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識字1《神州謠》教案_第1頁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識字1《神州謠》教案_第2頁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識字1《神州謠》教案_第3頁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識字1《神州謠》教案_第4頁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識字1《神州謠》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集體備課

本單元是識字單元,課文以簡潔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圍繞“傳統(tǒng)文化”這個主題編排了《神

州謠》《傳統(tǒng)節(jié)日》《“貝”的故事》《中國美食》4篇課文,分別介紹了壯美的祖國山川、熟悉的傳

統(tǒng)佳節(jié)、神奇的漢字和豐富的中國美食。

單元語文要素在課文中的梯度序列

《神州謠》

在語言環(huán)境中初步感受“奔、'訃>《“貝”的故事》

涌”等字詞的表達效果。、/一能講述“貝”的故事,了解用“貝'

了解形聲字形旁表也竺箜電手主支包”范愛圣______

意的人點,感受中

《傳統(tǒng)節(jié)日》華傳統(tǒng)文化

;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能按時間V???《中國美食》

[順序進行排列,能背誦《傳統(tǒng)節(jié);能制部曾卷字《春反"良、燙、焦"'

日》,初步感受中國悠久的傳統(tǒng),等字,了解“火字旁”和“四點底”

【文化節(jié)日0;、之間的聯(lián)系。,

內容課時教學目標

1.認識60個生字,讀準2個多音字“漂、炸”,會寫36個字,正確讀

神州謠2

寫35個詞語。

2.能利用韻語、形旁與字義的聯(lián)系以及圖片來識字。

傳統(tǒng)節(jié)日2

3.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長、聳”等字詞的表達效果;能

說出用“炒、烤、燒”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貝”的故事2

4.積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等詞語。

5.朗讀《神州謠》,能背誦《傳統(tǒng)節(jié)日》,初步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和

中國美食2中華文化的悠久。

6.能講述“貝”的故事,初步感受漢字的魅力。

1.能把自己長大后想做什么說清楚,并簡單說明理由。

口語交際1

2.能聽明白同學說的內容,對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疑問。

1.認識“津、溜”等9個生字。

2.認讀“甜津津、酸溜溜”等詞語,能聯(lián)系生活說說自己想到的食物,

語文園地三2

理解詞語的大致意思。

3.能借助形旁猜測字義,正確選用形聲字并查字典驗證。

4.知道“鹿、金”等字可以作為部首,記住這些部首,能用這些部首查

字典。

5.能發(fā)現(xiàn)“火”與“,、、、”,“心”與“小”,“刀"與“等偏旁之

間的聯(lián)系及表示的意思。

6.能按順序背誦十二生肖,初步了解生肖文化。

7.閱讀《小柳樹和小棗樹》,了解小柳樹想法的變化,能明白事物各有

長處的道理。

識字1神州謠

A教學目標

1.認識“州、涌、峰”等15個生字,會寫“州、華、島”等9個字。正確讀寫“神州、中華”等10

個詞語,積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等8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的韻律美,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感知“三字經”式

的語言形式,感悟學習漢字的方法。

3.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引領學生感悟學習漢字和課文的方法。在語言環(huán)境中初步感受“奔、

涌”等字詞的表達效果。

4.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培養(yǎng)他們對漢字的獨特情感。

A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理解字詞的含義。

2.感受祖國的偉大,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了解祖國的國情。

〉教學策略

1.識字寫字

(1)識字:本課15個會認字,可以分組認讀后鼻音和前鼻音的字;對比拼讀平舌音和翹舌音的

字、鼻音和邊音的字。

(2)寫字:本課要求會寫9個字,書寫時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字形結構規(guī)律,把握同一類結構的字的書

寫規(guī)律與不同點。

2.朗讀教學

課文句式整齊、節(jié)奏明快,因此可以在朗讀中加深理解與體會,可以通過范讀、師生對讀、打節(jié)拍

讀等方法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明快的節(jié)奏。

3.理解運用

教學時借助圖片、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句子,并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驗,說說從每一小節(jié)中讀出了什么,

體會到了什么,在情感提升的基礎上,回歸文本。

A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對應課文預習作業(yè)。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A教學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A課時目標

1.認識“州、涌、峰”等15個生字,會寫“州、華、島”等9個字。正確讀寫“神州、中華”等10

個詞語,積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等8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的韻律美,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感知“三字經”式

的語言形式,感悟學習漢字的方法。

A教學過程

板塊一音樂渲染,切入主題

1.課前三分鐘誦讀經典《三字經》,配音樂。

2.《三字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蒙學讀本,語言簡練,有韻律感。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采用

“三字經”的形式寫成的一篇童謠。(板書:神州謠)齊讀課題。

3.教師展示中國地圖,并播放音樂《大中國》。

提問:瞧,這是什么?它像什么?(雄雞)

4.了解中國地圖,知道祖國的名字。

提問:祖國除了叫“中國”外,還可以稱作什么?(課件出示:神州、華夏、九州、中華)

(1)教師介紹中國其他名字的來歷。

(2)全班再次齊讀表示中國名稱的詞語。

5.揭示課題。

我們的祖國媽媽呀,不僅有這么多美麗的名字,更有壯美的山河、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呢!這節(jié)課,

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祖國媽媽的童謠一一《神州謠》。(再次齊讀課題)

6.學習“州”字。

(1)用溯源法識記''州"字。(課件出示“州”的字源)

(2)動畫展示漢字“州”的字形演變。指導學生理解有河流從“川”字的間隙流過,中間沙石漸漸

堆積,形成有三點的“州”字。“州”的三點表示河里有大堆大堆的土。“州”就是土地的意思。

(3)小結:像這樣與表示的意思在形狀上很像的字就是象形字,你還能說出幾個這樣的字嗎?

(4)根據生活經驗,識記“州”字。

(5)指導書寫“州”。這個字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課件田字格中出示“州”字)

(6)學生先觀察,再說書寫要點:第二筆是豎撇,中豎應稍短,右豎要稍長。“州”的第一個點是

短撇;后面是兩點,寫在中間位置,朝一個方向。

(7)學生在田字格中練寫,老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中國地圖,在對祖國已有的認識的基礎上,再補充祖國名字的由來,讓學生

感受祖國名字的美好。這些信息和地圖緊密相連,使''祖國”這個詞立體、生動起來,未成曲調先有

情,為后續(xù)的學習奠定了主基調。抓住課題中的生字“州”進行字理識字,滲透漢字文化,感受漢字之

美,激發(fā)學生對漢字的喜愛之情。

板塊二識字認字,探究方法

1.自由朗讀課文。(課件出示自讀要求)

課件出示:

,讀準生字,讀清字音,讀通句子。

?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2.教師檢查識字。這些來自課文的生字寶寶你們都認識了嗎?

(1)多種形式識字。如,請小老師帶讀、齊讀、男女生對讀、開火車讀等。

(2)去掉拼音讀。如,單個讀、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等。

(3)指導點評。點評認讀情況。

提示:翹舌音“州”,平舌音“聳",前鼻音“奮、繁”,后鼻音“涌、峰、聳、濃、榮”。

3.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4.引導學生歸納識字方法。這么多字寶寶,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它們的呢?

預設方法:在生活中識字;用換一換的方法,也就是加一加、減一減、熟字換偏旁的方法;編字

謎、口訣或故事識字;聯(lián)系具體事物識字。

(1)學生自由認字,老師隨機歸納總結。

(2)識字游戲:我來說,你來猜。

①小小耳朵有力氣,兩個人兒頭上立。(聳)

②海上一座山,鳥兒好家園。(島)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自主識字,在識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自己解決問題,意在培養(yǎng)學

生自主識字的能力。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

法識字,再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取他人之長為己用。在多層次、多形式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和

合作交流能力,從而提高識字效率。

板塊三觀察漢字,指導書寫

1.欣賞生字。

課件出示:

動畫展示:“大"和''卉"兩個字合并變成“奔”字,同時“大”字的撇捺動態(tài)舒展開來,“包容

美”三個字浮現(xiàn)在畫面的右上角。

2.重點指導“民、族”兩個字。

出示指導方法:“一看二寫三對照”。一看結構,二看比例,三看關鍵筆畫。

3.學生觀察生字,自由交流,教師引導。

(1)民:字形上窄下寬,豎提要直,斜鉤要呈弓形,盡量舒展。

(2)族:方字旁要寫得長而窄,右邊稍大,整個字應寫得左窄右寬。

4.教師示范,讓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筆順,再書空。

5.學生自由練習書寫。老師提醒書寫姿勢并巡視。

6.展示范例,指導學生進行評價,學生修正練寫。

【設計意圖】小學生處于寫字的初級階段,他們善于模仿,老師的示范作用尤為重要。從示范觀察

到書空,從練習書寫到點評,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漢字,要做到“一看二寫三對

照”。引導學生抓關鍵筆畫將漢字寫端正,采用多媒體進行寫字教學評價,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感,

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還在評價過程中逐步提高了對漢字的審美能力。

板塊四送字入文,課外延伸

1.多種形式地朗讀課文。

(1)學生齊讀課文。

(2)師生對讀課文。

(3)男女生對讀課文。

(4)小組內開火車讀課文。

2.布置作業(yè),課外拓展。

(1)同學們,課后請搜集有關祖國名山大川的圖片、資料,并制作詞語卡。

(2)同學們,你想當小導游嗎?把你搜集到的資料與你喜歡的人分享分享。

【設計意圖】加強復習,夯實所學,熟能生巧,熟讀成誦,化難為易。用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了解祖

國名山大川的興趣,并在實踐中積累、應用詞語,將課內外學習有機結合。

第2課時

A課時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引領學生感悟學習漢字和課文的方法。在語言環(huán)境中初步感受“奔、

涌”等字詞的表達效果。

2.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培養(yǎng)他們對漢字的獨特情感。

A教學過程

板塊一復習導入,激發(fā)興趣

1.當小老師,抽讀生字。

2.復習詞語。

課件出示:

神州中華山川黃河長江長城臺灣島海峽民族奮發(fā)

(1)指名學生認讀詞語。

(2)開火車認讀詞語。

3.齊讀或背誦課文。

板塊二精讀課文,領悟感知

L走進第1小節(jié)。

課件出示:

我神州,稱中華,山川美,可入畫。

(1)自讀第1小節(jié),說說這一小節(jié)主要講了什么。

課件出示圖片,感受祖國江山如畫的特點。(板書:山川美)

(2)指導朗讀。(教師指導朗讀,讀出幸福之感)

2.走進第2小節(jié)。

(1)讀一讀,第2小節(jié)介紹了哪些山川?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板書:黃河奔長江涌長城長珠峰聳)

(2)帶著發(fā)現(xiàn),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祖國山川樣子的詞語?

(3)感受“黃河奔,長江涌”。

①引導學生感受黃河的奔流不息。(課件出示黃河的視頻)

②談談你對黃河的了解。

③理解“奔”的含義。

④積累關于黃河的詩句。(課件出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和《涼州詞》)

⑤播放長江的視頻,并隨機介紹:長江的長度為63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三大河,是中國和亞洲的

第一大河。長江橫跨多個省、市、自治區(qū),最終流入東海,是中國東西航運的重要通道。三峽水電站是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a.交流感受。此時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長江水?再讀“長江涌”。

b.指導朗讀。

(4)感受“長城長,珠峰聳”。

①借助文字和圖片資料了解長城的長。

②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談談看后的感受。

③溫習國歌。國歌中這樣唱道:“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④借助圖片、數據感受珠峰高高聳立的樣子。

(課件出示珠穆朗瑪峰的資料)

⑤學生介紹珠峰的資料后,教師相機補充:珠峰的高度為8844.43米,平均溫度為零下29℃。

⑥指導朗讀。站在珠峰腳下,你會有什么感受?再讀“珠峰聳”。

(5)關注描寫事物樣子的字詞,談感受。課件出示變紅的這些字詞“奔、涌、長、聳",體會祖國

山川的壯美。

(6)指導朗讀。(課件出示黃河奔流不息、大江東去、長城萬里、珠峰聳立的圖片)

3.總結方法,練習表達。

(1)訓練表達,學以致用。(課件出示訓練要求)

(2)結合二年級上冊描寫祖國美麗風景的課文《黃山奇石》《葡萄溝》《日月潭》,創(chuàng)編歌謠。

4.學習第3小節(jié)。

課件出示:

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

(1)課件出示地圖,引導學生觀察地圖,認識臺灣島與大陸的地理關系,感受臺灣島與大陸一衣帶

水的關系,知道寶島臺灣的位置。告訴學生臺灣雖然與大陸隔著臺灣海峽,但自古以來它都是祖國的一

部分。

(2)理解表達:關于臺灣島,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課件出示相關圖片:風景優(yōu)美的日月潭、煙霧繚繞的阿里山、雄偉華麗的101大樓、壯麗的臺北故

宮博物院、香甜可口的水果……

(3)播放音樂《臺灣島啊,我的故鄉(xiāng)》。

5.學習第4小節(jié)。

(1)談話:你了解哪個民族?說說看。

多媒體出示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飾和相關詞語。

(2)課件出示各民族的圖片。

(3)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4)朗讀指導。

6.感情升華,朗誦全文。

讓我們一起帶著這種自豪,帶著這種驕傲,把這首《神州謠》送給祖國母親吧!(配樂朗誦)

(1)再讀課文。

(2)小組合作讀,展示讀。

(3)引導學生熟讀成誦。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現(xiàn)有的經驗和對課文句子的理解,談談平時看到的美景,然后借助圖片、視

頻導入文本,進行朗讀指導。在讀中問,在問中學,在學中思,在思中再讀,由外及內,由淺入深,最

后升華情感。

板塊三模仿創(chuàng)作,拓展延伸

1.示范創(chuàng)編。

課件出示:

我中華,幅員廣,山河麗,物產豐。

五千年,源遠長,長江美,黃河壯。

你還能接著用自己喜歡的內容往下編嗎?

2.學生創(chuàng)編,指名說。

3.布置作業(yè),課外拓展。

推薦閱讀書籍《中華民族精神故事》,并把閱讀后的感受與同學分享。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看祖國風光圖,模仿練說。從示范開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啟發(fā)學生

的創(chuàng)作靈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文本走向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A板書設計

神州謠

黃河奔長江涌]

>山川美,可入畫

長城長珠峰聳一

臺灣島與大陸一一是一家

各民族齊奮發(fā)一一共繁榮

A作業(yè)設計

見系列《》或對應課時作業(yè)。

A教學反思

《神州謠》是一篇歌頌祖國和人民的童謠,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學生理解記憶,提升識字效率。

全文有4個小節(jié),講述了我們中華民族是個山川美麗如畫的國家;寫出了我國的黃河、長江、長城、珠

峰的壯觀;臺灣和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各民族團結一心,共創(chuàng)祖國的輝煌。

1.合作探究,讀中記字。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多樣化的識字形式,讓識字與閱讀有機結合,在多樣性、趣味性的語境中,引

導孩子們在快樂中識字,同時感受漢字的魅力。

運用自主識字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識記技巧,加深對本課生字、詞語的記憶。依托文

本,通過朗讀發(fā)現(xiàn)生字、記住字形;通過聽讀體會生字的意思;通過朗讀體驗情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

中,字的音、形、義在學生的頭腦中越來越明晰,越來越深刻。

2.發(fā)揮想象,讀中悟情。

為了突破“利用關鍵字感受壯美的畫面”這一難點,我利用靜態(tài)圖和動態(tài)圖直觀地讓學生看到黃河

洶涌澎湃、長江一瀉千里、長城蜿蜒萬里、珠峰高聳入云的情景。在展示圖片的時候,配以激昂慷慨的

解說詞,讓學生直觀感受畫面的同時積累好詞佳句,提高語文素養(yǎng)。賞析完后,師生加上動作有感情地

朗讀,讀出層次、讀出畫面。我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來感受文字的韻律美和祖國的山

川美、民族的繁榮昌盛,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3.拓展創(chuàng)編,讀后實踐。

在歌謠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我首先通過視覺效果引起學生的好奇感,然后通過填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己

創(chuàng)編。學生通過朗讀自己創(chuàng)編的歌謠,增加了自信心,也提高了學習能力。能讓人快速成長的不是單一

的教授,而是實踐與互教。

第三單元

【單元導教】

本單元是識字單元,教材以“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編排了《神州謠》《傳統(tǒng)節(jié)日》《“貝”的故

事》《中國美食》4篇課文。分別以壯麗河山、傳統(tǒng)佳節(jié)、漢字故事、中華美食為切入點揭示我國悠久燦

爛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

本單元學習重點是識字寫字,要引導學生借助課文語境,激發(fā)識字興趣,繼續(xù)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形聲字

的規(guī)律,利用多種識字方法如:換偏旁、加一加、減一減、借助圖片等記憶形聲字,使學生更清晰地理

解與運用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規(guī)律,把握形聲字"音、形、義〃之間的聯(lián)系,能夠運用形聲字識

字法感受更多的識字樂趣。

在語境中感受

T壯麗山河《神州謠》o——詞語的表達效果

積累詞語

_____________<------復習鞏固O;------借助影聲字特點識字

語文園地三二:

------------—(■-------1實踐運用耳—多種蒜識字I

【單元教學目標】

字詞句:

1.認識78個生字,讀準2個多音字,會寫36個字,會寫36個詞語。

2.能利用韻語、形旁與字義的聯(lián)系、借助圖片識字。能借助形旁猜測字義、正確選用形聲字并查字典

驗證。

3.知道“金、鹿”等字可作為部首,能發(fā)現(xiàn)“火”與四點底,"心"與豎心旁,"刀〃與立刀旁之間的聯(lián)

系及表示的意思。

閱讀: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傳統(tǒng)節(jié)日》,能按順序背誦十二生肖。

2.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長、聳”的表達效果;能說出“炒、烤、燒”等方法制作的美

食。

3.初步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和文化的悠久,能講漢字“貝”的故事,初步感受漢字的魅力。

4.閱讀《小柳樹和小棗樹》,明白事物各有長處的道理。

表達:

1.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簡單說明理由。

2.能聽明白同學說的內容,對感興趣的地方提出疑問。

1.神州謠

【課前解析】

《神州謠》是一首充滿童趣的“三字經”兒歌,兒歌共4小節(jié),分別寫的是祖國的山川河流、臺灣

是祖國的一部分以及各族人民情誼深厚、為祖國繁榮而共同奮斗的內容。兒歌語言精煉押韻,讀來瑯瑯

上口,可聯(lián)系祖國版圖和文中插圖,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在熟讀兒歌的過程中,讓學生記住字

音,聯(lián)系之前學過的記字方法記住字形。

關注課題:“神州”指的是我們的祖國,“謠”指歌謠,也就是贊美我們祖國的歌謠。

關注課文:神州大地,山河壯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勤勞、善良的華夏兒女,為了中華民族的

振興,團結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本課文字短小精悍,內涵豐富,總體來說較易理解。朗讀起來,每一句都

氣勢磅礴、擲地有聲。整篇課文洋溢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感和濃郁的時代氣息,體現(xiàn)了中華兒女盼望

兩岸統(tǒng)一祖國繁榮昌盛的強烈愿望。在課堂教學中,一要注重引導學生感受“三字經”的韻律美。二要

注重學生隨文識字,結合語境和插圖識記字音字形。三要通過反復誦讀,引導學生品味“奔、涌、長、

聳”這幾個字帶給我們的感受。

關注生字:本課需要書寫的七個生字都帶有筆畫“、”,出現(xiàn)在了不同位置而且不同方向,可以歸為

一類對比學習,從整體上把握“、”的書寫。其中“州”、“島”要重點指導筆順,“民”要重點指導筆畫

“豎提"和'‘斜勾”。

關注詞語:神州、中華、山川、黃河、長江、長城、臺灣島、海峽、民族、奮發(fā)??梢赃\用多種方

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區(qū)別“州”和“川”兩個字,結合兒歌和圖片讀詞語,重點記憶比較陌生的詞語

“神州、海峽、民族、奮發(fā)”。

【教學目標】

1.認識“州、涌”等15個生字,會寫“州、灣”等9個字,會寫“神州、中華”等10個詞語,積

累“華夏兒女、巍巍中華”等8個詞語。

2.朗讀課文,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

3.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詞語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1.認識“州、涌”等15個生字,會寫“州、灣”等9個字,會寫“神州、中華”等10個詞語,積

累“華夏兒女、巍巍中華”等詞語。

2.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詞語的表達效果。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州、涌”等15個生字,會寫“州、民、奮、齊”4個字。

2.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詞語的表達效果。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fā)閱讀興趣

教師播放歌曲《大中國》。

歌曲結束,教師引入課題:著名詩人艾青有一句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

得深沉……”是啊,誰不愛自己的祖國呢?祖國是我們的母親,我們是祖國的孩子,我們都愛偉大的祖

國。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描寫祖國山河的三字兒歌。

教師板書課題:(1神州謠)。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由歌曲入手,通過通俗易懂的歌詞,與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聯(lián)系,激發(fā)

學生學習興趣。)

二、朗讀課文,認字讀詞

1.理解課文題目。

教師提問:什么是“神州”?

預設:就是指我們的祖國一一中國。

理解課題意思:除了“神州”,我們的祖國還有其他的名字,比如:華夏、九州、中華,這些都是指

我們的中國。

2.隨文識字,在語境中認讀生字新詞。

(1)提出學習要求:了解課文題目后,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在讀書中,請同學們把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明確要求:這是一首小兒歌,共分4個小節(jié),現(xiàn)在請幾名同學來為大家讀一讀課文,一人讀一小

節(jié),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誰讀的又準確又好聽。

(3)齊讀課文。

教師小結:剛才幾位同學都讀得很好,現(xiàn)在請大家一起拿起書,大聲地齊讀一遍課文。

2.認讀生字、理解詞語。

(1)借助圖片讀詞語:珠峰、臺灣、海峽、大陸

教師出示課件:我們的神州大地幅員遼闊,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張圖片吧。

講解:“峰”這個字我們在學《黃山奇石》的時候見到過,里面有天都峰,臺灣、大陸我們也都不陌

生,接著我們看這個峽字可有趣了。峽:這大塊的陸地和陸地夾著的這塊海水就叫海峽。兩山之間夾著

的水道也叫峽,如三峽。兩山之間夾著的狹長的谷地叫峽谷。

我們再來看看這張地圖,海峽的哪一邊是大陸,哪邊是臺灣島。臺灣島與大陸之間隔著海峽。

(2)借助拼音讀詞語:認識了這些地名,接著請大家借助拼音把這些字詞讀準確。

提要求讀詞語: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些詞語,注意拼音。哪位小老師愿意領讀這些詞語。接著男生、

女生輪流讀這些詞語。這些詞中,有你不理解意思的嗎?

教師講解:繁榮,經濟或事業(yè)蓬勃發(fā)展、興旺發(fā)達。奮發(fā),精神振作、情緒高漲。情誼,人與人相

互關切、愛護的感情。

檢驗詞語:找?guī)孜煌瑢W讀一讀這些詞語,檢驗一下是否會認會讀。

3.字詞送進課文,再來大聲讀一讀課文。

教師引導讀課文:字詞都讀準了,也理解了,現(xiàn)在把這些字詞送到課文里,去掉拼音,我們再來讀

一遍課文,相信你能讀得更好聽。要大聲讀,開始吧。

(設計意圖:課文雖然簡短,但是生字比較多,個別字形比較復雜,識記難度大,所以學習過程由

初讀課文識記生字新詞,到以歸類的形式把生字分組學習,最后回到課文,設置合理的梯度、有趣的歸

類方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讀通課文,認識并理解生字新詞。)

三、學習課文,讀出節(jié)奏,品讀字詞

1.啟發(fā)思考:大家讀的既準確又聲音響亮,那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首兒歌的特點?

預設1:每一句都是三個字。

預設2:課文讀起來很好聽。

2.試著帶節(jié)奏自由朗讀,師生合作讀,同桌合作讀。

(設計意圖:在反復朗讀中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并讀出文章的氣勢。)

3.品讀第一、二小節(jié),這兩個小節(jié)向我們介紹哪幾個有著壯麗風景的高山大川呢?

教師提問:這幾個地方的風景是怎樣的?請你用課文里的字來回答。

預設:奔、涌、長、聳

引導感悟:奔流的河水或者翻涌的江水,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預設:“奔、涌”讓我們感受到黃河、長江奔騰不息的磅礴氣勢。

講解:奔騰不息的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海納百川,浩浩蕩蕩,奔向天際,像一條金

色的巨龍,橫臥在我國北部遼闊的土地上,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長江涌,長江的水湍急翻涌,

像一匹咆哮的馬,翻滾著,呼嘯著,奔騰流去。

指導朗讀:孩子們,你可以通過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黃河的奔騰不息和長江的波浪翻涌嗎?

引導感悟:你們激情澎湃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了黃河、長江磅礴氣勢。那長城長、珠峰聳又給你什

么樣的感受?

預設:長城長讓我們感受到了長城的綿延萬里,珠峰聳讓我們感受到了世界第一高峰的高高聳立。

講解:萬里長城,蜿蜒盤旋,就像一條在云中穿梭的巨龍。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聳”讓

我們感受到珠峰高聳入云,像一位巨人高高聳立、直上云端。

指導朗讀:你能通過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長城的長和珠峰的高高聳立嗎?

四、觀察對比,練寫生字

1.交流學習

引導觀察:游歷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后,請同學們靜下心來觀察州和之前學過的哪個字相似?

講解:“川”河流,河流中間有幾個小島,三點在橫中線上下,第一點朝左,其余兩點向右。第二筆

是豎撇,中間豎短,最后一筆豎長。(教師邊講解邊板書“州”)

引導觀察:“民”字哪筆你認為容易出錯?(教師板書“民”)

預設:上面的口要寫的扁,第三筆是“豎提”,最后一筆是“斜勾”。

講解:“奮”和“齊”二字相似點,都是上下結構,關鍵筆畫是撇捺。(教師邊講解邊板書“奮”、

,,齊,,)

2.學生自己書寫,每個字描一遍寫兩遍。

提出要求:下面請同學們自己來寫生字,描一遍寫兩遍,注意寫字姿勢。

(設計意圖:對比書寫生字,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記憶生字的結構,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書寫,加

上教師適時的鼓勵,讓書寫變得有趣,學習更有動力。當然,對于有難度的字,應該具體指導,帶學生

一起書空練寫。)

【板書設計】

1.神州謠

州、民(獨體字)

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