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氣壓帶和風帶課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1頁
3.2 氣壓帶和風帶課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2頁
3.2 氣壓帶和風帶課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3頁
3.2 氣壓帶和風帶課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4頁
3.2 氣壓帶和風帶課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節(jié)氣壓帶和風帶

麥哲倫帶領的帆船隊實現(xiàn)了人類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船隊經(jīng)過南美洲南端的海峽時風大浪高,進入30°S附近海域時平靜無風,炎熱少雨。離開該海域后,沿途一直吹著東南風。后來,東南風漸漸減弱,進入赤道附近海域時,風平浪靜。麥哲倫帶領的船隊哪段航程是逆風航行?為什么船隊在經(jīng)過30oS附近海域時十分困難?學習目標1.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的形成與分布特征。2.運用示意圖、說明風帶的形成與分布特征。3.運用示意圖掌握海陸氣壓中心的分布及影響。目錄CONTENTS01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02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Geologicaltopics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Theformationofpressurezonesandwindzones……GeologicaltopicsThepowertoshapethesurface……地面高空1100hpa1060hpa1020hpa冷卻冷卻受熱高壓低壓低壓低壓高壓高壓ABC知識回顧:1、熱力環(huán)流冷熱近地面高空高低低高高低壓都是對同一水平面上氣壓差異而言知識回顧:1、熱力環(huán)流空氣的垂直運動同一水平面的氣壓差異大氣的水平運動地面冷熱不均熱冷風促使氣流由高壓區(qū)流向低壓區(qū)的力,稱為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表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大氣水平運動同一水平面上氣壓的高低受熱遇冷知識回顧:2、風近地面的風向1010100810061004(hPa)水平氣壓梯度力風向地轉偏向力摩擦力摩擦力(1)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近地面摩擦力影響。(2)近地面風向最終與等壓線成一定夾角(30°~45°)。知識回顧:2、風高空的風向(hPa)水平氣壓梯度力風向地轉偏向力500498496494492水平氣壓梯度力風向地轉偏向力(1)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影響。(2)風向與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垂直,與等壓線平行。知識回顧:2、風1、大氣環(huán)流(1)概念:全球性有規(guī)律的大氣運動,通常稱為大氣環(huán)流(2)意義把熱量和水汽從一個地區(qū)輸送到另一個地區(qū),從而使高低緯度之間、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熱量和水汽得到交換(3)形成條件①地球表面是均勻的,②高、低緯度地區(qū)的受熱不均③地轉偏向力,④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高低緯之間熱量差異大氣的垂直運動水平氣壓差異大氣環(huán)流空氣水平運動大氣環(huán)流形成的根本原因1、大氣環(huán)流(4)形成過程(5)特點全球性、規(guī)律性、長期性0°赤道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90°北半球思考:請畫出極地地區(qū)與赤道地區(qū)之間的環(huán)流狀況,并將極地與赤道地區(qū)近地面的氣壓狀況表述清楚。2假設條件2、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單圈環(huán)流①只考慮高低緯度間的受熱不均影響因素②地球不自轉③太陽直射赤道④地表均勻SN低壓高壓2、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單圈環(huán)流思考赤道與極地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是否能夠維持?為什么?不能。在地球自轉的情況下,大氣一開始運動,就會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氣流方向發(fā)生偏轉,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2、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三圈環(huán)流假設條件①高低緯度間的受熱不均

②地球自轉(產(chǎn)生地轉偏向力)③太陽直射赤道(太陽直射點不移動)④地表均勻(無海陸之別、地勢高低之分)影響因素30°N副熱帶高壓帶赤道低氣壓帶到北緯30度上空偏轉成西風,氣流無法北上在此堆積高空北上氣流右偏成西南風赤道受熱,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氣流右偏成東北風北緯30度形成高壓被迫下沉2、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低緯環(huán)流0°2、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低緯環(huán)流受熱膨脹上升赤道低壓帶重力堆積下沉副熱帶高氣壓帶東北信風地轉偏向力冷卻下沉極地高壓帶600N900N北極及附近是緯度最高的地區(qū),接受的太陽輻射能量最少,終年寒冷,空氣堆積下沉,形成極地高壓帶。從極地高壓帶向南流的氣流,逐漸向右偏轉成東北風(南半球向左偏轉成東南風),稱為極地東風帶。極地東風帶副極地低壓帶被迫爬升極鋒2、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高緯環(huán)流2、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高緯環(huán)流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東北信風極地高氣壓帶寒冷堆積下沉極鋒極地東風受熱膨脹上升重力堆積下沉副熱帶高氣壓帶在近地面,從副熱帶高壓帶向北流出的氣流,逐漸向右偏轉成西南風,稱為盛行西風。被迫下沉600N300N600N高空300N高空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冷氣團南下盛行西風帶被迫爬升極鋒:極地氣團和熱帶氣團之間的半永久性的鋒極地東風與較暖的盛行西風在北緯60°附近相遇,暖而輕的盛行西風氣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極地東風氣流之上,在極地高壓帶和副熱帶高壓帶之間形成一個相對的低壓帶,稱為副極地低氣壓帶。2、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中緯環(huán)流2、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中緯環(huán)流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東北信風極地高氣壓帶寒冷堆積下沉極鋒極地東風受熱膨脹上升重力堆積下沉爬升盛行西風副極地低氣壓帶0°30°N60°N90°N30°S60°S90°S赤道低壓帶受熱膨脹上升重力堆積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積下沉極地高氣壓帶重力堆積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積下沉副極地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極鋒3、氣壓帶的形成0°30°N60°N90°N30°S60°S90°S赤道低壓帶受熱膨脹上升重力堆積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積下沉極地高氣壓帶重力堆積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積下沉副極地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東北信風帶盛行西風帶極地東風帶東南信風帶盛行西風帶極地東風帶極鋒4、風帶的形成5、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______氣流容易形成降水______氣流往往天氣晴朗上升下沉熱濕熱干冷濕冷干高溫多雨高溫少雨低溫多雨酷寒少雨5、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1)氣壓帶對氣候的影響氣壓帶分布成因特征氣流性質(zhì)赤道低壓帶0°附近熱力原因:終年受熱,氣流上升熱低壓上升濕熱副熱帶高壓帶南北緯30°附近動力原因:高空氣流聚集,被迫下沉熱高壓下沉干熱副極地低壓帶南北緯60°附近動力原因:冷暖氣流相遇,暖空氣爬升冷低壓上升冷濕極地高壓帶南北緯90°附近熱力原因:終年寒冷,氣流下沉冷高壓下沉冷干5、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高緯吹來(氣流遇熱)低緯吹來(氣流遇冷)高緯吹來(氣流遇熱)熱干暖濕冷干高溫少雨溫和多雨寒冷少雨5、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2)風帶對氣候的影響風帶分布風向性質(zhì)北半球南半球低緯信風帶赤道低壓帶和副熱帶高壓帶之間東北風東南風干燥中緯西風帶副熱帶高壓帶和副極地低壓帶之間西南風西北風暖濕極地東風帶副極地低壓帶和極地高壓帶之間東北風東南風冷干5、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6、氣壓帶、風帶的規(guī)律規(guī)律高低氣壓相間,風帶南北對稱同半球信風帶風向與極地東風帶一樣,與西風帶風向相反降水類型不同,分為對流雨與鋒面雨0°緯線附近是赤道低氣壓帶;30°緯線附近是副熱帶高氣壓帶;60°緯線附近為副極地低氣壓帶;90°緯線附近為極地高氣壓帶7、三圈環(huán)流變式圖(1)旋轉圖00300N600N900N300S600S900S7、三圈環(huán)流變式圖(2)側視圖7、三圈環(huán)流變式圖(3)俯視圖北半球俯視圖南半球俯視圖7、三圈環(huán)流變式圖(4)剖面圖7、三圈環(huán)流變式圖(5)立體圖8、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影響因素①只考慮高低緯度間的受熱不均②地球自轉(產(chǎn)生地轉偏向力)③太陽直射赤道(太陽直射點移動)假設條件④地表均勻(無海陸之別、地勢高低之分)8、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1)原因:太陽直射點的季節(jié)性移動;(2)規(guī)律:夏半年[7月]偏北,冬半年[1月]偏南;(3)現(xiàn)象:氣壓帶、風帶會跟隨太陽直射點隨季節(jié)變化而南北移動。(4)幅度10個緯度課堂小結導練(2022·四川成都市期中)如圖示意北半球氣壓帶和風帶分布。據(jù)此完成1~2題。1.圖中①氣壓帶名稱為A.副極地低壓帶

B.赤道低壓帶C.副熱帶高壓帶

D.極地高壓帶√2.圖中②風帶的盛行風向為A.東北風B.東南風C.西北風D.西南風√三圈環(huán)流影響因素①只考慮高低緯度間的受熱不均②地球自轉(產(chǎn)生地轉偏向力)③太陽直射赤道(太陽直射點移動)假設條件④地表均勻(無海陸之別、地勢高低之分)實際情況:海陸分布不均思考:此時全球氣壓帶風帶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Geologicaltopics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Theformationofpressurezonesandwindzones……GeologicaltopicsThepowertoshapethesurface……知識回顧:海陸風1、海陸的熱力差異影響海陸的氣壓分布冬季,陸地降溫比海洋快,陸地氣溫較低,出現(xiàn)冷高壓夏季,陸地增溫比海洋快,陸地氣溫較高,出現(xiàn)熱低壓陸地比熱容小升溫降溫快海洋比熱容大升溫降溫慢知識回顧:海陸風夏季低氣壓高氣壓海風Seabreeze知識回顧:海陸風冬季高氣壓低氣壓陸風Landbreeze(1)成因:北半球的陸地面積比南半球的陸地面積大,而且海陸相間分布,對氣壓的影響尤為顯著,使緯向分布的氣壓帶被分裂為一個個高、低氣壓中心2、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一)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北半球1月份高低氣壓中心

阿留申低壓亞洲高壓(西伯利亞高壓)從1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圖上可以看出,北半球副極地低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所切斷,使副極地低壓僅保留在海洋上。大陸的冷高壓以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勢力最強,控制范圍最廣。2、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冰島低壓(2)分布副極地低氣壓帶(一)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北半球7月份高低氣壓中心

夏威夷高壓亞洲低壓(印度低壓)從7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圖上看,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所切斷,使副熱帶高壓只保留在海洋上大陸上的熱低壓以亞洲低壓(印度低壓)最為突出2、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2)分布副熱帶高氣壓帶亞速爾高壓3、南半球氣壓分布亞歐大陸北太平洋北大西洋1月亞洲高壓7月亞洲低壓(1)北半球:氣壓帶呈塊狀分布(2)南半球:海洋面積廣,氣壓帶基本成帶狀分布知識總結:南北半球氣壓帶分布(蒙古—西伯利亞高壓)阿留申低壓冰島低壓(印度低壓)夏威夷高壓亞速爾高壓4、季風環(huán)流(1)定義:海陸上氣壓中心的季節(jié)變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風向隨季節(jié)有規(guī)律地變換,形成季風(2)分類:根據(jù)分布地區(qū)分為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4、季風環(huán)流(3)原因: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所以該區(qū)域海洋和陸地氣溫對比和季節(jié)變化相對比其他地區(qū)顯著,盛行的風向也隨著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產(chǎn)生較為明顯的季風氣候。亞洲東部季風環(huán)流最為典型亞洲冬季風冬季,強大的亞洲高壓與北太平洋副極地低壓和赤道低壓之間,形成勢力強大、干燥寒冷、范圍很廣的冬季風4、季風環(huán)流(1)北半球1月份季風環(huán)流(1)北半球1月份季風環(huán)流亞歐大陸太平洋4、季風環(huán)流阿留申低壓

西伯利亞高壓

赤道低氣壓西北季風東北季風3、季風環(huán)流東亞季風:西北風風向:成因: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東北風風向:成因: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性質(zhì):寒冷干燥性質(zhì):低溫干燥(1)北半球1月份季風環(huán)流南亞季風:亞洲東部季風環(huán)流最為典型亞洲夏季風夏季,北太平洋副高勢力大大增強,亞洲大陸上形成印度低壓,太平洋暖濕氣流就沿著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西部邊緣,以東南風吹到亞洲東南岸,即東亞的東南季風3、季風環(huán)流(2)北半球7月份季風環(huán)流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也是季風形成的重要原因例如,我國西南地區(qū)及印度一帶夏季的西南季風,就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向右偏轉而形成的3、季風環(huán)流(2)北半球7月份季風環(huán)流(1)北半球7月份季風環(huán)流太平洋3、季風環(huán)流東南季風西南季風夏威夷高壓印度低壓

東南信風3、季風環(huán)流(2)北半球7月份季風環(huán)流東亞季風:東南風風向:成因: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南亞季風:西南風風向:成因: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性質(zhì):溫暖濕潤性質(zhì):溫暖濕潤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東亞季風季風風向季風性質(zhì)季風成因東亞夏季風東南季風高溫多雨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北半球冬夏季形成高低氣壓中心東亞冬季風西北季風寒冷干燥南亞季風季風風向季風性質(zhì)季風成因南亞夏季風西南季風高溫多雨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性運動南亞冬季風東北季風溫和干燥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形成季風環(huán)流

東亞季風南亞季風成因海陸熱力差異海陸熱力差異;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冬季風源地西伯利亞、蒙古西伯利亞、蒙古風向西北風東北風性質(zhì)寒冷干燥低溫干燥夏季風源地太平洋副熱帶海區(qū)赤道附近印度洋風向東南風西南風性質(zhì)溫暖濕潤溫暖濕潤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地區(qū)我國東部、朝鮮半島和日本等地亞洲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和我國西南一些地區(qū)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類型東亞季風南亞季風季節(jié)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風向西北風東南風東北風西南風成因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特點寒冷、干燥溫暖、濕潤低溫、干燥溫暖、濕潤分布區(qū)中國東部季風區(qū)、朝鮮半島、日本和俄羅斯太平洋沿岸中南半島、印度半島、菲律賓、中國云南南部和海南島3、季風環(huán)流如圖所示,冬夏季大陸上各有一個空氣柱,根據(jù)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在空氣柱上標注箭頭表示空氣垂直運動方向,然后回答如下兩個問題。(1)冬季,大陸會形成高壓還是低壓?簡述理由。(2)夏季,大陸會形成高壓還是低壓?簡述理由。請你按下面的步驟分析并解釋北半球冬季和夏季高、低氣壓中心形成的原因?;顒宇}活動:理解海陸差異對氣壓帶的影響

1.圖a中氣流下沉,圖b中氣流上升。(1)冬季大陸會形成高壓。這主要是因為大陸氣溫低,空氣冷而重,形成下沉氣流。

(2)夏季大陸會形成低壓。這主要是因為大陸氣溫高,空氣暖而輕,形成上升氣流。答案活動題活動:理解海陸差異對氣壓帶的影響

2.如果在圖a和圖b中,以空氣柱為中心各繪幾條閉合的等壓線,該緯度范圍的氣壓帶還呈帶狀分布嗎?由此你得出什么結論?請你按下面的步驟分析并解釋北半球冬季和夏季高、低氣壓中心形成的原因。活動題活動:理解海陸差異對氣壓帶的影響

2.從緯度位置看,a圖中的空氣柱位于副極地低氣壓帶上,b圖中的空氣柱位于副熱帶高氣壓帶上。如果分別以這兩個空氣柱為中心畫閉合的等壓線,將會看到呈帶狀分布的氣壓帶被高、低氣壓中心切斷,這說明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對氣壓分布有重要影響。答案活動題活動:理解海陸差異對氣壓帶的影響

氣壓帶和風帶大氣環(huán)流單圈環(huán)流氣壓中心季風環(huán)流氣壓帶風帶形成三圈環(huán)流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氣壓帶風帶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知識總結知識總結:判斷高、低氣壓中心的方法1、根據(jù)等壓線的閉合情況判斷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偏低,為

。中心氣壓偏高,為

。低壓中心高壓中心2、根據(jù)等壓面形態(tài)判斷:等壓面向高空凸,

;等壓面向地面凸,為

。。高壓中心低壓中心冷熱高壓中心高壓中心低壓中心低壓中心(3)根據(jù)風向判斷:風一定由高壓吹向低壓。風由陸地吹向海洋時,陸地上為

,海洋上為

。;風由海洋吹向陸地時,海洋上為

,陸地上為

。低壓中心高壓中心高壓中心低壓中心(4)根據(jù)季節(jié)判斷:由于海陸熱力差異,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陸地上形成

,海洋上形成

;冬季,陸地氣溫低于海洋,陸地上形成

,海洋上形成

。高壓中心低壓中心高壓中心低壓中心知識總結:判斷高、低氣壓中心的方法(5)根據(jù)等溫線凸出方向判斷:北半球1月份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南凸,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北凸,進而判斷氣壓中心。

大陸1月份海洋大陸高壓中心低壓中心知識總結:判斷高、低氣壓中心的方法課時作業(yè)ClassAssignment…….……圖為某月沿0°經(jīng)線海平面平均氣壓分布圖。讀圖,回答1~2題。1.上述“某月”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2.該月份甲地盛行(

)A.東南風B.東北風C.西南風D.西北風圖K7-2是同一南北半球亞熱帶大陸東、西兩岸沿海某兩地年降水量逐月累計曲線圖。讀圖回答3~4題。

3.若曲線②所示地區(qū)位于南半球,則曲線①所示地區(qū)降水的水汽主要來自(

)A.東北風B.東南風C.西南風D.西北風4.若曲線①表示上海,則關于曲線②所示地區(qū)的說法正確的是(

)A.雨熱同期B.河流以夏汛為主C.典型植被是亞熱帶落葉硬葉林D.代表作物是油橄欖、柑橘圖中陰影表示某氣壓帶。讀圖完成5~6題。5.②地盛行風向可能為(

)①東北風②東南風③西南風④西北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圖示季節(jié)(

)A.江淮地區(qū)農(nóng)民忙著播種小麥B.東非高原動物南遷C.北印度洋洋流自東向西流D.地中海沿岸炎熱干燥圖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氣壓沿兩條緯線的變化狀況。讀圖,完成7~8題。

7.該月份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