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四川成都專用)_第1頁
八年級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四川成都專用)_第2頁
八年級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四川成都專用)_第3頁
八年級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四川成都專用)_第4頁
八年級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四川成都專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上學(xué)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試時間:9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準(zhǔn)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biāo)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測試范圍:第1~2章(八年級上冊人教版2024)。5.難易程度:0.7。6.考試結(jié)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A卷(共100分)第I卷(選擇題共3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A.5升=5升×1000毫升=5000毫升 B.0.5米=500微米=500000納米C.5分米=5×10毫米=50毫米 D.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答案】D【詳解】A.因為1升=1000毫升,所以5升=5×1000毫升=5000毫升故A錯誤;B.因為1米=106微米=109納米,所以0.5米=0.5×106微米=5×105微米=5×105×103納米=5×108納米故B錯誤;C.因為1分米=100毫米,所以5分米=5×100毫米=500毫米故C錯誤;D.因為1米3=106厘米3=106毫升,所以0.5米3=0.5×106厘米3=0.5×106毫升=5×105毫升故D正確。故選D。2.下列關(guān)于速度的估測與實際不符合的是(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1.2m/s B.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5m/sC.中學(xué)生跑800米的速度約為4m/s D.15℃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答案】B【詳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1.2m/s,故A不符合題意;B.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m/s,故B符合題意;C.跑800米的時間約為200s,平均速度約為,故C不符合題意;D.聲音在不同的介質(zhì)中傳播速度不同,15℃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3.小明和小李同時從起點出發(fā),一段時間后他們到達(dá)半山腰(如圖),但最后二人卻同時到達(dá)山頂。下列關(guān)于二人在整個登山全程的平均速度的說法,其中正確的是()A.小李的平均速度更大 B.小明的平均速度更大C.小明的平均速度更小 D.二人的平均速度一樣大【答案】D【詳解】平均速度等于總路程與總時間的比值。由于二人登山全程的總路程相同,所用的總時間相同,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故ABC錯誤,故D正確。故選D。4.(2024·江蘇南通·模擬預(yù)測)甲、乙兩列高鐵在兩條平行的鐵軌上勻速行駛,兩車交匯時,甲車座位上的乘客從車窗看到地面上的樹木向南運動,看到乙車向南運動。則下列判斷中可能正確的是()A.甲、乙兩車都向北運動,且乙車比甲車快 B.甲、乙兩車都向南運動,且乙車比甲車快C.甲、乙兩車都向北運動,且甲車比乙車快 D.甲車向南運動,乙車向北運動【答案】C【詳解】甲車座位上的乘客從車窗看到地面上的樹木向南運動,說明甲車相對地面是向北運動的;看到乙車向南運動,則乙車相對地面可能是靜止、可能是向南運動、也可能是向北運動,但速度小于甲的速度。故選C。5.(2024·貴州畢節(jié)·一模)2023年11月26日,2023年全國跳水錦標(biāo)賽暨巴黎奧運會、多哈世錦賽選拔賽結(jié)束了第五個比賽日的爭奪。全紅嬋、陳芋汐在女子雙人10米跳臺決賽中以354.66分奪冠,如圖所示是她們比賽時的同步場景。在兩人同步跳水的過程中,一名看臺上的觀眾說全紅嬋是靜止的,則他所選擇的參照物是()A.陳芋汐 B.水面 C.跳臺 D.座位上坐著的裁判【答案】A【詳解】A.兩名運動員跳水時,運動的方向和速度都相同,她們之間相對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全紅嬋相對于陳芋汐是靜止的,陳芋汐相對于全紅嬋是靜止的。在兩人同步跳水的過程中,一名看臺上的觀眾說全紅嬋是靜止的,則他所選擇的參照物是陳芋汐,故A符合題意;BCD.全紅嬋、陳芋汐兩人同步跳水的過程中相對于跳臺、水面和座位上坐著的裁判,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所以都是運動的。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6.唐代詩人李白在《早發(fā)白帝城》中寫到“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其中描寫輕舟的運動情況所選擇的參照物是()A.舟 B.萬重山 C.舟上的李白 D.水流【答案】B【詳解】依題意得,輕舟是運動的。A.參照物不選擇自身,故A不符合題意;B.輕舟與萬重山的相對位置不斷改變,以萬重山為參照物,輕舟是運動的,故B符合題意;C.輕舟與舟上的李白的相對位置不斷改變,以舟上的李白為參照物,輕舟是靜止的,故C不符合題意;D.水流的運動速度不斷改變,不適合作為參照物,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7.(2024·湖北宜昌·三模)小明站在長江邊的某觀光電梯上,從一樓上升到十樓,此時以小明為參照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長江邊的岸堤是向下運動的 B.旁邊站立的乘客是向上運動的C.電梯地板是向上運動的 D.公路路面是靜止的【答案】A【詳解】A.以小明為參照物,暗堤相對小明是向下運動的,故A正確;B.旁邊站立的乘客和小明一起向上運動,其相對小明是靜止的,故B錯誤;C.電梯地板和小明間沒有位置的變化,故C錯誤;D.公路路面和小明間發(fā)生了位置的變化,故D錯誤。故選A。8.甲、乙兩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運動的速度之比為,運動的路程之比為,則甲、乙兩物體運動的時間之比是()A. B. C. D.【答案】D【詳解】甲、乙兩物體運動的時間之比是,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9.如圖所示,是兩同學(xué)記錄的甲、乙兩相同小球同時從a地直線運動到b地的頻閃照片,他們所用頻閃相機相同,每隔相同時間拍照一次,下列說法正確的()A.乙小球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 B.乙小球的運動速度越來越慢C.以乙為參照物,甲向b地運動 D.從a到b,甲、乙兩小球平均速度之比為3∶5【答案】D【詳解】AB.由圖乙可知,乙球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不同,且在相同的時間里,通過的路程越來越長,即速度是越來越大,乙球做變速運動,故AB錯誤;C.頻閃照片就是每隔相同時間拍照一次,由圖甲乙兩球起點和終點位置相同,說明它們通過的路程相等,甲球的時間間隔比乙球大,則甲球的速度比乙球的速度小,同時從a地直線運動到b地,以乙為參照物,甲向a地運動,故C錯誤;D.甲乙兩球起點和終點位置相同,說明它們通過的路程相等;假設(shè)一個時間間隔為Δt,甲所用的時間為5Δt,乙所用的時間為3Δt,根據(jù)可得,從a到b,甲、乙兩物體平均速度之比為,故D正確。故選D。10.調(diào)節(jié)手機播放音量,是控制聲音的()A.響度 B.音調(diào) C.音色 D.頻率【答案】A【詳解】音調(diào)指聲音的高低,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zhì)和特色,按音量鍵可以改變聲音的大小,即改變聲音的響度,而不是音調(diào),也不是音色。故選A。11.(2024·河南許昌·一模)如圖所示,將揚聲器對準(zhǔn)燭焰,當(dāng)播放音樂時燭焰開始晃動,這說明了()A.揚聲器的磁場作用于燭焰 B.聽到的音樂是揚聲器振動產(chǎn)生的超聲波C.在月球表面播放音樂,燭焰也可以晃動 D.揚聲器振動發(fā)聲,聲波能傳遞能量【答案】D【詳解】AD.揚聲器振動發(fā)聲,聲音通過空氣傳播到燭焰,聲波作用于燭焰開始晃動,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故A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B.揚聲器振動發(fā)出的聲音是人類聽的見的聲音,不是超聲波,故B不符合題意;C.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所以在月球表面播放音樂,燭焰不可以晃動,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12.(2024·陜西漢中·一模)2024年3月20日8時31分,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由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成功發(fā)射升空。下列有關(guān)說法錯誤的是(

)A.火箭發(fā)射時聲音強度達(dá)到150分貝是指聲音響度大B.火箭發(fā)射時產(chǎn)生的巨大聲音是超聲波C.火箭發(fā)射時產(chǎn)生的巨大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D.發(fā)射基地附近的居民將窗戶裝上雙層真空玻璃能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答案】B【詳解】A.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火箭發(fā)射時聲音強度達(dá)到150分貝是指聲音大,即聲音的響度大,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超聲波的頻率超出了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人耳聽不到超聲波,火箭發(fā)射時產(chǎn)生的巨大聲音不是超聲波,故B錯誤,符合題意;C.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火箭發(fā)射時產(chǎn)生的巨大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減弱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發(fā)射基地附近的居民將窗戶裝上雙層真空玻璃能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13.(2024·黑龍江大慶·一模)下列對聲現(xiàn)象中四個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A.圖甲中,正在發(fā)聲的音叉輕觸系在細(xì)繩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彈開,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B.圖乙中,抽取玻璃罩內(nèi)的空氣,聽到罩內(nèi)的鈴聲減小,說明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C.圖丙中,把耳朵貼在桌面上,輕敲桌子,聽到敲擊聲,說明聲音只能在固體中傳播D.圖丁中,8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的力敲擊它們,從左到右音調(diào)越來越高【答案】D【詳解】A.圖甲中,正在發(fā)聲的音叉輕觸系在細(xì)繩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故A錯誤;B.圖乙中,抽取玻璃罩內(nèi)的空氣,聽到罩內(nèi)的鈴聲減小,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聲音不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故B錯誤;C.圖丙中,把耳朵貼在桌面上,輕敲桌子,聽到敲擊聲,說明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但不能說明聲音只能在固體中傳播,故C錯誤;D.圖丁中,8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從左到右水的量逐漸減少,用相同的力敲擊它們,振動頻率逐漸變大,所以從左到右音調(diào)越來越高,故D正確。故選D。14.(2024·湖北·三模)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減小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再次撥動鋼尺。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振動和發(fā)聲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聲音是由鋼尺振動產(chǎn)生的 B.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C.第二次振動的頻率高,音調(diào)高 D.鋼尺兩次發(fā)出聲音的響度不同【答案】D【詳解】A.振動產(chǎn)生聲音,聲音是由鋼尺振動產(chǎn)生的,故A正確,A不符合題意;B.聲音以聲波的形式類似水波,向四周傳播,故B正確,B不符合題意;C.減小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再次撥動鋼尺,第二次伸出的尺子比較短,第二次振動的頻率高,音調(diào)高,故C正確,C不符合題意;D.用大小相同的力再次撥動鋼尺,鋼尺振動的幅度相同,響度相同,故D錯誤,D符合題意。故選D。15.(2024·四川樂山·中考真題)如圖所示,記錄了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根據(jù)圖片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兩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B.甲、乙兩車都做變速直線運動C.10~20s內(nèi),甲、乙兩車平均速度相等 D.20~30s內(nèi),甲、乙兩車平均速度相等【答案】D【詳解】AB.由圖甲可知,甲車在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都相等,則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由圖乙可知,乙車在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逐漸增大,則乙車做變速直線運動,故AB錯誤;C.10~20s內(nèi),由圖甲、乙可知甲車行駛的路程大于乙車行駛的路程,所以甲車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車的平均速度,故C錯誤;D.20~30s內(nèi),由圖甲、乙可知兩車行駛的路程相同,根據(jù)可知兩車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確。故選D。第II卷(非選擇題共70分)二、填空題(本題共9小題,每空2分,共40分)16.(2024·四川廣元·二模)如圖甲所示,硬幣的直徑是cm;如圖乙所示,停表的時間為s?!敬鸢浮?.20337.5【詳解】[1]由圖甲得,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硬幣左端在2.00cm位置,右端在3.20cm位置,則硬幣的直徑是[2]圖乙中停表小表盤的分度值為0.5min,指針在5~6之間,且偏向6位置,讀作5min;大表盤的分度值為0.1s,示數(shù)為37.5s,則停表的讀數(shù)是17.小剛同學(xué)測橡皮的寬度,記錄5次測量結(jié)果,分別是:①2.51cm,②2.51cm,③2.41cm,④25.2mm,⑤2.53cm。小剛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為,其中錯誤數(shù)據(jù)的序號是?!敬鸢浮?mm③【詳解】[1][2]第4次數(shù)據(jù)25.2mm=2.52cm由5次測量結(jié)果的倒數(shù)第二位可知,此刻度尺估讀到mm的下一位,所以分度值為0.1cm=1mm測量數(shù)據(jù)2.41cm與其他個數(shù)值差距較大,是錯誤數(shù)據(jù)。18.小軍將照相機固定在馬路邊連續(xù)拍了兩張照片,如圖甲、乙所示。如果以樹木為參照物,卡車向運動;如果以轎車為參照物,卡車向運動。(均選填“左”或“右”)【答案】左右【詳解】[1]卡車相對右端第一棵樹的距離越來越遠(yuǎn),是向左運動的。[2]轎車離右端第一棵樹的距離越來越遠(yuǎn),是向左運動的,但轎車的速度比卡車的大,以轎車為參照物卡車是向右運動的。19.一小球從A點沿直線運動到F點的頻閃照片如圖,若頻閃照相機每隔0.2s閃拍一次??芍∏驈腁點到F點做的是運動,從A點到F點的平均速度為?!敬鸢浮孔兯僦本€0.125m/s【詳解】[1]小球從A運動到F,在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不同,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2]在這過程中所用時間通過的路程則此過程的平均速度20.如圖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每隔0.2s記錄一次小球的運動位置,則小球從C點運動到E點的路程為cm,該過程的平均速度為m/s。【答案】6.000.15【詳解】[1]由圖可知,小球從C點運動到F點的路程為[2]時間該過程的平均速度為21.(2024·遼寧撫順·三模)一群大象慢慢地向前走,這些大象的活動是在“無聲無息”中進(jìn)行的,實際上,大象可以用我們?nèi)祟惵牪坏降摹奥曇簟辈ㄟM(jìn)行交流。行走中的母象為了使身后的小象不掉隊,母象與小象間要盡量保持相對?!敬鸢浮看温曥o止【詳解】[1]大象發(fā)出的聲音音調(diào)低于20赫茲,是次聲波,大象可以用我們?nèi)祟惵牪坏降摹奥曇簟贝温暡ㄟM(jìn)行交流。[2]行走中的母象為了使身后的小象不掉隊,母象與小象間的相對位置要保持不變,盡量保持相對靜止。22.(2024·江西上饒·一模)如圖所示,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正在發(fā)聲的揚聲器紙盒的前面,可以觀察到燭焰在搖曳,揚聲器的紙盒由于發(fā)出聲音,而燭焰的晃動,說明了聲音能夠傳遞?!敬鸢浮空駝幽芰俊驹斀狻縖1]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所以揚聲器發(fā)出的聲音也是由振動產(chǎn)生的。[2]燭焰在搖晃說明它獲得了能量,因為點燃的蠟燭放在正在播放的高音揚聲器前,因為揚聲器的紙盆振動,帶動空氣振動,表明了聲波能傳遞能量。23.(2024·河南鄭州·三模)隨著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語音識別系統(tǒng)在生活中得到廣泛應(yīng)用。小旭家安裝了聲紋鎖門禁,實現(xiàn)了傳說中“芝麻開門”的神話,聲紋鎖辨別聲音的主要依據(jù)是(填聲音的特性);聲紋鎖可以根據(jù)用戶語音指令來完成指定操作,說明聲音可以傳遞?!敬鸢浮恳羯畔ⅰ驹斀狻縖1]在聲音的三要素中,音調(diào)和響度都可以模仿到相同的程度,只有音色是獨一無二的,所以聲紋鎖在門禁系統(tǒng)中主要依靠辨別聲音的音色來辨別聲音。[2]聲紋鎖可以根據(jù)用戶語音指令來完成指定操作,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24.(2024·云南玉溪·二模)在馬路旁我們可以看到如圖甲所示的噪聲監(jiān)測裝置,該裝置上顯示了噪聲的(選填“音調(diào)”“響度”或“音色”),如圖乙中(選填“1”或“2”)是這種聲音的波形?!敬鸢浮宽懚?【詳解】[1]噪聲監(jiān)測裝置是用來監(jiān)測噪聲強弱的儀器,即測定聲音的響度。[2]圖乙中1波形圖,聲音有一定的規(guī)律,是樂音的波形圖。2波形圖,聲音雜亂無章,是噪聲的波形圖。25.(2024·四川綿陽·模擬預(yù)測)甲、乙兩車在平直公路上向東行駛,其圖像如圖所示,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行駛,記時10s時,兩車相距m?!敬鸢浮课?0【詳解】[1]由圖像可知,甲、乙兩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甲車的速度為乙車的速度為由于甲、乙兩車都向東行駛,且,所以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西行駛。[2]記時10s時,甲車的路程為乙車的路程為兩車相距為三、計算題(本題共2小題,共12分。計算題在解答時應(yīng)寫出公式和重要的驗算步驟,只寫最后答案的不得分)26.(6分)交通規(guī)則規(guī)定: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速度超過100km/h時,應(yīng)當(dāng)與同車道前車保持100m以上的距離?,F(xiàn)有甲、乙兩輛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同向同車道行駛,甲車以108km/h的速度勻速行駛,乙車在甲車后方,車速大于甲車速度。當(dāng)乙車司機確認(rèn)兩車相距200m時,開始逐漸減速,40s后兩車剛好相距120m,乙車速度108km/h,試完成下列問題:(1)40s內(nèi),甲車行駛路程s1是多少m?(2)在這40s內(nèi),乙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答案】(1)(2)【詳解】(1)甲車行駛的路程是(2分)(2)40s內(nèi)乙車行駛的路程為(2分)乙車行駛的平均速度為(2分)27.(6分)由于陸地上的資源被人類大量采集,變得越來越匱乏,人們又把眼光投向了海洋。某海洋勘探船從某位置以最高速度30節(jié)勻速航行到預(yù)定海域用時1h(1節(jié)=1.852km/h);到達(dá)預(yù)定海域后,用聲吶系統(tǒng)向海底垂直發(fā)射超聲波,經(jīng)過5s接收到回波。(海水中的聲速?。┣螅海?)此過程中海洋勘探船行駛的路程?(2)該處海洋的深度?【答案】(1)55.56km;(2)3750m解:(1)由題知,海洋勘探船的速度v=30節(jié)=30×1.852km/h=55.56km/h(1分)由得,此過程中海洋勘探船行駛的路程s=vt=55.56km/h×1h=55.56km(2分)(2)超聲波從海面到海底用的時間(1分)由得,該處海洋的深度h=vt=1500m/s×2.5s=3750m(2分)答:(1)此過程中海洋勘探船行駛的路程為55.56km;(2)該處海洋的深度為3750m。四、實驗與探究題(本題共2小題,每空2分,共18分)28.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做“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1)該實驗所依據(jù)的原理是;(2)圖中AB段的距離為cm;(3)分析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可知:小車在BC段的速度為m/s;(4)如圖所示,下列坐標(biāo)圖像中能準(zhǔn)確反映小車運動情況的是________。A.B.C. D.【答案】(1) (2)40.0 (3)0.4 (4)B【詳解】(1)根據(jù)公式可知,用刻度尺測出小車運動的路程,用停表測出時間,就可以計算出小車運動的速度,所以該實驗所依據(jù)的原理是。(2)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AB段的距離為sAB=80.0cm-40.0cm=40.0cm(3)由圖可知,BC段的路程為s=40.0cm=0.4m小車在BC段所用的時間為t=1s,則小車在BC段的速度為(4)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AB段和BC段路程相等,小車在AB段所用的時間大于BC段所用的時間,則小車在AB段的速度小于在BC段的速度,即小車在斜面上下滑時做加速運動。A.圖像表示物體做勻速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B.圖像表示物體做加速運動,故B符合題意;C.圖像表示物體做勻速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D.圖像表示物體靜止,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9.請閱讀下面一段短文后,認(rèn)真思考并回答有關(guān)問題。如圖所示,小明和小剛用細(xì)棉線連接了兩個可樂飲料的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1)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xiàn)10m間的通話,這表明;(2)相距同樣遠(yuǎn),講話者以相同的響度講話,如果改用細(xì)金屬絲連接“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就大些,這一實驗表明:;(3)如果在用“土電話”時,線沒有拉直而處于松弛狀態(tài),則聽的一方通過棉線(選填“能”或“不能”)聽到對方的講話;(4)某研究小組利用以上兩個紙杯和一些長短、粗細(xì)不同的琴弦,又進(jìn)行了探究“音調(diào)和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活動,他們選用的琴弦長度、材料在如圖中已標(biāo)出(其中琴弦的直徑關(guān)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緊程度一致;①若選擇琴弦a和b,則是為了研究;②若有同學(xué)選擇c和d進(jìn)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長度越長,振動越慢,音調(diào)就越低的結(jié)論,該同學(xué)探究過程中存在什么問題?;【答案】固體可以傳聲金屬絲傳聲效果比棉線好不能音調(diào)的高低與琴弦橫截面積的關(guān)系沒有控制變量【詳解】(1)[1]“土電話”間用細(xì)棉線連接,線拉直時,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xiàn)10m間的通話,這表明固體可以傳播聲音。(2)[2]相距同樣遠(yuǎn),講話者以相同的響度講話,如果改用細(xì)金屬絲連接“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就大些,即材料不同,傳播聲音的能力不同,故這一實驗表明:固體傳播聲音的能力與材料有關(guān),金屬絲傳聲效果比棉線好。(3)[3]如果在用“土電話”時,線沒有拉直而處于松弛狀態(tài),則聽的一方通過棉線不能聽到對方的講話,因為棉線沒有拉直時,無法傳遞振動。(4)[4]若他們想研究“音調(diào)的高低與琴弦長度”的關(guān)系,應(yīng)控制琴弦長度以外的因素相同,所以應(yīng)選擇琴弦a、d進(jìn)行探究。[5]琴弦a和b長度和材料相同,橫截面積不同,所以選擇琴弦a和b,則是為了研究音調(diào)的高低與琴弦橫截面積的關(guān)系。[6]c和d材料和長度不同,沒有控制變量,所以不能用于探究音調(diào)與琴弦長度的關(guān)系。B卷(共20分)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有的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有的小題有兩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2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1.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長度的測量正確的是()A.圖甲是測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先記下車輪轉(zhuǎn)過的圈數(shù)N,再乘以車輪的直徑LB.圖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測出紀(jì)念幣的直徑,取平均值是為了消除誤差C.圖丙中測量地圖上路線的長度,用一根有彈性的棉線與路線重合測量D.圖丁中把金屬絲緊密纏繞在鉛筆上N圈,測出線圈長度L,則金屬絲直徑為【答案】D【詳解】A.自行車車輪的周長可以測出,要測量自行車行駛的路程,可以先記下車輪轉(zhuǎn)過的圈數(shù)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故A錯誤;B.紀(jì)念幣的直徑不易直接測量,圖乙中可以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測出紀(jì)念幣的直徑,取平均值是為了減小誤差,誤差不能消除,故B錯誤;C.圖丙中測量地圖上路線的長度,長度并非直線,可以用一根沒有彈性的棉線與路線重合來測量,故C錯誤;D.細(xì)金屬絲的直徑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無法直接準(zhǔn)確測量,所以可以把金屬線無間隙地密繞在一根鉛筆上若干圈,測出密繞部分的長度L和圈數(shù)N,則細(xì)金屬絲的直徑為,故D正確。故選D。2.(2024·黑龍江哈爾濱·模擬預(yù)測)如圖所示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的音調(diào)和響度相同 B.甲、丙的音調(diào)和響度相同C.乙、丁的音調(diào)和響度相同 D.甲、丁的音色和響度相同【答案】A【詳解】甲、乙、丙圖振幅相同,則響度相同,甲、乙、丁波的疏密相同,則頻率相同,即音調(diào)相同,甲、丙、丁波形相同,則音色相同,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3.(2024·山西晉中·一模)如圖是我國最早的樂器之一“塤”,吹奏時能發(fā)出宮、商、角、徵、羽五音,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do、re、mi、sol、la。關(guān)于吹塤發(fā)出的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主要是由塤內(nèi)空氣的振動產(chǎn)生的 B.只能通過空氣傳播進(jìn)入人耳C.宮、商、角、徵、羽的五音是指聲音的音色 D.塤的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答案】A【詳解】A.由于一切聲音都是由振動產(chǎn)生的,所以吹塤發(fā)出的聲音主要是由塤內(nèi)空氣的振動產(chǎn)生的,故A正確;B.由于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所以聲音不僅僅通過空氣傳播進(jìn)入人耳,故B錯誤;C.宮、商、角、徵、羽的五音,這些音振動的頻率高低不同,所以五音是指聲音的音調(diào),故C錯誤;D.由于真空不能傳聲,所以塤的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故D錯誤;故選A。4.甲、乙、丙三人各駕駛一架直升飛機,從他們自己乘坐的飛機里往外看,甲看見丙的飛機勻速上升,乙看見甲的飛機勻速下降,丙看見樓房和乙的飛機都勻速上升,則這三架飛機相對地面的運動情況可能是()A.甲、乙勻速上升,丙勻速下降 B.甲、乙、丙都勻速下降C.甲、乙、丙都勻速上升 D.甲、丙勻速下降,乙靜止【答案】BD【詳解】研究三架飛機相對于地面的運動情況,應(yīng)以地面、樓房為參照物,丙看見樓房勻速上升,說明丙勻速下降;丙看見乙勻速上升,則乙有三種可能:靜止、勻速上升或以小于丙的速度勻速下降;甲看見丙的飛機勻速上升,而丙相對地面是下降的,說明甲是以比丙更快的速度勻速下降的,故BD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故選BD。5.甲、乙兩位同學(xué)在一段平直的道路上騎自行車,他們從同一地點O同向出發(fā),兩位同學(xué)的s-t圖像如圖所示,當(dāng)t=60s時,甲、乙相距60m,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A.乙比甲晚20s開始運動,且v甲=3m/sB.0-60s內(nèi),甲、乙都做勻速直線運動C.當(dāng)t=40s時,甲、乙第一次相遇,相遇時距離O點120mD.0-60s內(nèi),乙的平均速度為6m/s【答案】AC【詳解】A.由圖像可知,乙比甲晚20s開始運動;當(dāng)t=60s時,乙運動的路程為240m,由題可知此時甲、乙相距60m,則甲運動的路程為則甲的速度為,故A正確;B.由圖可知,0-60s內(nèi),甲做勻速直線運動;0-20s內(nèi)乙靜止不動,20-60s內(nèi),乙做勻速直線運動;故B錯誤;C.由圖可知,乙在20-60s內(nèi)的運動速度為當(dāng)t=40s時,甲運動的路程為當(dāng)t=40s時,乙運動的路程為因為他們從同一地點O同向出發(fā),所以當(dāng)t=40s時,甲、乙第一次相遇,相遇時距離O點120m,故C正確;D.由圖可知0-60s內(nèi),乙的平均速度為,故D錯誤。故選AC。綜合題(共10分,第7題在解答時應(yīng)寫出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