人傾注誠摯、熾烈感情,舍得在密切感情方面花本錢、下功夫,以爭取人心,

更好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