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講 選必《陳情表》《項脊軒志》一輪復習(練習)(教師版)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_第1頁
第09講 選必《陳情表》《項脊軒志》一輪復習(練習)(教師版)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_第2頁
第09講 選必《陳情表》《項脊軒志》一輪復習(練習)(教師版)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_第3頁
第09講 選必《陳情表》《項脊軒志》一輪復習(練習)(教師版)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_第4頁
第09講 選必《陳情表》《項脊軒志》一輪復習(練習)(教師版)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09講選必《陳情表》《項脊軒志》一輪復習目錄01模擬基礎練02重難創(chuàng)新練03真題實戰(zhàn)練一.基礎選擇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eq\b\lc\{(\a\vs4\al\co1(日薄西山?。浩冉?形影相吊吊:哀悼))B.eq\b\lc\{(\a\vs4\al\co1(終鮮兄弟鮮:很少,未曾廢離廢:停止))C.eq\b\lc\{(\a\vs4\al\co1(劉病日篤篤:病重,供養(yǎng)無主主:主事的人))D.eq\b\lc\{(\a\vs4\al\co1(聽臣微志聽:聽信,夙嬰疾病夙:早年))解析:A項,吊:安慰;B項,鮮:在本文中是“沒有”的意思;D項,聽:任從,在文中指應許。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a\vs4\al\co1(慈父見背,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B.eq\b\lc\{(\a\vs4\al\co1(\a\vs4\al(急于星火,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C.eq\b\lc\{(\a\vs4\al\co1(\a\vs4\al(當侍東宮,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D.eq\b\lc\{(\a\vs4\al\co1(\a\vs4\al(無以終余年,愿乞終養(yǎng))))解析:A項,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可譯為“我”/動詞,表被動。B項,介詞,比/介詞,向。C項,動詞,任,承擔/副詞,一定。D項,均為動詞,結束、終了。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C.況臣孤苦,特為尤甚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解析:C.都是“孤單凄苦”的意思。A.古義:成人自立。今義:(組織、機構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B.古義:申訴(苦衷)。今義:說給人,使人知道。D.古義:承受恩澤。今義:洗澡。答案:C4.下列句子中,與“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B.家有老嫗,嘗居于此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嫗,先大母婢也解析:D項與“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均為判斷句。答案:D二、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從《孝經(jīng)》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內(nèi)涵是有層次性的,而孝道的實踐更是。針對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規(guī)范和標準。如天子之孝是“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薄L熳又⒏匾氖橇⑸頌榉叮宰约褐韼犹煜掳傩盏男⒌?。諸侯之孝則是“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諸侯之孝在于、循規(guī)守法。這是由諸侯的獨特地位決定的,因為他們位高權重,既貴且富,皇帝很難約束到,其他人又無權約束,如果諸侯缺乏自我約束力,就很容易造成因“高”而“?!薄⒁颉皾M”而“溢”的局面,最終導致社稷不保。對普通百姓來說,則要簡單得多,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就行了。因此,職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其價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嚴格,就越需要。()。個人奮斗的實踐路徑圍繞三大“職責”做基礎并統(tǒng)一為一個整體,從而實現(xiàn)從個人心和到群體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這是中國傳統(tǒng)孝道最為核心的價值所在。5.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A.層次分明事必躬親謹言慎行以身作則B.條分縷析身體力行臨深履薄挺身而出C.層次分明身體力行謹言慎行以身作則D.條分縷析事必躬親臨深履薄挺身而出解析:層次分明:形容事物的排列次序清楚。條分縷析:一條一條進行分析。形容分析得有條有理,很細致。根據(jù)語境,“層次分明”合適。身體力行:指親身體驗,努力實行。事必躬親:凡事一定親自去做。根據(jù)語境,“身體力行”合適。謹言慎行:說話和做事都小心謹慎。臨深履薄:形容做事謹慎小心,提心吊膽。根據(jù)語境,“謹言慎行”合適。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挺身而出:指勇敢地站出來面對危難或擔當重任。根據(jù)語境,“以身作則”合適。答案:C6.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A.尤為重要的是,中國的傳統(tǒng)孝道不僅將個人、家庭和國家三者統(tǒng)一了起來,還把崗位職責、家庭職責與社會職責三者統(tǒng)一了起來B.尤為重要的是,中國的傳統(tǒng)孝道不僅將國家、家庭和個人三者統(tǒng)一了起來,而且把崗位職責、家庭職責與社會職責三者統(tǒng)一了起來C.尤為重要的是,中國的傳統(tǒng)孝道不是將個人、家庭和國家三者統(tǒng)一了起來,而是把崗位職責、家庭職責與社會職責三者統(tǒng)一了起來D.尤為重要的是,中國的傳統(tǒng)孝道不但將國家、家庭和個人三者統(tǒng)一了起來,也把崗位職責、家庭職責與社會職責三者統(tǒng)一了起來解析:由“國家、家庭和個人”與“崗位職責、家庭職責與社會職責”前后不照應,可以排除B、D兩項;由兩個分句間應為遞進關系,可以排除C項。答案:A7.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A.個人奮斗的實踐路徑以三大“職責”做基礎并統(tǒng)一為一個整體,以致實現(xiàn)從個人心和到群體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標。B.個人奮斗的實踐路徑圍繞以三大“職責”做基礎并統(tǒng)一為一個整體的目標,以致實現(xiàn)從個人心和到群體家和再到天下共和。C.個人奮斗的實踐路徑以三大“職責”做基礎并統(tǒng)一為一個整體的目標,從而實現(xiàn)從個人心和到群體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D.個人奮斗的實踐路徑以三大“職責”做基礎并統(tǒng)一為一個整體,從而實現(xiàn)從個人心和到群體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標。解析:A.“以致”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結果(多指不好的結果),關聯(lián)詞使用不當;B.句式雜糅,且“以致”關聯(lián)詞使用不當;C.“實現(xiàn)……方向”搭配不當。答案:D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陳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荀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官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1.下列對句中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猥以微賤,當侍東宮“猥”和“微賤”,都是自謙之詞,極言自己身份之微、所受榮寵之盛,表達出對晉武帝恩寵的感激。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伏惟”,是下對上陳述時的敬辭,與“圣朝”連用,極力表達對晉武帝的崇敬,以及對晉朝的稱頌。C.豈敢盤桓,有所希冀“豈”,表反問,與下句中的“但”相呼應,用來強調(diào)自己只是因為照顧祖母而不能赴任,并無他意。D.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犬馬”和“謹”,都是敬辭,恭敬地表示自己心甘情愿像犬馬一樣為晉武帝驅策,以此報答恩情。2.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1)下列句中的“以”按意義和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臣以供養(yǎng)無主(李密《陳情表》)②臣具以表聞(李密《陳情表》)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陳情表》)④謹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⑤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班固《蘇武傳》)⑥木欣欣以向榮(陶淵明《歸去來兮辭》)⑦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⑧而木之性日以離矣(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⑨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蘇軾《石鐘山記》)⑩余是以記之(蘇軾《石鐘山記》)A.①⑥/②③④⑤/⑦⑨/⑧/⑩

B.①⑩/②③⑨/④⑦/⑤/⑥⑧C.①⑥/②③/④⑦⑧/⑤⑨/⑩

D.①⑩/②④/③⑨/⑤/⑥⑦⑧(2)將下面的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并說說如何根據(jù)語境推斷出句中“以”的意思。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屈原《涉江》)3.第一段“外無期功強近之親”中的“期”指“穿一年孝服的親族”。“期”這個詞含義豐富,在其他作品中也多次出現(xiàn)。①匪我愆期,子無良媒。(《詩經(jīng)·氓》)②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③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王羲之《蘭亭集序》)④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1)判斷以上各句中“期”的含義,將句子的序號分別填入下表對應的空格中。義項(1)<名>限定或約定的時間(2)<動>期求(3)<動>到,及序號(2)下面是對“期”的本義的解說。請簡要說明上表中“期”的義項(1)與下面解說的相關之處。《說文》:“期,會也?!倍斡癫米ⅲ骸皶撸弦?。期者,要約之意,所以為會合也?!?.本文善用四言句,既概括凝練,又生動傳神。請從下列詞語中任選一個,結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分析這種語言特點。形影相吊

沐浴清化

日薄西山

烏鳥私情5.有同學繪制了下面的思維導圖,以呈現(xiàn)本文的“情深理切,更極結構之妙”。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填寫①-⑥處,幫他補充完整?!敬鸢浮?.D2.B

翻譯:忠臣不一定被任用,賢者不一定被任用。推斷:這兩句語法結構一致,對應位置的詞語意思相關聯(lián)?!爸摇薄百t”意思相近,同理,“用”“以”也是近義的,“用”的意思為“任用”,推出“以”意為“任用”。3.①②/④/③

“期”有“約定、會合”的意思,會合要講明時間,故作名詞時引申為“約定的時間、期限”之意。4.“形影相吊”指孤身一人,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本文中李密用來形容自己從小孤苦,無依無靠,既交代了祖母躬親撫養(yǎng)的原因,又為下文表明自己不能遠離祖母作鋪墊,用語儉省而形象。5.①祖孫相依的親情

②朝廷征召的恩情

⑤自己本圖宦達

⑥先盡孝,再盡忠【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D.“犬馬”不是敬辭,用犬馬自比,是謙辭。故選D。2.(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①介詞,因為。句意:臣因為供奉贍養(yǎng)祖母的事無人承擔。②介詞,用。句意:我將以上苦衷用表的形式報告。③介詞,用。句意:我想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④連詞,來。句意: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⑤介詞,在。句意:蘇武在元六年春天回到京師。⑥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句意:樹木欣欣向榮。⑦連詞,來。句意:甚至掐破樹皮來觀察它是死是活著。⑧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句意:這樣樹木的天性就一天天遠去了。⑨介詞,用。句意:然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⑩介詞,因為。句意:我因此記下了以上經(jīng)過。①⑩介詞,因為/②③⑨介詞,用/④⑦連詞,來/⑤介詞,在/⑥⑧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推斷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爸摇薄百t”都是形容詞作名詞,忠臣、賢臣;“用”,任用;“以”,任用。此句為對仗句,根據(jù)文言詞語結構推斷法,相同位置上的字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忠”“賢”意思相近,都是形容詞作名詞,因此“用”和“以”意思也應該相近,由“用”的“任用”可推斷出“以”也是“任用”。3.(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①期:限定或約定的時間。句意:不是我拖延婚期,是你沒有好媒人。②期:限定或約定的時間。句意:恰逢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jīng)趕不上期限。③期:到,及。句意: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后歸結于消滅。④期:期求。句意:富貴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沒有希望。故答案為:①②/④/③。(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推理詞語含義的能力。本題只要把《說文》中“期”的“會合”之意與“期”的義項(1)“<名>限定或約定的時間”之間的關聯(lián)找出來即可?!皶稀毙枰s定時間,因此作名詞時引申為“約定的時間、期限”之意。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本語言特點的能力。比如“形影相吊”,“形”是形體,“影”是影子,“吊”是安慰。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這就寫出了自己的孤單無依,照應了上文“門衰祚薄”等內(nèi)容,也說明了祖母躬親撫養(yǎng),自己與祖母感情深厚,無法停止奉養(yǎng)祖母而上任。可以說非常生動形象,用語儉省。再如“沐浴清化”,“沐浴”,蒙受;“清化”,清平的政治教化。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用“清化”一詞概括了晉朝的政治清明,是對晉武帝的最高頌詞;“沐浴”一詞隱喻作者猶如禾苗蒙受雨露滋潤因而茁壯成長,含著最大的感激?!般逶∏寤?,臣仆無比感激新朝的話,稱呼和感激都能使晉武帝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個寵臣對君主說話,因而心弦為之一弛。其余結合詞語含義,聯(lián)系語境及作者處境鑒賞即可。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梳理作者情感的能力。①第一段作者陳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孫相依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險釁,夙遭閔兇”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運。然后講述幼年時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賴祖母撫養(yǎng),說明“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再述家門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纏身,說明“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筛爬椋鹤鎸O相依的親情;②第二段寫朝廷對自己優(yōu)禮有加,而自己卻由于祖母供養(yǎng)無主,不能奉詔的兩難處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達自己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再歷敘州郡朝廷優(yōu)禮的事實。然后明確提出奉詔奔馳和孝養(yǎng)祖母的矛盾。可概括為:朝廷征召的恩情;⑤說自己出仕蜀是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打消武帝疑慮??筛爬椋鹤约罕緢D宦達;⑥明確提出陳情的目的“愿乞終養(yǎng)”,先盡孝后盡忠。作者先比較自己和祖母年歲,說明盡孝之時短,盡忠之日長,然后提出“終養(yǎng)”的要求。再極其誠懇地說明自己的情況,是天人共鑒。表達自己對朝廷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忠心。可概括為:先盡孝,再盡忠。(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閉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節(jié)選自李密《陳情表》)材料二: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jié)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余。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汝父為吏,常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蔽嵩唬骸吧汕蠛??”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逼淦骄咏趟拥艹S么苏Z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fā)于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汝其勉之?。ü?jié)選自歐陽修《瀧岡阡表》)1.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其平A居教他B子弟C常用此D語E吾F耳熟焉G故能詳也。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伯叔,指父親的兄弟。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伯是老大。B.秀才,是漢代所設的一種科目,用來選拔推舉優(yōu)秀人才。晉時保留此制。C.恃,依賴、依仗,與成語“恃才傲物”“恃寵而驕”的“恃”意思相同。D.“屢廢而嘆”與蘇軾《石鐘山記》中“徐而察之”的“而”用法相同。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

)A.李密出生六個月,父親就去世了;四歲時,母親被迫改嫁。他身體孱弱多病,能夠長大成人,離不開祖母的細心撫養(yǎng)。B.李密深受朝廷器重,先是受到地方長官的認可和舉薦,后來又得到晉武帝的征召、任命,但他并沒有去赴任。C.歐陽修母親在丈夫去世、家境清苦的情況下,含辛茹苦將歐陽修養(yǎng)大成人,并用他父親的言行引導教育他。D.歐陽修父親做官時,常在夜里努力研究案卷,為死刑犯謀求生路,這是由于他不愿因錯判枉殺而遭人怨恨。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2)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fā)于中者邪!5.《陳情表》和《瀧岡阡表》中,李密與歐陽修各自表達了對長輩怎樣的情感?【答案】1.CEG2.D3.D4.(1)在外面沒有什么近親,在家里又沒有照管門戶的小童,(我)孤單無依靠地獨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互相安慰。(2)他在家里,沒有一點矜夸虛飾,而所以這樣做,是真正地發(fā)自內(nèi)心啊!5.①李密表達對祖母的孝心和因個人處境而產(chǎn)生的盡忠與盡孝之間的進退兩難。②歐陽修表達對父親的敬仰與懷念,以及對母親的感激之情?!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他平時在家教育子弟,常常說起這些話,我聽熟了,所以能詳細地說給你聽。“其平居教他子弟”,主謂賓結構,“平居”作狀語修飾謂語“教”,賓語“他子弟”后C處斷開;“吾耳熟焉”,主謂結構,句意完整,單獨成句,EG處斷開。故CEG三處需要斷句。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B.正確。C.正確。句意:我依靠什么能自守呢。/仗著自己有才能而輕視別人。/仗著自己受到寵信而驕橫不可一世。D.錯誤。連詞,表順承。/連詞,表修飾。句意:多次停下來發(fā)出嘆息。/(我)慢慢地觀察。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不愿……遭人怨恨”錯誤,原文有“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恨”是指遺憾。應為“不愿……留下遺憾”。故選D。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期功強近”,近親;“煢煢孑立”,孤單無依靠地獨自生活;“形影相吊”,身體和影子互相安慰。(2)“矜飾”,矜夸虛飾;“所為如此”,所以這樣做;“中”,內(nèi)心。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①結合“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可知,李密表達對祖母的孝心和因個人處境而產(chǎn)生的盡忠與盡孝之間的進退兩難。②《瀧岡阡表》中,歐陽修是從母親的角度回憶父親,結合“太夫人守節(jié)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fā)于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可知,歐陽修表達對父親的敬仰與懷念,以及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參考譯文:材料一:臣子李密陳言:我因命運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jīng)過了四年,舅父逼母親改嫁。我的祖母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yǎng)。臣小的時候經(jīng)常生病,九歲時還不會行走。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什么兄弟,門庭衰微而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里又沒有照應門戶的童仆。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臥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停止侍奉而離開她。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舉臣下為孝廉,后任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優(yōu)秀人才。臣下因為供奉贍養(yǎng)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態(tài)度傲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職,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材料二:我不幸,生下來四歲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發(fā)誓守節(jié),家境貧困,靠自己的力量謀取衣食,扶養(yǎng)我,教育我,使我長大成人。母親告訴我說,你父親做官清廉,喜歡施予他人,喜愛結交朋友,他的薪俸雖然微薄,常常沒有剩余。所以他去世后,沒有一片瓦覆蓋屋頂以遮蔽風雨,沒有隴畝之地以供種植,來庇蔭我們維持生活;我依靠什么能自守呢?我對你的父親,了解一二,所以對你有所期待。你幼年喪父,我不知道你一定會有所成就,但知道你父親一定后繼有人。你父親做官,經(jīng)常在夜里點著蠟燭看案卷,多次停下來發(fā)出嘆息。我問他,就說:“這是一個判死刑的案子,我想為他尋得生路卻辦不到?!蔽覇枺骸翱梢哉业缴穯幔俊彼f:“想為他尋求生路卻做不到,那么,死者和我就都沒有遺憾了;何況去尋求生路而又辦到呢!正因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認真推求而被處死的人可能有遺恨啊。經(jīng)常為死囚求生路,還不免錯殺;偏偏世上總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彼綍r在家教育子弟,常常說起這些話,我聽熟了,所以能詳細地說給你聽。他在外面辦事,我不知道;他在家里,沒有一點矜夸虛飾,而所以這樣做,是真正地發(fā)自內(nèi)心??!唉!他內(nèi)心是很重視仁的呀!你一定勉勵自己?。ǘ╅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明皇帝,字道畿,元皇帝長子也。幼而聰哲,為元帝所寵異。年數(shù)歲,嘗坐置膝前,屬長安使來,因問帝曰:“汝謂日與長安孰遠?”對曰:“長安近。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也。”元帝異之。明日,宴群僚,又問之。對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異間者之言乎?”對曰:“舉目則見日,不見長安?!庇墒且嫫嬷?。建興初,拜東中郎將,鎮(zhèn)廣陵。元帝為晉王,立為晉王太子。及帝即尊號,立為皇太子。性至孝,有文武才略,欽賢愛客,雅好文辭。當時名臣,自王導、庾亮、溫嶠、桓彝、阮放等,咸見親待。嘗論圣人真假之意,導等不能屈。又習武藝,善撫將士。于時東朝濟濟,遠近屬心焉。及王敦之亂,六軍敗績,帝欲帥將士決戰(zhàn),升車將出。中庶子溫嶠固諫,抽劍斬鞅,乃止。敦素以帝神武明略,朝野之所欽信,欲誣以不孝而廢焉。大會百官而問溫嶠曰:“皇太子以何德稱?”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嶠對曰:“鉤深致遠,蓋非淺局所量。以禮觀之,可稱為孝矣。”眾皆以為信然,敦謀遂止。秋七月壬申朔,敦遣其兄含及錢鳳、周撫、鄧岳等水陸五萬,至于南岸。溫嶠移屯水北,燒朱雀桁,以挫其鋒。帝躬率六軍,出次南皇堂。至癸酉夜,募壯士,遣將軍段秀、中軍司馬曹渾、左衛(wèi)參軍陳嵩、鐘寅等甲卒千人渡水,掩其未畢。平旦戰(zhàn)于越城大破之斬其前鋒將何康。王敦憤惋而死。(節(jié)選自《晉書·帝紀六》)材料二: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查態(tài),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節(jié)選自李密《陳情表》)6.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對應的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平旦A戰(zhàn)B于C越城D大破E之F斬其前鋒G將H何康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與“為”搭配,表被動,與《蘭亭集序》“錄其所述”中“所”的用法不同。B.謂,指以為,認為,與《項脊軒志》“嫗每謂余曰”中“謂”的詞義不同。C.屈,指說服,使對方認同,與《離騷》“屈心而抑志兮”中“屈”的詞義相同。D.癸酉,干支的紀日法,與《石鐘山記》“六月丁丑”中“丁丑”的用法相同。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晉明帝年幼聰慧,對事情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對于“遠與近”的問題,在不同的場合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并且能自圓其說。B.晉明帝興趣廣泛,且以德服人。當時朝中人才濟濟,文臣武將,都被晉明帝親善相待,所以朝中群臣無論遠近都與明帝親近。C.晉明帝行事躬親,通曉軍事。在與王敦勢力的作戰(zhàn)中,能夠運用計謀,攻其不備,取得作戰(zhàn)的勝利,也導致王敦的憂憤而終。D.李密在表書中陳情充分。既融理于事,又融理于情。以祖母病重的現(xiàn)狀,祖孫二人的經(jīng)歷,充分詮釋了“盡孝道”的必要性。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及王敦之亂,六軍敗績,帝欲帥將士決戰(zhàn),升車將出。(2)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10.請結合材料一,分別從記人和記事兩方面,分析晉朝是如何凸顯“孝治”思想的。【答案】6.ADF7.C8.B9.(1)等到王敦作亂的時候,國家的軍隊全都打了敗仗,明帝想要率領將士們前去決戰(zhàn),乘上車子準備出發(fā)。(2)況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做過蜀漢的官,歷任郎官職務,本來就希圖官職顯達,并不想看重名譽與節(jié)操。10.(1)記載人物,將“孝”置于評價明帝品性的突出地位。如“性至孝,有文武才略”。(2)記錄事件,將“孝”作為評價明帝是否具備太子資格的主要依據(jù)。如“欲誣以不孝而廢焉”。【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太陽即將升起的時候,與敵軍在越城展開大戰(zhàn),把敵軍擊敗,斬殺了敵軍的前鋒將何康?!捌降?,強調(diào)作戰(zhàn)時間,時間狀語一般單獨成句,A處斷開;“戰(zhàn)于越城”,“于越城”是“戰(zhàn)”的后置狀語,本句強調(diào)作戰(zhàn)地點,D處斷開;“大破之”和“斬其前鋒將何康”分別是兩個動賓結構的短句,句子結構完整,F(xiàn)處斷開。故需在ADF三處斷句。7.本題考查學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識和理解一詞多義的能力。A.被/所字結構,說的話。句意:被元帝寵愛。/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B.以為,認為/對……說。句意:你認為太陽和長安相比誰的距離遠?/老婆婆常常對我說。C.“詞義相同”錯誤。說服/“使……受委屈”。句意:王導等人都說不過明帝。/我受著委屈而壓抑著意志啊。D正確。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理解能力。B.“都被晉明帝親善相待”范圍擴大,依據(jù)原文“當時名臣,自王導、庾亮、溫嶠、桓彝、阮放等,咸見親待”可知,“咸見親待”的對象是王導、庚亮等名臣。故選B。9.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1)“及”,等到;“帥”,率領;“升車”,乘上車子。(2)“歷職”,歷任;“圖”,希圖、希望;“矜”,看重。10.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記人,主要是從對明帝品性評價的時候,如“性至孝,有文武才略,欽賢愛客,雅好文辭”,在評價明帝品性時,他的文武才略、雅好文辭等品質(zhì)均在“孝”之后,將“孝”置于突出地位。記錄事件,王敦“欲誣以不孝而廢焉”時,溫嶠在其德行中首推其孝,“鉤深致遠,蓋非淺局所量。以禮觀之,可稱為孝矣”。將“孝”作為評價明帝是否具備太子資格的主要依據(jù)。參考譯文:材料一:

晉明帝,字道畿,是元皇帝的長子。從小就聰慧而明智,被元帝寵愛。幾歲大的時候,曾坐在元帝膝前,有使者從長安過來,于是問明帝說:“你認為太陽和長安相比誰的距離遠?”明帝回答說:“長安近。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是可以知道的。”元帝認為他與眾不同。第二天,元帝宴請群臣,又問他。明帝回答說:“太陽距離近。”元帝驚愕失色,說:“你為什么與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因為抬眼就看見太陽,可是看不見長安。”元帝因此更加認為他與眾不同。

建興初年,明帝被任命為東中郎將,鎮(zhèn)守廣陵。元帝為晉王,明帝被立為晉王太子。等到元帝即位,明帝被立為皇太子。他的本性十分孝順,有文才武略,又欽佩賢者愛好供養(yǎng)門客,特別喜好詩詞歌賦。當時的名臣,自王導、庾亮、溫嶠、桓彝、阮放等人,全都被他親善相待。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討論圣人言論的真?zhèn)?,王導等人都說不過明帝。又喜好練習武藝,經(jīng)常親近安撫將士。那時候晉朝人才濟濟,但是無論遠近全都與明帝親近。等到王敦作亂的時候,國家的軍隊全都打了敗仗,明帝想要率領將士們前去決戰(zhàn),乘上車子準備出發(fā)。中庶子溫嶠堅決諫阻,拔劍斬斷馬身上的皮帶,才制止了他。王敦平素就以為明帝英明神武,是朝廷上下最欽佩信任的人,于是就想要以不孝的罪名誣陷他,來廢除他的皇太子位置。于是在朝堂上大會百官的時候,王敦就質(zhì)問溫嶠,說道:“皇太子到底有什么德行可以讓人稱道的呢?”他聲色俱厲,要求溫嶠必須回答。結果溫嶠對他說道:“你這個問題就好像是在探討深奧的問題一樣,不是簡單的一兩句話能夠說明白的。但是以禮法來衡量的話,皇太子可以稱之為是個孝者?!贝蠹胰颊J為溫嶠講得很對,于是王敦的計謀沒有得逞。

秋天七月份的壬申日,這一天是初一,王敦派遣他的哥哥王含以及錢鳳、周撫、鄧岳等人率領水陸大軍五萬,來到南岸屯駐。溫嶠移屯到水的北面,燒毀了雀桁,以此來挫敗敵軍的鋒芒?;实塾H自率領六軍,來到南皇堂駐扎。到癸酉日的夜晚,招募壯士,派遣將軍段秀、中軍司馬曹渾、左衛(wèi)參軍陳嵩、鐘寅等人率領甲士一千人渡水,打算攻其不備。太陽即將升起的時候,與敵軍在越城展開大戰(zhàn),把敵軍擊敗,斬殺了其敵軍的前鋒將何康。王敦于是憂憤惋惜而死。材料二:

我想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zhàn)B育,況且我孤單凄苦,程度更為嚴重呢。況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做過蜀漢的官,歷任郎官職務,本來就希圖官職顯達,并不想看重名譽與節(jié)操?,F(xiàn)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yōu)厚,怎敢猶豫不決,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我如果沒有祖母,無法達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余生。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廢止侍養(yǎng)祖母而遠離。(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東軒記蘇轍余既以罪謫監(jiān)筠州鹽酒稅,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敗刺史府門。鹽酒稅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處,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歲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補其圮缺,辟聽事堂之東為軒,種杉二本,竹百個,以為宴休之所。然鹽酒稅舊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適皆罷去,事委于一。晝則坐市區(qū),鬻鹽沽酒稅豚魚,與市人爭尋尺以自效;暮歸,筋力疲廢,輒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則復出營職,終不能安于所謂東軒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顧之,未嘗不啞然自笑也。余昔少年讀書,竊嘗怪顏子以簞食瓢飲,居于陋巷,人不堪其憂,頗子不改其樂。私以為雖不欲仕,然抱關擊柝尚可自養(yǎng),而不害于學,何至困辱貧窶自苦如此?及來筠州,勤勞米鹽之間,無一日之休,雖欲棄塵垢,解羈縶,自放于道德之場,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顏子之所以甘心貧賤,不肯求升斗之祿以自給者,良以其害于學故也。嗟夫!士方其未聞大道,沉酣勢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為樂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華而收其實從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為大,與死生之為變,而況其下者乎?故其樂也,足以易窮餓而不怨,雖南面之王不能加之,蓋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區(qū)區(qū)欲磨洗濁污,晞圣賢之萬一,自視缺然,而欲庶幾顏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余既以譴來此,雖知桎梏之害,而勢不得去,獨幸歲月之久,世或哀而憐之,使得歸伏回里,治先人之敝廬,為環(huán)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顏氏之樂,懷恩東軒,優(yōu)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選自《古文辭類纂》,有刪改)材料二: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寶始洞然。又雜植蘭掛竹木于庭,舊時欄檐,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選自《項脊軒志》)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辟聽事堂之東為軒”與“前辟四窗”(《項脊軒志》)兩句中的“辟”含義不同。B.“其二人者適皆罷去”與“適長沙”(《屈原列傳》)兩句中的“適”含義不同。C.“獨幸歲月之久”與“幸可廣問訊”(《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幸”含義相同。D.“世或哀而憐之”與“若甚憐焉”(《種樹郭橐駝傳》)兩句中的“憐”含義不同。1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辟聽事堂之東為軒

不知老之將至B.居于陋巷

禍患常積于忽微C.良以其害于學故也

匈奴以為神D.故其樂也

于亂石中擇其一二扣之13.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活用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垣墻周庭A.函梁君臣之首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少長咸集D.眄庭柯以怡顏14.下列各項中,特殊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項脊軒,舊南閣子也。A.既自以心為形役B.古之人不余欺也C.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5.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華而收其實/從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為大B.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華而收其實/從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為大C.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華而收其實/從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為大D.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華而收其實/從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為大16.下列對文章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最初,作者想把東軒當作宴樂之所,特意種上了杉、竹;后來,每天出入時看到東軒只能啞然自笑,笑中含有苦澀之意。B.之前作者難以理解顏回為何要受困于貧賤,認為這樣的生活連看門人或打更人也不如;到了筠州后,才改變這一看法。C.文章以建造東軒開頭,以懷思東軒收尾,中間由自身不得安于東軒引出對顏回安于陋巷的議論,文脈貫通,思路嚴密。D.文章以自己與顏回,俗士與德者、達者的對比,推崇重道、求道與行道精神,立論高遠,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1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既至,敝不可處,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2)使得歸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廬,為環(huán)堵之室而居之。(3)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18.蘇轍覺得自己未能實現(xiàn)顏氏之樂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敬鸢浮?1.D12.D13.A14.D15.D16.B17.(1)我到任之后,官舍破弊不能居住。于是向郡府的長官報告,請求借用戶部巡察使衙門暫居。(2)讓我能夠歸隱鄉(xiāng)里,修建先人留下的破敗房舍,蓋起簡陋的房屋棲身。(3)又在庭院里隨意地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欄桿,也增加了新的光彩。18.①被繁忙的公務束縛;②不能脫身離開;③自身德行不夠。【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辟:開辟。/開。句意:開辟出聽事堂的東邊做書房。/向前開了四扇窗子。B.正確。適:正好。/到。句意:那二人正好都被罷免離開。/到長沙。C.正確。幸:都是“希望”之意。句意:只希望時間久了。/希望你多方面打聽打聽。D.錯誤。含義相同,都是“愛憐”的意思。句意:世人或許能哀憐我。/好像是很憐愛(百姓)啊。故選D。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之:助詞,的。/助詞,取消獨立性。句意:開辟出聽事堂的東邊做書房。/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B.于:介詞,在。/介詞,從、由。句意:住在簡陋的小巷里。/禍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積累而成的。C.以:連詞,因為。/動詞,認為。句意:實在是因為那樣的處境對治學是有害的。/匈奴人認為蘇武是神。D.其:都是代詞,“這”“那”“其中的”。句意:所以那種樂趣。/在亂石中間選一兩處敲打它。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例句:垣墻,名詞作動詞,砌上垣墻。句意:用矮墻在庭院周圍環(huán)繞。A.函,名詞作動詞,用匣子裝。句意:用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首級。B.弱,形容詞作動詞,變?nèi)?。句意:況且天下并沒有變小變?nèi)?。C.少,形容詞作名詞,年輕的人。句意:年輕的年長的都聚在一起。D.怡,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愉快。句意:觀賞著庭樹(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故選A。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判斷句,“……,……也”。句意:項脊軒,是過去的南閣樓。A.被動句,“為”表被動。句意:既然自己使心為身所驅役。B.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古之人不欺余也”。句意:古代的人沒有欺騙我啊!C.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留在漢匈奴使”。句意:于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jié)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D.判斷句,“……者,……,……也”。句意:屈原名平,與楚國的王族同姓。故選D。15.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等到他按著正理而尋求人生最高理想時,就能擺脫虛華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時就會從容自得,忘卻了天地廣大和死生變化?!把怼弊鳌扒蟆钡臓钫Z,連詞“以”表修飾關系,其前不能斷開,“道”作“求”的賓語,其后應斷開,排除AC;“夫天地之為大”作“不知”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故選D。1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認為這樣的生活連看門人或打更人也不如”錯。原文為“私以為雖不欲仕,然抱關擊柝尚可自養(yǎng),而不害于學,何至困辱貧窶自苦如此”,是認為雖然不想做官,但是做點看門打更的小差事,還是可以自己養(yǎng)活自己,不至于貧窮困苦、自討苦吃到這種地步。原文沒有說這樣的生活連看門人或打更人也不如。故選B。1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既”,……以后;“敝”,損毀;“假”,借。(2)“歸休”,歸隱;“治”,修繕;“敝”,破舊。(3)“雜植”,隨意地種植;“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又于庭雜植蘭桂竹木”;“勝”,光彩。1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由原文“及來筠州,勤勞米鹽之間,無一日之休,雖欲棄塵垢,解羈縶,自放于道德之場,而事每劫而留之”可知,等到我來到筠州,在鹽米這些瑣事上操勞,沒有一天休息。雖然很想離開人聲喧囂、塵土飛揚的市場,擺脫束縛,但每每被繁雜的事務拖累而身不由己。由此可知,蘇轍被繁忙的公務束縛而又無法擺脫,所以未能實現(xiàn)顏氏之樂。由原文“余方區(qū)區(qū)欲磨洗濁污,晞圣賢之萬一,自視缺然,而欲庶幾顏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可知,我仰慕圣賢希望能達到至圣先賢們的萬分之一,自視不足,而希望達到顏回那樣憂道不憂貧的境界,當然做不到了!由此可知,蘇轍自視不足,所以未能達到安貧樂道(或甘心貧賤)的境界。參考譯文:材料一:我因為獲罪已經(jīng)被貶擔任管理筠州鹽酒稅收政策的稅務官,我還沒有到任,天下大雨。筠水泛濫成災,淹沒了南岸的市場,漫上了北坡,沖壞了州府的大門。鹽酒稅所俯臨江邊,水災尤其嚴重。我到任之后,官舍破弊不能居住。于是向郡府的長官報告,請求借用戶部巡察使衙門暫居。這年十二月,才能勉強支立起那傾斜的房子,修補好那倒塌的墻壁,開辟出聽事堂的東邊做書房,屋前種了二株杉樹,種了上百棵竹子,把它當作我工余休閑的地方。但是鹽酒稅務的差事過去有三個官員共同管理,我來到這里時,那二人正好都被罷免離開,所有的事務都托付在我一個人身上。白天我就坐守在市場上,賣鹽、賣酒、征收豬魚交易的利稅,與市場上的商人爭奪微薄的利益來完成自己的任務;晚上回來,已經(jīng)精疲力盡,總是昏然入睡,不知道夜盡已經(jīng)天亮;第二天早上就又出去從事本職工作,始終不能在所謂的東軒安閑地休息。每天早晚從它旁邊出入,回頭看看,未嘗不嘲笑自己一番。我從前少年讀書時,私下曾經(jīng)奇怪顏回用一個竹器盛飯吃一個瓢盛水喝,住在簡陋的小巷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困苦,顏回卻怡然自樂。我私下認為雖然不想做官,但是做點看門打更的小差事,還是可以自己養(yǎng)活自己,而且不妨礙治學,哪里至于貧窮困苦、自討苦吃到這種地步呢!等到我來到筠州,在鹽米這些瑣事上操勞,沒有一天休息,雖然很想離開人聲喧囂、塵土飛揚的市場,擺脫束縛,把自己放到能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品德的場所,但每每被繁雜的事務拖累而身不由己,這以后才知道顏回甘心貧賤,不肯謀求一斗升的薪祿來養(yǎng)活自己的原因,實在是因為那樣的處境對治學是有害的。唉!讀書人在他還沒有最高理想境界的時候,深深的沉浸在權勢利益之中,用金銀財寶和子女厚自奉養(yǎng),自認為快樂。等到他按著正理而尋求人生最高理想時,就能擺脫虛華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時就會從容自得,忘卻了天地廣大和死生變化,更何況其他事情呢!所以那種樂趣,足夠對窮困饑餓的處境漠視不顧,毫無怨言,即使讓他南面稱王他也不會接受,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達不到這種境界的。我正四方奔走想要磨洗掉污濁,仰慕圣賢希望能達到至圣先賢們的萬分之一,自視不足,而希望達到顏回那樣憂道不憂貧的境界,當然做不到了!我既然因罪被貶謫到這里,盡管知道束縛于瑣事雜務的危害卻勢必無法擺脫,只希望時間久了,世人或許能哀憐我,讓我能夠歸隱鄉(xiāng)里,修建先人留下的破敗房舍,蓋起簡陋的房屋棲身。然后追求顏回的那種快樂,懷想東軒之樂,悠閑自得而忘記了老之將至,然而這恐怕不是我所敢于奢望的。材料二:項脊軒,是過去的南閣樓。室內(nèi)面積只有一丈見方,可以容納一個人居住。這座百年老屋,(屋頂墻上的)泥土從上邊漏下來,雨水也一直往下流;我每次動書桌,環(huán)視四周都沒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又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陽光照到,一過了中午(屋內(nèi))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從上面漏土漏雨。向前開了四扇窗子,用矮墻在庭院周圍環(huán)繞,用來擋住南面射來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內(nèi)才明亮起來。又在庭院里隨意地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欄桿,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書擺滿了書架,我仰頭高聲吟誦詩歌,有時又靜靜地獨自端坐,聽自然界各種各樣的聲音;庭院、臺階前靜悄悄的,小鳥不時飛下來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離開。農(nóng)歷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懸,照亮半截墻壁,桂樹的影子交雜錯落,微風吹過影子搖動,可愛極了。(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闭Z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節(jié)選自歸有光《項脊軒志》)材料二: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今予殮汝葬汝,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歲,憩書齋,汝梳雙髻,披單縑來,溫《緇衣》一章;適先生奓①戶入,聞兩童子音瑯瑯然,不覺莞爾,連呼“則則”,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慟。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不記語從何起,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舊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诋敃r不將嫛婗②情狀,羅縷記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間,則雖年光倒流,兒時可再,而亦無與為證印者矣。汝之義絕高氏而歸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辦治。嘗謂女流中最少明經(jīng)義、諳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③,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歸后,雖為汝悲,實為予喜。予又長汝四歲,或人間長者先亡,可將身后托汝;而不謂汝之先予以去也?。ü?jié)選自袁枚《祭妹文》)【注】①奓(zh?。捍蜷_、推開。②嫛婗(yīní):嬰兒或幼年時期。③婉嫕(yì):溫順嫻靜。19.材料二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逾A三年B予披宮錦C還D家E汝從東廂F扶案出G一家H瞠視而笑20.下列對材料一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已,在文中的意思是不久后,與《勸學》中“學不可以已”的“已”意思不同。B.乳,文中指喂奶、哺育,與《蘇武傳》中“杖漢節(jié)牧羊”的“杖”都是名詞用作動詞。C.撫,在文中的意思是對待,與《離騷》中“不撫壯而棄穢兮”的“撫”意思相同。D.“大母過余曰”的“過”與《孔雀東南飛》中“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的“過”意思不同。2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脊軒見證了家族的變遷,隨著時間的流逝,原本庭院相連的大家族走向了分崩離析。B.歸有光回憶母親時情如洶涌的潮水,直瀉而出,想到祖母時則情動于中,含蓄而有節(jié)制。C.袁枚兄妹感情融洽無間,文中回憶了妹妹回到娘家后服侍母親、處理文書事務等事情。D.袁枚曾想將身后事托付于妹妹,卻沒有料到比自己小四歲的妹妹竟先于自己離開人世。22.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2)舊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23.材料二中袁枚主要通過回憶哪些童年瑣事來抒發(fā)對亡妹的悼念之情?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敬鸢浮?9.BEG20.C21.B22.(1)我的孩子,好久不見你的蹤影,怎么整天靜悄悄地呆在這里,很像個閨女呀?(2)往事堆積在我的胸中,想起它們(就)泣不成聲,(它們)像影子一樣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卻又不見了。23.①二人同捉蟋蟀,同葬蟋蟀。②童年相伴讀書,溫馨之情溢于言表。③作者遠行廣西,妹妹不忍哥哥分離,掎裳拽衣,放聲大哭。④袁枚考中進士,衣錦還家,妹妹驚喜萬分,扶案而出,家人瞠視而笑?!窘馕觥?9.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過了三年,我考中進士,衣錦還鄉(xiāng),你從東廂房扶著長桌出來,一家人瞪著眼相視而笑?!坝馊辍笔菚r間狀語,獨立成句,所以B處斷開;“披宮錦還家”是“予”的行為,“汝”是下一句的主語,應放句首,所以E處斷開;“從東廂扶案出”是“汝”的行為,“一家”是下一句的主語,應放句首,所以G處斷開。故選BEG。20.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A.正確。相同。不久后;/停止。句意:不久后修了圍墻。/學習不可以停止。B.正確。相同?!叭椤?,名詞作動詞,喂養(yǎng);/“杖”,名詞作動詞,拄著。句意:哺養(yǎng)兩代人。/拄著漢朝的旄節(jié)牧羊。C.錯誤。不同。對待;/把握。句意:已逝世的母親待她很好。/何不趁著年富力強去除邪惡污穢。D.正確。不同??赐?過錯。句意:祖母來看望我。/自以為可以說是沒有什么罪過,能夠終身侍奉婆婆報答她的大恩。故選C。2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回憶母親時情如洶涌的潮水,直瀉而出,但想到祖母,卻可謂情動于中,含蓄而有節(jié)制”錯誤,文中是借助老嫗之口回憶母親,情感流露是“語未畢,余泣,嫗亦泣”;而對于祖母,作者是通過自己的回憶來寫,情感流露是“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比較來看,“泣”是“無聲或低聲地哭”,而“長號”則是大聲號哭,所以應該是回憶母親含蓄有節(jié)制,想到祖母則是情如洶涌潮水,直瀉而出。故選B。2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若”,你的;“何”,怎么;“競日”,整天;“大類”,很像。(2)“膺”,心中;“?!保ā斑臁?;“凄?!?,悲咽,泣不成聲;“歷歷”,清晰得一一可數(shù)的樣子;“逝”,消失。2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要點的能力。由題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材料二中找到作者袁枚所回憶的與亡妹相關的童年瑣事,進行概括。選文第一段“雖年光倒流,兒時可再”之前的文字為回憶童年瑣事。結合“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可知,兄妹二人一同玩耍,一起捉蟋蟀,一起葬蟋蟀;結合“予九歲,憩書齋,汝梳雙髻,披單縑來,溫《緇衣》一章;適先生奓戶入,聞兩童子音瑯瑯然,不覺莞爾”可知,兄妹二人共同溫習功課,“差肩而坐”,溫馨之情溢于言表;結合“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慟”可知,作者遠行,妹妹牽住兄長的衣裳,悲傷痛哭;結合“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可知,作者考中歸來,妹妹驚喜萬分,扶案而出,家人瞠視而笑。妹妹為哥哥考中進士而欣喜。參考譯文:材料一:但是我住在這里,有很多可喜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連成一個大院。等到叔伯們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許多小門墻,到處都是。東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過廚房去赴宴,雞蹲在大廳上。院子里開始是筑起籬笆,不久后修了圍墻,變了兩次。家里有一個老婆婆,曾經(jīng)住在這座軒里。這個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過兩代人的乳母。已故的母親待她很好。軒西面連著內(nèi)室,先母曾經(jīng)來過一次。老婆婆不止一次對我說:“這里,就是你母親站的地方?!彼终f:“你姐姐在我懷里,哇哇地哭起來,你母親就用手指敲敲門說:‘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東西了?’我在門板外和她互相應答……”話還沒說完,我就哭起來,老婆婆也跟著哭了。我從十五歲起在軒中讀書。一天,祖母走來對我說:“孩子,好久不見你的蹤影,怎么整天靜悄悄地呆在這里,很像個閨女呀?”等到離開時,她用手關上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們家的人讀書老不見成效,這個孩子的功成名就,總可以期待了吧?”過了一會兒,她拿著一個象牙手板進來,說:“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間拿著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會用到它?!被貞浥f日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天一樣,令人忍不住要放聲大哭。(節(jié)選自歸有光《項脊軒志》)材料二:我捉蟋蟀,你緊跟我捋袖伸臂,搶著捕捉;寒冬蟋蟀死了,你又同我一起挖穴埋葬它們。今天我收殮你的尸體,給你安葬,而當年的種種情景,卻一一清晰地呈現(xiàn)在眼前。我九歲時,在書房里休息,你梳著兩個發(fā)髻,披了一件細絹單衣進來,共同溫習《詩經(jīng)》中的《緇衣》一章;剛好老師開門進來,聽到兩個孩子瑯瑯的讀書聲,不禁微笑起來,連聲“嘖嘖”稱贊。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你在九泉之下,一定還清楚地記得。我二十歲去廣西,你牽住我的衣裳,悲傷痛哭。過了三年,我考中進士,衣錦還鄉(xiāng),你從東廂房扶著長桌出來,一家人瞪著眼相視而笑,記不得當時話是從哪里說起,大概是說了些在京城考進士的經(jīng)過情況以及報信人來得早、晚等等吧。所有這些瑣碎的事情,雖然已經(jīng)成為過去,但只要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也不能忘卻。往事堆積在我的胸中,想起來它們就泣不成聲。它們像影子一樣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卻又不見了。我后悔當時沒有把這些兒時的情狀,一條一條詳細地記錄下來;然而你已不在人間了,那么即使年光可以倒流回去,兒童時代可以重新來過,也沒有人來為它們對照證實的了。你與高家斷絕關系后回到娘家,堂上老母,依仗你照料扶持;家中的文書事務,期待你去辦理。我曾經(jīng)以為婦女中很少明白經(jīng)書的意義、熟識古代文物典故的人。你嫂嫂并非不夠溫柔和順,但在這方面稍有不足。所以自從你回家后,雖然我為你而悲傷,對我自己來說卻很高興。我又比你年長四歲,或許像世間通常那樣年長的先死,那就可以將身后之事托付給你;卻沒有想到你比我先離開人世!(節(jié)選自袁枚《祭妹文》)文言文閱讀(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予以罪廢,無所歸。一日過郡學,東顧草樹郁然,崇阜廣水,不類乎城中。并水得微徑于雜花修竹之間,東趨數(shù)百步有棄地縱廣合五六十尋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闊,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亭北琦,號“滄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干,光影會合于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予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人固動物耳。情橫于內(nèi)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則溺,以為當然;非勝是而易之,則悲而不開。惟仕宦溺人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予既廢而獲斯境,安于沖曠,不與眾驅,因之復能乎內(nèi)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閔萬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為勝焉!(節(jié)選自蘇舜欽《滄浪亭記》)材料二:浮圖①文瑛居大云庵,環(huán)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昔吳越有國時,廣陵王鎮(zhèn)吳中,治南園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孫承祐,亦治園于其偏。迨淮海納士,此園不廢。蘇子美始建滄浪亭,最后禪者居之:此滄浪亭為大云庵也。夫古今之變,朝市改易。嘗登姑蘇之臺,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蒼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闔閭、夫差之所爭,子胥、種、蠡之所經(jīng)營,今皆無有矣。庵與亭何為者哉?雖然,錢繆因亂攘竊,保有吳越,國富兵強,垂及四世,諸子姻戚,乘時奢僭,宮館苑囿,極一時之盛。而子美之亭,乃為釋子所欽重如此??梢砸娛恐姑谇лd,不與其澌然而俱盡者,則有在矣。(節(jié)選自歸有光《滄浪亭記》)[注]①浮圖:指和尚。1.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東趨A數(shù)百步B有棄C地D縱廣E合五六十F尋G三向H皆水也。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類,指類似、像,與《項脊軒志》中“大類女郎也”的“類”意思相同。B.錙銖,比喻微小的數(shù)量,舊制錙為一兩的四分之一,銖為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C.固,意為本來,與《諫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意思不同。D.經(jīng)營,意為謀劃,與《阿房宮賦》中“韓魏之經(jīng)營”的“經(jīng)營”意思相同。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子美因獲罪而被貶為庶人,沒有可去之處,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處地方,那里草樹郁郁蔥蔥,雜花修竹互相掩映,景致與城里不同。B.蘇子美常常乘著小船,著便服到滄浪亭游玩,有時把酒賦詩,有時仰天長嘯,此地很少有其他人會逗留,只有他在此與魚鳥同樂。C.在吳越建國之時,廣陵王鎮(zhèn)守在吳中,曾在內(nèi)城的西南修建了一個園子,他的外戚孫承祐,在城池的另外一側修建自己的園林。D.錢繆趁天下動亂之機竊據(jù)權位,占有吳越;其子孫親戚借著權勢大肆興建了各種樓閣園林,這些行為與孫承祐等人的無甚差別。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澄川翠干,光影會合于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2)可以見士之欲垂名于千載,不與其澌然而俱盡者,則有在矣。5.兩則材料都談及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請結合材料談談二者的異同。【答案】1.BDG2.D3.C4.(1)澄澈的小河翠綠的竹子,陽光、陰影在門窗之間交錯相接,尤其是在有風有月的時候更宜人美麗。(2)能借此看出士人想美名流傳于千載之后,不與吳越一起迅速地消失,(這種想法)是有其原因的。5.同:①二者都發(fā)現(xiàn)人在得意或失意的情況下會從環(huán)境尋求慰藉和滿足,如失意時寄情山水,得意時興建園林。異:②蘇文認為人要借助自然排遣內(nèi)心的悲愁,使身心找到根本,達到自我超脫。③歸文認為人可以追求垂名千載,而盛極一時的事業(yè)、建筑園林都難以久存,會隨著歲月的更迭而湮沒?!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向東走數(shù)百步,有一塊荒地,方圓約五六十尋,三面臨水?!皷|趨數(shù)百步”,“數(shù)百步”說明“東趨”的長度,句意聯(lián)系緊密,中間不斷開,結尾B處斷開;“有棄地”,動賓結構,句意完整,D處斷開;“縱廣合五六十尋”,主謂結構,“合五六十尋”作“縱廣”的謂語,句意完整,G處斷開。故BDG三處需要斷句。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現(xiàn)象及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A.正確。句意:不像在城里。/很像個女孩子。B.正確。C.正確。本來。/使牢固。句意:人本來會受外物影響而感動。/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D.錯誤。謀劃。/積累(收藏)的金玉珠寶。句意:子胥、文種、范蠡謀劃的事業(yè)。/韓國魏國聚斂的金銀珠寶。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在城池的另外一側修建自己的園林”錯誤,依據(jù)原文“其外戚孫承祐,亦治園于其偏”,是外戚孫承祐,也在其旁邊修了園子,并非在城池的另外一側。故選C。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會和”,交錯相接;“軒戶”,門窗;“尤”,尤其。(2)“垂”,流傳;“垂名于千載”,狀語后置,應為“于千載垂名”;“盡”,消失;“在”,原因。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同:結合“人固動物耳。情橫于內(nèi)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諸子姻戚,乘時奢僭,宮館苑囿,極一時之盛”可知,二者都發(fā)現(xiàn)人在得意或失意的情況下會從環(huán)境尋求慰藉和滿足,如失意時寄情山水,得意時興建園林。異:“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予既廢而獲斯境,安于沖曠,不與眾驅,因之復能乎內(nèi)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憂悶致死,這都是因為沒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雖已經(jīng)被貶卻獲得這樣的勝境,安于沖淡曠遠,不與眾人一道鉆營,因此又能夠使我的內(nèi)心和形體找到根本,心有所得。蘇文認為人要借助自然排遣內(nèi)心的悲愁,使身心找到根本,達到自我超脫;“……今皆無有矣”“子美之亭,乃為釋子所欽重如此。士之欲垂名于千載,不與其澌然而俱盡者,則有在矣”,歸文認為人可以追求垂名千載,而盛極一時的事業(yè)、建筑園林都難以久存,會隨著歲月的更迭而湮沒。參考譯文:材料一:我因獲罪而被貶為庶人,沒有可以去的地方。一天拜訪學宮,向東看到草樹郁郁蔥蔥,高高的碼頭寬闊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著水邊雜花修竹掩映的小徑,向東走數(shù)百步,有一塊荒地,方圓約五六十尋,三面臨水。小橋的南面更加開闊,旁邊沒有民房,四周林木環(huán)繞遮蔽。我喜愛這地方,在此徜徉漫步,最后用四萬錢購得,在北面構筑亭子,命名為“滄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沒有窮盡。澄澈的小河翠綠的竹子,陽光、陰影在門窗之間交錯相接,尤其是在有風有月的時候更宜人美麗。我常常乘著小船,穿著輕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樂忘記回去。有時把酒賦詩,有時隨意自處仰天長嘯,即使是隱士也不來這里,只與魚、鳥同樂。形體已然安適,神思中就沒有了煩惱;所聽所聞都是至純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剡^頭來反思以前的名利場,每天與細小的利害得失計較,同這樣的情趣相比較,不是太庸俗了嗎!唉!人本來會受外物影響而感動。情感在內(nèi)心充塞而性情就壓抑,一定要借外物來排遣,停留時間久了就沉溺,認為就是這樣;不超越這而換一種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開。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場最容易使人深陷其中,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憂悶致死,這都是因為沒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雖已經(jīng)被貶卻獲得這樣的勝境,安于沖淡曠遠,不與眾人一道鉆營,因此又能夠使我的內(nèi)心和形體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憫萬古。還未能忘記看到的東西,自認為已經(jīng)超脫了。材料二: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環(huán)水,原是蘇子美建造滄浪亭的地方。從前吳越建國時,廣陵王鎮(zhèn)守吳中,曾在內(nèi)城的西南修建了一個園子,他的外戚孫承祐,也在它的旁邊修了園子。到吳越被宋國滅亡時,這個園子還沒有荒廢。最初蘇子美在園中造了滄浪亭,后來和尚居住在這里。這是從滄浪亭到大云庵的演變過程。歷史在變遷,朝代在改易。我曾經(jīng)登上姑蘇臺,遠眺浩渺的五湖,蒼翠的群山,那太伯、虞仲建立的國家,闔閭、夫差爭奪的對象,子胥、文種、范蠡謀劃的事業(yè),如今都已消失殆盡了。大云庵和滄浪亭的興廢,又算得了什么呢?雖然如此,錢镠趁天下動亂,竊據(jù)權位,占有吳越,國富兵強,傳了四代,他的子孫親戚,也借著權勢大肆揮霍,廣建宮館苑囿,盛極一時。而子美的滄浪亭,卻被和尚如此看重。能借此看出士人想美名流傳于千載之后,不與吳越一起迅速地消失,(這種想法)是有其原因的。(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世美堂后記歸有光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謙,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順間,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縣人謂之南戴王氏。翁為人倜儻奇?zhèn)?,吏部左侍郎葉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時名德,皆相友善,為與連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閎敞,極幽雅之致,題其扁曰“世美”。四明楊太史守阯為之記。嘉靖中,曾孫某以逋官物粥①于人。余適讀書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頓有《黍離》之悲②。余聞之,固已惻然,然亦自愛其居閑靚,可以避俗囂也。乃謀質(zhì)金以償粥者,不足,則歲質(zhì)貸。五六年,始盡讎其直③。安亭俗皆呰窳④而田惡。先是,縣人爭以不利阻余。余稱孫叔敖請寢之丘、韓獻子遷新田之語以為言,眾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嘗訾省。吾妻終亦不以有無告,但督僮奴墾荒菜,歲苦旱而獨收。每稻熟,先以為吾父母酒醴,乃敢嘗酒。獲二麥,以為舅姑羞醬,乃烹飪。祭祀、賓客、婚姻、贈遺無所失,姊妹之無依者悉來歸,四方學者館餼⑤莫不得所。有遘憫⑥不自得者,終默默未嘗有所言也。以余好書,故家有零落篇牘,輒令里媼訪求,遂置書無慮數(shù)千卷。庚戌歲,余落第出都門,從陸道旬日至家,時芍藥花盛開。吾妻具酒相問勞,余謂:“得無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藥鹿門⑦,何恨也?”長沙張文隱公薨,余哭之慟,吾妻亦淚下,曰:“世無知君者矣!然張公負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實張文隱公薨之明年也。后三歲,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數(shù)過,而宅不毀,堂中書亦無恙。然余遂居縣城,歲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婦來省祭,留修圮壞,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慘然謂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婦耳!”余退而傷之,述其事,以為《世美堂后記》?!咀ⅰ竣僦啵和板鳌?,賣。②《黍離》之悲:這里指祖?zhèn)骷耶a(chǎn)歸于他人的悲傷。③直:同“值”,價錢。④呰窳:懶惰、貧弱。⑤館餼:招待居住飲食等。⑥遘憫:遭受困難。⑦采藥鹿門:指隱居不仕。6.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余適A讀書B堂中C吾妻D曰E君在F不可使人G頓有H《黍離》之悲。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曾大父,指曾祖父;其中“大父”指祖父,與指祖母的“大母”相對。B.讎,指用財物補償,與《五代史伶官傳序》“及仇讎已滅”的“讎”詞義不同。C.來歸,文中指投奔,與《項脊軒志》“吾妻來歸”中的“來歸”意思相同。D.薨,君主時代稱諸侯或大官的死為薨,比之級別高的帝王和王后的死叫崩。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介紹了妻子曾祖父的出身,交代了曾祖父的為人性情、人際交往等情況,并引出了世美堂的建造。B.王翁的曾孫因為經(jīng)濟問題欲出賣世美堂,歸有光念及妻子的感受,再加上他很喜歡那里環(huán)境的幽靜美好,于是借錢從其手中買下。C.安亭這個地方民風懶惰,土地貧瘠;妻子不受這些風氣影響,督促童奴們開墾荒地,當年大旱,只有歸有光一家獲得豐收。D.歸有光參加考試落榜,妻子以二人可以共同隱居安慰丈夫;長沙張文隱去世,妻子與歸有光一同潸然淚下,認為丈夫再無知音。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妻具酒相問勞,余謂:“得無有所恨耶?”(2)然余遂居縣城,歲一再至而已。10.本文是歸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請概括第二段中妻子的特點?!敬鸢浮?.CEF7.C8.B9.(1)我的妻子準備了美酒來慰勞我,我說:“(你)該不會有遺憾吧?”(2)然而(這之后)我就一直居住在縣城,一年才去一兩次而已。10.①治家勤儉、有方。②孝敬老人。③同親戚朋友關系和睦(友善)。④支持丈夫。⑤有家族榮譽感。⑥處事周到。⑦不訴苦,有委屈不說?!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我正在堂中讀書,我妻子說:“只要有你在,就不能讓人有家園毀壞的悲哀?!薄坝噙m讀書堂中”是完整的主謂句,“堂中”是狀語后置句,中間不能斷開,可在后面的C處斷開?!拔崞拊弧保凇霸弧边@個標志詞后面E處斷開?!熬凇笔羌偈箯途渲斜砑僭O的分句,單獨斷開,故在F處斷開。故選CEF。7.本題考查學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識和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A.正確。B.正確。用財物補償/仇人。句意:才把那些錢還完。/到仇敵已經(jīng)被消滅。C.錯誤。投奔/古代稱女子出嫁(從夫家方面說)。句意:姐妹中孤苦無依的大都來投奔我。/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D.正確。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于是借錢從其手中買下”錯誤,由“乃謀質(zhì)金以償粥”可知,是王翁的曾孫因為經(jīng)濟問題將世美堂賣給了他人,歸有光再從他人手中買下。故選B。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具”,準備;“恨”,遺憾;“得無……耶”,該不會……吧。(2)“歲”,一年;“再”,兩次。10.本題考查學生概括人物形象特點的能力。根據(jù)題干要求在“第二段”篩選信息?!拔崞拊痪诓豢墒谷祟D有《黍離》之悲”,表現(xiàn)了妻子對娘家的愛護,有家族榮譽感?!坝嘤诩沂?/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