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護理常用技術操作流程_第1頁
中醫(yī)護理常用技術操作流程_第2頁
中醫(yī)護理常用技術操作流程_第3頁
中醫(yī)護理常用技術操作流程_第4頁
中醫(yī)護理常用技術操作流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護理常用技術操作流程

中醫(yī)常用技術操作流程及評分標準一、艾條灸法(一)評估

L患者意識狀態(tài),協(xié)作程度,主要癥狀、體質及心理狀況。

2.施灸部位皮膚狀況、對熱痛的耐受程度、女病人是否處于妊

娠期。

3.評估環(huán)境,必要時屏風遮擋。

4.告知患者:

艾絨點燃后可出現(xiàn)較淡的中藥燃燒氣味;治療過程中,局部皮膚

出現(xiàn)微紅灼熱屬于正?,F(xiàn)象。

假如產(chǎn)生燒灼、熱燙的感覺,應立刻停止治療。

如是瘢痕灸會由于艾火燒灼皮膚產(chǎn)生劇痛。

(二)適應癥1.經(jīng)絡閉阻所引起的風寒濕痹證、寒凝血滯的

胃院痛、痛經(jīng)、閉經(jīng)、菌痢等。

2.陽氣下陷引起的遺尿、脫肛、崩漏、帶下、陰挺、久瀉、各

種虛寒證、虛脫證、寒厥證和中氣不足等。

3.防病保健。

(三)禁忌癥1.實熱證或陰虛發(fā)熱者不宜施灸。

2.顏面部、大血管部、孕婦腹部及腰舐部不宜施灸。

3.極度乏累、空腹、過飽或對灸法恐驚者應慎灸。

體弱者,刺激量不宜過強,以防暈灸。

(四)物品準備治療盤、艾條、火柴、彎盤、小口瓶、快速手

消液,必要時備浴巾、屏風等。

(五)操作流程1.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攜至床旁。

2.核對醫(yī)囑,做好說明,幫助患者取合理體位,暴露施灸部位,

留意保暖,必要時屏風遮擋。

3.再次核對施灸部位和施灸方法。

施灸方法:

溫順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種方法。

4.施灸,手持艾條,將點燃的一端,對準施灸穴位,距皮膚2-5

厘米處熏灸,以局部有溫熱感但無灼痛為度,隨時彈去艾灰,灸至局

部皮膚紅暈,每處灸5-15分鐘。

5.在施灸過程中,隨時詢問患者有無灼痛感,調整距離,防止

燒傷。

視察病情變更及有無不適。

6.施灸完畢,立刻將艾條插入小口瓶,熄滅艾火。

7.清潔局部皮膚,幫助患者衣著,安置舒適體位,酌情開窗通

風,告知留意事項,整理用物。

8.洗手,核對醫(yī)囑,做好記錄并簽名。

(六)操作留意事項1.多穴施灸,宜先上后下,先灸頭頂、

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2.施灸后局部皮膚出現(xiàn)微紅灼熱,屬于正?,F(xiàn)象。

如出現(xiàn)小水泡時,無需處理,可自行吸取。

如水泡較大時,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去泡內液體,覆蓋消毒紗布,

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3.施灸中應剛好將艾灰彈入彎盤,防止灼傷皮膚。

接受艾炷灸時,針柄上的艾絨團必需捻緊,防止艾灰脫落灼傷皮

膚或燒毀衣物。

二、拔罐法(一)評估1.患者意識狀態(tài),協(xié)作程

度,主要癥狀、體質及心理狀況。

2.拔罐部位皮膚狀況、女病人是否處于妊娠期。

3.評估環(huán)境,必要時屏風遮擋。

4.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中局部皮膚會出現(xiàn)與罐口相當大小的紫紅

色瘀斑,數(shù)日后自然消逝。

(二)適應癥1.風濕痹證,各種神經(jīng)麻痹,以及一些急、慢

性難過如胃脫痛、腹痛、腰背痛等。

2.感冒、消化不良、高血壓等臟腑功能紊亂的病癥。

3.外科的瘡瘍、毒蛇咬傷的急救排毒。

(三)禁忌癥1.高熱抽搐及凝血機制障礙者不宜拔罐。

2.皮膚潰瘍、水腫及大血管處不宜拔罐。

3.孕婦腹部、腰舐部不宜拔罐。

(四)物品準備治療盤、火罐、火柴、95%酒精棉球、止血鉗、

小口瓶、快速手消液,必要時備浴巾、屏風等。

(五)操作流程1.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攜至床旁。

2.核對醫(yī)囑,做好說明,幫助患者取合理體位,暴露拔罐部位,

留意保暖,必要時屏風遮擋。

3.再次核對拔罐部位。

4.點燃酒精棉球,火焰在罐內轉動,使其罐內形成負壓后并快

速扣至已經(jīng)選擇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穩(wěn)定后方可離開,防止火罐脫

落,適時留罐。

5.拔罐過程中應留意詢問患者的感覺,隨時視察火罐吸附狀況

和局部皮膚顏色。

6.起罐時一手扶住罐體,另一手用拇指或中指按壓罐口皮膚,

使空氣進入罐內即可取下。

7.操作完畢,幫助患者衣著,整理床單位,支配舒適體位8.核

對醫(yī)囑,告知留意事項,整理用物,洗手。

9.做好記錄并簽名,

(六)操作留意事項1.拔罐時應實行合理體位,選擇肌肉較

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發(fā)較多處不宜拔罐。

2.操作前確定要檢查罐口四周是否光滑,有無裂痕。

3.點燃的酒精棉球勿燒烤罐口,防止燙傷。

拔罐時動作要穩(wěn)、、準、快,起罐時切勿強拉。

4.起罐后如局部出現(xiàn)水泡,小水泡,不必處理,可自行吸??;

如水泡較大,消毒局部皮膚后,用注射器吸出液體,覆蓋消毒敷料,

預防感染。

5.運用過的火罐,均應消毒后備用。

三、耳穴埋籽法(一)評估1.患者意識

狀態(tài),主要癥狀、既往史、體質及心理狀況。

2.耳穴部位的皮膚狀況,對難過的耐受程度。

3.女性患者是否處于妊娠期。

4.告知患者耳穴埋籽局部有熱、麻、脹、痛感。

(二)適應癥1.內、外、婦、兒、五官科等疾病。

2.預防感冒、暈車、暈船。

(三)禁忌癥1.耳部炎癥、凍傷的部位,以及習慣性流產(chǎn)史

的孕婦禁用。

2.年老體弱者慎用.

(四)物品準備治療盤、菜籽或王不留行籽、膠布、酒精、棉

簽、鏡子、探棒、彎盤、快速手消液。

(五)操作流程1.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攜至床旁。

2.核對醫(yī)囑,做好說明。

選擇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體位合理舒適,消毒,消毒范圍視耳廓大小而定。

4.將菜籽或王不留行籽貼附在膠布中心,用鏡子夾住,貼敷在

選用的耳穴部位,按壓。

5.視察患者局部皮膚及病情變更,隨時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感。

6.操作完畢,支配舒適體位,整理床單位。

7.清理用物,做好記錄并簽名。

(六)操作留意事項1.執(zhí)行無菌操作,預防感染。

2.探穴力度適度、勻整。

3.埋籽期間,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5次,每次每穴按壓

30-60秒,3-7日更換1次,雙耳交替。

四、敷藥法(一)評估1.患者意識狀態(tài)、

臨床診斷、當前主要癥狀、藥物過敏史及心理狀況。

2.患者敷藥部位的皮膚狀況。

3.既往是否接受過相同的治療,效果如何。

4.患者對敷藥法的相識及協(xié)作程度。

5.告知患者局部可能出現(xiàn)丘疹、水泡等,敷油膏類或簇新中草

藥者局部有污染衣物的可能。

(二)適應癥L外科的拜、癰、疽、疔瘡、流注、跌打損傷、

燙傷、腸癰等病。

2.內科的哮喘、肺癰、高血壓、面癱、頭痛、盜汗、自汗等病。

(三)禁忌癥皮膚過敏者慎用。

(四)物品準備治療盤、遵醫(yī)囑配制藥物、無菌壓舌板、無菌

棉紙、0.9%生理鹽水棉球、無菌鐐、無菌彎盤、無菌治療碗、無菌棉

墊或紗布、膠布或繃帶、快速手消液,必要時備屏風、毛毯。

(五)操作流程1.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攜至床旁。

2.核對醫(yī)囑,做好說明。

幫助患者取合適體位,充分暴露敷藥部位,留意保暖,必要時屏

風遮擋。

3.再次核對敷藥部位。

首次敷藥患者,用0.9%生理鹽水棉球清潔局部皮膚;更換敷料

者,取下原敷料,用0.9%生理鹽水棉球擦洗皮膚上的藥跡,視察瘡

面狀況及敷藥效果。

4.遵醫(yī)囑運用已經(jīng)配制的藥物并依據(jù)病灶范圍,選擇大小合適

的棉紙,用壓舌板將藥物勻整的平攤于棉紙上,薄厚勻整。

5.將棉紙四周反折后敷于患處,上蓋紗布,用膠布或繃帶固定。

6.操作完畢,幫助患者衣著,整理床單位,安置舒適的體位。

7.清理用物,洗手,記錄并簽字。

(六)操作留意事項1.敷藥時必需留意厚薄勻整,固定松緊

適宜。

2.敷藥面積應大于患處且保持確定的濕度。

3.敷藥后應留意視察藥物療效及反應,如出現(xiàn)皮膚發(fā)紅,起丘

疹、水皰、瘙癢、糜爛時,停止用藥,剛好報告醫(yī)師協(xié)作處理

五、刮癡法(一)評估1.意識狀態(tài)、目前主要癥狀、臨床表現(xiàn)、

既往史及體質、心理狀態(tài)。

2.刮痛部位皮膚狀況。

3.對難過的耐受程度。

4.告知患者刮痛部位出現(xiàn)紫紅色痛點或瘀斑,數(shù)日后方可消逝;

刮痛部位的皮膚有難過、灼熱的感覺。

(二)適應癥1.外感濕邪所致高熱頭痛、惡心嘔吐等癥。

2.感受暑濕之邪所致的中暑、腹痛腹瀉等癥。

(三)禁忌癥1.年老體弱、體型過于消瘦、有出血傾向、皮

膚病變處禁用。

2.孕婦的腹部、腰靠部禁用。

(四)物品準備治療盤、牛角刮板、治療碗內盛少量清水或藥

液,治療巾或紙巾、快速手消液,必要時備浴巾、屏風等物。

(五)操作流程1.備齊用物,攜至床旁。

2.核對醫(yī)囑,做好說明,幫助患者取合理體位,暴露刮箱部位,

留意保暖,必要時屏風遮擋。

3.遵醫(yī)囑確定刮痣部位。

4.檢查刮具邊緣是否光滑、有無缺損,以免劃破皮膚。

5.蘸濕刮具在確定的刮痛部位刮擦,用力勻整,使刮痣用具始

終與皮膚保持45?90度,從上至下,由內向外,單一方向,皮膚呈

現(xiàn)出紅、紫色癡點為宜。

6.詢問患者有無不適,視察病情及局部皮膚顏色變更,調整手

法力度。

7.刮痛完畢,清潔局部皮膚后,幫助患者衣著,安置舒適臥位,

清理用物,做好記錄并簽字。

(六)操作留意事項1.保持空氣簇新,以防復感風寒而加重

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勻整,勿損傷皮膚。

3.刮箱過程中要隨時視察病情變更,發(fā)覺異樣,立刻停刮,報

告醫(yī)師,協(xié)作處理。

4.刮疼后囑患者保持心情安定,飲食清淡,忌食生冷油膩之品;

刮出痛后30分鐘內忌洗涼水澡。

5.運用過的刮具,皮消毒后備用。

6.兩次刮痣應間隔3?6天,以皮膚疹退為準,3?5次為一

個療程。

六、穴位按摩法(一)評估1.意識狀態(tài)、主要

癥狀、發(fā)病部位、既往史及心理狀況。

2.患者體質及按摩部位皮膚狀況。

3.評估室內溫度、環(huán)境,必要時屏風遮擋。

4.告知患者按摩時局部出現(xiàn)酸脹的感覺。

腰腹部按摩時,需排空小便。

(二)適應癥各種急慢性疾病,如胃痛、肩周炎、失眠、便秘、

牙痛、頭痛等病癥。

(三)禁忌癥各種出血疾患、急性傳染病、骨折移位或關節(jié)脫

位、內臟器質性病變、婦女月經(jīng)期、孕婦腰腹部、皮膚破損及瘢痕等

部位。

(四)物品準備治療盤、治療巾、介質(如蔥姜水、麻油、冬

青膏、紅花油等)、快速手消液,必要時備屏風。

(五)操作流程1.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攜至床旁。

2.核對醫(yī)囑,做好說明,幫助患者取合理體位,留意保暖,必

要時屏風遮擋。

3.遵醫(yī)囑精確取穴,選用適宜的手法和刺激強度進行按摩。

4.操作過程中視察患者對手法的反應,若有不適,應剛好調整

力度或停止操作,以防發(fā)生意外。

5.操作后幫助患者衣著,支配舒適臥位。

6.洗手,核對醫(yī)囑,做好記錄并簽字。

(六)操作留意事項1.操作前應修剪指甲,以防損傷患者皮

膚。

2.雙手溫度不要過涼。

3.操作時用力要勻整、松軟、許久,禁用暴力。

七、熏洗法七、熏洗法(一)評

估1.當前主要癥狀、既往史、藥物過敏史及心理狀況、協(xié)作程度。

2.患者體質及熏洗部位的皮膚狀況。

3.女性患者評估胎、產(chǎn)、經(jīng)、帶狀況。

4.評估環(huán)境,必要時屏風遮擋。

5.告知患者熏洗過程中有可能出汗,沒關系張。

(二)適應癥1.緩解患者的關節(jié)難過、腫脹、屈伸不利、皮

膚瘙癢等癥狀。

2.減輕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結膜紅腫、難過、糜爛等癥狀。

3?促進肛腸疾患的傷口愈合。

4.治療婦科會陰部瘙癢等癥狀。

(三)禁忌癥1.高熱、出血疾患、活動性結核患者禁用。

2.妊娠、月經(jīng)期禁用坐浴。

3.嚴峻心功能不全、帶有心臟起搏器患者禁用。

(四)物品準備治療盤、依據(jù)醫(yī)囑配制藥液(測量藥液溫度,

使之保持在50?70度)、水溫計、換藥用品、毛巾(患者自備)、熏

洗盆(依據(jù)熏洗部位的不同,可備浴椅有孔木蓋浴盆或治療碗)、快

速手消液,必要時備屏風。

(五)操作流程1.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攜至床旁。

2.核對醫(yī)囑,做好說明,依據(jù)熏洗部位幫助患者取舒適體位,

暴露熏洗部位,留意保暖及隱私愛惜,必要時屏風遮擋。

3.再次核對熏洗部位。

將熏洗部位置于熏洗盆上方,用毛巾蓋在上面。

4.15-20分鐘后,再次測量藥液溫度,降至38?45℃,幫助

病人進行淋洗。

5.熏洗過程中,視察患者狀況,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如有不適

立刻停止,通知醫(yī)生,幫助患者臥床休息。

6.熏洗完畢,用毛巾擦干局部皮膚,幫助衣著,安置舒適的體

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告知留意事項。

7.洗手,核對醫(yī)囑,做好記錄并簽字。

(六)操作留意事項1.冬季留意保暖,暴露部位盡量加蓋

衣被。

2.熏洗藥液溫度適宜,防止燙傷。

3.在傷口部位熏洗時,按無菌技術操作進行。

4.包扎部位熏洗時,應揭去敷料,操作完畢更換敷料。

5.所用物品需清潔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開交叉感染。

6.全身熏洗時避開空腹。

八、中藥泡足法(一)評估1.意識狀態(tài)、協(xié)作程

度、主要癥狀、既往史及藥物過敏史、體質及心理狀況。

2.足部和下肢皮膚狀況。

3.評估環(huán)境,溫度適宜。

4.告知患者泡洗過程中不行隨意調整溫度,以防燙傷。

不行站立。

(二)適應癥雙足及下肢關節(jié)難過、麻木、屈伸不利等。

(三)禁忌癥1.月經(jīng)期、妊娠、安裝起搏器者、皮膚過敏、

破潰、頭暈體弱、皮膚水腫患者禁用。

2.有出血傾向的患者遵醫(yī)囑慎用。

(四)物品準備足浴治療儀(足浴盆)、藥液、量杯、水溫計、

毛巾(患者自備)一次性塑料袋(泡腳袋)、電源接線板、快速手消

液。

(五)操作流程L洗手,戴口罩,依據(jù)醫(yī)囑備好藥液(儀器內

注入38c以下清水,占箱體容積的2/3,接電源,打開電源開關,

及溫度按鈕調整溫度,一次性塑料袋內加藥液、1.5升38℃以下清

水,達到設定溫度時聽到提示音,關機關閉電源。

)備齊用物,攜至床旁。

2.核對醫(yī)囑,做好說明,幫助患者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3.插電源,開機,按下溫度循環(huán)按鈕,選擇溫度(38C),將

患者褲腿卷至膝蓋上,暴露足部及小腿,達到設定溫度,聽到嘀一聲

提示音時,幫助患者將雙腿浸入藥液中,將藥浴袋口開口部位覆蓋于

患者腿上,腿上蓋浴巾,依據(jù)室溫留意保暖。

4.按下時間循環(huán)按鈕,選擇治療時間(25?40分鐘),儀器自

動倒計時起先。

5.在足浴過程中留意視察水溫,視察患者有無不適,囑患者可

將雙腳輕輕摩擦腳底以刺激足底穴位,不要自行調整溫度,在泡浴過

程中不要站立,如感覺不適剛好通知護士,即停止藥浴并報告醫(yī)師,

剛好處理。

6.完成治療時間后,聽到提示音,儀器自動關機。

7.擦干皮膚,幫助患者衣著,安置舒適體位,整理床單位,告

知留意事項,整理用物,關閉電源。

8.洗手,核對醫(yī)囑,做好記錄并簽名。

(六)操作留意事項1.留意用電平安。

冬季留意保暖。

2.避開交叉感染,運用泡腳袋,一人一個;避開患者足部干脆

接觸足浴盆。

3.藥液溫度適宜,下肢感覺遲鈍者,應嚴格限制水溫,操作中

加強視察,防止燙傷。

4.飯前飯后30分鐘不宜治療,泡洗過程中可適當飲水。

5.浸泡后,如出現(xiàn)皮膚過敏、脫皮、水泡等現(xiàn)象報告醫(yī)生。

6.高血壓患者要留意視察血壓變更,若異樣剛好報告醫(yī)生。

九、濕敷法、涂藥

法(一)目的舒經(jīng)活絡、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減輕局部腫脹、難過、瘙癢等癥狀。

(二)評估L患者的病情、主要癥狀及臨床表現(xiàn)。

2.患者敷藥部位的皮膚狀況。

3.患者的心理狀況。

(三)告知留意藥液的溫度,防止燙傷。

(四)準備1.用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