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_第1頁
北京市房山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_第2頁
北京市房山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_第3頁
北京市房山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_第4頁
北京市房山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房山區(qū)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末考試

高三語文

本試卷共12頁,共150分??荚嚂r長150分鐘。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

卡的對應位置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jié)束后,將答題卡交回,試卷自行

保存。

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在我國傳統(tǒng)美學和文論中,“意象”是個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是一個出現(xiàn)得很早并富

有深廣文化底蘊的重要概念,是主觀情志與外界客觀物象相撞而契合的產(chǎn)物,其在文藝創(chuàng)作

和文學鑒賞中的作用與地位都是不可忽視的。

將“意”和“象”引進文學領(lǐng)域并實現(xiàn)其根本性語義轉(zhuǎn)換的是晉代的摯虞,而南朝梁代

的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則第一次將“意”和“象”合為一詞而又引進文學理論,使

它具有了美學意義。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審美意象的營構(gòu)是藝術(shù)家們必須要經(jīng)過的一個步驟,是

“眼中竹”至“胸中竹”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即“意象”成為現(xiàn)實生活向藝術(shù)作品轉(zhuǎn)化的必不可少

的中介;在藝術(shù)欣賞中,“意象”也起著一個讀者從作品中獲得審美感受的橋梁作用,讀者

要運用自己的還原能力、再創(chuàng)造能力去復現(xiàn)、補充甚至豐富作品中的“意象”。

“意象”作為一個極具中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的重要概念、范疇,它經(jīng)歷了由哲學、文化概

念向文藝理論和美學范疇演變的過程。以“意象”品評文學作品,更能準確地表述作家構(gòu)思

謀篇過程中的審美心理活動及其呈現(xiàn)在作品中的形態(tài)與情態(tài),也更能準確地表述讀者閱讀鑒

賞時所獲得的審美快感。

總之,“意象”是有意味的具體形象,或者說是顯現(xiàn)在具象中的意味,是“意”與“象”

的融合,是一種在一瞬間呈現(xiàn)的理智與感情的復合體。“意象”如同是組件、基礎(chǔ)、構(gòu)架,

不同的“意象”有機結(jié)合而組成文學作品,作品的意義和整體審美效應也由具體可感的“意

象”生發(fā)而來。我國浩瀚的古典文學作品沉浸在“意象”的海洋之中,“意象”也成為評論

文學作品的重要標準之一。

(取材于雷江紅的相關(guān)文章)

材料二

意境為什么能給人以強烈的藝術(shù)美感?

“意境”給人以強烈的藝術(shù)美感,首先在于它含有生動的形象。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現(xiàn)

實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喚起人某種情感的特征,意境中的景物都要經(jīng)過

情感的過濾,是情中景。藝術(shù)家抓住了自然形象中那種富有詩意的特征來創(chuàng)造意境,所以意

境能給人以強烈的藝術(shù)美感。

意境之所以給人以強烈的藝術(shù)美感還因為形象中寄托了藝術(shù)家的感情,形象成為藝術(shù)家

情感的化身。意境中的形象來自自然,又能超脫自然,從屬于表現(xiàn)情感。自然的特征和藝術(shù)

家情感的特征是統(tǒng)一的,而且前者從屬于后者。當自然景物被反映在藝術(shù)作品中時,它就不

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是一種藝術(shù)語言,透過自然景物表現(xiàn)了藝術(shù)家的思想感情。

意境是一種創(chuàng)造?!凹t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這個“鬧”字,就體現(xiàn)了運用語言技巧的創(chuàng)

造,這個“鬧”字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它既反映了春天杏花盛開,雀鳥喧叫,自然從寒冬

中蘇醒,一切都活躍起來,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心中的喜悅。如果沒有筆墨技巧,只有思想感

情,只有胸中對景物的感受,也形成不了作品的意境。意境的形成是藝術(shù)家的創(chuàng)造,正是這

種創(chuàng)造使得意境能夠給人以強烈的藝術(shù)美感。

意境中的含蓄,給人以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強烈的藝術(shù)美感。意境的這種特性是

和它對生活形象的高度概括集中分不開的。所謂“意則期多,字惟求少”,這是說以最少的

筆墨表現(xiàn)最豐富的內(nèi)容。至于如何才能做到用以少概多的形式表現(xiàn)豐富的內(nèi)容,關(guān)鍵在于抓

住境中那能夠喚起人的情感的特征,而不必羅列全部細節(jié)。所以在意境中既能做到形象鮮明,

又不是一覽無余。藝術(shù)家通過對生活的深刻觀察和體驗,抓住了景物中那些能唉起特定情感

的特征,就能夠調(diào)動讀者的想象,發(fā)揮意境感人的力量。

(取材于楊辛、甘霖的《美學原理》)

材料三

意象是關(guān)于美的本體形態(tài)的指稱。審美主體對自然物象、社會事象和藝術(shù)品等的鑒賞,

以意象的創(chuàng)構(gòu)為旨歸。陸時雍說:“詩之可觀者,意象之間而已?!卑岩庀罂闯稍姼杩捎^的

風采。羅庸則將其推及一切藝術(shù),認為:“意象是一切藝術(shù)的根源,沒有意象就沒有藝術(shù)?!?/p>

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藝術(shù)家的感發(fā)在意象創(chuàng)構(gòu)中起著主導作用。意象中的象,既包括藝術(shù)家感官

所感受到的物象和事象,也包括藝術(shù)家的擬象。意與象交融為一,正是藝術(shù)家的情意與藝術(shù)

家所體悟的物象、事象和擬象的渾然一體。

審美主體通過意象建構(gòu)的一個獨立自足的世界,就是意境。境在審美對象中通過“象”

得以呈現(xiàn),經(jīng)由審美主體基于感性又不滯于感性的超感性體悟在心中成就意境。境既有疆域、

試卷第2頁,共12頁

界限的意思,也有層次的意思。意象或意象群及其背景的整合可以營造出獨特的意境,并在

意象所依托的時空中得以體現(xiàn)。意境中的形象包含著真情實感,創(chuàng)作者情真意切,方能創(chuàng)構(gòu)

真境界。

總而言之,意境是意象的境界,是審美主體在欣賞中由意象或意象群及其背景所創(chuàng)構(gòu)的

整體效果。藝術(shù)家通過情景交融創(chuàng)構(gòu)了意象,而意境則是意象或意象群作為具體感性形態(tài)在

特定時空氛圍中所呈現(xiàn)的整體效果。意境以意象的具體感性形態(tài)為基礎(chǔ),乃是藝術(shù)家即心即

境、即象即境的產(chǎn)物。意境側(cè)重于意象內(nèi)在的度,是對其抽象特質(zhì)的指稱,從而有力地拓展

了意象范疇。

(取材于朱志榮的相關(guān)文章)

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有關(guān)“意象”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意象”的作用與地位體現(xiàn)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也體現(xiàn)在文學鑒賞中。

B.早在晉代,摯虞就提出了“意象”這一概念,可見它出現(xiàn)得很早。

C.“意象”先是哲學、文化概念,后演變到了文藝理論和美學范疇。

D.“意象”不是那種一般意義的具體形象,而是有意味的具體形象。

2.根據(jù)材料二,下列的理解或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沒有經(jīng)過情感的過濾的景物不能成為意境中的景物。

B.意境中的形象來自自然,所以自然是它的根本特性。

C.意境創(chuàng)造中,只要有思想感情,自然會有筆墨技巧。

D,意境的高低,關(guān)鍵在字數(shù)的多少,字數(shù)少則意境高。

3.根據(jù)材料三,下列詩句或詞句中不能體現(xiàn)“意象或意象群及其背景的整合可以營造出獨特

的意境”的一項是()

A.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B.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C.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D.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4.根據(jù)以上三則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三中,羅庸認為意象是“一切藝術(shù)”的根源,可見材料一從文學評論角度來談意象有

些狹窄。

B.材料三中談到的“擬象”可以理解為材料一中所說的藝術(shù)家們營構(gòu)審美意象過程中的“胸中

C.材料三中所說的意境中的形象所包含的“真情實感”與材料二里形象中寄托的藝術(shù)家的感

情暗合。

D.材料三中談到的意境是“即心即境、即象即境”的產(chǎn)物,印證了材料二中運用技巧創(chuàng)造意

境之說。

5.請綜合以上三則材料,概括地說明杜甫《登高》中的“風急天高猿嘯哀”這句詩給人以強

烈的藝術(shù)美感的原因。

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8分。

(-)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是時,有日蝕地震之變,上⑴問以政治得失,衡上疏日:

臣聞五帝不同禮,三王各異教,民俗殊務,所遇=時異也。陛下躬圣德,閔愚吏民觸法

抵禁,中年大赦,天下幸甚。臣竊見大赦之后,奸邪不為衰止,今日大赦,明日犯法,此殆

導之未得其步也。蓋保民者,“陳之/德義”,“示之以好惡”,觀其失而制其宜。今天下

俗貪財賤義,好聲色,上侈靡,廉恥之節(jié)薄,淫辟之意縱,綱紀失序。不改其原,雖歲赦之,

刑猶難使錯而不用也。

臣愚以為宜壹曠然大變其俗。孔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朝廷者,天下之楨

干也。公卿大夫相與循禮恭讓,則民不爭;好仁樂施,則下不暴;上義高節(jié),則民興行;寬

柔和惠,則眾相愛。四者,明王之所以不嚴而成化也。今俗吏之治,皆不本禮讓,而上克暴,

貪財而慕勢,故犯法者眾,奸邪不止,雖嚴刑峻法,猶不為變。此非其天性,有由然也。

臣竊考《國風》之詩,《周南》《召南》被賢圣之化深,故篤于行而廉于色。鄭伯好勇,

而國人暴虎;秦穆貴信,而士多從死;陳夫人好巫,而民淫祀;晉侯好儉,而民畜聚;太王

躬仁,邠國貴恕。由此觀之,治天下者審中上而已。今之偽簿枝害,不讓極矣。臣聞教化之

流,非家至而人說之也。賢者在位,能者布職,朝廷崇禮,百僚敬讓。道德之行,由內(nèi)及外,

自近者始,然后民知所法,遷善日進而不自知。是以百姓安,嘉祥見。今長安天子之都,親

承圣化,然其習俗無以異于遠方,郡國來者無所法則,或見侈靡而愁效之。此教化之原本,

風俗之樞機,宜先正者也。

臣聞天人之際,事作乎下者象動乎上,陰陽之理各應其感,水旱之災隨類而至。今關(guān)東

連年饑篋,百姓乏困,或至相食,此皆生于賦致多,而吏安集之不稱之效也。陛下祗畏天戒,

哀閔元元,大自減損,省甘泉、建章宮衛(wèi),罷珠崖,偃武行文,將欲度唐虞之隆,絕殷周之

試卷第4頁,共12頁

衰也。諸見罷珠崖詔書者,莫不欣欣,人自以將見太平也。宜遂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

考制度,修外內(nèi),近思正,以崇至仁,匡失俗,易民視,令海內(nèi)昭然成見本朝之所貴,道德

弘于京師,淑問揚乎疆外,然后大化可成,禮讓可興也。

(取材于《漢書?匡衡傳》)

注釋:m上:漢元帝。

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年大赦比:接連地、頻繁地

B.此殆導之未得其務也務:要領(lǐng)

C.則民不爭爭:爭辯

D.或見侈靡而成效之放:通“仿”,仿效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所遇之時異也由此觀之

B.奸邪不為衰止臣愚以為宜壹曠然大變其俗

C.陳之以德義人自以將見太平也

D.治天下者審折上而已然后民知加法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民淫祀

于是百姓就大肆祭祀

B.非家至而人說之也

不是傳到每一家,人們就都會談起它

C.是以百姓安,嘉祥見

因此百姓安樂,喜慶吉祥的氣象出現(xiàn)

D.偃武行文

停止武力,推行文治

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匡衡指出元帝大赦天下之舉并沒有改變社會不良風氣。

B.第三段引孔子語表明憑禮治謙讓治國就沒有什么難事。

C.如果不先端正教化的根本、風俗的關(guān)鍵,不利于治國。

D.匡衡認為朝廷的混亂所引起的異象會減損元帝的壽命。

10.根據(jù)全文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概述匡衡為皇帝提出了哪些中肯的建議。

(二)(共10分)

11.閱讀下面五則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

①子以四教:文、行、思、信。(《論語?述而》)

②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論語?雍也》)

③子日:“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p>

(《論語?學而》)

④子日:“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

⑤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保ā墩撜Z?八伶》)

(1)《論語》中,“文”是一個多義詞,請結(jié)合上述五則材料,用三個詞或短語羅列出《論語》

中“文”的三個含義。

(2)對材料①,程子作注曰:“教人以學文修行而存忠信也。忠信,本也。”請立足原材料并結(jié)

合該注答出“文”與“行、忠、信”的關(guān)系。

(3)孔子在不同情境下談至U“文”時有不同的認識與見解,請結(jié)合材料②至材料⑤,用自己的話

對這些認識與見解作一梳理。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0分。

(-)

閱讀下面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別舍弟宗一⑴

柳宗元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⑵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夢,長在荊門郢⑶樹煙。

注釋:【1】柳宗元因其參與的“永貞革新”運動失敗而先后三次被貶,第三次被貶為柳州

刺史。元和H^一年(816年),柳宗元的堂弟宗一從柳州(今廣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

陵),柳宗元寫下這首詩送別堂弟宗一?!?】桂嶺:五嶺之一,在今廣西賀縣東北,山多桂

樹,故名。柳州在桂嶺南。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嶺。【3】荊、呈上古楚都,在今湖北江陵

西北。

12.以下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試卷第6頁,共12頁

A.“零落”句寫出了詩人在被貶及堂弟將遠離的雙重打擊下倍加傷感。

B.,,一身,,句寫堂弟將只身前往距國都六千里的蠻荒之地,生死難料。

C.“桂嶺”句借寫桂嶺一帶惡劣的環(huán)境與天氣,表現(xiàn)詩人處境的險惡。

D.“長在”句以描摹別后夢境中郢地的迷離之景道出了兄弟間的深情。

13.以下對詩歌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高度凝練地寫出了詩人在即將分別時對堂弟的不舍及殷殷囑托。

B.頸聯(lián)借景抒情,以洞庭湖明媚的春景來反襯詩人現(xiàn)實中的不幸處境。

C.本詩首尾均以寫別情呼應標題,前者實寫,后者則是在想象中虛寫。

D.全詩即事抒懷,融敘事、議論、抒情于一體,清新明快,情感低沉。

14.南宋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成、遷謫、行旅、別離之作,往往

能感動激發(fā)人意?!闭埥Y(jié)合全詩分析柳宗元的這首詩中包含著哪些能夠“感動激發(fā)人意”的情

感。

(二)(共8分)

15.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

(1)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用“—?—”兩句寫到了月夜下漂泊的游子和樓上的思

婦,道出了天下游子的離情別緒和世間思婦的相思之苦。

(2)張孝祥在《念奴嬌?過洞庭》中通過“—,—”兩句詞寫出了詞人駕一只小船在月光

下那皎潔、寬闊的洞庭湖水面上徜徉的景象,有一種物我和諧之感。

(3)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中的“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表明了弄清名

實間的關(guān)系是很重要的。

(4)歸有光在《項脊軒志》的文末以“庭有枇杷樹,—,—“表達了對亡妻不盡的思念

之情。

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題。

廝守,一眼千年

敦,大也;煌,盛也。我第一眼見到敦煌——黃昏中古樸莊嚴的莫高窟,聽到遠方鐵

馬銅鈴的鏗鏘錚鳴,我好似聽到了敦煌與歷史千年的啰有乎凈,窺見了她那跨越千年的美。

1962年我第一次到敦煌實習,當時滿腦子都是讓人肅然起敬的名字——常書鴻先生、

段文杰先生等,敦煌是神話的延續(xù),那他們就是神話中的人物!當時我和幾個一起實習的同

學跑進石窟,看到那些壁畫就驚呆了,感嘆不已,只剩下幾個詞重復地說,因為所有的語言

似乎都顯得平淡無奇,簡直失色了,滿心滿腦只有:“哎呀,太好了,太美了!”

雖然說我對大西北艱苦的環(huán)境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水土不服的無奈、上躥下跳的老

鼠,現(xiàn)在想起仍?有余悸。到處都是沙,連水都是苦的,實習期還沒滿,我就因生病提前返

校了,后來也沒想著再回去??墒菦]想到,命中注定要和敦煌“廝守”一生,一年后我大學

畢業(yè)又被分配到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現(xiàn)敦煌研究院的前身)。若說當時心里沒有猶豫惶惑,

那是假話,因為敦煌和北京相比,簡直就不屬于同一個世界——那里到處是蒼涼的黃沙、無

垠的戈壁灘和稀稀疏疏的駱駝草。洞窟外面很破爛,里面很黑,沒有門,也沒有樓梯,就用

樹干插上樹枝的“娛蚣梯”爬進洞去??膳郎先ズ?,還得用“娛蚣梯”原路再爬下來,很可

怕。對于我被分配到敦煌去工作這件事,我父母自然是不樂意的,父親甚至還給我寫了封信,

讓我轉(zhuǎn)交給學校領(lǐng)導,請他們給我換個工作的地方。但是那個時候哪里允許這樣做,新中國

剛建立十多年,報效祖國、服從分配、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等,這些都是青年人應該具有的人

生價值觀。

一開始,在如此龐大深邃的敦煌面前,我是羞怯的,猶如相見初戀對象一般惶惑不安。

經(jīng)過一陣子相處后,我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把敦煌當作了“意中人”。

文物界的人,無論是誰,只要對文物有深深的愛,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來保護它。所以

能守護敦煌,我太知足了,太自豪了,太高興了。晴天時,燦爛的陽光照耀在色彩絢麗的壁

畫和彩塑上,洞窟里立刻金碧輝煌,閃爍奪目,讓人驚嘆,兩只腳好似被釘子釘進了地上,

實在是挪不動。莫高窟,就是一座巨大無比的藏滿金銀珠寶的寶庫,就是我可愛的“意中人”,

她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怎么能舍得離開她呢?于是我執(zhí)著的愛好和廝守的

想法,影響了遠在武漢工作的我的丈夫老彭,他也是我大學的同學,他理解我,他支持我,

也了解敦煌。于是他毅然放棄了心儀的武漢大學考古專業(yè)的教學工作,來到了敦煌,來到了

我的身邊。從此,我們倆相依相伴,相知相親,共同守著敦煌。老彭熱誠地投身到敦煌學研

究的行列,直到生命的最后。

隨著西部大開發(fā),這里的旅游業(yè)也得到了大發(fā)展。從1999年開始,來敦煌莫高窟欣

賞壁畫的人愈發(fā)多了,但壁畫漸漸模糊了,顏色也慢慢褪去了。對此,我一半是高興,另一

半又是擔憂。因為我已真的把洞窟當作“意中人”了,我擔心游客數(shù)量的劇增有可能會讓洞

窟的容顏不可逆地逝去。

每天清晨,太陽冉冉升起,紅彤彤的陽光普照著敦煌,風沙圍繞中的莫高窟像披上了

紅色紗衣的新娘,依舊安靜從容地沉睡著。但是仰望著這美景,我莫名地感到心疼:她已靜

試卷第8頁,共12頁

靜沉睡了一千年,她那美麗的容顏,她那含著淚的微笑,在漫長的歲月里曾無人可識,而現(xiàn)

在這么多被她的美所吸引的游客卻又會讓她脆弱、衰老、褪色。古往今來,有不計其數(shù)沒有

留下名字的塑匠、石匠、泥匠、畫匠,他們用堅韌的毅力和沉靜的心愿創(chuàng)造著洞窟,修復著

洞窟,守護著洞窟,一代又一代,堅持了一千年,與莫高窟“廝守”一生。所以莫高窟帶給

人們的震撼,絕不應該只是我們看到的驚艷的壁畫和彩塑,更是深厚文化所蘊含的巨大力量!

就算有一天她衰老了,但這種力量也決不應該消失,所以我下了決心——我一定要讓她活下

來。

當我知道可以通過數(shù)字化技術(shù)將她永久保存的時候,我”彎著華,因為我可以讓我的

“意中人”容顏永在。于是我立即向甘肅省、國家文物局、科技部提出要進行數(shù)字化工程研

究的申請,結(jié)果被批準了。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就特別重視莫高窟的保護工作,雖然國家經(jīng)

濟剛剛恢復,但周恩來總理就特批了100多萬元專用于敦煌莫高窟的保護,后來國家更是給

了充足的經(jīng)費,讓我們首先進行數(shù)字化技術(shù)的實驗研究?,F(xiàn)在敦煌已經(jīng)有100多個洞窟實現(xiàn)

了數(shù)字化——壁畫的數(shù)字化、洞窟3D模型和崖體的三維重建,而且30個洞窟的數(shù)字資源中

英文版都已上線,實現(xiàn)了敦煌全球共享。我和敦煌“廝守”下去不是只在夢里,已真真切切

成為了現(xiàn)實!

敦煌藝術(shù)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人文學科,匯合交融了太多的文化元素——歷史的多元、

文化的多元、創(chuàng)作技法的多元,她具有大氣魄、大胸懷。在改革開放之前,研究所的研究也

一直在進行著,但更多的是對壁畫的臨摹。真正的研究工作,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科研的氛

圍變好了,文化交流更加頻繁了。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我希望我的房子四周沒有墻圍著,

窗子沒有東西堵著,愿各國的文化之風自由地吹拂著它。但是我不會被任何風所吹倒?!弊?/p>

國的改革開放之風,帶來了中國敦煌學研究的春天。

我很喜歡中唐第158窗的臥佛,每當心里有苦悶與煩惱時,我都忍不住走進這個洞窟,

瞬間便忘卻了一切煩惱。有時候,我甚至覺得敦煌已經(jīng)成為我的生命了,我和她已經(jīng)融為一

體,不可分開。

我腦海里常想著季羨林先生的文字:“我真想長期留在這里,永遠留在這里。真好像

在茫茫的人世間奔波了六十多年,才最后找到了一個歸宿?!?/p>

我還想說,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一代又一代有志于保護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的年輕人,面對極其艱苦的物質(zhì)生活,面對蒼茫戈壁的寂寞孤獨,毫不畏懼,披星戴月,堅

持不懈,前赴后繼。他們擔負起文物工作者的使命,與莫高窟終生“廝守”,代代相傳,使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綿延不斷。

而我也與我的前輩、同仁們一■樣,仍愿與這一■眼千年的美"廝守"下去。

(取材于樊錦詩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敦煌與歷史千年的磔物私軍

竊竊私語:低聲私下交談。

B.現(xiàn)在想起仍小有余悸

心有余悸:想起過去的事,到現(xiàn)在心里還放不下。

C.我欣序若任

欣喜若狂: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D.堅持不懈,的虺后繼

前赴后繼:前面的人沖上去了,后面的人緊跟上去。

1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第一次到敦煌實習,就因石窟里的壁畫而震驚,以至于只重復地說幾個詞。

B.苦水和“娛蚣梯”分別表現(xiàn)了大西北生活環(huán)境的艱苦與莫高窟工作設(shè)施的簡陋。

C.第七段開頭寫晨光下的莫高窟,使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她的安靜從容。

D.倒數(shù)第三段作者引用季羨林的話,表明自己對敦煌的感情是受其影響而產(chǎn)生的。

18.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說明作者對敦煌莫高窟情感變化的過程。

19.“廝守”一詞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意蘊豐富。請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從內(nèi)涵與表達效果兩個方面

分析作者反復寫到“廝守”的妙處。

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66分。

20.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小題。

①“聽那丁零零的下課鈴聲送來十分鐘,來吧,來吧,來吧,大家都來輕松輕松?!雹?/p>

充滿歡聲笑語的課間活動,是不少人的溫暖回憶。③近年來,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不少學

校更加重視學生課間活動,促進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④保障課間休息和活動的

時間,既是尊重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體現(xiàn),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⑤豐富多彩的課間活

動,幫助學生們在緊張專注的課堂學習之后,更好地投入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放松身心、緩

解疲勞。⑥在運動游戲中鍛煉身體、愉悅精神,在談天說地中發(fā)現(xiàn)自我、了解社會,默契、

友情通過自由玩耍得以培養(yǎng)、增進,短短的十分鐘,給了孩子們釋放天性、強健體魄、結(jié)交

朋友和探索世界的寶貴機會。

試卷第10頁,共12頁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②句中的“溫曖何以換為“溫馨”。

B.③句中的“教育改革”之前應添加“隨著”。

C.④句中的“體現(xiàn)”和“要求”可互換位置。

D.⑤句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應移至“緩解疲勞”之后。

(2)不改變原意,改寫⑥句中畫橫線的部分,使之與前面的句子結(jié)構(gòu)基本一致。將改寫后的

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微寫作(10分)

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

21.微寫作。

我們接觸到的文學名著中有很多描寫人物“笑”的經(jīng)典場景,如:《紅樓夢》中描寫王熙

鳳笑的場景,《三國演義》中描寫曹操笑的場景,《吶喊》中描寫眾人笑孔乙己的場景……請

你從讀過的名著中選取一個,概述該場景的內(nèi)容并對其進行賞析。要求:內(nèi)容符合原著,賞

析條理清晰。不超過150字。

22.微寫作。

學校每年一度的“校園科普節(jié)”即將到來。請你為本年度科普節(jié)擬定一個主題,圍繞該主

題設(shè)計幾個活動,并寫出設(shè)計理由。要求:富有創(chuàng)意,條理清晰,理由充分。不超過150字。

23.微寫作

請以“我是遠方的為題,寫一首小詩或抒情文字。要求:把題目補充完整,語言生動,

思想健康,有感染力。不超過150字。

作文(50分)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

24.按要求作文。

所謂“德”,一般是指人的品格德行;所謂“才”,一般是指人的能力學識。關(guān)于“德”

與“才”的關(guān)系,見仁見智,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

請以“德與才”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不少于700字。

25.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個人的思想、情感凝結(jié)在某個具體的植物、器物上,于是,該物便具有了某

種寓意,成為個人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

請以“最是此物寄深情”為題目,聯(lián)系日常生活,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自選角度,寫一篇

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感情真摯,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不少于

700字。

試卷第12頁,共12頁

1.B2.A3.A4.C5.這句詩中,詩人營構(gòu)了急疾的風、高遠的天、哀

切的猿嘯聲等能喚起讀者審美感受的意象,讀者在欣賞這句詩時通過這些密集的意象建構(gòu)了

一個滿含真情的意境,這意境中包含著風、天、猿嘯等生動形象的情中景,寄托著詩人感時

傷世的感情,是詩人用三個緊湊的主謂短語組合起來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含蓄而意蘊豐富,所以這

句詩能引起讀者強烈的藝術(shù)美感。

【解析】L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

B.“摯虞就提出了,意象,這一概念”錯誤。由原文“將,意'和,象'引進文學領(lǐng)域并實現(xiàn)其根本性

語義轉(zhuǎn)換的是晉代的摯虞,而南朝梁代的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則第一次將‘意'和‘象'

合為一詞而又引進文學理論,使它具有了美學意義”可知,摯虞并沒有提出“意象”這一概念,

他是只將“意”和“象”這兩者分著引進文學領(lǐng)域并實現(xiàn)其根本性語義轉(zhuǎn)換的人,而南朝梁代的

劉勰才是第一次將“意”和“象”合為一詞而又引進文學理論,使它具有了美學意義的人。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推斷的能力。

B.“所以自然是它的根本特性”錯誤。由原文“意境中的形象來自自然,又能超脫自然,從屬

于表現(xiàn)情感”可知,意境中的形象雖然來自自然,但又能超脫自然,它從屬于表現(xiàn)情感,所

以自然并不是它的根本特性。

C.“只要有思想感情,自然會有筆墨技巧”錯誤。由原文“如果沒有筆墨技巧,只有思想感情,

只有胸中對景物的感受,也形成不了作品的意境”可知,思想感情與筆墨技巧之間不存在這

種條件關(guān)系。

D.“關(guān)鍵在字數(shù)的多少,字數(shù)少則意境高”錯誤。雖有“意則期多,字惟求少”之說,但字數(shù)的

多少不是評判意境的高低的標準,至少不能說“關(guān)鍵在",字數(shù)少而意境低甚至無意境的文字

也是有的。

故選Ao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A.該選項主要是客觀地敘述了主、客的行蹤及狀態(tài),雖隱含著一定的“意”,但缺少“象”,不

能體現(xiàn)“意象或意象群及其背景的整合可以營造出獨特的意境”。

故選Ao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A.“可見材料一從文學評論角度來談意象有些狹窄”錯誤,材料一中不只是從文學評論角度談

答案第1頁,共15頁

意象,也包括從文學創(chuàng)作角度談意象,而該選項卻說“材料一從文學評論角度來談意象”,這

是該選項的第一個錯誤點;再有,材料一主要是從文學創(chuàng)作及鑒賞角度切入來談意象的,這

是作者對談該問題的角度的選擇,與材料三中談到的羅庸將意象推及到一切藝術(shù)不在同一個

出發(fā)點上,不顧出發(fā)點的不同而隨意地將二者放在一起談論是該選項的第二個錯誤點。

B.“可以理解為材料一中所說的藝術(shù)家們營構(gòu)審美意象過程中的,胸中竹,”錯誤。據(jù)材料三中

將,物象,,”事象,,”擬象,并列地提出,及前面的“主體所體悟的”這一修飾語來看,這里的“擬象”

應指材料一中的“眼中竹”,而不是“胸中竹”。

D.“印證了材料二中運用技巧創(chuàng)造意境之說”錯誤。材料三中談“即心即境、即象即境”是在表

明心、象、境之間的關(guān)系,而材料二中談到的運用技巧創(chuàng)造意境是在說創(chuàng)造意境需要語言技

巧,二者并無關(guān)聯(lián)。

故選C。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在藝術(shù)欣賞中,‘意象'也起著一個讀者從作品中獲得審美感受的橋梁作用”,而“風急天高猿

嘯哀”這句詩中,詩人營構(gòu)了急疾的風、高遠的天、哀切的猿嘯聲等能喚起讀者審美感受的

意象;“意境是意象的境界,是審美主體在欣賞中由意象或意象群及其背景所創(chuàng)構(gòu)的整體效

果”,作者連用“風急”“天高”“猿嘯”這三個意象,使讀者在欣賞這句詩時通過這些密集的意

象建構(gòu)了一個滿含真情的意境;“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現(xiàn)實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

中那些能喚起人某種情感的特征,意境中的景物都要經(jīng)過情感的過濾,是情中景”,這意境

中包含著風、天、猿嘯等生動形象的情中景,寄托著詩人感時傷世的感情;"意境的形成是

藝術(shù)家的創(chuàng)造,正是這種創(chuàng)造使得意境能夠給人以強烈的藝術(shù)美感”,詩人用三個緊湊的主

謂短語組合起來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含蓄而意蘊豐富,所以這句詩能引起讀者強烈的藝術(shù)美感。

6.C7.D8.B9.D10.①明晰風俗的重要性,制定適宜的行為規(guī)范,根

除世風之弊。②以崇尚道德的行動教化百姓,讓百姓有所效法。③通過減省靡費、考訂制度、

治理內(nèi)外、重用忠良等舉措弘揚正風正氣。

【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C.“爭,,,爭斗,爭奪;句意:那么百姓就不會互相爭斗。

故選Co

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結(jié)構(gòu)助詞,的/語氣助詞,無義。句意:所遇到的時代變化了。/由此看來。

答案第2頁,共15頁

B.介詞,因為/動詞,認為,在句中與其前面的‘以'合用。句意:奸猾邪惡之人沒有因之減少。

/我愚昧地認為應大刀闊斧地大改社會風氣。

C.介詞,把,用,拿/動詞,以為,認為。句意:把道德仁義陳述給他們聽。/人人都以為將

要看到太平盛世了。

D.均為代詞,放在動詞前面,組成名詞性短語。句意:治理天下的人只需審察社會所崇尚的

事物而已。/這樣之后百姓才知道所要效法的。

故選D。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家至”,賓語前置句,到每一家;“人說之”,賓語前置句,對每一個人呢說教。句意:不

是每一家都要到,對每一個人都去說教。

故選B。

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D.“朝廷的混亂所引起的異象”“減損元帝的壽命”均錯。由原文“今俗吏之治,皆不本禮讓,

而上克暴”可知,“上”是崇尚的意思,所以當今庸俗的官吏治理國家,都不遵循重禮謙讓(的

原則),而推崇苛刻暴力。所以并不是匡衡認為朝廷的混亂所引起的異象會減損元帝的壽命。

故選D。

1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今天下俗貪財賤義,好聲色,上侈靡,廉恥之節(jié)薄,淫辟之意縱,綱紀失序。不改

其原,雖歲赦之,刑猶難使錯而不用也”“臣愚以為宜壹曠然大變其俗”可知,明晰風俗的重

要性,制定適宜的行為規(guī)范,根除世風之弊。

由原文“道德之行,由內(nèi)及外,自近者始,然后民知所法,遷善日進而不自知。是以百姓安,

嘉祥見。今長安天子之都,親承圣化,然其習俗無以異于遠方,郡國來者無所法則,或見侈

靡而放效之。此教化之原本,風俗之樞機,宜先正者也”以崇尚道德的行動教化百姓,讓百

姓有所效法。

由原文“宜遂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外內(nèi),近忠正,以崇至仁,匡失俗,易

民視,令海內(nèi)昭然咸見本朝之所貴,道德弘于京師,淑問揚乎疆外,然后大化可成,禮讓可

興也”可知,通過減省靡費、考訂制度、治理內(nèi)外、重用忠良等舉措弘揚正風正氣。

參考譯文:

這時,發(fā)生了日食、地震等災異變化,皇上詢問這些變化與政治得失的關(guān)系,匡衡上疏

說:

答案第3頁,共15頁

臣聽說五帝的禮教不同,三王的政教各異,民情風俗很不同,(原因在于)所遇到的時

代變化了。陛下親施圣德,憐憫觸犯了法律禁令的愚昧官吏和百姓,連年頻繁地大赦,天下

蒙受著大大的幸事。(然而)臣私下看到大赦之后,奸猾邪惡之人沒有因之減少,今天大赦,

明天又犯法,這大概是勸導百姓不得要領(lǐng)吧。一般說來,教養(yǎng)百姓,”把道德仁義陳述給他

們聽”,“把好壞標準公布給他們看”,觀察他們的過失而制定適宜的行為規(guī)范?,F(xiàn)在天下

的風俗(是)貪取財利鄙視仁義,喜好聲色,崇尚奢侈靡費,廉潔知恥的節(jié)操淡薄,邪惡邪

僻的意念放縱,倫理法紀失去秩序。(如果)不改變它的根本,即使每年都大赦一次,刑法

仍然很難使(它被)放置而不用。

臣愚淺地認為應該一概地、全然地改變這種風氣。孔子說:“(如果)能憑禮治謙讓治

理國家,(還)有什么(難事)呢?”朝廷,是支撐天下的梁柱。公卿大夫之間(如果)相

互遵循禮節(jié),恭敬謙讓,那么百姓就不會互相爭斗;(如果)愛好仁義,樂于施舍,那么下

位之人就不會使用暴力;(如果)崇尚道義,高揚節(jié)操,那么百姓就會注重品行;(如果)寬

宏柔順,和悅?cè)蕫郏敲窗傩站蜁嗷圩o。以上四點,是開明的君主之所以不行使嚴厲的

刑法而能改變天下風氣的原因。當今庸俗的官吏治理國家,都不遵循重禮謙讓(的原則),

而推崇苛刻暴力,貪取財利并傾慕權(quán)勢,因此犯法的人很多,奸邪不能制止,即使使用嚴厲

的刑法,仍然不能改變。這不是他們的天性,而是有原因?qū)е逻@樣的。

我私下里研究《國風》,其中的《周南》《召南》受圣賢之人的教化很深,因此在行動上

顯得忠厚,在臉色上顯得正直。鄭莊公崇尚勇武,于是其國人就空手搏虎;秦穆公注重信譽,

于是士人就大多以死相從;陳夫人愛好巫術(shù),于是百姓就大肆祭祀;晉侯喜好節(jié)儉,于是他

的百姓就積財聚物;周太王躬行仁義,邠國人就崇尚寬恕。從這些來看,治理天下的人只需

審察社會所崇尚的事物而已。時下的虛偽淺薄、忌恨損害,以及不謙讓(之風)到了極點。

我聽說教化的普及,不是每一家都要到,對每一個人都去說教。(只要)賢德的人處在正位,

有才能的人安排適合的職位,朝廷崇尚禮節(jié),百官慎重謙讓。道德教化的推行,由內(nèi)到外,

從身邊開始,這樣之后百姓才知道所要效法的,一天天地向和善的境地發(fā)展而不知不覺。因

此百姓安樂,喜慶吉祥的氣象出現(xiàn)?,F(xiàn)在長安是天子的京師,親自承受圣上的教化,但是長

安的習俗卻與僻遠之地沒有什么區(qū)別,從所轄郡國來(長安)的人沒有所效法的,有的看到

奢侈靡亂的風氣反而仿效它。這是教化的根本,風俗的關(guān)鍵,是應該先端正的。

我聽說天地與人之間,在下面(地面上)的人所做的事在上面(天上)會有征兆,陰陽

相對的兩個范疇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是各自應和它感受到的,干旱或洪澇災異隨著同類事物到來。

現(xiàn)在關(guān)東年年饑荒,百姓貧乏窮困,有的地方到了人與人相食的地步,這都是由于賦稅太多

答案第4頁,共15頁

而產(chǎn)生的,同時又是官吏安頓百姓工作做得不稱職的結(jié)果。陛下敬畏上天的警告,愛惜憐憫

百姓,自己大力節(jié)減(支出),減省甘泉、建章宮的衛(wèi)兵,停罷了珠崖郡的建置,停止武力,

推行文治,將要繼承堯舜那樣的盛世,而避免像殷周那樣的衰落。大家看到罷置珠崖郡的詔

書后,沒有不欣喜的,人人都以為將要看到太平盛世了。(陛下)應該立即減少宮殿皇室的

規(guī)制,省卻奢靡華麗的裝飾,考察修訂規(guī)章制度,整治朝廷內(nèi)外,親近忠良正直之臣,來推

崇至高無上的仁政,匡正敗壞的風俗,改變百姓看重的欲望,讓全國上下都清楚地知道朝廷

所推崇重視的事物,(讓)道德之風在京師弘揚光大,好的名聲遠播到國外,這樣之后,宏

大的教化就可以實現(xiàn),重禮謙讓之風就可以盛行起來。

11.(1)《論語》中,“文”有①歷史文獻(文獻知識、文化知識)、②文采(文飾)、③禮樂制

度(禮樂文明、禮樂文化)等方面的含義。

(2)用文(學文)來指導行(修行、實踐)(認為學文與修行是并列關(guān)系亦可),在學文、實

踐中實現(xiàn)心存忠信的目標,其中忠信是根本,學文、實踐是途徑。

(3)在學文問題上,孔子認為君子要廣泛地學習,而年輕人則要在行孝悌仁愛等之余來學文。

在文采和質(zhì)樸的關(guān)系問題上,孔子認為二者要恰當配合。在看待周禮問題上,孔子認為周禮

借鑒于夏商兩代,是豐富而有文采的。

【詳解】(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①②③中“文”,歷史文獻。主要有詩、書、禮、樂等文化知識。

④中“文”,文采(文飾),“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質(zhì)樸多于文采就難免顯得粗野,文

采超過了質(zhì)樸又難免流于虛浮。

⑤中“文”,禮樂制度(禮樂文明、禮樂文化)等方面的含義。句意:周代的禮儀制度是參照

夏朝和商朝訂的,多么豐富多彩??!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材料內(nèi)容的能力。

“教人以學文修行”,即教給人要先學文并去踐行,或者用學文來指導行;“而存忠信也”,就

能心存忠信的目標;“忠信,本也”,其中忠信是根本。

再結(jié)合原文“文、行、忠、信”的順序,可分析出,文、行是前提,忠、信是目的,學文、實

踐是擁有忠信的途徑。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觀點的能力。

結(jié)合“君子博學于文”“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可知,在學文問題上,孔子認為君子要廣泛地學

習,而年輕人則要在行孝悌仁愛等之余來學文。

答案第5頁,共15頁

結(jié)合“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可知,在文采和質(zhì)樸的關(guān)系問題上,孔子認為二者要恰當配合。

結(jié)合“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可知,在看待周禮問題上,孔子認為周禮借鑒于夏商兩代,

是豐富而有文采的。

參考譯文:

①孔子教學有四項內(nèi)容:文獻、品行、忠誠、信實。

②孔子說:“君子如果能廣博地學習文獻,并且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違背正

道了吧!”

③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

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

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p>

④孔子說:“質(zhì)樸多于文采就難免顯得粗野,文采超過了質(zhì)樸又難免流于虛浮,文采

和質(zhì)樸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這才能成為君子?!?/p>

⑤周代的禮儀制度是參照夏朝和商朝訂的,多么豐富多彩?。∥抑鲝埥邮苤艽?。

12.B13.C14.①詩人送別堂弟時淚灑江邊的不舍與傷感之情。②詩人因被貶而

遠離國都、九死一生的憤懣與愁苦之情(不平與無奈之情)。③詩人設(shè)想與堂弟分別后只能

在夢中相見的依戀與牽掛之情。

【解析】1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

B.“堂弟”錯誤,是詩人在寫自己離開國都有六千里之遙;另外,選項中的“生死難料”的說法

在詩中也難以找到相應的證據(jù),“萬死”指歷經(jīng)無數(shù)次艱難險阻。

故選B。

13.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結(jié)構(gòu)、情感、表達技巧的能力。

A.“殷殷囑托”錯誤,詩句意思是,如今這殘缺的心靈,又遭遇兄弟離別,更加黯然神傷;兄

弟倆越江相別,雙雙落淚,依依不舍。不包含對堂弟的“殷殷囑托”。

B.“反襯詩人現(xiàn)實中的不幸處境”錯誤,“洞庭春盡水如天”主要是表現(xiàn)詩人遙想堂弟所去之地

春色已盡,天高水遠,山川相隔,表達了很難再次相見之意。

D.“融敘事、議論、抒情于一體”錯誤,沒有議論的手法;“清新明快”錯,應是意境迷離。

故選Co

14.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情感的能力。

,感動激發(fā)人意”即引發(fā)讀者感慨和共鳴,就是把握詩歌情感。把握詩歌情感要從詩句內(nèi)容入

答案第6頁,共15頁

手,結(jié)合表達情感的關(guān)鍵詞語及景物描寫等內(nèi)容具體分析。

首聯(lián)寫在送兄弟到越江邊時,雙雙落淚,依依不舍。這兩句詩既是鋪敘,又是情語,充分表

現(xiàn)出詩人苦澀的心境和兄弟之間的骨肉情誼。

頷聯(lián)意思是,獨自一人離開京城,投身六千里之外的蠻荒之地嶺南,十多年以來,歷經(jīng)無數(shù)

次艱難險阻。從時間與空間角度寫被貶謫既遠且久,被貶僻荒,身世孤零,歷盡艱危。每一

個字都滲透著作者的悲憤不平之情。

尾聯(lián)意思是,相隔太遠,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夢,我會經(jīng)常在夢中見到郢地(湖北)的煙樹,

但愿夢中見到弟弟。表明兄弟遠隔兩地,再難相見,只能在夢中寄以思念之情,從而體現(xiàn)兄

弟之間依戀與牽掛的深厚情感。

15.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準確默寫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有:鑒、頃、矣。

16.B17.D18.①初見敦煌,因窺見了她那跨越千年的美而驚嘆。②在敦煌實習

之時及工作之初,因生活環(huán)境和工作條件的艱苦而無奈、而猶豫惶惑。③工作之初,又因敦

煌龐大深邃而羞怯、而惶惑不安。④經(jīng)過一陣子相處后,因?qū)ξ奈锏膼鄱a(chǎn)生了與敦煌共生

之情。⑤游客愈發(fā)多了后,有著一半高興一半擔憂之情。⑥當可以通過數(shù)字化技術(shù)將敦煌文

化永久保存時而頓生欣喜之情。19.內(nèi)涵:①作者(與丈夫)要與敦煌相互陪伴,“廝

守”一生;與敦煌文化、敦煌研究“廝守”一生。②古往今來的塑匠、石匠、泥匠、畫匠創(chuàng)造、

修復、守護著洞窟,一代又一代,與莫高窟“廝守”一生。③作者的前輩、同仁們與敦煌莫高

窟“廝守”一生。

表達效果:①傳達出了作者對敦煌的鐘愛與敬慕之情,有引發(fā)讀者喜愛、向往敦煌情感的表

達效果。②“廝守”是本文的線索,貫穿全文,有使全文脈絡清晰、結(jié)構(gòu)完整的表達效果。

【解析】16.本題考查學生對重要詞語的理解能力。

B.本處是說雖然自己對大西北艱苦的環(huán)境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是水土不服的無奈、上躥下

跳的老鼠讓自己回想起來還是感到害怕。所以,“心有余悸”,回想起過去危險的事依舊感到

害怕.

故選B。

1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

答案第7頁,共15頁

D.“表明自己對敦煌的感情是受其影響而產(chǎn)生的”錯誤。引用季羨林的話是表明敦煌已經(jīng)成為

作者的生命了,作者已經(jīng)和敦煌融為一體了。所以,該項說作者對敦煌的感情是“受其影響

而產(chǎn)生的”在文中沒有根據(jù)。

故選D。

1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以及作者情感變化的能力。

分析情感需要找到產(chǎn)生情感的原因。

由原文“我第一眼見到敦煌一黃昏中古樸莊嚴的莫高窟,聽到遠方鐵馬銅鈴的鏗鏘錚鳴,

我好似聽到了敦煌與歷史千年的竊竊私語,窺見了她那跨越千年的美”可知,作者初見敦煌,

因窺見了她那跨越千年的美而驚嘆。

由原文“雖然說我對大西北艱苦的環(huán)境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水土不服的無奈、上躥下跳的

老鼠,現(xiàn)在想起仍心有余悸。到處都是沙,連水都是苦的,實習期還沒滿,我就因生病提前

返校了,后來也沒想著再回去。可是沒想到,命中注定要和敦煌“廝守”一生,一年后我大學

畢業(yè)又被分配到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現(xiàn)敦煌研究院的前身)。若說當時心里沒有猶豫惶惑,

那是假話”可知,在敦煌實習之時及工作之初,作者因生活環(huán)境和工作條件的艱苦而無奈、

而猶豫惶惑。

由原文“一開始,在如此龐大深邃的敦煌面前,我是羞怯的,猶如相見初戀對象一般惶惑不

安”可知,工作之初,作者又因敦煌龐大深邃而羞怯、而惶惑不安。

由原文“經(jīng)過一陣子相處后,我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把敦煌當作了‘意中人'”“文物界的人,無論

是誰,只要對文物有深深的愛,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來保護它”可知,經(jīng)過一陣子相處后,因

對文物的愛而產(chǎn)生了與敦煌共生之情。

由原文“隨著西部大開發(fā),這里的旅游業(yè)也得到了大發(fā)展。從1999年開始,來敦煌莫高窟欣

賞壁畫的人愈發(fā)多了,但壁畫漸漸模糊了,顏色也慢慢褪去了。對此,我一半是高興,另一

半又是擔憂”可知,游客愈發(fā)多了后,作者有著一半高興一半擔憂之情。

由原文“當我知道可以通過數(shù)字化技術(shù)將她永久保存的時候,我欣喜若狂,因為我可以讓我

的‘意中人'容顏永在”可知,當可以通過數(shù)字化技術(shù)將敦煌文化永久保存時而頓生欣喜之情。

19.本題考查學生歲重要詞語含義和作用的把握能力。

內(nèi)涵:

由原文“可是沒想到,命中注定要和敦煌‘廝守’一生,一年后我大學畢業(yè)又被分配到了敦煌

文物研究所(現(xiàn)敦煌研究院的前身)”“莫高窟,就是一座巨大無比的藏滿金銀珠寶的寶庫,

就是我可愛的‘意中人',她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怎么能舍得離開她呢?于

答案第8頁,共15頁

是我執(zhí)著的愛好和廝守的想法,影響了遠在武漢工作的我的丈夫老彭,他也是我大學的同學,

他理解我,他支持我,也了解敦煌。于是他毅然放棄了心儀的武漢大學考古專業(yè)的教學工作,

來到了敦煌,來到了我的身邊。從此,我們倆相依相伴,相知相親,共同守著敦煌。老彭熱

誠地投身到敦煌學研究的行列,直到生命的最后”可知,“廝守”是指自己以及自己的丈夫一

生都在研究敦煌,研究敦煌文化,所以“廝守”一生,是指作者(與丈夫)要與敦煌相互陪伴,

與敦煌文化、敦煌研究“廝守”一生。

由原文“古往今來,有不計其數(shù)沒有留下名字的塑匠、石匠、泥匠、畫匠,他們用堅韌的毅

力和沉靜的心愿創(chuàng)造著洞窟,修復著洞窟,守護著洞窟,一代又一代,堅持了一千年,與莫

高窟‘廝守'一生”可知,古往今來的塑匠、石匠、泥匠、畫匠創(chuàng)造、修復、守護著洞窟,一

代又一代,與莫高窟“廝守”一生。

由原文“我還想說,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一代又一代有志于保護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

化的年輕人,面對極其艱苦的物質(zhì)生活,面對蒼茫戈壁的寂寞孤獨,毫不畏懼,披星戴月,

堅持不懈,前赴后繼。他們擔負起文物工作者的使命,與莫高窟終生'廝守’,代代相傳,使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綿延不斷”可知,作者的前輩、同仁們與敦煌莫高窟“廝守”一生。

表達效果:

作者寫到自己第一眼見到敦煌,就窺見了敦煌那跨越千年的美,然后又寫到自己實習時,看

到那些壁畫,自己驚呆了,后來,自己經(jīng)過經(jīng)過一陣子相處后,因?qū)ξ奈锏膼鄱a(chǎn)生了與敦

煌共生之情,自己的一生都與敦煌相互陪伴,與敦煌、敦煌文化“廝守”一生,表明了作者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