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超級全能生生物高三上期末統(tǒng)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超級全能生生物高三上期末統(tǒng)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超級全能生生物高三上期末統(tǒng)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超級全能生生物高三上期末統(tǒng)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超級全能生生物高三上期末統(tǒng)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超級全能生生物高三上期末統(tǒng)考試題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jiān)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如圖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下列有關敘述與圖示不相符的是()A.X表示氧氣濃度,Y表示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B.X表示精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Y表示細胞內染色體組的數(shù)量C.X表示人體肝臟細胞分化的過程,Y表示細胞核內DNA的數(shù)量變化D.X表示數(shù)量呈“J“型增長的種群所經(jīng)歷的時間,Y表示種群數(shù)量的增長率2.二倍體百合(2n=24)形成配子過程中的細胞圖像如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圖②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B.圖③中,同源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交叉互換C.圖⑤中,移向兩極的基因組成有可能不相同D.上述細胞分裂圖像按進行時序排序為①→③→⑤→②→④3.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減數(shù)分裂聯(lián)會時期的交叉互換實現(xiàn)了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的重組B.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但男性群體中色盲的基因頻率等于女性群體C.由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有時可以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進而確診D.生物經(jīng)過長期的自然選擇,一種基因的頻率可能降為零4.下列有關細胞中化合物的敘述,錯誤的是()A.淀粉和纖維素雖然功能不同,但基本組成單位均為葡萄糖B.蛋白質是由氨基酸連接成的多聚體C.膽固醇參與人體血液中脂質的運輸D.水是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但不直接參與代謝過程5.下列有關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A.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處理二倍體番茄幼苗,可得到無子番茄B.用一定濃度的乙烯利處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C.用一定濃度的赤霉素處理生長期的蘆葦,可增加纖維長度D.用一定濃度的脫落酸處理馬鈴薯塊莖,可延長其休眠時間以利于儲存6.在噬菌體侵染白喉棒狀桿菌并增殖的過程中,需要借助細胞器完成的步驟是A.噬菌體特異性吸附在細菌細胞上 B.噬菌體遺傳物質整合到細菌DNA上C.噬菌體DNA在細菌細胞中轉錄 D.噬菌體的蛋白質在細菌細胞中合成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水楊酸(SA)是一種植物內源激素,可緩解植物在高鹽環(huán)境受到的傷害。請回答:(1)SA不直接參與細胞代謝,而是給細胞傳達一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者用不同濃度的SA浸泡小麥種子來研究高鹽環(huán)境下SA的濃度對種子萌發(fā)率和幼苗莖長度的影響,初步研究結果如下圖所示。(注:NaCl溶液濃度為100mmol/L,SA的濃度單位是mmol/L)①本實驗需要設置兩個不同的對照組,對照組小麥種子的處理是:一組為________處理、另一組為________處理。②本實驗是預實驗,其作用是為進一步實驗摸索條件,也可以檢驗實驗設計的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以免由于設計不周,盲目開展實驗而造成浪費。(3)下圖表示不同處理下種子中淀粉酶活性的相對值和種子吸水能力指數(shù)。據(jù)圖推測SA增強種子耐鹽性的機制是可顯著提高________的活性,促進________水解,使溶質微粒數(shù)________,從而使種子細胞的滲透壓升高,種子吸水能力增強。8.(10分)蘋果酒風味清爽,且具有保健養(yǎng)生的功效。用新鮮蘋果榨取果汁并制作果酒的簡要流程如下:(1)過程②分離酵母菌應采用________(選擇/鑒別)培養(yǎng)基,配制好的培養(yǎng)基滅菌方法為________。擴大培養(yǎng)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過程③獲得固定化酵母細胞常采用________法,選擇此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如果反應物是大分子,應采用________技術。(3)工業(yè)生產(chǎn)中,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的實驗步驟是:酵母細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鈉溶液→海藻酸鈉溶液與酵母細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細胞。Ⅰ:影響實驗成敗的關鍵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該實驗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為達到防治目的,科研人員通過轉基因技術培育出了抗稻瘟病水稻品種?;卮鹣铝袉栴}:(1)通過RT-PCR技術以抗稻瘟病基因的RNA為模板擴增出cDNA。在PCR過程中,兩個引物是_____酶的結合位點;用cDNA單鏈與該抗性水稻植株的單鏈DNA進行分子雜交,可能出現(xiàn)游離的單鏈區(qū),其原因是_____。(2)利用RT-PCR技術擴增基因時,設計兩種引物的堿基序列的主要依據(jù)是_____,為了便于擴增后的X基因與質粒連接,常在兩條引物上設計加入不同的限制酶酶切位點,主要目的是_____。(3)基因工程中,將重組質粒導入植物細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導入動物受精卵采用的方法是_____。(4)若要檢測抗稻瘟病基因是否翻譯出相應蛋白質,可采用的分子水平的檢測方法是_____。10.(10分)在玻璃溫室中,研究小組分別用三種單色光對某種綠葉蔬菜進行補充光源(補光)試驗,結果如圖所示。補光的光強度為150μmol·m-2·s一1,補光時間為上午7:00—10:00,溫度適宜,請回答下列問題:(1)某同學通過對實驗結果分析得出只要對溫室中植物進行補光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結論,該結論正確嗎?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光飽和點是光合速率達到最大值時所需的最低光照強度。若680nm補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則光飽和點將_______(填“上升”“不變”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若450nm補光組在9:00時突然停止補光瞬間,C3化合物的含量會_______(填“減少”“不變”或“增加”)。680nm補光組在10:00時若要增加光合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某農(nóng)場生態(tài)系統(tǒng)主要包括甲~戊5個生物種群(不含分解者),每個種群的生物都只占有一個營養(yǎng)級,且這5個種群共有4個營養(yǎng)級,其能量值如下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種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3kJ·m-2)4050023512(1)根據(jù)以上信息,繪出該農(nóng)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由這5個種群生物構成的食物鏈(食物網(wǎng))________。(2)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在第二和第三營養(yǎng)級之間的傳遞效率是________。若人類大量捕殺丙,則甲種群的數(shù)量變化趨勢是________。(3)流經(jīng)該農(nóng)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部分來自生產(chǎn)者固定的________,無機環(huán)境中的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進入生物群落。該農(nóng)場生態(tài)系統(tǒng)容易遭遇病蟲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B【解析】

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fā)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chǎn)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細胞分化的實質: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據(jù)圖分析,圖中曲線表示隨著自變量X的增大,因變量Y始終保持OA值不變?!驹斀狻緼、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吸收葡萄糖是協(xié)助擴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與氧氣濃度無關,與題意相符,A正確;B、精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中,不同時期細胞內染色體組數(shù)是不同的,B錯誤;C、肝臟細胞分化的過程是基因選擇性表達過程,細胞核中的DNA數(shù)量是不變的,與題意所示曲線相符,C正確;D、“J”型增長的種群其增長率是固定不變的,D正確。故選B。2、B【解析】

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行為變化:(1)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形成兩個子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①前期:與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相似,染色體首先是散亂地分布于細胞之中。而后再次聚集,形成紡錘體;②中期: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到細胞中央赤道板上。注意此時已經(jīng)不存在同源染色體了;③后期: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離,兩條姊妹染色單體也隨之分開,成為兩條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這兩條染色體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④末期:重現(xiàn)核膜、核仁,到達兩極的染色體,分別進入兩個子細胞。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與初級精母細胞相比減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結束?!驹斀狻緼、圖②所示細胞正在發(fā)生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確;B、圖③所示細胞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時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并且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fā)生交叉互換,不是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交叉互換,B錯誤;C、圖⑤所示細胞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上有相同基因,也有等位基因,所以移向兩極的基因組成可能不同,C正確;D、圖為二倍體百合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的圖,①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②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末期,⑤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分裂圖像按進行時序排序為①→③→⑤→②→④,D正確。故選B。3、A【解析】

1、基因重組有自由組合和交叉互換兩類.前者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后者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四分體(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2、色盲是X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病。3、基因突變是由于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導致DNA分子結構發(fā)生改變?!驹斀狻緼、減數(shù)分裂聯(lián)會時期的交叉互換實現(xiàn)了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組,A錯誤;B、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原因是伴X隱性遺傳方式,但人群中男性群體中色盲的基因頻率與女性群體中色盲的基因頻率相當,B正確;C、鐮刀形貧血癥是基因突變引發(fā)的疾病,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紅細胞的形態(tài)進行確診,C正確;D、生物經(jīng)過長期的自然選擇,不斷淘汰部分基因,所以可能使某種基因的頻率降為零,D正確。故選A。4、D【解析】

組成多糖的單體是葡萄糖,組成蛋白質的單體是氨基酸,組成核酸的單體是核苷酸。水在細胞內以自由水與結合水的形式存在,結合水是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自由水是細胞內良好的溶劑,許多化學反應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進行,自由水是化學反應的介質,自由水還參與細胞內的化學反應,自由水的自由流動,對于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代謝廢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越高,細胞新陳代謝越旺盛。【詳解】A、淀粉是植物細胞中的主要儲能物質,纖維素是構成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淀粉和纖維素都是多糖,其基本組成單位均為葡萄糖,A正確;B、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蛋白質是由氨基酸連接成的多聚體,B正確;C、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C正確;D、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水是細胞內許多化學反應的反應物或產(chǎn)物,如有氧呼吸第二階段需要水的參與,第三階段有水的生成,D錯誤。故選D。5、A【解析】

赤霉素的作用是促進生長,解除休眠。生長素的作用是促進細胞生長,促進枝條生根,促進果實發(fā)育等。脫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細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進細胞分裂和組織分化?!驹斀狻緼、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處理去掉雄蕊的二倍體番茄子房,套袋處理,可得到二倍體無子番茄,A錯誤;B、乙烯可以促進果實的成熟,B正確;C、赤霉素抗原刺激植物莖稈的伸長,赤霉素處理生長期的蘆葦,可增加蘆葦?shù)睦w維長度以提升蘆葦品質,C正確;D、脫落酸可以抑制種子以及塊根塊莖等的萌發(fā),可以延長休眠,D正確。故選A。6、D【解析】

1、噬菌體是病毒,專門寄生于細菌內,一般含有兩部分: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DNA。2、噬菌體侵染細菌并增殖的過程:吸附→注入核酸→合成蛋白質和核酸→裝配→釋放。【詳解】A、噬菌體特異性吸附在細菌細胞上,需要借助噬菌體的尾部,不需要借助細胞器,A錯誤;B、噬菌體遺傳物質整合到細菌DNA上,屬于基因重組,不需要借助細胞器,B錯誤;C、噬菌體DNA在細菌細胞中轉錄,需要RNA聚合酶,不需要借助細胞器,C錯誤;D、噬菌體的蛋白質在細菌細胞中合成,需要借助細菌的核糖體,D正確。故選D。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調節(jié)代謝的信息等量蒸餾水等量100mmol/LNaCl溶液科學可行β淀粉酶淀粉增多【解析】

1、SA是一種植物激素,是對種子萌發(fā)、細胞生長等生命活動起調節(jié)作用的信息分子。2、分析圖1可知,與蒸餾水處理組相比,高鹽溶液處理組的α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均下降,但SA處理后β淀粉酶活性顯著升高,說明SA處理可以明顯的緩解高鹽溶液處理下造成的β淀粉酶活性降低的現(xiàn)象。分析圖2可知,與蒸餾水處理組相比,高鹽溶液處理組的種子吸水指數(shù)下降,但SA處理后可緩解高鹽溶液造成的種子吸水指數(shù)下降的現(xiàn)象?!驹斀狻浚?)水楊酸(SA)是一種植物內源激素,激素不直接參與細胞代謝,而是給細胞傳達一種調節(jié)代謝的信息。(2)①本實驗是研究高鹽環(huán)境下SA的濃度對種子萌發(fā)率和幼苗莖長度的影響,對照組應為不用高鹽溶液和SA處理的組和只用高鹽溶液處理的組,所以對照組小麥種子的處理是:一組為等量蒸餾水處理、另一組為等量100mmol/L的NaCl溶液處理。②做預實驗的目的是為進一步的實驗摸索條件,也可以檢驗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設計不周,盲目開展實驗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3)比較NaCl+SA處理組和NaCl處理組的柱形圖可知,兩種條件下α淀粉酶的活性變化不大,而SA處理組的β淀粉酶的活性顯著升高,所以推測SA增強種子耐鹽性的機制是可顯著提高β淀粉酶的活性,促進淀粉的水解,使溶質微粒數(shù)增加,從而使種子細胞的滲透壓升高,種子吸水能力增強?!军c睛】本題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預實驗的目的和實驗設計分析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實驗以及實驗設計能力。考生要能夠通過實驗分析確定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由于無關變量會影響實驗的結果,因此應保持相同且適宜。8、選擇高壓蒸汽滅菌增加目的菌(酵母菌)的濃度包埋法細胞體積較大,難以被吸附或結合固定化酶技術配制海藻酸鈉溶液使膠體聚沉【解析】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技術是利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酶或細胞固定在一定空間內的技術。包括包埋法、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優(yōu)點是使酶既能與反應物接觸,又能與產(chǎn)物分離,還可以被反復利用。固定化細胞優(yōu)點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驹斀狻浚?)過程②分離酵母菌應使用選擇培養(yǎng)基,保證從眾多的菌體中選擇出酵母菌,配制好的培養(yǎng)基通常用高壓蒸汽滅菌法滅菌。通過擴大培養(yǎng)可以使目的菌的數(shù)量增多,這里是為了增加酵母菌的數(shù)量。(2)過程③獲得固定化酵母細胞常采用包埋法,如果希望反復使用這些固定化酵母細胞,一定要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選擇此方法的原因是細胞體積較大,難以被吸附或結合。如果反應物是大分子物質可以使用化學方法結合的酶使酶既能與反應物接觸,又能與產(chǎn)物分離,即一般采用固定化酶技術。(3)固定化酵母細胞的實驗步驟是:酵母細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鈉溶液→海藻酸鈉溶液與酵母細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細胞,其中配制海藻酸鈉溶液是影響實驗成敗的關鍵步驟,該實驗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使膠體聚沉,從而形成凝膠珠?!军c睛】本題考查了無菌技術和固定化酶技術。熟知相關內容是解答本題的關鍵,把握實驗步驟中的關鍵點時解答本題的另一關鍵!9、熱穩(wěn)定DNA聚合DNA分子含有內含子非編碼區(qū)等序列,mRNA分子中沒有相應互補的堿基序列X基因兩端的部分脫氧核苷酸序列使X基因能定向插入表達載體,減少自連農(nóng)桿菌轉化法顯微注射法抗原-抗體雜交【解析】

1、有關PCR技術的相關知識:(1)概念:PCR全稱為聚合酶鏈式反應,是一項在生物體外復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術。(2)原理:DNA復制。(3)前提條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對引物。(4)過程:①高溫變性:DNA解旋過程;②低溫復性:引物結合到互補鏈DNA上;③中溫延伸:合成子鏈。PCR擴增中雙鏈DNA解開不需要解旋酶,高溫條件下氫鍵可自動解開。2、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1)目的基因的獲取:方法有從基因文庫中獲取、利用PCR技術擴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根據(jù)受體細胞不同,導入的方法也不一樣。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的方法有農(nóng)桿菌轉化法、基因槍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的方法是感受態(tài)細胞法。(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分子水平上的檢測:①檢測轉基因生物染色體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雜交技術;②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分子雜交技術;③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抗原-抗體雜交技術。個體水平上的鑒定:抗蟲鑒定、抗病鑒定、活性鑒定等?!驹斀狻浚?)在PCR過程中,兩個引物是熱穩(wěn)定DNA聚合酶的結合位點;用cDNA單鏈與該抗性水稻植株的單鏈DNA進行分子雜交,由于DNA分子含有內含子、非編碼區(qū)等序列,mRNA分子中沒有相應互補的堿基序列,因此逆轉錄形成的cDNA中缺少該序列,所以出現(xiàn)游離的單鏈區(qū)。(2)用PCR技術擴增X基因時,設計兩種引物的堿基序列的主要依據(jù)是X基因兩端的部分脫氧核苷酸序列,為了便于擴增后的X基因與質粒連接,常在兩條引物上設計加入不同的限制酶酶切位點,主要目的是使X基因能定向插入表達載體,減少酶切產(chǎn)物自身環(huán)化。(3)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農(nóng)桿菌轉化法,農(nóng)桿菌能在自然條件下感染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將質粒上的T-DNA轉移到受體細胞。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常用顯微注射法,這也是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4)若要檢測抗稻瘟病基因是否翻譯出相應蛋白質,分子水平上可采用抗原-抗體雜交法進行檢測?!军c睛】本題考查基因工程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驟,掌握各操作步驟中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問題,識記PCR技術的原理和過程,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10、不正確給植株補充580nm光源與白光對照組相比,該植株的CO2吸收速率降低上升因為光合色素增加,植物吸收、傳遞轉換光能增多,所以可以利用更大的光照強度增加提高CO2濃度(開棚通風等提高CO2濃度的措施都可以)【解析】

據(jù)圖分析:與對照組相比,給植株補充580nm光源時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降低,說明此光源對該植株的生長有抑制作用,給植株補充450nm和680nm光源時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升高,說明此光源對該植株的生長有促進作用。本題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圖表分析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該實驗為補光實驗,上午7:00?10:00自然光照逐漸增強,植物利用的光為自然光和所補的光。【詳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