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楊栽培技術規(guī)程DB41-T 724-2012_第1頁
楓楊栽培技術規(guī)程DB41-T 724-2012_第2頁
楓楊栽培技術規(guī)程DB41-T 724-2012_第3頁
楓楊栽培技術規(guī)程DB41-T 724-2012_第4頁
楓楊栽培技術規(guī)程DB41-T 724-201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41

河南省地方標準

DB41/T724—2012

楓楊栽培技術規(guī)程

2012-04-01發(fā)布2012-06-01實施

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

DB41/T724—2012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河南省林業(yè)廳提出。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信陽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新縣林業(yè)局、光山縣林業(yè)局、信陽市南灣實驗林場、浉河區(qū)林業(yè)技術推廣

站、雞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固始縣林業(yè)技術推廣站、息縣林業(yè)技術推廣站、信陽市林業(yè)工作站、

信陽市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卜付軍、張英姿、徐緒志、何貴友、張新華、王律軍、扶杰。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黃紅云、王應樂、張艷、桂冬、喬良、黃新雅、琚玉熙、劉丹、張紅濤、張

宏偉、周傳濤、晏燕、李鳳英、楊麗、李志雷、龔斗斗、單燕祥、胡潔。

I

DB41/T724—2012

楓楊栽培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楓楊苗木繁育、栽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等生產技術措施。

本標準適用于河南省境內楓楊栽培技術。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5776造林技術規(guī)程

GB/T6001-1985育苗技術規(guī)程

3苗木繁育

3.1種子采集與處理

種子應采自優(yōu)良林分或母樹林,母樹應樹勢強、干形好、無病蟲害。在種子成熟時及時采摘,采

集后去除雜質,晾曬保存。經檢驗符合質量要求。

3.2圃地選擇

苗圃地應選擇地勢平坦、交通方便、光照充足、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pH值6~7

為宜。

3.3育苗

育苗技術按GB/T6001—1985執(zhí)行。

3.4苗木出圃

3.4.1苗木分級

苗木分級標準見表1。

表1苗木分級標準表

級別Ⅰ級Ⅱ級

苗高,m>1.51.2~1.5

地徑,cm>1.21.0~1.2

根系主根完整,根幅25cm以上。根幅20cm~25cm

注:頂芽、側芽飽滿,無病蟲害檢疫對象。

1

DB41/T724—2012

3.4.2苗木出圃

起苗在秋季苗木生長停止至春季苗木萌動前進行。

4栽植技術

4.1整地

4.1.1整地時間

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冬季整地。

4.1.2整地方式

采用穴狀整地,栽植穴規(guī)格60㎝×60㎝×50㎝。

4.2栽植密度

初植株行距2m×3m,密度111株/667m2。

4.3栽植時間

從晚秋到初春均可,以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最宜。忌在土壤凍結或干燥時栽植。

4.4栽植方法

采用Ⅱ級以上苗木栽植。做到苗正、分層封土、踏實、根系舒展。栽植時“三埋兩踩一提苗”的

技術要求按GB/T15776執(zhí)行。栽后及時澆定根水,穴面培土略高于地面。

4.5施肥

4.5.1施肥時間

秋末或早春。

4.5.2施肥方法

施肥以農家肥為主,復合肥為輔。在樹冠外沿挖環(huán)形溝施放。

4.5.3施肥量

根據立地條件和樹齡適量施肥,每株施腐熟的農家肥30kg~80kg或復合肥50g~150g。

4.6撫育管理

4.6.1幼樹管理

造林前3年,及時進行幼樹撫育,包括松土、除草、深翻、施肥。

4.6.2林分撫育

4.6.2.1松土除草

每年結合施肥,及時進行松土除草,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2

DB41/T724—2012

4.6.2.2修枝

林分郁閉后,應及時修枝。修枝時間:晚秋到早春。修枝方法:從基干基部修除,修枝切口應平滑,

防止撕裂樹皮。修枝強度:2年~4年冠高比2/3,5年~6年冠高比1/2,7年~8年冠高比為1/3。修枝后

應及時抹掉主干上的萌發(fā)新芽。

4.7間伐

根據造林立地條件、營林目標適時間伐,每次間伐后郁閉度不低于0.6。保留45株~65株/667m2株

至主伐。

5主要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種類及防治方法見附錄A。

3

DB41/T724—2012

AA

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

楓楊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

楓楊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見表A.1。

表A.1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

主要病蟲害危害癥狀防治方法

病枝簇生,莖部稍腫大,有背地性,病害初發(fā)生時,應將病枝連同著生的大枝即時砍除,集中燒

楓楊叢枝病病枝上的葉片較正常的小,邊緣微毀;樹木發(fā)芽前噴施石硫合劑80倍液,或具有內吸性50%

卷曲。特克多懸浮劑1500倍液封枝干。

煤污病由誘發(fā)害蟲引起,應重點防治蚜蟲、介殼蟲等刺細式

危害枝、葉,表面被病菌的菌絲覆口器的害蟲,以蟲滅病進行。在日常養(yǎng)護過程中,應加強通

煤污病

蓋,嚴重時全株漆黑一團。風透光,及時疏除過密枝條。發(fā)病后用50%的三硫磷1500~

2000倍液防治。

加強養(yǎng)護管理冬季結合整枝修剪,除去有蟲枝,使之通風

透光。越冬期在枝干上涮石灰水,消滅越冬蟲體。在5月中

日本履綿蚧以成、若蟲危害枝干、嫩葉、嫩梢。

旬至6月上旬大發(fā)生時,噴樂果(40%乳劑)、3%高效氯氰

菊酯微膠囊懸浮劑,800~15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

成蟲食葉片,使葉焦黃枯死,幼蟲

害蟲越冬期間,清除殘留樹上的枯葉,集中燒毀,清除越冬

楓楊跳象潛葉生活,取食葉肉,使葉正反面

源。在4月上、中旬發(fā)生時,噴樂果40%乳劑防治。

均凸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41/T724—2012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河南省林業(yè)廳提出。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信陽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新縣林業(yè)局、光山縣林業(yè)局、信陽市南灣實驗林場、浉河區(qū)林業(yè)技術推廣

站、雞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固始縣林業(yè)技術推廣站、息縣林業(yè)技術推廣站、信陽市林業(yè)工作站、

信陽市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卜付軍、張英姿、徐緒志、何貴友、張新華、王律軍、扶杰。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黃紅云、王應樂、張艷、桂冬、喬良、黃新雅、琚玉熙、劉丹、張紅濤、張

宏偉、周傳濤、晏燕、李鳳英、楊麗、李志雷、龔斗斗、單燕祥、胡潔。

I

DB41/T724—2012

楓楊栽培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楓楊苗木繁育、栽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等生產技術措施。

本標準適用于河南省境內楓楊栽培技術。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5776造林技術規(guī)程

GB/T6001-1985育苗技術規(guī)程

3苗木繁育

3.1種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