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考銜接課件- 高考試題教考銜接分析(精 品課件)_第1頁
語文教考銜接課件- 高考試題教考銜接分析(精 品課件)_第2頁
語文教考銜接課件- 高考試題教考銜接分析(精 品課件)_第3頁
語文教考銜接課件- 高考試題教考銜接分析(精 品課件)_第4頁
語文教考銜接課件- 高考試題教考銜接分析(精 品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教考銜接

2024年高考試題分析

PPT版及更多高中資料見Q群:新高考資料全科總?cè)?32599440;高考語文高中語文資料群302925498

2.強化教考銜接,促進教學提質(zhì)增效

強化教考銜接,不僅在考查內(nèi)容層面與課程標準、統(tǒng)編教材緊密銜接,更在能力、素養(yǎng)層面深度契合,引導(dǎo)一線依標教學,用好教材,夯實學生知識基礎(chǔ),提高學生能力素養(yǎng)。

2024年高考語文試題面對加強基礎(chǔ)教育和拔尖人才選拔的新形勢新任務(wù),優(yōu)選考核內(nèi)容,優(yōu)化呈現(xiàn)情境,引導(dǎo)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擔當重任,留下青春無悔的奮斗足跡。

教育部考試院:《2024年高考語文試題評析》

語文暢學優(yōu)精心整理

2024年高考試題教考銜接分析簡表

語文暢學優(yōu)精心整理

2024年高考試題教考銜接分析簡表

語文暢學優(yōu)精心整理

2024年高考試題教考銜接分析簡表

語文暢學優(yōu)精心整理

2024年高考試題教考銜接分析簡表

語文暢學優(yōu)精心整理

2024年高考試題教考銜接分析簡表

語文暢學優(yōu)精心整理

2024年高考試題教考銜接分析簡表

語文暢學優(yōu)精心整理

2024年高考試題教考銜接分析簡表

語文暢學優(yōu)精心整理

2024年高考試題教考銜接分析簡表

2024年高考,全國甲試卷、新課標Ⅰ卷和Ⅱ卷,三套全國卷在教考銜接上,狂飆突進,一路猛歌。上面的分析表,總結(jié)了18處教考銜接,涵蓋所有試題領(lǐng)域。

2024年高考·教考銜接真題分析

2024年全國甲卷實用類文本閱讀中關(guān)于古建筑修繕的材料,與統(tǒng)編教材必修下冊第三單元中梁思成《中國古代建筑的特征》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文章中涉及的古建筑修繕方法、原理等知識點,在統(tǒng)編教材中有所提及或鋪墊,為學生理解和解答題目提供了基礎(chǔ)。

【教考銜接01】

2024年全國甲卷·現(xiàn)代文閱讀1實用類文本閱讀

現(xiàn)代文閱讀1

教材:梁思成《中國古代建筑的特征》:“(三)這個體系以木材結(jié)構(gòu)為它的主要結(jié)構(gòu)方法。這就是說,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村和橫梁,成為一副梁架。每一副梁架有兩根立柱和兩層以上的橫梁。每兩副梁架之間用枋檁之類的橫木把它們互相牽搭起來,就成了“間”的主要構(gòu)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文本解讀:橫木為梁,梁承托上面的重量現(xiàn)代文閱讀1

高考:2024年全國甲卷實用類文本閱讀(摘編自周乾《故宮建筑細探》):梁是截面形狀一般為長方形的木料,且木料的長度尺寸遠大于截面尺寸。梁為水平放置,兩端的底部有支撐構(gòu)件。梁主要用于承擔建筑上部構(gòu)件及屋頂?shù)娜恐亓?,并把這些重量向下傳給支撐構(gòu)件。柱為梁的支撐構(gòu)件。柱子截面形狀一般為圓形,長度尺寸遠大于截面直徑。柱子為豎向放置,主要用于承擔上部梁傳來的重量,并向下傳遞給下部的梁或直接傳至地面。梁與柱采用榫卯形式連接,形成穩(wěn)固的大木結(jié)構(gòu)體系。位于屋架內(nèi)的若干梁在豎向被層層往上“抬”,上下梁之間由短柱支撐,底部的梁由立于地面的立柱支撐。梁、柱均為中國木結(jié)構(gòu)古建筑的核心受力、傳力構(gòu)件,缺一不可。

2024年全國甲卷

4.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結(jié)合圖文可以發(fā)現(xiàn),屋頂?shù)闹亓坑缮蠈又袚?,然后傳給梁,再由梁傳遞給其下的短柱,依次向下傳遞,最終由底部的立柱傳至地面。

【答案】C張冠李戴

【解析】“屋頂?shù)闹亓坑缮蠈又袚?,然后傳給梁”錯誤,原文第二段“梁為水平放置,梁主要用于承擔建筑上部構(gòu)件及屋頂?shù)娜恐亓?,并把這些重量向下傳給支撐構(gòu)件”,示意圖中線條指示的橫著的木料是“梁”,它承擔屋頂?shù)娜恐亓?。選項“屋頂?shù)闹亓坑缮蠈又袚狈治霾粚Γ瑧?yīng)為“由上層承梁擔”。

現(xiàn)代文閱讀1中國古建筑大木構(gòu)架剖面示意圖

2024年全國甲卷

6.清代的古籍中有另一種“偷梁換柱”的記載:當某根立柱損壞需要更換時,為節(jié)省工料,工匠只是在原柱旁邊設(shè)一根新柱,再撤去原柱。為什么第5題“工程實例”中,太和殿修繕沒有采用這種更簡便的加固方式呢?請簡要分析。(6分)

【官方參考答案】①新柱如果沒有原位替換原柱,可能會改變建筑原結(jié)構(gòu)的受力和傳力方式,影響整體的穩(wěn)定性;②太和殿是中國最大的木構(gòu)大殿,建造之初工匠們應(yīng)該經(jīng)過了精心的測量,原位替換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③太和殿的修繕加固追求最大程度地保持文物原貌,節(jié)省工料不是優(yōu)先考慮的因素。

現(xiàn)代文閱讀1

試題官方分析:第6題則需要考生同時結(jié)合原文與第五題的工程實例兩則材料進行作答,也就是原文與第5題兩則材料共同組合成一個新的非連續(xù)性文本。這種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全新的試題類型不僅提供了多個觀察的視角,提供了更加豐富多樣的信息,而且打破了單一完整而封閉的格局,以開放的姿態(tài)充分激發(fā)考生的閱讀潛能,綜合考查了學生理解、分析、概括、推斷以及獲取關(guān)鍵信息的能力。該題不要求學生作答面面俱到,只要回答出兩點即可得滿分。如果有其他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獲得相應(yīng)的分數(shù)。

教考銜接:不僅在考查內(nèi)容層面與課程標準、統(tǒng)編教材緊密銜接,更在能力、素養(yǎng)層面深度契合

2024年新課標Ⅰ卷現(xiàn)代文閱讀I的材料一摘自毛澤東同志的《論持久戰(zhàn)》。雖然這篇文章可能未直接收入統(tǒng)編教材,但中學語文教材中收錄有多篇毛澤東同志的文章,如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紀念白求恩》必修上冊第六單元《反對黨八股》、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一單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一單元《改造我們的學習》《人的正確的思想從哪里來》等,這些文章在思想內(nèi)容、寫作風格等方面與《論持久戰(zhàn)》有相似之處。因此,考生在閱讀《論持久戰(zhàn)》選段時,可以調(diào)動教材中相關(guān)文章的閱讀經(jīng)驗,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答題思路。

【教考銜接02】

2024年新課標Ⅰ卷現(xiàn)代文閱讀I材料《論持久戰(zhàn)》

現(xiàn)代文閱讀1

領(lǐng)會偉人的思想智慧

《論持久戰(zhàn)》所蘊含的戰(zhàn)略思維、所昭示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跨越時空的意義與價值。選文部分文字扼要,層層深入,論辯犀利。

第6題要求學生談?wù)劇墩摮志脩?zhàn)》對“看問題、想問題”的啟示,要求學生理解并運用文本中體現(xiàn)的思維方法,引導(dǎo)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從全局、長遠和大勢著眼??嫉氖菍W生閱讀偉人著作后對問題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對文本內(nèi)容的簡單概括??忌钊腴喿x理解后,要結(jié)合文章談“啟示”,得出自己的觀點性意義,思維程度加深。。

【教考銜接02】

2024年新課標Ⅰ卷現(xiàn)代文閱讀I材料《論持久戰(zhàn)》

現(xiàn)代文閱讀1

要“善于從戰(zhàn)略上看問題、想問題”

這道題目屬于“情境+問題”新題型,體現(xiàn)了新高考“無情境不入題,無思維不入題”,能運用文中觀點態(tài)度、方法解讀情境中的問題的高考命題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善于從戰(zhàn)略上看問題、想問題”,這一觀點句是解題關(guān)鍵。觀點句要扣關(guān)鍵詞。

?“戰(zhàn)略”:指戰(zhàn)爭的計劃和謀略。戰(zhàn)略是全局性、深遠性、綱領(lǐng)性的,它關(guān)注整體和長期的目標;而戰(zhàn)術(shù)則是局部性、短暫性、操作性的,更側(cè)重于短期內(nèi)的具體行動和目標實現(xiàn)。簡單來說,戰(zhàn)略解決“干什么”的問題,而戰(zhàn)術(shù)則解決“如何干”的問題。

?“看問題、想問題”:就是對問題如何看、如何想的,實際是就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戰(zhàn)略上看問題、想問題”:就是分析問題、看待問題有戰(zhàn)略眼光,有全局性、深遠性、綱領(lǐng)性。注意要回答的不是毛澤東從哪些方面“善于從戰(zhàn)略上看問題、想問題”,而是偉人“善于從戰(zhàn)略上看問題、想問題”給我們的啟示,所以不是對文意主要內(nèi)容的簡單梳理概括,而是要在文意理解基礎(chǔ)上得出自己的觀點性“啟示”?,F(xiàn)代文閱讀1

【散文閱讀教考銜接】徐則臣的《放牛記》,是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種回憶性的散文在統(tǒng)編教材中也有多篇,如必修上冊中的《我與地壇》《故都的秋》等,這些文章在情感表達、敘事手法等方面具有共性,學生可以借鑒教材中同類文章的分析方法來解讀《放牛記》。

【小說閱讀教考銜接】2024年新課標1卷《放牛記》靈活地考查教材散文知識,而2022年高考全國甲卷(小說+紀實文學,又文本閱讀)文學類閱讀,文本一小說《支隊政委》(王愿堅),文本二記實文學《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節(jié)選)》則靈活地考查教材中的小說與新聞兩種體裁的文學作品特點。

【教考銜接03】

2024年新課標1卷·散文《放牛記》

現(xiàn)代文閱讀Ⅱ

2024年新課標1卷·散文《放牛記》

T8.文章為何說“放牛給了我一個幾近完美的少年時代”?(4分)

8.官方答案:8.①少年時代,放牛部分滿足了“我”的“少年英雄夢”,也讓“我”擁有一些自由自在的好時光;②回首往事,感慨放牛生活曾使“我”那樣親近自然與大地,滋養(yǎng)了“我”的成長。

評分參考: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解析】題目考查散文重要句子的含義,文章結(jié)尾一句話,可以從散文“神韻”角度理解這一句話,然后扣散文“形散神聚”特點,梳理全篇材料組織,看看作者從哪些方面展現(xiàn)少年時代“放?!钡摹巴昝馈?。從關(guān)鍵句,一句話的小角度,考查分析散文全入世的材料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安排??忌钊胱x懂文章,理解作者的寫作“神韻”。第8題看似常規(guī)套路題型,但因文設(shè)題,巧妙地避開了傳統(tǒng)術(shù)語、行話的套路,專注于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按套路模式和刷題,是做不出答案的。

現(xiàn)代文閱讀Ⅱ

2024年新課標1卷·散文《放牛記》

T8.文章為何說“放牛給了我一個幾近完美的少年時代”?(4分)

【官方解析】“放牛給了我一個幾近完美的少年時代”,是《放牛記》的關(guān)鍵句子,出現(xiàn)在最后一段的開頭,帶有一種“總結(jié)”的意味。這句話很平實,也有層次感。

第一層,這是一個事實的認定,即少年時代的放牛生活很快樂,“幾近完美”。如文中多處所寫,放牛實現(xiàn)了“我”打小就有的“吆喝牛馬”的愿望,使“我”更接近自我想象中那個“野孩子”形象,“滿足了我的少年英雄夢”,是“我少年時代最快樂的生活之一”。

第二層,這是“我”在回首往事時作出的一個價值判斷,從一個成年人的角度審視,承認自己有一個“幾近完美的少年時代”,而這樣一個少年時代是放牛生活帶來的。這里包含的,是一個成年人對“什么樣的少年時代才是完美的”這一問題的理解,是對自己成長之路的梳理,因此,放牛生活的“完美”之處就是放牛帶給“我”的生活歷練,如自由感,如人與“野地”、與“自然”的無間融合,都是“我”人生的滋養(yǎng),甚至那些當年放牛的煩惱,也都帶著回憶中的“回甘”,彌足珍貴。

這兩層意思的交織,就是這篇散文不散的“神”。

現(xiàn)代文閱讀Ⅱ

2024年新課標1卷·散文《放牛記》

T9.文末畫線的句子表明,作者不愿在回憶往事時為放?!百x予意義”。你認為本文是否做到了這一點?請簡要說明。(6分)9.【官方答案】觀點一:做到了。①文章以少年視角來寫,緊貼少年的心理,寫放牛的快樂,也寫放牛的煩惱,都寫得真實而生動;②文章就事論事,只記錄當年的悲歡憂樂,拒絕拔高放牛的意義,也不對當年生活刻意美化。觀點二:沒做到。①文中的放牛生活雖然真切,但仍然經(jīng)過了回憶的過濾甚至重塑,已經(jīng)被賦予了意義;②其中對“放松”“自由”“野孩子”等的強化,讀武俠而感嘆虛實有無等,其實已經(jīng)滲入了當下經(jīng)驗和現(xiàn)實感受。

現(xiàn)代文閱讀Ⅱ

【官方分析】《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要求,學生應(yīng)“理解欣賞作品的語言表達,把握作品的內(nèi)涵,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能對同一個文學作品的不同闡釋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質(zhì)疑。”本試題符合課標要求,同時也緊密關(guān)聯(lián)了教材,促進考生對課內(nèi)教學內(nèi)容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文章結(jié)尾的句子表露出作者不無矛盾的寫作心態(tài),試題要求考生不僅要理解這種心態(tài),還要據(jù)此對文章做出相應(yīng)的判斷與賞析。本試題是一道開放型題目,鼓勵考生對文學作品有自己的閱讀理解,做出能夠體現(xiàn)個人思考的回答。參考答案給出的是兩種不同的觀點,考生還可以有其他觀點,只要言之成理,便可得分。

教考銜接,并不是對教材簡單機械地復(fù)制。運用教材中所學知識,對這些知識又有新的挖掘和發(fā)揮,考查學科關(guān)鍵知識和學科素養(yǎng)。同是回憶性散文,《放牛記》主觀題在考查時,各有側(cè)重。

2024新課標I卷第8題看似常規(guī)套路題型,但因文設(shè)題,巧妙地避開了傳統(tǒng)術(shù)語、行話的套路,專注于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套路答題和機械刷題,是做不出答案的。

2024新課標I卷第9題要求學生分析作者是否做到了文中所說“不愿在回憶往事時為放牛‘賦予意義’”。新課標I卷第22題要求學生分析‘恢復(fù)疲勞’的說法是否符合邏輯。試題答案體現(xiàn)出多角度的開放性,參考答案都給出了兩種不同的觀點,并特別說明,學生還可以有其他觀點,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得分。兩題體現(xiàn)開放性、探究性和創(chuàng)新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表達自己的真實見解,將學習重心放在提高思維的嚴密性和表達的準確性上,而非對答題套路的機械記憶。這兩道試題既是對往年命題思路的延續(xù)和發(fā)展,也是未來高考語文的發(fā)展趨勢之一。

兩道題目都是圍繞文中句子來設(shè)題,因文設(shè)題,小角度切入,反套路答題,反機械刷題。這提醒我們課堂上對課文的講解、知識的傳授時,都要引導(dǎo)學生關(guān)注文本,多角度、有深度的閱讀,并圍繞有價值的話題,展開任務(wù)探究性學習活動,從細小層面進行精細探討?,F(xiàn)代文閱讀Ⅱ

文學類文本閱讀教考銜接啟示

【革命文化·小說閱讀教考銜接】《千里江山圖》節(jié)選自當代作家孫甘露的長篇小說,小說以1933年黨中央機關(guān)從上海到瑞金的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為背景,講述了地下特別行動小組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完成任務(wù)的故事。這一內(nèi)容與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強調(diào)的革命文化和紅色傳承教育高度契合,如選必中第二單元《黨費》《荷花淀》、必修上第一單元《百合花》等篇目,有助于引導(dǎo)學生理解革命歷史,增強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感。

【教考銜接04】

2024年新課標Ⅱ卷·小說《千里江山圖》

現(xiàn)代文閱讀Ⅱ

教考銜接:統(tǒng)編語文教材

革命文化

紅色傳承教育

現(xiàn)代文閱讀Ⅱ2021新高考Ⅰ卷卞之琳《石門陣》紅色小說2022新高考Ⅱ卷李廣田《到橘子林去》敘事散文(紅色背景)全國甲卷王愿堅《支隊政委》紅色小說全國乙卷肖紅《“九一八”致弟弟書》書信體散文2023教育部四省聯(lián)考茅盾《不能忘記的一面之識》散文(革命文學)2024新課標Ⅱ卷孫甘露《千里江山圖》紅色小說

選文與教材中某些篇目中事件、人物有關(guān)聯(lián)

【教考銜接05】2024年新課標1卷文言文閱讀·《資治通鑒·漢紀》

文言文閱讀

2024年新課標1卷材料一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材料二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兩則材料語言典雅規(guī)范,知識點全面、準確,與高中畢業(yè)生文言文閱讀水平相一致,加上教材內(nèi)容的輔助,考生閱讀理解上無多大障礙?!顿Y治通鑒?漢紀》中李陵請命抗擊匈奴、戰(zhàn)敗后投降的一段,以及王夫之《讀通鑒論》中針對此事的評論。這些材料不僅展現(xiàn)了具體的歷史事件,還涉及了歷史人物的評價,與選修教材中《報任安書》、選擇性必修中冊《蘇武傳》關(guān)于古代歷史、人物傳記等內(nèi)容相呼應(yīng)。

選文與教材中某些篇目中事件、人物有關(guān)聯(lián)

【教考銜接05】2024年新課標1卷文言文閱讀·《資治通鑒·漢紀》

文言文閱讀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背誦篇目有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其中涉及司馬遷因為李陵游說而招致宮刑。世人在同情司馬遷的同時,也對李陵產(chǎn)生同情之心。高中選擇性必修中冊《蘇武傳》有李陵勸說蘇武投降一段,其中提到“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會加深世人對李陵的同情?!短K武傳》記錄蘇武歸漢時有李陵的一段告白:“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fù)何顧乎?”使世人更愿相信司馬遷“(李陵)欲得其當而報漢”的推測。文言文閱讀

2024年新課標1卷

T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

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

【解析】C選項前一部分的相關(guān)信息內(nèi)容包含在材料一中。對應(yīng)語句是:“(李陵)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shù)萬之師。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币馑际?李陵投降,武帝非常憤怒,大臣們都歸罪于李陵,而司馬遷以李陵的品質(zhì)、戰(zhàn)功以及他的“報漢”之志為李陵極力申辯。因此選項前一部分“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是正確的。文言文閱讀

2024年新課標1卷

T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

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

【解析】選項后一部分見材料二,對應(yīng)語句是:“遷之為陵文過若不及,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意思是:司馬遷為李陵掩飾罪過唯恐達不到目的,于是又不斷稱道李廣,夸贊其世代功業(yè)。選項表述“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理解錯誤。

其一,王夫之這句話是在講述司馬遷為李陵游說的情況,而不是在推測司馬遷為李酸游說的原因。

文言文閱讀

2024年新課標1卷

T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

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

【解析】

其二材料中的“若不及”不能理解為“如果不及時"?!叭舨患啊币馑际?好像趕不上”“唯恐達不到目的"?!叭舨患啊庇肿鳌叭绮患啊?。例如(論語·季氏》:“見善如不及?!睏畈墩撜Z譯注》翻譯作“看見善良,努力追趕,好像趕不上似的"?!墩撜Z·泰伯》:“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朱憙集注:“言人之為學,既如有所不及矣,而其心猶竦然,惟恐其或失之,警學者當如是也。”楊伯峻《論語譯注》翻譯作“做學問好像(追逐什么似的),生怕趕不上"。

其三,“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來源于材料中的“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將“抑稱道李廣”對應(yīng)為“損害李廣的聲譽”,理解錯誤。其中的“抑”表示順承關(guān)系,相當于“又”。“而抑”連用,意思相同,王夫之常用此語?!蹲x通鑒論》卷一:“為偏裨于宋義旌牙之下,為懷王謀項者之計得矣,而抑無以服楚人之心?!庇志矶?“既不能保其腰領(lǐng)與妻子,而抑受從逆之罪以伏法。”《宋論》卷十一:“如是,則才有所不盡效、而抑不求助于才以自輔?!笨傊牧现械摹耙帧辈荒芾斫鉃椤耙种?、損害”。

文言文閱讀

2024年新課標1卷

T14.王夫之強調(diào)李陵“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觀點?請簡要概括。(5分)

14.【官方答案】①李陵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②與降將衛(wèi)律一道成為單于的左膀右臂;③率領(lǐng)大軍追擊漢軍。

【教考銜接】其中人物衛(wèi)律這一人物也很重要,在主觀題答項中涉及。

選文:《資治通鑒·漢紀》:“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p>

教材:《蘇武傳》:“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

試題的選文直接來源于教材中的篇目的相關(guān)文本

【教考銜接06】2024年新課標Ⅱ卷文言文閱讀·《資治通鑒·漢紀》

文言文閱讀

2024年新課標Ⅱ卷文言文為組合文本,材料由三部分組成,分別選自《史記·魏世家》《史記·留侯世家》和《論衡·非韓》。《史記》為先秦兩漢的經(jīng)典作品,是考生十分熟悉的作品。這些經(jīng)典著作在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也有涉及,如司馬遷的《史記》《周亞夫軍細柳》(語文八年級上冊)、《鴻門宴》(高中語文必修下)《屈原列傳》(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等課文均選自《史記》。試題的選文直接來源于教材中的篇目的相關(guān)文本,體現(xiàn)了教材與高考在選材上的一致性。材料中涉及的漢高祖劉邦、呂后、留侯張良等均是考生熟悉的歷史人物,尤其材料二中的“商山四皓”的故事流傳甚廣,后人常用“商山四皓”來泛指有名望的隱士,也是歷代文學作品和繪畫作品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經(jīng)典題材。選擇這些素材入題,對于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考生對于民族文化的情感具有積極的引導(dǎo)作用。

高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在命題思路和考查重點上與教材保持一致,強調(diào)對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綜合考查。試題中的某些題目直接關(guān)聯(lián)教材中的知識點,主要體現(xiàn)在第11題,顯性考表現(xiàn)得最為充分?!拔难晕拈喿x”在逐步取消文化常識的考查,變?yōu)椤耙辉~多義”辨析,更加重視對文言基礎(chǔ)知識的考查,重視考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升積累運用的能力。

【教考銜接07】2024全國甲、新高考Ⅰ卷和新高考Ⅱ卷文言詞語(選擇題)

文言文閱讀

本題意在讓認真學習教材的學生在高考中有明確的獲得感

2024年高考文言文11題教考銜接知識點一覽表

文言文閱讀試卷考察內(nèi)容課本文言文題型總結(jié)2024高考全國甲卷

藉、即固、但

《陳涉世家》《桃花源記》《赤壁賦》《記承天寺夜游》文言詞語+課本比較文化常識弱考,文言實詞為重點。重視課本,教考結(jié)合。重文言語段的閱讀理解。2024高考新高考Ⅰ卷壯、親之、迨《老子》《孔雀東南飛》《愛蓮說》《項脊軒志》文化詞語+文言實詞+課本比較2024高考新課標Ⅱ卷燕、怪為壽、式《師說》《鴻門宴》《周亞夫軍細柳》文言詞語、文化常識+課本比較

2024年高考全國甲卷12題文意判斷中的錯誤項A項考察點“募”,與課本《蘇武傳》中“?;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恪币馑枷嗤?。只要知道此處的“募”為招募義,并非捕獲義,就不難判斷選項中的表述是錯誤的。

2024全國甲卷

T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3分)A.藉,憑借、借助,與《陳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斬”的“藉”意思相同。B.即,即使,與《桃花源記》中“太守即遣人隨其往”的“即”意思不同。

文言文閱讀

◎A項“藉”字出現(xiàn)在“方欲藉眾力以成事”一句中,義為“憑借、借助、依靠”,這個意義上“藉”音jiè,也寫作“借”?!蛾惿媸兰摇肥钦Z文九年級下冊收入的文言名篇,其中“藉第令毋斬”中的“藉”也音jiè,教材注解:“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薄敖濉⒌?、令”同義連用。不難判斷,兩句中的“藉”意思不相同,前者是動詞,后者是表示讓步或假設(shè)的連詞,A項說兩者意思相同,是符合題干要求的“不正確的一項”,為答案選項。

◎B項的“即”,文中出現(xiàn)在“即旅奔逃,無寸土可以立業(yè),而數(shù)人者患難相隨”一句中,義為“即使、盡管”,是表示讓步的連詞,一般前一分句提出一種假設(shè)讓步或某種極端情況,后一分句表示結(jié)果和結(jié)論不受這種情況的影響,強調(diào)以讓步為前提的轉(zhuǎn)折。本句意為:即使劉備“腭旅奔逃,無寸土可以立業(yè)”,關(guān)、張、趙云及諸葛亮等人也患難相隨,不離不棄?!凹础钡倪@種用法在文言文中也常見,如《信君竊符數(shù)趙》(《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即合符,而晉鄙不授公子兵”中的“即”也是表示讓步的連詞。而《桃花源記》中“太守即遭人隨其往”的“即”是副詞,表示時間,義為“就、即刻”。兩句中的“即”意思顯然不同。B選項表述正確。

2024全國甲卷

C.固,固然,與《赤壁賦》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意思相同。D.但,只是,與《記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但”意思相同文言文閱讀

◎C項的“固”,出現(xiàn)在“此固數(shù)人者之忠義,而備亦必有深結(jié)其隱微而不可解者矣”一句中,義為“固然、的確",是副詞,表示先確認、承認某一事實,引起下文轉(zhuǎn)折,或不否認下一分句所表示的事實?,F(xiàn)代漢語中的“固然”就是“固”和“然”經(jīng)過詞匯化過程凝固而來的?!肮獭钡倪@個用法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文言文中也有出現(xiàn),就是選項中蘇軾《赤壁賦》中“周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這兩句中的“固”都是“固然、的確”之義,句式都是“固…,而…”“固”表示承認前一分句的事實,后一分句的“而”表示轉(zhuǎn)折。因此C選項表述正確求。

◎D項的“但”,出現(xiàn)在“子義青州名士,但所托非人耳”一句中,義為“僅僅是、只是”,表示限定范圍,同時有輕微轉(zhuǎn)折。本句意為:子義(太史慈字子義)是青州名士,只是所托非人罷了。本句中的“但與現(xiàn)代漢語的轉(zhuǎn)折連詞“但是”有較大差別,不能理解為“但是”。這種用法在古代詩文中也很常見,如陸游的名篇《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中的“但"。選項中提到的《記承天寺夜游》也是語文八年級上冊中的必背篇目,學生應(yīng)當比較熟悉,其中“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但”,教材注釋為“只是”,與“但所托非人耳”的“但”意義用法完全相同,句式也同是“但……耳”。D選項表述正確。

2024全國甲卷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3分)A.臧霸曾為呂布效力,曹操擒捉呂布以后,臧霸為避禍藏匿起來;后來他又被曹操捕獲,曹操不計前嫌,對他委以重任,任命他為瑯邪相。

文言文閱讀

【試題分析教考銜接】考察點:“募”,與課本《蘇武傳》中“?;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恪币馑枷嗤T模宏鞍韵葟奶罩t,后助呂布,布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為瑯邪相。

A選項所述的臧霸和曹操的事跡在原文第二段中出現(xiàn),“臧霸先從陶謙,后助呂布”,說明臧霸曾為呂布效力;“布為操所擒,霸藏匿”,是說呂布被曹操擒殺以后,臧霸因為曾助呂布,懼怕被曹操捉拿殺害,所以藏匿起來;“操募得之,即以霸為瑯邪相”,意思是曹操招募得到臧霸,加以重用,任命他為瑯邪相。A選項中說“后來他又被曹操捕獲”顯然與原文意思不符,只要知道此處的“募”為招募義,并非捕獲義,就不難判斷選項中的表述是錯誤的?!澳肌弊髡心剂x是常用義項,現(xiàn)代漢語中仍保留,教材所選的文言文《蘇武傳》中“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中的“募”就是這個意思。學生對此應(yīng)當比較熟悉。因此,A選項符合題干要求,是答案選項。

2024年高新課標Ⅰ卷

T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3分)A.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相同。B.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C.“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D.迨,等到,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迨”字意思相同。

文言文閱讀

教考銜接:

形容詞意動用法

《蘇武傳》《老子)四章

◎A項的“壯”,在材料中出現(xiàn)在“上壯而許之”,指漢武帝聽了李陵“以少擊眾”的請求后,非常贊賞并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高中選擇性必修中冊《蘇武傳》有“單于壯其節(jié)”,課文注釋是:“壯,意動用法,認為……豪壯?!迸c材料中的“壯”意義、用法正同?!短K武傳》課文“學習提示”部分又說,“文中存在一些詞類活用現(xiàn)象:如意動用法,像'單于壯其節(jié)’,'壯’意為'以(其節(jié))為壯’”。本題考點設(shè)置正由此而來?!安毁F難得之貨”來自高中選擇性必修上冊課文《《老子)四章》,原文作“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fù)眾人之所過”,其中的“貴”為形容詞意動用法,意思是“以(難得之貨)為貴”“認為……珍貴”。因此“壯”與“貴”雖然意義不同,但在形容詞意動用法上卻是相同的。因此選項A的詞義解說正確。

2024年高新課標Ⅰ卷

T11.

B.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

文言文閱讀

教考銜接:“親”古今異義

文化常識

《孔雀東南飛》《大道之行也》《送東陽馬生序》《蘇武傳》

◎B項的“親”,在材料中出現(xiàn)在“事親孝”,意思是侍奉母親孝順?!坝H”是指父母,古代也可偏指父或母。這個意義在中學語文課文中多見,例如八年級下冊《大道之行也》“故人不獨親其親”,九年級下冊《送東陽馬生序》“其將歸見其親也”,高中選擇性必修中冊《蘇武傳》“畔主背親”等。李陵為李廣之孫,是遺腹子,此處可理解為單指母親。“我有親父兄”出自高中選擇性必修下冊《孔雀東南飛》,原文是“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課文在這個地方的注釋是:“父兄,義復(fù)詞,這里單指哥哥。”沒有單獨為“親”字作注,而其中的“親”指血親,“親父兄”指有血親的哥哥。因此B選項表述為兩處“親”意義不相同解說正確。

2024年高新課標Ⅰ卷

T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3分)

C.“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文言文閱讀

教考銜接:“之”文言虛詞用法

◎八年級下冊課文《陋室銘》《愛蓮說》之后的“積累拓展”

◎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單元研習任務(wù)”

語文八年級下冊課文《陋室銘》《愛蓮說》之后的“積累拓展”部分,在辨析文言“之”字用法時說道:“'之’有時充當代詞;有時相當于助詞'的’;有時用于標明前置賓語:有時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高中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單元研習任務(wù)”部分有“古代漢語的虛詞系統(tǒng)"列舉了虛詞“之”的四種用法,其中第三種用法是“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本題設(shè)計據(jù)此而來?!氨酥凰?,宜欲得當以報漢也”中,“之”用于主語“彼”與謂語“不死”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使“彼之不死”作為一個分句?!坝瑾殣壑瞿喽蝗局?,“之”用于主語“蓮”與謂語“出淤泥而不染”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使“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整體作為動詞“愛”的賓語。C項表述為兩個“之”字用法不相同,表述不正確,此項為答案項。

2024年高新課標Ⅰ卷

11.D.迨,等到,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迨”字意思相同。

文言文閱讀

教考銜接:“迨”文言實意思

《項脊軒志》

◎D項要求理解“迨”的意義。“迨”有“到、等到”的意思。材料中的“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意思是等到后來李廣利出征匈奴的時候?!板手T父異爨”來自高中選擇性必修下冊課文《項脊軒志》,課文的注釋是“迨,等到”,與材料二中的“迨”意思正相同。因此選項D詞義解說表述正確。

2024年高新課標Ⅰ卷11題教考銜接分析

①本題注重教考銜接,四個選項都有效勾連教材內(nèi)容,對照語句均來自相應(yīng)課文,可以引導(dǎo)考生回歸教材,回歸課堂。②本題注重文言文知識能力的歸納與總結(jié),引導(dǎo)考生觸類旁通,提升文言文閱讀能力與水平。例如A項要求考生由課文“單于壯其節(jié)”中“壯”的意義與用法,聯(lián)想到材料一“上壯面許之”中“壯”的意義與用法,再類推出《老子》“不貴難得之貨”中“貴”的用法,進而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特殊語法現(xiàn)象“意動用法”。

③通過試題,引導(dǎo)考生認真分析語言環(huán)境,正確推導(dǎo)詞義,歸納總結(jié)文言文詞語的用法特點,進而提升綜合能力,實現(xiàn)高考命題的最終追求。

2024年高考新課標Ⅱ卷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3分)A.燕,同“宴”,指宴飲,成語有“新婚燕爾”,其中的“燕”字意思與此相同。B.怪,以……為怪,意動用法,與《師說》中“不恥相師”的“恥”用法相同。C.為壽,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鴻門宴》“沛公奉卮酒為壽”的禮儀與此相同。D.式,同“軾”,指扶軾,與《周亞夫軍細柳》“改容式車”的“式”意思相同。

文言文閱讀

教考銜接:

《師說》《鴻門宴》《周亞夫軍細柳》

A選項中的“燕”,同“宴”,指宴飲、宴請,而成語“新婚燕爾”的“燕”形容安樂的樣子,與“宴飲”的意思不相同,故A項為不正確的一項,答案是A項。燕,同“宴”,“總角之宴”(《氓》選擇性必修下冊)

B選項《師說》“不恥相師”的意思為“不以拜別人為師為恥”,“恥”為意動用法,表示“以……為恥”。

C選項“沛公奉卮酒為壽”的意思是“沛公奉上一杯酒,祝(項伯)健康長壽”,材料中的“為壽”與《鴻門宴》中“莊則人為壽”的“為壽”都是這一禮儀,表示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的意思。

D選項的“式”,同“軾”,本義為古代設(shè)在車廂前供立乘者憑扶的橫木,文中用作動詞,指扶軾,是古人表示敬意的一種方式?!吨軄喎蜍娂毩分小案娜菔杰嚒钡囊馑紴椤氨砬閲烂C起來,扶著車前橫木表示敬意”,兩處“式”的意思相同。

2024年高考新課標Ⅱ卷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3分)A.燕,同“宴”,指宴飲,成語有“新婚燕爾”,其中的“燕”字意思與此相同。B.怪,以……為怪,意動用法,與《師說》中“不恥相師”的“恥”用法相同。C.為壽,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鴻門宴》“沛公奉卮酒為壽”的禮儀與此相同。D.式,同“軾”,指扶軾,與《周亞夫軍細柳》“改容式車”的“式”意思相同。

文言文閱讀

2024年高新課標Ⅰ卷11題教考銜接分析

教考銜接:

《師說》《鴻門宴》《周亞夫軍細柳》

考察點:“燕”“怪”“為壽”“式”

本題對文言文詞語的考查較為全面,四個選項,三處與課文勾連,一處與成語比較,既體現(xiàn)了教考銜接,又是傳統(tǒng)文化常識考查方式的延續(xù)??键c分布合理、方式靈活,既有對字義的考查,又有與成語詞義的比較;既有詞類的活用,又有句法的理解??疾榉绞搅Ⅲw,方法科學,與考生的實際情況較為符合。

2024年高考新課標Ⅱ卷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3分)A.燕,同“宴”,指宴飲,成語有“新婚燕爾”,其中的“燕”字意思與此相同。

文言文閱讀

“新婚燕爾”常見成語

來自《詩經(jīng)》

拓展:“宴爾新昏”→→“新婚燕爾”《詩經(jīng)國風·邶風·谷風》完整記載了“一位棄婦看著前夫和新人舉辦婚禮”的故事。棄婦心中充滿悲苦,“宴爾新昏,如兄如弟”(你們新婚多快樂,親兄親妹不能比),“宴爾新昏,不我屑矣”(你們新婚多快樂,不知憐惜我心痛),“宴爾新昏,以我御窮”(你們新婚多快樂,拿我積蓄來擋窮)。這就是一個棄婦低低地飲泣。“宴爾新昏”的意思是你們新婚多快樂?!把纭?,快樂;“爾”,你們;“昏”,通“婚”。當然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成語逐漸發(fā)生了改變,人們不再關(guān)注其背后的故事,而是僅僅取它的祝福之意,宴爾新婚成了燕爾新婚,也就是新婚燕爾,就是新婚的祝福詞。

燕,同“宴”,快樂

。在選擇性必修下冊《氓》中有“總角之宴”。

2024年新課標1卷T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

(2)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緟⒖即鸢浮?1)我找你們好幾年,你們躲著不見我,現(xiàn)在你們?yōu)槭裁磥砀覂鹤咏煌?

(2)(秦國)退兵還師,不進犯魏國邊境的原因,是看重段干木的操守,推崇魏文侯的重禮。

第(1)題的關(guān)鍵詞語有“辟”“游”兩處,“辟”是“退避、躲避”的意思,“辟逃”作為詞組仍理解為“躲避";“游”是“結(jié)交、交往”的意思。文中的“求”應(yīng)理解為“尋找、搜尋”,“公”結(jié)合上下文應(yīng)翻譯成復(fù)數(shù)“你們”。

第(2)題的關(guān)鍵詞語有“卻”“操”兩處,“卻”是“后退”的意思;“操”是“操守”的意思?!百t”“高”兩字均可理解為“尊重、推崇”。此句承上文,主語應(yīng)為“秦國”,為保持句意完整,可適當增補。這些考點都是古漢語中常見字詞的常見含義,理解了字詞,意也就自然明了。

【教考銜接08】

2024年新課標1卷文言文閱讀·文言翻譯

文言文閱讀

翻譯題的兩句除考查關(guān)鍵字詞外,句式均較為靈活,考生需結(jié)合上下文才能準確翻譯。翻譯難點與教材課文關(guān)聯(lián)緊密,大部分字詞的釋義考生在相關(guān)課文中都學過,體現(xiàn)了教考銜接,切實服務(wù)于“雙減”。如,第(1)題的關(guān)鍵詞語“辟”與《魚我所欲也》(語文九年級下冊)中“故患有所不辟也”的“辟”都是“躲避”的意思;第(1)題的關(guān)鍵詞語“游”與《送東陽馬生序》(語文九年級下冊)“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鴻門宴》(高中語文必修下冊)中“秦時與臣游”、《答司馬諫議書》(高中語文必修下冊)中“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的“游”都是“交往”的意思;第(2)題的關(guān)鍵詞語“卻”與白居易《琵行并序》(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的“卻”都是“后退”的意思等。

【教考銜接08】

2024年新課標1卷文言文閱讀·文言翻譯

文言文閱讀

對課文知識點熟練掌握的考生,應(yīng)都能從容答題

2024年新課標Ⅱ卷T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緟⒖即鸢浮?1)我國收成不好已經(jīng)兩年了,如今又要行軍數(shù)千里去援助魏國將怎么辦呢?(2)如果燕國不救援魏國,魏王就會屈已下人割讓土地,以魏國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離開。

【試題評析】實詞虛詞考查全面:第一句翻譯既考了實詞,也考了詞,虛實結(jié)合是一個很好的導(dǎo)向。第(1)題的關(guān)鍵詞語有“歲不熟”“且”兩處。“歲不熟”表示年成不好,“且”表示將要。第(2)題中的關(guān)鍵詞語有“折節(jié)”“去”兩處。“折節(jié)”表示屈已下人,“去”指離開。這些考點都是古文中常見字詞的常見含義,難點消除之后,句意自然就明確了。

【教考銜接09】

2024年高考新高考Ⅱ卷文言翻譯

文言文閱讀

2024年新課標Ⅱ卷T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

【教考銜接分析】

翻譯難點與教材課文相關(guān)聯(lián),傳達出回歸課堂、服務(wù)“雙減”的明確信息。如:“歲不熟”的“歲”與《寡人之于國也》中的“王無罪歲”的“歲”意思相同;“且”與《游褒禪山記》中的“不出,火且盡”的“且”意思相同;“折節(jié)”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折腰”意思相近;“去”與《燭之武退秦師》中“亦去之”的“去”意思相同?!窘炭笺暯?9】

2024年高考新高考Ⅱ卷文言翻譯

文言文閱讀

學習認真、對教材知識掌握牢靠的考生答題時自能游刃有余

高考古詩文閱讀試題在命題思路和考查重點上與教材保持一致,強調(diào)對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綜合考查。試題中的某些題目直接關(guān)聯(lián)教材中的知識點,需要考生調(diào)動教材中的相關(guān)知識進行理解和分析。教考銜接的方式是多樣的。高考古代詩歌選材與教材中篇目在主題、意象等方面存在相似性或者在藝術(shù)手法上與教材中篇目存在呼應(yīng)?!窘炭笺暯?0】2024年高考全國甲卷古詩鑒賞意象“鵬”關(guān)聯(lián)教材《逍遙游》【教考銜接11】2024年新課標Ⅱ卷古詩鑒賞意象和描寫手法關(guān)聯(lián)教材

(蘭亭雅姿集,流觴曲水,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琵琶行》樂聲描寫)【教考銜接12】2024年新課標Ⅱ卷古詩鑒賞立意關(guān)聯(lián)教材(關(guān)聯(lián)陸游《書憤》、辛棄疾《破陣子》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補充篇目劉克莊《賀新郎?國脈微如縷》)

古代詩歌閱讀

高考詩歌選材與教材中篇目在主題、意象等方面存在相似性,或者在藝術(shù)手法上與教材中篇目存在呼應(yīng)2024年高考全國甲卷

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后面問題。次韻錢遜叔泛舟虹橋①

宋·呂本中半篙春漲綠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齊。舟比蜉蝣千頃外,□同斥鷃一枝棲②。野橋柳線斜風軟,曲檻花光夕照低。卻訝探驪人不至③,清樽畫舫倩分題④。

[注]①次韻:依次用所和詩中的韻作詩。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驪:這里指精通寫詩作文。④分題:詩人聚會,分題目而賦詩。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斥鷃見于《莊子·逍遙游》,用來與鵬做對比,因此詩中缺字應(yīng)是“鵬”。

【參考答案】C(原詩為“身”)缺字后面的“同”,就現(xiàn)有信息分析,可以有兩種解釋:一是意為“和”,相應(yīng)的這句詩的意思就是某個事物與斥鸚同時棲息在樹枝上;二是作“如同”講,那么這句詩的意思就是某個事物像斥鹮一樣棲息在樹枝上。參照上句中的“比”字,后一種解釋正確的可能性較大。但無論是哪一種可能,缺字都不可能是“鵬”字。古代詩歌閱讀【教考銜接10】

2024年高考全國甲卷古詩鑒賞

意象“鵬”關(guān)聯(lián)教材《逍遙游》

2024年高考全國甲卷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斥鷃見于《莊子·逍遙游》,用來與鵬做對比,因此詩中缺字應(yīng)是“鵬”。

【參考答案】C(原詩為“身”)

【教考銜接】鵬與斥鸚是選修教材補充篇目《逍遙游》用來論述“小大之辨”的兩個例證,斥鸚是一種小鳥,是可以棲息在樹枝之上的;而鵬則龐大得不可思議,它“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無法想象它可以在樹枝上棲息。當然,“一枝”也可能是一個比喻,用來表系獨窄的空間,那也同樣不是鵬所能棲息的。另外本選項的表述也未做到邏輯嚴謹,其中的因果關(guān)系并不必然。在試題的閱讀材料中選用有殘缺的文本,是一次新的嘗試。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讓考生正確補寫出文本的殘缺部分,而是希望考查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知識關(guān)聯(lián)能力,引導(dǎo)考生提升思維品質(zhì)。文本的殘缺會給文本解讀帶來不確定性,但通過邏輯推理,結(jié)合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也可以在不確定中獲得一定程度的確定?!跺杏鲇巍分嘘P(guān)于鵬的描寫,對于考生來說比較熟悉,可以作為他們的背景知識。古代詩歌閱讀【教考銜接10】

2024年高考全國甲卷古詩鑒賞

意象“鵬”關(guān)聯(lián)教材《逍遙游》

2024年新課標Ⅱ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宿千歲庵聽泉

[宋代]劉克莊因愛庵前一脈泉,襆衾來此借房眠。驟聞將謂溪當戶,久聽翻疑屋是船。變作怒聲猶壯偉,滴成細點更清圓。君看昔日蘭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C.詩人雅趣與古人相通,在聽泉的時候,聯(lián)想到昔日曲水流觴的蘭亭雅集。(√)

D.詩人與蘭亭諸賢一樣,都把對音樂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棄了樂器。(×)

古代詩歌閱讀【教考銜接11】

2024年新課標Ⅱ卷古詩鑒賞

意象關(guān)聯(lián)教材《蘭亭集序》

手法關(guān)聯(lián)教材《琵琶行》

2024年新課標Ⅱ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宿千歲庵聽泉

[宋代]劉克莊因愛庵前一脈泉,襆衾來此借房眠。驟聞將謂溪當戶,久聽翻疑屋是船。變作怒聲猶壯偉,滴成細點更清圓。君看昔日蘭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詩人雅趣與古人相通,在聽泉的時候,聯(lián)想到昔日曲水流觴的蘭亭雅集。(√)D.詩人與蘭亭諸賢一樣,都把對音樂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棄了樂器。(×)

古代詩歌閱讀【教考銜接11】

2024年新課標Ⅱ卷古詩鑒賞

意象關(guān)聯(lián)教材《蘭亭集序》

手法關(guān)聯(lián)教材《琵琶行》

2024年新課標Ⅱ卷15.D.詩人與蘭亭諸賢一樣,都把對音樂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棄了樂器。(×)答案:D曲解詩意【解析】本選項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君看昔日蘭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意指昔日王羲之等蘭亭集會,蘭亭諸賢將湍急的流水聲當作了管弦之音,自然的聲音當作了天然的音樂。詩人聽山泉聲音之美妙,不由想起古代文人墨客的“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的雅趣,表達了自己對于這種自然之美的欣賞和推崇。

選項中“摒棄了樂器”并不準確,“亦把湍流替管弦”,詩人和蘭亭諸賢一樣,喜歡水流自然之聲,但這并不意味著就一要“摒棄樂器”,不能絕對化思維。

古代詩歌閱讀【教考銜接11】

2024年新課標Ⅱ卷古詩鑒賞

意象關(guān)聯(lián)教材《蘭亭集序》

手法關(guān)聯(lián)教材《琵琶行》

宿千歲庵聽泉

[宋代]劉克莊因愛庵前一脈泉,襆衾來此借房眠。驟聞將謂溪當戶,久聽翻疑屋是船。變作怒聲猶壯偉,滴成細點更清圓。君看昔日蘭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古代詩歌閱讀【教考銜接11】

2024年新課標Ⅱ卷古詩鑒賞

意象關(guān)聯(lián)教材《蘭亭集序》

【教考銜接】《宿千歲庵聽泉》詩句中的三點意象與教材關(guān)聯(lián)。

①教材《木蘭詩》:“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逼渲械摹爱攽簟币庵浮皩χ皯簟保c選詩中的“驟聞將謂溪當戶”中的“當戶”意思相同。

②教材《望海潮》中“怒濤卷霜雪”以“怒”寫“濤”,寫出江潮的迅猛洶涌,與選詩中的“變作怒聲猶壯偉”的“怒”意思相同。

③教材《蘭亭集序》中寫道:“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边@與選詩中“君看昔日蘭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直接呼應(yīng)。

宿千歲庵聽泉

[宋代]劉克莊因愛庵前一脈泉,襆衾來此借房眠。驟聞將謂溪當戶,久聽翻疑屋是船。變作怒聲猶壯偉,滴成細點更清圓。君看昔日蘭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古代詩歌閱讀【教考銜接11】

2024年新課標Ⅱ卷古詩鑒賞

寫聲音的手法關(guān)聯(lián)教材《琵琶行》

【教考銜接】

選詩《雨宿千歲庵聽泉》與《琵琶行》在描寫聲音的手法上有相通之處?!队晁耷q庵聽泉》用對比手法寫泉聲的變化,與《琵琶行》用對比手法寫琵琶曲的變化有很大相似性,同時又各有特色。如果學生課文理解到位,對本題的解答一定有幫助。

《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詩人通過對比描寫琵琶曲時而高亢,時而幽咽的變化。在作用于聽覺的聲音描寫中,這種方法同樣適用于本詩。本詩的描寫延續(xù)了這一寫作傳統(tǒng),通過兩組歷時性的描寫,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段如同親耳聆聽的泉聲。

驟聞將謂溪當戶,久聽翻疑屋是船。變作怒聲猶壯偉,滴成細點更清圓。

古代詩歌閱讀【教考銜接11】

2024年新課標Ⅱ卷古詩鑒賞

寫聲音的手法關(guān)聯(lián)教材《琵琶行》

【教考銜接】

感受聲音和對比變化之處

《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宿千歲庵聽泉》“驟聞將謂溪當戶,久聽翻疑屋是船。變作怒聲猶壯偉,滴成細點更清圓”

“驟聞將謂溪當戶,久聽翻疑屋是船”,詩人剛剛進人房間時,泉聲也隨著詩人一起進人,聲音的來源自然是在門前,從聽覺上,像是一條小溪流淌在門前。過了一段時間,詩人的心神更加安定,耳朵也逐漸接收到更多的信息,水聲已不僅是在門前,而是彌漫于房屋四周。詩人閉目遐思,產(chǎn)生了一種泛舟水上的錯覺,這是不同時段下主觀感受的不同??陀^的不同當然也存在,“變作怒聲猶壯偉,滴成細點更清圓”,泉聲并不單調(diào),因為泉水自地涌出并不穩(wěn)定平緩,而是變幻不定,于是詩人時而聽到怒濤澎湃,時而聽到緩流滴瀝,激流聲壯闊雄偉,滴瀝聲清亮圓潤。

2024年新課標Ⅱ卷16.詩中以對比的方式,對泉聲進行了生動的描寫,請結(jié)合相關(guān)內(nèi)容簡要賞析。(6分)【官方答案】16.①乍聽與久聽的不同:乍聽泉聲時,感覺是一條溪水從門前流過;久聽后感覺水聲逐漸彌漫于四周,使人有身處舟中之感。②激流聲與涓滴聲的不同:泉流時而洶涌,聽來壯闊雄偉;時而滴瀝,聽來清亮圓潤。評分參考:每答出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024年新課標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雨后為山亭獨臥葉夢得①過雨虛檐氣稍清,臥聞刁斗起連營。幾看薄月當軒過,驚見陰蟲繞砌鳴②。洶洶南江浮靜夜,寥寥北斗掛高城。白頭心事今如許,慚愧兒童話請纓。

[注]①葉夢得:南宋文學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備及軍餉勤務(wù)。②陰蟲:秋蟲,如蟋蟀之類?!窘炭笺暯印?024年新高考Ⅱ卷B選項直接關(guān)聯(lián)辛棄疾《破陣子》

15.B.本詩第二句與辛棄疾《破陣子》中的“夢回吹角連營”一句立意相似。(表述正確)古代詩歌閱讀【教考銜接12】

2024年新課標Ⅱ卷古詩鑒賞

立意關(guān)聯(lián)教材

2024年新課標Ⅱ卷

過雨虛檐氣稍清,臥聞刁斗起連營。(《雨后為山亭獨臥》首聯(lián))【教考銜接】

教材原詩:辛棄疾《破陣子》中的“連營”: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醉里挑燈看劍”則形象地描繪了詞人在昏暗的光線下審視自己的寶劍,寓意深遠,表現(xiàn)了他對戰(zhàn)斗的渴望?!皦艋卮到沁B營”句,將讀者帶入了夢境與現(xiàn)實交錯的境界。詞人在夢中聽到軍營中的號角聲,這既是對戰(zhàn)時生活的回憶,也是對戰(zhàn)友之情的追憶,充滿了豪邁之情和對過往歲月的懷念。

試題選詩:葉夢得《雨后山亭獨臥》中的“連營”:“臥聞刁斗起連營”,詩人罷官退隱,閑居卞山,閑居卞山,獨臥山亭,耳邊傳來軍中刁斗敲打的聲音。其實詩人獨臥為山亭,是不可能聽到刁斗聲的,詩人的錯覺恰恰反映出他心中放不下軍營,渴望像年輕時一樣充滿豪情壯志,在軍營征戰(zhàn),為國效力。

葉夢得和辛棄疾所處的時代背景(南宋王朝的茍且偷安)、人個境遇(年事已高、收復(fù)失地、壯志難酬)是相同的。他們無論是夜雨中聆聽到軍營中刁斗巡更的聲音,還是在夢中聽到軍營中的號角聲,都表達了他們關(guān)心國事、渴望回到殺敵戰(zhàn)場報效祖國的心愿。

古代詩歌閱讀【教考銜接12】

2024年新課標Ⅱ卷古詩鑒賞

立意關(guān)聯(lián)教材

2024年新課標Ⅱ卷

16.如何理解詩人的“白頭心事”?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6分)

【審題】解答“白頭心事”的具體內(nèi)容,有哪些心事?本題考查詩人的思想情感,是常規(guī)套路題,結(jié)合題目“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要求,考生從前到理后梳理詩意,找出詩人的“心事”,分條概述即可?!窘馕觥空业皆娋渲杏嘘P(guān)心事的內(nèi)容。

過雨虛檐氣稍清,臥聞刁斗起連營。幾看薄月當軒過,驚見陰蟲繞砌鳴②。

洶洶南江浮靜夜,寥寥北斗掛高城。白頭心事今如許,慚愧兒童話請纓。

[注]①葉夢得:南宋文學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備及軍餉勤務(wù)。②陰蟲:秋蟲,如蟋蟀之類。

官方答案:16.(6分)①“白頭心事”指的是詩人念念不忘,多年來一直想要實現(xiàn)抗擊敵人,收復(fù)失地的志愿;②“臥聞刁斗起連營”,“刁斗”軍事意象表明詩人時時牽掛對敵戰(zhàn)事;③“慚愧兒童話請纓”表明詩人雖然壯心不已,但是卻無法像年輕人一樣請纓上陣殺敵的慚愧。

評分參考: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古代詩歌閱讀【教考銜接12】

2024年新課標Ⅱ卷古詩鑒賞

立意關(guān)聯(lián)教材

白頭心事今如許,慚愧兒童話請纓

2024年新課標Ⅱ卷

16.如何理解詩人的“白頭心事”?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6分)

知人論世:葉夢得和辛棄疾所處的時代背景(南宋王朝的茍且偷安)、人個境遇(年事已高、收復(fù)失地、壯志難酬)是相同的?!窘炭笺暯印?/p>

2024年新課標Ⅱ卷在立意上關(guān)聯(lián)陸游《書憤》、辛棄疾《破陣子》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補充篇目劉克莊《賀新郎?國脈微如縷》。注釋①“葉夢得:南宋文學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備及軍餉勤務(wù)”對于理解“白頭心事”太重要了?!澳纤巍笔菚r背景,教材中的辛棄疾、陸游、劉克莊三位南宋詞詩人的詩詞,考生可以知人論世?!霸铝τ诳菇鸱纻浼败婐A勤務(wù)”,表明詩人的志向。感憂國事,抗擊敵人,收復(fù)失地、壯志難酬,對當朝統(tǒng)治者的憤懣……這些情感是共通的。古代詩歌閱讀【教考銜接12】

2024年新課標Ⅱ卷古詩鑒賞

立意關(guān)聯(lián)教材

2024年新課標Ⅱ卷22.下列句子中的“相信”與文中加點的“相信”,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原文:喜歡運動、經(jīng)常運動的人,相信都體驗過“跑者欣快”……A.身處困境他卻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個光明的未來。B.我滿心歡喜地迎接他回來,相信現(xiàn)在的他一定和從前不同。C.看到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會激動不已。D.翠翠還是不離開碼頭,相信祖父會來找她,同她一起回家?!窘炭笺暯印?/p>

2024年新高考Ⅱ卷第22題考查“相信”在具體語境下的運用,D選項選自選必下《邊城》。

語言文字運用【教考銜接13】

2024年新高考Ⅱ卷第22題考查“相信”詞義

2024年新課標Ⅱ卷T22.下列句子中的“相信”與文中加點的“相信”,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3分)A.身處困境他卻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個光明的未來。B.我滿心歡喜地迎接他回來,相信現(xiàn)在的他一定和從前不同。C.看到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會激動不已。D.翠翠還是不離開碼頭,相信祖父會來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語言文字運用【教考銜接13】

2024年新高考Ⅱ卷第22題考查“相信”詞義

【語文暢學優(yōu)個性化解析】

原文:喜歡運動、經(jīng)常運動的人,相信都體驗過“跑者欣快”……原文畫線句子里的“相信”是一種主觀上的揣測、推測,當然這種推測有一定的現(xiàn)實依據(jù),是基于一種普遍性的經(jīng)驗或觀察得出的推測。意義和用法:意義——“認為正確或確實,不懷疑”;用法——基于一種普遍性的經(jīng)驗或觀察得出的推測;相信的對象(現(xiàn)象)是群體共同現(xiàn)象,而非個體現(xiàn)象;相信的主體“我”是第一人稱泛指,這種“相信”的推測,每個人都適合。C.“看到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會激動不已”,用法同原文。C項“相信”的個體是“我”,是第一人稱泛指,這種“相信”的推測,每個人都適合;相信的內(nèi)容是基于“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的客觀依據(jù),做出的“每一位游客都會激動不已”揣測,相信的對象(現(xiàn)象)是群體共同現(xiàn)象,而非個體現(xiàn)象。ABD三項“他”“我”“翠翠”,“相信”的主體是個體,是實指,“相信”的內(nèi)容帶有很強的個人主觀色彩,揣測的內(nèi)容是個體現(xiàn)象不具有普遍性

2024年全國甲卷T17.下列句子中的“要”與文中加點的“要”,意義相同的一項是(C)(3分)A.描繪“寒風掃高木”的景況,用“木”字要比用“樹”字更合適。

B.蓮花池邊有個小酒店,我們走進去,打了半斤酒,還要了些菜。C.臺兒溝沒有學校,香雪每天上學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去。D.等棗樹的葉子落盡,樹上的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

語言文字運用【教考銜接14】

2024年全國甲卷第17題考查“要”詞義

【試題解析】材料中的“要”出現(xiàn)在語句“許多巨大的、汽車要開上很久很久的盆地坐落其間”中,表示需要。選項A中的“要”,用“木”字要比用“樹”字更合適,是用于兩者之間的比較做出的主觀判斷,表示估計,用于比較;選項B中的“要”指因為希望得到而有所表示,即索取的意思;選項C中的“要”意思是需要;選項D中的“要”意思是將要。四個選項中,只有選項C中的“要”與材料中的“要”表意相同,是正確答案。本題不要求考生分析以上幾種不同意義用法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僅要求學生能夠根據(jù)日常積累的語感找到意義相同的用法。

2024年全國甲卷T17.下列句子中的“要”與文中加點的“要”,意義相同的一項是(C)(3分)A.描繪“寒風掃高木”的景況,用“木”字要比用“樹”字更合適。

B.蓮花池邊有個小酒店,我們走進去,打了半斤酒,還要了些菜。C.臺兒溝沒有學校,香雪每天上學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去。D.等棗樹的葉子落盡,樹上的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

語言文字運用【教考銜接14】

2024年全國甲卷第17題考查“要”詞義

【教考銜接】

本題四個選項的句子也都出自課文(略作改動),體現(xiàn)了教考銜接的要求。選項A的句子出自林庚《說“木葉”》,選項B的句子出自汪曾祺《昆明的雨》,選項C的句子出自鐵凝《哦,香雪》,選項D的句子出自郁達夫《故都的秋》。同時,這些句子的含意和其中“要”的意思,學生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語感直接作出判斷。緊扣語境推斷詞認,在比較中運用排除法,此題答案比較容易選出。

2024年全國甲卷

T19.下列句子中畫波浪線的詞語與文中畫波浪線的“蒼翠”,所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B)A.煙花向上空沖去,下落時便灑散著滿天花雨。B.魯迅先生穿著樸素的長衫,從容地坐在西裝領(lǐng)帶們旁邊。C.夏天的雨是熱情洋溢的,喜歡不打招呼就前來拜訪。D.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敬鸢浮緽

【教考銜接】D項“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是教材必修上《荷塘月色》中的名句。

語言文字運用【教考銜接15】

2024年全國甲卷第19題考查修辭手法

D選項選自必修上《荷塘月色》

2024年全國甲卷

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