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遼寧省丹東市六校高一12月聯(lián)合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2-2023學年遼寧省丹東市六校高一12月聯(lián)合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2-2023學年遼寧省丹東市六校高一12月聯(lián)合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2-2023學年遼寧省丹東市六校高一12月聯(lián)合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2-2023學年遼寧省丹東市六校高一12月聯(lián)合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遼寧省丹東市六校2022-2023學年高一12月聯(lián)合考試歷史試題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第I卷(選擇題共6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三星堆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下列遺址與三星堆遺址屬于同一流域的是()A.安陽殷墟遺址 B.良渚古城遺址 C.仰韶文化遺址 D.紅山文化遺址〖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與三星堆遺址屬于同一流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良渚古城遺址位于長江下游,B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安陽殷墟遺址、仰韶文化遺址位于黃河流域,這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山文化遺址位于遼河流域,這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2.如下圖是周朝權力傳承圖,對此解讀最合理的是()A.西周宗法制實行嫡長子繼承制 B.周天子實現(xiàn)了權力的高度集中C.周王朝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D.宗法制中諸侯是絕對的大宗〖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立子以貴不以長,立嫡以長不以賢”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時期實行以嫡長子為核心的宗法制,有利于維護統(tǒng)治秩序的穩(wěn)定,A項正確;西周時期,最高統(tǒng)治者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是宗法制,未涉及分封制,并不會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排除C項;宗法制中諸侯是相對的大宗,排除D項。故選A項。3.春秋戰(zhàn)國完成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時代還屬于“四夷”的秦楚等國,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認同于華夏。中原諸國也承認了秦楚是華夏組成部分,與齊、燕、趙、魏、韓等并稱七雄,形成七個地區(qū)性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材料意在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A.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形成 B.民族交融、華夏認同C.夷夏觀念開始消失 D.戰(zhàn)國七雄已經形成〖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春秋時代還屬于‘四夷’的秦楚等國,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認同于華夏。中原諸國也承認了秦楚是華夏組成部分,與齊、燕、趙、魏、韓等并稱七雄”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民族融合加強,對還屬于“四夷”的秦楚等國也認同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B項正確;秦朝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逐步形成,排除A項;材料信息無法印證“開始消失”,排除C項;戰(zhàn)國七雄已經形成只是現(xiàn)象,并不是材料要表達的主旨,材料意在強調華夏認同,排除D項。故選B項。4.春秋戰(zhàn)國到秦漢時期,各種思想流派紛呈。有的學者對各種思想主流進行整理將它們分別描述為:“全面歸服自然的隱士派”,“專制君主的參謀集團”,“勞苦大眾的行動幫會”,“擁有無限同情心與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學派”。請按順序指出它們分別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答案〗D〖解析〗此題要結合儒、墨、道、法各家的主張及特征來判斷,道家“無為”符合“隱士派”的特征;法家主張變革,加強中央集權,為統(tǒng)治階級采用,所以可稱之為“專制君主的參謀集團”;墨家代表小生產者利益,所以,符合“勞苦大眾的行動幫會”的特征;儒家強調“仁”“仁愛”,所以可稱之為“擁有無限同情心與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學派”,順序為道法墨儒,D項正確;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5.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推論錯誤的是A.“與民休息”——使?jié)h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fā)展B.頒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C.張騫出使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脅D.《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yī)理論的基礎〖答案〗C〖解析〗為了聯(lián)絡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張騫通西域的路線是長安出發(fā)—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最遠到達歐洲。但是并沒有解除匈奴的威脅,C項錯誤,符合題意;根據(jù)所學,漢初“與民休息”——使?jié)h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fā)展,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漢武帝頒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yī)理論的基礎,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項。6.新疆地廣物豐,風光秀美,民風奇特,文化燦爛。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設置了A.北庭都護府 B.巡檢司 C.西域都護府 D.安西都護府〖答案〗C〖解析〗公元前60年,漢代設置西域都護。主要職責是頒行漢朝的法令,調遣軍隊,征發(fā)糧草。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一東、以南的廣大地區(qū)。標志著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C項正確;AD項是唐朝,巡檢司屬于捕盜,維護地方治安,排除ABD項。故選C項。7.《史記》中描述江南地區(qū)地廣人稀,不少地區(qū)還處在刀耕火種的水平;南朝沈約的《宋書》中卻描述江南地區(qū)“一歲或稔,則數(shù)郡忘饑”。這表明()A.耕種技術出現(xiàn)變革 B.經濟重心移至南方C.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 D.北方農業(yè)水平落后〖答案〗C〖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西漢時期江南地區(qū)生產水平落后,不少地區(qū)還處在刀耕火種的水平;東晉南朝時,江南地區(qū)的農業(yè)得到發(fā)展,糧食產量較高,出現(xiàn)“一歲或稔,則數(shù)郡忘饑”,這說明當時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C項正確;在唐朝的曲轅犁發(fā)明以前,東晉南朝的農民仍然沿用漢朝的犁耕技術,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據(jù)所學可知,雖然當時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但經濟重心仍在北方,南宋時期轉移到南方,排除B項;材料中未涉及北方農業(yè)發(fā)展情況,排除D項。故選C項。8.如圖中的內容是對某一歷史時期文化現(xiàn)象的描述。這一時期是()○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等書體均已完備○開始出現(xiàn)知名的專職畫家○修建了聞名世界的石窟藝術○現(xiàn)存最早的完整農書問世A.東漢時期 B.魏晉南北朝 C.隋唐時期 D.五代十國時期〖答案〗B〖解析〗依據(jù)材料“開始出現(xiàn)知名的專職畫家”“現(xiàn)存最早的完整農書問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現(xiàn)存最早的完整農書是《齊民要術》,其作者是北魏賈思勰,屬于魏晉南北朝時期,B項正確;現(xiàn)存最早的農書出現(xiàn)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其他時期均不符合史實,排除ACD項。故選B項。9.780年,唐朝實行兩稅法:每戶按人丁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稅、雜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兩次征稅。據(jù)此可知,兩稅法()A.削弱農民人身依附 B.消除土地兼并現(xiàn)象C.大幅減輕農民負擔 D.削弱了節(jié)度使勢力〖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780年,唐朝實行兩稅法:每戶按人丁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稅、雜役”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稅法的征稅標準以財產為主,削弱了農民的人身依附,A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消除土地兼并現(xiàn)象”中的“消除”表述絕對化,排除B項;根據(jù)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稅法并未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排除C項;題干所給材料體現(xiàn)的是賦稅制度變化,非節(jié)度使勢力的變化,排除D項。故選A項。10.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舉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來選拔人才,按當時的制度,規(guī)定其工作程序是()A.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禮部 B.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禮部C.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禮部 D.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禮部〖答案〗B〖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科舉考試屬于禮部管轄,唐代中央選拔人才的程序應該是,中書省起草詔令,門下審核通過后,交尚書省的下屬禮部執(zhí)行,B項正確;政令必須先經過中書省起草詔令,通過門下省的審核,尚書省才能執(zhí)行,排除ACD項。故選B項。11.詩句中“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和以下哪個制度有關()A.科舉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租庸調制〖答案〗A〖解析〗依據(jù)題干所給信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知,貧窮人家的孩子只要發(fā)憤努力,也可以成為國家棟梁之材。結合所學知識,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從此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憑才學做官,A項正確;九品中正制依據(jù)門第選拔官員,不可能出現(xiàn)“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排除B項;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時期的中央行政制度,租庸調制是唐朝的賦稅制度,與選官無關,排除CD項。故選A項。12.唐朝憑借著政治清明、經濟繁榮、開放包容成就了中國歷史上難得的文化發(fā)展“黃金時代”。以下符合唐朝“開放包容”的一項是()A.新羅學問僧空海來長安求法,將唐朝文化帶入日本B.日本向唐朝派遣留學生,有的還在唐朝考中進士C.唐朝與拂菻的接觸,使造紙術傳到了阿拉伯地區(qū)D.唐朝政府設理藩院作為接待各國使者的官方機構〖答案〗B〖解析〗根據(jù)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開放包容指的是唐朝鼓勵對外交往,并且兼收并蓄,日本向唐朝派遣留學生,有的還在唐朝考中進士是開放包容的體現(xiàn),B項正確;新羅學問僧空海來長安求法,將唐朝文化帶入日本是中國開放的表現(xiàn),排除A項;唐朝與拂菻的接觸,使造紙術傳到了阿拉伯地同樣也是中國開放的表現(xiàn),排除C項;理藩院是清政府設置管理民族事務的機構,排除D項。故選B項。13.997年,宋太宗分全國為十五路,轉運司掌管一路的大權。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礎上陸續(xù)增設了經略安撫司、提點刑獄司和提舉常平司等機構。宋真宗此舉旨在()A.鏟除地方割據(jù)根源 B.削弱相權以強化專制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分化事權以加強集權〖答案〗D〖解析〗據(jù)題意可知,宋真宗在宋太宗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地方機構,地方機構的增多就分化了地方事權,從而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D項正確;“鏟除……根源”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宋真宗此舉是為了分化地方事權,不是削弱相權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排除BC項。故選D項。14.宋代除官府的罪犯奴婢外,私家奴婢大部分雇傭化,宋人拋棄了奴婢“類同畜產”的傳統(tǒng)觀念,視其為“傭雇良民”,這表明當時()A.門第觀念日益淡化 B.社會控制程度松弛C.人身依附關系減弱 D.新生產關系的形成〖答案〗C〖解析〗通過材料可知,宋代視奴婢為“傭雇良民”,而且社會上大部分私家奴婢也雇傭化,這說明當時社會中人身依附關系在減弱,C項正確;材料內容與門第無關,排除A項;奴婢雇傭化和社會控制程度松弛無關,排除B項;當時尚未形成新的生產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15.宋詞為我們描繪了喧囂熱鬧的宋朝市井生活畫面,表現(xiàn)了江南生活的繁榮生機,傳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到了元朝,散曲比宋詞更為靈活,適應了市井演唱的需要。材料主要說明宋元時期()A.城市娛樂活動豐富 B.文學呈現(xiàn)世俗化的發(fā)展趨勢C.通俗文化成為主導 D.儒學社會正統(tǒng)地位受到沖擊〖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宋詞為我們描繪了喧囂熱鬧的宋朝市井生活畫面……適應了市井演唱的需要”可知,宋詞對市井生活的描繪體現(xiàn)了對世俗生活的關注,到了元朝,散曲的出現(xiàn)更加適合民間百姓,這都說明宋元時期文學呈現(xiàn)出世俗化趨勢,B項正確;城市娛樂活動豐富并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通俗文化的發(fā)展而非主導,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世俗化文學作品興起,與儒學正統(tǒng)地位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6.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時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彈劾蘇軾,奏蘇軾移知湖州到任后謝恩的上表及其他一些詩文中,用語暗藏諷刺朝政、針砭新法內容。此案中,蘇軾險喪命牢獄,最后被貶黃州團練副使,這就是歷史上的“烏臺詩案”。材料體現(xiàn)了()A.“烏臺詩案”開“文字獄”先河 B.北宋王安石提倡的變法斗爭激烈C.宋代“重文輕武”治國方略調整 D.北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強化〖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蘇軾看待王安石變法,既認為改革很有必要性,也指出新法在執(zhí)行過程中的一些流弊,故此他成為改革和保守兩派都認為的反對派,從而成為改革中派系斗爭碾壓的對象,此案也正是改革派將其視為保守派,認為他譏諷反對改革而進行打擊的案例,B項正確;“文字獄”本質就是思想文化專制,西漢就曾發(fā)生,并非開始于北宋,排除A項;蘇軾最終未被處死,實際上也是北宋君臣考慮到不殺文官”的傳統(tǒng),是“重文”的體現(xiàn),而非治國方略調整,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圍繞改革進行的派別糾爭,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7.榷場是宋遼金元時期位于民族政權交界地區(qū)所設的互市市場。宋太宗曾在鎮(zhèn)、易、雄、霸等州設榷務同遼貿易,遼也在南疆設榷場同宋貿易。南宋與金在邊境設立榷場,貿易比較發(fā)達。元滅宋前,雙方也于邊境設榷場貿易。榷場的設置()A.增強大一統(tǒng)國家的政治認同 B.緩解了宋代積貧積弱的局面C.促進各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 D.體現(xiàn)了開明包容的民族政策〖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榷場是宋遼金元時期位于民族政權交界地區(qū)所設的互市市場……貿易比較發(fā)達”并結合所學可知,榷場貿易是因各地區(qū)經濟交流的需要而產生的,能夠起到促進各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的作用,C項正確;宋遼金時期沒有實現(xiàn)國家大一統(tǒng),排除A項;榷場的設置沒有緩解宋代積貧積弱的局面,排除B項;榷場是互市市場,不能體現(xiàn)民族政策開明包容,排除D項。故選C項。18.“因為張居正要管事,所以他要各衙門奏章公事每樣備兩份,一份送內閣,一份送六科給事中……。給事中雖官階低,一切文件,該他過目,這是不錯的。內閣則并無必須預聞之職權,只皇帝私下要他預聞才預聞,所以當時人反對張居正……”明代官員反對張居正的根源是()A.要求官員文件備份增加負擔 B.擅自擴大宰相職權范圍C.內閣不過是皇帝的內侍機構 D.與六科給事中分權抗衡〖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給事中雖官階低,一切文件,該他過目,這是不錯的。內閣則并無必須預聞之職權,只皇帝私下要他預聞才預聞,所以當時人反對張居正”可知,明代官員反對張居正的原因是內閣無預聞奏章的權力,這從側面表明內閣是皇帝的顧問機構,C項正確;“要求官員文件備份增加負擔”與材料中“內閣則并無必須預聞之職權,只皇帝私下要他預聞才預聞”不符,排除A項;明太祖時期,已廢除丞相制度,排除B項;內閣是皇帝的顧問機構,不能與六科給事中分權制衡,排除D項。故選C項。19.永樂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朱棣親赴南京奉天門主持典禮,迎接“去中國絕遠”的麻林國(今肯尼亞一帶)使臣。典禮上群臣競相祝賀:“陛下圣德廣大,被及遠夷。”翰林學士沈度應詔寫下《瑞應麒麟頌》,后以工筆小楷抄在宮廷畫匠所繪的麒麟畫像上;大臣夏元吉也為此撰寫了一篇《麒麟賦》。材料可用于說明()A.海上絲綢之路的擴展 B.中非貿易的源遠流長C.明初專制帝王的昏庸 D.鄭和遠航的政治動機〖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陛下圣德廣大,被及遠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目的是炫耀國威,以政治目的為主,D項正確;從來沒有體現(xiàn)海上絲綢之路的開展,排除A項;從來沒有涉及中非貿易,排除B項;C項材料無從體現(xiàn),排除C項。故選D項。20.明代廣東有族長在家訓中稱“士為貴,農次之,工商又次之”,但又勸家族子弟“量力勉圖,各為所尚”。這說明當時()A.傳統(tǒng)觀念受到沖擊 B.新的社會階層產生C.經濟政策發(fā)生轉變 D.儒學失去主流地位〖答案〗A〖解析〗題干“士為貴,農次之,工商又次之”反映的是“士農工商”的觀念。但“勸家族子弟‘量力勉圖,各審所尚’”的意思是從事工商等行均可。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明代后期隨著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人們傳統(tǒng)的“士農工商”觀念受到沖擊,該族長面對現(xiàn)實和順應時勢,調整了家訓,A項正確;根據(jù)所學可知,“士”階層自古有之,排除B項;自商鞅變法至清代中葉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之一的重農抑商并沒有改變,排除C項;根據(jù)所學可知,明代中國傳統(tǒng)主流思想仍是儒家思想,并沒有改變,排除D項。故選A項。21.下表為軍機大臣一天的辦事程序。這說明()發(fā)折奏事處將官員奏折下發(fā)軍機處見面軍機大臣將奏折送皇帝處請旨述旨將皇帝旨意擬成圣諭交皇帝御覽過朱皇帝朱筆改定奏折交法將諭旨下發(fā)有關衙門實施開面諭旨以年月日為序抄錄備案A.君主高度集權 B.中央出現(xiàn)權臣 C.等級結構森嚴 D.決策規(guī)范透明〖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軍機大臣的職責是承旨辦事,軍機處的設置提高行政效率,能快速處理各種文書,全國軍政大權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達到頂峰,中央集權進一步鞏固,A項正確;軍機處之下,大臣只是跪受筆錄,沒有出現(xiàn)權臣,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等級結構森嚴、決策規(guī)范透明,排除CD項。故選A項。22.有學者認為,以大歷史觀審視,明至清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社會與文化無疑具有階段性的總匯性質;也必須注意到,這一時期為傳統(tǒng)中國邁入近代社會培植了活性因子,準備了運作機制。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xiàn)“活性因子”的有()①“機戶出資,織工出力”的出現(xiàn)②內閣設立③一大批工商業(yè)市鎮(zhèn)的興起④明清易代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為傳統(tǒng)中國邁入近代社會培植了活性因子”,并結合所學可知,“活性因子”指的是有利于中國向近代邁進的因素,如商品經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等,而內閣設立,強化了君主專制,不利于向近代轉化,所以②符合題意;明清易代指的是王朝更迭,清朝取代明朝開始了對全國的統(tǒng)治,這不能體現(xiàn)“活性因子”,所以④符合題意。由此可知,②④均符合題意,A項符合題意,選擇A項;“機戶出資,織工出力”的出現(xiàn),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發(fā)展,體現(xiàn)了“活性因子”,所以①不符合題意,排除B、D項;一大批工商業(yè)市鎮(zhèn)的興起有利于商業(yè)的發(fā)展,因此也能體現(xiàn)“活性因子”,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A項。23.下列所示為中國古代西藏地區(qū)的形勢圖,按其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A.③②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答案〗A〖解析〗根據(jù)“烏思藏都司”可知這是明朝時期的形勢,根據(jù)“宣政院轄地”可知這是元朝時期的形勢,根據(jù)“吐蕃”可知這是唐朝時期的形勢,根據(jù)“喇薩”可知這是清朝時期的形勢。所以按照時間先后排序應該是③②①④,A項正確;BCD項的排序有誤,排除。故選A項。24.蘇州的吳興(浙江湖州古稱)會館碑記稱,“蘇城吳興會館,系乾隆五十四年浙湖閔峙庭中丞撫蘇時建造。雖為縐(絲織物的一種)綢兩業(yè)集事之所、而湖人之官于蘇者,亦就會館團拜宴集,以敘鄉(xiāng)情。故不曰公所而曰會館也。"這表明當時的吳興會館()A.是蘇州的商業(yè)管理機構 B.兼具地域性與行業(yè)性C.因絲織業(yè)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建 D.是地方性的聚會場所〖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為縐(絲織物的一種)綢兩業(yè)集事之所”可知,它是一個行業(yè)性組織,“湖人之官于蘇者,亦就會館團拜宴集,以敘鄉(xiāng)情”體現(xiàn)了它的地域性,反映了當時的吳興會館是兼具地域性與行業(yè)性的組織,B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出會館的管理職能,排除A項;C項是對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C項;D項只是抓住了材料中的一個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25.鴉片戰(zhàn)爭前,清政府嚴格禁止“番婦”來華居住。1842年,《南京條約》談判時,英方把“番婦”來華問題提了出來。清政府代表向道光皇帝請示:“今若有廬室已居其貨,有妻孥以系其心,既挾重貲,又攜家室,傾戀滋多,制控較易?!钡玫降拦饣实墼试S。允許“番婦”來華居住,表明清政府()A.自我麻痹的逃避心態(tài) B.放棄了男尊女卑的儒家倫理C.掌握了外交的主動權 D.致力于促進中西女性間交流〖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及所學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對英商攜帶家屬的態(tài)度轉變,認為英商家屬來華可以便于制約英商,反映清朝統(tǒng)治者盲目自大、自我麻痹的逃避心態(tài)。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清朝放棄儒家倫理,排除B項;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喪失了外交獨立性,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中西女性交流,排除D項。故選A項。26.1848年徐繼畬的《瀛環(huán)志略》初刻時,士林間反應冷淡,因書對英國多有正面述評,被時人認作“頗張大英夷”。19世紀60年代以來影響才逐漸擴大,成為國人直面世界的啟蒙書。這反映出()A.時人拋棄了傳統(tǒng)的夷夏觀念 B.列強侵略激起民眾抵制C.當時學習西方已成社會共識 D.國人思想解放逐漸深入〖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19世紀60年代以來影響才逐漸擴大,成為國人直面世界的啟蒙書?!笨芍?,反映了19世紀60年代以來國人對《瀛環(huán)志略》態(tài)度的轉變及其影響力擴大,結合所學可知,近代以來隨著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和西方工業(yè)文明的沖擊,國人逐漸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醒來,逐漸突破夷夏觀念,從而主動了解和學習西方尋求強國御侮之道,體現(xiàn)了國人思想的逐漸解放,D項正確;A選項拋棄了傳統(tǒng)的夷夏觀念,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xiàn)民眾抵制列強侵略的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D選項“已成社會共識”,表述有誤,排除C項。故選D項。27.有學者研究指出: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西方一直都在利用太平天國引發(fā)的危機向清政府施加壓力,致使咸豐帝改變原本強硬的對外政策,加大宗教政策、外交體制等方面的讓步,主動從排外走向與西方“合作”,以維護統(tǒng)治。這主要說明太平天國運動()A.一定程度上推動中國向近代化過渡 B.客觀上加劇了近代中國的民族危機C.揭示出清政府腐朽賣國的反動嘴臉 D.沖破了封建社會落后的制度和思想〖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致使咸豐皇帝改變原本強硬的對外政策,加大宗教政策、外交體制等方面的讓步,主動從排外走向與西方‘合作’,以維護統(tǒng)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運動加劇了清朝的統(tǒng)治危機,迫使清政府主動求變,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向近代化過渡,A項正確;題干所給材料的主旨在于揭示清政府主動求變的原因,沒有反映出民族危機的加深,排除B項;題干所給材料的主旨在于揭示清朝面對危機,主動求變,尋找挽救統(tǒng)治的辦法,無法體現(xiàn)出反動賣國嘴臉,排除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沖破了封建社會落后的制度和思想”表述絕對化,排除D項。故選A項。28.1872年,在容閎的推動下,清廷派遣留學生之事得以實行,就有人批評留學生有西化的傾向,要求撤回留學生。1881年,清廷將所余94人分三批全部撤回。這一史實從本質上反映了()A.清廷難以引領近代教育的縱深發(fā)展 B.表明中國近代教育的發(fā)展徹底失敗C.官僚群體天朝上國觀念根深蒂固 D.西學東漸對中國近代教育影響甚微〖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據(jù)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清政府因一部分人的反對就撤回赴美留學生,說明清廷難以引領近代教育的縱深發(fā)展,A項正確;“徹底失敗”的說法絕對,且與史實不符,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晚清時期中國近代教育取得了一定程度發(fā)展,排除B項;材料信息無法判斷批評留學生的是否為官僚群體,排除C項;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西學東漸對中國有深刻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29.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前,英國海軍情報部門曾表示:“盡管從噸位和大炮門數(shù)上說中國勝于日本,但在編制、紀律和訓練上日本要大大優(yōu)于中國,因而可以認為,日本海軍力量較強?!痹撉閳罂梢杂脕碚f明()A.武器的先進性決定戰(zhàn)局 B.英國偏袒和縱容日本的侵略C.北洋海軍缺乏謀劃能力 D.清廷甲午戰(zhàn)爭戰(zhàn)敗的必然性〖答案〗D〖解析〗依據(jù)材料“盡管從噸位和大炮門數(shù)上說中國勝于日本,但在編制、紀律和訓練上日本要大大優(yōu)于中國,因而可以認為,日本海軍力量較強”可知,表明清政府的北洋海軍在“編制、紀律和訓練上”大大低于日本,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的清朝上下普遍缺乏憂患意識,官兵貪圖安逸享樂,部隊管理松懈,紀律松弛,預示了清廷在甲午戰(zhàn)爭中必然失敗的結局,D項正確;A項說法夸大了武器的作用,排除A項;BC兩項在材料無法體現(xiàn),排除B、C項。故選D項。30.魯迅說:“至于中國所謂的手段,在我看來,有時也應該說有的,但絕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華”。然而,夷又哪有這么愚笨呢,卻先來一套“以華制華給你看”?!敝袊飞夏荏w現(xiàn)以夷制夷、以夷制華、以華制華三種策略的歷史事件分別是()A.甲午戰(zhàn)爭、太平天國運動、《辛丑條約》 B.《辛丑條約》、甲午戰(zhàn)爭、太平天國運動C.太平天國運動、甲午戰(zhàn)爭、《辛丑條約》 D.甲午戰(zhàn)爭、《辛丑條約》、太平天國運動〖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甲午戰(zhàn)爭期間,清政府寄希望于英俄等國對日本施壓,體現(xiàn)了“以夷制夷”的思想;太平天國運動后期,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相互勾結,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體現(xiàn)了“以夷制華”的思想;《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體現(xiàn)了“以華制華”的思想,A項符合題意,A項正確;BCD項對應關系錯誤,排除BCD項。故選A項。第II卷(非選擇題共40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每題20分,共40分。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廣人希(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疚鳚h】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則數(shù)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灸铣可蚣s《宋書》材料二一位阿拉伯商人記述:兩宋時期,信用券被廣泛應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紙幣,極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換。中國商人把錢借給別人時會寫下借條,借債人則在紙條上用食指和中指畫押。他們主張以信接物,以義為利,市不二價,童叟無欺,不賣假貨,不賺黑錢,不會乘人之危而牟利?!幾浴久馈拷芾铩け咎乩取缎氯蚴贰罚?)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從西漢到南朝江南地區(qū)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宋朝商人具有怎樣的優(yōu)秀品質?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宋朝商業(yè)發(fā)展的主要表現(xiàn)?!即鸢浮剑?)變化:由生產方式原始落后變?yōu)檗r業(yè)發(fā)達、物質富足。(由荒涼落后變?yōu)楦皇?;江南地區(qū)逐漸得到開發(fā))。原因:北方戰(zhàn)亂頻繁,南方相對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充實了勞動力資源;南方自然條件優(yōu)越,適合經濟發(fā)展;南方統(tǒng)治者大都比較重視發(fā)展經濟;人民的辛勤勞動;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共同開發(fā)江南(民族交融的推動)。(任答4點)(2)品質:誠信或重義輕利。表現(xiàn):面向大眾的基層市場蓬勃發(fā)展;錢幣鑄造量大,并開始出現(xiàn)紙幣;海外貿易繁榮,外貿稅收成為國庫重要財源;城市商業(yè)興盛。(任答3點)〖解析〗(1)變化:根據(jù)材料“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則數(shù)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笨芍?,由生產方式原始落后變?yōu)檗r業(yè)發(fā)達、物質富足。(由荒涼落后變?yōu)楦皇?;江南地區(qū)逐漸得到開發(fā))。原因: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北方戰(zhàn)亂頻繁,南方相對安定;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充實了勞動力資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南方自然條件優(yōu)越,適合經濟發(fā)展;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南方統(tǒng)治者大都比較重視發(fā)展經濟;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人民的辛勤勞動;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共同開發(fā)江南(民族交融的推動)。(2)品質:根據(jù)材料“中國商人把錢借給別人時會寫下借條,借債人則在紙條上用食指和中指畫押。他們主張以信接物,以義為利,市不二價,童叟無欺,不賣假貨,不賺黑錢,不會乘人之危而牟利”可知,誠信或重義輕利。表現(xiàn):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面向大眾基層市場蓬勃發(fā)展;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錢幣鑄造量大,并開始出現(xiàn)紙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海外貿易繁榮,外貿稅收成為國庫重要財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城市商業(yè)興盛。32.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倭寇從海上進犯,帝(明太祖)惠之,顧謂(湯)和曰:“卿雖老,強為朕一行?!焙驼埮c方鳴謙俱,鳴謙,習海事,常訪以御倭策。鳴謙曰:“倭海上來,則海上御之耳。請量地遠近,置衛(wèi)所,陸聚步兵,水具戰(zhàn)艦,則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近海民四丁籍一以為軍,戍守之,可無煩客兵也?!钡垡詾槿弧!幾浴睹魇贰凡牧隙?/p>

中國兵船甚少,豈能往堵敵國海口?上策固辦不到,欲其自守,亦非易言,自奉天至廣東,沿海延表萬里,口岸林立,若必處處宿以重兵,所費浩繁,力既不蛤,勢必大潰。惟有分剮緩急,擇尤為緊要之處,如直隸之大沽、北塘、山海關一帶,系京畿門戶,是為至要;江蘇吳淞至江陰一帶,系長江門戶,是為次要。蓋京畿為天下根本,長江為財賦奧區(qū),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谶吔杂胁贾?,即有挫失,于大局尚無甚礙。——摘編自李鴻章《李文忠公全書·奏稿》(1)分別闡述兩則材料對研究明代和晚清海防的價值。(2)結合材料二,概括李鴻章的海防思想,并做簡要評價。〖答案〗(1)材料一摘編自正史《明史》,可用于研究明代沿海地區(qū)倭寇騷擾和東南沿海抗倭的相關歷史;材料二摘編自晩清名臣李鴻章的奏稿匯編,對研究近代海防建設有重要參考價值。(2)海防思想:重視口岸防守,以陸制海;主張分區(qū)設防,重點防御評價:積極:有利于西方先進技術的引進與傳播,推動了晚清軍事近代化進程。消極:不具有先進的海權意識,是一種被動的海防戰(zhàn)略,難以有效抵御外來侵略。(若答其他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賦分)〖解析〗【小問1】根據(jù)“摘編自《明史》”“倭寇從海上進犯,帝(明太祖)惠之”得出材料一摘編自正史《明史》,可用于研究明代沿海地區(qū)倭寇騷擾和東南沿??官恋南嚓P歷史;根據(jù)“摘編自李鴻章《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可得出材料二摘編自晩清名臣李鴻章的奏稿匯編,對研究近代海防建設有重要參考價值?!拘?】海防思想:根據(jù)“上策固辦不到,欲其自守,亦非易言,自奉天至廣東,沿海延表萬里,口岸林立,若必處處宿以重兵,所費浩繁,力既不蛤,勢必大潰?!钡贸鲋匾暱诎斗朗?,以陸制海;根據(jù)“蓋京畿為天下根本,長江為財賦奧區(qū),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谶吔杂胁贾?,即有挫失,于大局尚無甚礙?!钡贸鲋鲝埛謪^(qū)設防,重點防御。評價:積極:根據(jù)所學可得出有利于西方先進技術的引進與傳播,推動了晚清軍事近代化進程。消極:結合材料和所學可得出不具有先進的海權意識,是一種被動的海防戰(zhàn)略,難以有效抵御外來侵略。遼寧省丹東市六校2022-2023學年高一12月聯(lián)合考試歷史試題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第I卷(選擇題共6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三星堆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下列遺址與三星堆遺址屬于同一流域的是()A.安陽殷墟遺址 B.良渚古城遺址 C.仰韶文化遺址 D.紅山文化遺址〖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與三星堆遺址屬于同一流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良渚古城遺址位于長江下游,B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安陽殷墟遺址、仰韶文化遺址位于黃河流域,這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山文化遺址位于遼河流域,這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2.如下圖是周朝權力傳承圖,對此解讀最合理的是()A.西周宗法制實行嫡長子繼承制 B.周天子實現(xiàn)了權力的高度集中C.周王朝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D.宗法制中諸侯是絕對的大宗〖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立子以貴不以長,立嫡以長不以賢”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時期實行以嫡長子為核心的宗法制,有利于維護統(tǒng)治秩序的穩(wěn)定,A項正確;西周時期,最高統(tǒng)治者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是宗法制,未涉及分封制,并不會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排除C項;宗法制中諸侯是相對的大宗,排除D項。故選A項。3.春秋戰(zhàn)國完成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時代還屬于“四夷”的秦楚等國,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認同于華夏。中原諸國也承認了秦楚是華夏組成部分,與齊、燕、趙、魏、韓等并稱七雄,形成七個地區(qū)性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材料意在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A.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形成 B.民族交融、華夏認同C.夷夏觀念開始消失 D.戰(zhàn)國七雄已經形成〖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春秋時代還屬于‘四夷’的秦楚等國,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認同于華夏。中原諸國也承認了秦楚是華夏組成部分,與齊、燕、趙、魏、韓等并稱七雄”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民族融合加強,對還屬于“四夷”的秦楚等國也認同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B項正確;秦朝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逐步形成,排除A項;材料信息無法印證“開始消失”,排除C項;戰(zhàn)國七雄已經形成只是現(xiàn)象,并不是材料要表達的主旨,材料意在強調華夏認同,排除D項。故選B項。4.春秋戰(zhàn)國到秦漢時期,各種思想流派紛呈。有的學者對各種思想主流進行整理將它們分別描述為:“全面歸服自然的隱士派”,“專制君主的參謀集團”,“勞苦大眾的行動幫會”,“擁有無限同情心與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學派”。請按順序指出它們分別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答案〗D〖解析〗此題要結合儒、墨、道、法各家的主張及特征來判斷,道家“無為”符合“隱士派”的特征;法家主張變革,加強中央集權,為統(tǒng)治階級采用,所以可稱之為“專制君主的參謀集團”;墨家代表小生產者利益,所以,符合“勞苦大眾的行動幫會”的特征;儒家強調“仁”“仁愛”,所以可稱之為“擁有無限同情心與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學派”,順序為道法墨儒,D項正確;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5.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推論錯誤的是A.“與民休息”——使?jié)h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fā)展B.頒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C.張騫出使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脅D.《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yī)理論的基礎〖答案〗C〖解析〗為了聯(lián)絡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張騫通西域的路線是長安出發(fā)—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最遠到達歐洲。但是并沒有解除匈奴的威脅,C項錯誤,符合題意;根據(jù)所學,漢初“與民休息”——使?jié)h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fā)展,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漢武帝頒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yī)理論的基礎,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項。6.新疆地廣物豐,風光秀美,民風奇特,文化燦爛。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設置了A.北庭都護府 B.巡檢司 C.西域都護府 D.安西都護府〖答案〗C〖解析〗公元前60年,漢代設置西域都護。主要職責是頒行漢朝的法令,調遣軍隊,征發(fā)糧草。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一東、以南的廣大地區(qū)。標志著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C項正確;AD項是唐朝,巡檢司屬于捕盜,維護地方治安,排除ABD項。故選C項。7.《史記》中描述江南地區(qū)地廣人稀,不少地區(qū)還處在刀耕火種的水平;南朝沈約的《宋書》中卻描述江南地區(qū)“一歲或稔,則數(shù)郡忘饑”。這表明()A.耕種技術出現(xiàn)變革 B.經濟重心移至南方C.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 D.北方農業(yè)水平落后〖答案〗C〖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西漢時期江南地區(qū)生產水平落后,不少地區(qū)還處在刀耕火種的水平;東晉南朝時,江南地區(qū)的農業(yè)得到發(fā)展,糧食產量較高,出現(xiàn)“一歲或稔,則數(shù)郡忘饑”,這說明當時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C項正確;在唐朝的曲轅犁發(fā)明以前,東晉南朝的農民仍然沿用漢朝的犁耕技術,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據(jù)所學可知,雖然當時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但經濟重心仍在北方,南宋時期轉移到南方,排除B項;材料中未涉及北方農業(yè)發(fā)展情況,排除D項。故選C項。8.如圖中的內容是對某一歷史時期文化現(xiàn)象的描述。這一時期是()○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等書體均已完備○開始出現(xiàn)知名的專職畫家○修建了聞名世界的石窟藝術○現(xiàn)存最早的完整農書問世A.東漢時期 B.魏晉南北朝 C.隋唐時期 D.五代十國時期〖答案〗B〖解析〗依據(jù)材料“開始出現(xiàn)知名的專職畫家”“現(xiàn)存最早的完整農書問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現(xiàn)存最早的完整農書是《齊民要術》,其作者是北魏賈思勰,屬于魏晉南北朝時期,B項正確;現(xiàn)存最早的農書出現(xiàn)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其他時期均不符合史實,排除ACD項。故選B項。9.780年,唐朝實行兩稅法:每戶按人丁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稅、雜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兩次征稅。據(jù)此可知,兩稅法()A.削弱農民人身依附 B.消除土地兼并現(xiàn)象C.大幅減輕農民負擔 D.削弱了節(jié)度使勢力〖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780年,唐朝實行兩稅法:每戶按人丁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稅、雜役”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稅法的征稅標準以財產為主,削弱了農民的人身依附,A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消除土地兼并現(xiàn)象”中的“消除”表述絕對化,排除B項;根據(jù)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稅法并未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排除C項;題干所給材料體現(xiàn)的是賦稅制度變化,非節(jié)度使勢力的變化,排除D項。故選A項。10.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舉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來選拔人才,按當時的制度,規(guī)定其工作程序是()A.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禮部 B.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禮部C.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禮部 D.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禮部〖答案〗B〖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科舉考試屬于禮部管轄,唐代中央選拔人才的程序應該是,中書省起草詔令,門下審核通過后,交尚書省的下屬禮部執(zhí)行,B項正確;政令必須先經過中書省起草詔令,通過門下省的審核,尚書省才能執(zhí)行,排除ACD項。故選B項。11.詩句中“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和以下哪個制度有關()A.科舉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租庸調制〖答案〗A〖解析〗依據(jù)題干所給信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知,貧窮人家的孩子只要發(fā)憤努力,也可以成為國家棟梁之材。結合所學知識,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從此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憑才學做官,A項正確;九品中正制依據(jù)門第選拔官員,不可能出現(xiàn)“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排除B項;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時期的中央行政制度,租庸調制是唐朝的賦稅制度,與選官無關,排除CD項。故選A項。12.唐朝憑借著政治清明、經濟繁榮、開放包容成就了中國歷史上難得的文化發(fā)展“黃金時代”。以下符合唐朝“開放包容”的一項是()A.新羅學問僧空海來長安求法,將唐朝文化帶入日本B.日本向唐朝派遣留學生,有的還在唐朝考中進士C.唐朝與拂菻的接觸,使造紙術傳到了阿拉伯地區(qū)D.唐朝政府設理藩院作為接待各國使者的官方機構〖答案〗B〖解析〗根據(jù)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開放包容指的是唐朝鼓勵對外交往,并且兼收并蓄,日本向唐朝派遣留學生,有的還在唐朝考中進士是開放包容的體現(xiàn),B項正確;新羅學問僧空海來長安求法,將唐朝文化帶入日本是中國開放的表現(xiàn),排除A項;唐朝與拂菻的接觸,使造紙術傳到了阿拉伯地同樣也是中國開放的表現(xiàn),排除C項;理藩院是清政府設置管理民族事務的機構,排除D項。故選B項。13.997年,宋太宗分全國為十五路,轉運司掌管一路的大權。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礎上陸續(xù)增設了經略安撫司、提點刑獄司和提舉常平司等機構。宋真宗此舉旨在()A.鏟除地方割據(jù)根源 B.削弱相權以強化專制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分化事權以加強集權〖答案〗D〖解析〗據(jù)題意可知,宋真宗在宋太宗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地方機構,地方機構的增多就分化了地方事權,從而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D項正確;“鏟除……根源”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宋真宗此舉是為了分化地方事權,不是削弱相權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排除BC項。故選D項。14.宋代除官府的罪犯奴婢外,私家奴婢大部分雇傭化,宋人拋棄了奴婢“類同畜產”的傳統(tǒng)觀念,視其為“傭雇良民”,這表明當時()A.門第觀念日益淡化 B.社會控制程度松弛C.人身依附關系減弱 D.新生產關系的形成〖答案〗C〖解析〗通過材料可知,宋代視奴婢為“傭雇良民”,而且社會上大部分私家奴婢也雇傭化,這說明當時社會中人身依附關系在減弱,C項正確;材料內容與門第無關,排除A項;奴婢雇傭化和社會控制程度松弛無關,排除B項;當時尚未形成新的生產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15.宋詞為我們描繪了喧囂熱鬧的宋朝市井生活畫面,表現(xiàn)了江南生活的繁榮生機,傳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到了元朝,散曲比宋詞更為靈活,適應了市井演唱的需要。材料主要說明宋元時期()A.城市娛樂活動豐富 B.文學呈現(xiàn)世俗化的發(fā)展趨勢C.通俗文化成為主導 D.儒學社會正統(tǒng)地位受到沖擊〖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宋詞為我們描繪了喧囂熱鬧的宋朝市井生活畫面……適應了市井演唱的需要”可知,宋詞對市井生活的描繪體現(xiàn)了對世俗生活的關注,到了元朝,散曲的出現(xiàn)更加適合民間百姓,這都說明宋元時期文學呈現(xiàn)出世俗化趨勢,B項正確;城市娛樂活動豐富并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通俗文化的發(fā)展而非主導,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世俗化文學作品興起,與儒學正統(tǒng)地位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6.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時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彈劾蘇軾,奏蘇軾移知湖州到任后謝恩的上表及其他一些詩文中,用語暗藏諷刺朝政、針砭新法內容。此案中,蘇軾險喪命牢獄,最后被貶黃州團練副使,這就是歷史上的“烏臺詩案”。材料體現(xiàn)了()A.“烏臺詩案”開“文字獄”先河 B.北宋王安石提倡的變法斗爭激烈C.宋代“重文輕武”治國方略調整 D.北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強化〖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蘇軾看待王安石變法,既認為改革很有必要性,也指出新法在執(zhí)行過程中的一些流弊,故此他成為改革和保守兩派都認為的反對派,從而成為改革中派系斗爭碾壓的對象,此案也正是改革派將其視為保守派,認為他譏諷反對改革而進行打擊的案例,B項正確;“文字獄”本質就是思想文化專制,西漢就曾發(fā)生,并非開始于北宋,排除A項;蘇軾最終未被處死,實際上也是北宋君臣考慮到不殺文官”的傳統(tǒng),是“重文”的體現(xiàn),而非治國方略調整,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圍繞改革進行的派別糾爭,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7.榷場是宋遼金元時期位于民族政權交界地區(qū)所設的互市市場。宋太宗曾在鎮(zhèn)、易、雄、霸等州設榷務同遼貿易,遼也在南疆設榷場同宋貿易。南宋與金在邊境設立榷場,貿易比較發(fā)達。元滅宋前,雙方也于邊境設榷場貿易。榷場的設置()A.增強大一統(tǒng)國家的政治認同 B.緩解了宋代積貧積弱的局面C.促進各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 D.體現(xiàn)了開明包容的民族政策〖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榷場是宋遼金元時期位于民族政權交界地區(qū)所設的互市市場……貿易比較發(fā)達”并結合所學可知,榷場貿易是因各地區(qū)經濟交流的需要而產生的,能夠起到促進各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的作用,C項正確;宋遼金時期沒有實現(xiàn)國家大一統(tǒng),排除A項;榷場的設置沒有緩解宋代積貧積弱的局面,排除B項;榷場是互市市場,不能體現(xiàn)民族政策開明包容,排除D項。故選C項。18.“因為張居正要管事,所以他要各衙門奏章公事每樣備兩份,一份送內閣,一份送六科給事中……。給事中雖官階低,一切文件,該他過目,這是不錯的。內閣則并無必須預聞之職權,只皇帝私下要他預聞才預聞,所以當時人反對張居正……”明代官員反對張居正的根源是()A.要求官員文件備份增加負擔 B.擅自擴大宰相職權范圍C.內閣不過是皇帝的內侍機構 D.與六科給事中分權抗衡〖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給事中雖官階低,一切文件,該他過目,這是不錯的。內閣則并無必須預聞之職權,只皇帝私下要他預聞才預聞,所以當時人反對張居正”可知,明代官員反對張居正的原因是內閣無預聞奏章的權力,這從側面表明內閣是皇帝的顧問機構,C項正確;“要求官員文件備份增加負擔”與材料中“內閣則并無必須預聞之職權,只皇帝私下要他預聞才預聞”不符,排除A項;明太祖時期,已廢除丞相制度,排除B項;內閣是皇帝的顧問機構,不能與六科給事中分權制衡,排除D項。故選C項。19.永樂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朱棣親赴南京奉天門主持典禮,迎接“去中國絕遠”的麻林國(今肯尼亞一帶)使臣。典禮上群臣競相祝賀:“陛下圣德廣大,被及遠夷?!焙擦謱W士沈度應詔寫下《瑞應麒麟頌》,后以工筆小楷抄在宮廷畫匠所繪的麒麟畫像上;大臣夏元吉也為此撰寫了一篇《麒麟賦》。材料可用于說明()A.海上絲綢之路的擴展 B.中非貿易的源遠流長C.明初專制帝王的昏庸 D.鄭和遠航的政治動機〖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陛下圣德廣大,被及遠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目的是炫耀國威,以政治目的為主,D項正確;從來沒有體現(xiàn)海上絲綢之路的開展,排除A項;從來沒有涉及中非貿易,排除B項;C項材料無從體現(xiàn),排除C項。故選D項。20.明代廣東有族長在家訓中稱“士為貴,農次之,工商又次之”,但又勸家族子弟“量力勉圖,各為所尚”。這說明當時()A.傳統(tǒng)觀念受到沖擊 B.新的社會階層產生C.經濟政策發(fā)生轉變 D.儒學失去主流地位〖答案〗A〖解析〗題干“士為貴,農次之,工商又次之”反映的是“士農工商”的觀念。但“勸家族子弟‘量力勉圖,各審所尚’”的意思是從事工商等行均可。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明代后期隨著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人們傳統(tǒng)的“士農工商”觀念受到沖擊,該族長面對現(xiàn)實和順應時勢,調整了家訓,A項正確;根據(jù)所學可知,“士”階層自古有之,排除B項;自商鞅變法至清代中葉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之一的重農抑商并沒有改變,排除C項;根據(jù)所學可知,明代中國傳統(tǒng)主流思想仍是儒家思想,并沒有改變,排除D項。故選A項。21.下表為軍機大臣一天的辦事程序。這說明()發(fā)折奏事處將官員奏折下發(fā)軍機處見面軍機大臣將奏折送皇帝處請旨述旨將皇帝旨意擬成圣諭交皇帝御覽過朱皇帝朱筆改定奏折交法將諭旨下發(fā)有關衙門實施開面諭旨以年月日為序抄錄備案A.君主高度集權 B.中央出現(xiàn)權臣 C.等級結構森嚴 D.決策規(guī)范透明〖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軍機大臣的職責是承旨辦事,軍機處的設置提高行政效率,能快速處理各種文書,全國軍政大權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達到頂峰,中央集權進一步鞏固,A項正確;軍機處之下,大臣只是跪受筆錄,沒有出現(xiàn)權臣,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等級結構森嚴、決策規(guī)范透明,排除CD項。故選A項。22.有學者認為,以大歷史觀審視,明至清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社會與文化無疑具有階段性的總匯性質;也必須注意到,這一時期為傳統(tǒng)中國邁入近代社會培植了活性因子,準備了運作機制。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xiàn)“活性因子”的有()①“機戶出資,織工出力”的出現(xiàn)②內閣設立③一大批工商業(yè)市鎮(zhèn)的興起④明清易代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為傳統(tǒng)中國邁入近代社會培植了活性因子”,并結合所學可知,“活性因子”指的是有利于中國向近代邁進的因素,如商品經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等,而內閣設立,強化了君主專制,不利于向近代轉化,所以②符合題意;明清易代指的是王朝更迭,清朝取代明朝開始了對全國的統(tǒng)治,這不能體現(xiàn)“活性因子”,所以④符合題意。由此可知,②④均符合題意,A項符合題意,選擇A項;“機戶出資,織工出力”的出現(xiàn),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發(fā)展,體現(xiàn)了“活性因子”,所以①不符合題意,排除B、D項;一大批工商業(yè)市鎮(zhèn)的興起有利于商業(yè)的發(fā)展,因此也能體現(xiàn)“活性因子”,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A項。23.下列所示為中國古代西藏地區(qū)的形勢圖,按其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A.③②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答案〗A〖解析〗根據(jù)“烏思藏都司”可知這是明朝時期的形勢,根據(jù)“宣政院轄地”可知這是元朝時期的形勢,根據(jù)“吐蕃”可知這是唐朝時期的形勢,根據(jù)“喇薩”可知這是清朝時期的形勢。所以按照時間先后排序應該是③②①④,A項正確;BCD項的排序有誤,排除。故選A項。24.蘇州的吳興(浙江湖州古稱)會館碑記稱,“蘇城吳興會館,系乾隆五十四年浙湖閔峙庭中丞撫蘇時建造。雖為縐(絲織物的一種)綢兩業(yè)集事之所、而湖人之官于蘇者,亦就會館團拜宴集,以敘鄉(xiāng)情。故不曰公所而曰會館也。"這表明當時的吳興會館()A.是蘇州的商業(yè)管理機構 B.兼具地域性與行業(yè)性C.因絲織業(yè)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建 D.是地方性的聚會場所〖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為縐(絲織物的一種)綢兩業(yè)集事之所”可知,它是一個行業(yè)性組織,“湖人之官于蘇者,亦就會館團拜宴集,以敘鄉(xiāng)情”體現(xiàn)了它的地域性,反映了當時的吳興會館是兼具地域性與行業(yè)性的組織,B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出會館的管理職能,排除A項;C項是對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C項;D項只是抓住了材料中的一個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25.鴉片戰(zhàn)爭前,清政府嚴格禁止“番婦”來華居住。1842年,《南京條約》談判時,英方把“番婦”來華問題提了出來。清政府代表向道光皇帝請示:“今若有廬室已居其貨,有妻孥以系其心,既挾重貲,又攜家室,傾戀滋多,制控較易?!钡玫降拦饣实墼试S。允許“番婦”來華居住,表明清政府()A.自我麻痹的逃避心態(tài) B.放棄了男尊女卑的儒家倫理C.掌握了外交的主動權 D.致力于促進中西女性間交流〖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及所學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對英商攜帶家屬的態(tài)度轉變,認為英商家屬來華可以便于制約英商,反映清朝統(tǒng)治者盲目自大、自我麻痹的逃避心態(tài)。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清朝放棄儒家倫理,排除B項;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喪失了外交獨立性,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中西女性交流,排除D項。故選A項。26.1848年徐繼畬的《瀛環(huán)志略》初刻時,士林間反應冷淡,因書對英國多有正面述評,被時人認作“頗張大英夷”。19世紀60年代以來影響才逐漸擴大,成為國人直面世界的啟蒙書。這反映出()A.時人拋棄了傳統(tǒng)的夷夏觀念 B.列強侵略激起民眾抵制C.當時學習西方已成社會共識 D.國人思想解放逐漸深入〖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19世紀60年代以來影響才逐漸擴大,成為國人直面世界的啟蒙書?!笨芍?,反映了19世紀60年代以來國人對《瀛環(huán)志略》態(tài)度的轉變及其影響力擴大,結合所學可知,近代以來隨著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和西方工業(yè)文明的沖擊,國人逐漸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醒來,逐漸突破夷夏觀念,從而主動了解和學習西方尋求強國御侮之道,體現(xiàn)了國人思想的逐漸解放,D項正確;A選項拋棄了傳統(tǒng)的夷夏觀念,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xiàn)民眾抵制列強侵略的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D選項“已成社會共識”,表述有誤,排除C項。故選D項。27.有學者研究指出: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西方一直都在利用太平天國引發(fā)的危機向清政府施加壓力,致使咸豐帝改變原本強硬的對外政策,加大宗教政策、外交體制等方面的讓步,主動從排外走向與西方“合作”,以維護統(tǒng)治。這主要說明太平天國運動()A.一定程度上推動中國向近代化過渡 B.客觀上加劇了近代中國的民族危機C.揭示出清政府腐朽賣國的反動嘴臉 D.沖破了封建社會落后的制度和思想〖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致使咸豐皇帝改變原本強硬的對外政策,加大宗教政策、外交體制等方面的讓步,主動從排外走向與西方‘合作’,以維護統(tǒng)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運動加劇了清朝的統(tǒng)治危機,迫使清政府主動求變,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向近代化過渡,A項正確;題干所給材料的主旨在于揭示清政府主動求變的原因,沒有反映出民族危機的加深,排除B項;題干所給材料的主旨在于揭示清朝面對危機,主動求變,尋找挽救統(tǒng)治的辦法,無法體現(xiàn)出反動賣國嘴臉,排除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沖破了封建社會落后的制度和思想”表述絕對化,排除D項。故選A項。28.1872年,在容閎的推動下,清廷派遣留學生之事得以實行,就有人批評留學生有西化的傾向,要求撤回留學生。1881年,清廷將所余94人分三批全部撤回。這一史實從本質上反映了()A.清廷難以引領近代教育的縱深發(fā)展 B.表明中國近代教育的發(fā)展徹底失敗C.官僚群體天朝上國觀念根深蒂固 D.西學東漸對中國近代教育影響甚微〖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據(jù)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清政府因一部分人的反對就撤回赴美留學生,說明清廷難以引領近代教育的縱深發(fā)展,A項正確;“徹底失敗”的說法絕對,且與史實不符,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晚清時期中國近代教育取得了一定程度發(fā)展,排除B項;材料信息無法判斷批評留學生的是否為官僚群體,排除C項;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西學東漸對中國有深刻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29.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前,英國海軍情報部門曾表示:“盡管從噸位和大炮門數(shù)上說中國勝于日本,但在編制、紀律和訓練上日本要大大優(yōu)于中國,因而可以認為,日本海軍力量較強?!痹撉閳罂梢杂脕碚f明()A.武器的先進性決定戰(zhàn)局 B.英國偏袒和縱容日本的侵略C.北洋海軍缺乏謀劃能力 D.清廷甲午戰(zhàn)爭戰(zhàn)敗的必然性〖答案〗D〖解析〗依據(jù)材料“盡管從噸位和大炮門數(shù)上說中國勝于日本,但在編制、紀律和訓練上日本要大大優(yōu)于中國,因而可以認為,日本海軍力量較強”可知,表明清政府的北洋海軍在“編制、紀律和訓練上”大大低于日本,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的清朝上下普遍缺乏憂患意識,官兵貪圖安逸享樂,部隊管理松懈,紀律松弛,預示了清廷在甲午戰(zhàn)爭中必然失敗的結局,D項正確;A項說法夸大了武器的作用,排除A項;BC兩項在材料無法體現(xiàn),排除B、C項。故選D項。30.魯迅說:“至于中國所謂的手段,在我看來,有時也應該說有的,但絕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華”。然而,夷又哪有這么愚笨呢,卻先來一套“以華制華給你看”。”中國近代史上能體現(xiàn)以夷制夷、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