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類人工林食葉害蟲生態(tài)調控技術規(guī)程DB41-T 2027-2020_第1頁
櫟類人工林食葉害蟲生態(tài)調控技術規(guī)程DB41-T 2027-2020_第2頁
櫟類人工林食葉害蟲生態(tài)調控技術規(guī)程DB41-T 2027-2020_第3頁
櫟類人工林食葉害蟲生態(tài)調控技術規(guī)程DB41-T 2027-2020_第4頁
櫟類人工林食葉害蟲生態(tài)調控技術規(guī)程DB41-T 2027-202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01

CCSB15

41

河南省地方標準

DB41/T2027—2020

櫟類人工林食葉害蟲生態(tài)調控技術規(guī)程

2020-12-30發(fā)布2021-03-30實施

河南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41/T2027—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食葉害蟲調查方法及危害程度分級.....................................................2

5生態(tài)調控措施.......................................................................2

附錄A(資料性)櫟類食葉害蟲幼蟲形態(tài)特征及危害特點...................................4

附錄B(資料性)櫟類食葉害蟲幼蟲期蟲口密度調查統(tǒng)計表.................................6

附錄C(規(guī)范性)櫟類食葉害蟲危害程度計算方法.........................................7

附錄D(資料性)櫟類食葉害蟲危害程度調查統(tǒng)計表.......................................8

I

DB41/T2027—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林業(yè)局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河南農業(yè)大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娟、楊喜田、閆東鋒、王新建、張旺、胡林坡、劉大瑛、邵新亮、張圣全、

陳繼訓、桑玉強、靳珊珊、周夢麗、鄭天才、謝其均。

II

DB41/T2027—2020

櫟類人工林食葉害蟲生態(tài)調控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櫟類人工林食葉害蟲生態(tài)調控的調查方法、危害程度分級及措施。

本文件適用于櫟類人工林食葉害蟲的生態(tài)調控。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15781森林撫育規(guī)程

LY/T1681林業(yè)有害生物發(fā)生及成災標準

LY/T3028無人機釋放赤眼蜂技術指南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櫟類人工林

以殼斗科(Fagaceae)櫟屬(Quercus)喬木樹種為優(yōu)勢種的人工林。櫟類樹種主要包括栓皮櫟(Q.

variabilis)、麻櫟(Q.acutissima)、銳齒槲櫟(Q.alieanavar.acuteserrata)、槲櫟(Q.aliena)、

遼東櫟(Q.wutaishansea)、蒙古櫟(Q.mongolica)和短柄枹(Q.serrata)等。

3.2

櫟類食葉害蟲

危害櫟類樹種的主要食葉害蟲,包括櫟舞毒蛾(Lymantriamathura)、櫟黃掌舟蛾(Phalera

assimilis)、櫟粉舟蛾(Fentoniaocypete)、黃二星舟蛾(Lampronadatacristata)、黃連木尺蛾

(Culculapanterinaria)、栓皮櫟波尺蛾(Larerannisfilipjevi)和櫟黃枯葉蛾(Trabalavishnou

gigantina)等。

注:櫟類食葉害蟲幼蟲形態(tài)特征及危害特點見附錄A。

3.3

生態(tài)調控

運用生態(tài)學基本原理,協調運用營造混交林、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森林撫育等綜合調控技術,調節(jié)種

間關系以及環(huán)境要素與種群的關系,以提高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對食葉害蟲的抵御能力和各種因素的自然控制

作用的綜合管理體系。

3.4

危害程度

櫟類食葉害蟲對寄主植物(林木)所造成的實際或預測危害大小。

1

DB41/T2027—2020

3.5

失葉率

單位面積上整體樹冠葉片損失量占全部葉片量的百分比。

3.6

森林撫育

從幼林郁閉成林到林分成熟前根據培育目標所采取的各種營林措施的總稱。

4食葉害蟲調查方法及危害程度分級

4.1調查方法

在害蟲幼蟲發(fā)生盛期,采用5點(“Z”字形或對角線形)取樣方法進行調查,每點10株,每株樹冠

分上、中、下層,分別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剪取一個50cm長的標準枝,記錄標準枝上的蟲口數

量,整株樹的枝條與12個標準枝的平均蟲口數的乘積即為標準株的蟲口密度,幼蟲期蟲口密度統(tǒng)計表見

附錄B,并計算有蟲株率、平均單株蟲量、葉片受害率和失葉率,計算方法按附錄C的規(guī)定。

4.2危害程度分級

危害程度按LY/T1681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櫟類人工林食葉害蟲危害程度分輕度(失葉率<20%)、中

度(失葉率20%~60%)、重度(失葉率≥60%)三個等級,平均失葉率達60%以上即為成災,危害程度調

查統(tǒng)計表見附錄D。

5生態(tài)調控措施

5.1營造混交林

5.1.1樹種選擇

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與櫟類樹種宜混交、伴生的,且沒有共同食葉害蟲的樹種??蛇x用側柏

(Platycladusorientalis)、黑松(Pinusthunbergii)、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五角楓

(Acermono)、臭椿(Ailanthusaltissima)等。應采用多樹種混交。

5.1.2混交方式

帶狀混交或塊狀混交,也可根據混交樹種生物學特性和調控食葉害蟲的目標選擇其他混交方式。

5.1.3混交比例

保證櫟類樹種在混交林中的優(yōu)勢地位,櫟類樹種比例控制在50%~65%。塊狀混交時,塊狀面積控制

在40m2~80m2。

5.2保護生物多樣性

5.2.1保護和利用天敵

為食葉害蟲的天敵創(chuàng)造生長條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a)人工選育及釋放以赤眼蜂為優(yōu)勢種的天敵昆蟲,釋放方法按LY/T3028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

b)樹冠上有鳥巢的林木,應作為輔助樹保留;

c)保護生動物的棲息地和生態(tài)廊道。

2

DB41/T2027—2020

5.2.2保護和利用植物多樣性

保護和利用植物多樣性調控食葉害蟲對櫟類樹種的影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a)保護與櫟類無共同食葉害蟲的喬木幼苗幼樹、灌木和地表植被;

b)林窗內補植與櫟類無共同食葉害蟲的樹種,補植方法按GB/T15781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

c)保護國家或地方重點保護植物,或列入珍稀瀕危植物名錄的植物。

5.2.3其他保護措施

采取必要保護措施保護林下目的樹種及珍貴樹種幼苗、幼樹以及地表枯枝落葉層。

5.3增強景觀異質性

5.3.1垂直方向

通過合理搭配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增強人工林垂直方向異質性,建立復層異齡的林分結構。

5.3.2水平方向

通過地形地勢以及群落樹種組成,增加區(qū)域性斑塊豐富度。結合道路、河流等,增加廊道密度,阻

礙櫟類食葉害蟲的擴散傳播路徑。

5.4開展森林撫育

采取各種森林撫育措施調節(jié)林內生境,促進形成健康穩(wěn)定的櫟林以增強對食葉害蟲的抵御能力,主

要措施如下:

a)幼齡林階段宜采用透光伐或疏伐,必要時進行補植,保護地表植被,作業(yè)后郁閉度控制住0.6~

0.7;

b)中齡林及以后各生長階段宜采用疏伐,必要時進行補植,以改善林內光照條件,作業(yè)后郁閉

度控制住0.6~0.7;

c)補植時,優(yōu)先選擇與櫟類無共同食葉害蟲的樹種,補植方法按GB/T15781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

d)林內發(fā)生檢疫性有害生物時,應開展衛(wèi)生伐;

e)對目的樹種進行修枝;

f)割除影響目的樹種生長或與櫟類有共同食葉害蟲的雜灌雜草、藤本植物。

3

DB41/T2027—2020

附錄A

(資料性)

櫟類食葉害蟲幼蟲形態(tài)特征及危害特點

A.1櫟舞毒蛾

初孵幼蟲黑色,體長3mm~5mm,密布長毛。老熟時體長50mm~70mm,頭黃褐色有八字形黑色紋。

前胸至腹部第2節(jié)的毛瘤為藍色,腹部第3~9節(jié)的7對毛瘤為紅色。

幼蟲于4月末~5月初開始孵化,5月上旬前后為孵化高峰期,初孵幼蟲群集于卵殼上及其附近取食

卵殼,待氣溫轉暖、幼芽開放時開始沿樹皮裂縫呈縱長隊形爬上樹冠,取食幼芽。3齡以后幼蟲食量大

增,嚴重時大面積葉片被食光。幼蟲可吐絲,借助風力在林內擴散。幼蟲多為6齡,少數7齡,6月中下

旬進入危害盛期。

A.2櫟黃掌舟蛾

老熟幼蟲體長55mm~60mm。頭部桔紅色,體上有8條橙紅色縱線,其中以背中線顏色最深。各節(jié)

具有1條橙紅色橫帶。全身各節(jié)有10mm~15mm,灰白色長毛。

幼蟲于6月中旬孵化,4齡以前幼蟲都能吐絲下垂,2~3齡幼蟲敏感性極強,微弱的葉動和大的聲響

都能引起幼蟲受驚,首尾不停擺動或吐絲下垂。末齡幼蟲能將枝上的嫩葉、老葉和葉脈全部吞食。取食

時成串地頭朝一個方向整齊排列,常逐片吃光一個枝條后,再轉移取食。幼蟲5齡,7~8月為幼蟲危害

盛期。

A.3櫟粉舟蛾

頭淺褐色,每邊顱側區(qū)各有6條黑色細斜線;胸部葉綠色,背中央有一個由3條白線組成的“I”形

黑紋,紋兩側襯黃色邊;腹背由許多灰褐色和肉紅色細線構成的木紋狀花紋,氣門線由許多灰黑色細線

組成一寬帶,氣門上線僅在第2至第7腹節(jié)可見,由每節(jié)一黑色細斜紋組成,第3至第6腹節(jié)呈明顯彭

大狀,第4腹節(jié)背中央有一較明顯的圓形黃色斑點。

幼蟲于7月中旬開始孵化,幼蟲孵化后先取食卵殼,后分散取食葉片。1齡幼蟲多在葉背棲息取食,

使葉片呈篩網狀,后爬到葉緣咬食葉片,幼蟲有吐絲下垂習性,受到觸動后能散出強烈的刺激性物質,

4齡后進入暴食期??稍?d~5d內將樹葉全部吃光,并群體遷移繼續(xù)為害。幼蟲5齡,7月~8月為幼蟲

危害盛期。

A.4黃二星舟蛾

幼蟲體長60mm~70mm,頭較大,頭頂突起。幼齡為淺綠色,通體一色,老熟幼蟲頭部棕褐色,通

體顏色轉深;體肥大,表面光滑,腹部1至8節(jié)的身體兩側有向后傾斜的灰白色線紋;臀板棕褐色;氣門

褐綠色;胸足黃綠色,腹足與體色相同。

幼蟲于6月中旬開始孵化,幼蟲孵化后吐絲下垂,隨風擴散。1~2齡幼蟲在葉背面群集取食葉片葉

肉,僅留葉脈;隨著蟲齡的增大,可吐絲或者爬行轉移,有轉移危害習性。3~4齡后分散取食,食量增

大,5~6齡食量暴增,短期內可將整個林分葉片吃光,殘留葉柄。大面積暴發(fā)危害后,成片林木似火燒

狀,形成“夏樹冬景”慘象。幼蟲6齡,7月中下旬為幼蟲危害盛期。

A.5黃連木尺蛾

老熟幼蟲體長60mm~85mm。體色變化大,往往因寄主而異,大體可區(qū)分為黑褐色、黃褐色及黃綠

色,后兩種體色較常見。體密布灰白色小斑。頭密生小突起,頭頂中央凹陷,兩側突出,呈山峰狀。蟲

體除首尾兩節(jié)外,各節(jié)側面均有兩個灰白色圓形斑。

4

DB41/T2027—2020

幼蟲于7月上旬孵化,初孵幼蟲一般在葉尖取食葉肉,喜光,常分散在樹干外圍取食,性活潑,受

驚后有吐絲下墜習性。2齡幼蟲逐漸開始在葉緣取食危害。3齡前幼蟲一般只啃食葉肉,致葉面呈現半透

明網狀。3齡后幼蟲遲鈍,但取食適應性大為提高,可為害多種林木,進入暴食期,常將樹木葉片吃光。

如果食料缺乏,可成群外遷而擴大為害。幼蟲6齡,幼蟲期約40d。

A.6栓皮櫟波尺蛾

老熟幼蟲體長23mm~28mm,黑褐色,腹部第2至第3節(jié)兩側生有2個黑色圓形突起,體背有4條黃色

或褐色線。

幼蟲于3月下旬孵化,幼蟲孵化24小時后鉆入芽苞內取食嫩葉。2~3齡幼蟲危害葉片多呈不規(guī)則缺

刻,4~5齡幼蟲危害最重,能將全部葉片吃光或僅殘留葉脈,幼蟲活動能力隨蟲齡增大而增強。1齡幼

蟲能耐饑2d~6d,2齡起耐饑力隨蟲齡增大而增加,4齡幼蟲為4d~13d。幼蟲受到振動,立即吐絲

下垂,懸于空中,稍停后仍可沿絲爬回,或借助風力飄移到另一植株上危害。幼蟲5齡,4月上、中旬為

幼蟲危害盛期,危害期長達40d以上。

A.7櫟黃枯葉蛾

老熟幼蟲體長70mm~80mm。雌蟲體上密生深黃色長毛,雄蟲體上密生灰白色長毛,頭部有不規(guī)則

深褐色斑紋。前胸盾中部有黑褐色“X”形線,前胸前緣兩側各有一較大的黑色瘤突,其上生一束黑色

長毛。中胸以后各體節(jié)亞背線、氣門上下線和基線處各有一較小的黑色瘤突,上生一簇剛毛,亞背線和

氣門上線瘤為黑毛,余者均為黃色或白色毛。

幼蟲于5月上旬開始孵化,初孵幼蟲先聚集在卵殼周圍取食部分卵殼,而后開始爬行,尋找嫩葉,

爬至樹梢頂端新葉處取食葉肉。低齡幼蟲食量小,生長慢,多在樹梢頂部取食嫩葉,且多從葉子邊緣取

食,葉片受害后常在葉子邊緣形成不同形狀的缺刻。1~3齡幼蟲常常以十幾頭至上百頭聚集在一起危害,

受驚嚇時吐絲下垂。4齡后幼蟲分散取食,食量猛增,常常取食全葉,僅剩葉柄,并開始取食老葉。幼

蟲先取食樹梢頂部嫩葉,再依次取食次新葉,最后取食老葉,故樹冠上部先受害、受害重,下部后受害、

受害輕。當蟲害嚴重時,樹葉常被吃光。4齡后幼蟲受驚時常將頭昂起,左右擺動。幼蟲每天5:00~8:00

和20:00以后爬上樹梢取食,中午高溫時常爬到樹干基部陰涼潮濕處群集。幼蟲取食后排出黑色粒狀糞

便,排糞晝夜進行。低齡幼蟲糞便顆粒小,不易觀察;高齡幼蟲糞便顆粒大,因其白天在樹干基部群集,

故在樹干基部能觀察到一層厚厚的黑色糞便。幼蟲7齡,7~8月為幼蟲危害盛期,危害期80d~90d。

5

DB41/T2027—2020

附錄B

(資料性)

櫟類食葉害蟲幼蟲期蟲口密度調查統(tǒng)計表

櫟類食葉害蟲幼蟲期蟲口密度調查統(tǒng)計內容見表B.1。

表B.1櫟類食葉害蟲幼蟲期蟲口密度調查統(tǒng)計表

株號昆蟲種名有蟲株數有蟲株率蟲口數量蟲口密度平均單株蟲量葉片受害率

1

2

3

4

5

6

DB41/T2027—2020

附錄C

(規(guī)范性)

櫟類食葉害蟲危害程度計算方法

C.1有蟲株率

有蟲株率R按式(C.1)進行計算。

?=(na/?)×100%·····························································(C.1)

式中:

R——有蟲株率,單位為%;

na——有蟲株樹,單位為株;

n——實際調查株數,單位為株。

C.2平均單株蟲量

平均單株蟲量A按式(C.2)進行計算。

?=??/?··········································································(C.2)

式中:

A——平均單株蟲量,單位為頭/株;

tn——總蟲量,單位為頭;

t——總株數,單位為株。

C.3葉片受害率

葉片受害率Rl按式(C.3)進行計算。

??=(??/???)×100%····························································(C.3)

式中:

Rl——葉片受害率,單位為%;

nl——受害葉片數,單位為片;

nll——實際調查葉片數,單位為片。

C.4失葉率

失葉率LLR按式(C.4)進行計算。

???=(??/??)×100%···························································(C.4)

式中:

LLR——失葉率,單位為%;

ni——單株樹冠上損失的葉量,單位為片;

ti——單株樹冠上的全部葉量,單位為片。

7

DB41/T2027—2020

附錄D

(資料性)

櫟類食葉害蟲危害程度調查統(tǒng)計表

櫟類食葉害蟲危害程度調查統(tǒng)計內容見表D.1。

表D.1櫟類食葉害蟲危害程度調查統(tǒng)計表

危害程度等級

株號失葉率輕度(+)中度(++)重度(+++)

失葉率<20%失葉率20%~60%失葉率>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8

DB41/T2027—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食葉害蟲調查方法及危害程度分級.....................................................2

5生態(tài)調控措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