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教學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的有效途徑_第1頁
古詩文教學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的有效途徑_第2頁
古詩文教學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的有效途徑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古詩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其中蘊含的古人智慧和美好品德是高中階段進行素質教育的關鍵。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的重要階段,古詩文所體現(xiàn)的家國情懷、求學態(tài)度和戰(zhàn)勝逆境的信念都是實現(xiàn)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素材,也是學生在課業(yè)中完善自身精神世界的養(yǎng)料。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古詩文教學中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的有效途徑。關鍵詞:古詩文教學;德育;立德樹人;有效途徑隨著語文學科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現(xiàn)用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經過多次修訂,一方面提升了品德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為語文教師制定了教學過程中立德樹人的目標;另一方面加大了古詩文在語文教材中的比重,最為明顯的變化是在高考語文學科的考綱中增加了古詩文背誦篇目。相較于最初的14篇,2020年新修訂的考試范圍要求學生背誦古詩文72篇。除了要響應國家提升全民文化自信的政策理念外,學習古人在不同境遇下對國事和家事的態(tài)度亦是現(xiàn)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充分發(fā)揮古詩文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審美情趣的作用,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實現(xiàn)自我的全面發(fā)展。一、古詩文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根據新課標對語文學科教學目標的要求,高中階段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高中生品德方面的培養(yǎng),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以祖國和人民為重的有德行、有知識、有品位的愛國青年。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來自我國悠久歷史的傳承,自古以來炎黃子孫的血液中就流淌著對祖國和家鄉(xiāng)的熱愛,這正是高中古詩文教學需要學生認真學習并感悟的。以學習《滿江紅·怒發(fā)沖冠》為例,這首詞是南宋抗金將領岳飛的代表作,詞中使用感嘆句連接上下闋的短句,描寫了作者面對金兵入侵南宋,要收復失地為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表現(xiàn)了作者“精忠報國”的浩然正氣,抒發(fā)了強烈的家國情懷。教學中筆者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巧妙地融入抗疫醫(y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的先進事跡,告訴學生是無數的抗疫英雄為我們筑起了一道保衛(wèi)健康的“長城”,教育學生要有家國情懷,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應挺身而出,擔當重任。二、古詩文教學中融入“治學態(tài)度”古詩文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引導學生學習相關文本,可使學生素養(yǎng)得到逐步提高。教學中教師先要帶領學生朗讀古詩文,隨后圍繞文本創(chuàng)作背景及寫作技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在教師初步講解后,通過自學深入解讀文本內涵。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充分挖掘、思考,主動探討與文本內容相關的思政元素。在此過程中,教師可提出相關問題或設置任務,幫助學生理解文章重難點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師說》一文時,教學之前筆者運用文眼引導法和名言名句激勵法為學生設計預習任務,帶領學生熟讀文章,將課文翻譯成現(xiàn)代文,找出文章名句名言,將其摘錄。在具體講解時,鼓勵學生思考探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的道理,引導學生認識遇到問題勇于向老師請教的重要性。接著,通過學習平臺找出有關我國古代名人謙虛好學的典故,如程門立雪、匡衡鑿壁偷光、蘇秦頭懸梁錐刺股等經典故事,在課上進行分享。這樣可以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延伸與拓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習古人的治學態(tài)度,促使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與傳承能力逐步提升。三、古詩詞教學中融入“樂觀堅強”的品格根據新課標對高中階段語文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要求,現(xiàn)階段的語文教學要求學生掌握運用基礎知識,還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品行,在人才競爭激烈的時代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學生能夠以樂觀堅強的心態(tài)應對現(xiàn)在和未來將會遇到的各種挫折與磨難。因此,挖掘古詩文蘊含的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和戰(zhàn)勝挫折的樂觀精神,用以教育學生端正人生態(tài)度、樂觀面向未來。以學習《定風波·莫聽竹林打葉聲》為例,這首詞是北宋杰出文學家蘇軾在貶謫期間所作,采用了夾敘夾議和借景抒情的手法,除了對大雨場景進行著力描寫外,作者還在詞的下闋重點抒發(fā)了樂觀的心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帶領學生反復誦讀,感悟作者抒發(fā)的情感,啟發(fā)學生面對困境時要樂觀堅強、積極向上,高中階段要發(fā)奮讀書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未來為國家的建設、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貢獻力量。四、交互體驗拓寬古詩文教學思政渠道高中生思維比較活躍,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學生大多喜歡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活動。當下,互聯(lián)網已廣泛應用到各領域,教師可將這一手段融入高中語文教學,圍繞熱點新聞、專業(yè)知識、思政教育,恰當使用線上教學平臺,如釘釘、學習通等,創(chuàng)設適合高中生的現(xiàn)代化教學形式,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課程思政的元素,拓寬教學內容,滿足學生身心發(fā)展需要,有效降低學習難度,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借助交互體驗提高學習積極性,全身心融入教學活動,繼而優(yōu)化課程思政教學成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勸學》一文時,教師可利用信息化技術為學生打造互動式學習體驗。教師在講解之前將本課預習任務和文章朗讀的視頻資料上傳到線上教學平臺,并借助釘釘、QQ等平臺為學生設計預習任務,使學生在線上圍繞教師提供的預習資料和任務開展高效預習。教師還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引導其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檢索,找出與本課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掌握作者的“勸學之道”,小組成員針對找到的學習素材進行分享與探討,借助教學平臺分享高效、實用的學習方法。這種模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構建和運用能力。此外,教師還可在線上平臺引導學生展開互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效率,進一步實現(xiàn)課程思政的教育目標。五、營造民主氛圍,加強思政教育效果在開展高中語文思政教育活動時,教師應允許并尊重學生表達個性化看法,即便與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設定的思政元素有所不同,也應理性對待學生的觀點,使其在交流探索中提升辨別能力,從而養(yǎng)成批判性思維能力。例如,學習關漢卿的雜劇《竇娥冤》一文時,對文中蔡婆婆這一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大多數學生認為蔡婆婆性格較為懦弱,在面對死與再嫁時選擇再嫁,在對待官休與私休上選擇私休。有少數學生認為蔡婆婆也有善良的一面,因而竇天章讓她在家養(yǎng)老。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倡導民主、平等地交流,使學生的多種想法形成碰撞。同時,教師還需指點學生從辯證的角度分析問題、評價人物。多數文學作品所涉及的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對此,應結合時代背景進行全面分析。通過民主、平等的交流探討,使學生掌握人物鑒賞的方法,了解封建社會對人的壓迫,以此促使學生生成正確的價值觀。類似上述觀點沖突在學習戲劇《雷雨》時也會發(fā)生。在探討劇中周樸園這一人物究竟是無情自私的偽君子還是有感情的“癡情男”時,學生可圍繞當時的歷史背景和不同人物所處的地位等展開深入分析與解讀,以此了解這一人物形象具有的極為復雜的性格特征。筆者在課堂上組織了一場自由辯論活動,引導學生了解腐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資本家的貪婪無情,以此提升學生對文本的鑒賞能力,進一步實現(xiàn)預期的課程思政教育的目標。古詩文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特有的文化遺產和藝術精華,以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極具欣賞性的韻律形式流傳至今,更是重要歷史事件和朝代更迭的關鍵史料。在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時,應充分聯(lián)系歷史背景、了解發(fā)展規(guī)律,做到“以史為鑒”。因此,語文教師應通過古詩文向學生展現(xiàn)古人的修養(yǎng)以及人格魅力,引導學生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參考文獻:[1]古詩詞教學是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的有效途徑[J].品位·經典,20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