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深圳某中學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1頁
2020-2021學年深圳某中學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2頁
2020-2021學年深圳某中學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3頁
2020-2021學年深圳某中學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4頁
2020-2021學年深圳某中學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1學年深圳高級中學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試卷

sm

10

T

A.鐵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可用圖甲來反映

B.圖乙可反映像到平面鏡的距離u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n之間的關系,且當〃=5cm時,v=

5cm

C.某實心物體的m-V圖如圖丙,可知其質量與體積成正比,且該物體的密度為2kg/on3

D.由圖丁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且速度為10m/s

4.卡車和聯(lián)合收割機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前進,下列有關它們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相對于地面來說,聯(lián)合收割機是靜止的

B.選卡車為參照物,聯(lián)合收割機是靜止的

C.相對于收割機來說,卡車在運動

D.選地面為參照物,卡車是靜止的

5.超聲波有兩個特點:一是能量大,二是沿直線傳播。下列各例中利用超聲波能量大的是()

A.超聲波加濕器使藥液霧化后讓病人吸入治療咽喉炎癥

B.蝙蝠利用超聲波確定食物及障礙物的位置

C.醫(yī)院利用“B超”檢查體內情況

D.用超聲波探測水庫大壩是否有空隙裂縫

6.如圖所示,監(jiān)測器測得同一聲源發(fā)出的甲、乙兩聲音的特性如表。甲乙相比()

聲音聲音的振幅頻率〃z

甲小1100

乙大700

聲源監(jiān)測器

^//////////////////////////////////////////////////////^

A.乙音調較高

B.甲響度較大

C.甲聲音的頻率超過人聽覺的頻率范圍

D.聲源在發(fā)乙聲音時每秒內振動次數較少

7.如圖是某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根據圖象判斷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A.該物質是非晶體

B.該物質的熔點是7(TC

C.第40min時物質處于液態(tài)

D.該物質液態(tài)時比熱容比固態(tài)時小

8.在大海上想要獲得淡水,可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太陽照射充氣物內的海

水,產生大量水蒸氣,水蒸氣在透明罩內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這個過

程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A.先升華,后凝華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蒸發(fā),后沸騰

9.下列事例中的“小水珠”的形成需要吸收熱量的是()

A.青草上的露珠B.窗上的水珠

C.山間的薄霧D.冰凌上滴下的水珠

A.圖甲中,小孔照相機是利用凸透鏡成像原理制成的

B.圖乙中,小貓看到水中的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

C.圖丙中,側面看到白紙很亮、鏡子很暗,是因為光照到白紙上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D.圖丁中,小芳站在平面鏡前照鏡子,在她向后退的過程中,她在鏡中的像變小

11.下列作圖中,錯誤的是()

D.磁感線和小磁針

12.如圖中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沿MN截成兩半,并分別向兩側

平移一段距離,則貓的頭部通過左、右兩半面鏡子()

A.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

B.各成半個像,且兩個半像在不同位置

C.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

13.如圖中,正確表示光從水斜射入空氣的情況的是()

14.如圖所示,我們從水面上斜著看插入水中的筷子,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彎

折”。圖中的光路圖能正確解釋此現(xiàn)象的是()

15.吃飯的時候,小科突發(fā)奇想,閉著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對著調羹看父親。突然,他說:“爸

爸,你的臉還不如我的調羹大?”這是因為()

A.爸爸的臉上沒有反射光B.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C.調羹上的光發(fā)生了反射D.一只眼睛無法看清物體

16.甲、乙兩物體運動時間之比為3:2,運動路程之比為2:3,則速度之比為()

B.4:9C.9:4D.6:5

17.如圖所示,要想在光屏上出現(xiàn)縮小的像,應該把點燃的蠟燭放在()

----------if-H

A.“4處”B.“8處”C."C處”D."D處”

18.把一塊礦石從地球上拿到月球上,關于這塊礦石在地球上與在月球上其質量和所受力大小的比

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礦石在地球上的質量大于其在月球上的質量

B.礦石在地球上的質量小于其在月球上的質量

C.礦石在地球上地球對它的作用力大于其在月球上月球對它的作用力

D.礦石在地球上地球對它的作用力小于其在月球上月球對它的作用力

19.下列關于測量誤差和測量錯誤的說法正確的是()

A.測量錯誤就是測量誤差B.誤差可以減小

C.測量錯誤不可避免D.誤差可以避免也可以減小

20.如圖,用彈簧測力計稱得盛滿水的溢水杯總重為6.0M將一鵝卵石用細線系好后測得其重力為

1.4/V,將這一鵝卵石沒入溢水杯后測力計的示數為0.9N,若將溢出水后的溢水杯和浸沒沒在水

中的鵝卵石一起掛在彈簧測力計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P次=lQx103kg/m3,取

g=10N/k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ON,4N9N

甲乙丙丁

A.丙圖中溢水杯溢到小桶中的水的質量為50g

B.丙圖中,浸沒在水中的鵝卵石所受浮力為2.3N

C.丁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應為7.4N

D.鵝卵石的密度為1.56g/cm3

21.用彈簧測力計兩次水平拉同一木塊,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圖乙是它運動的

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乙ts

A.木塊兩次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vj<v2

B.木塊兩次受到的拉力:&>F2

C.木塊兩次所受拉力做功功率:Pi>P2

D.相等時間內兩次拉力做功:Wx<W2

二、多選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8.0分)

22.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物體

到凸透鏡的距離u跟像到凸透鏡的距離"之間關系的圖象,如圖所示,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

B.當iz=15cni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放大的虛像

C.當u=25cm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0cm處移動到30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

23.下列現(xiàn)象中可能出現(xiàn)的是()

A.寒冷的冬天,凍冰的衣服不會變干

B.有風的秋天,游泳的人上岸時會感到冷

C.潮濕的夏天,從冰箱里取出的飲料瓶上會出現(xiàn)小水珠

D.冬天,戴眼鏡的人從室內走到室外,眼鏡上會出現(xiàn)“霧氣”

24.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古詩詞不僅詞句優(yōu)美,而且蘊含了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飛流直下的瀑布蘊藏著巨大的機械能

B.“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

C.“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拉彎的弓”不具有彈性勢能

D.“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人聽到鐘聲是靠空氣傳播的

25.圖甲是“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圖乙是描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即乙

A.加熱過程中,水吸收熱量,其溫度升高

B.沸騰過程中,水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C.燒杯上方帶孔的紙板可以減少熱量散失

D.水的沸點是98。&此時大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

三、作圖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4.0分)

26.按照題目要求完成下列作圖

(1)在圖1中填上反射光線并標明反射角;

(2)如圖2所示,請將光路圖補充完整。

27.請在圖中畫出出射光線對應的入射光線。

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2.0分)

28.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調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_____,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_______。

(2)如圖1所示,讓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鏡,移動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會聚成一點,則該凸透鏡的焦

距為cm.

(3)如圖2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光屏向調整(選填"上”或“下”)。

(4)當燭焰距離凸透鏡12cm處時,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的實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若將蠟燭遠離凸透鏡,還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實像,應將

光屏適當______凸透鏡(選填“遠離”或“靠近”)。

(5)小明把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凸透鏡與蠟燭之間,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不清,她應向移

動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6)在(4)的基礎上,若將一個不透明的小紙片遮在凸透鏡的上半部分,則在另一側的光屏上還能得

到完整的像嗎?(選填“能”或“不能”)。

29.某同學為了測量一個不吸水的木塊的密度。所用的實驗器材有:電子秤、裝有適量水的燒杯和

一根足夠長的細鋼針、

(1)實驗步驟如下,請幫助他補全實驗步驟。

①將電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調零;

②將木塊放在電子秤上,記錄電子秤的示數為mi;

③將裝有適量水的燒杯放在電子秤上,記錄電子秤的示數為租2;

?,靜止后,記錄電子秤的示數為M3;

⑤木塊密度的表達式P次=。(己知水的密度為P水)

(2)如果實驗中用足夠長的較粗的棒代替細鋼針,則測得的木塊的密度會偏。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6.0分)

30.某電熱淋浴器銘牌中的主要參數如表所示,在正常工作時,將滿一桶水從20。(:加熱到70久需要

50min(C^.=4.2x103J/(kg-℃);1/,=1dm3]?求:

額定電壓220V

額定功率3000〃

額定頻率50Hz

額定容積36L

(1)滿一桶水的質量是多少?

(2)水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3)我們把水吸收的熱量與消耗的電能之比叫熱效率,求該淋浴器的熱效率是多少?

31.一列火車以36km"的速度,用了6根譏穿過長度為2600根的一個隧道,求這列火車的長度是多

少zn?

六、綜合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8.0分)

32.閱盡滄桑,歸來仍是少年

-湖南師大附中建校115周年紀念

1905年,乙巳農歷三月初八公歷四月十二,宜訂盟掛匾。惟一學堂揭牌創(chuàng)建。

1912年,民國肇始,學堂更名學校,監(jiān)督易名校長,步入廣益中學校時期。

1955年,熙寧街大禮堂召開湖南師院附中成立大會,隨后移址二里半,開創(chuàng)附中時期。

7年惟一時光,43秋廣益歲月,65載附中時期,簞路藍縷,弦歌不輟。時至今日,“公勤仁勇”扎

根湖湘百有十五年矣。

翻閱這本滄桑之書,從惟一發(fā)初,經廣益麋續(xù),到附中弘光,這115年,扉頁上端端正正地寫著這樣

一句話:為民而生,為國而存,為未來而教/

這是附中的初心,附中的使命,附中的靈魂,附中的基因。我們每天學在附中,工作生活在附中,

希望大家真正懂附中。讓我們一起祝福,附中生日快樂.,附中明天會更好,

滿江紅

百年悠悠,有多少星辰燦爛。麓山陽,湘水之濱,人杰無限/鷹隼試翼笑蒼天,千帆疊影鎖白練。

紅日升,驟起烈烈風,驅迷漫.,滂沱雨,無底澗。涉激流,登彼岸。奮力擊長空,云開霧散。

拳拳一片赤子心,千里崎嶇不休戰(zhàn)。望斜陽,照江山如畫,從頭轉。

(1)“千帆疊影”中“影”的物理成因是什么?

答:。

(2)“紅日升”是以參照物。

(3)“云開霧散”中的“霧”是一種(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現(xiàn)象。

33.七年級李剛同學近日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眼睛“看不清黑板,正??磿吹们濉薄5结t(yī)院進行了檢查,

醫(yī)生告訴他已患上了某種屈光不正的疾病,并給他畫了一幅圖(如圖所示)來說明情況。請回答:

(1)正常人的眼睛眺望遠處物體時,晶狀體會變(填“薄”或“厚”),晶狀體會受的調

節(jié),使像落在視網膜上。

(2)李剛同學的眼睛已經成為(填“遠視眼”或“近視眼”)。

(3)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況下看清黑板,你認為應使用來矯正(填“凹透鏡”或“凸透鏡”)。

此類眼鏡可以對光線起作用。

(4)李剛去眼鏡店配眼鏡,商家采用了如圖方法給他檢查視力,請根據圖中的數據找出正確選項

人視力表的像距離平面鏡2.1m

注視力表的像距離李剛4.6m

C.李剛距離他的像57n

。.李剛的像距離視力表的像2.1m

檢查視力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

A、中學生伸開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離大約20cm,腳的長度略大于20cm,在23CM=

2307nm左右.符合實際;

B、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在37T左右,變化幅度很小.不符合實際;

C、中學生跑50m的時間在7s左右.不符合實際;

D、中學生的體重在G=500N左右,雙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在S=500訓2=0.05/左右,站立在

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為p=?==1x104pa.不符合實際.

故選A.

首先對題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換算或轉

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

對物體長度、質量、重力等進行估測,是初中物理的一項基本要求,平時結合所學知識對身邊的如:

人高、教室高、一步長、步行速度、樓梯階梯數、物理課本長和寬、教室內空氣質量等等,多觀察

多思考,必要時做出正確判斷.

2.答案:B

解析:解:(1)由圖像可知,0-20s物體運動的路程為*=40m,則0-20s時間內的速度為:%=

包=也=2m/s,

30-40s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路程S2=80m-40m=40m,則30-40s時間內的速度為:

%=£=嘿=4m/s,藥<v2,所以在0■-20s時間內的速度比在30-40s時間內的速度小,故①錯

誤;

(2)由圖像可知,在20-30s內物體的路程無變化,說明物體靜止,故②正確;

(3)由圖可知,在整個40s時間內的路程s=80m,所以在整個40s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u=:=黑=

2m/s,故③正確;

(4)由圖像可知,再0-20s和30-40s時間內物體是做勻速直線運動的,但20s-30s時間內物體靜

止,所以在整個40s時間內物體并未一直都做勻速直線運動,故④錯誤;

綜上②③正確,故B正確。

故選:B。

s-t圖像中的傾斜直線代表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與時間軸平行的直線代表物體是靜止狀態(tài),據此

結合速度公式進行分析即可。

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速度公式的運用和對s-t圖像的掌握,難度不大,但要注重圖像分析能力的

培養(yǎng)。

3.答案:B

解析:解:

A.根據圖甲可知,物質的溫度先下降,后不變,再下降,而鐵是晶體,鐵水在凝固時,繼續(xù)放熱但

溫度不變,因此用甲圖像可以反映鐵水凝固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故4錯誤;

8.根據圖乙可知,u=%而平面鏡成像時,像距等于物距,因此該圖像可反映像到平面鏡的距離v與

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a之間關系,且當“=5cm時,v=5cm,故B正確;

C根據圖丙可知,當m=60g時,V-30cm3,則物質的密度:p=£=黑%=2g/cn?=2x

103kg/m3,故C錯誤;

。.根據圖丁可知,路程隨時間變化時,路程保持不變,因此說明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錯誤。

故選:B。

(1)掌握晶體的凝固特點,并掌握晶體凝固的圖像,知道晶體在凝固過程中放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大小相等、像距等于物距,像與物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成虛像;

(3)該圖為m-V圖像,根據圖像讀出一組質量和體積,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物質的密度;

(4)該圖為s-t圖像,當速度一定時,路程與時間成正比,根據路程與時間的關系確定物體的運動狀

態(tài)。

本題考查對圖像的分析能力,對于坐標圖像,首先要認清橫坐標與縱坐標所表示的物理量,再結合

相關知識進行分析。

4.答案:B

解析:解:

A、由于運動的聯(lián)合收割機與地面的位置不斷發(fā)生變化,選地面為參照物,聯(lián)合收割機是運動的,故

A錯誤;

B、由于卡車和聯(lián)合收割機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前進,以卡車為參照物,聯(lián)合收割機是靜止的,

故8正確;

C、以聯(lián)合收割機為參照物,由于卡車和聯(lián)合收割機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前進,卡車相對于參照

物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因此卡車是靜止的。故C錯誤;

。、由于運動的卡車與地面的位置不斷發(fā)生變化,選地面為參照物,卡車是運動的,故。錯誤。

故選:B。

研究物體的運動時,必須事先選定一個標準的物體,這個事先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如果被

研究的物體相對于這個標準位置發(fā)生了改變,則是運動的;如果被研究的物體相對于這個標準位置

沒有發(fā)生改變,則是靜止的。

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的確定,關鍵取決于所選取的參照物。所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

一定相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5.答案:A

解析:解:4、超聲波加濕器使藥液霧化成小水珠讓病人治療咽喉炎癥,這是利用超聲波的能量大使

藥液霧化,故A符合題意。

8、蝙蝠發(fā)出超聲波,超聲波遇到食物或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蝙蝠接收到反射回來的超聲波能判斷食

物或障礙物的位置,這是利用超聲波能傳遞信息,故8不符合題意。

C、醫(yī)院的B超向人體發(fā)出超聲波,超聲波遇到人體器官被反射回來,醫(yī)生通過反射回來的信息判斷

人體內部器官的健康狀況,這是利用超聲波能傳遞信息,故C不符合題意。

。、儀器向水庫大壩發(fā)出超聲波,超聲波遇到大壩內部結構反射回來,工程師通過獲得的信息判斷

大壩內部是否有空隙裂縫等,這是利用超聲波能傳遞信息,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超聲波的應用:一是利用超聲波能量大,來使其它物體運動;二是利用超聲波直線傳播,超聲波遇

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獲得一些信息。

本題考查了超聲波在醫(yī)學、建筑、生物、家居生活等各方面的應用,體現(xiàn)了生活處處皆物理。

6.答案:。

解析:解:

A、由表中數據可知,甲的頻率高于乙的頻率,則甲的音調高于乙的音調,故A錯誤;

8、甲聲音的振幅小,響度小,乙的振幅大,響度大,故B錯誤;

C、人耳的聽覺范圍20-20000Hz,甲聲音的頻率在人聽覺的頻率范圍內,故C錯誤;

。、甲的頻率高于乙的頻率,說明聲源在發(fā)乙聲音時每秒內振動的次數較少,故。正確。

故選:。。

(1)頻率是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2)振幅是物體振動時偏離原位置的大小,偏離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在距離一定時,響度只跟振

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3)人耳的聽覺范圍20-20000Hz.

本題考查了對音調和響度,以及人耳聽覺范圍的理解,從表中獲取相關信息是解題的關鍵。

7.答案:D

解析:解:

AB,從圖象可以看出,此物質在熔化過程中保持50久不變,所以此物質是晶體,且熔點為5(TC,故

AB錯誤;

C、該物質在第407n譏時處于熔化過程,熔化過程中物質處于固液混合狀態(tài),故C錯誤;

。、由圖象知,加熱相同時內,液體升高的溫度比固體升溫快,則該物質液態(tài)時比熱容比固態(tài)時小,

故。正確。

故選:D。

(1)從圖象中辨別晶體與非晶體主要看這種物質是否有一定的熔點,即有一段時間這種物質吸熱,但

溫度不升高,而此時就是這種物質熔化的過程,晶體在熔化時的溫度是熔點。

(2)晶體在熔化過程或凝固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熔化完畢處于液態(tài)。

(3)根據Q=cm△1,質量不變,根據溫度變化,判斷比熱容的大小。

本題考查的是對熔化和凝固圖象的理解,根據圖象分辨晶體和非晶體,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過程

中的特點是解決該題的關鍵。中考對這個知識點的要求是比較高的。

8.答案:B

解析:解:海水是液態(tài)的,水蒸氣是氣態(tài)的,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現(xiàn)象叫汽化;

水蒸氣在透明罩內壁形成水珠,氣態(tài)又變?yōu)榱艘簯B(tài)的現(xiàn)象叫液化:

故選B.

物體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汽化;物體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液化;

判斷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主要看物體是由什么狀態(tài)變?yōu)榱耸裁礌顟B(tài),從而判斷出是哪種物態(tài)變化.

9.答案:D

解析:解:

A、青草上的露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滴,屬于液化現(xiàn)象,液化放熱,故A不符合

題意;

8、窗上的水珠是水蒸氣液化后形成的液態(tài)小液滴,屬于液化現(xiàn)象,液化放熱,故8不符合題意;

C、山間的薄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滴,屬于液化現(xiàn)象,液化放熱,故C不符合

題意;

。、冰凌上滴下來的水珠,是冰受熱變成的,屬于熔化現(xiàn)象,熔化吸熱,故。符合題意。

故選:D。

六種物態(tài)變化中,需要吸熱的是:熔化、汽化和升華;需要放熱的是:凝固、液化和凝華。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的判斷,抓住物質變化前后的狀態(tài)是解決此類題目的關鍵,是中考

的熱點。

10.答案:B

解析:解:4、小孔照相機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成像的,屬于小孔成像,故A錯誤;

8、小貓看到水中游動的魚是光折射形成的虛像,故B正確;

C、當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時,在平面鏡上會發(fā)生鏡面反射,反射光線會集中在豎直方向,

所以從側面觀察兒乎沒有光線進入眼睛,看到的平面鏡是暗的;而光線在白紙上會發(fā)生漫反射,反

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所以在側面看到的白紙是亮的,故C錯誤;

D.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是等大的,她向后退的過程中,小芳在平面鏡中像的大小不變,故。錯

誤。

故選:B。

(1)光在同種、均勻、透明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產生的現(xiàn)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看到水中游動的魚是光折射形成的虛像;

(3)鏡面反射后的光線射向同一方向,正好處在這一方向上時,獲得的光線很強,其他方向上幾乎沒

有反射光線;漫反射時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所以我們能從各個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

(4)平面鏡所成的像,像與物大小相同。

本題考查了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光的直線傳播、光的折射和反射,屬于基礎知識的考查。

11.答案:D

解析:解:4、圖中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故A正確;

B、圖中分別作出物體48端點4、8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4、B',用虛線連接4、?即為4B在平面鏡

中的像。故8正確;

C、圖中從支點向力Fi的作用線作垂線,支點到垂足的距離人就是其力臂。故C正確:

。、根據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可知,小磁針的上端為S極,但磁體外部磁感線總是由N極指向S極,

而圖中從N極指向N極。故。錯誤;

故選:D。

(1)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

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連線與鏡面垂直、左右互換,即像

物關于平面鏡對稱,利用這一對稱性作出4B的像。

(3)力臂是指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4)磁體外部磁感線總是由N極指向S極,小磁針靜止時N極總是指向磁感線的方向。

此題考查光的反射光路圖、力臂的畫法、平面鏡相關作圖和磁感線及其特點等知識點,是一道綜合

性較強的題目,但總體難度不大,掌握基礎知識即可正確解題。

12.答案:D

解析:解:

平面鏡所成的像,像和物體形狀、大小相同,與平面鏡的大小無關,半個平面鏡仍能成完整像,故

AB錯誤;

平面鏡左右兩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與小貓關于鏡面對稱,所以兩個像的位置是相同,故C錯誤,

。正確.

故選D.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①所成的像是虛像;②像和物體形狀、大小相同;③像和物體各對應點的連

線與平面鏡垂直;④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

本題考查了平面鏡成像的原因和特點.牢記平面鏡的成像特點是解答此類問題的關鍵.

13.答案:B

解析:解:4、圖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符合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的規(guī)律,故A選項錯誤;

2、光從水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光線和法線分居法線兩側,符合折射的規(guī)律,因

此B選項正確;

C、圖中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位于法線的同側了,不符合光的折射規(guī)律,故C選項錯誤;

。、圖中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傳播方向沒有改變,不符合光的折射定律,故。選項錯誤.

故選B.

由光的折射規(guī)律可知,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

兩側,且當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本題考查了光的折射規(guī)律,注意要分清光是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還是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

14.答案:B

解析:

本題考查了光的折射現(xiàn)象的解釋,要知道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這是解答

此題的關鍵。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會發(fā)生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光從水中斜

射入空氣時,傳播方向將遠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筷子反射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時,在水與空氣的交界面上發(fā)生折射,進入空氣中的折射光線向水

面偏折,位置降低,而我們認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我們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

上,像的位置比實際位置偏高,看起來筷子向上彎折。

A.圖中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應該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圖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故A錯

誤;

8.圖中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光的折射定律,故8正確;

C.圖中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的同一側了,并且傳播方向也錯誤,故C錯誤:

。.圖中光的傳播方向錯誤,應該是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故。錯誤。

故選B。

15.答案:B

解析:解: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調羹是不透明的,當小科閉著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對

著調羹看父親時,父親臉部反射向小科眼睛的光被調羹擋住,此時小科就看不到父親的臉了。

故選:B。

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不能沿原路繼續(xù)向

前傳播,我們就看不到不透明物體后面的物體了。

此題考查了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是一道聯(lián)系實際的應用題。

16.答案:B

解析:解:甲乙兩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且s用:s乙=2:3,tPt乙=3:2,

由可得,甲乙兩物體運動速度之比:

S甲

V甲'甲S甲%224._

—=—=——X—=-x-=-=4:9.

"乙-S乙,甲339

%

故選B.

知道兩物體的路程之比和時間之比,根據"=;求出兩者的速度之比.

本題考查了速度公式的應用,要注意各量之間的關系,不要顛倒.

17.答案:A

解析:解:4、由圖知:點燃的蠟燭放在4處時,蠟燭到透鏡的距離大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成倒立

縮小的實像;故A符合題意;

B、點燃的蠟燭放在B處時,蠟燭到透鏡的距離等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故B不

符合題意;

C、點燃的蠟燭放在C處時?,蠟燭到透鏡的距離大于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

像;故C不符合題意;

。、點燃的蠟燭放在。處時,蠟燭到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像物在透鏡的同側,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當”>2/時,2f>v>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當”=2/時,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當2/>u>/時,v>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當a=/1時,不成像;

當u<f時,像物在透鏡的同側,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和應用是凸透鏡成像習題的重要依據,一定要熟練掌握。

18.答案:C

解析:解:因為質量不會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變化,同一個物體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是月球上的6倍,

故把一塊礦石從地球上拿到月球上,這塊礦石的質量不變,在地球上地球對它的作用力大于其在月

球上月球對它的作用力: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o

(1)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有關,與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位置和溫度無

關;

(2)知道巖石的質量,利用G=mg求在地球上的重力,而同一個物體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是月球上

的6倍,可求在地球上的重力。

本題考查了質量特性和重力的產生,需要熟悉質量的特點和影響重力的因素,是一道基礎題。

19.答案:B

解析:解:誤差不是錯誤。錯誤是人為疏忽所造成可以避免,但誤差是由于所用儀器和測量方法的

限制等因素所造成,它不可避免,只能盡量減小,故8正確,ACQ錯誤。

故選:B。

測量時,受所用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就是誤差。不同于錯

誤,作為誤差來說不可避免,只能盡量減小。在實際中經常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辦法來減小誤差

此題對錯誤和誤差進行考查,而區(qū)分兩者可從產生原因下手,讓學生知道錯誤是由于主觀因素造成,

因此可以避免;而誤差是由于客觀原因所造成故無法避免,只能盡量減小。

20.答案:A

解析:

本題考查了浮力的綜合運用,難度較大。

(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由尸浮=。舜求解;

(2)稱重法求鵝卵石沒入溢水杯所受的浮力;

(3)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應為溢水杯、水及鵝卵石的總重力,據此解題;

(4)物體浸沒時,由U=〃滬=生求出物體的體積,再由p=£求物體的密度。

解:

AB,由圖可知,丙圖中鵝卵石受到的浮力:尸浮=G?一/拉=1.4N-0.9N=0.5N;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溢水杯溢到小桶中的水的重力:G^=尸浮=0.5N,

則溢到小桶中的水的質量:小排=生=華_=0.05kg=50g;故A正確,B錯誤;

琲gION/kgoD

C、丁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尸為:尸=G^-G舜=(6.0N+1.4N)—0.5N=6.9N,故C錯誤;

D、鵝卵石浸沒在水中,則鵝卵石的體積:V=V排=第=皿而黑3;=5xIL57n3,

G-r~14/Vc

鵝卵石的密度:P萬=寸=方=5“。--N/kg=2.8x103的/裙=2.8g/cm3;故。錯誤。

故選A。

21.答案:C

解析:解:

A、由s-t圖象可知,在相同時間內,木塊第一次通過的路程大于第二次,所以第一次運動的速度

大于第二次,即/>女,故A錯誤。

B、用彈簧測力計兩次水平拉同一木塊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論其速度大小如何,

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滑動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則拉力和滑動摩擦力大小相

等;

兩次實驗中,雖然速度變化了,但木塊對木板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則兩次木塊受到的

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所以木塊兩次所受的拉力大小相等,即&=七,故8錯誤。

。、由s-t圖象可知,木塊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第一次大于第二次;由B可知,兩次拉力大小相

等,所以由W=Fs可知,第一次所做的功大于第二次,即名>加2,故。錯誤;

C、由D可知,第一次所做的功大于第二次;又知時間相等,所以根據P=?可知,第一次拉力對木

塊做功的功率較大,即匕>22,故C正確。

故選:Co

(1)根據圖象,通過比較木塊兩次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判斷速度大小。

(2)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出木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拉力等于摩擦力;然后根據滑動摩擦力

大小的影響因素得出兩次木塊受到的摩擦力變化,進而得出木塊兩次所受的拉力關系。

(3)根據圖象得出木塊在相同時間內兩次通過的路程關系,然后利用公式W=Fs比較兩次做功的多

少;

(4)根據(3)已知相同時間內做功的大小關系,根據P=3比較兩次功率的大小。

本題考查了學生的識圖能力,以及對二力平衡的條件、影響摩擦力的因素、功的計算、功率公式的

應用的掌握情況,解題的關鍵是能從圖中得出相關信息,鍛煉了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22.答案:AD

解析:解:4、u=V=2f,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如圖,u=v=2f=20cm時,所以f=10cm,

故A正確;

B、當u=15sn時,2f>n>/,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B錯誤;

C、當a=25sn時,u>2/,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f>x>>f,應用于照相機和攝像機,故C錯

誤;

D、物體從距凸透鏡10cm處移動到30cm處的過程中,凸透鏡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實像,凸透鏡成實

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故。正確。

故選:AD.

(1)根據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實像判斷凸透鏡焦距;

(2)2/>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v>2f,應用于幻燈機和投影儀;

(3)”>2/,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f>u>/,應用于照相機和攝像機;

(4)當物距大于焦距時,凸透鏡成實像;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

凸透鏡成像的四種情況和應用,以及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像距、像之間的關系,是凸透鏡成像

習題的重要依據,一定要熟練掌握。

23.答案:BC

解析:解:力、寒冷的冬天,冰凍的衣服會變干,是因為冰可以直接變成水蒸氣,屬于升華現(xiàn)象,故

A錯誤;

2、有風的秋天,游泳后從水中出來會感覺冰冷,是因為身上的水會發(fā)生蒸發(fā)現(xiàn)象,而風又加快了蒸

發(fā)的速度,蒸發(fā)時需要從身上吸收熱量,所以會感覺比較冷,故8正確;

C、從冰箱里取出的飲料瓶上會出現(xiàn)小水珠,是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飲料瓶會發(fā)生液化現(xiàn)象,

在飲料瓶上形成小水珠,故C正確;

D.冬天戴眼鏡的人從室外走到室內,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會發(fā)生液化現(xiàn)象,在眼鏡

上會出現(xiàn)小水珠.從室內走出室外時,空氣中水蒸氣的溫度低于眼鏡片的溫度,液化現(xiàn)象不可能出

現(xiàn),故。錯誤.

故選8c.

(1)物體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升華,物質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現(xiàn)象叫做汽化,物質由氣態(tài)變成

液態(tài)的現(xiàn)象叫做液化,汽化吸熱,液化放熱;

(2)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上方空氣的流動速度:

(3)氣體液化的條件是:降低溫度或壓縮體積.

本題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屬于基礎知識的考查,比較簡單.

24.答案:AD

解析:解:4、在重力作用下,瀑布飛流直下,水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動能和勢能合稱為機械能,

故A正確;

2、“樓臺倒影入池塘”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8錯誤;

C、“拉彎的弓”發(fā)生了彈性形變,具有彈性勢能,故C錯誤;

/)、詩人聽到鐘聲是靠空氣傳播過來的,故。正確.

故選:AD.

(1)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物體,下落過程中重力勢能主耍轉化為動能;

(2)光的反射現(xiàn)象,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3)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時具有彈性勢能;

(4)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此題通過詩句考查了多個知識點,綜合性較強.在平時學習中要注意將所學知識與自然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

來.

25.答案:AB

解析:解:4、由圖象可知,加熱過程中,沸騰前水吸收熱量,其溫度升高,沸騰時水吸收熱量,其

溫度不變,故A錯誤;

B、水在沸騰過程中,仍然要吸收熱量,由圖可知其溫度保持9TC不變,故8錯誤;

C、燒杯上方帶孔的紙板可以減少熱量散失,能縮短把水加熱到沸騰的時間,故C正確;

。、由圖可知,水的沸點是99冤,沸點低于100。&此時大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故。正確;

故選:AB.

(1)根據水沸騰前和沸騰時的圖象分析;

(2)水在沸騰過程中的特點: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3)燒杯上方帶孔的紙板可以減少熱量散失;

(4)根據沸點的概念判斷出水的沸點;氣壓越低,沸點越低;

此題是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考查了水沸騰過程中的特點,同時考查沸騰圖象的分析,常見題

目。

26.答案:(1)

(2)

解析:

(1)根據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及其度數。

(2)仔細觀察入射光線的特點,根據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圖。

(1)做反射光線時,先確定反射點,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內法線的另?側畫出反射光線,

注意完成題目要求;

(2)凸透鏡有三條特殊光線:過光心的光線其傳播方向不變,過焦點的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

線平行于主光軸,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通過焦點.

(1)根據圖示可知,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40。,故入射角為90。-40。=5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

角,所以反射角為50。,過入射點的法線右側畫出反射光線,反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為反射角,

度數等于入射角50。,如圖所示:

(2)過焦點的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

折射光線通過焦點,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

(1)

(2)

27.答案:解:

延長線過另一側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

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由此作圖如圖所示:

解析:在作透鏡的光路圖時,先確定所給的光線的特點再根據透鏡的光學特點來作圖

凹透鏡三條特殊光線的作圖:①延長線過另一側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②平

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③過光心的光線經凹透鏡折

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

28.答案:同一高度光屏中央10.0下放大投影儀靠近右能

解析:解:(1)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應調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

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圖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這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

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y=60.0cm-50.0cm=10.0cm.

(3)由圖2可知,光屏的位置偏高,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光屏向下調整,其目的是使所成

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4)當燭焰距離凸透鏡12cm處時,物體處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所以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幻燈機、投影儀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

當燭焰逐漸遠離凸透鏡時,由于物距變大,像距變小,所以應將光屏適當靠近凸透鏡;

(5)近視眼鏡是凹透鏡,把近視眼鏡放在凸透鏡與蠟燭之間,近視眼鏡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像將遠

離凸透鏡,所以應當向遠離透鏡的右方向移動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6)將一個不透明的小紙片貼在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物體上任一點射向凸透鏡的其他部分,經凸透鏡

折射后,照樣能會聚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發(fā)生變化,折射光線減少,會聚成的像變暗。

故答案為:

(1)同一高度;光屏中央;(2)10.0;(3)下;(4)放大;投影儀;靠近;(5)右;(6)能。

(1)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應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凸透鏡必須位于蠟燭和光屏之間。

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成像在光屏的中心,便于測出物距和像距。

(2)根據凸透鏡焦點和焦距的定義進行判斷。

(3)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在桌面上依次放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

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4)分析物距和焦距的關系,利用物距處于1倍和2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實像的特點進行判斷,

幻燈機、投影儀都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當燭焰逐漸遠離凸透鏡時,由于物距變大,像距變小,

成的像也變??;

(5)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

(6)物體上任一點射向凸透鏡有無數條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有無數條折射光線會聚成該點的像。

當遮住凸透鏡的一部分,還有另外的部分光線,經凸透鏡折射會聚成像。

此題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主要考查了實驗的操作要求及成像規(guī)律的應用。

29.答案:用細鋼針將木塊壓入燒杯內的水中浸沒,不與燒杯相接觸;^/P次小

小3一小27

解析:解:(1)①將電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清零;

②將木塊置于電子秤上,記錄電子秤示數為mi;即木塊的質量為mi;

③將裝有適量水的燒杯置于電子秤上,記錄電子秤示數為機2;

④用細鋼針將木塊壓入燒杯內的水中浸沒,不與燒杯相接觸,靜止后,記錄電子秤示數為巾3;

⑤密度表達式的推導:

在步驟4中木塊全部浸入水中,則木塊會受到浮力的作用,根據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給木塊

一個向上的力,木塊就會給水一個向下的力,即木塊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塊對水的壓力;

比較步驟3、4可知,木塊排開水的質量加排=爪3一瓶2;

則木塊的體積即排開的水的體積為:V=?=受也;

P水P水

_uii_Hi】_m1

木塊的密度為:P=丁=四五=次。

。水

(2)如果實驗中用足夠長的較粗的棒代替細鋼針,則木塊木塊的體積即排開水的體積變大,所以測得

的木塊的密度會偏小。

故答案為:(1)④用細鋼針將木塊壓入燒杯內的水中浸沒,不與燒杯相接觸;⑤譚忑P水;(2)小。

計算密度的公式為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