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底攪拌復合地基混凝土灌注樁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擴底攪拌復合地基混凝土灌注樁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擴底攪拌復合地基混凝土灌注樁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擴底攪拌復合地基混凝土灌注樁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擴底攪拌復合地基混凝土灌注樁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23/T1437—XXXX

擴底攪拌復合地基混凝土灌注樁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擴底攪拌復合地基混凝土灌注樁技術規(guī)程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設計規(guī)定、基樁構造、

樁基計算、擴底攪拌混凝土灌注樁和后注漿施工、擴底攪拌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后注漿施工、樁基工程

質(zhì)量檢查及驗收。

本文件適用于規(guī)范擴底攪拌混凝土樁的設計施工。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nèi)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175通用硅酸鹽水泥

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8076混凝土外加劑

GB/T13476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

GB/T50046工業(yè)建筑防腐蝕設計標準(附條文說明)

GB55002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guī)范(附條文說明)

GB55003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通用規(guī)范(附起草說明)

GB55006鋼結構通用規(guī)范(附起草說明)

GB55008混凝土結構通用規(guī)范(附起草說明)

GB55017工程勘察通用規(guī)范(附起草說明)

JC/T888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薄壁管樁

JG/T197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方樁

JTS151水運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附條文說明)

DB23721黑龍江省建筑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標準通風與空調(diào)工程

DB23/T90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程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擴底攪拌混凝土樁Concretepilewithunderreamedmixed

擴底攪拌混凝土樁是在鉆(挖)完成的樁孔中通過安裝在鉆具底部的擴底攪拌設備,在樁底部注入

水泥漿,邊切削邊攪拌形成大于樁身直徑的擴底攪拌體后,灌注混凝土和放入鋼筋籠或插入混凝土預制

樁、預應力空心樁形成的樁基礎。

1

DB23/T1437—XXXX

4基本設計規(guī)定

4.1一般規(guī)定

4.1.1樁基礎應按下列兩類極限狀態(tài)設計:

a)承載力極限狀態(tài):樁基達到最大承載能力、整體失穩(wěn)或發(fā)生不適于繼續(xù)承載的變形;

b)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樁基達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規(guī)定的變形限值或達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項限值。

4.1.2根據(jù)建筑規(guī)模、功能特征、對差異變形的適應性、場地地基和建筑物體形的復雜性以及由于樁

基問題可能造成建筑破壞或影響正常使用的程度,樁基設計等級的確定應符合表1規(guī)定。

表1建筑樁基設計等級

設計等級建筑類型

a)重要的建筑;

b)30層以上或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

c)體形復雜且層數(shù)相差超過10層的高低層(含純地下室)連體建筑;

甲級

d)20層以上框架—核心筒結構及其他對差異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e)場地和地基條件復雜的7層以上的一般建筑及坡地、岸邊建筑;

f)對相鄰既有工程影響較大的建筑

乙級除甲級、丙級以外的建筑

丙級場地和地基條件簡單、荷載分布均勻的7層及7層以下的一般建筑

4.1.3樁基應根據(jù)具體條件分別進行下列承載能力計算和穩(wěn)定性驗算:

a)應根據(jù)樁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別進行樁基的豎向承載力計算和水平承載力計算;

b)應對樁身和承臺結構承載力進行計算;對于樁側土不排水抗剪強度小于10kPa且長徑比大于50

的樁,應進行樁身壓屈驗算;對于混凝土預制樁應按吊裝、運輸和錘擊或試壓作用進行樁身承

載力驗算;

c)當樁端平面以下存在軟弱下臥層時,應進行軟弱下臥層承載力驗算;

d)對位于坡地、岸邊的樁基,應進行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

e)對于抗浮、抗拔樁基,應進行基樁和群樁的抗拔承載力計算;

f)對于抗震設防區(qū)的樁基,應進行抗震承載力驗算。

4.1.4下列建筑樁基應進行沉降計算:

a)設計等級為甲級的非嵌巖樁和非深厚堅硬持力層的建筑樁基;

b)設計等級為乙級的體形復雜、荷載分布顯著不均勻或樁端平面以下存在軟弱土層的建筑樁基。

4.1.5對受水平荷載較大,或?qū)λ轿灰朴袊栏裣拗频慕ㄖ痘?,應計算其水平位移?/p>

4.1.6應根據(jù)樁基所處的環(huán)境類別和相應的裂縫控制等級,驗算樁和承臺正截面的抗裂和裂縫寬度。

4.1.7樁基設計時,所采用的作用效應組合與相應的抗力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確定樁數(shù)和布樁時,應采用傳至承臺底面的荷載效應標準組合;相應的抗力應采用基樁或復合

基樁承載力特征值;

b)計算荷載作用下的樁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時,應采用荷載效應準永久組合;計算水平地震作用、

風載作用下的樁基水平位移時,應采用水平地震作用、風載效應標準組合;

c)驗算坡地、岸邊建筑樁基的整體穩(wěn)定性時,應采用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抗震設防區(qū),應采用地

震作用效應和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

2

DB23/T1437—XXXX

d)在計算樁基結構承載力、確定尺寸和配筋時,應采用傳至承臺頂面的荷載效應基本組合。當進

行承臺和樁身裂縫控制驗算時,應分別采用荷載效應標準組合和荷載效應準永久組合;

e)樁基結構設計安全等級、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和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γ0應按現(xiàn)行有關建筑結構規(guī)范的

規(guī)定采用,除臨時性建筑外,重要性系數(shù)γ0不應小于1.0;

f)當樁基結構進行抗震驗算時,其承載力調(diào)整系數(shù)γRE應按GB55002的規(guī)定執(zhí)行。

4.1.8以減小差異沉降和承臺內(nèi)力為目標的變剛度調(diào)平設計,宜結合具體條件按下列規(guī)定實施:

a)對于主裙樓連體建筑,當高層主體采用樁基時,裙房(含純地下室)的地基或樁基剛度宜相對

弱化,可采用天然地基、復合地基、疏樁或短樁基礎;

b)對于框架-核心筒結構高層建筑樁基,應強化核心筒區(qū)域樁基剛度(如適當增加樁長、樁徑、

樁數(shù)、采用后注漿等措施),相對弱化核心筒外圍樁基剛度(采用復合樁基,視地層條件減

小樁長);

c)對于框架-核心筒結構高層建筑天然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宜于核心筒區(qū)域局部設置

增強剛度、減小沉降的摩擦型樁;

d)對于大體量筒倉、儲罐的摩擦型樁基,宜按內(nèi)強外弱原則布樁;

e)對上述按變剛度調(diào)平設計的樁基,宜進行上部結構—承臺—樁—土共同工作分析。

4.1.9對于本文件第4.1.4條規(guī)定應進行沉降計算的建筑樁基,在其施工過程及建成后使用期間,應

進行系統(tǒng)的沉降觀測直至沉降穩(wěn)定。

4.2基本資料

4.2.1樁基設計應具備以下資料:

a)巖土工程勘察文件:

1)樁基按兩類極限狀態(tài)進行設計所需用巖土物理力學參數(shù)及原位測試參數(shù);

2)對建筑場地的不良地質(zhì)作用,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巖溶、土洞等,有明確判斷、結論

和防治方案;

3)地下水位埋藏情況、類型和水位變化幅度及抗浮設計水位,土、水的腐蝕性評價,地下水

浮力計算的設計水位;

4)抗震設防區(qū)按設防烈度提供的液化土層資料;

5)有關地基土凍脹性、濕陷性、膨脹性評價。

b)建筑場地與環(huán)境條件的有關資料:

1)建筑場地現(xiàn)狀,包括交通設施、高壓架空線、地下管線和地下構筑物的分布;

2)相鄰建筑物安全等級、基礎形式及埋置深度;

3)附近類似工程地質(zhì)條件場地的樁基工程試樁資料和單樁承載力設計參數(shù);

4)周圍建筑物的防振、防噪聲的要求;

5)泥漿排放、棄土條件;

6)建筑物所在地區(qū)的抗震設防烈度和建筑場地類別。

c)建筑物的有關資料:

1)建筑物的總平面布置圖;

2)建筑物的結構類型、荷載,建筑物的使用條件和設備對基礎豎向及水平位移的要求;

3)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

d)施工條件的有關資料:

1)施工機械設備條件,制樁條件,動力條件,施工工藝對地質(zhì)條件的適應性;

3

DB23/T1437—XXXX

2)水、電及有關建筑材料的供應條件;

3)施工機械的進出場及現(xiàn)場運行條件。

e)供設計比較用的有關樁型及實施的可行性的資料。

4.2.2樁基的詳細勘察除應滿足GB55017有關要求外,尚應滿足下列要求:

a)勘探點間距:

1)對于端承型樁:主要根據(jù)樁端持力層頂面坡度決定,宜為12m~24m。當相鄰兩個勘察點

揭露出的樁端持力層層面坡度大于10%或持力層起伏較大、地層分布復雜時,應根據(jù)具體

工程條件適當加密勘探點;

2)對于摩擦型樁:宜按20m~35m布置勘探孔,但遇到土層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在水平方向分布變

化較大,或存在可能影響成樁的土層時,應適當加密勘探點;

3)復雜地質(zhì)條件下的柱下單樁基礎應按柱列線布置勘探點,并宜每樁設一勘探點。

b)勘探深度:

1)宜布置1/3~1/2的勘探孔為控制性孔。對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筑樁基,至少應布置3

個控制性孔;

2)設計等級為乙級的建筑樁基至少應布置2個控制性孔??刂菩钥讘┩笜抖似矫嬉韵聣嚎s

層厚度;

3)一般性勘探孔應深入預計樁端平面以下3倍~5倍樁身設計直徑,且不得小于3m;對于大

直徑樁,不得小于5m。

c)在勘探深度范圍內(nèi)的每一地層,均應采取不擾動試樣進行室內(nèi)試驗或根據(jù)土質(zhì)情況選用有效的

原位測試方法進行原位測試,提供設計所需參數(shù)。

4.3樁的選型與布置

4.3.1擴底攪拌混凝土樁可按下列規(guī)定分類:

a)按承載性狀分類:

1)摩擦型樁:

端承摩擦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樁頂豎向荷載主要由樁側阻力承受。

2)端承型樁:

端承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樁頂豎向荷載由樁端阻力承受,樁側阻力小到可忽略不

計;

3)摩擦端承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樁頂豎向荷載主要由樁端阻力承受。

b)按成樁方法分類:

1)非擠土樁:干作業(yè)法鉆(挖)孔擴底攪拌灌注樁、泥漿護壁法鉆(挖)孔擴底攪拌灌注樁、

鉆孔壓漿擴底攪拌灌注樁、鉆孔壓灌超流態(tài)擴底攪拌混凝土灌注樁、套管護壁法鉆(挖)

孔擴底攪拌灌注樁、鉆孔壓灌超流態(tài)混凝土灌注樁;

2)部分擠土樁:預鉆孔擴底攪拌打入(靜壓)混凝土預制樁、預鉆孔擴底攪拌敞口預應力混

凝土空心樁。

c)按樁徑(設計直徑d)大小分類:

1)中等直徑樁:300mm≤d≤800mm;

2)大直徑樁:d≥800mm。

4

DB23/T1437—XXXX

4.3.2擴底攪拌混凝土樁上部樁體的樁型與成樁工藝應根據(jù)建筑結構類型、荷載性質(zhì)、樁的使用功能、

穿越土層、樁端持力層、地下水位、施工設備、施工環(huán)境、施工經(jīng)驗、制樁材料供應條件等,按安全適

用、經(jīng)濟合理的原則選擇:

a)對于框架—核心筒等荷載分布很不均勻的樁筏基礎,宜選擇基樁尺寸和承載力可調(diào)性較大的樁

型和工藝;

b)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及以上地區(qū),不宜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PC)和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方樁

(PS)。

4.3.3宜選擇地層連續(xù)性較好、壓縮性較低的黏性土、粉土和密實程度較高的砂類土、碎石土(殘積

土)作為擴底攪拌混凝土樁的樁端持力層。

4.3.4基礎的形式分為獨立單樁承臺基礎、兩樁承臺基礎、多樁承臺基礎和梁下排樁基礎。

4.3.5設計灌注樁樁徑宜采用400mm~1000mm,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宜采用300mm~1000mm,樁端擴底

攪拌直徑宜采用600mm~1600mm。

4.3.6基樁的布置宜符合下列條件:

a)基樁的最小中心距應符合表2的規(guī)定;當施工中采取減小擠土效應的可靠措施時,可根據(jù)當?shù)?/p>

經(jīng)驗適當減小;

表2基樁的最小中心距

排數(shù)不少于3排且樁數(shù)

土類與成樁工藝其他情況

不少于9根的摩擦型樁基

非擠土擴底攪拌樁2D且3.0d1.5D且3.0d

非飽和土、

2D且3.5d1.5D且3.0d

飽和非黏性土

部分擠土擴底攪拌樁

飽和黏性土2D且4.0d1.5D且3.5d

注1:d—圓樁直徑或方樁邊長,D—擴大端設計直徑。

注2:當縱橫向樁距不相等時,其最小中心距應滿足“其他情況”一欄的規(guī)定。

注3:當為端承型樁時,非擠土擴底攪拌樁“其他情況”一欄可減少至2.5d。

b)排列基樁時,宜使樁群承載力合力點與豎向永久荷載合力作用點重合,并使基樁受水平力和力

矩較大方向有較大抗彎截面模量;

c)對于樁箱基礎、剪力墻結構樁筏(含平板和梁板式承臺)基礎,宜將樁布置于墻下;

d)對于框架-核心筒結構樁筏基礎應按荷載分布考慮相互影響,將樁相對集中布置于核心筒和柱

下,外圍框架柱宜采用復合樁基,有合適樁端持力層時,樁長宜減?。?/p>

e)應選擇較硬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樁端全斷面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對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

2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土不宜小于1d。當存在軟弱下臥層時,樁端以下硬持力層厚度

不宜小于3d。

4.4特殊條件下的樁基

4.4.1軟土地基的樁基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軟土中的樁基宜選擇中、低壓縮性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

b)樁周圍軟土因自重固結、場地填土、地面大面積堆載、降低地下水位、大面積擠土沉樁等原因

5

DB23/T1437—XXXX

而產(chǎn)生的沉降大于基樁的沉降時,應視具體工程情況分析計算樁側負摩阻力對基樁的影響;

c)采用擠土樁時,應采取消減孔隙水壓力和擠土效應的技術措施,減小擠土效應對成樁質(zhì)量、鄰

近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線和基坑邊坡等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

d)先成樁后開挖基坑時,必須合理安排基坑挖土順序和控制分層開挖的深度,防止土體側移對樁

的影響。

4.4.2濕陷性黃土地區(qū)的樁基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基樁應穿透濕陷性黃土層,樁端應支承在壓縮性低的黏性土、粉土、中密和密實砂土以及碎石

土層中;

b)濕陷性黃土地基中,設計等級為甲、乙級建筑樁基的單樁極限承載力,宜以浸水載荷試驗為主

要依據(jù);

c)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基中的單樁極限承載力,應根據(jù)工程具體情況分析計算樁側負摩阻力的影響。

4.4.3季節(jié)性凍土和膨脹土地基中的樁基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樁端進入凍深線或膨脹土的大氣影響急劇層以下的深度應滿足抗拔穩(wěn)定性驗算要求,且不得小

于4倍樁徑及1倍擴大端直徑,最小深度應大于1.5m;

b)為減小和消除凍脹或膨脹對建筑物樁基的作用,宜采用鉆(挖)孔灌注樁;

c)確定基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時,除不計入凍脹、膨脹深度范圍內(nèi)樁側阻力外,還應考慮地基土的

凍脹、膨脹作用,驗算樁基的抗拔穩(wěn)定性和樁身受拉承載力;

d)為消除樁基受凍脹或膨脹作用的危害,可在凍脹或膨脹深度范圍內(nèi),沿樁周及承臺作隔凍、

隔脹處理。

4.4.4坡地岸邊上樁基的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對建于坡地岸邊的樁基,不得將樁支承于邊坡潛在的滑動體上。樁端應進入潛在滑裂面以下穩(wěn)

定巖土層內(nèi)的深度應能保證樁基的穩(wěn)定;

b)建筑樁基與邊坡應保持一定的水平距離;建筑場地內(nèi)的邊坡必須是完全穩(wěn)定的邊坡,當有崩塌、

滑坡等不良地質(zhì)現(xiàn)象存在時,應按GB55003的規(guī)定進行整治,確保其穩(wěn)定性;

c)新建坡地、岸邊建筑樁基工程應與建筑邊坡工程統(tǒng)一規(guī)劃,同步設計,合理確定施工順序;

d)不宜采用擠土樁;

e)應驗算最不利荷載效應組合下樁基的整體穩(wěn)定性和基樁水平承載力。

4.4.5抗震設防區(qū)樁基的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樁進入液化土層以下穩(wěn)定土層的長度(不包括樁尖部分)應按計算確定;對于碎石土,礫、粗、

中砂,密實粉土,堅硬黏性土尚不應小于2~3倍樁身直徑,對其它非巖石土尚不宜小于4~5

倍樁身直徑;

b)承臺和地下室側墻周圍應采用灰土、級配砂石、壓實性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層夯實,也可采

用素混凝土回填;

c)當承臺周圍為可液化土或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小于40kPa(或不排水抗剪強度小于15kPa)的軟

土,且樁基水平承載力不滿足計算要求時,可將承臺外每側1/2承臺邊長范圍內(nèi)的土進行加固;

d)對于存在液化擴展的地段,應驗算樁基在土流動的側向作用力下的穩(wěn)定性。

4.4.6可能出現(xiàn)負摩阻力的樁基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對于填土建筑場地,宜先填土并保證填土的密實性,軟土場地填土前應采取預設塑料排水板等

措施,待填土地基沉降基本穩(wěn)定后方可成樁;

b)對于有地面大面積堆載的建筑物,應采取減小地面沉降對建筑物樁基影響的措施;

c)對于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基,可采用強夯、擠密土樁等先行處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的自重濕陷;

6

DB23/T1437—XXXX

對于欠固結土宜采取先期排水預壓等措施;

d)對于擠土沉樁,應采取消減超孔隙水壓力、控制沉樁速率等措施;

e)對于中性點以上的樁身可對表面進行處理,以減少負摩阻力。

4.4.7抗拔樁基的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應根據(jù)環(huán)境類別及水土對鋼筋的腐蝕、鋼筋種類對腐蝕的敏感性和荷載作用時間等因素確定抗

拔樁的裂縫控制等級;

b)對于嚴格要求不出現(xiàn)裂縫的一級裂縫控制等級,樁身應設置預應力筋;對于一般要求不出現(xiàn)裂

縫的二級裂縫控制等級,樁身宜設置預應力筋;

c)對于三級裂縫控制等級,應進行樁身裂縫寬度計算;

d)當基樁抗拔承載力要求較高時,可采用樁側后注漿等技術措施。

4.5耐久性規(guī)定

4.5.1樁基結構的耐久性應根據(jù)設計使用年限、GB55008的環(huán)境類別規(guī)定以及水、土對鋼、混凝土腐

蝕性的評價進行設計。

4.5.2二類和三類環(huán)境中,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樁基結構混凝土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

表3二類和三類環(huán)境樁基結構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最小水

最大水最低混凝土強度最大氯離子含最大堿含量

環(huán)境類別泥用量

灰比等級量(%)(kg/m3)

(kg/m3)

a0.60250C250.33.0

b0.55275C300.23.0

三0.50300C300.13.0

注1:氯離子含量系指其與水泥用量的百分率;

注2:預應力構件混凝土中最大氯離子含量為0.06%,最小水泥用量為300kg/m3;

注3:最低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按表中規(guī)定提高兩個等級;

注4:當混凝土中加入活性摻合料或能提高耐久性的外加劑時,可適當降低最小水泥用量;

注5:當使用非堿活性骨料時,對混凝土中堿含量不作限制;

注6:當有可靠工程經(jīng)驗時,表中最低混凝土強度等級可降低一個等級。

4.5.3樁身裂縫控制等級及最大裂縫寬度應根據(jù)環(huán)境類別和水、土介質(zhì)腐蝕性等級按表4規(guī)定選用。

表4二類和三類環(huán)境樁基結構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鋼筋混凝土樁預應力混凝土樁

環(huán)境類別

裂縫控制等級ωlim裂縫控制等級ωlim

a三0.2(0.3)二0

b三0.2二0

三三0.2二0

4.5.4四類、五類環(huán)境樁基結構耐久性設計宜按JTS151和GB/T50046等規(guī)定執(zhí)行。

4.5.5對三、四、五類環(huán)境樁基結構,受力鋼筋宜采用環(huán)氧樹脂涂層帶肋鋼筋。

5基樁構造

7

DB23/T1437—XXXX

5.1灌注樁

5.1.1灌注樁應按下列規(guī)定配筋:

a)配筋率:柱的正截面配筋率可取0.65%~0.20%(小直徑樁取高值,大直徑樁取低值);對受

荷載特別大的樁、抗拔樁應根據(jù)計算確定配筋率,并不應小于上述規(guī)定值;

b)配筋長度:

1)端承型樁和位于坡地、岸邊的基樁應沿樁身等截面或變截面通長配筋;

2)摩擦型灌注樁配筋長度不宜小于2/3樁長;當受水平荷載時,配筋長度尚不應小于4.0/

α(α為樁的水平變形系數(shù));

3)對于受地震作用的基樁,樁身配筋長度應穿越可液化土層和軟弱土層,進入穩(wěn)定土層的深

度不應小于本文件4.4.5條規(guī)定;

4)受負摩阻力的樁、因先成樁后開挖基坑而隨地基土回彈的樁,其配筋長度應穿過軟弱土層

并進入穩(wěn)定土層,進入的深度不應小于2~3倍樁身直徑;

5)專用抗拔樁及因地震作用、凍脹或膨脹力作用而受拔力的樁,應等截面或變截面通長配筋。

c)對于受水平荷載的樁,主筋不宜小于8φ12;對于抗壓樁和抗拔樁,主筋不應少于6φ10;縱

向主筋應沿樁身周邊均勻布置,其凈距不應小于60mm;

d)箍筋應采用螺旋式,直徑不應小于6mm,間距宜為200mm~300mm,受水平荷載較大的樁基、承

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樁基以及考慮主筋作用計算樁身受壓承載力時,樁頂以下5d范圍內(nèi)的箍筋

應加密,間距不應大于100mm;當樁身位于液化土層范圍內(nèi)時箍筋應加密;當考慮箍筋受力時,

箍筋配置應符合GB55008的有關規(guī)定;當鋼筋籠長度超過4m時,應每隔1.5m~2.0m設一道

直徑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勁箍筋。

5.1.2樁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a)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小于C25;混凝土預制樁樁尖強度不得小于C30;

b)灌注樁主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35mm;水下灌注樁主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得小

于50mm,壓灌樁主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70mm;

c)四類、五類環(huán)境中樁身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JTS151、GB/T50046的相關規(guī)定。

5.2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

5.2.1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按截面形式可分為管樁、空心方樁,按混凝土強度等級可分為預應力高強

混凝土(PHC)樁、預應力混凝土(PC)樁。離心成型的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樁的截面尺寸、配筋、樁

身極限彎矩、樁身豎向受壓承載力設計值等參數(shù)可按GB55003-2021確定。

5.2.2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樁尖型式宜根據(jù)地層性質(zhì)選擇閉口型或敞口型;閉口型分為平底十字型和

錐型。

5.2.3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質(zhì)量要求,尚應符合GB/T13476、JC/T888和JG/T197及其他的有關標

準規(guī)定。

5.2.4預應力混凝土樁的連接可采用端板焊接連接、法蘭連接、機械嚙合連接、螺紋連接。每根樁的

接頭數(shù)量不宜超過3個。

5.3擴底攪拌

5.3.1擴底攪拌及樁身的尺寸可按圖1確定:

8

DB23/T1437—XXXX

圖1擴底攪拌混凝土灌注樁構造

a)擴底直徑與樁身直徑的比D/d應根據(jù)承載力要求及擴底部位所處持力層巖土性質(zhì)確定,最大

不宜超過2.0;

b)擴底高度根據(jù)擴底直徑、承載力要求及擴底部位所處持力層巖土性質(zhì)確定。hc/a的取值:粉

土、黏性土不小于5,砂土不小于3;

c)s值根據(jù)地層情況及選用的擴刀實際尺寸確定,一般為600mm~1000mm;

d)a/he取1/2。

6樁基計算

6.1樁頂作用效應計算

6.1.1對于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包括力矩與水平剪力)較小的高層建筑群樁基礎,應按下列公式

計算柱、墻、核心筒群樁中基樁或復合基樁的樁頂作用效應:

a)擴底直徑與樁身直徑的比D/d應根據(jù)承載力要求及擴底部位所處持力層巖土性質(zhì)確定,最大

不宜超過2.0。

軸心豎向力作用下,按公式(1)計算:

FkGk

Nk…………(1)

n

偏心豎向力作用下,按公式(2)計算:

FkGkMxkyiMykxi

ik…………(2)

N22

nyjxj

b)水平力

按公式(3)計算:

Hk

Hik…………(3)

n

式中:

Nk——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軸心豎向力作用下,基樁或復合基樁的平均豎向力;

Fk——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作用于承臺頂面的豎向力;

Gk——樁基承臺和承臺上土自重標準值,對穩(wěn)定的地下水位以下部分應扣除水的浮力;

9

DB23/T1437—XXXX

n——樁基中的樁數(shù);

Nik——荷載效應標準組合偏心豎向力作用下,第i基樁或復合基樁的豎向力;

Mxk、Myk——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作用于承臺底面,繞通過樁群形心的x、y主軸的力矩;

xi、xj、yi、yj——第i、j基樁或復合基樁至y、x軸的距離;

Hk——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作用于樁基承臺底面的水平力;

Hik——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作用于第i基樁或復合基樁的水平力。

6.1.2對于主要承受豎向載荷的抗震設防區(qū)低承臺樁基,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時,樁頂作用效應計算

可不考慮地震作用:

a)按GB55002規(guī)定可不進行樁基抗震承載力驗算的建筑物;

b)建筑場地位于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6.1.3承受較大水平力的樁基,計算各基樁的作用效應、樁身內(nèi)力和位移時,應考慮承臺(包括地下

墻體)與基樁協(xié)同作用和土的彈性抗力作用,其計算方法可按GB55003-2021進行。

6.2樁基豎向承載力計算

6.2.1樁基豎向承載力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

a)荷載效應標準組合:

1)軸心豎向力作用下,按公式(4)計算:

N≤R

K…………(4)

2)偏心豎向力作用下,除滿足上式外,尚應滿足下式的要求,按公式(5)計算:

NKMAX≤1.2R…………(5)

b)地震作用效應和荷載效應標準組合:

1)軸心豎向力作用下,按公式(6)計算:

NEk≤1.2R…………(6)

2)偏心豎向力作用下,除滿足上式外,尚應滿足下列要求,按公式(7)計算:

N≤1.5R

EkmaxRRacfakAc…………(7)

式中:

Nk——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軸心豎向力作用下,基樁或復合基樁的平均豎向力;

R——基樁或復合基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

Nkmax——荷載效應標準組合偏心豎向力作用下,樁頂最大豎向力;

NEk——地震作用效應和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基樁或復合基樁的平均豎向力;

NEkmax——地震作用效應和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基樁或復合基樁的最大豎向力。

6.2.2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應按公式(8)確定:

10

DB23/T1437—XXXX

1

RaQuk…………(8)

K

式中:

Ra——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

Quk——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K——安全系數(shù),取K=2。

6.2.3對于端承型樁基、樁數(shù)少于4根的摩擦型樁基,或由于地層土性、使用條件等因素不宜考慮承

臺效應時,基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應取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

6.2.4對于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摩擦型樁基,宜考慮承臺效應確定其復合基樁的豎向承載力特征值:

a)上部結構整體剛度較好、體型簡單的建(構)筑物;

b)對于差異沉降適應性較強的排架結構和柔性構筑物;

c)按變剛度調(diào)平原則設計的樁基剛度相對弱化區(qū);

d)軟土地區(qū)的減沉復合疏樁基礎。

6.2.5考慮承臺效應的復合基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可按公式(9)和公式(10)確定:

a)不考慮地震作用時:

a

RRacfakAc…………(9)

1.25

b)考慮地震作用時:

時:AcAnAps/n…………(10)

式中:

R——基樁或復合基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

Ra——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

ξa——地基抗震承載力調(diào)整系數(shù),應按GB55002采用。當承臺底為可液化土、濕陷性土、高靈

敏度軟土、欠固結土、新填土時,沉樁引起超孔隙水壓力和土體隆起時,不考慮承臺效應,取ηc=0;

ηc——承臺效應系數(shù),可按表5取值;

fak——承臺下1/2承臺寬度且不超過5m深度范圍內(nèi)各層土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按厚度加權的平

均值;

Ac——計算基樁所對應的承臺底凈面積;

Aps——樁身截面積;

A——承臺計算域面積。對于柱下獨立樁基A為承臺總面積;對于樁筏基礎,A為柱、墻筏板的

1/2跨距和懸臂邊2.5倍筏板厚度所圍成的面積;樁集中布置于單片墻下的樁筏基礎,取

墻兩邊各1/2跨距圍成的面積,按條基計算ηc;

n——樁基中的樁數(shù)。

表5承臺效應系數(shù)ηc

Sa/dBc/l3456>6

≤0.40.06~0.080.14~0.170.22~0.260.32~0.38

0.4~0.80.08~0.100.17~0.200.26~0.300.38~0.44

0.50~0.60

>0.80.10~0.120.20~0.220.30~0.340.44~0.50

單排樁

0.12~0.180.25~0.300.38~0.450.50~0.60

條形承臺

11

DB23/T1437—XXXX

注1:表中Sa/d為樁中心距與樁徑之比;Bc/l為承臺寬度與樁長之比。當計算基樁為非正方形排列時,San=根

號(A/n),A為承臺計算域面積,n為總樁數(shù);

注2:對于布置于墻下的箱、筏承臺,ηc可按單排樁條形承臺取值;

注3:對于單排樁條形承臺。當承臺寬度小于1.5d時,ηc按非條形承臺取值;

注4:對于采用后注漿灌注樁的承臺,ηc宜取低值;

注5:對于飽和黏性土中的擠土樁基、軟土地基上的樁基承臺,ηc宜取低值的0.8倍。

6.3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

6.3.1一般規(guī)定

6.3.1.1設計采用的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筑樁基,應通過單樁靜載試驗確定;

b)設計等級為乙級的建筑樁基,當?shù)刭|(zhì)條件簡單時,可參照地質(zhì)條件相同的試樁資料,結合靜力

觸探等原位測試和經(jīng)驗參數(shù)綜合確定;其余均應通過單樁靜載試驗確定;

c)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筑樁基,可根據(jù)原位測試和經(jīng)驗參數(shù)確定。

6.3.1.2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極限側阻力標準值和極限端阻力標準值應按下列規(guī)定確定:

a)單樁豎向靜載試驗應按GB55003執(zhí)行;

b)對于大直徑端承型樁,也可通過深層平板(平板直徑應與孔徑一致)載荷試驗確定極限端阻力;

c)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和極限端阻力標準值宜通過埋設樁身軸力測試元件由靜載試驗確定。并

通過測試結果建立極限側阻力標準值和極限端阻力標準值與土層物理指標、巖石飽和單軸抗

壓強度以及與靜力觸探等土的原位測試指標間的經(jīng)驗關系,以經(jīng)驗參數(shù)法確定單樁豎向極限

承載力;

d)經(jīng)驗參數(shù)法按公式(11)和公式(12):

Quk=Qsk+Qpk=u∑ψsiqsikli+ψpqpkAD…………(11)

…………(12)

QukQskQgskQgpkuqsjkljusiqsiklgipqpkAD

式中:

Quk——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Qsk、Qpk——分別為單樁總極限側承載力標準值和總極限端阻力標準值;

u——樁身周長;

ψsi——大直徑樁(d≥800mm)側阻力、尺寸效應系數(shù),可按表8取值;

qsik——極限端阻力標準值,如無當?shù)亟?jīng)驗時,可按表7取值;

li——樁周第i層土的厚度;

ψp——擴底尺寸(D≥800)時樁端阻力尺寸效應系數(shù),可按表8取值。

qpk——極限端阻力標準值,如無當?shù)亟?jīng)驗時,可按表7取值;

AD——擴底攪拌后樁端面積。

6.3.1.3當根據(jù)土的物理指標與承載力參數(shù)之間的經(jīng)驗關系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時,宜按

公式(13)估算:

12

DB23/T1437—XXXX

QukQskQpkusiqsiklipqpkpAD…………(13)

式中:

Quk——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Qsk、Qpk——分別為單樁總極限側承載力標準值和總極限端阻力標準值;

u——樁身周長;

ψsi——大直徑樁(d≥800mm)側阻力、尺寸效應系數(shù),可按表8取值;

Qsik——樁側第i層土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如無當?shù)亟?jīng)驗時,可按表6取值;

li——樁周第i層土的厚度;

ψp——擴底尺寸(D≥800)時樁端阻力尺寸效應系數(shù),可按表8取值;

qpk——極限端阻力標準值,如無當?shù)亟?jīng)驗時,可按表7取值;

AD——擴底攪拌后樁端橫截面面積。

表6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sik(kPa)

混凝土泥漿護壁鉆

土的名稱土的狀態(tài)干作業(yè)

預制樁(沖)孔樁

填土——22~3320~2820~28

淤泥——14~2212~1812~18

淤泥質(zhì)土——22~3020~2820~28

流塑IL>122~4021~3821~38

軟塑0.75<IL≤140~5538~5338~53

可塑0.50<I≤0.7555~7053~6853~66

黏性土L

硬可塑0.25<IL≤0.5070~8568~8466~82

硬塑0<IL≤0.2586~9884~9682~94

堅硬IL≤098~10596~10294~104

稍密e>0.926~4624~4224~42

粉土中密0.75≤e≤0.946~6642~6242~62

密實e<0.7566~8862~8262~82

稍密10<N≤1524~4822~4622~46

粉細砂中密15<N≤3048~6646~6446~64

密實N>3066~8864~8664~86

中密15<N≤3054~7453~7253~72

中砂

密實N>3074~9572~9472~94

中密15<N≤3074~9574~9576~98

粗砂

密實N>3095~11695~11698~120

稍密5<N63.5≤1570~11050~9060~100

礫砂

中密(密實)N63.5>15116~138116~130112~130

圓礫、角礫中密、密實N63.5>10160~200135~150135~150

碎石、卵石中密、密實N63.5>10200~300140~170150~170

注1:對于尚未完成自重固結的填土和以生活垃圾為主的雜填土,不計算其側阻力;

注2:N為標準貫入擊數(shù);N63.5為重型圓錐動力觸探擊數(shù)。

表7樁極限端阻力標準值qpk(kPa)

樁型

土名稱混凝土預制樁樁長l(m)泥漿護壁鉆(沖)孔樁樁長(lm)干作業(yè)鉆孔樁樁長l(m)

土的狀態(tài)

13

DB23/T1437—XXXX

9<l≤16<l≤5<l≤10≤l<15≤l<5≤l<10≤l<

9≤ll>3030≤l15≤l

16301015301015

0.50<IL850~1400~1900~2300~350~450~600~750~500~800~1000~

可塑

≤0.75170022002800360045060075080070011001600

0.25<IL1500~2300~2700~3600~800~900~1000~1200~850~1500~1700~

黏性土硬可塑

≤0.502300330036004400900100012001400110017001900

0<IL≤2500~3800~5500~6000~1100~1200~1400~1600~1600~2200~2600~

硬塑

0.2538005500600068001200140016001800180024002800

0.75≤e950~1400~1900~2500~300~500~650~750~800~1200~1400~

中密

≤0.91700210027003400500650750850120014001600

粉土

1500~2100~2700~3600~650~750~900~1100~1200~1400~1600~

密實e<0.75

260030003600440090095011001200170019002100

10<N≤1000~1500~1900~2100~350~450~600~650~500~1300~1500~

稍密

15160023002700300050060070075095016001700

粉砂中

1400~2100~3000~3800~600~750~900~1100~900~1700~1700~

密、密N>15

220030004500550075090011001200100019001900

2500~3600~4400~5300~650~9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