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教案)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宇宙環(huán)境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說明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作為普通的行星是與八大行星比較,在運動特征
上和結構特征具有共同性和相似性;作為特殊的行星是自身和宇宙環(huán)境造就了存在生命的條
件。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天體系統(tǒng),掌握用框圖結構說明地理事物系統(tǒng)的方法;通過分析圖文
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進而初步掌握比較地理事物,分析和
綜合出地理特征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生積極查閱相關資料和參與課堂討論的活動,感受到世界是物質的、普遍聯(lián)系得
和運動發(fā)展的,世界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規(guī)律是能為人類認識的,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和自
然規(guī)律的興趣,促進學生初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確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識,是說明地球宇宙環(huán)境的基礎。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處一一具有生命存在的條件。確定的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體體
現(xiàn),地球有了生命和人類才有可能探討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以及四大圈層環(huán)境的發(fā)展規(guī)律。
難點:
地球生命存在的條件。確定理由:學生易于從自然常識角度認識地球上為什么有生命,而難
以從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探索地球為什么具有生命存在的條件。
【新課導入】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顆藍色的星球,那就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宇宙中的地球到
底怎么樣?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曾經這樣寫道:“地球真的太漂亮了,漂亮得無可比擬。在
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臺中央那位最美的大明星,渾身散發(fā)出奪人心魄的、彩
色的、明亮的光芒,她披著淺藍色的紗裙和白色的飄帶,如同天上的仙女緩緩飛行?!苯裉熳?/p>
我們一起來探測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吧。
【新課講解】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宙中物質存在形式
晴朗夜空下,仰望星空,可以看到閃爍的恒星、輪廓模糊的星云,以及相對星空背景有
明顯位移的行星;有時還可以看到一閃即逝的流星體、拖著長尾的彗星。
2.天體
星云:曲氣體和塵恒星:由熾熱氣體行星:在抗困此道上衛(wèi)星:環(huán)繞行星運
埃姐成的2.云穿扶外衣組戌、能自己發(fā)光的球線忸星運行的、龍似球狀樣的天體衛(wèi)星的大小
的天體,主要物質是或狀技臭味狀天體圖為的天體行星的質量比恒星劑很大圖為木星的
圖為通過天文里通僮拍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里小.本身不發(fā)光.*反衛(wèi)星——去E二.它是
梃的猜戶星星云.它是隔地球最近的MJL,射恒星的光而發(fā)亮”圖為已發(fā)現(xiàn)的龍離木里第二
&外太空拍■?的環(huán)繞大阻近的衛(wèi)星
1*11.2宇宙中的物質存在形式舉例運行的土星
這些宇宙中物質存在的形式,它們連同通過天文望遠鏡或其他空間探測手段才能探測到
的星際空間物質,統(tǒng)稱為天體(圖1.2)。
3.天體系統(tǒng)
宇宙中的天體都在運動著,運動中的天體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tǒng)。天體系
統(tǒng)有不同的級別。地球所處的天體系統(tǒng),按從低到高的級別,依次為地月系、太陽系、銀河
系和可觀測宇宙(圖1.3)。
(1)地月系
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組成。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體,月球圍繞地球運動,它是地球唯
一的天然衛(wèi)星,月地距離約為38.4萬千米。
(2)太陽系
太陽系由太陽、行星及其衛(wèi)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際物質等構成(圖1.4)。太陽是太
陽系的中心天體,質量占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并以其強大的引力,約束其他天體按照
一定的軌道繞著它運轉。地球是距離太陽較近的一顆行星,日地距離約為1.5億千米。
(3)銀河系
銀河系是由太陽和眾多恒星組成的龐大恒星系統(tǒng)(圖1.5—圖1.6)o在銀河系中,有1000
億顆以上的恒星。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太陽與銀河系中心的距離約2.6萬光年。
圖1.6太陽系在做河系中的位置
(4)河外星系
在銀河系外,天文學家觀測到許許多多同銀河系類似的星系,統(tǒng)稱它們?yōu)楹油庑窍怠cy
河系和現(xiàn)階段所能觀測到的河外星系,統(tǒng)稱為可觀測宇宙。
(-)行星地球
1.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
在太陽系的八顆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更靠近太陽,有固體表面,體積較
小,稱為類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遠離太陽,主要由氣體構成,其中木星、
土星因體積巨大,稱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因與太陽相距很遠,稱為遠日行星。
2.八大行星運動特征:
(1)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轉軌道,幾乎在同一個平面上。
(2)同向性:八大行星的公轉方向相同(自西向東)。
(3)近圓性:各大行星公轉軌道都接近圓形,只有水星公轉軌道的偏心率稍大。
師:由此可以得出一一無論是從距日遠近、自身的體積,還是從公轉方式來看,地球都只是
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體現(xiàn)出了地球的普通性。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地球的特殊性。
3.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它是目前太陽系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
(1)地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條件穩(wěn)定而安全
①穩(wěn)定的太陽光照條件。
②安全的空間運行軌道,太陽系中大小天體各行其道,互不干擾。
(2)地球適宜的自身條件溫度、大氣、液態(tài)水
①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使地球表面有適于生命過程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溫度條件。
②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氣體聚集在地球的周圍,形成地球原始大氣
層,并逐漸演化成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③地球上有液態(tài)水,地球內部物質運動,促進了海洋的形成。
【板書】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是開學的第一節(jié)課,在這一節(jié)課不僅要學習相關的地理知識,還要掌握一些地理過
程中識圖方法、分析問題的方法,更是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地理和探測宇宙的興趣。
1.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闡述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包括太陽輻射對地琳的影響和太陽活動對
地球的景響。太陽輻射的概念、來源、波長等只作一般了解;太陽活動對地球影響是通過作
用氣候、地球電離層和茲場而發(fā)生的,主要包括磁暴、無線電短波通訊被干擾、極光和氣候
異常等。教材涉及太陽活動的概念、標志和周麒儒要明確,而太陽大氣分層及對應太陽活動
現(xiàn)象只作一般了解。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資料,歸納總結太陽輻射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進而培養(yǎng)學生獲取地理信息進
行分析、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能力。本節(jié)多次采用了統(tǒng)計圖表,應該引導學生掌握讀此類
圖表的方法和程序,并學會對圖像信息進行概括提取,其中要對18世紀以來太陽黑子數(shù)變化
統(tǒng)計圖(圖1.13b)的曲線進行趨勢化處理。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太陽對地球的影響的分析,引導學生感受事物之間的幾種相關關系,并樹立求真求
實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2.太陽大氣層的結構和太陽活動的類型,并分析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難點: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新課導入】
我國西藏阿里地區(qū)的岡底斯藏醫(yī)學院,海拔高,自然環(huán)境惡劣,地理位置偏遠,過去學
校的電力供應一直比較緊張,每天最多只能供電三小時,學生們早晚讀書受到很大影響。
2015年,學校建成太陽能光伏電站(圖1.11),實現(xiàn)了24小時不間斷供電。除了利用太陽能
發(fā)電,你知道太陽對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以及生產、生活還有哪些影響嗎?
圖1.11西藏岡底斯藏醫(yī)學院的太陽能光伏電站
【新課講解】
(一)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自主學習】請大家閱讀課本第8頁第9頁,回答下列問題:
1.太陽輻射的概念及波長范圍?
2.太陽能量的來源?
3.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概況
(1)實質:熾熱的氣體球。
(2)主要成分:氫和氫。
(3)表面溫度:約為6000_K。
2.太陽輻射
(1)概念:太陽源源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能量的現(xiàn)象。
(2)能量來源: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
太陽輻射中,波長040.76微米的可見光占50%,為最多部分,它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陽光。
(3)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讀圖分析】
圖1.12北半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的分布
(1)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能分布規(guī)律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2)全球年太陽輻射的最大值不是出現(xiàn)在赤道地區(qū),而是出現(xiàn)在回歸線附近的沙漠地區(qū)及青
藏高原地區(qū)。
影響因素緯度地勢天氣
極圈以內地區(qū)有極晝多陰雨天氣的地區(qū),
一般地勢高的高原
日照極夜現(xiàn)象,極圈以外日照時數(shù)少;多晴朗
日照時數(shù)多于地勢
時數(shù)地區(qū)夏季日照時數(shù)多天氣的地區(qū),日照時
低的盆地
于冬季數(shù)多
地勢高,大氣稀
緯度低,正午太陽高
太陽輻薄,透明度高,固晴天多,到達地面的
度角大,獲得的太陽
射強度體雜質、水汽少,太陽輻射多
輻射多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
射多
緯度、天氣、地勢、日照時間、大氣污染程度
(4)我國太陽年輻射總量的分布
【讀圖分析】
①我國太陽能資源的時空分布差異較明顯
②高值和低值中心都處在22°N?35°N之間,高值的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的中心在四川
盆地。
③30°N?40。N地區(qū),隨緯度的增高,太陽輻射能也增加;而40°N以北地區(qū),太陽輻射
能由東向西逐漸增加。
【思考】高值低值的原因
青藏高原能成為太陽輻射的高值中心的原因
(1)海拔高,空氣稀薄,空氣中含有的塵埃的量較少,晴天較多,日照時間較長;
(2)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為低值中心的原因:
(1)盆地形狀,水汽不易散發(fā),空氣中含水汽的量多;
(2)陰天,霧天較多,從而造成日照的時間短,日照強度弱,太陽能資源貧乏。
3.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
(1)直接為地球提供光、熱資源,維持地表溫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氣運動和生命活動的主
要動力。
(2)許多自然地理現(xiàn)象呈現(xiàn)緯度地帶的差異。
【讀圖分析】
圖1.12北半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的分布
圖1.13熱帶雨林和亞寒帶針葉林生物量的差異
1.到達大氣上界太陽輻射的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
2.熱帶雨林和亞寒帶針葉林生物量有什么差異?
3.問題(1)和(2)的結論有沒有相關性?
4.描述這兩個地區(qū)的自然景觀差異。
(3)為人類生產、生活活動提供能源,如煤、石油等。
煤、石油、天然氣是地質歷史時期積累下來的太陽輻射能。
水能和風能屬于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
太陽輻射是地球大氣運動(大氣水平運動即風)、水循環(huán)的主要能源,因此把水能、風能
屬于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
【思考】地熱能、核能、潮汐能屬于太陽能嗎?
(一)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的大氣層
太陽的大氣層,是人類能觀測到的太陽的部分,從里到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個圈
層(圖1.16)。
對流區(qū)
日珥輻射區(qū)
色球層
光球層-----------核心區(qū)
太陽蜜
黑子群
日冕
圖1.16太陽大氣層結構
①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可以延伸到幾個太陽半徑,甚至更遠。它的亮度僅為光球的百
萬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時或用特制的日冕儀才能用肉眼看見。
②光球是太陽大氣的最底層。它發(fā)出的可見光最強,是用肉眼可以觀測到的太陽表面。
③色球位于光球之外。由于色球發(fā)出的可見光總量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因此人們平??床?/p>
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時或者用特殊的望遠鏡才能看到。
2.太陽風
太陽大氣不斷釋放高速帶電粒子流,這種帶電粒子流被稱為太陽風(圖1.17)。正常情
況下,地球的磁場能夠阻擋太陽風,使地球免受太陽風的危害。
圖1.17吹向地球的太陽風
3.太陽活動
太陽大氣的變化稱為太陽活動。
太陽活動現(xiàn)象較多,主要有太陽黑子、太陽耀斑、日珥、日冕物質拋射等(圖1.18),
它們之間常有密切的聯(lián)系。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太陽耀
斑、日珥、日冕物質拋射等是劇烈的太陽活動現(xiàn)象。
圖L18太陽活動現(xiàn)象舉例,
①太陽黑子
太陽黑子是出現(xiàn)在光球層上的黑斑點。太陽黑子區(qū)城溫度比周圍低,因此顏色看上去深
一一些,人們發(fā)現(xiàn)太陽黑子數(shù)量具有周期性變化,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太陽黑子的變
化周期約為11年)。
②太陽耀斑
太陽耀斑是色球表面忽然出現(xiàn)的大而亮的斑塊。-個大的太陽耀斑在短期可以發(fā)出相當于10億
顆氫彈爆炸所產生的能量。長期的觀測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太陽耀斑和太陽黑子活動相關。
③日珥
日珥是在色球層上發(fā)生的一種劇烈太陽活動現(xiàn)象,噴射的氣體呈弧狀,像太陽的耳朵一
樣,由此得名。日全食時,可用肉眼觀測火紅的日珥。日珥爆發(fā)時會噴射大量帶電粒子。
④日冕
日冕物質拋射表現(xiàn)為日冕結構在幾分鐘至幾小時內發(fā)生明顯變化,向外拋射大量帶電粒
子。它使大范圍日冕受到擾動,破壞了太陽風的流動,是規(guī)模最大、程度最劇烈的太陽活動
現(xiàn)象。
4、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活動對地球有顯著的影響。當太陽活動增強時,太陽風變得強勁,會擾動地球的磁
場和大氣層,產生磁暴、極光等現(xiàn)象。當這種擾動足夠強烈時,還會對衛(wèi)星導航、空間通
信、電網(wǎng)、航空航天等人類活動產生災害性的影響(圖1.19)。
圖1.19太陽活動強烈時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黑子和耀斑增多時,發(fā)射的電磁波擾動地球上空的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
(2)太陽大氣拋出的高能帶電離子會擾亂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xiàn)象。
(3)太陽風形成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沖進兩極地區(qū)的高空大氣,產生“極光”現(xiàn)象。
(4)許多自然災害的發(fā)生也與太陽活動有關,如地震、水旱災害等。
【板書】
一、太陽輻射與地球
1.太陽的概況
2.太陽輻射的概念
3.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
4.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二、太陽活動與地球
1.太陽大氣的結構
2.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課后反思】
本節(jié)內容,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通過多種
途徑、運用多種手段收集相關的地理信息。例太陽活動是如何影響氣候、地球磁場、地面無線
短波通訊以及產生極光的條件及范圍。學生課前收集相關資料,教師在課堂歸納小結,效果可
能會更好。
1.3地球的歷史(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地質年代”和“界(代)”以及“化石”的概念及其劃分的依據(jù)。
2.能夠說出(寫出)地球在距今不同地質年代的年份、地球的基本面貌、地殼運動情況及古
生物情況。
(二)過程與方法
1.自主學習,主動探究。
2.讀圖分析,理解生物進化與環(huán)境演變。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人類活動對地理環(huán)境的作用,理解人類與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懂得人類與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的
必要性。
【重難點】
重點:
說出通過沉積巖地層和古生物化石構建地質年代表的過程與方法。
難點:
了解地質年代表的劃分依據(jù)和時間單位
【新課導入】
《侏羅紀公園》(JurassicPark)是一部1993年的科幻冒險電影,改編自邁克爾?克萊頓
于1990年發(fā)表的同名小說,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zhí)導,環(huán)球電影公司出品,山姆?尼爾、
勞拉?鄧恩、杰夫?高布倫主演。
影片主要講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學家利用凝結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體內的恐龍血
液提取出恐龍的遺傳基因,將已絕跡6500萬年的史前龐然大物復生,使整個努布拉島成為恐
龍的樂園,即”侏羅紀公園"。
恐龍是中生代時期(2.3億年前)的一類爬行動物,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
軀是大多數(shù)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地球的到底是如何演變至今呢?恐龍化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新課講解】
(一)化石和地質年代表
【教師活動】研究地球漫長演化歷史需要一種既能夠同地球一起演化發(fā)生,又有能夠包含當
時地理環(huán)境信息的實物。提問學生此種標志性地物是什么?進而講解地層的含義,說明判斷
地層形成的先后順序依據(jù)主要有兩種方式。
繪制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巖石形成的先后順序。巖石沉積序列從下到上由老到新,生物演化
序列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借助豐富的圖片內容和簡短的文字描
述講解不同地質歷史時期的典型生物類型。
【學生活動】回答相關問題:
L地層是研究地層演化歷史最重要的途徑,其中蘊含的生物化石、物質組成和巖石特性能夠
反映當時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
2.地層的特點:
(1)地層是具有時間順序的層狀巖石。
(2)具有明顯的層理結構
(3)先沉積的地層在下面,后沉積的地層在上面。
3.化石的特點:
(1)同一時代的地層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2)越古老的地層含有越低級、越簡單生物的化石。
(3)通過研究地層和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歷史和古地理環(huán)境。
【教師活動】教師展示國際年代地層表,提出思考若將地球46億年的歷史壓縮為一天24小
時,地球誕生于0點,你能算出圖中的時間分別對應一天中的什么時刻嗎?
【學生活動】學生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凌晨4點,海洋中產生了最初的生命一一藍藻;之后
整整一個白天都過得很漫長無聊,直到晚上21:14,多細胞動物爆發(fā)式地出現(xiàn),世界開始變
得豐富多彩起來;22:07分,肉鰭魚爬上了岸,最早的爬行動物出現(xiàn)了;23:00,恐龍出
現(xiàn);23:40,恐龍滅絕;23:58:40,也就是僅僅1分20秒之前,南方古猿開始直立行走;
24:00兩秒鐘之前,直立人學會了用火;人類什么時候學會了書寫,開始用文字傳承文明
呢?0.11秒之前。
【案例探究】為什么把寒武紀作為顯生宙的開始?
【學生活動】在寒武紀時期地球有大量的生物開始出現(xiàn),地球生命演化進入新的階段,而顯
生宙這個名字含有“在這個時期地球上有顯著的生物出現(xiàn)“的意思,因此把寒武紀作為顯生
宙的開始。在這之前的時期,由于地球上很少出現(xiàn)生物,因此又被稱為前寒武紀。
(二)地球的演化歷程
1.前寒武紀
(1)時間:前寒武紀是自地球誕生到距今5.41億年的這段時間,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
元古宙,約占地球歷史的90%。
(2)地球演化:大氣層、海洋和陸地慢慢形成。
(3)生物演化:在此期間,地球也從一個毫無生機的星球變成多種原始生命的家園。冥古宙
時期,只有一些有機質,沒有生命;太古宙時期,出現(xiàn)藍藻等原核生物;元古宙時期,藍藻
大爆發(fā),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細胞生物。
(4)礦產:前寒武紀是重要的成礦時期,大量的鐵、金、鍥、格等礦藏出現(xiàn)在這一時期的地
層中。
2.古生代
(1)時間:距今5.41億年—2.52億年
(2)地球演化:地殼運動劇烈,許多地方反復上升和下沉,海陸格局發(fā)生了多次大的變遷,
到了后期地球各塊大陸匯聚成一個整體,稱為聯(lián)合古陸。
(3)生物演化:
①早古生代是海洋無脊椎動物發(fā)展的時代。如三葉蟲、筆石、鸚鵡螺等。
②晚古生代是脊椎動物發(fā)展的時代。早期魚類大量繁衍。中期一些魚類逐漸進化成能適應陸
地環(huán)境的兩棲類。晚期,一些兩棲動物慢慢進化成更能適應干燥氣候的爬行動物,裸子植物
開始出現(xiàn)。蕨類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
(4)礦產:是地質歷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5)物種滅絕:古生代末期,發(fā)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種滅絕事件,幾乎95%的物種從
地球上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終。
3.中生代
(1)時間:距今2.52億年—6600萬年
(2)地球演化:板塊運動劇烈,聯(lián)合古陸在三疊紀晚期開始解體,各大陸向現(xiàn)在的位置漂
移。
(3)生物演化:這一時期爬行動物盛行,尤其是恐龍,在侏羅紀和白堊紀達到了大繁盛。中
后期,一些爬行動物進化出羽毛,開始向鳥類發(fā)展;小型哺乳動物出現(xiàn)。裸子植物在中生代
極度興盛,在陸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
(4)礦產:中生代也是主要的成煤期。
(5)物種滅絕:中生代末期發(fā)生了物種大滅絕事件,絕大多數(shù)物種從地球上消失。
4.新生代
(1)時間:距今6600萬年至今
(2)地球演化:聯(lián)合古陸在新生代最終解體,各大陸板塊漂移到現(xiàn)在的位置,形成了現(xiàn)代海
陸分布格局。如今地球上一些高大山脈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
(3)生物演化: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積擴大,哺乳動物快速發(fā)展,生物界逐漸
呈現(xiàn)現(xiàn)代面貌。第四紀出現(xiàn)了人類,這是生物發(fā)展史上的重大飛躍。
(4)第四紀時期,全球出現(xiàn)數(shù)次冷暖交替變化。目前,地球處于一個溫暖期。
歌謠記憶生物演化與滅絕
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進化環(huán)境變。
氧氣充盈天地間,削弱太陽紫外線。
生存環(huán)境得改變,生態(tài)環(huán)境趨完善。
環(huán)境震蕩有巨變,兩次生物遭劫難。
古生末期魚兩棲,中生末期恐龍完。
【板書】
一、化石和地質年代表
1.研究地球歷史的途徑
2.地層
(1)定義
(2)地層的特點
3.化石
4.地層和化石的關系
5.生物與環(huán)境
6.地質年代表
二、地球的演化歷史
1.前寒武紀
2.古生代
3.中生代
4.新生代
【課后反思】
梳理和回顧本課重點內容,布置課后學習任務,為本課第二課時的學習提前做好準備。
1.4地球的圈層結構(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地球的圈層構造,初步掌握地球內部圈層的組成和劃分依據(jù)(有關地震波的基本知
識、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情況及兩個主要的不連續(xù)面)。
2.掌握地殼、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線、厚度、物理性狀和物質組成等)。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讀地球內部地震波與地球內部圈層構造圖,了解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
2.運用比較法學習各內部和外部圈層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本質是通過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來的,而現(xiàn)象總是表現(xiàn)
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了解地球的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結構,并能概括出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2.利用“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示意圖”,初步掌握讀圖分析技能。
難點:
1.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與地球內部物質組成的關系。
2.地球的內部圈層。
【新課導入】
在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地心游記》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旅行,甚至穿過地心。但就當前實
際的科技水平來說,人類還無法實現(xiàn)“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鉆井深度為12千米,僅僅觸
及地球的“表皮”。那么人類通過什么方式認識地球的內部結構呢?地球的內部結構究竟是怎
樣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地球的圈層結構。
【過渡】地球的內部結構,人類無法直接觀察。目前科學家主要通過對地震波”的研究來了解
地球的內部結構。
【新課講解】
(-)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
推進(新知識傳授)
[教師精講]
(知識拓展)
【師】地球內部究竟是什么樣子?鉆探是了解地球內部情況的直接手段,最好把地球挖開來
看看。我國地處江蘇省東??h茄北村的亞洲第一井也就深5000多米,目前挖出來最深的井為
12000m,還不到地球半徑的1/500,礦山的采挖就更淺了,目前最深的礦井可達3000m。
目前的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載人宇宙飛船可以在外太空遨游,宇宙探測器甚至能飛出太陽
系,可謂上天有路。然而對于我們腳下6371km半徑的地球,卻至今還是入地無門。我們如
何得知地球內部可劃分為三大圈層呢?不妨借鑒一下夏季我們挑選西瓜的方法,為了能夠吃
到可口的西瓜,我們通常把西瓜托在手上,用另一只手敲打西瓜,靠聽這種敲打產生的震動
在西瓜內部傳播的聲音來判斷西瓜的生熟、質量的優(yōu)劣。我們也可以在地球內部制造某種震
動,通過分析這種震動在地球內部傳播的情況來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組成。我們知道,地
震常常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但對于科學工作者來說,地震波卻帶來了地球內部的信息。
那么什么是地震波?
【生】當?shù)卣鸢l(fā)生時,地下巖層受到強烈的沖擊會產生彈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
播。即地震波。
【師】很好。地震波可以分為哪兩類呢?
【生】有縱波(P波)、橫波(S波)之分。
(方法引導)
【師】那么縱波(P波)和橫波(S波)各有什么特性?(提示:地震波特性——速度、通
過介質)
【生】(看書討論回答)縱波:傳播速度快,可以通過固體、液體、氣體傳播。橫波:只能通
過固體傳播。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都隨著所通過物質的性質而變化。
【師】正確。為什么能用地震波探測地內結構?
【生】(討論回答)地球內部物質性質不均一,不同深度上性狀、組成不同。
[活動與探究]
探究課題:地震波的利用
探究內容:
(1)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
(2)推測地幔和地核的物質狀態(tài)可能是什么?
(3)我們還可以通過哪些渠道或方法獲取地球內部的信息?
探究辦法、過程:觀察、分析、推理、討論
探究結果:
(1)說明物質狀態(tài)可能發(fā)生了變化。
(2)地幔物質是固態(tài),地核物質狀態(tài)可能是液態(tài)。
(3)還可以從火山噴發(fā)出來的物質、鉆探得到的巖芯,來了解地球內部的信息。
【師】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規(guī)律是怎樣的?
(投影)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示意圖(先投影左半部分,待學生分析推
測后再投影右半部分進行對比)
【生】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規(guī)律:總的趨勢——速度隨深度遞增,但不均勻,有突變現(xiàn)
象。
【師】地震波在地下傳播速度會發(fā)生變化,而某些地區(qū)一定深度處,地震波有明顯的突變,
這種波速發(fā)生突變處的層面叫不連續(xù)面。請大家看投影“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
的劃分示意圖”(左半部分),找出地球內部兩個明顯的不連續(xù)面,填寫表格。
(疊加投影表格)不連續(xù)面的特征
【生】(觀察、討論、回答、填表)
(方法引導)
【師】(據(jù)學生回答逐個投影填充表格內容)
縱波、橫波傳播速
深度發(fā)現(xiàn)者發(fā)現(xiàn)時間
界面度
縱波、橫波傳播速莫霍洛
莫霍界面33km1909
度明顯增加維契奇
縱波速度明顯下
古登堡界面2900km古登堡1914
降,橫波消失
【師】兩個明顯的不連續(xù)面為什么會出現(xiàn)?
【生】不連續(xù)面上下的物質性狀發(fā)生了變化。
【師】根據(jù)兩個最主要的不連續(xù)面,地球內部可劃分為幾個圈層?
【生】三個圈層。(對比)
(投影)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示意圖
【師】很好。再看投影的右半部分,地球被分成哪幾個圈層?
【生】地殼、地幔、地核。
【師】(投影)地球的內部圈層示意圖
【生】(指認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地幔、地核)
【師】下面大家一起來研究這三個圈層。
(投影)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
【師】請看圖說出三個圈層的劃分依據(jù)、兩個最主要的界面、各圈層的范圍。
【生】地殼、地幔、地核的劃分依據(jù)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莫霍面以上是地殼,莫霍面和古
登堡面之間是地幔,古登堡面以下是地核。
【師】很好。根據(jù)地震波的傳播狀況,判斷地幔的形態(tài)是怎樣的?
(合作探究)
【生】(討論回答)固態(tài),因為橫波能通過。
【師】軟流層的位置和形態(tài)是怎樣的呢?
【生】(討論回答)軟流層在上地幔的上部,由于這層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蛻變生熱溫度高,
呈融熔狀態(tài)。
【師】答的很不錯。巖石圈與地殼有什么區(qū)別與關系?
【生】(討論回答)范圍和界面不同。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物質都由堅硬的巖石
組成。
【師】很好。根據(jù)地震波來分析,地核又分為外核與內核,外核形態(tài)是怎樣的?
【生】(討論回答)因為橫波不能通過,所以外核是液態(tài),溫度高于熔點。
【師】那內核的形態(tài)呢?
【生】(討論回答)固態(tài),因為地震波速度加快,隨深度增加壓力和密度都增大,其熔點升高
得比溫度升得快。
(知識拓展)
【師】剛才同學們作了細致的觀察和分析,回答得很正確。我們下面作一個全面的分析。地
殼:在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由巖石組成。大陸部分的平均厚度為33km,大洋地殼的平均
厚度為5?8km,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為17km。地殼最厚的地方在青藏高原。地殼又分為雙層
結構:上層是硅鋁層,下層是硅鎂層,在大陸地殼中,兩個層次都有;在大洋地殼中,硅鋁
層變薄甚至缺失。所以大洋地殼比較薄。
地幔:地幔的范圍是從莫霍面到古登堡面,它位于地殼與地核之間,是三大圈層中的中間
層,厚度為2800多千米。根據(jù)地震波的傳播狀況可把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地幔圈
占了地球大部分的質量。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個物質呈融熔狀態(tài)的軟流層,一般認為軟流
層是巖漿和地震的發(fā)源地。軟流層物質仍是巖石(主要是橄欖巖、榴輝巖等),為硅酸鹽類、
氧化物等。由于這層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蛻變生熱溫度高,巖石處于塑性狀態(tài),局部地區(qū)呈
融熔流動狀態(tài),猶如傾倒的漿糊。根據(jù)地震波變化情況推測,軟流層物質的物理性狀與上下
層物質都不同,并構成一個圈層,在地質構造學中稱軟流圈。軟流圈層厚度范圍并不是從莫
霍面算起,約在地下60?250km,它屬上地幔部分,但位置并不在地幔的頂部。因此,軟流
圈層與地殼之間(即與莫霍面之間)還有一層物質存在,即上地幔的頂部,也是巖石,并構
成了一個圈層,它和地殼共同組成了巖石圈。
巖石圈是指軟流層以上的部分,物質由巖石組成,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頂部。
地核:因為橫波不能通過外核,所以外核部分呈液態(tài),主要成分是鐵銀等重金屬元素,而液
態(tài)鐵的運動形成一個巨大的磁場。因為地震波速度在內核處加快,隨著深度增加,壓力和密
度都增大,其熔點升高得比溫度升得快,所以內核呈固態(tài)。
(投影)表格
內部圈層組成分層狀態(tài)地理意義
硅鋁層
地殼巖石固態(tài)
硅鎂層
富含鐵鎂的硅酸上地幔
地幔固態(tài)巖漿和地震
鹽類下地幔
鐵鍥等重金屬元外核液態(tài)
地核磁場
素內核固態(tài)
師:(小結)可以用半熟的雞蛋來形象直觀地記憶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和物質組成。蛋殼為地
殼;蛋白為地幔,由于是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漿代表軟流層中的巖漿;蛋殼與蛋白之間的膜
和地殼合起來就是巖石圈;蛋黃為地核。
我們了解了地球的內部圈層,我們再來學習地球的外部圈層。
(二)地球的外部圈層結構
【師】地球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一般用直接觀測和測量的方法進行研究。
首先看大氣圈有什么特點?
(投影)地球外部圈層示意圖
【生】物質組成——氣體和懸浮物。主要成分:氮和氧。
【師】很好。大氣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它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
切的上界,在2000?16000千米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巖石
中也會有少量空氣,它們也可認為是大氣圈的一個組成部分。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為氮、
氧、氤、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氣體。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幾乎全部的氣體集中
在離地面100千米的高度范圍內,其中75%的大氣又集中在地面至10千米高度左右的對流
層范圍內。
再來看水圈有什么特點?
【生】由地球表面水體構成,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氣水、生物水等。水
圈的水在不斷地循環(huán)運動之中。
【師】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澤、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個連續(xù)但不很規(guī)則的圈
層。從離地球數(shù)萬千米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氣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蓋地球大
部分的藍色海洋,它使地球成為一顆“藍色的行星”。如果整個地球沒有固體部分的起伏,那
么全球將被深達2600米的水層所均勻覆蓋。大氣圈和水圈相結合,組成地表的流體系統(tǒng)。
【師】生物圈有什么特點呢?
【生】是地球表層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的總稱。占有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巖石圈的上
部。
【師】很好。由于存在地球大氣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礦物,在地球上這個合適的溫度條件
下,形成了適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人們通常所說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體,包括植
物、動物和微生物。據(jù)估計,現(xiàn)有生存的植物約有40萬和J動物約有110多萬種,微生物至
少有10多萬種。據(jù)統(tǒng)計,在地質歷史上曾生存過的生物約有5億?10億種之多,然而,在
地球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絕大部分都已經滅絕了。現(xiàn)存的生物生活在巖石圈的上層部分、大
氣圈的下層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構成了地球上一個獨特的圈層,稱為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陽
系所有行星中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個獨特圈層。
小結:地球所有的外部圈層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甚至相互重疊的,在太陽和人類生活的
參與下,整個地球生機盎然;同時,它們起著保護地球的作用,可以減弱太陽和宇宙輻射對
地表的影響,減少宇宙中的隕石對地球表面的撞擊。外部各圈中的物質運動和循環(huán),是促使
地表物質和形態(tài)演變的重要動力。
【板書】
(-)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
1.地震波
(1)定義
(2)分類:橫波、縱波。
(3)特點:
(4)波速變化
2.不連續(xù)面
(1)定義
(2)莫霍界面
(3)古登堡界面
3.地球的內部圈層
(二)地球的外部圈層結構
1.大氣圈
2.水圈
3.生物圈
【課后反思】
本節(jié)內容主要講解了地球的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地球的內部圈層是難以直接觀測的圈層,
在教學設計上用用圖像解決學生疑點。利用縱波和橫波經過的圈層不同的波速變化,使學生了
解地球內部有三個圈層、兩個不連續(xù)界面、也掌握什么是巖石圈。對外部圈層運用了自然景觀
圖說明四大圈層的相互作用、相互聯(lián)系。
2.1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識記大氣的主要組成成分和大氣垂直分層的各層名稱
2.了解干潔空氣、水汽和塵埃在大氣中的作用
3.理解各層的氣溫變化、氣流運動、天氣狀況等主要特征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二、過程與
方法
1.通過閱讀“大氣組成”相關內容以及填寫表格。歸納大氣的組成成分及其作用2.通過閱讀“大
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分析大氣分層結構、各層氣溫變化、氣流運動方式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3.通過繪制大氣溫度垂直變化圖,充分理解大氣溫度變化的原因.同時鍛煉地理繪圖、讀圖能
力
三、情感志度價值觀
理解大氣的存在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尤其是對流層和平流層、電離層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樹立人類與環(huán)境相互協(xié)調、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的觀念和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大氣的組成成分及其與人類、生命有機體的聯(lián)系
2.大氣層的結構及其各層的特點
難點:
大氣的組成成分及其與人類、生命有機體的聯(lián)系
【新課導入】
(一)新課導入
電影《中國機長》中,四川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機在飛行過程中遇到險情,經歷了一番驚心動
魄之后飛機最終安全迫降,那么飛機在哪一個高度飛行最安全?大氣的分層又是如何的呢?
【新課講解】
(-)大氣的組成
地球大氣的形成及其大氣成分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地理演化過程,如今的大氣成分是地
球長期演化的結果,在短時期內不會有明顯的變化。
(自主學習)
閱讀課本28.29頁,說出大氣的組成成分以及這些物質組成與人類生產生的聯(lián)系。
容。
利氣0.93%
二班化碳0.038%(變動)
____________其他0.032%
氧氣21%
氯氣78%
圖2.2干清空氣成分的體積分數(shù)(25千米以下)
(圖片展示)干潔大氣的組成
(提問)什么是干潔空氣?干潔大氣包括了哪些成分?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干潔空氣的組成與比例。
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氮氣和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分別占78%和21%,兩者合占
99%,其他氣體僅占1%。
(提問)干潔大氣中各成分各有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省略
(圖片展示)干潔大氣中各成分及其功能示意圖
(教師總結補充)干潔大氣中各成分的作用
氮是地球上生物體的基本成分。
氧是人類和其他好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并參與有機物的燃燒、腐敗和分解過
程。
干潔空氣里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臭氧等,它們在大氣中的含量雖少,但是對自然環(huán)境和生命
活動具有重要作用。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還能對地面起著保溫作
用。
臭氧能強烈吸收太陽紫外線,臭氧層可以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不會受到過量的紫外線的傷害;
而傳統(tǒng)大氣到達地面的少量紫外線,又具有殺菌的作用。所以臭氧層被稱為“地球生命的保
護傘
(小結)干潔大氣中各成分的作用
成分作用
氮生命體的主要成分
氧生物呼吸、氧化劑
二氧化
光合作用、保溫作用
碳
臭氧吸收紫外線、保護生命
(圖片展示)大氣中的水汽
(提問)大氣中的水汽來自于哪里?有什么分布特點?大氣中的水汽有什么作用?
(圖片展示)海水蒸發(fā)和植物蒸騰
(教師講解)大氣中的水汽主要來自水面的蒸發(fā)和植物的蒸騰,集中分布在大氣層3千米高
度以下。
(圖片展示)湖泊、沙漠、大氣垂直方向上的水汽含量分布示意圖
(教師講解)大氣中的水汽含量,隨著時間、地點變化而不同。在水平方向,海洋上空高于
陸地上空,濕潤地區(qū)上空高于干旱地區(qū)上空;在垂直方向上,一般自地面向高空逐漸減少;
降水多的季節(jié)一般多于降水少的季節(jié)。
(圖片展示)云、霧、雨、雪
(講解)大氣中的水汽含量雖然很少,但卻對天氣變化影響很大。在大氣溫度變化的范圍
內,水汽是大氣中唯一可以發(fā)生相變的大氣成分。水汽可以發(fā)生固、液、氣三態(tài)的轉變,產
生云、霧、雨、雪等一系列天氣現(xiàn)象。
(提問)大氣中的固體雜質來自于哪里?有什么分布特點?大氣中的固體雜質有什么作用?
(圖片展示)大氣中漂浮的固體顆粒
(教師講解)大氣中懸浮著的各種固體雜質集中分布于大氣層底部。大氣中固體雜質含量隨
地點、時間、天氣條件而變化。通常,在近地面大氣中,陸地上多于海洋上,城市多于鄉(xiāng)
村,冬季多于夏季。
結合教材中二氧化碳體積分數(shù)變化圖,要求學生觀察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規(guī)律,并結合生活、
生產中的實例解釋其濃度上升的原因。從中歸納出人類活動會影響大氣成分,不合理的生
產、生活方式會排放大量污染,對生態(tài)系統(tǒng)和人類生態(tài)產生不利影響。
3
*10Z
380-
370-
60-
50-
3-
40-
30-
?20-
=310-
、00-
?3-
90項-
W3-
£-
n3o
M-
-
3-
-
2M
2
2
(自主探究)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快速升高,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面積的減
少,這樣會導致二氧化碳排放得多而吸收得少。在此過程中,明白人類活動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產
生危害,在發(fā)展經濟的同時要注意環(huán)境保護,選擇綠色生產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
(小結)
地球大氣是地球的防彈衣、遮陽傘、保溫被。在地理環(huán)境中作用
'一切生物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
'C02光合作用的原料、“溫室效應”
臭氧吸收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地球上的大氣圈
產產X%產"%;
?防彈衣,?彳遮陽傘’■保溫被,
大氣的組成在空間中不是均質的,在時間維度上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人類活動會對大氣組成
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由于發(fā)現(xiàn)大氣組成在空間分布上是不均的,人類在生產生活中也會針對這一特點善加利用。
(圖片展示)表格:長跑項目世界紀錄保持者及其國籍
(提問)你知道為什么在奧運賽場上,中長跑運動的佼佼者往往是來自于非洲埃塞俄比亞或
肯尼亞的選手嗎?
(學生活動)課本P.30根據(jù)非洲地形圖、中國地圖和相關表格回答問題:
1.在非洲地形圖上,找出埃塞俄比亞、肯尼亞這兩個國家,歸納它們共同的地形特點。推測
這兩個國家中長跑運動員成績優(yōu)異的原因。
2.在中國地圖上找到表2.1所列的高原訓練基地的位置。
3.參照表2.2請同學們推測為什么運動員在更高海拔訓練反而效果不好?
過渡:大氣的濕度、密度和運動狀況在垂直方向上是不均勻的,人們依據(jù)溫度、密度和大氣
運動狀況,將大氣自下而上依次劃分為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
(二)大氣的垂直分層
思考: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馬扎羅山,地處赤道附近,山頂卻終年積雪,這是為什么?
氣溫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遞減,乞力馬扎羅山海拔高(接近6000米),因此,山頂氣溫很
低,終年積雪。
大氣的質量雖然只相當于地球質量的百萬分之一,卻分布在地球外圍2000?3000千米的大
氣層中,在這厚厚的大氣層中,氣溫隨高度的增加是不是一直遞減呢?
讀圖2-1”大氣的垂直分層”圖,并閱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地球大氣共分哪幾層?
2.在不同緯度,對流層高度是否一樣?為什么?
3.對流層和平流層的氣溫如何隨高度而變化?原因是什么?
4.對流層和平流層中,大氣運動的特點是什么?
5.對流層和平流層大氣與人類有何關系?
6.為什么說平流層是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天然屏障?
每組代表講述一個問題。
教師小結:1.地球大氣自下至上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高
層
大
氣
50
對
意
0
E2.1大氣的垂直分層
對流層高度不一樣。
這是因為:低緯地區(qū),地面受熱多,對流活動旺盛,因此,對流層的高度高;而高緯地區(qū),
地面受熱較少,對流活動較弱,所以,對流層的高度低;中緯地區(qū)則適中。
3.對流層氣溫隨高度升高遞減;平流層氣溫隨高度升高遞增。
這是因為兩層的熱源有所不同。對流層大氣的熱量絕大部分直接來自地面,因此,離地面越
高的大氣,受熱越少,氣溫越低,氣溫垂直遞減率為06C/100米;而平流層大氣中,由于
含有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使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4.在對流層中,由于空氣上冷下暖,使得熱的地方氣溫高,空氣密度小,容易產生空氣的上
升運動,冷的地方因有空氣流向熱的地方,從而產生下沉運動,這樣就形成了大氣的對流運
動,所以,對流層是以對流運動為主;而平流層上熱下冷,大氣穩(wěn)定,不易形成對流,因此
以水平運動為主。
5.由于對流層大氣最靠近地面,幾乎集中了全部的水汽和雜質,在大氣對流過程中,容易形
成云、雨、雪等天氣現(xiàn)象,因此,對流層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與人類的關系最為密切;而平
流層以水平運動為主,且水汽和雜質極少,故云、雨現(xiàn)象近于絕跡,天氣晴朗,有利于高空
飛行。
6.地球外80一—500千米的大氣層,有若干電離層。電離層大氣處于高度電離狀態(tài),它們就
像一面反射無線電波的鏡子,使電波在地面和電離層之間多次反射,從而實現(xiàn)了遠距離無線
電通信。
列表歸納:
大,分居匚二工三
,■的?直變化空動婚點
手疏屋頂至電重屋龍反射天
后土生g度小,氣壓小
3000-3000T*1MM
HiUJXS50?
爭st??充度*碎考0tl水平運動力主利于本空飛行
55千米
M:17~18千
天,無豪
對謔屋
?W.,~S電數(shù)WTX而鼻《5
★總結:人們是這樣比喻地球上的大氣的:
(1)大氣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2)大氣是地球的空調器;
(3)大氣是地球生命呼吸所需氧氣的源泉;
(4)大氣是風云變幻的大舞臺。
可見,大氣對自然環(huán)境和人類有著重要的影響;大氣的垂直分層則是地球大氣的主要特征,
其中,對流層是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層次;目前,由于人類活動造成的大氣污染對大氣的成
分影響越來越明顯,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
【板書】
生物體的基本元素
-%
、氧:維持生命的必備物質
的
大氣
J成: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i
的組
如臭氧:保護生命
成和
U用
L
垂直水汽與雜質:天氣變化
分層
'分層依據(jù):溫度、密度、運動狀況
垂直各層特點: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
.分層加而遞減;平流層氣溫隨高度而增
高;高層大氣氣壓很低,密度很小
對人類的影響:對流層天氣變化
最顯著;平流層航空飛行;高層
I大氣無線電通信
【課后反思】
通過大氣組成及垂直分層的學習,樹立學生保護大氣環(huán)境的意識,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
同時通過講清細節(jié),為后面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針對不同的班型和學情,本節(jié)知識可有不同
程度的拓展,從而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2.2大氣受熱過程和大氣運動(教案)
【教學目標】
1.明確大氣的熱量來源,即導致大氣運動的能量來源,使學生能運用圖示說明大氣的受熱過
程。
2.能闡述大氣溫室效應及其作用、大氣熱力環(huán)流等基本原理。
3.理解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能運用圖示解釋風的形成,培
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并且能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討使學生理解"太陽暖地面、地面暖大氣、大氣還地面”的原理。
2.利用圖表分析歸納“溫室效應”。
3.通過實驗活動理解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
4.理論聯(lián)系實際,促進對“風的形成”的理解,學會在等壓線圖上判斷某一地的風向。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增強大氣環(huán)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
2.分析熱力環(huán)流形成的過程與方法。
3.近地面風向確定方法。
難點:
1.大氣受熱過程。
2.熱力環(huán)流。
3.地轉偏向力對大氣運動方向的影響。
【新課導入】
教師活動:結合《臺海使搓錄》中關于臺灣和福建兩地早晚風向差異,繪制示意圖演示“內地
之風,早西晚東;惟臺地早東風,午西風……四時皆然引導學生繪制早晚海峽兩地的風向
差異,提問學生為什么臺灣海峽兩岸風向的日變化相反呢?追問學生這里的風是怎么形成
的?
學生活動:繪制臺地與內陸風向示意圖,思考并回答風向產生差異的原因主要在于海陸之間
受熱狀況不一樣導致氣壓產生差異,白天海洋升溫慢,氣壓高,風從海洋吹向兩側陸地,夜
晚海洋降溫慢,氣壓低,風從兩岸吹向海峽。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繪圖能力,提高課堂參與程度,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興趣。
【新課講解】
(一)大氣的受熱過程
【過渡】大氣中的一切物理過程都伴隨著能量的轉換。太陽輻射是地球大氣最重要的能量來
源。那么太陽炙烤著大地,是不是一定也把大氣給我們烤熱了呢?其實則不然。請同學們閱
讀課本34頁的內容,說說大氣的受熱過程有哪幾個環(huán)節(jié)?
【學生回答】1、太陽輻射過大氣層。
2、太陽輻射到達地表。
3、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增溫的同時,再把熱量傳給大氣。
【分析】“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是地球的能量源泉,然而從前面的內容來看,似乎并不是
太陽輻射直接讓大氣受熱的,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那么我們首先來研究一下,太陽輻射
在穿過大氣層時,大氣對太陽輻射做了什么手腳呢?
大家一起看課件播放的圖片。
大壽分太加枯射屹落透
過大114Ml地面.使地
面增溫地面做a熱.畀以長
我輻射的給人向大毛
傳遞熱量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陽輻射,要穿過厚厚的大氣才能到達地球表面。太陽輻射在傳播過程
中,小部分被大氣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達地球表面。
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被地面吸收和反射。地面因吸收太陽輻射而增溫,同時又以
長波輻射”的形式把熱量傳遞給近地面大氣。近地面大氣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以后,又以對流、
傳導等方式層層向上傳遞能量。
【過渡】太陽輻射在穿過厚厚的大氣層時,要經過大氣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三種削弱作用之
后,才能到達地表。那么每一種削弱作用又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結合生活中的實例,來逐
一的研究它們。
從大氣的受熱過程看,大氣對太陽短波輻射吸收較少,太陽短波輻射能夠透過大氣到達地
面;大氣對地面長波輻射吸收較多,絕大部分地面長波輻射被大氣截留。所以,地面長波輻射
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的熱源,對流層大氣的熱量主要也是來源于此。
(二)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物體溫度越高,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反之越長。地面吸收太陽輻射,溫度增
高,同時又把熱量向外輻射,但它比太陽溫度低得多,所以地面輻射的波長比太陽輻射要長
得多,能量主要集中在紅外線部分。因此,相對于太陽短波輻射來說,地面輻射為長波輻
射。
地面福射的長波輻射經過大氣時,幾乎全部被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在對流層
中)吸收,從而使大氣溫度升高。所以,地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仁愛版初中英語單詞表
- 高一化學教案:第二單元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
- 2024高中地理第1章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第3節(jié)第2課時南方與北方西部大開發(fā)學案湘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語文第2單元孟子蚜第4課樂民之樂憂民之憂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蚜
- 2024高中語文第六單元文無定格貴在鮮活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訓練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 2024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三講硫及其化合物規(guī)范演練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方案專題四世界政治制度的演變與發(fā)展第12講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教學案+練習人民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二部分人文地理-重在運用第四章工業(yè)地域的形成與發(fā)展第23講工業(yè)地域的形成與工業(yè)區(qū)學案新人教版
- 小學2024-2025年第二學期小學科學教學計劃
- 鋼結構廠房施工準備
- GB/T 304.2-2015關節(jié)軸承代號方法
- GA/T 537-2005母線干線系統(tǒng)(母線槽)阻燃、防火、耐火性能的試驗方法
- 錄用通知書郵件
- 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課件
-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軸對稱圖形練習題
- 【自考練習題】大連交通大學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真題匯總(附答案解析)
- 布袋除塵器分部分項驗收記錄表完整
- 公路工程質量鑒定辦法
- 水果購銷合同模板(精選5篇)
- 板框壓濾機方案具體方案模板
- 鉆探工程編錄方法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