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12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12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12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12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第12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第四單元

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課程標準:通過了解明清統(tǒng)一全國和經(jīng)略邊疆的相關舉措,認識這一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元末農(nóng)民大起義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1、快速閱讀課文P71,了解明朝建立的信息行中書省皇帝中書?。ㄔ紫啵├簟?、禮、兵、刑、工(六部)元朝行政機構皇帝中書?。ㄔ紫啵├?、戶、禮、兵、刑、工(六部)布政司都指揮司按察司三司分權互不統(tǒng)屬權歸中央宰相勢大明初削弱地方,加強集權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2、地方政治制度的變化:廢行省,設三司。明初高危職業(yè)!汪廣洋因劉基被毒案下詔賜毒而死胡惟庸以“謀不軌”罪被殺株連三萬余人廢除宰相制度材料一: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并不曾設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wěn)當。

——《皇明祖訓·祖訓首章》

(1)合作探究一:廢宰相

依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分析朱元璋廢宰相的原因,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影響:利:加強皇權,防止權臣專權;使中央集權得以加強,社會得以穩(wěn)定。弊端:造成皇權過于集中,皇帝獨斷,不利于科學決策;政務繁多,皇帝力不從心。①直接原因:胡惟庸驕橫擅權②歷史原因:君權與相權之間矛盾由來已久③前朝教訓:元朝丞相權勢過重,妨礙集權3、中央政治制度的變化: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3、中央政治制度的變化: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煸皳?jù)載在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至二十一日的八天之內(nèi),諸司奏章即多達1660件,共3391事?!獜埛吨袊糯喪贰窂U除宰相制度后,朱元璋境況如何?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侍從顧問,品秩較低明成祖正式設立內(nèi)閣參與決策,有專門的衙署和屬官明宣宗授予內(nèi)閣票擬權對奏章擬出處理意見明神宗內(nèi)閣首輔權力膨脹部權盡歸內(nèi)閣,內(nèi)閣權侵六部(2)設內(nèi)閣3、中央政治制度的變化:明朝大學士葉向高言:“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之職,遠非宰相。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之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取禍。臣備員六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斷,分毫不敢欺負。部務盡聽主者,分毫不敢與聞?!?/p>

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教材,指出內(nèi)閣的職權是什么?大學士握有實權,權從何來?如何理解“閣臣遠非宰相”?內(nèi)閣的設置給明朝政治帶來什么影響?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3、中央政治制度的變化:(2)合作探究二:設內(nèi)閣①職權:備顧問的內(nèi)侍機構,掌握票擬權②來源:權力來自于皇帝的信任。③內(nèi)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nèi)侍機構。④加強了君主專制。

明中后期,有的大學士深受皇帝信任,權力很大,被比喻為宰相。宰相制度內(nèi)閣首輔制相似不同地位(權力來源)職權對皇權作用職責都是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法定,制度賦權非法定,咨詢機構

參與決策侍從顧問,不能正式統(tǒng)領百官一定程度制約皇權不能制約,君主專制強化的產(chǎn)物行政制度賦予皇帝個人意愿,信任特點:A.君主專制加強的產(chǎn)物;B.是內(nèi)侍機構,始終沒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終不是中央一級正式的行政機構明朝內(nèi)閣首輔制與宰相制度的異同?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3、中央政治制度的變化:(3)宦官專權然內(nèi)閣之票擬,不得不決于內(nèi)監(jiān)之批紅"?!睹魇贰ぢ毠僦啤罚ㄠ嵑停┯麌腋粡?,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海洋,危險亦來自海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

——《海外華人?序言》二、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自主學習:結合視頻及教材P73簡要說說鄭和下西洋的概況二、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1、合作探究三:鄭和下西洋談談你對鄭和下西洋的認識?材料一:各國使節(jié)搭乘鄭和的船隊,紛紛前往中國朝覲明朝皇帝,在下一次下西洋時,鄭和又把他們送回各自的國家。這種“四方來朝”的局面,就是明朝皇帝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樊樹志《國史十六講》材料二:歷史上鄭和下西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推行經(jīng)貿(mào)和文化交流,艦隊這么強大卻沒有進行過任何侵略,而是調(diào)解糾紛,打擊海盜。

——習近平于2014年3月30日在德國柏林科爾伯基金會發(fā)表的演講材料三:鄭和的出海確實是種奢侈的冒險,除了聲勢浩蕩井帶回奇談異聞外,幾乎沒有產(chǎn)生什么商業(yè)利益,士大夫強烈反對,甚至在史書中也只是輕輕一筆帶過而已。明朝政府對航海缺乏持久的興趣不說,也未能抓住發(fā)展海上力量的機會。鄭和的航海并未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因而僅僅只是成為一種空前絕后的冒險壯舉。

——費正清《中國:傳統(tǒng)與變遷》政治目的大于經(jīng)濟目的是世界歷史上空前規(guī)模的遠洋航行;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擴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響。其目的主要是“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給明朝帶來較大的財政負擔,后期未能持續(xù)。二、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二、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2、沿海形勢(1)“倭寇”威脅①原因:A.從元朝末年起,“倭寇”寸板不許下海,罷太倉黃渡市舶司……以倭寇仍不稍斂足跡,又下令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睹魈鎸嶄洝稡.明朝前期,“海禁”②應對:戚繼光、俞大猷“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戚繼光二、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2、沿海形勢(2)歐洲殖民者的侵略①原因:②應對:A.侵占澳門明朝中后期,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殖民者在中國沿海的活動日益頻繁。B.侵占臺灣三、內(nèi)陸邊疆與明清易代明朝形勢圖1433年烏思藏區(qū)域政策方式對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