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長沙二十一中2025屆語文高三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試題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jiān)考員收回。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為什么地球出現危機后,中國人不是逃離地球,而要帶著地球一起跑?”面對外國人問出的問題,《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回答:“我們買房子買的不是物理空間,而是一個家庭,里面住著父母、老婆、孩子,這個物理空間承載著我們所有的情感。中國人特別有家國情懷,即便發(fā)生了災難、戰(zhàn)爭,很多人也不愿離開家鄉(xiāng),死也要死在那兒?!边@與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的主題不謀而合。在過去以農為主的中國社會,人們極少遷移,因為所謂農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飯。農業(yè)的固定性,使得勤勞的人民逐漸世代安居,終日和土打交道的經歷,則讓他們周身都環(huán)繞著泥土的氣息。在現代說法中,“土氣”是一個貶義詞,但在費孝通看來,“土氣”實際上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土氣”,也就是接地氣,它象征著人們與大地的親密接觸,充分熟悉,“土氣”其實是辛勞、知足的代名詞。也因此,大批的中國人逐漸變得守舊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財富,那么凡事照搬經驗去做就行。因此在現在看來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為在以土為生的年代,“經驗無需不斷累積,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個社會變得穩(wěn)定而缺乏流動,再加上交通工具的落后,很多人一輩子就只在一個小范圍內活動。周邊人抬頭不見低頭見,遇事總是能熱心幫一把,人們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穩(wěn)固而與外部隔絕的鄉(xiāng)鄰關系,慢慢地也就有了“萬事不求人”“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活狀態(tài)。帶著地球流浪,是一種回饋,也是一種責任,感謝你當年的養(yǎng)育,如果可以,我也不會扔下你獨自逃亡。不靠土吃飯、早已經用工業(yè)化普及農業(yè)的西方人,大概很難懂中國人的傳統(tǒng)戀根情結。(摘編自《外國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著深層的文化認同差異》)材料二:中國人講的“家”是很有彈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無限遠。比如平常我們都喜歡說“我們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擴大點,比如“國家”,在英文里面“國家”是“State”并沒有一個“家”的意思在里面。其實,幾乎各個地方的語言要表述“國家”的時候,他們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家”,只有我們中國,或者受我們中華文化影響的地區(qū),比如日本,的確也會有“國家”這個說法。所以“家”你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仔細想想你會發(fā)現它挺麻煩的。它牽涉的范圍非常之廣,因為它是一個不斷有伸縮彈性的東西。費孝通先生認為,中國人講這個“家”恰恰能夠說明中國社會的基本性質。他說“西方的社會像一捆柴”。我們把這一捆柴里面每根柴,理解為不同的個體、個人。把他們綁起來就成為一個社會或者團體,叫做“團體格局”。傳統(tǒng)中國的社會結構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的影響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系。費孝通就用這個形象界定了我們中國社會的基本特質,他給它一個名字,叫“差序格局”。費孝通說,因為整個社會是個差序格局,“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縮的,跟我友好的那個關系網也是可以不斷伸縮來回的。正因為“公”“私”的界限沒那么分明,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里面特別喜歡講入情、講關系,又要講面子,因此那些規(guī)矩就包括了很多不言自明的東西,包括了很多我們叫“禮”的東西,這是一種禮治。我們不太需要講契約,我們就講信用,好比你跟別人做生意、做買賣,你喪失了信用之后,就沒人再找你做了。假如這個社會,什么都是講規(guī)矩、講禮治、講面子、講關系、講人情,那么法律在哪里呢?所以費孝通說,為什么中國封建社會的貪污問題很嚴重,是因為我們其實不太有法律觀念,也不太有公共觀念。我們過去講儒家道德,都是從小的教化,而這個教化都是有社會土壤的。但是假如今天城市不是鄉(xiāng)土社會,農村也不再是過去的鄉(xiāng)土社會的時候,這個儒家倫理就純粹只是一套抽空現實環(huán)境的教條,那又該怎么辦呢?(摘編自梁文道《(鄉(xiāng)土中國>:家,到底是什么呢》)材料三:家國情懷是一種人類的共通意識,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有它的特殊性。家與國的統(tǒng)一性,中國社會以家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聯盟,在此基礎上,擴大到非血緣關系的社會聯盟,由此出現了中國最早的準國家性質的社會。盡管此后在國家層面上,血緣關系的實際意義有所淡化,但它一直是中國社會結構的精神紐帶。家庭倫理用于治國就成為政治原則。治家與治國具有內通性,所以,《大學》說“治國必先齊其家”,“一家仁,一國興仁”。國與族的統(tǒng)一性,國是政權概念,族是種群概念。中國這塊大地上,存在過許多民族。這許多民族,不管是共時態(tài)存在還是歷時態(tài)存在,均可以尋到某種內在的關系。族與族之間的關系有兩種:一為血緣性;另為社會性。民族之間不只是存在著血緣性的關系,也還存在社會性的關系,其中最主要是文化關系。文化關系當它內化為民族精神,就具有類血緣的意義,這就是說,民族不只是具有自然的血緣性,還具有文化的血緣性。國與國民、國士國域)的統(tǒng)一性,中國的國土其核心地區(qū)是相當穩(wěn)定的。談到中國,人們會自然地聯系到中國這一疆域。這疆域既是國之域,也是民之家。國土即疆土是國家之本;國民是國家主干;國權是國家的基礎,與他國進行交往,國權是首位的原則;國學即“倫質”,是國家意識形態(tài);君臣和睦是國家穩(wěn)固的樞機即關鍵。在中華民族的意識中,國家、國土、國民、國君、國權、國學、國樞是一體的。家國情懷究其本是一種哲學意識,是人對其本——家與國的意識。與別的哲學意識不同的是家國意識的突出特點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國情懷與其說更多地體現為一種理念,還不如說更多地體現為--種情感——種既厚重又綿長的家國濃情的正因為如此,家國情懷也被視為一種美學情懷。(摘編自陳望衡《中國美學的“家國情懷”》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的一種共同的情感,在《流浪地球》與《鄉(xiāng)土中國》中其表現形式是完全一樣的。B.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在不斷地發(fā)展中積淀的共同情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一種精神與情結。C.材料二詳細地解讀了中國人對于“家”的理解,并可以對材料一中的家國情懷進行必要的補充。D.材料三認為家國情懷是人類共同的意識,是情與理的合一,全面地體現為厚重綿長的家國濃情。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農為主的中國社會相對固定,人們主要靠土地吃飯,而這種不流動使中國社會呈現出了土氣。B.帶著地球去流浪,是中國人傳統(tǒng)戀根情緒的體現,早已用工業(yè)化普及農業(yè)的西方人是很難去完全讀懂的。C.費孝通運用比喻形象通俗地界定了中國社會的基本特質,差序格局下的“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縮的。D.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種禮治,人們之間講信用,是不需要任何契約的。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A.這種與天爭與地斗的祖?zhèn)餍愿?,讓中國人民生來就不服輸,傳統(tǒng)儒家思想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格言,也為我們注入了濟世的強心針。B.誰說帶有土氣的中國文化在國際就沒有競爭力,恰恰相反,帶有泥土氣息的腳踏實地才是我們與世界競爭的本錢。C.在當今世界,只有展示民族特色,彰顯文化價值,才有可能不被隨波逐流的社會節(jié)奏漩渦同化,在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D.因此,在這樣伸縮來回的狀態(tài)底下,我們把什么叫做“公”什么叫做“私”那就是相對的了。4.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5.從美學的角度來評價家國情懷是否合理?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中華文化有關民族問題有兩大立場:一是所謂“夷夏之辨”,倡導“用夏變夷”;另一是所謂“夷夏一體”“王者無外”。就前者而言,它承認諸夏與夷狄之間有差別,但是,這種差別不以種族歸屬為標準,也不以地域遠近為界限,而是以文明進化程度為標準。由于所處位置以及觀察問題角度的不同,占主體地位的華夏民族自然認為諸夏代表著文明與先進,而夷狄則代表著野蠻與落后,歷史的進程當以諸夏為中心,以諸夏的文明影響和改造所謂的夷狄,“用夏變夷”,使得夷狄逐漸向先進文明過渡,最終實現大同的理想,而國家統(tǒng)一的理想形態(tài),也是統(tǒng)一在諸夏為主導的旗幟之下,至少要以諸夏的文化為鵠的。當然,對這種諸夏本位觀,國內少數民族不一定完全贊同,漢代時中行說與漢廷使節(jié)辯論時亟論匈奴風俗文化之優(yōu)長,稱說:“約束徑,易行;君臣簡,可久。一國之政猶一體也”,就是證明。有些漢族人士也不乏類似的見解:“(匈奴)事省而致用,易成而難弊……法約而易辨,求寡而易供。是以刑省而不犯,指麾而令從。嫚于禮而篤于信,略于文而敏于事,故雖無禮義之書,刻骨卷木,百官有以相記,而君臣上下有以相使”。這無疑是一種博大寬宏的胸襟,實際上成為了各民族開展交流與融合,實現天下安全的重要基礎。就后者而言,“王者無外”“夷夏一體”,意味著天下乃是“統(tǒng)一”的天下,“日月所照,舟輿所載”的普天之下,“六合之內”均為“皇帝之士”。所以,華夏的天子不僅是漢族的天子,更是全“天下”的天子,所謂“王者博愛遠施”,故爾“外內合同,四海各以其職來祭”;“德行延及方外,舟車所臻,足跡所及,莫不被澤。蠻、貊異國,重譯自至。方此之時,天下和同,君臣一德,外內相信,上下輯睦”。按照這個邏輯,國內不同的民族自然可以各處其所,進而走向融合,統(tǒng)一于天子的號令之下。這兩種民族文化觀念,從本質上說,是一個整體,彼此互為彌補,共同作用于民族融合與國家統(tǒng)一的歷史進程。應該指出的是,“用夏變夷的深層文化含義,是視夷夏關系為可變的實體,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于中國則中國之”。夷狄因文明程度提高而可以進為中國,中國也可以因文明的毀棄而退為夷狄。而何休的觀點更在民族融合理論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至所見之世,著治太平,夷狄進至于爵,天下遠近小大若一,用心尤深而詳。故崇仁義,譏二名。”很顯然,這是種具有明顯的平等意識,視天下為一家的民族觀。至于“王者無外”,則是致力于化解國內不同民族的對立與矛盾,使其認同于“天下”統(tǒng)一的偉大理想,強調華夏與各少數民族的和諧相處,并在各方面時機、條件成熟之后一步步走向融合。這樣,便為歷史上開明的統(tǒng)治者推行“胡漢一家”的進步民族政策,維護大一統(tǒng)格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巴跽咧辛⒍牶跆煜拢率┓酵?,絕國殊俗,臻于闋庭。鳳皇在列樹,麒麟在郊藪,群生庶物,莫不被澤。非足行而仁辦之也,推行仁恩而皇之誠也。范蠡出于越,由余長于胡,皆為霸王賢佐。故政有不從之教,而世無不可化之民?!对姟吩疲骸帽诵辛?,挹必注茲?!使珓⑻幦?、狄,戎、狄化之。太王去豳,豳民隨之。周公修德,而越裳氏來。其從善如影響。為政務以德親近,何憂于彼之不改。”中華文化這種增進各民族之間的溝通與聯系的價值觀,毫無疑問在促進民族融合、進而鞏固和發(fā)展天下安全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摘編自黃樸民《新天下主義安全觀?——中國古代的天下安全戰(zhàn)略述論》)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夷夏之辨”承認諸夏與夷狄之間有差別,但這種差別只與文明進化程度有關。B.“用夏變夷”所追求的天下大同理想是以諸夏為主導的,少數民族一切需以諸夏為鵠的。C.中華文化有關民族問題的兩種立場均認為民族間并不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D.歷史上由于開明統(tǒng)治者推行“胡漢一家”的進步民族政策,中國長期大一統(tǒng)的現實,因而“王者無外”的思想強調各民族需和諧共處。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主要運用對比法,比較了中華文化有關民族問題兩大立場的異同。B.文中引用較多,既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也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C.文章先分別闡釋兩種立場的含義,接著論證它們的關系、影響。D.文章對兩種立場并無偏重,論述的篇幅基本一致。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諸夏本位的民族觀,不僅為部分少數民族所反對,有些漢族人士也不贊同。B.民族關系是很復雜的問題,中華文化有關民族問題的思想有精華,也有糟粕。C.何休認為華夷同宗,各民族應平等友好,具有進步性。D.中華文化中關于民族關系的價值觀在歷史上對促進我國民族融合、進而鞏固和發(fā)展天下安全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新生[前蘇聯]基里爾·梁波夫皮包屁股,是指那些在戰(zhàn)爭中失去雙腿、坐著小車在火車過道里滑來滑去、口中大唱悲歌的人。我父親即是這樣的人。1942年他從坦克學校畢業(yè)后就上了前線,1945年。他的隊伍在華沙城下遭到伏擊,其他人都成了肉餅,只有父親幸存下來。我當時5歲,疏散后跟媽媽回到列寧格勒,并不知道父親發(fā)生了什么事。從戰(zhàn)地醫(yī)院出來后,父親沒有回家。顯然是不想成為別人的累贅。我想他仍在戰(zhàn)斗,媽媽大概以為他死定了,沒有任何他的消息。也沒有降亡通知書,不過卻常常有從喀山來的信件寄到戰(zhàn)前我們跟外婆住過的地方。有一天,我們從奶媽收土豆的農莊里回城,車廂內爬進一個坐著水頭小車、身穿破背心、衣服臟兮兮、胡子亂蓬蓬的人。他用雙手支撐地板,滑過車廂過道,唱著一支關于營隊偵察員的歌。媽媽仔細地看著他,然后就大叫起來,向他跑去,不過那男人卻突然決絕地轉過身子,向相反的方向滑走了。他在走廊附近跌落到小車外面,剩下的路只好匍匐前進。當我們迫上他時,發(fā)現他已經爛醉如泥。他是我的父親。媽媽扳過他的身子,久久親吻著他骯臟的臉頻和因失眠、醉酒腫脹的眼睛。他哭了,嚎啕大哭。我們把他帶回家。從此生活在一起。父親沒有任何身份證明,從野戰(zhàn)醫(yī)院出來后住過大大小小的車站:靠乞討為生,此外父親傷得很重,包括心靈和身體。夜晚我常常被陣陣喊叫驚醒。父親從床上跌到地板上,打著滾,端縮著身子。最可怕的是他那絕望的吼叫:“腿,腿疼呀……”媽媽不知該怎么辦,只是一個勁兒地哭,我也哭,因為憐憫和恐懼。有時我竟希望他沒有回來。父親從不和我說話。仿佛我根本不存在。自從他出現后,媽媽不再關心我,以前她常常坐在床邊跟我交談,可是自從父親回來后,我不得不睡在地板上,我突然從他們的生活中消失了。他們嘗試重新建立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則成了局外人,無法在家庭的嶄新藍圍中占據一席之地。有一天媽媽對父親說,她想生個孩子;父親說,他也想有個孩子。不過這很難,他是個殘廢,沒有收入,撫恤金還沒發(fā),有個孩子生活很難。媽媽說,沒關系,很多人過得比我們差,還養(yǎng)活了3個孩子呢。我真想大聲明,你們是有兒子的呀,你們要拿我怎么辦呢?難道我對你們來說就是個空位子嗎?不久,媽媽對父親說。她懷孕了。她一句話也沒跟我說,但是我一清二楚,我整天都跟他們在一起,盡管對他們來說我并不存在。孩子出生了,是個男孩,非常小,長著一張老人的臉。我常常走到他的床邊看著他。這是我的兄弟,我覺得自己對他的愛一點兒也不少于我對父母的愛,盡管他生下來就是為了取代我,這很明顯,因為他們甚至給他取了我的名字——科利亞。每天早晨媽媽都去上班,父親坐在他的小車上為他應得的撫恤金奔波,我則整日坐在窗臺上看著外面,秋去冬來,冬去春來。孩子們上學了。他們卻忘了讓我上學,或者認為沒有這個必要。因為我已經從他們的生活中消失。我的兄弟在長大。很快他已經能夠單獨走上幾步路了。父親開始領到他的撫恤金,甚至還在某個殘疾人事務所里謀了差事,媽媽現在是工廠的車間主任,一切都很美好,我們的家庭終于迎來了久違的幸福生活。夜里父親不再叫喊,媽媽也早就停止了哭泣,只有我仍舊每日坐在窗臺上,生活不聲不響地從我身邊悄悄海過。有一天父親說:“我想去看看科利亞?!眿寢尶蘖?。“把我?guī)У剿侨?,”父親說?!八吘故俏覀兊膬鹤印皼]錯,沒錯?!眿寢尲泵汀N夷乜粗麄兪崭裥醒b,卻有種奇怪的輕松感覺。我已經很久沒跟他們在一起,我甚至從不出門,不過這一次我決定跟他們一起去。我們從家里出來。一路上誰都不說話,父親在媽媽旁邊滑行著,努力不使自己落后。路上他們從一個老奶奶的手里買了一束金合歡,我跟在他們身后,長久以來第一次感到自己無比幸福。墓地上空無一人,大片雪花靜靜地飄落下來。媽媽很快就我到那座墳墓?!霸谶@兒。”她指著。父親看著小墳丘,久久地一言不發(fā),后來他從懷里掏出一瓶酒放到嘴邊喝了幾小口,然后將瓶子遞給媽媽,媽媽也喝了一小口?!拔視涀?,”父親說,“就算死了,也會記住……”媽媽又哭起來?!昂⒆觽兌荚谶@兒?!彼拗f?!白甙桑边^了很久,父親說道,“該去接科利亞了……”他們向出口走去,很快就消失在白茫茫的雪花中。而我則留在了自己的墓旁。(郭雨妹譯,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頭兩段簡潔地交代了主要人物的不尋常經歷和故事發(fā)生的社會背景,設置了懸念,為后文情節(jié)發(fā)展埋下了伏筆。B.父親和母親給新出生的孩子——“我”的弟弟取了一個和“我”一樣的名字(科利亞),是因為他們想永久地紀念“我”。C.父親被發(fā)現時,衣服又破又臟、胡子亂蓬蓬、臉頰骯臟、眼晴腫脹,這些外貌描寫表明了父親對未來完全喪失了希望。D.“而我則留在了自己的墓旁”告訴讀者“我”是一個已經死去的人,小說以此結尾有點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2.小說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3.死去的人是沒有生命和思想感情的,但這篇小說卻以一個去世的孩子——科利亞為第4人稱寫作。這樣寫的作用有哪些?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與洪孝儀書(清)戴名世田有頓首:前日過揚州,至足下寓舍時,足下方注杜子美詩,尚未成,而先以所注二三卷示我。近日注杜詩者有二家,皆盛行于世:曰虞山錢氏,曰松陵朱氏。此兩家不無互相牴牾,而自仆觀之,支離、附會、牽強、穿鑿之失,向來注杜詩者之所略同,而此兩家亦或有所不免。今見此書,考據纂輯,既詳且確,甚善甚善!顧仆尚有請于足下者:古人有言曰:“夏后氏之璜,不能無瑕;明月之珠,不能無颣?!狈蜩σ诧K也豈有損于玉與珠哉而或且曲為之說曰此非瑕也非颣也玉與珠之所以為美者正在是也!”于是乎玉與珠之真者,無以自見于世矣!今夫詩莫盛于唐,而唐詩莫盛于杜,所謂“圣于詩”者,古今為子美一人而已!然而自古著述之家,畢一生之力,疲精敝神,書數十百卷,勢不能盡無瑕焉,無颣焉。蓋其氣有時而盛衰,其思有時而枯潤,鍛煉結構,或有所未盡其力,則亦往往有瑕與颣之錯出于其間,而要皆無損于其全體之美。后之讀之者,第得其意思之所在而已矣!乃世之論杜詩者,懾于其久定之名,昧于“瑕瑜不相掩”之類,概而稱之,而不敢有分別,且直指其瑕與颣,而以為美在是也。使讀之者,或惟其瑕與纇之是學,其貽誤來者,不更甚乎哉?昔者朱子謂“子美夔州以后之詩,頗不佳”,雖未必盡然,而大約數十百卷之書,豈能無瑕與颣之錯出?茍能一一為抉摘,以明告后學,則古人之心安,而學之者不至于有所誤。此固讀書之法,不獨注杜詩為然也。仆往者嘗欲取杜詩為之評點論次,抉摘其瑕颣,以明告后學。非敢苛于論古人也,正所以愛古人也;愛古人,亦所以愛來者也!以終歲客游,未及卒業(yè)。而足下故工于詩,往見足下辯論《風》《騷》別裁偽體,無所或爽。茍能于此書考據纂輯之外,更加以評點論次,務使瑕瑜不相掩,則子美之真者畢出,不致為過于推尊者所溷。足下倘有意乎?則仆也一二鄙陋之見,可以備商榷者,當俟面論焉。不宣。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畢一生之力,疲精敝神敝:損害 B.則亦往往有瑕與颣之錯出于其間錯:錯誤C.而足下故工于詩工:擅長 D.更加以評點論次次:編次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A.考據纂輯,既詳且確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B.而唐詩莫盛于杜師不必賢于弟子C.乃世之論杜詩者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D.抉摘其瑕颣,以明告后學亦以明死生之大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以錢注、朱注為例,指出世人注杜詩?;忌y沒有條理、穿鑿附會的毛病,為下文贊美洪注的完善和提出建議作鋪墊。B.文章引用古言告訴人們,美玉、明珠也是有瑕疵的,但瑕疵無損其美,不必粉飾;作者以此表明給杜詩作注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C.作者指出一些評論家被杜甫的詩名所震懾,不敢辨別區(qū)分其詩的優(yōu)點、缺點,借瑕不掩瑜的道理指瑕為美,其結果勢必會誤導后學者。D.作者認為注杜詩一定要讓其優(yōu)點、缺點互不掩蓋,并把杜詩的真相明白告訴后學者,這體現了作者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也體現其對治學負責的良知。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夫瑕也颣也豈有損于玉與珠哉而或且曲為之說曰此非瑕也非颣也玉與珠之所以為美者正在是也!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使讀之者,或惟其瑕與纇之是學,其貽誤來者,不更甚乎哉?(2)蓋其氣有時而盛衰,其思有時而枯潤,鍛煉結構,或有所未盡其力5.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夜坐池上朱槔①落日解衣無一事,移床臨水已三回。斗沉北嶺魚方樂,月過秋河雁不來。疏翠庭前供答話,淺紅木末勸持杯。明明獨對蒼華影,莫上睢陽②萬死臺。[注]①朱槔:南宋詩人,長年隱居,歷經金兵南襲、靖康之亂。②睢陽:唐代安史之亂時,張巡、許遠堅守睢陽,巡每誓師,嚼齒穿齦。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點明詩人來到池塘乘涼的時間,不知不覺間已離開坐席來到池邊多次,可見詩人追涼心切。B.頜聯中“魚方樂”“雁不來”借用典故,表面寫詩人的閑居之樂,實則暗含著雁書未達的惆悵。C.頸聯想象新奇,翠樹答話,紅花勸酒,以擬人手法生動寫出池邊枝繁葉茂、紅花掩映的熱鬧景致。D.全詩無一“夜”字,卻通過“落日”“斗沉”“月過”等意象,體現夜色漸深,從而照應題目。2.有人認為,尾聯用典看似突兀,實則合乎情理、意味深長。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說起沙漠,人們都有一個固有的印象,陰了干早少雨外,①___。白天還是熱氣騰騰的沙漠,一旦到了夜晚就急速降溫,不復白日炎熟。②____與空氣相比,沙石的比熱容更小,在同樣的日照下,沙石的吸熱速度比空氣要快得多。白天,因為地表吸收太陽輻射熱,比熱容更小約沙石迅速吸收熱量,熱量從沙石傳向空氣,使靠近地面的空氣也迅速升溫,所以吸熱快、升溫快;晚上,因為地球表面向空氣輻射熱量,空氣對流,沙石與地面附近的冷空氣迅速交換熱量,沙石轉移到空氣中冷卻,③_____。這也是為什么新疆地區(qū)流傳著“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諺語。7.文創(chuàng)產品就是文化的延伸品。中國數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經過巧妙構思,可以制成書簽、折扇、手機殼、行李牌……如果請你從《紅樓夢》、《三國演義》或《論語》三本書中任選一本,為其設計一款文創(chuàng)產品,你會設計什么?又會怎樣設計?描述你的產品,并說明設計意圖。(不少于100字)8.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往往有著某種特殊的審美愛好,而這又常常深深地影響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與人生。如“李白與酒緊密相連;陶淵明與菊緊密相連;林逋與梅緊密相連;杜甫與……緊密相連;巴金與……緊密相連。請自選一個人物,仿照下面的示例,寫一段文字,至少運用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不少于60個字。沈從文與水緊密相連。水是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是他靈魂的棲息地。他的文字如水一般通透澄明,浸染了湘西水土獨有的氣息。他的心靈如水般柔情繾綣,充滿了對故鄉(xiāng)一草一木的熱愛與眷戀。他的人生如水般波瀾起伏,書寫了一個鄉(xiāng)下人成長的傳奇。9.根據以下材料寫作。在莊嚴肅穆的南京雨花臺革命烈士陵園看到一群來南京研學的小學生在墓碑前大聲喧嘩、歡奔亂跳;一對對年輕的情侶在園內談情說愛;一些中老年人或翩翩起舞或舞刀弄劍……請根據以上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
參考答案1、1.C2.D3.D4.(1)比喻論證,作者運用“柴”與“水的波紋”的比喻形象地論述了中西方社會格局的不同。(2)對比論證,作者通過對中西方的對比來證明自己的觀點。(3)舉例論證,作者列舉了中國與西方對“家”的概念的不同理解來論證觀點。(4)假設論證,作者運用假設,讓自己的論證更嚴密。5.這種評價是合理的。家國情懷是一種人類的共通意識,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有它的特殊性。中國人把“家”與“國”很好地融在一起。家國情懷在本質上是一種哲學意識,是人對其本——家與國的意識,家國意識的突出特點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國情懷不單純體現為一種理念,而是更多地體現為一種厚重綿長的家國濃情。正因為如此,家國情懷也被視為一種美學情懷。【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如“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然后瀏覽選項,到材料中圈出相關的內容,進行比對,做出判斷。A項,“完全一樣”說法錯誤,原文中說“這與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的主題不謀而合”,并不是說二者表現形式完全一樣,《流浪地球》中的家國情懷表現為災難來臨時地球人帶著地球逃跑,不拋棄地球,而《鄉(xiāng)土中國》中作者對家國情懷做出了理論分析。B項,“是中國人所獨有的一種精神與情結”不合文意,原文中說受我們中華文化影響的地區(qū),比如日本,的確也會有“國家”這個說法,材料三說家國情懷是人類共通的意識,所以不能說是中國人獨有的。D項,原文是“家國情懷是一種人類的共通意識,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有它的特殊性”,選項改為“共同的意識”,改變了句義。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到文章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一一進行比對。D項,“是不需要任何契約的”說法錯誤,原文中說“我們不太需要講契約,我們就講信用”,可見契約也是需要的。故選D。3.此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材料二的論點是:“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縮的。D項,“因此,在這樣伸縮來回的狀態(tài)底下,我們把什么叫做‘公’什么叫做‘私’那就是相對的了”可以論證該論點。故選D。4.此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材料二中,作者運用“柴”與“水的波紋”的比喻形象地論述了中西方社會格局的不同,這是比喻論證;作者通過對中西方的對比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是對比論證;作者列舉了中國與西方對“家”的概念的不同理解來論證觀點,這是舉例論證;作者運用假設,讓自己的論證更嚴密,這是假設論證。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這類題目具有開放性,言之成理即可,但是要結合文本進行分析,不可憑空想象。根據原文內容來看,從美學角度來評價家國情懷是合理的,答題時先表明觀點態(tài)度,指出是否合理,再談理由。家國情懷是一種人類的共通意識,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有它的特殊性。中國人把“家”與“國”很好地融在一起。家國情懷在本質上是一種哲學意識,是人對其本——家與國的意識,家國意識的突出特點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國情懷不單純體現為一種理念,而是更多地體現為一種厚重綿長的家國濃情。正因為如此,家國情懷也被視為一種美學情懷?!军c睛】解答實用類文本閱讀可以從如下幾個步驟進行:首先是閱讀,注意整體閱讀,注意抓三個方面:一是要有文體特征意識(如新聞、傳記);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識(邊讀邊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關系);三是要有尋找中心句意識(每段的中心句,特別是文章的開頭、結尾、過渡句以及標題)。其次是審題:從題干中求啟示,尋求解題的突破口,確保準確答題。題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題區(qū)域,暗示答題思路,暗示答題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審題時注意:是否選準題眼(答題重點),是否選全要點(要答幾個方面),是否選準角度(以誰為陳述主體),是否選好恰當的句式(要與設問的句式一致)。組織語言時,注意“問”與“答”要照應好。最后是答題:“規(guī)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⑴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于文中或或從文中提煉);⑵選擇并重組文中關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問角度是否一致);(3)分點分條作答(高考閱卷采點給分)。即:問什么答什么,怎么問怎么答;就近找答案,盡量來源原文;抓住關鍵詞,短語答題目,分條來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據。2、1.C2.A3.D【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明確題干的提問方式,然后瀏覽選項,到文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進行比對,設題的誤區(qū)如下:因果關系不當、于文無據、以偏概全、說法過于絕對化、變未然為已然等。A項,“只與文明進化程度有關”于文無據表述絕對,原文只是說“就前者而言,它承認諸夏與夷狄之間有差別,但是,這種差別不以種族歸屬為標準,也不以地域遠近為界限,而是以文明進化程度為標準”,以文明為標準并不能排除其它因素;B項,“少數民族一切以諸夏為鵠的”錯,原文是說“至少要以諸夏的文化為鵠的”;D項,因果關系錯誤,原文“強調華夏與各少數民族的和諧相處,并在各方面時機、條件成熟之后一步步走向融合。這樣,便為歷史上開明的統(tǒng)治者推行“胡漢一家”的進步民族政策,維護大一統(tǒng)格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選項因果關系顛倒。故選C。2.本題主要考查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此類試題解答時,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A項,“主要運用對比法,比較了中華文化有關民族問題兩大立場的異同”錯誤,原文是說“這兩種民族文化觀念,從本質上說,是一個整體,彼此互為彌補,共同作用于民族融合與國家統(tǒng)一的歷史進程”文章并不是主要運用對比法來比較兩種觀點的異同,而是主要論證它們之間的關系、影響。故選A。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所問,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選項的內容,進行比對,一看內容是否吻合,二看選項所答與題干所問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實是學生的細心和耐心。D項,“關于民族關系的價值觀在……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錯誤,原文“中華文化這種增進各民族之間的溝通與聯系的價值觀,毫無疑問在促進民族融和、進而鞏固和發(fā)展天下安全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可見中華文化中只有“增進各民族之間的溝通與聯系”的價值觀才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故選D?!军c睛】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類試題首要的就是整體閱讀,把握中心論點或論題,找出文中所用論據,分析論證方法,明辨論據與論點之間的關系,不僅要明辨中心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關系,更要明辨各個分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關系,最后提煉整合。同時還要注意論述類試題設題常見陷阱:答非所問、以偏概全、混淆時態(tài)、因果混亂、主次顛倒、混淆是非、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對于試題選項內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對應信息區(qū)間,然后再進行判斷。3、1.C2.父親是一個飽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由流浪到回歸家庭、由絕望到重新燃起希望的軍人形象。他熱愛國家,勇于戰(zhàn)斗。積極響應號召,坦克學校一畢業(yè)就上了前線,英勇作戰(zhàn),光榮負傷。他熱愛家庭,自尊心強。為了不成為家庭的累贅,受傷后沒有回家,雖然時常給家里寫信,但只字不提自己殘廢之事。他不怕艱苦,為人堅強。雖然行動極為不便,但仍一邊工作,一邊幫助妻子,為整個家庭的幸福努力奮斗。3.①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感。小說以“我”的口吻,講述全家人的遭遇,顯得更真實可信。②擴大了小說容量。對于家庭和社會發(fā)生的事情,“我”死前所知甚少,死后更無從知道。以“死人”為第一人稱來寫,可以自如地把前后的事情連貫起來,從而擴大作品容量。③深化了小說主旨。一個幼小的孩子,死后“靈魂”得不到安息,還要為孤單凄苦的媽媽和傷殘無助的父親擔驚受怕,這究競是為什么?如此便啟人深思戰(zhàn)爭的罪惡。④創(chuàng)新了藝術手法。讓“死人”說話,這是浪漫主義手法,而所說的又全都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存在,體現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有機結合。【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的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點)分析,思想情感賞析,表現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干的選擇要求,如本題“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立足考查“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C項,“完全喪失了希望”不準確,從后文回歸家庭的表現看,父親愛這個家,而且不久就重燃了生活的勇氣。
故選C。2.本題考查欣賞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從全文入手,找出有關形象的情節(jié)和描寫內容,從肖像、神態(tài)、心理、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還要注意文中作者的評價性的語句和其他人物的襯托作用等。首先給人物定位,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戰(zhàn)士,是一個丈夫,是一個殘疾人,是一個父親,作為不同的角色展示了不同的特點;然后圈出表現,如作為一個戰(zhàn)士,“1942年他從坦克學校畢業(yè)后就上了前線”,可見其熱愛祖國,勇于獻身;作為一個丈夫,“從戰(zhàn)地醫(yī)院出來后,父親沒有回家,顯然是不想成為別人的累贅”“父親沒有任何身份證明,從野戰(zhàn)醫(yī)院出來后住過大大小小的車站:靠乞討為生”,父親傷殘后乞討流浪,不愿意拖累家人,可見其熱愛家庭,勇于擔當;作為一個殘疾人,“父親坐在他的小車上為他應得的撫恤金奔波”“父親開始領到他的撫恤金,甚至還在某個殘疾人事務所里謀了差事”,面對困境父親不懈努力,重建幸福生活,可見其熱愛生活,頑強執(zhí)著;作為一個父親,“我想去看看科利亞”“‘把我?guī)У剿莾喝?,’父親說,‘他畢竟是我們的兒子’”“‘我會記住,’父親說,‘就算死了,也會記住……’”,生活安定后,和媽媽去墓地看孩子,可見其熱愛孩子,富有父愛??忌梢愿鶕@些內容進行概括。3.本題考查對小說的藝術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把握藝術特色。這篇小說的構思奇特,它沒有用傳統(tǒng)的敘事方式,而是以一位死去的孩子口吻來敘述故事,“我”既是參與者,又是旁觀者,以第一人稱來敘述,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以“死人”為第一人稱來寫,則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因為“我”已經死了,死前的記憶和死后作為一個旁觀者所觀察到的情景讓小說的敘述可以自如地把前后的事情連貫起來,從而擴大作品容量;同時,讓“死人”說話體現了作者對藝術手法的創(chuàng)新,作者將浪漫主義手法和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用一種看似荒謬的手法實現了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而更深刻的意義在于,一個幼小的孩子,死后“靈魂”得不到安息,還要為孤單凄苦的媽媽和傷殘無助的父親擔驚受怕,啟發(fā)讀者深思戰(zhàn)爭的罪惡,從而深化了主題。4、1.B2.C3.C4.夫瑕也/颣也/豈有損于玉與珠哉/而或且曲為之說曰/此非瑕也/非颣也/玉與珠之所以為美者/正在是也!5.(1)假使讀他的詩文的人,或許只把那缺點來學,那貽害、誤導后來的人,不是更嚴重嗎?(2)因為他們的文氣有時盛,有時衰;他們的思想,有時豐潤,有時枯竭。錘煉詩文結構,或許有時也有不能盡力的。【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之,應該很容易判斷出來。B項,則亦往往有瑕與颣之錯出于其間,意思是“那么就往往有瑕疵雜處在那中間了”?!板e”,意為“雜處”。故選B。2.本題考查文言文常見虛詞。解答本題,一要積累、熟記常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二要利用語法知識等幫助判斷。A項,兩個“且”均表并列;B項,兩個“于”均是介詞,譯作“比”;C項,第一個“乃”表轉折;第二個“乃”,于是,表承接;D項,兩個“以”均是目的連詞,譯作“用來”。故選C。3.本題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要注意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有時還涉及到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內容的角度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jié),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確,效果分析是否合理。C項,“借瑕不掩瑜的道理”錯,原文是“乃世之論杜詩者,懾于其久定之名,昧于‘瑕瑜不相掩’之類”,可見原文是“昧于瑕瑜不相掩之類”,并非“借瑕不掩瑜的道理……”。故選C。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fā)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fā)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后要停頓,并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后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后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復等修辭;尤其要關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句子大意是:這種瑕點,這種瑕疵,難道會損傷玉玦、明珠的美嗎?但有人卻曲折地替它辯解說:“這不是瑕呀,不是疵呀,玉和珠所以被人稱美,就是在這種地方呀!”這段話中“也”“哉”“者”等虛詞非常多,完全可以借助它們來斷句。“夫瑕也”“颣也”“豈有損于玉與珠哉”“此非瑕也”“非颣也”“玉與珠之所以為美者”,這幾處都可以借助虛詞斷開;“曰”字后一般稍作停頓,“而或且曲為之說曰”其后斷開。5.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本題關鍵詞有:(1)“惟……是”,賓語前置句;“瑕”“纇”,瑕疵、缺點;、“貽”,貽害;“甚”,嚴重、厲害。(2)“時而盛衰”,有時盛,有時衰;“時而潤枯”,有時潤澤,有時枯窘;“鍛煉”,古今異義,錘煉;“或”,或許?!军c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田有頓首:前日路過揚州,到寓所拜望您時,您正在注釋杜詩,還沒有完成,承您先把已注好的二三卷給我看。近來注杜詩的有兩家,都盛行于世:一是虞山錢牧齋氏,一是松陵朱鶴齡氏。這兩家的言論也有些互相抵觸的地方,但在我看來,散亂破碎、牽強附會、誤解錯解的種種缺點,向來是注杜詩的人的通病,這兩家或許也不能避免吧?,F在看到了您注的書,考證十分詳盡,編次十分準確,很好很好!但我還有幾點意見要貢獻給您:古人有句話說:“夏后氏的玉玦,也會有瑕點;價值連城的明月珠,也會有瑕疵?!边@種瑕點,這種瑕疵,難道會損傷玉玦、明珠的美嗎?但有人卻曲折地替它辯解說:“這不是瑕呀,不是疵呀,玉和珠所以被人稱美,就是在這種地方呀!”在這種情況下,真正的美玉明珠,就無法在世上顯現了!現在我們知道,詩沒有比唐代更強盛的,而唐詩沒有比杜詩更強盛的,所以稱為“詩圣”的,古今以來只有杜甫一人罷了!然而自古以來的著作家,用盡他們一生的精力,精疲力竭,寫成了數十百卷的書,勢必不能完全沒有瑕疵。因為他們的文氣有時盛,有時衰;他們的思想,有時豐潤,有時也要枯竭。錘煉詩文結構,或許有時也有不能盡力的,那么就往往有瑕疵雜處在那中間了,但是總之對于整體的美沒有損害。后人讀這些作品,只要得到他命意的所在便好了!可是現在評論杜詩的人,都被他久定的詩名所震懾,不明白瑕不掩瑜之類的道理,(將好與不好)一概加以稱贊,不敢加以區(qū)分辨別,甚至有人直指他的缺點,認為那美點就在這里。假使讀他的詩文的人,竟然只把那缺點來學,那貽害后來的人,不是更厲害嗎?朱子曾說過:“杜子美在夔州以后所做的詩,并不十分好?!彪m是未必都這樣,但大約幾十幾百卷的書,難道能沒有一些瑕疵、缺點?如果能一點一點替他摘錄出來,明白地告訴后來的學習者,那么古人的心可安,也可以使學的人不至于有所誤解。這本來就是應該有的讀書方法,不單是注杜詩要這樣的。我以前曾想把杜詩評論編次一番,摘錄詩中的瑕疵,來明白地告訴后來的學習者。我并不敢苛論古人,這正是我以此愛戴古人呀;以此愛戴古人,就是愛后來的人呀!但因為連年作客他鄉(xiāng),不能完成這事。而你原本是擅長詩的人,以前曾見你門辯論過《詩》中的《國風》和屈原《離騷》,指明哪幾篇是真,哪幾篇是假,一點也沒有差錯。所以你如果能在這本書的考證編次以外,再加評論,一定要讓優(yōu)點、缺點互不掩蓋,那么杜詩的真相就完全顯現出來,也不至于被過分推崇杜詩的人所混淆。不知您有這意思嗎?若是有這個意思,那么我有一些粗淺的意見,可用來提供我們商討,等下次見面時再談吧!不說了。5、1.C2.詩人在描繪閑居生活后突然提到“睢陽萬死臺”,看似突兀,實則體現他“閑而不靜”的心理狀態(tài)。“莫上”為反語,寫自己并非不想“上”,只因統(tǒng)治者偏安一隅,自己雖有心效力卻報國無門,表達詩人年華老去無所事事的寂寥。此意在頷聯也有暗示。“雁不來”,表明期盼的音信并未傳來,暗示詩人雖超然塵世卻仍期盼國土收復的復雜心境,為尾聯的情感抒發(fā)做了鋪墊,故而合乎情理?!窘馕觥俊痉治觥?.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C項,曲解文意,錯在“枝繁葉茂”和“熱鬧景象”這個地方。原句“疏翠庭前供答話”中“疏翠”說明枝條稀疏了,并不繁密;既然是“疏翠”“淺紅”說明景象并無“熱鬧”的氛圍。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用典手法的理解和情感表達的分析能力。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其主要特點是借助一些歷史人物、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等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適當,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辭效果。能顯得既典雅風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語言更加精練、言簡意賅、辭近旨遠。尾聯用唐代安史之亂時,張巡、許遠堅守睢陽,嚼齒穿齦的典故,表現了詩人對南宋統(tǒng)治者偏安江南一隅,過著茍安的現狀的憤慨。表面上頸聯是寫詩人在庭院的閑居生活,但其實是反襯了當朝統(tǒng)治者的昏聵無能,真正有志之士和力主抗金的官員,得不到重用,表達了他們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郁悶之情。所以用此典故并不是突兀,反而別有深意。同時,“莫上”二字,其實是反語,內心還是渴望殺敵立功的,怎奈“雁不來”,即喻指朝廷出兵征討金兵的音訊杳無,所以詩人借此典故委婉、巧妙地抒發(fā)了內心憤懣不平的情愫?!军c睛】讀懂詩歌的技巧(一)關注標題,明確內容和情感標題是解讀詩歌內容和形式的關鍵。因為詩歌的標題一般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情感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內容,可以讓人明了是哪一類詩歌,進而明了全詩的結構及表現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詩歌。(二)關注作者,知人論世多關聯讀詩講究“知人論世”,所以,一定要重視詩歌的作者。要盡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處的時代特點,及創(chuàng)作傾向、主要內容、作品風格特點等。(三)關注注釋隱含意高考所選詩歌大多附有注釋。注釋或解釋疑難詞語、地名,幫助考生讀懂詩句;或介紹寫作背景,暗示詩歌的思想主題;或介紹相關詩句,幫助考生理解詩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紹作者,暗示詩歌的思想情感或寫作風格。(四)關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寫詩喜歡用一些意象傳達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關注關鍵詞句情感意關鍵詞主要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它們通常體現詩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6、①晝夜溫差也很大②這種現象和沙石有關③所以放熱快、降溫快【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的連貫性。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設題的形式,如本題是以主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從文中抽出三句話進行補寫,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語境,明確主語的一致性,明確句式的對稱性,明確前后內容的照應。第一處是在說沙漠的特點,根據后面所說“白天熱氣騰騰”“夜晚急速降溫”可見溫差大,所以第一處為晝夜溫差也很大。第二處后面主要是圍繞沙石來寫,所以晝夜溫差現象是與沙石有關的。上文說到白天吸熱快、升溫快的原因,后面說到晚上放熱快、降溫快的原因,所以第三處為所以放熱快、降溫快。7、選擇《三國演義》,做成折扇。選取典型的人物形象,做封面,附上這樣一段話,如“如果你是英雄主義者,你會愛上《三國演義》,它是英雄的贊歌,在快意恩仇中彰顯歷史的宏偉壯闊。讀書,是與知音的相遇”“人物語言富于個性化,張飛的豪爽、關羽的高傲、曹操的機詐、孔明的智慧,常在簡練的幾筆勾畫中顯露出來”等?!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主要考查微寫作的能力。寫好微寫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慮:①為什么要寫作,即寫作目的;②寫給誰或寫給誰看,即寫作對象;③用什么形式來承載表達的內容;④語言表達。根據寫作目的、寫作對象所需要的得體的語言。微寫作的語言要求準確、簡明、合理、得體。題干要求“如果請你從《紅樓夢》、《三國演義》或《論語》三本書中任選一本,為其設計一款文創(chuàng)產品,你會設計什么?又會怎樣設計?描述你的產品,并說明設計意圖”,需要明確自己選擇的書本,說明設計的內容,然后闡述設計意圖。它有一定的靈活性、開放性,可從三組圖書中去任選。一定注意將書內容巧妙聯系,要符合作品的人物和內容,且找到一個鮮明恰當的主題。句與句的組合銜接恰當,要兼顧話題,注意語境、句式的協調一致。【點睛】微作文,顧名思義,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數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內。從表達方式看,可以把微寫作分為六大類:記敘類、描寫類、說明類、議論類、應用類、抒情類。本題屬于議論性微寫作。議論類微寫作要求考生能夠對某一事物、某種現象、某篇文章等發(fā)表評論或加以賞析。此類微寫作一般先敘述現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確論點,接著分析材料,用合適的論證方法,或舉事例,或引名言,圍繞現實和自身論述自己的觀點。結尾再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或強化中心,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記敘類微寫作,不必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個環(huán)節(jié)或人物的某個方面為中心,描繪出一個精彩的鏡頭,或是動人的畫面,進而揭示事件的意義,展示人物的個性。說明類微寫作的對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視作品,可以是場所、建筑、時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畫等。事物說明文的寫作關鍵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畫說明文重在準確、全面。語言要通俗易懂、科學嚴謹。直抒胸臆的抒情類微寫作,可以借鑒頒獎詞的寫法,采用第二人稱,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發(fā)對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稱,借助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動化。間接抒情的抒情類微寫作,往往需要結合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抒發(fā)對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應用類微寫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標題、稱呼語、問候語、結束語、落款等,同時還要積累一定量的謙辭與敬辭,注意語言表達的簡明、連貫、得體。8、陶淵明與菊緊密相連。菊是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是他靈魂的棲息地。他的文字如菊一般自然恬淡,浸染了東籬田園獨有的氣息。他的心靈如菊般素雅堅貞,充滿了對自由隱逸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他的人生如菊般傲岸不屈,書寫了一個田園人的真切與自然?!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考查仿寫能力。仿句是按照題目已經給出的語句的形式,再另外寫出與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內容不能完全一樣。解題的一般步驟:1、整體感知給句子,仔細揣摩,展開聯想,梳理大腦中儲備的相關信息,確定仿寫內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及感情色彩。本題要注意句式和修辭,并且關注到所選人物與物象之間的聯系?!军c睛】仿句是按照題目已經給出的語句的形式,再另外寫出與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內容不能完全一樣。解題的一般步驟:1、整體感知文段的內容,根據上下文意及語境,仔細揣摩。展開聯想,梳理大腦中儲備的相關信息,確定仿寫內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及感情色彩。3、初步仿寫,反復揣摩。檢查仿寫的句子是否合乎要求,切忌依樣畫葫蘆。確定“形神兼?zhèn)洹敝笤僮龆ò浮?、敬重英雄,社會應有的價值認同英雄,言炳丹青,德配天地,功昭日月,是看得見的哲理,是社會的價值標桿。尊重英雄、敬仰英雄,理應成為全社會最起碼的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歷史長河奔騰向前,英雄人物像一道道閃電,穿云破霧,噴薄而出。他們或以沖鋒陷陣、視死如歸的勇敢而令人敬佩,或以不懼苦難、舍生取義的忠貞而讓人崇敬,或以頑強拼搏、精忠報國的壯舉而被人贊譽,或以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情懷而為人傳頌。從岳飛、文天祥到夏明翰、江竹筠,從黃繼光、邱少云到雷鋒、毛岸英,從狼牙山五壯士到劉老莊八十二烈士,一個又一個英雄人物照亮了歷史的道德星空,豐富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為豐厚的精神養(yǎng)料。英雄,激發(fā)的是向上的力量,指引的是人生的航向。認同英雄,就是認同正確的價值觀;追隨英雄,就是追隨真善美;頌揚英雄,就是頌揚正能量。迷茫的時代,需要英雄成為頭頂上的“啟明星”;懷疑的時代,需要英雄成為心中的“壓艙石”;浮躁的時代,需要英雄成為人生的“坐標系”。如果沒有英雄的一路指引,社會如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度云南省高校教師資格證之高等教育心理學題庫檢測試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度云南省高校教師資格證之高等教育法規(guī)題庫練習試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度云南省高校教師資格證之高等教育學能力測試試卷A卷附答案
- 低空經濟產業(yè)發(fā)展前景
- 贛南師范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贛南師范大學《大學體育》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5屆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 歷史 含答案
- 阜陽師范大學《市場營銷學》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 焊工(高級)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國暑期夏令營產業(yè)供需前景現狀及發(fā)展形勢展望報告
- 2024年秋新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數學 3.2 一起來分類 教學課件
- 2024年秋季新人教PEP版三年級上冊英語全冊教案
- GB/T 15688-2024動植物油脂不溶性雜質含量的測定
- 醫(yī)院圍手術期管理制度培訓課件
- 期中試題-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冊語文統(tǒng)編版
- 2024中國誠通控股集團限公司總部招聘11人高頻500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新教材外研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各單元重點語法歸納總結.文檔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國故事英文版課件
- 易燃易爆物質和物品參考名錄-國家應急管理部研究中心編制
- 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班會課件(25張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