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02_第1頁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02_第2頁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02_第3頁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02_第4頁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0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codeforgroungtreatmentofbuildingsJGJ79-2002J220-20022002北京第1頁共1頁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codeforgroungtreatmentofbuildingsJGJ79-2002主編部門: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施行日期:2003年1月1日第2頁共2頁公告。其中,第3.0.5、3.0.6、4.4.2、5.4.2、6.1.2、6.3.5、6.4.3、7.4.4、8.4.4、9.4.2、10.4.2、11.1.2、11.3.15、11.4.3、12.4.5、13.3.9、13.4.3、14.4.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二○○二年九月二十七日第3頁共3頁前言根據(jù)建設部建標[1997]71號文的要求,規(guī)范修訂組在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國內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實踐經(jīng)驗,并在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全面修訂了《建筑地5.預壓法;6.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7.振沖法;8.砂石樁法;9.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10.夯實水泥土樁法;11.水泥土攪拌法;12.高壓噴射注漿法;13.石灰樁法;14.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15.柱錘沖擴樁法;16.單液硅化法和堿液法;17.其他地基處理方法等。本規(guī)范主要修訂內容是:1.增加了強夯置換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夯實水泥土樁法、水泥土攪拌法(干法)、石灰樁法和柱錘沖擴樁法等地基處理方法的設計和施工規(guī)定。土或灰土擠密樁法、砂石樁法、深層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和復合地基載荷試驗要點等內容均作了修改、補充和完善。3.取消了托換法一章,對其內容作了調整:將單液硅化法和堿液法內容作了補充獨立成章;將其他方法列入第17章。本規(guī)范由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釋,由主編單位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第4頁共4頁本規(guī)范參加單位:冶金建筑研究總院陜西省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浙江大學同濟大學本規(guī)范參加單位:冶金建筑研究總院陜西省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浙江大學同濟大學湖北省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上海)河北工業(yè)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鐵道部科學研究院本規(guī)范主要起草人:張永鈞(以下按姓名筆畫為序)楊燦文王仁興觀寶袁勛康景俊王吉望劉毅羅宇生袁內鎮(zhèn)滕延京王恩遠劉惠珊周國鈞涂光祉潘秋元張峰侯偉生第5頁共5頁目錄前言 41總則 92術語、符號 92.1術語 92.2符號 113基本規(guī)定 124換填墊層法 144.1一般規(guī)定 144.2設計 144.3施工 174.4質量檢驗 18預壓法 195.1一般規(guī)定 195.2設計 195.3施工 245.4質量檢驗 256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 266.1一般規(guī)定 266.2設計 266.3施工 286.4質量檢驗 30振沖法 317.1一般規(guī)定 31第6頁共6頁7.2設計 317.3施工 337.4質量檢驗 348砂石樁法 358.1一般規(guī)定 358.2設計 358.3施工 378.4質量檢驗 389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 389.1一般規(guī)定 389.2設計 399.3施工 419.4質量檢驗 4210夯實水泥土樁法 4210.1一般規(guī)定 4210.2設計 4210.3施工 4310.4質量檢驗 4411水泥土攪拌法 4411.1一般規(guī)定 4411.2設計 4511.3施工 4711.4質量檢驗 4912高壓噴射注漿法 5012.1一般規(guī)定 5012.2設計 5012.3施工 5112.4質量檢驗 52第7頁共7頁石灰樁法 5313.1一般規(guī)定 5313.2設計 5313.3施工 5413.4質量檢測 5514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 5514.1一般規(guī)定 5514.2設計 5614.3施工 5714.4質量檢驗 5915柱錘沖擴樁法 5915.1一般規(guī)定 5915.2設計 5915.3施工 6015.4質量檢驗 6116單液硅化法和堿液法 6116.1一般規(guī)定 6116.2設計 6216.3施工 6416.4質量檢驗 6617其他地基處理方法 67A荷試驗要點 67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 69第8頁共8頁1.0.2本規(guī)范適用于建筑工程地基處理的設計、施工和質量檢驗。術語、符號2.1術語2.1.1地基處理groundtreatment2.1.2復合地基compositesubgrade,compositefoundation2.1.3地基承載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ofsLubgrddebearingcapacity2.1.4換填墊層法cushion2.1.5頂壓法prelloading2.1.6真空預壓法vacuumpreloading2.1.7強夯法dynanliccompaction,dynamicconsolidation第9頁共9頁自由落下,給地基以沖擊和振動能量,將地基土夯實的地2.1.8強夯置換法dynamicreplacenlent其自由落下形成夯坑,并不斷夯擊坑內回填的砂石、鋼渣等硬粒2.1.9振沖法vibroflotation,vibro-replacenentt2.1.10砂石樁法sand-gravlepile沖等方式在地基中成孔后,冉將碎石、砂或砂石擠壓人已成的2.1.11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cement-flyash-gravlepile。2.1.12夯實水泥土樁法rannedsoil-cemeetnpile的比例拌和均勻,在孔內夯實至設計要求的密實度而形成的加固2.1.13水泥土攪拌法cementdeepmixing2.1.14深層攪拌法deepmixing。2.1.15粉體噴攪法dryjetmixing法。2.1.16高壓噴射注漿法jetgrouting平方向的噴嘴噴出,形成噴射流,以此切割土體并與土2.1.17石灰樁法limepile第10頁共10頁2.1.18灰土擠密樁法limesoilplle孔,使樁問土得以擠密。用灰土填入樁孔內分層夯實形成2.1.19土擠密樁法earthplle孔,使樁問土得以擠密。用素土填入樁孔內分層夯實形成2.1.20柱錘沖擴樁法pilesthrusted-expangededincolumn-hammer2.1.21單液硅化法silicificationgrouting地基土層中,使土粒之間及其表面形成硅酸凝膠薄膜,增強了土耐水性、穩(wěn)固性和不濕陷性,并提高土的抗壓和抗剪強度的地2.1.22堿液法sodasolutiongrouting將加熱后的堿液(即氫氧化鈉溶液),以無壓自流方式注入士中,使土粒表面溶合2.2符號ppRR第11頁共11頁RRfpk單位截面積承載力特征值;kpI——塑性指數(shù);ppc的自重壓力值;qp力特征值;優(yōu)含水量;c實系數(shù);ρd——干密度。規(guī)定3.0.1在選擇地基處理方案前,應完成下列工作:第12頁共12頁3.0.3地基處理方法的確定宜按下列步驟進行:響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初步選出幾種可供考慮從加固原理、適用范圍、預期處理效果、期要求和對環(huán)境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技術經(jīng)濟分析和對比,選擇相應的現(xiàn)場試驗或試驗性施工,并進行必要的測試,以檢驗設計參:1.0。仍存在軟弱下臥層時,尚應驗算下臥層的地基承基尚應根據(jù)修正后的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進行樁身強度驗第13頁共13頁。施工過程中應進行質量監(jiān)理,施工結束后必須按國家范附錄A的規(guī)定。4換填墊層法4.1一般規(guī)定4.1.1換填墊層法適用于淺層軟弱地基及不均勻地基的處理。4.2設計pzpczfaz(4.2.1-1)式中pz——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墊層底面處的附加壓力值(kPa);pcz——墊層底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kPa);faz——墊層底面處經(jīng)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墊層底面處的附加壓力值可分別按(4.2.1-2)和(4.2.1-3)式計算:(4.2.1-2)b(pk?pc(4.2.1-2)pz=b+2ztg9(4.2.1-3) bl(pk?pc(4.2.1-3)pz=(b+2ztg9)(l+2ztg9)式中b——矩形基礎或條形基礎底面的寬度(m);l——矩形基礎底面的長度(m);pk——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kPa);第14頁共14頁pc重壓力值(kPa);)0.2564.2.2墊層底面的寬度應滿足基礎底面應力擴散的要求,可按下式確定:式中b′——墊層底面寬度(m);9——壓力擴散角,可按表4.2.1采用;當z/b<0.25時,仍按表中兩側向上,按基坑開挖期間保持邊坡穩(wěn)定的當?shù)亟?jīng)驗放4.2.3墊層的承載力宜通過現(xiàn)場載荷試驗確定,并應進行下臥層承載力的驗算。力疊加的影響。當超出原地面標高的墊層或換填材料的重度高于天和第4.2.6條的條件下,墊層地基的變形可僅考慮其下臥層的變形。對第15頁共15頁4.2.5墊層可選用下列材料:合有關放射性安全標準的要求。粉煤灰墊層中的金屬構件、管堆場、道路和地坪,也可用于小型建筑,構筑物地基。選用礦渣的松其性能穩(wěn)定并符合安全規(guī)定后方可使用。作為建筑物墊層的礦渣應符準的要求。易受酸、堿影響的基礎或地下管網(wǎng)不得采用礦渣墊層。大成功工程經(jīng)驗時,對質地堅硬、性能穩(wěn)定、土工格室、土工墊或土工織物等土工合成材料;墊層填料宜第16頁共16頁4.2.6墊層的壓實標準可按表4.2.6選用:表4.2.6各種墊層的壓實標準0.94~0.970.94~0.970.950.90~0.95密度宜采用擊實試驗確定,碎百或卵石的最大于密度可取2.0~2.2t/m3;實系數(shù)λc??扇〉椭?;4.3施工小型工程也可采用蛙式夯、柴油夯,砂石等宜用振動碾,粉煤灰宜平板振動器,蛙式夯。礦渣宜采用平板振動器或平碾,也可采用振第17頁共17頁計標高。嚴禁擾動墊層下的軟弱土層,防止其被踐踏。受凍或受水分段施工時,不得在柱基、墻角及承重窗間墻下接縫。上下兩結宜用搭接法、縫接法和膠結法,并均應保證主要受力方向的連結4.4質量檢驗觸探或標準貫入試驗檢驗;對砂石、礦渣墊層可用重型動力觸探檢后鋪第18頁共18頁4.4.3采用環(huán)刀法檢驗墊層的施丁質量時,取樣點應位于每層厚度的2/3深度處。法5.1一般規(guī)定地下水類型及水源補給情況等。并應通過土工試驗確定土層的固結壓力的關系、滲透系數(shù)、固結系數(shù)、三軸試驗抗剪強度指隙水壓力、地下水位等項目的監(jiān)測并進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試驗驗區(qū)獲得的監(jiān)測資料確定加載速率控制指標、推算土的固結系形等,分析地基處理效果,對原設計進行修正,并指導全場的?;蚩够€(wěn)定性控制的建筑,當?shù)鼗两?jīng)預壓而增長的強度滿足5.2設計(Ⅰ)堆載預壓法第19頁共19頁5.2.2堆載預壓法處理地基的設計應包括下列內容:穩(wěn)定性和變形。5.2.3排水豎井分普通砂井,袋裝砂井和塑料排水帶。普通砂井直徑可取300~(5.2.3)(5.2.3)π式中dp——塑料排水帶當量換算直徑(mm);b——塑料排水帶寬度(mm);δ——塑料排水帶厚度(mm)。5.2.4排水豎井的平面布置可采用等邊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豎井的有效排水直徑del的關系為:等邊三角形排列de=1.05l正方形排列de=1.13l5.2.5排水豎井的問距可根據(jù)地基土的固結特性和預定時間內所要求達到的固結度確定。設計時,豎井的間距可按井徑n比選用(n=de/dw,dw為豎井直徑,對塑料排距可按n=6~8選用。5.2.6排水豎井的深度應根據(jù)建筑物對地基的穩(wěn)定性、變形要求和工期確定。5.2.7一級或多級等速加載條件下,當固結時間為t時,對應總荷載的地基平均固(5.2.7)(5.2.7)第20頁共20頁式中Ut——t時間地基的平均固結度;q&i——第i級荷載的加載速率(kpa/d);Σ?p——各級荷載的累加值(kPa);it,表表5.2.7α,β值排水固結條件排水固結(豎井說明α 2π1 2πnn4n2F=n21n(nnn4n2ch——土的徑向排水固結系數(shù)(cm2/s)c——土的豎向排水固結系數(shù)(cm2/s)vH——土層豎向排水距離(cm)Uz——雙面排水層或固結應力均勻結度β2πcv4H2neFne,考慮涂抹和井阻影響時,豎井地基徑向排水平均固結度可按下nsr (5.2.8-2)n4第21頁共21頁(5.2.8-4)Lks」(5.2.8-4)Lks」r4qw(5.2.8-5)kh——天然上層水平向滲透系數(shù)(cm/s);ks——涂抹區(qū)土的水平向滲透系數(shù),可取ks=(1/5~1/3)kh(cm/s);s——涂抹區(qū)直徑ds與豎井直徑dw的比值,可取s=2.0~3.0,對中等靈敏粘性土取低值,對高靈敏粘性土取高值;L——豎井深度(cm);qw——井縱向通水量,為單位水力梯度下單位時間的排水量(cm3/s);一級或多級等速加荷條件下,考慮涂抹和井阻影響時豎井穿透受壓土層地基之平均固結度可按式(5.2.7)計算;其中α=,β=+。5.2.9對排水豎井未穿透受壓土層之地基,應分別計算豎井范圍土層的平均固結度和豎井底面以下受壓土層的平均固結度,通過預壓使該兩部分固結度和所完成的變形量滿足設計要求。5.2.10預壓荷載大小應根據(jù)設計要求確定。對于沉降有嚴格限制的建筑,應采用超載預壓法處理,超載量大小應根據(jù)預壓時間內要求完成的變形量通過計算確定,并宜使預壓荷載下受壓土層各點的有效豎向應力大于建筑物荷載引起的相應點的附加應力。預壓荷載頂面的范圍應等于或大于建筑物基礎外緣所包圍的范圍。加載速率應根據(jù)地基土的強度確定。當天然地基土的強度滿足預壓荷載下地基的穩(wěn)定性要求時,可一次性加載,否則應分級逐漸加載,待前期預壓荷載下地基土的強度增長滿足下一級荷載下地基的穩(wěn)定性要求時方可加載。5.2.11計算預壓荷載下飽和粘性土地基中某點的抗剪強度時,應考慮土體原未的固結狀態(tài),對正常固結飽和粘性土地基,某點某一時間的抗剪強度可按下式計第22頁共22頁(5.2.11)τft=τf0+?σz?Uttan(5.2.11)式中τft——t時刻,該點土的抗剪強度(kPa);τf0——地基土的天然抗剪強度(kPa);zz——預壓荷載引起的該點的附加豎向應力(kPa);Ut——該點土的固結度;?cu——三軸固結不排水壓縮試驗求得的土的內摩擦角(°);5.2.12預壓荷載下地基的最終豎向變形量可按下式計算:sf=ξhi(5.2.12)式中sf——最終豎向變形量(m);e0i——第i層中點土自重應力所對應的孔隙比,由室內固結試驗e?p曲線查得;e1i——第i層中點土自重應力與附加應力之和所對應的孔隙比,由室內固結試驗hi——第i層土層厚度(m);ξ——經(jīng)驗系數(shù),對正常固結飽和粘性土地基可取ξ=1.1~1.4。荷載較大、地基土較軟弱時取較大值,否則取較小值。變形計算時,可取附加應力與土自重應力的比值為0.1的深度作為受壓層的計5.2.13預壓法處理地基必須在地表鋪設與排水豎井相連的砂墊層,砂墊層厚度不應小于500mm。砂墊層砂料宜用中粗砂,粘粒含量不宜大于3%,砂料中可混有少量粒徑小于50mm的礫石。砂墊層的干密度應大于1.5g/cm3,其滲透系數(shù)宜大于1×10-2cm/s。在預壓區(qū)邊緣應設置排水溝,在預壓區(qū)內宜設置與砂墊層相連的排水盲5.2.14砂井的砂料應選用中粗砂,其粘粒含量不應大于3%。(Ⅱ)真空預壓法5.2.15真空預壓法處理地基必須設置排水豎井。設計內容包括:豎井斷面尺第23頁共23頁寸、間距、排列方式和深度的選擇;預壓區(qū)面積和分塊大小;真空預壓工藝;要求達到的真空度和土層的固結度;真空預壓和建筑物荷載下地基的變形計算;真空預壓后地基土的強度增長計算等。5.2.16排水豎井的間距可按本規(guī)范第5.2.5條選用。5.2.17真空預壓區(qū)邊緣應大于建筑物基礎輪廓線,每邊增加量不得小于3.0m。每塊預壓面積宜盡可能大且呈方形。豎井深度范圍內土層的平均固結度應大于90%。5.2.19當建筑物的荷載超過真空預壓的壓力,且建筑物對地基變形有嚴格要求時,可采用真空-堆載聯(lián)合預壓法,其總壓力宜超過建筑物的荷載。5.2.20對于表層存在良好的透氣層或在處理范圍內有充足水源補給的透水層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隔斷透氣層或透水層。5.2.21真空預壓地基最終豎向變形可按本規(guī)范第5.2.12條計算,其中蓬可取0.8~0.9真空-堆載聯(lián)合預壓法以真空預壓為主時,ξ可取0.9。5.2.22真空預壓所需抽真空設備的數(shù)量,可按加固面積的大小和形狀、土層結構特點,以一套設備可抽真空的面積為1000~1500m2確定。5.3施工(Ⅰ)堆載預壓法5.3.1塑料排水帶的性能指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塑料排水帶在現(xiàn)場應妥加保護,防止陽光照射、破損或污染,破損或污染的塑料排水帶不得在工程中使用。5.3.2砂井的灌砂量,應按井孔的體積和砂在中密狀態(tài)時的干密度計算,其實灌入砂袋中的砂宜用于砂,并應灌制密實。5.3.3塑料排水帶和袋裝砂井施工時,宜配置能檢測其深度的設備。5.3.4塑料排水帶施工所用套管應保證插入地基中的帶子不扭曲。塑料排水帶施工所用套管內徑宜略大于砂井直徑。塑料排水帶和袋裝砂井施工時,平面井距偏差不應大于井徑,垂直度偏差不應第24頁共24頁塑料排水帶和袋裝砂井砂袋埋入砂墊層中的長度不應小于500mm。5.3.5對堆載預壓工程,在加載過程中應進行豎向變形、邊樁水平位移及孔隙水壓力等項目的監(jiān)測,且根據(jù)監(jiān)測資料控制加載速率。對豎井地基,最大豎向變形位移每天不應超過5mm,并且應根據(jù)上述觀察資料綜合分析、判斷地基的穩(wěn)定性。(Ⅱ)真空預壓潔5.3.6真空預壓的抽氣設備宜采用射流真空泵,空抽時必須達到95kPa以上的真空吸力,真空泵的設置應根據(jù)預壓面積大小和形狀、真空泵效率和工程經(jīng)驗確定,們每塊預壓區(qū)至少應設置兩臺真空泵。5.3.7真空管路的連接應嚴格密封,在真空管路中應設置止回閥和截門。水平向分布濾水管可采用條狀,梳齒狀及羽毛狀等形式,濾水管布置宜形成回或塑料管,外包尼龍紗或土工織物等濾水材料。5.3.8密封膜應采用抗老化性能好、韌性好、抗穿刺性能強的不透氣材料。密封膜熱合時宜采用雙熱合縫的平搭接,搭接寬度應大于15mm。密封膜宜鋪設三層,膜周邊可采用挖溝埋膜、平鋪并用粘上覆蓋壓邊、圍捻溝內及膜上覆水等方法進行密封。5.3.9采用真空-堆載聯(lián)合預壓時,先進行抽真空,當真空壓力達到設計要求并穩(wěn)定后,再進行堆載,并繼續(xù)抽氣,堆載時需在膜上鋪設土工編織布等保護材料。5.4質量檢驗5.4.1施工過程質量檢驗和監(jiān)測應包括以下內容:1塑料排水帶必須在現(xiàn)場隨機抽樣送往實驗室進行性能指標的測試,其性能指標包括縱向通水量、復合體抗拉強度、濾膜抗拉強度、濾膜滲透系數(shù)和等效孔徑等。2對不同未源的砂井和砂墊層砂料,必須取樣進行顆粒分析和滲透性試驗。3對于以抗滑穩(wěn)定控制的重要工程,應在預壓區(qū)內選擇代表性地點預留孔位,在加載不同階段進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試驗和取土進行室內土工試驗。4對預壓工程,應進行地基豎向變形,側向位移和孔隙水壓力等項目的監(jiān)測。5真空預壓工程除應進行地基變形、孔隙水壓力的監(jiān)測外,尚應進行膜下真空第25頁共25頁度和地下水位的量測。5.4.2預壓法竣工驗收檢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排水豎并處理深度范圍內和豎井底面以下受壓土層,經(jīng)預壓所完成的豎向變形和平均固結度應滿足設計要求。2應對預壓的地基土進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試驗和室內土工試驗。必要時,尚應進行現(xiàn)場載荷試驗,試驗數(shù)量不應少于3點。夯法和強夯置換法6.1一般規(guī)定6.1.1強夯法適用于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強夯置換法適用于高飽和度的粉土與軟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對變形控制要求不嚴的工程。6.1.2強夯置換法在設計前必須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其運用性和處理效果。6.1.3強夯和強夯置換施工前,應在施工現(xiàn)場有代表性的場地上選取一個或幾個試驗區(qū),進行試夯或試驗性施工,試驗區(qū)數(shù)量應根據(jù)建筑場地復雜程度、建筑規(guī)模及建筑類型確定。6.2設計(Ⅰ)強夯法6.2.1強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應根據(jù)現(xiàn)場試夯或當?shù)亟?jīng)驗確定。在缺少試驗資料或經(jīng)驗時可按表6.2.1預估。表6.2.1強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m)單擊夯擊能碎石土、砂土等粗顆粒土粉土、粘性土、濕陷性黃土等細顆粒土5.0~6.06.0~7.07.0~8.08.0~9.09.0~9.59.5~10.010.0~10.54.0~5.05.0~6.06.0~7.07.0~8.08.0~8.58.5~9.09.0~9.5第26頁共26頁注:強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應從最初起夯面算起。6.2.2夯點的夯擊次數(shù),應按現(xiàn)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shù)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并應同時滿足下列條件:l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數(shù)值:當單擊夯擊能小于400kN·m時2夯坑周圍地面不應發(fā)生過大的隆起;3不因夯坑過深而發(fā)生提錘困難。6.2.3夯擊遍數(shù)應根據(jù)地基土的性質確定,可采用點夯2~3遍,對于滲透性較差的細顆粒土,必要時夯擊遍數(shù)可適當增加。最后再以低能量滿夯2遍,滿夯可采用輕錘或低落距錘多次夯擊,錘印搭接。6.2.4兩遍夯擊之間應有一定的時間問隔,間隔時間取決于土中超靜扎隙水壓力的消散時間。當缺少實測資料時,可根據(jù)地基土的滲透性確定,對于滲透性較差的粘性土地基,間隔時間不應少于3~4周;對于滲透性好的地基可連續(xù)夯擊。6.2.5夯擊點位置可根據(jù)基底平面形狀,采用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擊點問距可取夯錘直徑的2.5~3.5倍,第二遍夯擊點位于第一遍夯擊點之間。以后各遍夯擊點問距可適當減小。對處理深度較深或單擊夯擊能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擊點間距宜適當增大。6.2.6強夯處理范圍應大于建筑物基礎范圍,每邊超出基礎外緣的寬度宜為基底下設計處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6.2.7根據(jù)初步確定的強夯參數(shù),提出強夯試驗方案,進行現(xiàn)場試夯。應根據(jù)不同土質條件待試夯結束一至數(shù)周后,對試夯場地進行檢測,并與夯前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檢驗強夯效果,確定工程采用的各項強夯參數(shù)。6.2.8強夯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xiàn)場載荷試驗確定,初步設計時也可根據(jù)夯后原位測試和土工試驗指標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有關規(guī)定確定。6.2.9強夯地基變形計算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有關規(guī)定。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內土層的壓縮模量應通過原位測試或土工試驗確(Ⅱ)強夯置換潔第27頁共27頁6.2.10強夯置換墩的深度由土質條件決定,除厚層飽和粉土外,應穿透軟土層,到達較硬土層上,深度不宜超過7m。6.2.11強夯置換法的單擊夯擊能應根據(jù)現(xiàn)場試驗確定。6.2.12墩體材料可采用級配良好的塊石、碎石、礦渣、建筑垃圾等堅硬粗顆6.2.13夯點的夯擊次數(shù)應通過現(xiàn)場試夯確定,且應同時滿足下列條件:1墩底穿透軟弱土層,且達到設計墩長;2累計夯沉量為設計墩長的1.5~2.0倍;3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本規(guī)范第6.2.2條的規(guī)定值。6.2.14墩位布置宜采用等邊三角形或正方形。對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可根據(jù)基礎形狀與寬度相應布置。6.2.15墩問距應根據(jù)荷載大小和原土的承載力選定,當滿堂布置時可取夯錘直徑的2~3倍。對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可取夯錘直徑的1.5~2.0倍。墩的計算直徑可取夯錘直徑的1.1~1.2倍。6.2.16當墩間凈距較大時,應適當提高上部結構和基礎的剛度。6.2.17強夯置換處理范圍應按本規(guī)范第6.2.6條執(zhí)行。6.2.18墩頂應鋪設一層厚度不小于500mm的壓實墊層,墊層材料可與墩體相6.2.19強夯置換設計時,應預估地面抬高值,并在試夯時校正。6.2.20強夯置換法試驗方案的確定,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6.2.7條的規(guī)定,檢測項目除進行現(xiàn)場載荷試驗檢測承載力和變形模量外,尚應采用超重型或重型動力觸探等方法,檢查置換墩著底情況及承載力與密度隨深度的變化。6.2.21確定軟粘性土中強夯置換墩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時,可只考慮墩體,不考慮墩間土的作用,其承載力應通過現(xiàn)場單墩載荷試驗確定,對飽和粉土地基可按復合地基考慮,其承載力可通過現(xiàn)場單墩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確定。6.2.22強夯置換地基的變形計算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7.2.9條的規(guī)定。6.3施工6.3.1強夯錘質量可取10~40t,其底面形式宜采用圓形或多邊形,錘底面積宜按土的性質確定,錘底靜接地壓力值可取25~40kPa,對于細顆粒土錘底靜接地壓第28頁共28頁力宜取較小值。錘的底面宜對稱設置若干個與其頂面貫通的排氣孔,孔徑可取250~mm取100~200kPa。6.3.2施工機械宜采用帶有自動脫鉤裝置的履帶式起重機或其他專用設備。采用履帶式起重機時,可在臂桿端部設置輔助門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錘時機架傾覆。6.3.3當場地表土軟弱或地下水位較高,夯坑底積水影響施工時,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鋪填一定厚度的松散性材料,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面以下2m。坑內或場地積水應及時排除。6.3.4施工前應查明場地范圍內的地下構筑物和各種地下管線的位置及標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損壞。6.3.5當強窮施工所產(chǎn)生的振動對鄰近建筑物或設備會產(chǎn)生有害的影響時,應設置監(jiān)測點,并采取挖同振溝等隔振或防振措施。6.3.6強夯施工可按下列步驟進行:1清理并平整施工場地;2標出第一遍夯點位置,并測量場地高程;3起重機就位,夯錘置于夯點位置;4測量夯前錘頂高程;測量錘頂高程,若發(fā)現(xiàn)因坑底傾斜而造成夯錘歪斜時,應及時將坑底整平;6重復步驟5,按設計規(guī)定的夯擊次數(shù)及控制標準,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完成第一遍全部夯點的夯擊;8用推土機將夯坑填平,并測量場地高程;9在規(guī)定的間隔時間后,按上述步驟逐次完成全部夯擊遍數(shù),最后用低能量滿夯,將場地表層松土夯實,并測量夯后場地高程。6.3.7強夯置換施工可按下列步驟進行:1清理并平整施工場地,當表土松軟時可鋪設一層厚度為1.0~2.0m的砂石施2標出夯點位置,并測量場地高程;3起重機就位,夯錘置于夯點位置;4測量夯前錘頂高程;第29頁共29頁5夯擊并逐擊記錄夯坑深度。當夯坑過深而發(fā)生起錘困難時停夯,向坑內填料直至與坑頂平,記錄填料數(shù)量,如此重復直至滿足規(guī)定的夯擊次數(shù)及控制標準完成一個墩體的夯擊。當夯點周圍軟土擠出影響施工時,可隨時清理并在夯點周圍鋪墊碎石,繼續(xù)施工;6按由內而外,隔行跳打原則完成全部夯點的施工;7推平場地,用低能量滿夯,將場地表層松土夯實,并測量夯后場地高程;8鋪設墊層,并分層碾壓密實。6.3.8施工過程中應有專人負責下列監(jiān)測工作:l開夯前應檢查夯錘質量和落距,以確保單擊夯擊能量符合設計要求;或漏夯應及時糾正;3按設計要求檢查每個夯點的夯擊次數(shù)和每擊的夯沉量。對強夯置換尚應檢查置換深度。6.3.9施工過程中應對各項參數(shù)及情況進行詳細記錄。6.4質量檢驗6.4.1檢查施工過程中的各項測試數(shù)據(jù)和施工記錄,不符合設計要求時應補夯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強夯置換施工中可采用超重型或重型圓錐動力觸探檢查置換墩禱底情況。6.4.2強夯處理后的地基竣工驗收承載力檢驗,應在施工結束后間隔一定時間方能進行,對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間隔時間可取7~14d;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14~28d。強夯置換地基間隔時間可取28d。6.4.3強窮處理后的地基竣工驗收時,承載力檢驗應采用原位測試和室內土工試驗。強窮置換后的地基竣工驗收時,承載力檢驗除應采用單墩載菏試驗檢驗外,尚應采用動力觸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換墩著底情況及承載力與密度隨深度的變化,對飽和粉土地基允許采用單墩復合地基載荷試驗代替單墩載荷試驗。6.4.4竣工驗收承載力檢驗的數(shù)量,應根據(jù)場地復雜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確定,對于簡單場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個建筑地基的載荷試驗檢驗點不應少于3點;對于復雜場地或重要建筑地基應增加檢驗點數(shù)。強夯置換地基載荷試驗檢驗和置換墩著底情況檢驗數(shù)量均不應少于墩點數(shù)的l%,且不應少于3點。第30頁共30頁振沖法7.1一般規(guī)定于處理不排水抗剪強度不小于20kPa的飽和粘性土和飽和黃土地基,應在施工前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不加填料振沖加密適用于處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砂、粗砂地基。7.1.2對大型的,重要的或場地地層復雜的工程,在正式施工前應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其處理效果。7.2設計7.2.1振沖樁處理范圍應根據(jù)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場地條件確定,當用于多層建筑和高層建筑時,宜在基礎外緣擴大1~2排樁。當要求消除地基液化時,在基礎外緣擴大寬度不應小于基底下可液化土層厚度的1/2。7.2.2樁位布置,對大面積滿堂處理,宜用等邊三角形布置;對單獨基礎或條形基礎,宜用正方形、矩形或等腰三角形布置。7.2.3振沖樁的間距應根據(jù)上部結構荷載大小和場地土層情況,并結合所采用的振沖器功率大小綜合考慮。30kW振沖器布樁間距可采用1.3~2.0m;55kW振沖器布樁間距可采用1.4~2.5m;75kW振沖器布樁問距可采用1.5~3.0m。荷載大或對粘性土宜采用較小的問距,荷載小或對砂土宜采用較大的間距。7.2.4樁長的確定:當相對硬層埋深不大時,應按相對硬層埋深確定;當相對硬層埋深較大時,按建筑物地基變形允許值確定;在可液化地基中,樁長應按要求的抗震處理深度確定。樁長不宜小于4m。7.2.5在樁頂和基礎之間宜鋪設一層300~500mm厚的碎石墊層。7.2.7振沖樁的平均直徑可按每根樁所用填料量計算。7.2.8振沖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xiàn)場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確定,初步設計時也可用單樁和處理后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按下式估算:第31頁共31頁e(7.2.8-2)式中fspk——振沖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fpk——樁體承載力特征值(kPa),宜通過單樁載荷試驗確定;fsk后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kPa),宜按當?shù)亟?jīng)驗取值,如無經(jīng)驗時,可取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m——樁土面積置換率;d——樁身平均直徑(m);de——根樁分擔的處理地基面積的等效圓直徑;等邊三角形布樁正方形布樁矩形布樁d 等邊三角形布樁正方形布樁矩形布樁ds、s1、s2分別為樁問距、縱向間距和橫向間距。對小型工程的粘性土地基如尤現(xiàn)場載荷試驗資料,初步設計時復合地基的承載力特征值也可按下式估算:式中n——樁土應力比,在無實測資料時,可取2~4,原土強度低取大值,原土強度高取小值7.2.9振沖處理地基的變形計算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7.2.9)(7.2.9)式中Esp——復合土層壓縮模量(MPa);Es——樁間土壓縮模量(MPa),宜按當?shù)亟?jīng)驗取值,如無經(jīng)驗時,可取天然地基壓縮模量。公式(7.2.9)中的樁土應力比,在無實測資料時,對粘性上可取2~4,對粉土第32頁共32頁和砂上可取1.5~3,原土強度低取大值,原土強度高取小值。7.2.10不加填料振沖加密宜在初步設計階段進行現(xiàn)場工藝試驗,確定不加填料振密的可能性、扎距、振密電流值、振沖水壓力、振后砂層的物理力學指標等。7.2.11不加填料振沖加密孔距可為2~3m,宜用等邊三角形布孔。7.2.12不加填料振沖加密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xiàn)場載荷試驗確定,初步設計時也呵根據(jù)加密后原位測試指標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7.2.13不加填料振沖加密地基變形計算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有關規(guī)定。加密深度內土層的壓縮模量應通過原位測試確定。7.3施工7.3.1振沖施工可根據(jù)設計荷載的大小、原土強度的高低、設計樁長等條件選用不同功率的振沖器。施工前應在現(xiàn)場進行試驗,以確定水壓、振密電流和留振時間等各種施工參數(shù)。7.3.2升降振沖器的機械可用起重機、自行井架式施工平車或其他合適的設備。施工設備應配有電流、電壓和留振時間自動信號儀表。7.3.3振沖施工可按下列步驟進行:1清理平整施工場地,布置樁位;2施工機具就位,使振沖器對準樁位;3啟動供水泵和振沖器,水壓可用200~600KPa,水量可用200~400L/min,將振沖器徐徐沉入土中,造孔速度宜為0.5~2.0m/min,直至達到設計深度。記錄振沖器經(jīng)各深度的水壓、電流和留振時間。4造孔后邊提升振沖器邊沖水直至孔口,再放至孔底,重復兩三次擴大孔徑并使孔內泥漿變稀,開始填料制樁。5大功率振沖器投料可個提出孔口,小功率振沖器下料困難時,可將振沖器提出孔口填料,每次填料厚度不宜大于50cm。將振沖器沉入填料中進行振密制樁,當電流達到規(guī)定的密實電流值和規(guī)定的留振時間后,將振沖器提升30~50cm。6重復以上步驟,自下而上逐段制作樁體直至孔口,記錄各段深度的填料量、最終電流值和留振時間,并均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第33頁共33頁7關閉振沖器和水泵。7.3.4施工現(xiàn)場應事先開設泥水排放系統(tǒng),或組織好運漿車輛將泥漿運至預先安排的存放地點,應盡可能設置沉淀池重復使用上部清水。7.3.5樁體施工完畢后應將頂部預留的松散樁體挖除,如無預留應將松散樁頭壓實,隨后鋪設并壓實墊層。7.3.6不加填料振沖加密宜采用大功率振沖器,為了避免造孔中塌砂將振沖器抱住,下沉速度宜快,造孔速度宜為8~10m/min,到達深度后將射水量減至最小,留振至密實電流達到規(guī)定時,上提0.5m,逐段振密直至孔口,一般每米振密時間約在粗砂中施工如遇下沉困難,可在振沖器兩側增焊輔助水管,加大造孔水量,但造孔水壓宜小。7.3.7振密孔施工順序宜沿直線逐點逐行進行。7.4質量檢驗7.4.1檢查振沖施工各項施工記錄,如有遺漏或不符合規(guī)定要求的樁或振沖點,應補做或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7.4.2振沖施工結束后,除砂土地基外,應問隔一定時間后方可進行質量檢驗。對粉質粘土地基間隔時間可取21~28d,對粉土地基可取14~21d。7.4.3振沖樁的施工質量檢驗可采用單樁載荷試驗,檢驗數(shù)量為樁數(shù)的0.5%,已不少于3根。對碎石樁體檢驗可用重型動力觸采進行隨機檢驗。對樁問土的檢驗可在處理深度內用標準貫入、靜力觸探等進行檢驗。7.4.4振沖處理后的地基竣工驗收時,承載力檢驗應采用復合地基載荷試驗。7.4.5復合地基載荷試驗檢驗數(shù)量不應少于總樁數(shù)的0.5%,且每個單體工程不7.4.6對不加填料振沖加密處理的砂土地基,竣工驗收承載力檢驗應采用標準貫入、動力觸探、載荷試驗或其他合適的試驗方法。檢驗點應選擇在有代表性或地基土質較差的地段,并位于振沖點圍成的單元形心處及振沖點中心處。檢驗數(shù)量可第34頁共34頁8.1一般規(guī)定對飽和粘土地基上對變形控制要求不嚴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樁置換處理。砂石樁法也可用于處理可液化地基。8.1.2采用砂石樁處理地基應補充設計、施工所需的有關技術資料。對粘性土地基,應有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指標;對砂土和粉土地基應有地基土的天然孔隙比、相對密實度或標準貫入擊數(shù)、砂石料特性、施工機具及性能等資料。8.1.3用砂石樁擠密素填上和雜填土等地基的設計及質量檢驗,尚應符合本規(guī)8.2設計8.2.1砂石樁孔位宜采用等邊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砂石樁直徑可采用300~800mm,可根據(jù)地基土質情況和成樁設備等因素確定。對飽和粘性土地基宜選用較大的直徑。8.2.2砂石樁的問距應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對粉土和砂土地基,不宜大于砂石樁直徑的4.5倍;對粘性土地基不宜大于砂石樁直徑的3倍。初步設計時,砂石樁的問距也可按下列公式估算。1松散粉士和砂土地基可根據(jù)擠密后要求達到的孔隙比e1來確定。等邊三角形布置正方形布置s=0.89ξds=0.89ξd0(8.2.2-1)ee1(8.2.2-3)(8.2.2-3)式中s——砂石樁間距(m);d——砂石樁直徑(m);ξ——修正系數(shù),當考慮振動下沉密實作用時,可取1.1~1.2;不考慮振動下第35頁共35頁沉密實作用時,可取1.0;e0——地基處理前砂土的孔隙比,可按原狀土樣試驗確定,也可根據(jù)動力或靜力觸探等對比試驗確定;e1——地基擠密后要求達到的孔隙比;emax、emin——砂土的最大、最小孔隙比,可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土工試驗方法GB/T50123的有關規(guī)定確定;Dr1——地基擠密后要求砂土達到的相對密實度,可取0.70~0.85。2粘性土地基等邊三角形布置 (8.2.2-4)es=1.08A(8.2.2-4)e正方形布置 s=A(8.2.2-5s=A(8.2.2-5)式中Ae——1根砂石樁承擔的處理面積(m2)(8.2.2-6)A=(8.2.2-6)emp式中A——砂石樁的載面積(m2)pm——面積置換率??砂幢疽?guī)范(7.2.8-2)式確定。8.2.3砂石樁樁長可根據(jù)工程要求和工程地質條件通過計算確定:1當松軟件土層厚度不大時,砂石樁樁長宜穿過松軟土層;2當松軟土層厚度較大時,對按穩(wěn)定性控制的工程,砂石樁樁長應不小于最危m度;對按變形控制的工程,砂石樁樁長應滿足處理后地基變形量不超過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并滿足軟弱下臥層承載力的要求;3對可液化的地基,砂石樁樁長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8.2.4砂石樁處理范圍應大于基底范圍,處理寬度宜在基礎外緣擴大1~3排樁。對可液化地基,在基礎外緣擴大寬度不應小于可液化土層厚度的1/2,并不應小第36頁共36頁8.2.5砂石樁樁孔內的填料量應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估算時可按設計樁孔體積乘以充盈系數(shù)β確定,β可取1.2~1.4。如施工中地面有下沉或隆起現(xiàn)象,則填料數(shù)量應根據(jù)現(xiàn)場具體情況予以增減。8.2.7砂石樁頂部宜鋪設一層厚度為300~500mm的砂石墊層。8.2.8砂石樁復合地基的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xiàn)場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確定,初步設計時,也可通過下列方法估算:1對于采用砂石樁處理的復合地基,可按本規(guī)范公式(7.2.8-1)或公式(7.2.8-3)估算;2對于采用砂樁處理的砂土地基,可根據(jù)擠密后砂土的密實狀態(tài),按現(xiàn)行國家8.2.9砂石樁處理地基的變形計算,應按本規(guī)范第7.2.9條的規(guī)定計算;對于砂樁處理的砂土地基,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的有關規(guī)定計算。8.2.10當砂石樁用于處理堆載地基時,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8.3施工8.3.1砂石樁施工可采用振動沉管、錘擊沉管或沖擊成孔等成樁法。當用于消除粉細砂及粉土液化時,宜用振動沉管成樁法。8.3.2施工前應進行成樁工藝和成樁擠密試驗。當成樁質量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在調整設計與施工有關參數(shù)后,重新進行試驗或改變設計。8.3.3振動沉管成樁法施工應根據(jù)沉管和擠密情況,控制填砂石量、提升高度和速度、擠壓次數(shù)和時間、電機的工作電流等。8.3.4施工中應選用能順利出料和有效擠壓樁孔內砂石料的樁尖結構。當采用活瓣樁靴時,對砂土和粉土地基宜選用尖錐型;對粘性土地基宜選用平底型;一次性樁尖可采用混凝土錐形樁尖。8.3.5錘擊沉管成樁法施工可采用單管法或雙管法。錘擊法擠密應根據(jù)錘擊的第37頁共37頁能量,控制分段的填砂石量和成樁的長度。8.3.6砂石樁的施工順序,對砂土地基宜從外圍或兩側向中間進行,對粘性土地基宜從中間向外圍或隔排施工;在既有建(構)筑物鄰近施工時,應背離建(構)筑物方向進行。8.3.7施工時樁位水平偏差不應大子0.3倍套管外徑;套管垂直度偏差不應大8.3.8砂石樁施工后,應將基底標高下的松散層挖除或夯壓密實,隨后鋪設并壓實砂石墊層。8.4質量檢驗8.4.1應在施工期間及施工結束后,檢查砂石樁的施工記錄。對沉管法,尚應檢查套管往復擠壓振動次數(shù)與時間、套管升降幅度和速度、每次填砂石料量等項施工記錄。8.4.2施工后應間隔一定時間方可進行質量檢驗。對飽和粘性土地基應待孔隙8.4.3砂石樁的施工質量檢驗可采用革樁載荷試驗,對樁體可采用動力觸探試驗檢測,對樁問土可采用標準貫入、靜力觸探、動力觸探或其他原位測試等方法進行檢測。樁間土質量的檢測位置應在等邊三角形或正方形的中心。檢測數(shù)量不應少8.4.4砂石樁地墓竣工驗收時,承載力檢驗應采用復臺地墓載荷試驗。8.4.5復合地基載荷試驗數(shù)量不應少于總樁數(shù)的0.5%,且每個單體建筑不應少泥粉煤灰碎石樁法9.1一般規(guī)定9.1.1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FG樁)法適用于處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結的素填土等地基。對淤泥質土應按地區(qū)經(jīng)驗或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9.1.2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應選擇承載力相對較高的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9.1.3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草設計時應進行地基變形驗算。第38頁共38頁9.2設計9.2.1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可只在基礎范圍內布置,樁徑宜取350~600mm。9.2.2樁距應根據(jù)設計要求的復合地基承載力、土性、施工工藝等確定,宜取3~5倍樁徑。9.2.3樁頂和基礎之間應設置褥墊層,褥墊層厚度宜取150~300mm,當樁徑大或樁距大時褥墊層厚度宜取高值。9.2.5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xiàn)場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確定,初步設計時也可按下式估算:fspkmmfsk(9.2.5)式中fspk——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m——面積置換率;Ra——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kN);pA——樁的截面積(m2);pβ——樁間土承載力折減系數(shù),宜按地區(qū)經(jīng)驗取值,如無經(jīng)驗時可取0.75~0.95,天然地基承載力較高時取大值;fsk——處理后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kPa),宜按當?shù)亟?jīng)驗取值,如無經(jīng)驗時,可取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9.2.6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凡的取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l當采用單樁載荷試驗時,應將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除以安全系數(shù)2;2當尤單樁載荷試驗資料時,可按下式估算:(9.2.6)Ra=upqsili+qpA(9.2.6)p式中u——樁的周長(m);pn——樁氏范圍內所劃分的土層數(shù);qsi、qp——樁周第i層上的側阻力、樁端端阻力特征值(KPa),可按現(xiàn)行同第39頁共39頁li——第i層土的厚度(m)9.2.7樁體試塊抗壓強度平均值應滿足下式要求:(9.2.7)(9.2.7)式中fcu——樁體混合料試塊(邊長150mm立方體)標準養(yǎng)護28d立方體抗壓強度平均值(kPa)。9.2.8地基處理后的變形計算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復合土層的分層與天然地基相同,各復合土層的壓縮模量等于該層天然地基壓縮模量的ξ倍,ξ值可按下式確定:(9.2.8-1)f(9.2.8-1)fakξ=式中fak——基礎底面下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變形計算經(jīng)驗系數(shù)ψs根據(jù)當?shù)爻两涤^測資料及經(jīng)驗確定,也可采用表9.2.8數(shù)表9.2.8變形計算經(jīng)驗系數(shù)2.54.07.015.020.0ψs1.11.00.70.40.2SiSA∑iEsi式中Ai∑iEsiEsi——基礎底面下第i層土的壓縮模量值(MPa),樁長范圍內的復合土層按E復合土層的壓縮模量取值9.2.9地基變形計算深度應大于復合土層的厚度,并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第40頁共40頁GB。9.3施工9.3.1水泥粉煤灰碎石樁的施工,應根據(jù)現(xiàn)場條件選用下列施工工藝:密實以上的砂土;噪聲或泥漿污染要求嚴格的場地;3振動沉管灌注成樁,適用于粉土、粘性土及素填土地基。9.3.2長螺旋鉆孔、管內泵壓混合料灌注成樁施工和振動沉管灌注成樁施工除應執(zhí)行同家現(xiàn)行有關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l施工前應按設計要求由試驗室進行配合比試驗,施工時按配合比配制混合料。長螺旋鉆孔、管內泵壓混合料成樁施工的坍落度宜為160~200mm,振動沉管灌注成樁施工的坍落度宜為30~50mm,振動沉管灌注成樁后2長螺旋鉆孔、管內泵壓混合料成樁施工在鉆至設計深度后,應準確掌握提拔鉆桿時間,混合料泵送量應與拔管速度相配合,遇到飽和砂土或飽和粉土層,不得停泵侍料;沉管灌注成樁施工拔管速度應按勻速控制,拔管速度應控制在1.2~1.5m/min左右,如遇淤泥或淤泥質土,拔管速度應適當放慢;3施工樁頂標高宜高出設計樁頂標高個少于0.5m;4成樁過程中,抽樣做混合料試塊,每臺機械一天應做一組(3塊)試塊(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標準養(yǎng)護,測定其立方體抗壓強度。9.3.3冬期施工時混合料入孔溫度不得低于59.3.39.3.499.3.49.3.5褥墊層鋪設宜采用靜力壓實法,當基礎底面下樁間土的含水量較小時,也可采用動力夯實法,夯填度(夯實后的褥墊層厚度與虛鋪厚度的比值)不得大于0.9。樁位偏差不應大于0.25倍樁徑,對單排布樁樁位偏差不應大第41頁共41頁9.4質量檢驗9.4.1施工質量檢驗主要應檢查施工記錄、混合料坍落度、樁數(shù)、樁位偏差、褥墊層厚度、夯填度和樁體試塊抗壓強度等。9.4.2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地基竣工驗收時,承載力檢驗應采用復合地基載荷試9.4.3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地基檢驗應在樁身強度滿足試驗荷載條件時,并宜在施工結束28d后進行。試驗數(shù)量宜為總樁數(shù)的0.5%~1%,且每個單體工程的試驗數(shù)10.1一般規(guī)定10.1.1夯實水泥土樁法適用于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雜填土、粘性土等地基。處理深度不宜超過10m。10.1.2巖土工程勘察應查明土層的厚度和組成、土的含水量、有機質含量和地下水的腐蝕性等。10.1.3夯實水泥土樁設計前必須進行配比試驗,針對現(xiàn)場地基土的性質,選擇合適的水泥品種,為設計提供各種配比的強度參數(shù)。夯實水泥土樁體強度宜取28d齡期試塊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平均值。10.2設計10.2.1夯實水泥土樁處理地基的深度,應根據(jù)土質情況、工程要求和成孔設備等因素確定。當采用洛陽鏟成孔工藝時,深度不宜超過6m。10.2.2夯實水泥土樁可只在基礎范圍內布置。樁孔直徑宜為300~600mm,可根據(jù)設計及所選用的成孔方法確定。樁距宜為2~4倍樁徑。10.2.3樁長的確定:當相對硬層的埋藏深度不大時,應按相對硬層埋藏深度確定;當相對硬層埋藏深度較大時,應按建筑物地基的變形允許值確定。mm采用中砂、粗砂或第42頁共42頁10.2.5夯實水泥土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應按現(xiàn)場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確定。初步設計時曳可按本規(guī)范公式(9.2.5)估算,公式中Ra為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kN),可按本規(guī)范第9.2.6條規(guī)定確定;β為樁問上的承載力折減系數(shù),可取0.9~1.0;fsk為處理后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kPa),可取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10.2.6樁孔內夯填的混合料配合比應按工程要求、土料性質及采用的水泥品種,由配合比試驗確定,并應滿足本規(guī)范公式(9.2.7)要求。10.2.7地基處理后的變形計算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計算深度必須大于復合土層的深度。復合土層的壓縮模量可按本規(guī)范第9.2.8條確定。10.3施工10.3.1夯實水泥土樁的施工,應按設計要求選用成孔工藝。擠土成孔可選用沉管、沖擊等方法;非擠土成孔可選用洛陽鏟、螺旋鉆等方法。10.3.2夯填樁孔時,宜選用機械夯實。分段夯填時,夯錘的落距和填料厚度應根據(jù)現(xiàn)場試驗確定,混合料的壓實系數(shù)λc不應小于0.93。10.3.3土料中有機質含量不得超過5%,不得含有凍土或膨脹土,使用時應過土料與水泥應拌和均勻,水泥用量不得少于按配比試驗確定的重量。墊層材料應級配良好,不含植物殘體、垃圾等雜質。墊層鋪設時應壓(夯)密實,夯填度不得大于0.9。采用的施工方法應嚴禁使基底土層擾動。10.3.4成孔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1樁孔中心偏差不應超過樁徑設計值的1/4,對條形基礎不應超過樁徑設計值2樁孔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1.5%;3樁孔直徑不得小于設計樁徑;4樁孔深度不應小于設計深度。10.3.5向孔內填料前孔底必須夯實。樁頂夯填高度應大于設計樁頂標高200~10.3.6施工過程中,應有專人監(jiān)測成孔及回填夯實的質量,并作好施工記錄。第43頁共43頁如發(fā)現(xiàn)地基土質與勘察資料不符時,應查明情況,采取有效處理措施。10.3.7雨期或冬期施工時,應采取防雨。防凍措施,防止土料和水泥受雨水淋濕或凍結。10.4質量檢驗10.4.1施工過程中,對夯實水泥土樁的成樁質量,應及時進行抽樣檢驗。抽樣檢驗的數(shù)量不應少于總樁數(shù)的2%。對一般工程,可檢查樁的干密度和施工記錄。干密度的檢驗方法可在24h內采用取土樣測定或采用輕型動力觸探擊數(shù)N10與現(xiàn)場試驗確定的干密度進行對比,以判斷樁身質量。10.4.2窮實水泥上樁地基竣工驗收時,承載力檢驗應采用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對重要或大型工程,尚應進行多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10.4.3夯實水泥土樁地基檢驗數(shù)量應為總樁數(shù)的0.5%~l%,且每個單體工程11.1一般規(guī)定11.1.1水泥土攪拌法分為深層攪拌法(以下簡稱濕法)和粉體噴攪法(以下簡稱干法)。水泥土攪拌法適用于處理正常固結的淤泥與淤泥質土、粉土、飽和黃土、素填土、粘性土以及無流動地下水的飽和松散砂上等地基。當?shù)鼗恋奶烊磺萦诜ā6谑┕r,應注意負溫對處理效果的影響。p11.1.2水泥土攪拌法用于處理泥炭土、有機質土、塑性指數(shù)I大于25的粘土、p地下水縣有腐蝕性時以及無工程經(jīng)驗的地區(qū),必須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其運用性。11.1.3水泥土攪拌法形成的水泥土加固體,可作為豎向承載的復合地基;基坑工程圍護檔墻、被動區(qū)加固、防滲帷幕;大體積水泥穩(wěn)定土等。加同體形狀可分為柱狀、壁狀、格柵狀或塊狀等。11.1.4確定處理方案前應搜集擬處理區(qū)域內詳盡的巖土工程資料。尤其是填塑性指數(shù)和有機質含量等。第44頁共44頁11.1.5設計前應進行擬處理土的室內配比試驗。針對現(xiàn)場擬處理的最弱層軟土的性質,選擇合適的固化劑、外摻劑及其摻量,為設計提供各種齡期、各種配比的強度參數(shù)。對豎向承載的水泥土強度宜取90d齡期試塊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平均值;對承受水平荷載的水泥土強度宜取28d齡期試塊的立方林抗壓強度平均值。11.2設計11.2.1固化劑宜選用強度等級為32.5級及以上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摻量除塊狀加固時可用被加固濕土質量的7%~12%外,其余宜為12%~20%。濕法的水泥漿水灰比可選用0.45~0.55。外摻劑可根據(jù)。工程需要和土質條件選用具有早強、緩凝、減水以及節(jié)省水泥等作用的材料,但應避免污染環(huán)境。11.2.2水泥土攪拌法的設計,主要是確定攪拌樁的置換率和長度,豎向承載攪拌樁的長度應根據(jù)上部結構對承載力和變形的要求確定,并宜穿透軟弱土層到達承載力相對較高的土層;為提高抗滑穩(wěn)定性而設置的攪拌樁,其樁長應超過危險滑11.2.3豎向承載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的承載力特證值應通過現(xiàn)場單樁或多樁復合地基荷載試驗確定。初步設計時也可按本規(guī)范公式(9.2.5)估算,公式中fsk為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kPa),可取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β為樁問土承載力折減系數(shù)。當樁端土木經(jīng)修正的承載力特征值大于樁周土的承載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時,可取0.1~0.4,差值大時取低值;當樁端土未經(jīng)修正的承載力特征值小于或等于樁周土的承載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時,可取0.5~0.9,差值大時或設置褥墊層時均取高11.2.4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xiàn)場載荷試驗確定。初步設計時也可按式(11.2.4-1)估算。并應同時滿足式(11.2.4-2)的要求,應使由樁身材料強度確定的單樁承載力大于(或等于)由樁周土和樁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單樁承載力:n(11.2.4-1)Ra=upqsili+αqpn(11.2.4-1)第45頁共45頁RafcuAp(11.2.4-2)式中fcu——與攪拌樁樁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內加固土試塊(邊長為70.7mm的立d立方體抗壓強度平均值(kPa);η——樁身強度折減系數(shù),干法可取0.20~0.30;濕法可取0.25~0.33;up——樁的周長(m);n——樁長范圍內所劃分的土層數(shù);qsi——樁周第,層土的側阻力特征值。對淤泥可取4~7kPa;對淤泥質土可取6~12kPa;對軟塑狀態(tài)的粘性土可取10~15kPa;對可塑狀態(tài)的粘性土可以取12~18kPa;li——樁長范圍內第i層土的厚度(m);qp——樁端地基土未經(jīng)修正的承載力特征值(kPa),可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α——樁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載力折減系數(shù),可取0.4~0.6,承載力高時取11.2.5豎向承載攪拌樁復合地基應在基礎和樁之間設置褥墊層。褥墊層厚度11.2.6豎向承載攪拌樁復合地基中的樁長超過10m時,可采用變摻量設計,在全樁水泥總摻量不變的前提下,樁身上部三分之一樁長范圍內可適當增加水泥摻量及攪拌次數(shù);樁身下部三分之一樁長范圍內可適當減少水泥摻量;11.2.7豎向承載攪拌樁的平面布置可根據(jù)上部結構特點及對地基承載力和變形的要求,采用柱狀、壁狀、格柵狀或塊狀等加固型式。樁可只在基礎平面范圍內布置,獨立基礎下的樁數(shù)不宜少于3根。柱狀加固可采用正方形、等邊三角形等布11.2.8當攪拌樁處理范圍以下存在軟弱下臥層時,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GB。11.2.9豎向承載攪拌樁復合地基的變形包括攪拌樁復合土層的平均壓縮變形第46頁共46頁ss:變形s1可按下式計算:(11.2.9-1)s=(pz+(11.2.9-1)s=12E1sp(11.2.9-2)(11.2.9-2)式中pz——攪拌樁復合土層頂面的附加壓力值(kPa);pzl——攪拌樁復合土層底面的附加壓力值(kPa);spE——攪拌樁復合土層的壓縮模量(kPasppE——攪拌樁的壓縮模量,可取(100~120)fcu(kPa)。對樁較短或樁身強p度較低者可取低值,反之可取高值;sE——樁間土的壓縮模量(kPa)。s2樁端以下未加固上層的壓縮變形s2,可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11.3施工11.3.1水泥土攪拌法施工現(xiàn)場事先應予以平整,必須清除地上和地下的障礙物。遇有明浜、池塘及洼地時應抽水和清淤,回填粘性土料并予以壓實,不得回填雜填土或生活垃圾。11.3.2水泥土攪拌樁施工前應根據(jù)設計進行工藝性試樁,數(shù)量不得少于2根。當樁周為成層土時,應對相對軟弱土層增加攪拌次數(shù)或增加水泥摻量。11.3.3攪拌頭翼片的枚數(shù)、寬度、與攪拌軸的垂直夾角、攪拌頭的回轉數(shù)、提升速度應相互匹配,以確保加固深度范圍內土體的任何一點均能經(jīng)過20次以上的11.3.4豎向承載攪拌樁施工時,停漿(灰)面應高于樁頂設計標高300~500mm。在開挖基坑時,應將攪拌樁頂端施工質量較差的樁段用人工挖除。11.3.5施工中應保持攪拌樁機底盤的水平和導向架的豎直,攪拌樁的垂直偏第47頁共47頁11.3.6水泥土攪拌法施工步驟由于濕法和干法的施工設備不同而略有差異。其主要步驟應為:l攪拌機械就位、調平;2預攪下沉至設計加固深度;3邊噴漿(粉)、邊攪拌提升直至預定的停漿(灰)面;4重復攪拌下沉至設計加固深度;5根據(jù)設計要求,噴漿(粉)或僅攪拌提升直至預定的停漿(灰)面;必須確保全樁長上下至少再重復攪拌一次。(Ⅰ)濕法11.3.7施工前應確定灰漿泵輸漿量、灰漿經(jīng)輸漿管到達攪拌譏噴漿口的時間和起吊設備提升速度等施工參數(shù),并根據(jù)設計要求通過工藝性成樁試驗確定施工工11.3.8所使用的水泥都應過篩,制備好的漿液不得離析,泵送必須連續(xù),拌制水泥漿液的罐數(shù)、水泥和外摻劑用量以及泵送漿液的時間等應有專人記錄;噴漿量及攪拌深度必須采用經(jīng)國家計量部門認證的監(jiān)測儀器進行自動記錄。11.3.9攪拌機噴漿提升的速度和次數(shù)必須符合施工工藝的要求,并應有專人11.3.10當水泥漿液到達出漿口后,應噴漿攪拌30s,在水泥漿與樁端土充分攪拌后,再開始提升攪拌頭。11.3.11攪拌機預攪下沉時不宜沖水,當遇到硬上層下沉大慢時,方可適量沖水,但應考慮沖水對樁身強度的影響。11.3.12施工時如閃故停漿,應將攪拌頭下沉至停漿點以下0.5m處,待恢復供漿時再噴漿攪拌提升。苦停機超過三小時,宜先拆卸輸漿管路,并妥加清洗。11.3.13壁狀加固時,相鄰樁的施工時間間隔不宜超過24h。如問隔時間太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