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綠豆細菌性暈疫病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14T-綠豆細菌性暈疫病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14T-綠豆細菌性暈疫病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14T-綠豆細菌性暈疫病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14T-綠豆細菌性暈疫病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Q/LB.□XXXXX-XXXX前言 II1范圍 3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33術語和定義 34防治原則 35病情監(jiān)測 36播前預防 37苗期防治 48花莢期防治 49收獲期防治 510防治記錄 5附錄A(資料性)綠豆細菌性暈疫病感病癥狀 6附錄B(資料性)綠豆細菌性暈疫病發(fā)生規(guī)律 7附錄C(資料性)綠豆細菌性暈疫病防治用藥記錄表 8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14/T1154-2015《綠豆細菌性暈疫病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與DB14/T1154-2015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更改了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內容(見2);——更改了防治原則的內容(見4);——增加了病情監(jiān)測的內容(見5);——增加了種子選用的依據(見6.1);——增加了施肥整地的內容(見6.4);——增加了苗期防治的內容(見7);——增加了花莢期防治的內容(見8);——刪除了播后防治的內容(2015版的6);——更改了收獲期防治的內容(見9,2015版的7);——增加了防治記錄的內容(見10);——增加了綠豆細菌性暈疫病發(fā)生規(guī)律(見附錄B);——增加了綠豆細菌性暈疫病防治用藥記錄(見附錄C)。本文件由山西省農業(yè)農村廳提出、組織實施和監(jiān)督檢查。山西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對標準的組織實施情況進行監(jiān)督檢查。本文件由山西省農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XS/TC19)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山西農業(yè)大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春偉、張仙紅、王宏民。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2015年首次發(fā)布為DB14/T1154-2015;——本次為第一次修訂。綠豆細菌性暈疫病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范圍本文件規(guī)定了綠豆細菌性暈疫病綜合防治的術語和定義、防治原則、播前預防、苗期防治、花莢期防治、收獲期防治和防治記錄。本文件適用于各種植區(qū)綠豆細菌性暈疫病的防治。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4404.2糧食作物種子第2部分:豆類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NY/T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1276農藥安全使用規(guī)范總則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綠豆細菌性暈疫病防治原則根據綠豆細菌性暈疫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結合當地氣象資料,綜合考慮病菌的越冬場所、初侵染來源、傳播方式和侵入途徑等因素,以及田間溫度、濕度、雨水等氣象條件的影響,以種子處理、合理輪作、整地施肥和中耕除草等農業(yè)措施為基礎,重點抓好播前和苗期病害預防,以及花莢期病菌監(jiān)測,適時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科學合理使用化學農藥,將病害為害損失控制在經濟受損允許水平之下。農藥使用應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NY/T1276和NY/T393的規(guī)定。病情監(jiān)測播種后40d左右開始監(jiān)測病情。采用5點取樣,每點隨機調查10株,每塊地調查50株,每7d調查1次。出現中心病株立即防治。重點監(jiān)測夏、秋雨量多和周邊有其他豆科植物種植區(qū)的綠豆葉片和豆莢。播前預防種子選用選用飽滿、無病蟲、無破損的綠豆種子,不選用細菌性暈疫病發(fā)病田的種子。種子質量應符合GB4404.2的規(guī)定。種子處理溫湯浸種:用45℃溫水浸泡種子15min,撈出后移入冷水中冷卻30min~40min,晾曬2h~4h,種子表面干燥后播種。種子干熱處理:使用干熱滅菌箱恒溫90℃烘種子15min,取出種子晾曬至常溫后播種。合理輪作忌重茬、迎茬,與非豆科作物實行2a~3a輪作。施肥整地施足底肥,增施有機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播前旋耕耙平,使土壤疏松平整,上虛下實。苗期防治中耕除草清除田間及周邊雜草,減少菌源。藥劑防治植株葉片背面出現水浸狀病斑或葉片正面出現黃綠色暈圈時,葉面噴施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g/667m2~110g/667m2,或2%中生·四霉素可溶液劑40mL/667m2~60mL/667m2。重點噴施葉片背面發(fā)病部位。藥劑使用應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NY/T393、NY/T1276的規(guī)定?;ㄇv期防治田間管理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0%,應及時灌水,遇澇及時排水。在水分能夠滿足作物需求的情況下,盡量不澆水或少澆水,不宜大水漫灌。根據綠豆細菌性暈疫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參見附錄B),氣溫25℃~30℃左右,持續(xù)陰雨,特別是久雨驟晴,或植株濕度大,葉片有水滴時,不宜進行農事操作。發(fā)現植株上有病狀時(參見附錄A),應做好標記并及時拔除,帶出田外集中深埋或銷毀,并用生石灰粉進行病穴消毒。氣候條件有利于發(fā)病實行同類田普遍防治。藥劑防治防治適期田間病株率達3%或暴雨驟晴;或連續(xù)陰雨或中到大雨天晴后;或田間病株率達3%。生物防治葉面噴施5%春雷·中生可濕性粉劑70g/667m2~80g/667m2,每7d~10d噴藥1次,連續(xù)噴藥2~3次,重點噴施葉片背面和豆莢等發(fā)病部位。藥劑使用應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NY/T393、NY/T1276的規(guī)定。化學防治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優(yōu)先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嚴格按照農藥標簽標注的使用范圍、使用方法和劑量、使用技術要求和注意事項使用農藥,不得擴大使用范圍、加大用藥劑量或者改變使用方法。葉面噴施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60g/667m2~80g/667m2,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40g/667m2~60g/667m2。藥劑宜交替使用,每7d~10d噴藥1次,多雨年份5d~7d噴施1次,連續(xù)噴藥2~3次。藥劑使用應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NY/T393、NY/T1276的規(guī)定。收獲期防治及時清理田間的落葉和雜草,清除植株殘體,帶出田外,集中深埋或銷毀;收獲后深翻土地,耕深18cm~25cm。采收前15d不施用任何化學農藥。防治記錄詳細記錄綠豆整個生長過程中,細菌性暈疫病發(fā)生的時期、預防和控制采取的措施、使用的藥劑種類及數量。農藥使用檔案記錄參照附錄C。

(資料性)

綠豆細菌性暈疫病感病癥狀綠豆細菌性暈疫病mungbeanbacterialhaloblight是綠豆上的一種嚴重病害,多發(fā)生在夏季雨季,主要為害綠豆葉片,也可侵染豆莢和種子。發(fā)病初期,植株較下部葉片背面出現水浸狀小病斑,隨后出現壞死癥狀,逐漸變?yōu)榈S色至棕褐色。葉片正面圍繞病斑產生一個寬的黃綠色暈圈,病斑直徑約為1mm~2mm,暈圈直徑可達1cm左右。發(fā)病后期,病斑在葉脈間擴展,嚴重時連接成片,病斑邊緣黃色,中間深褐色至黑色,濕度大時有白色菌膿產生。豆莢受害時,病部出現水浸狀病斑,逐漸變?yōu)楹稚?,潮濕時產生白色菌膿。種子受害后,種子變小,種皮皺縮、變色。感病嚴重的情況下,綠豆植株可以產生系統(tǒng)褪綠癥狀,植株矮化,葉片向下卷曲。

(資料性)

綠豆細菌性暈疫病發(fā)生規(guī)律綠豆細菌性暈疫病的病原菌為。該病菌主要在病株殘體、雜草等處越冬,也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來源。在田間主要借助雨水、灌溉、農事操作、昆蟲媒介等方式傳播,可通過種子帶菌遠距離傳播。病菌通常通過氣孔、水孔或傷口侵入。該病菌為喜溫細菌,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害的發(fā)生。當氣溫穩(wěn)定在25℃以上,植株濕度大,葉片上有水滴時易于發(fā)病。氣溫25℃~30℃左右,持續(xù)陰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